第十三章 抱玉離荊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三章抱玉離荊
當日容王背盟,王肅苦勸不能阻止,退下朝來,又被罰了閉門思過。朝中君臣額手稱慶,以為桓東彈指可定,誰料賦稅還未征到手,昭國大軍已壓境。
宰相陸叢早已備下狡兔三窟,並不在意兩國之間誰勝誰敗,手拿邊關告急文書,依然談笑風生如故。這原是他的“名士風度”,旁人也不覺得異樣,王鏊見此,以為事無大礙、宰相大人成竹在胸,便也把心放回了肚子裏,只是發了一道旨意,令平南將軍楊彥調撥軍馬拒敵。
楊彥原是鄭彪的部將,文憶年平叛時降了朝廷,雖受封了個平南將軍,卻因南邊向來無事,素常只在都中與權貴們拉幫結夥,謀求晉身之階,如今得了立功勒名的機會,當然要作為一場。可也許是敗敵心切,對上裴溫屢中其計,不過一個月,就已吃了四次敗仗。他又怕受責,不敢如實呈報,等到前線實情送到容王手上時,他已丟盔棄甲躲進了繁城,無可如何地等待著朝廷援兵。
王鏊見報驚怒交加,立刻要將楊彥革官問罪。這時楊彥平常的交游總算起了作用,群臣多不以為然,連說眼下革官不妥,倒不如令他戴罪立功。王鏊心中也尋不出更合意的更代人選,只得暫且按下怒火,又問陸叢如何應敵。
陸叢既與昭國暗通款曲,對這應敵的事自然生不出什麽緊迫感,更無計劃可談,無奈容王逼問得急,實在推脫不過。好在他隨機應變的本事不錯,腦筋一轉,便臨時編纂出一套應對之策。
“大王切莫心急,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南境久無戰事,將士們驟然迎敵,讓敵軍占了先機也情有可原。楊彥雖然勇猛,卻頗乏良謀……依臣之見,不如派遣參軍,一來助其謀劃,二來監察情形,順便傳達朝廷慰勞之意……”
這套隔靴搔癢的處置雖把王鏊哄過去了,挑選參軍人選時卻又犯了難。楊彥本是請求朝廷增援,結果援兵派不出一個,倒送了個參軍過去吃糧餉。敵軍未必退得了,將軍的白眼卻是非受不可。群臣個個精似鬼,沒人肯接這冤枉差事。陸叢思來想去,最後忽然想起個人來。
“梁懸黎?”王鏊眉頭一皺,“他都辭官還鄉了,豈不周折?”
“並不周折。”陸叢早有奏對之辭,“梁懸黎本是琛州人氏,距離楊彥目前所駐的繁城不遠,可遣使攜帶起覆之旨,去琛州找著他封為參軍,叫他不必來奚陽面君,直接去繁城就任。有何周折可言?”
-
早在裴溫攻下桑野時,閑居在家的梁懸黎就已耳聞其事。接到容王的起覆旨,他心中先是驚訝,繼而便轉為深憂——容王自有寵臣,陸相自有心腹,如今這“扭轉成敗”的重任卻落到他這個棄卒身上,究竟是朝中實在無人可遣,還是他們並不在意這個成敗呢?
這一懷愁腸憂思,畢竟無人可問,既然朝廷還想得起他,那就少不得再效一回力,以報這一念之恩。
到達繁城時,城中正四處戒嚴搜查奸細,梁懸黎幾乎是被五花大綁地送到了將軍行轅。
“你就是朝中新任命的參軍?”楊彥神色煩躁地瞥他一眼,打開書契看了看,忽然冷笑一聲,“你這參軍,想必抵得過千軍萬馬,否則怎麽援軍也不派,單把你派來了呢?”
梁懸黎沒有回應他的嘲諷,等待衛兵解下綁繩後,微微活動了一下綁得發麻的手臂,而後不卑不亢地行了個禮。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朝廷深知將軍英勇剛烈,恐怕另遣將領率援來此,有兩虎相爭之時,因而先命我來將軍帳下聽用,以助將軍平敵。倘若敵軍果真頑強難退,那時,在下當與將軍一道上奏請援。”
楊彥的臉色稍霽,語氣卻仍不屑:“你?助我平敵?裴溫駐兵三十裏外,日夜伺機。朝廷把我一個人扔在這兒,我能保住自己死慢點就是造化,如何去平他?你倒說說,你能怎麽助我?”
梁懸黎自行略過他的負氣之語,只道:“敢問將軍,城中如今的積蓄,還能支撐幾日?”
提起這個,楊彥的躁悶就又湧上來:“省著點用,也就還剩十天不到了。”
“敵軍有多少人?”
“裴溫的麾下,大約有七萬左右。”
“那依將軍之見,我軍若抽調兵馬出城與敵軍作戰,大約能調多少人?”
“你這是廢話!”楊彥突然大怒,“我要是野戰能贏他,還用縮在這裏?”
梁懸黎楞了楞,旋即反應過來自己無意中戳了他屢戰屢敗的痛腳,遂退步拱手:“恕在下無知,只是勝敗本無定數,在下身為參軍,不敢有所失聞。”
楊彥平了火氣,躑躅了一會兒,不情不願地答他:“除去守城的人馬,滿打滿算,也就只剩兩萬吧!”
“確實難以相敵。”梁懸黎沈吟著點了點頭,“若無援軍,便只能困守孤城了。”
“所以說朝廷是要我死!”
“將軍稍安勿躁。”梁懸黎趕忙安撫,“依在下之見,眼下雖無援軍,卻也未必無計可施。既然難以相敵,與其困守,不如棄城。”
“棄城?”楊彥吃了一驚,轉過臉來直楞楞瞪著他,看不出這個貌似軟糯的家夥,竟比自己還膽大包天。
“是。”梁懸黎平靜地對視著他,“據在下所知,昭師軍紀嚴明,入城也不劫掠百姓。既然繁城難守,何不暫且棄之,退守豐州?裴溫若取豐州,必要渡河,將軍可趁其大軍渡河時進擊,如此,或可一舉獲勝。倘若敵軍潰敗,便可趁勝回取繁城。”
楊彥久久不語,臉色變幻不定,重新開口時,竟有些結巴:“這太……太妄為,倘若朝……朝廷怪罪下來,我如何擔待得起?”
“如今形勢緊迫,只好棄城保兵。”梁懸黎微嘆,“倘若困守於此,終也是城陷人亡,倒不如權且一試。只是須得布告百姓,任其留城或隨軍撤退。”
-
昭王宮,含元殿。
沈安頤坐在禦案後,手持裴溫的奏報細看了許久,秀麗的遠山眉越蹙越深。終於,她放下奏文,擡起頭來看向座前的上官陵。
“這個梁懸黎,你聽說過麽?他究竟是什麽人?”
上官陵腦海中搜索了一番,道:“此人無甚名聲,但臣略有所知。他年少時為先容王擢拔,官至太中大夫。此後便無所建樹,但在謝璇兵臨奚陽時奉命請降。據說後來陸叢欲以此功提他為郎中令,他不曾受,卻辭官還鄉了。”
沈安頤靜默了片刻,細細牽動了一下嘴角。
“不知是誰給容王出的主意,起覆他去前線當參軍。他以棄城誘敵之計,讓裴溫吃了頓敗仗。如今繁城又失,兵力亦損,我軍退守桑野,不敢輕舉妄動,倒是攻守勢易了。”
上官陵聽在耳中,心下很快整畫出理路,搖頭道:“攻守勢易卻也不至於。此乃不得已而用之的險計,可一不可再。陛下可下旨撫慰裴溫與諸將士,並令荀雁生調撥兵馬協助裴溫防守桑野,以待陛下遣援。”
沈安頤端起案上的荷葉茶,緩緩抿了一口,沈凝的神色略微散去幾分。
“除此之外,梁懸黎這人是個變數,須得設法除去。”
末尾的“除去”兩個字說得咬金斷玉,上官陵心頭莫名一跳。但她沒來得及細想那令她心慌的因由,繁促的軍情國事已經牽遠了她的神思。
“可令容王將他調走。”她聽見自己這樣說。
“調走?”沈安頤向她看去,似乎微有訝異,但隨即平覆了,頷首道:“也好。”
-
梁懸黎坐在帳中,肅然註視著手邊的卦象。卦爻所示,與他原本的判斷一致,但就算以此告訴楊彥,怕也沒什麽用處。
正當他思索之時,人影一晃,鉆進帳來。他擡頭一看,原來是阿客。
“小將軍!”他微笑招呼,一面隨手抹走案上布卦的銅幣。
阿客在他面前站住,似有些赧然:“您也這麽叫我?”
梁懸黎見狀,不禁笑得更歡悅了:“大家都這麽叫,我豈能不入鄉隨俗?”
當初阿客受官時年紀尚小,形貌不比成人,又不知姓氏——雖被容王興起賜了姓,但他總不愛用。大家不好稱呼,便叫他“小將軍”,這原是無法之法,但阿客聽在耳中,卻覺得挺滿意。文憶年是大將軍,他身為大將軍的弟子,被叫小將軍最適宜不過。以至於後來他逐漸長成,身量體格都再當不起這個“小”字時,仍堅持要別人稱他為小將軍。
“您叫我什麽都行!”阿客想起來意,正了顏色,“楊將軍叫我送您回繁城。”
“回城?”
梁懸黎靜默了起來。
當時擊退裴溫收回繁城,楊彥倍受鼓舞,意欲趁著大勝之勢,一鼓作氣奪回桑野。然而梁懸黎表示反對,說是取得繁城實因裴溫新敗士氣受挫,如今重整了旗鼓,論戰力並無明顯劣勢,何況外圍尚有荀雁生策應,倘若進攻,有腹背受敵之險。楊彥只得作罷,卻悒悒不樂得很,而今要遣他回城去,想必是打著撇開他自行其是的主意了。
身為被朝廷臨時塞到前線的參軍,他實際上孤立無援,若事事與楊彥作對,必然沒什麽好果子可吃。
“既然楊將軍有令,我自當遵從。”
暫時解除戰爭威脅的繁城隱有覆蘇跡象,戶無餘糧、樵采路絕的日子好像都在不斷遠去。梁懸黎走在街道上,心情有種說不出的覆雜。作為敵軍,裴溫所率的昭國大軍對繁城的保護可謂盡仁盡義——甚至比楊彥的部伍還要好上幾分,他們收回繁城時,城中非但沒遭到進一步破壞,似乎還稍微修整了一點。
他懷著紛亂的思緒,在城內安靜等待著楊彥的新消息——大獲全勝,或慘遭失敗。結果消息和命令沒等來,卻先等到了阿客驚恐的臉色。
“梁大人,你快走吧!”
他把正在茶館裏品味苦水的梁懸黎拉到一邊,說起悄悄話。
“楊彥攻不下桑野,又折了些兵馬。他怕自己過大於功,又被你遮了風頭,便在奏報裏做了手腳,把棄繁城的事歸給你,卻把退敵收城的事攬在自己身上。如今大王動怒,要拿你問罪,聖旨已在路上……他和副將說話,被我聽見了,應該錯不了!趁欽差還沒到,你快走吧!不然的話,恐怕就像他說的,押回奚陽,就‘免不了一刀’了!”
梁懸黎聽他絮絮叨叨說了半天,卻沒聽見多少,到後來,只覺得腦子亂嗡嗡的,連阿客什麽時候走的都不知道。他悶不吭聲地依然坐到原位上,仿佛什麽“一刀兩刀”、“聖旨監押”的事跟自己沒多大關系,只是視野有些不明所以的模糊。
“客官,”店夥計突然走過來,遞給他一張折起的紙:“有位客人給您這個。”
“哦?”
梁懸黎略帶疑惑地接過,展開一看,不由心底微震。
紙頁上清清簡簡,只有兩行字:
“生為喬木,本就可擎蒼獨樹。既為鴻鵠,何必與燕雀為伍?”
握著紙箋的手微顫。
是誰,竟能一眼窺破他的心緒?
“小哥。”他忍不住喚住夥計,問道:“那位客人坐在何處?”
夥計道:“他已經結賬走了。”
梁懸黎站起身,從欄檻向樓下的街市眺望,但見人來車往,碌碌忙忙。一片塵影紛錯之中,唯有一道墨色身影,清俊峭拔,不同眾生,令人矚目,此刻正快步穿過街心。
那人似乎察覺到他的視線,步足微頓,回眸向他一望。
梁懸黎立刻就釋然了。
“上官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日容王背盟,王肅苦勸不能阻止,退下朝來,又被罰了閉門思過。朝中君臣額手稱慶,以為桓東彈指可定,誰料賦稅還未征到手,昭國大軍已壓境。
宰相陸叢早已備下狡兔三窟,並不在意兩國之間誰勝誰敗,手拿邊關告急文書,依然談笑風生如故。這原是他的“名士風度”,旁人也不覺得異樣,王鏊見此,以為事無大礙、宰相大人成竹在胸,便也把心放回了肚子裏,只是發了一道旨意,令平南將軍楊彥調撥軍馬拒敵。
楊彥原是鄭彪的部將,文憶年平叛時降了朝廷,雖受封了個平南將軍,卻因南邊向來無事,素常只在都中與權貴們拉幫結夥,謀求晉身之階,如今得了立功勒名的機會,當然要作為一場。可也許是敗敵心切,對上裴溫屢中其計,不過一個月,就已吃了四次敗仗。他又怕受責,不敢如實呈報,等到前線實情送到容王手上時,他已丟盔棄甲躲進了繁城,無可如何地等待著朝廷援兵。
王鏊見報驚怒交加,立刻要將楊彥革官問罪。這時楊彥平常的交游總算起了作用,群臣多不以為然,連說眼下革官不妥,倒不如令他戴罪立功。王鏊心中也尋不出更合意的更代人選,只得暫且按下怒火,又問陸叢如何應敵。
陸叢既與昭國暗通款曲,對這應敵的事自然生不出什麽緊迫感,更無計劃可談,無奈容王逼問得急,實在推脫不過。好在他隨機應變的本事不錯,腦筋一轉,便臨時編纂出一套應對之策。
“大王切莫心急,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南境久無戰事,將士們驟然迎敵,讓敵軍占了先機也情有可原。楊彥雖然勇猛,卻頗乏良謀……依臣之見,不如派遣參軍,一來助其謀劃,二來監察情形,順便傳達朝廷慰勞之意……”
這套隔靴搔癢的處置雖把王鏊哄過去了,挑選參軍人選時卻又犯了難。楊彥本是請求朝廷增援,結果援兵派不出一個,倒送了個參軍過去吃糧餉。敵軍未必退得了,將軍的白眼卻是非受不可。群臣個個精似鬼,沒人肯接這冤枉差事。陸叢思來想去,最後忽然想起個人來。
“梁懸黎?”王鏊眉頭一皺,“他都辭官還鄉了,豈不周折?”
“並不周折。”陸叢早有奏對之辭,“梁懸黎本是琛州人氏,距離楊彥目前所駐的繁城不遠,可遣使攜帶起覆之旨,去琛州找著他封為參軍,叫他不必來奚陽面君,直接去繁城就任。有何周折可言?”
-
早在裴溫攻下桑野時,閑居在家的梁懸黎就已耳聞其事。接到容王的起覆旨,他心中先是驚訝,繼而便轉為深憂——容王自有寵臣,陸相自有心腹,如今這“扭轉成敗”的重任卻落到他這個棄卒身上,究竟是朝中實在無人可遣,還是他們並不在意這個成敗呢?
這一懷愁腸憂思,畢竟無人可問,既然朝廷還想得起他,那就少不得再效一回力,以報這一念之恩。
到達繁城時,城中正四處戒嚴搜查奸細,梁懸黎幾乎是被五花大綁地送到了將軍行轅。
“你就是朝中新任命的參軍?”楊彥神色煩躁地瞥他一眼,打開書契看了看,忽然冷笑一聲,“你這參軍,想必抵得過千軍萬馬,否則怎麽援軍也不派,單把你派來了呢?”
梁懸黎沒有回應他的嘲諷,等待衛兵解下綁繩後,微微活動了一下綁得發麻的手臂,而後不卑不亢地行了個禮。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朝廷深知將軍英勇剛烈,恐怕另遣將領率援來此,有兩虎相爭之時,因而先命我來將軍帳下聽用,以助將軍平敵。倘若敵軍果真頑強難退,那時,在下當與將軍一道上奏請援。”
楊彥的臉色稍霽,語氣卻仍不屑:“你?助我平敵?裴溫駐兵三十裏外,日夜伺機。朝廷把我一個人扔在這兒,我能保住自己死慢點就是造化,如何去平他?你倒說說,你能怎麽助我?”
梁懸黎自行略過他的負氣之語,只道:“敢問將軍,城中如今的積蓄,還能支撐幾日?”
提起這個,楊彥的躁悶就又湧上來:“省著點用,也就還剩十天不到了。”
“敵軍有多少人?”
“裴溫的麾下,大約有七萬左右。”
“那依將軍之見,我軍若抽調兵馬出城與敵軍作戰,大約能調多少人?”
“你這是廢話!”楊彥突然大怒,“我要是野戰能贏他,還用縮在這裏?”
梁懸黎楞了楞,旋即反應過來自己無意中戳了他屢戰屢敗的痛腳,遂退步拱手:“恕在下無知,只是勝敗本無定數,在下身為參軍,不敢有所失聞。”
楊彥平了火氣,躑躅了一會兒,不情不願地答他:“除去守城的人馬,滿打滿算,也就只剩兩萬吧!”
“確實難以相敵。”梁懸黎沈吟著點了點頭,“若無援軍,便只能困守孤城了。”
“所以說朝廷是要我死!”
“將軍稍安勿躁。”梁懸黎趕忙安撫,“依在下之見,眼下雖無援軍,卻也未必無計可施。既然難以相敵,與其困守,不如棄城。”
“棄城?”楊彥吃了一驚,轉過臉來直楞楞瞪著他,看不出這個貌似軟糯的家夥,竟比自己還膽大包天。
“是。”梁懸黎平靜地對視著他,“據在下所知,昭師軍紀嚴明,入城也不劫掠百姓。既然繁城難守,何不暫且棄之,退守豐州?裴溫若取豐州,必要渡河,將軍可趁其大軍渡河時進擊,如此,或可一舉獲勝。倘若敵軍潰敗,便可趁勝回取繁城。”
楊彥久久不語,臉色變幻不定,重新開口時,竟有些結巴:“這太……太妄為,倘若朝……朝廷怪罪下來,我如何擔待得起?”
“如今形勢緊迫,只好棄城保兵。”梁懸黎微嘆,“倘若困守於此,終也是城陷人亡,倒不如權且一試。只是須得布告百姓,任其留城或隨軍撤退。”
-
昭王宮,含元殿。
沈安頤坐在禦案後,手持裴溫的奏報細看了許久,秀麗的遠山眉越蹙越深。終於,她放下奏文,擡起頭來看向座前的上官陵。
“這個梁懸黎,你聽說過麽?他究竟是什麽人?”
上官陵腦海中搜索了一番,道:“此人無甚名聲,但臣略有所知。他年少時為先容王擢拔,官至太中大夫。此後便無所建樹,但在謝璇兵臨奚陽時奉命請降。據說後來陸叢欲以此功提他為郎中令,他不曾受,卻辭官還鄉了。”
沈安頤靜默了片刻,細細牽動了一下嘴角。
“不知是誰給容王出的主意,起覆他去前線當參軍。他以棄城誘敵之計,讓裴溫吃了頓敗仗。如今繁城又失,兵力亦損,我軍退守桑野,不敢輕舉妄動,倒是攻守勢易了。”
上官陵聽在耳中,心下很快整畫出理路,搖頭道:“攻守勢易卻也不至於。此乃不得已而用之的險計,可一不可再。陛下可下旨撫慰裴溫與諸將士,並令荀雁生調撥兵馬協助裴溫防守桑野,以待陛下遣援。”
沈安頤端起案上的荷葉茶,緩緩抿了一口,沈凝的神色略微散去幾分。
“除此之外,梁懸黎這人是個變數,須得設法除去。”
末尾的“除去”兩個字說得咬金斷玉,上官陵心頭莫名一跳。但她沒來得及細想那令她心慌的因由,繁促的軍情國事已經牽遠了她的神思。
“可令容王將他調走。”她聽見自己這樣說。
“調走?”沈安頤向她看去,似乎微有訝異,但隨即平覆了,頷首道:“也好。”
-
梁懸黎坐在帳中,肅然註視著手邊的卦象。卦爻所示,與他原本的判斷一致,但就算以此告訴楊彥,怕也沒什麽用處。
正當他思索之時,人影一晃,鉆進帳來。他擡頭一看,原來是阿客。
“小將軍!”他微笑招呼,一面隨手抹走案上布卦的銅幣。
阿客在他面前站住,似有些赧然:“您也這麽叫我?”
梁懸黎見狀,不禁笑得更歡悅了:“大家都這麽叫,我豈能不入鄉隨俗?”
當初阿客受官時年紀尚小,形貌不比成人,又不知姓氏——雖被容王興起賜了姓,但他總不愛用。大家不好稱呼,便叫他“小將軍”,這原是無法之法,但阿客聽在耳中,卻覺得挺滿意。文憶年是大將軍,他身為大將軍的弟子,被叫小將軍最適宜不過。以至於後來他逐漸長成,身量體格都再當不起這個“小”字時,仍堅持要別人稱他為小將軍。
“您叫我什麽都行!”阿客想起來意,正了顏色,“楊將軍叫我送您回繁城。”
“回城?”
梁懸黎靜默了起來。
當時擊退裴溫收回繁城,楊彥倍受鼓舞,意欲趁著大勝之勢,一鼓作氣奪回桑野。然而梁懸黎表示反對,說是取得繁城實因裴溫新敗士氣受挫,如今重整了旗鼓,論戰力並無明顯劣勢,何況外圍尚有荀雁生策應,倘若進攻,有腹背受敵之險。楊彥只得作罷,卻悒悒不樂得很,而今要遣他回城去,想必是打著撇開他自行其是的主意了。
身為被朝廷臨時塞到前線的參軍,他實際上孤立無援,若事事與楊彥作對,必然沒什麽好果子可吃。
“既然楊將軍有令,我自當遵從。”
暫時解除戰爭威脅的繁城隱有覆蘇跡象,戶無餘糧、樵采路絕的日子好像都在不斷遠去。梁懸黎走在街道上,心情有種說不出的覆雜。作為敵軍,裴溫所率的昭國大軍對繁城的保護可謂盡仁盡義——甚至比楊彥的部伍還要好上幾分,他們收回繁城時,城中非但沒遭到進一步破壞,似乎還稍微修整了一點。
他懷著紛亂的思緒,在城內安靜等待著楊彥的新消息——大獲全勝,或慘遭失敗。結果消息和命令沒等來,卻先等到了阿客驚恐的臉色。
“梁大人,你快走吧!”
他把正在茶館裏品味苦水的梁懸黎拉到一邊,說起悄悄話。
“楊彥攻不下桑野,又折了些兵馬。他怕自己過大於功,又被你遮了風頭,便在奏報裏做了手腳,把棄繁城的事歸給你,卻把退敵收城的事攬在自己身上。如今大王動怒,要拿你問罪,聖旨已在路上……他和副將說話,被我聽見了,應該錯不了!趁欽差還沒到,你快走吧!不然的話,恐怕就像他說的,押回奚陽,就‘免不了一刀’了!”
梁懸黎聽他絮絮叨叨說了半天,卻沒聽見多少,到後來,只覺得腦子亂嗡嗡的,連阿客什麽時候走的都不知道。他悶不吭聲地依然坐到原位上,仿佛什麽“一刀兩刀”、“聖旨監押”的事跟自己沒多大關系,只是視野有些不明所以的模糊。
“客官,”店夥計突然走過來,遞給他一張折起的紙:“有位客人給您這個。”
“哦?”
梁懸黎略帶疑惑地接過,展開一看,不由心底微震。
紙頁上清清簡簡,只有兩行字:
“生為喬木,本就可擎蒼獨樹。既為鴻鵠,何必與燕雀為伍?”
握著紙箋的手微顫。
是誰,竟能一眼窺破他的心緒?
“小哥。”他忍不住喚住夥計,問道:“那位客人坐在何處?”
夥計道:“他已經結賬走了。”
梁懸黎站起身,從欄檻向樓下的街市眺望,但見人來車往,碌碌忙忙。一片塵影紛錯之中,唯有一道墨色身影,清俊峭拔,不同眾生,令人矚目,此刻正快步穿過街心。
那人似乎察覺到他的視線,步足微頓,回眸向他一望。
梁懸黎立刻就釋然了。
“上官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