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151 章

關燈
第 151 章

第151章

寧安州的一千多畝占城稻, 受到了所有人的關註。

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這東西有多重要。

說它能改變所有人的生活都不為過。

都說橡膠買賣如今遍布天齊國。

但吃飯這種事,可以遍布整個世界。

就拿河輝國來說, 對天齊國簡直又愛又恨。

覺得他們好, 是因為天齊國培育出良種。

恨是因為, 這東西應該自己獨自享有的。

不過即使不承認, 他們自己也把占輝稻跟占城稻區分開。

產量高的是占城稻,是天齊國的命名方法,產量低的是占輝稻,河輝國的命名方法。

景國則直接聯系天齊國朝廷,顯然想要拜見天齊國國君,請求賜予良種。

天齊國的人則單純多了。

他們不用擔心良種不給他們, 要擔心的,只是這良種到底能種多少斤的糧食。

正月稻子抽穗,便讓大家興奮異常。

一直到二月份,這稻子成熟的速度, 幾乎肉眼可見。

等到二月十七, 各方檢查過後, 確定一件事,可以收獲了。

是的,可以收獲了。

從種下去到收獲,僅僅用七十五天,就可以陸陸續續收獲。

這個數據,也接近紀元記憶裏的占城稻成熟周期。

在六十到八十天之間, 都是正常的。

看來, 現在的培育的占城稻,會逐漸接近他印象裏的形態。

也就是說, 他有生之年,或許能看到畝產八九百斤的稻子?

種一畝田地,就收獲以前兩畝地的稻子,想想都激動啊。

在萬分期待下。

紀元走之前最後一茬稻子終於收割了。

無數人期盼著這個結果。

本地官吏也沒有賣關子,以最快的速度統計出來。

一共一千一百畝田地。

一共產了五十一萬一千五百三十一斤稻米。

也就是說,均產四百六十五斤左右。

畝產,在四百六十五斤?!

這個數字出來,紀元甚至還核查一遍。

在所有人矚目下,糧食重新稱重。

沒有錯。

確實是這個重量。

最厲害的一家,一畝地竟然有五百七十斤的產量。

五百七十斤。

用了七十五天。

紀元都被狠狠震撼。

原來他們做得都是對的。

一切的努力,一切的汗水,都是有結果的。

從最開始的一百多斤產量。

到如今四五百斤的產量。

翻了三四倍。

紀元深吸口氣,眼眶竟然有些濕潤。

他倒是想到很多人,上輩子的很多人。

自己做一個初級的培育都那樣艱難,現代的農業科學家們,又是付出多少努力。

為的,就是讓大家吃飽,讓百姓們吃飽。

寧安州所有村寨聽到這個消息後,竟然自發地上街慶祝,唱歌的,跳舞的,還有放鞭炮的,甚至在家門前紮彩帶的。

幾乎一夜之間,寧安州上下都裝點起來。

二月下旬的時間,又是當地鮮花盛開的時節,各色鮮花被擺放出來,被紮成花環,送官府門口,送到官田裏,還送給辛苦種田的那一百多戶人家手中。

因為是在二月二十三完成的稱重。

許多人自然自發把這日稱之為豐收節,成為當地的一個節日。

滇州府各地官府聞風而動。

省會滇州城,副省會武新城,以及周圍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小國,都在請求良種。

因為這次的種植證明了占城稻的好處,證明了七九三號種子是多麽的優秀。

不少人埋在稻子裏喜極而泣。

以後,他們都能種這種稻子吧?

田地的收獲會更多吧?

會的,都會的。

這是所有辛苦種田人應得的。

至少他們可以好好吃飯了。

在這樣的雀躍中,紀元更加堅定他的想法。

田地是增產了,可怎麽保證大家的田地,保證大家種的糧食留在自己手中,卻比培育良種還要覆雜。

化遠四十三年,三月初一,紀元背著包裹,跟程家人,衙門的人告別。

他是清晨離開的,也不許任何人透露他什麽時候走。

為的就是低調離開。

寧安州沒有他,依舊能過得很好,他相信。

安大海那邊早早告別,幾個養殖戶都舍不得他,徒弟們更是哭個不停。

但安大海同樣沒有說出去,也就最親近的幾個徒t弟跟著,有兩個徒弟甚至說,回頭要去建孟府找他。

紀元回頭又看了一眼,跟程亦珊招招手,程亦珊身邊的程大人似乎也在看他,但很快又恢覆往日的神情。

是時候離開了。

程教諭也朝他點頭。

這一路回去可不簡單,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

租來的馬匹雖然沒那樣好,卻也足夠代替腳力了,加上寧安州到永臨縣的道路很好,不多時,已經看不到紀元的背影。

程家人看著紀元,已經是劉知州的劉同知此刻也是忍不住掩面。

黃同知則安慰身邊人,小吏柴烽更是哭得不行,鄔人豪也差不多,眼圈都是紅的。

他們這輩子,還能看到紀元嗎?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答案。

程教諭心裏嘆氣。

紀元不回京城是最好的,可他還是要回去。

若只為程家的事,他還能勸阻。

可他要回京,也不止為了程家。

希望他這次回京,還能順利脫身出來。

紀元跟安大海一起往永臨縣方向走,安大海如今騎術也還可以,跟著不算吃力。

一直到永臨縣住了一晚,等到第二日繼續出發。

再往永臨縣北面走,便是治南渡了,此地也是一個小縣,聽名字就知道,此地有一個渡口,也因此得名。

這裏的渡口可不是江南中原大部分地方平靜的渡口。

而是水流湍急,沒點技術,都不能在這駕船。

所以上船的時候,也要乘船的客人們手疾眼快,否則晃晃悠悠,怎麽都上不去。

紀元跟安大海好說,兩個人都年輕,紀元個子又高,隨便就跨過去了。

倒是身後幾個人有些為難,一個胖胖的,看著就不怎麽活動,另外大爺大娘年紀大。

紀元跟著搭把手,這才把三人弄到船上。

這船可容三四十人,船底放貨物,船艙搭載乘客。

很多人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催促著船家趕緊走。

只聽其中一位船夫道:“都坐穩了,盡量坐到船的兩側。”

說罷,跟岸邊打了招呼,船只固定的繩子被解開。

眾人只覺得原本就不穩當的船,變得更不穩了。

好在船只開起來就好了。

紀元看著這段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水流往南順著走,可以直通孟加拉灣,也就是直通大海。

再加上這裏地勢特殊,水流一會急一會緩,那是正常的。

但他到底沒坐過幾次船,要不是體質好,只怕要吐個七葷八素。

船上許多人都受不了,跑到船邊去吐了。

特別是那個胖客人,他說話口音像是蘇杭那邊的,被紀元扶著坐回來,又漱漱口,感激道:“多謝你小夥子。”

胖客人原本想說,給你些賞錢。

可眼前的年輕人衣著雖然樸素,但氣質不俗,他哪敢說這話。

閑聊之中才知道,胖客人是過來做買賣的,他身邊原本帶著仆從,可那些仆從們坐的是前面的船。

那船跑得很快,竟然把他給拉下了。

天知道,他只是在後面點了點盤纏,人就留下了啊。

這也只好坐後面的船只,可他這個船都險些沒上來。

眾人忍不住都笑。

他們這裏的船是這樣的。

“也幸好如今商貿做得好,否則一日一趟船,你就要等到明天才能走呢。”

“是啊,以前這裏一天也就一趟船,寧安州的買賣做起來之後,現在至少一天五趟呢。”

“五趟?等到內裏的天氣好一些,一天十趟都有的。”

說著說著,話題便到了寧安州那邊。

說到寧安州,提到的事情大家都不陌生。

特別是紀知州,人人都要說一句這是青天大老爺。

聽得紀元很不自在,只好閉目養神。

不過人群裏倒是有人偷偷在看紀元。

等到紀元身邊沒什麽人的時候,對方才偷偷過來,低聲道:“這位仁兄。”

紀元睜眼,對方下意識後退,忍不住道:“您就是紀大人吧?”

安大海下意識過來,就聽給對方道:“小的是永臨縣的小吏,跟兄弟們出門辦差的。”

說著,又有兩個人過來。

他們三個顯然早就認出來紀元。

只是紀大人太過溫和,一會幫人上船,一會扶著難受的人去船邊。

雖然對他來說都是舉手之勞,根本不用多說。

但還是讓永臨縣小吏們暗中嘀咕。

哪家的官員這樣平易近人?

或許是兩人長得像?

這話一出,自己都要給自己一巴掌。

像紀大人生的這樣好的人,也沒幾個。

所以鼓起勇氣過來搭話。

紀大人一睜眼,這三個小吏便確定了,肯定是他!

不過三人有點太過激動,附近還在因為暈船難受的胖商賈都聽到了。

紀元趕緊道:“坐下來慢慢說。”

“不要聲張。”

這,這真的是他!

幾個人流露出不同的興奮。

紀元心道,他偷偷溜走,本就是不讓人知道,沒想到本地人不知曉,外地人先看到了。

這會再聽周圍對紀知州的誇讚,紀元更是不好意思。

那位蘇杭的胖商賈更是激動,低聲道:“您在我們那,就是財神爺啊。”

紀元後仰,怎麽就財神爺了。

胖商賈細數許多事情。

總之,很多人靠著紀元搗鼓出來的東西發財了。

特別是設計橡膠用途的一些匠人。

他們沒事就研究怎麽用好橡膠,然後賣給商會,掙了很多錢呢!

都說如今的寧安州有賺錢的機會,否則他也不會親自跑一趟啊。

“真沒想到,會遇到您啊。”

紀元笑,不過有些好奇那些匠人們,都研究出什麽好東西了。

如今說是匠人,放在後世,都是發明家?

紀元橡膠的使用很廣泛,卻不知道甚至已經形成新的產業鏈了。

看來橡膠買賣,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這樣的話,他手裏的籌碼也更多了。

到了目的地,原本一個月的路程,船只十天便到了,只是船上的人臉色都不太好,確實太顛簸了。

可他們下了船之後,還要繼續坐船,這次的船只更快,因為是順流,稍微有點風,那速度簡直沒得說。

一直到了巴蜀深處,就必須下船走路。

好在只要過了巴蜀,就到漢中,到漢中再租馬,一路直接回建孟府。

紀元也可以直接去京城,但難得回來一趟,順路去看看吧。

說起來,紀元也算知道,為什麽古代人都是赴任離任的時間訪親走友。

其他時候,真的沒時間啊。

但建孟府,他必須去。

建孟府內裏關於蒸汽機的研究,也不知道到什麽地步。

之前寫信,他們覺得容器的密封性不夠,而且鋼鐵不夠好,還要重新煉鋼。

再之後也是各種問題。

總之一句話,理論很好,但真正實現並運用,卻是很難的。

紀元肯定是要看看的。

蒸汽機這個東西,太重要了,有些東西,必須狠狠往前跨越一步才行。

不過這次,他只能去建孟府,正榮縣是不能回了。

紀元本就推遲了回京的時間,再回去一趟,沒半個月絕對下不來。

但紀元寫了信件,到時候讓大海幫忙帶回去。

估計是回家的路支撐,安大海一路上都興致勃勃,快四年沒回家了,這是他離家最久的時間了?

不過想到紀元,他很小就出來讀書,在外面也不止四年,實在是太辛苦。

終於到漢中。

漢中內裏也有橡膠買賣。

不過重點還在馬車上的橡膠,這地方馬匹好,鏢局多,道路四通八達,橡膠對他們來說,同樣重要。

直到租的馬匹,甚至還有橡膠做的馬具墊,說是更舒適透氣,讓紀元大為震撼。

看來外面真的把橡膠玩到極致啊。

三月初一出發,四月二十,終於踏入建孟府的地界。

馬匹一路狂奔,四月二十三,終於到地方了。

四年沒回來的建孟府。

他終於回來了。

還是熟悉的建孟府,還是熟悉的鄉音,還是熱鬧的人群。

安大海忍不住道:“終於回來了!”

周圍不少人看過來,見他們風塵仆仆,笑著道:“回家了?”

“嗯,回家了。”紀元笑著道。

他們兩個都沒去還馬匹,便去找殷掌印。

殷掌印還在此地做事,官學的官職沒那麽容易變動,只能慢慢熬出頭。

否則為何許多人都不願意來做學官。

殷掌印卻覺得還不錯,在這裏他家裏安穩,還能陪著家人,把虧欠補給妻子兒子。

還有剛剛兩歲的小女兒,她那麽小,不好跟著自己東奔西走。

其他的,則是跟著府學的數科高夫子一起研究蒸汽機。

雖說蒸汽機沒研究出來,但煉了不錯鋼材,還做了幾個不錯的手爐。

這樣的日子也挺好的。

就連京城的紛爭都離他很遠。

最近幾日,殷家則在門口等著。

紀元最近要回來,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天,反正等著就行。t

特別是殷小一殷茂,他今年二十二,之前考上了秀才,早就不像之前那般幼稚,可動作卻一點也不穩重。

“紀元,不對,紀大人什麽時候到啊。”

兩歲的殷二妹道:“哥哥,你怎麽一直誇紀元,他很好嗎。”

殷茂聽到這語氣就想笑:“三妹,之前你哥我也是這樣講的,後來就認他當弟弟了。”

“我不是三妹,我是二妹。”

殷夫人無奈:“紀元可是從四品的官職,比你爹官職都高,不該那麽喊。”

殷茂心裏清楚,他也只在背後過過嘴癮啊,而且只在家裏說的。

院子裏在躺椅上研究設計圖的殷博士放下手裏的書,今年四十五的殷博士不見老態,估計是這些年日子安穩,反而富態了些。

殷博士道:“要不再去看看,依照紀元的性子,他肯定不願意在路上耽誤時間。”

正說著,風塵仆仆的兩個人便到了。

殷茂大喊道:“紀元!”

紀元笑著看著熟悉的老師,師娘,大哥?還有個不認識的小妹妹。

“是我,我回來了。”

“學生紀元,見過夫子,見過師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