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23 章
第122章
化遠四十年, 八月。
寧安州各個村寨,都要討論今年的大豐收。
閑暇的時候,還要應付前來收購鴨蛋, 稻田鴨的商販。
再加上做了些副業掙了銀錢, 手裏都闊綽不少。
可大家最想買的, 還是牛, 還是耕牛。
當地很多裝飾品,都是牛角的圖案。
這是寧安州臘蠻族人的習慣,也是當地人的崇拜。
這也說明,耕牛在本地的重要性。
所以一有機會,大家肯定是想買牛的。
整個寧安州二十多萬人口,三萬八千多戶, 哪家不想買頭牛?甚至買兩頭?
所以,新搬來的六個養殖場老板,天天被人問:“什麽時候可以買牛。”
“還沒建好嗎。”
“我們能先預定嗎?”
這些養殖場老板,笑得嘴都合不攏。
那太能了。
放心。
最後的一點點排汙通道做好, 他們的牛馬上拉過來!
說起t來, 排汙這一塊, 竟然也能用上橡膠,還是寧安州衙門主動提起的。
說是牛羊的汙穢物不能亂扔,還有必須好好清理,不能汙染環境等等。
說的時候,還把橡膠拿出來給他們用,用在管道上, 竟然可以密封氣味。
這玩意兒, 可真好用啊。
沒想到,建個養殖場都能學到新東西。
總之, 他們這裏八月底就能建好,到時候先把自家那邊的牛拉過來,賣一批,然後在本地繁育。
看寧安州的情況,便是不賣牛,只做租牛的買賣,都能大發一筆。
聽說已經有其他牛販子看好情況,也準備過來賣牛。
他們六家,一定要趁著其他牛販子來之前,趕緊賺一筆!
這些牛販子們也沒閑著,一邊建養殖場,一邊學習寧安州如何養稻鴨魚的,那土地要怎麽平整,那溝渠要怎麽挖。
本地人倒是也不吝嗇。
反正來問的人很多。
誰讓寧安州大豐收啊。
但凡有點想法的,肯定會趁機問問。
寧安州這樣和諧的氣氛,還是會折在鎮南關。
滇州府其他商販過來,都會默默說一句:“鎮南關鎮南關,合該叫個鬼門關,財門關。”
“一遇難纏小鬼,二損錢財無數。”
“最後?最後終於到了和善地。”
更有人吐槽,這跟唐僧取經又有什麽區別,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在最後的寧安州取得真經。
也有明眼人說,這鎮南關跟寧安州,遲早還會鬧起來。
主要是鎮南關鬧。
更有人說,那橡膠買賣越做越大,還有布料也很不錯。
這兩項有外面的貴人壓著不能阻攔。
就算是鎮南將軍也沒辦法。
那這兩項不能阻攔其他的事情呢?
如同大家猜測的一樣,這位鎮南將軍,還是出手了。
他這次攔著的是耕牛。
八月底,本地的秋收差不結束了,手裏有閑錢的他們,已經準備好去買耕牛。
而搬到寧安州的六個養殖場,大家做好準備賣耕牛。
一切似乎都那麽順利。
直到牛羊趕到財門關。
守城的兵士直接道:“牛羊都是軍備物資!你們大量往外運!是想做什麽?!”
啊?
什麽東西?
趕著牛羊的養殖戶們迷茫了。
他們又不是送到景國。
是送到寧安州啊。
寧安州也是天齊國的地界。
大家解釋之後,兵士們還是道:“誰知道你們說得是真是假。”
“寧安州距離景國那樣近,要是運出去了,有人知道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不許出!把東西給我扣下!”
來往的貨商們面面相覷。
他們就知道,會有那麽一天!
鎮南關眼饞寧安州的銀錢不是一兩天了!
如今還是走到這一步!
可這樣說,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直接扣上一個通敵的罪名?!
可偏偏這話好像又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牛羊,確實是軍備物資。
鎮南關的商販們人心惶惶。
好在只扣了牛羊,沒有扣其他東西。
而這個舉動,則讓養殖戶們面露驚恐。
寧安州等待買牛的百姓們,也確實憤怒了。
之前什麽橡膠,布料,大家感受不是很深。
但這是牛啊!
他們好不容易攢夠錢,想要養一頭耕牛。
結果呢?!
結果就被扣下了?!
以前就覺得被鎮南關針對,現在更是如此!
寧安州和諧的氣氛被打破,一想到耕牛被扣,心裏就難受得要命。
幾個養殖戶更是愁眉苦臉,趕緊去衙門等消息。
這都是什麽事啊。
本以為養牛的買賣很順利。
大家都等著掙銀子了!
誰料會發生這種事。
衙門這邊臉色同樣嚴肅。
這一年多來,寧安州衙門算是順風順水。
就算出了橡膠被扣的事,那也是沒什麽問題的,還給了他們囤貨的時間。
等到橡膠買賣再次開放,日子更是不錯。
現在稻鴨魚的耕種方式,也被很多地方效仿。
唯獨出了這事。
耕牛。
其他的事就算了。
耕牛他們是真的著急。
就算現在再把橡膠扣了。
說實話,著急的也不是他們,而是外面的貨商們。
可耕牛不同。
這東西,確實是本地需要的。
劉同知帶著這個消息,急匆匆去往知州府。
再看紀大人的臉色,顯然他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劉大人默默閉嘴。
跟紀知州認識也有一年,少見知州這麽不高興。
知州府裏。
紀元依舊是一身淺緋官服,腰間的金飾顯得格外閃耀,甚至有些刺眼了,如同他現在的表情一樣。
還是走到這一步。
扣他的耕牛。
眼看本地百姓要翻耕,要準備明年的耕種,現在卻玩這一手。
“對方這麽做,就是知道,不會影響其他貨商。”
“就是咱們跟養殖戶著急。”
之前的橡膠牽扯太廣。
耕牛的牽扯就小了。
再者對方還扯了個自以為很聰明的理由。
怕他們把牛羊這種戰略物資賣給隔壁的景國。
景國聽了都要打一個問號。
就以臘蠻人那麽愛耕牛的性格,自家的耕牛都不夠用,還賣給他們?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劉同知道:“大人,我們應該怎麽辦?”
應該怎麽辦?
紀元算著時間,緩緩道:“等。”
不對,只等也不行。
還要推波助瀾。
紀元道:“發文書給滇州府城,武新府的衙門。”
“咱們先告個狀。”
告狀?
之前橡膠的事鬧那麽大。
寧安州都沒有發文書出去。
畢竟這一彈劾,那就是跟鎮南關徹底撕破臉。
“這,這要是真的對上,我們有勝算嗎?”
“還是說拉著橡膠下水,不給我們過,我們就不賣橡膠!”
紀元看了看劉同知,再看看其他官員,好笑道:“制作橡膠的方法,真的完全密不透風嗎。”
也不是。
而且泡膠這一步,很多人已經猜到了。
就是怎麽合成橡膠,大家還不清楚而已。
紀元道:“不能學鎮南關。”
如果真的一刀切,發瘋了的貨商們,大概率會自己學習制作橡膠的方法。
用錢砸,讓人研究,都是有可能的。
只要技術在,便不是密不透風。
到時候,寧安州失了人心,也失了買賣。
何必呢。
所以鎮南關扣的事一發生,紀元就讓人安撫橡膠商人,布料商人,承諾道:“只要那邊不鬧,這兩項買賣照常,寧安州不做那種脅迫人的事。”
紀狀元一諾千金,他這麽一講。
來往貨商們果然松口氣。
原本還怕扣牛的事影響其他買賣。
看看人家寧安州,看看人家紀狀元。
怎麽人跟人這麽不同啊。
是啊,人跟人,就怕對比。
寧安州這邊的衙門還道:“一碼事歸一碼事。”
“鎮南關的百姓跟大部分兵士還是很好的。”
那潛臺詞呢?
誰不好呢?
人心本就偏向寧安州,如今更是偏了。
這份偏,以後就會有大作用。
而如今,寧安州跟鎮南關的矛盾正式擺在明面上。
誰也沒想到,寧安州的做法是,告狀。
告到省會跟副省會。
請兩位知府評評理。
啊?
這。
這合適嗎。
要說最近寧安州跟鎮南關之間的事,他們不知道呢?
太知道了。
甚至一些買賣,就有他的身影。
還有一些消息靈通的,更知道朝廷的意思。
總之,紀元的這份奏章,還真的被受理了。
那滇州府的知府,甚至拍案叫絕,看著紀元的文章欣賞得不行。
說什麽,不愧是狀元的文筆,不愧是狀元的文章,這文辭飛揚,實在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甚至還讓大家傳看。
怎麽說呢。
這文章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有事實,也有依據,甚至還有感情。
從如何對百姓,講如何做公務,再講聖人之言,聖人之行。
總之一句話。
好文章。
好罵戰。
放在翰林院的彈劾文章裏,都算是上乘了。
“一年多沒見,紀元的文章又精進了。”
說話的人面容嚴肅,摸了摸自己白花花的胡子,忍不住又把手頭的文章看了一遍。
哪是看彈劾的文章,分明是在欣賞文筆。
滇州府知府坐在下位,恭敬道:“徐大人,您認識紀狀元嗎?”
說罷,又覺得自己多講了,眼前的徐大人是翰林院的禦史中丞,又是禮部的侍郎,正三品京官。
當年紀狀元可是在翰林院做事,兩人說是同僚都不為過。
滇州府知府懊惱。
他許久不見京中來的大官,腦子怎麽都沒了。
說起來,他也是難受。
雖說是一省知府,可如今的滇州府漸漸沒落,反而是武新府像是真正的省會。
這些牢騷就不說了,滇州府知府依舊恭敬。
被稱徐大人的這位京官,便是朝中派來巡查的官員。
他原本的官職就不低,如t今特事特辦,拿著聖旨前來,身份更是尊貴無比。
畢竟他代表的是皇上。
從五月皇上震怒,到秘密派人過來,這路上四個月的時間,他們從馬車換船只,再換馬車,速度比一般要快很多。
故而徐大人來了之後,並未第一時間調查,而是要歇一歇。
今年六十二的他,確實有些折騰不起。
徐大人依舊嚴肅,但他也沒計較滇州府知府像是說了廢話,反而講:“同紀元認識,倒不是在翰林院。”
不是翰林院?
是有私交?
徐大人嘴角稍微帶了些笑:“那時候,他還在建孟府府學讀書,還不到十二。”
具體的事徐大人沒講,只說當時認識。
他也確實認識。
那會他覺得紀元是假神童,故而有了試探的心思。
最後就不用說了。
紀元,是真的神童。
從連中三元到如今把寧安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都說明了此事。
這位徐大人,正是當年在建孟府做監臨官的考官。
當時的他對紀元就很欣賞。
之後紀元去了京城,兩人私交也不錯。
今年鎮南關出事。
他正好被皇上派過來調查鎮南關的情況。
“雖有些私交,可事情要秉公辦理。”徐大人直言,“不管誰有過失,必然嚴懲不貸。”
這,這還用說。
肯定是鎮南關那位鎮南將軍的過失啊。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對方那點小心思。
就是看寧安州賺錢了,所以眼紅妒嫉。
可鎮南關的鎮南將軍,在此地多年,其實並不好動。
特別是他手底下的三萬兵將,甚至是他叔叔當初就帶著的。
當年那些兵將,不知道有多勇猛。
如今滇州府的太平安穩,不都是當年打下來的。
那景國近些年發展得不錯,依舊不敢靠近他們,不就是因為當年的鎮南關將士徹底打服他們。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人家鎮南將軍,確實有這個底氣。
說白了。
紀元這邊占理。
鎮南將軍是真的有軍功。
兩者對比,就看巡察使徐大人覺得那邊更好動。
其實最合適的方法,確實是寧安州跟鎮南關合作,大家一起賺錢。
那可是三萬兵將。
要說朝廷能動嗎。
是可以的。
但損失必然不會小。
只動鎮南將軍?
這位可是上個鎮南將軍的侄子,是真正的祖上有福德照著。
哎,這些事,果真一團亂麻。
如今扣牛的事。
還是寧安州讓讓步,大家這事也算過去了。
說到底。
當年寧安州的臘蠻人確實承了鎮南關的恩情。
鎮南將軍一直覺得自己有理,也是因為這事。
不過滇州府知府卻不敢說這話。
還是要看朝廷的想法。
看這位徐大人的想法。
如今的情況,紀元也已經知道了。
如果是那位老鎮南將軍在,紀元還真願意給錢。
可這位的話,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也太久了吧?
只是這話到底不好聽。
算起來,寧安州確實欠鎮南關的。
這裏的臘蠻人,也確實是當時的鎮南兵將保護下來。
雖說五十年過去。
寧安州之後也送了不少米糧物資過去。
可對方舊事重提,他們也不能說什麽恩情已經還過了。
那些恩情,是怎麽還都還不清的。
也是因此,紀元願意帶著鎮南關賺錢。
甚至當初鎮南將軍一句話,他便帶著人馬過去。
他能過去,便是能談。
若不是條件太苛刻,對方獅子大張口。
事情也不會到今日的地步。
算了,這些糊塗賬怎麽都說不清楚。
兩個地方如今都是天齊國的地盤,離得又那樣近,說是唇齒相依也不為過。
還是好好看看,怎麽徹底解決眼前的麻煩吧。
紀元算了算時間,開口道:“當年跟著征戰的老兵,應該還在吧?”
到今年算起來,正好是五十年整。
一般的兵將也就是一二十,二十出頭。
若有六十多,七十多的老人,也很正常。
寧安州的劉同知倒是知道一些:“好像還在,基本都是鎮南關的人,在鎮南關本地生活。”
“他們日子過得如何?”
日子過的如何?
這倒是把劉同知都給問到了。
劉同知今年四十多。
他出生的時候,寧安州已經是天齊國的了,也沒有經歷過五十年前的戰事,對此是不熟悉的。
猛然一問,大家都不知情。
“這些事下官不太清楚。”
“但寧安州並入天齊國的前十幾年裏,寧安州每年都會給大量物資送到鎮南關將士手中。”
雖說救命之恩怎麽還也不為過。
可這些物資的輸送,也確實是當地人有來有往。
紀元嘆口氣。
他也是太著急了。
明知道寧安州快速發展會引來嫉妒,卻也依舊做推手。
如今了解裏面前前後後的事。
才知道,如今寧安州跟鎮南關的局面,並非一句話可以解決。
幾十年前,不管鎮南關為何而戰,但到底是為了寧安州死了人。
也怪不得鎮南將軍對寧安州的東西當作自己的。
更能解釋,天齊國朝廷,為何允許鎮南關的兵將那麽多年不換防。
這可是為天齊國開疆擴土的兵將。
若不是這位鎮南將軍太過肆意妄為,因橡膠的事惹怒太多人,估計皇上都不會說什麽。
果然,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情背後,總是有許多原因。
當然了。
如今五十年都過去。
寧安州都要開始交田稅。
想來也是一件事翻篇。
不管怎麽說,斷了寧安州要買的耕牛,還扣上要通敵的帽子,這絕對不成。
寧安州要發展,要耕牛,此事必須解決。
化遠四十年八月結束。
整個滇州府都知道了鎮南關跟寧安州之爭。
借著買賣牛羊的理由,雙方開始新一輪的拉鋸戰。
到底是誰能拿到更多的銀錢?
就看這次了。
這次連寧安州的百姓都牽扯其中。
他們是真的慌了。
他們是真的想買牛啊。
倒是鎮南關百姓的態度,大家不太清楚。
畢竟提到鎮南關,立刻想到的是兵將,裏面普通百姓如何過日子,好像還真不知道。
與此同時,徐大人休息好了,他的人手陸陸續續下去。
此事,必然要斷個明白。
雖說事情已經擺在明面上,可內裏到底如何,還是要查的。
換了其他的監察官或許不會如此。
但徐大人素來嚴肅認真,他要查,就會查得徹底。
紀元派的人也在查。
但他查的卻是另一個方向。
他想要鎮南關的兵將駐紮到寧安州,自然要知道那邊兵將的情況。
紀元有預感。
五十年過去了。
或者說三十年過去了,鎮南關的兵將,還是當初奮勇殺敵,開疆擴土的兵將嗎?
還是那批人嗎。
裏面的氣勢,還是當年的模樣嗎?
以前的紀元並不好奇。
但知道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之後,還是想知道的。
因為,到底是不是那支隊伍,就決定了他接下來的態度。
在紀元這,到底誰獲得利益,他早就定了基調。
那鎮南將軍貪財好色,把過往商隊給官府的稅收全都放到自己的腰包。
這些證據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多查。
而他想知道的,是更深層次的事情。
鎮南關的鎮南將軍,他還以為自己會在博弈裏面取得一定的收益。
殊不知,某個人抱著鐵鏟,正在朝他的祖墳揮舞。
或許,他身上那層祖宗給的庇護,很快就會戳穿。
在滇州府都在關註這件事的時候。
紀元的奏章已經傳到整個滇州府。
被整個滇州府的學子們傳看。
今年的鄉試剛剛結束,學生們本來就註重各類文章。
紀狀元的奏章傳出來,大家肯定要爭相傳看的。
看了一眼之後,滇州府學子們沈默了。
這文章,他們這輩子也寫不出來啊!
有幾個真正才學不錯的書生甚至抱著文章想哭:“這文章,這才學,這想法,是我等耗盡畢生心力,也學不會的啊。”
“怪不得他是第一,怪不得啊。”
“狀元郎的文章,著實有些可怕了。”
“這文章要是在考前發出就好了,咱們也能學一學。”
學一學?
鎮南關的鎮南將軍都要氣瘋了!
不少人都說紀元這文章,絕對會永遠流傳下去,作為今日第一文章被讀書人傳頌。
啊?
你傳頌了。
我呢?
我在你的文章裏是大反派啊!
放在現代來看,不少後世的人,都羨慕名篇名作裏面的人名,這些人或許本身不出彩,卻因為被寫到文章詩詞裏,從而名揚天下。
放到現在看。
如果自己是名家的好友家人就罷了。
可自己是反派啊!
你這文章寫的越好,我的名聲就越差!
以後大家學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t了解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那他呢?
他的名聲就不要了?!
“來人!來人給我寫!”
“把鎮南關將士怎麽幫助臘蠻的事給我寫下來!”
“也要讓人傳頌!”
“讓世人都知道,這寧安州的人,就是實打實的白眼狼!”
鎮南將軍手下的人沈默。
寫文章可以,但寫這樣好的文章。
他們真的不行啊。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像紀元那般文采出眾!
紀元還不知道,他一篇奏章會有這樣大的效果,他手裏拿著的,正是當年鎮南關老將們的情況。
“王五,七十二,右腿殘疾,妻子離世,兒子做雜役。”
“張柱,六十九,纏綿病榻,至今還對打仗的情形心有餘悸。”
“葉售,七十七,帶著七歲孫女度日。”
一長串名單下來。
都是當年的老將現狀。
明明朝廷讓他們不用換防,明明當地的稅收基本都給了鎮南關的將士,明明寧安州之前給了很多米糧木材。
為何他們的日子還是這般?
紀元的目光放在另一個名字上面。
是因為,有人欺上瞞下,中飽私囊。
這件事鬧到現在。
是有人借著五十年前的戰事吃別人的血肉。
最應該得到補償的那群人沒有得到。
最應該被感謝的人,如今孤苦無依。
那位鎮南將軍,吃這些老本,也確實吃夠了。
此時的鎮南關裏。
徐大人臉色鐵青,直接道:“鐵證如山,你還不認嗎?!”
“身為本地將軍,插手官府事宜,整個官府的庫房都被你掏空了!”
“賴琨順啊賴琨順,你叔叔當年為鎮南關流血流淚!你在幹什麽?說!”
徐大人不僅認識紀元,也認識這位鎮南將軍。
甚至跟前任鎮南將軍關系不錯。
可他鐵面無私,根本不會看誰的面子。
徐大人深吸口氣。
年紀漸大的他,氣有些喘,直接道:“鎮南將軍,你還不認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122章
化遠四十年, 八月。
寧安州各個村寨,都要討論今年的大豐收。
閑暇的時候,還要應付前來收購鴨蛋, 稻田鴨的商販。
再加上做了些副業掙了銀錢, 手裏都闊綽不少。
可大家最想買的, 還是牛, 還是耕牛。
當地很多裝飾品,都是牛角的圖案。
這是寧安州臘蠻族人的習慣,也是當地人的崇拜。
這也說明,耕牛在本地的重要性。
所以一有機會,大家肯定是想買牛的。
整個寧安州二十多萬人口,三萬八千多戶, 哪家不想買頭牛?甚至買兩頭?
所以,新搬來的六個養殖場老板,天天被人問:“什麽時候可以買牛。”
“還沒建好嗎。”
“我們能先預定嗎?”
這些養殖場老板,笑得嘴都合不攏。
那太能了。
放心。
最後的一點點排汙通道做好, 他們的牛馬上拉過來!
說起t來, 排汙這一塊, 竟然也能用上橡膠,還是寧安州衙門主動提起的。
說是牛羊的汙穢物不能亂扔,還有必須好好清理,不能汙染環境等等。
說的時候,還把橡膠拿出來給他們用,用在管道上, 竟然可以密封氣味。
這玩意兒, 可真好用啊。
沒想到,建個養殖場都能學到新東西。
總之, 他們這裏八月底就能建好,到時候先把自家那邊的牛拉過來,賣一批,然後在本地繁育。
看寧安州的情況,便是不賣牛,只做租牛的買賣,都能大發一筆。
聽說已經有其他牛販子看好情況,也準備過來賣牛。
他們六家,一定要趁著其他牛販子來之前,趕緊賺一筆!
這些牛販子們也沒閑著,一邊建養殖場,一邊學習寧安州如何養稻鴨魚的,那土地要怎麽平整,那溝渠要怎麽挖。
本地人倒是也不吝嗇。
反正來問的人很多。
誰讓寧安州大豐收啊。
但凡有點想法的,肯定會趁機問問。
寧安州這樣和諧的氣氛,還是會折在鎮南關。
滇州府其他商販過來,都會默默說一句:“鎮南關鎮南關,合該叫個鬼門關,財門關。”
“一遇難纏小鬼,二損錢財無數。”
“最後?最後終於到了和善地。”
更有人吐槽,這跟唐僧取經又有什麽區別,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在最後的寧安州取得真經。
也有明眼人說,這鎮南關跟寧安州,遲早還會鬧起來。
主要是鎮南關鬧。
更有人說,那橡膠買賣越做越大,還有布料也很不錯。
這兩項有外面的貴人壓著不能阻攔。
就算是鎮南將軍也沒辦法。
那這兩項不能阻攔其他的事情呢?
如同大家猜測的一樣,這位鎮南將軍,還是出手了。
他這次攔著的是耕牛。
八月底,本地的秋收差不結束了,手裏有閑錢的他們,已經準備好去買耕牛。
而搬到寧安州的六個養殖場,大家做好準備賣耕牛。
一切似乎都那麽順利。
直到牛羊趕到財門關。
守城的兵士直接道:“牛羊都是軍備物資!你們大量往外運!是想做什麽?!”
啊?
什麽東西?
趕著牛羊的養殖戶們迷茫了。
他們又不是送到景國。
是送到寧安州啊。
寧安州也是天齊國的地界。
大家解釋之後,兵士們還是道:“誰知道你們說得是真是假。”
“寧安州距離景國那樣近,要是運出去了,有人知道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不許出!把東西給我扣下!”
來往的貨商們面面相覷。
他們就知道,會有那麽一天!
鎮南關眼饞寧安州的銀錢不是一兩天了!
如今還是走到這一步!
可這樣說,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直接扣上一個通敵的罪名?!
可偏偏這話好像又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牛羊,確實是軍備物資。
鎮南關的商販們人心惶惶。
好在只扣了牛羊,沒有扣其他東西。
而這個舉動,則讓養殖戶們面露驚恐。
寧安州等待買牛的百姓們,也確實憤怒了。
之前什麽橡膠,布料,大家感受不是很深。
但這是牛啊!
他們好不容易攢夠錢,想要養一頭耕牛。
結果呢?!
結果就被扣下了?!
以前就覺得被鎮南關針對,現在更是如此!
寧安州和諧的氣氛被打破,一想到耕牛被扣,心裏就難受得要命。
幾個養殖戶更是愁眉苦臉,趕緊去衙門等消息。
這都是什麽事啊。
本以為養牛的買賣很順利。
大家都等著掙銀子了!
誰料會發生這種事。
衙門這邊臉色同樣嚴肅。
這一年多來,寧安州衙門算是順風順水。
就算出了橡膠被扣的事,那也是沒什麽問題的,還給了他們囤貨的時間。
等到橡膠買賣再次開放,日子更是不錯。
現在稻鴨魚的耕種方式,也被很多地方效仿。
唯獨出了這事。
耕牛。
其他的事就算了。
耕牛他們是真的著急。
就算現在再把橡膠扣了。
說實話,著急的也不是他們,而是外面的貨商們。
可耕牛不同。
這東西,確實是本地需要的。
劉同知帶著這個消息,急匆匆去往知州府。
再看紀大人的臉色,顯然他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劉大人默默閉嘴。
跟紀知州認識也有一年,少見知州這麽不高興。
知州府裏。
紀元依舊是一身淺緋官服,腰間的金飾顯得格外閃耀,甚至有些刺眼了,如同他現在的表情一樣。
還是走到這一步。
扣他的耕牛。
眼看本地百姓要翻耕,要準備明年的耕種,現在卻玩這一手。
“對方這麽做,就是知道,不會影響其他貨商。”
“就是咱們跟養殖戶著急。”
之前的橡膠牽扯太廣。
耕牛的牽扯就小了。
再者對方還扯了個自以為很聰明的理由。
怕他們把牛羊這種戰略物資賣給隔壁的景國。
景國聽了都要打一個問號。
就以臘蠻人那麽愛耕牛的性格,自家的耕牛都不夠用,還賣給他們?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劉同知道:“大人,我們應該怎麽辦?”
應該怎麽辦?
紀元算著時間,緩緩道:“等。”
不對,只等也不行。
還要推波助瀾。
紀元道:“發文書給滇州府城,武新府的衙門。”
“咱們先告個狀。”
告狀?
之前橡膠的事鬧那麽大。
寧安州都沒有發文書出去。
畢竟這一彈劾,那就是跟鎮南關徹底撕破臉。
“這,這要是真的對上,我們有勝算嗎?”
“還是說拉著橡膠下水,不給我們過,我們就不賣橡膠!”
紀元看了看劉同知,再看看其他官員,好笑道:“制作橡膠的方法,真的完全密不透風嗎。”
也不是。
而且泡膠這一步,很多人已經猜到了。
就是怎麽合成橡膠,大家還不清楚而已。
紀元道:“不能學鎮南關。”
如果真的一刀切,發瘋了的貨商們,大概率會自己學習制作橡膠的方法。
用錢砸,讓人研究,都是有可能的。
只要技術在,便不是密不透風。
到時候,寧安州失了人心,也失了買賣。
何必呢。
所以鎮南關扣的事一發生,紀元就讓人安撫橡膠商人,布料商人,承諾道:“只要那邊不鬧,這兩項買賣照常,寧安州不做那種脅迫人的事。”
紀狀元一諾千金,他這麽一講。
來往貨商們果然松口氣。
原本還怕扣牛的事影響其他買賣。
看看人家寧安州,看看人家紀狀元。
怎麽人跟人這麽不同啊。
是啊,人跟人,就怕對比。
寧安州這邊的衙門還道:“一碼事歸一碼事。”
“鎮南關的百姓跟大部分兵士還是很好的。”
那潛臺詞呢?
誰不好呢?
人心本就偏向寧安州,如今更是偏了。
這份偏,以後就會有大作用。
而如今,寧安州跟鎮南關的矛盾正式擺在明面上。
誰也沒想到,寧安州的做法是,告狀。
告到省會跟副省會。
請兩位知府評評理。
啊?
這。
這合適嗎。
要說最近寧安州跟鎮南關之間的事,他們不知道呢?
太知道了。
甚至一些買賣,就有他的身影。
還有一些消息靈通的,更知道朝廷的意思。
總之,紀元的這份奏章,還真的被受理了。
那滇州府的知府,甚至拍案叫絕,看著紀元的文章欣賞得不行。
說什麽,不愧是狀元的文筆,不愧是狀元的文章,這文辭飛揚,實在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甚至還讓大家傳看。
怎麽說呢。
這文章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有事實,也有依據,甚至還有感情。
從如何對百姓,講如何做公務,再講聖人之言,聖人之行。
總之一句話。
好文章。
好罵戰。
放在翰林院的彈劾文章裏,都算是上乘了。
“一年多沒見,紀元的文章又精進了。”
說話的人面容嚴肅,摸了摸自己白花花的胡子,忍不住又把手頭的文章看了一遍。
哪是看彈劾的文章,分明是在欣賞文筆。
滇州府知府坐在下位,恭敬道:“徐大人,您認識紀狀元嗎?”
說罷,又覺得自己多講了,眼前的徐大人是翰林院的禦史中丞,又是禮部的侍郎,正三品京官。
當年紀狀元可是在翰林院做事,兩人說是同僚都不為過。
滇州府知府懊惱。
他許久不見京中來的大官,腦子怎麽都沒了。
說起來,他也是難受。
雖說是一省知府,可如今的滇州府漸漸沒落,反而是武新府像是真正的省會。
這些牢騷就不說了,滇州府知府依舊恭敬。
被稱徐大人的這位京官,便是朝中派來巡查的官員。
他原本的官職就不低,如t今特事特辦,拿著聖旨前來,身份更是尊貴無比。
畢竟他代表的是皇上。
從五月皇上震怒,到秘密派人過來,這路上四個月的時間,他們從馬車換船只,再換馬車,速度比一般要快很多。
故而徐大人來了之後,並未第一時間調查,而是要歇一歇。
今年六十二的他,確實有些折騰不起。
徐大人依舊嚴肅,但他也沒計較滇州府知府像是說了廢話,反而講:“同紀元認識,倒不是在翰林院。”
不是翰林院?
是有私交?
徐大人嘴角稍微帶了些笑:“那時候,他還在建孟府府學讀書,還不到十二。”
具體的事徐大人沒講,只說當時認識。
他也確實認識。
那會他覺得紀元是假神童,故而有了試探的心思。
最後就不用說了。
紀元,是真的神童。
從連中三元到如今把寧安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都說明了此事。
這位徐大人,正是當年在建孟府做監臨官的考官。
當時的他對紀元就很欣賞。
之後紀元去了京城,兩人私交也不錯。
今年鎮南關出事。
他正好被皇上派過來調查鎮南關的情況。
“雖有些私交,可事情要秉公辦理。”徐大人直言,“不管誰有過失,必然嚴懲不貸。”
這,這還用說。
肯定是鎮南關那位鎮南將軍的過失啊。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對方那點小心思。
就是看寧安州賺錢了,所以眼紅妒嫉。
可鎮南關的鎮南將軍,在此地多年,其實並不好動。
特別是他手底下的三萬兵將,甚至是他叔叔當初就帶著的。
當年那些兵將,不知道有多勇猛。
如今滇州府的太平安穩,不都是當年打下來的。
那景國近些年發展得不錯,依舊不敢靠近他們,不就是因為當年的鎮南關將士徹底打服他們。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人家鎮南將軍,確實有這個底氣。
說白了。
紀元這邊占理。
鎮南將軍是真的有軍功。
兩者對比,就看巡察使徐大人覺得那邊更好動。
其實最合適的方法,確實是寧安州跟鎮南關合作,大家一起賺錢。
那可是三萬兵將。
要說朝廷能動嗎。
是可以的。
但損失必然不會小。
只動鎮南將軍?
這位可是上個鎮南將軍的侄子,是真正的祖上有福德照著。
哎,這些事,果真一團亂麻。
如今扣牛的事。
還是寧安州讓讓步,大家這事也算過去了。
說到底。
當年寧安州的臘蠻人確實承了鎮南關的恩情。
鎮南將軍一直覺得自己有理,也是因為這事。
不過滇州府知府卻不敢說這話。
還是要看朝廷的想法。
看這位徐大人的想法。
如今的情況,紀元也已經知道了。
如果是那位老鎮南將軍在,紀元還真願意給錢。
可這位的話,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也太久了吧?
只是這話到底不好聽。
算起來,寧安州確實欠鎮南關的。
這裏的臘蠻人,也確實是當時的鎮南兵將保護下來。
雖說五十年過去。
寧安州之後也送了不少米糧物資過去。
可對方舊事重提,他們也不能說什麽恩情已經還過了。
那些恩情,是怎麽還都還不清的。
也是因此,紀元願意帶著鎮南關賺錢。
甚至當初鎮南將軍一句話,他便帶著人馬過去。
他能過去,便是能談。
若不是條件太苛刻,對方獅子大張口。
事情也不會到今日的地步。
算了,這些糊塗賬怎麽都說不清楚。
兩個地方如今都是天齊國的地盤,離得又那樣近,說是唇齒相依也不為過。
還是好好看看,怎麽徹底解決眼前的麻煩吧。
紀元算了算時間,開口道:“當年跟著征戰的老兵,應該還在吧?”
到今年算起來,正好是五十年整。
一般的兵將也就是一二十,二十出頭。
若有六十多,七十多的老人,也很正常。
寧安州的劉同知倒是知道一些:“好像還在,基本都是鎮南關的人,在鎮南關本地生活。”
“他們日子過得如何?”
日子過的如何?
這倒是把劉同知都給問到了。
劉同知今年四十多。
他出生的時候,寧安州已經是天齊國的了,也沒有經歷過五十年前的戰事,對此是不熟悉的。
猛然一問,大家都不知情。
“這些事下官不太清楚。”
“但寧安州並入天齊國的前十幾年裏,寧安州每年都會給大量物資送到鎮南關將士手中。”
雖說救命之恩怎麽還也不為過。
可這些物資的輸送,也確實是當地人有來有往。
紀元嘆口氣。
他也是太著急了。
明知道寧安州快速發展會引來嫉妒,卻也依舊做推手。
如今了解裏面前前後後的事。
才知道,如今寧安州跟鎮南關的局面,並非一句話可以解決。
幾十年前,不管鎮南關為何而戰,但到底是為了寧安州死了人。
也怪不得鎮南將軍對寧安州的東西當作自己的。
更能解釋,天齊國朝廷,為何允許鎮南關的兵將那麽多年不換防。
這可是為天齊國開疆擴土的兵將。
若不是這位鎮南將軍太過肆意妄為,因橡膠的事惹怒太多人,估計皇上都不會說什麽。
果然,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情背後,總是有許多原因。
當然了。
如今五十年都過去。
寧安州都要開始交田稅。
想來也是一件事翻篇。
不管怎麽說,斷了寧安州要買的耕牛,還扣上要通敵的帽子,這絕對不成。
寧安州要發展,要耕牛,此事必須解決。
化遠四十年八月結束。
整個滇州府都知道了鎮南關跟寧安州之爭。
借著買賣牛羊的理由,雙方開始新一輪的拉鋸戰。
到底是誰能拿到更多的銀錢?
就看這次了。
這次連寧安州的百姓都牽扯其中。
他們是真的慌了。
他們是真的想買牛啊。
倒是鎮南關百姓的態度,大家不太清楚。
畢竟提到鎮南關,立刻想到的是兵將,裏面普通百姓如何過日子,好像還真不知道。
與此同時,徐大人休息好了,他的人手陸陸續續下去。
此事,必然要斷個明白。
雖說事情已經擺在明面上,可內裏到底如何,還是要查的。
換了其他的監察官或許不會如此。
但徐大人素來嚴肅認真,他要查,就會查得徹底。
紀元派的人也在查。
但他查的卻是另一個方向。
他想要鎮南關的兵將駐紮到寧安州,自然要知道那邊兵將的情況。
紀元有預感。
五十年過去了。
或者說三十年過去了,鎮南關的兵將,還是當初奮勇殺敵,開疆擴土的兵將嗎?
還是那批人嗎。
裏面的氣勢,還是當年的模樣嗎?
以前的紀元並不好奇。
但知道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之後,還是想知道的。
因為,到底是不是那支隊伍,就決定了他接下來的態度。
在紀元這,到底誰獲得利益,他早就定了基調。
那鎮南將軍貪財好色,把過往商隊給官府的稅收全都放到自己的腰包。
這些證據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多查。
而他想知道的,是更深層次的事情。
鎮南關的鎮南將軍,他還以為自己會在博弈裏面取得一定的收益。
殊不知,某個人抱著鐵鏟,正在朝他的祖墳揮舞。
或許,他身上那層祖宗給的庇護,很快就會戳穿。
在滇州府都在關註這件事的時候。
紀元的奏章已經傳到整個滇州府。
被整個滇州府的學子們傳看。
今年的鄉試剛剛結束,學生們本來就註重各類文章。
紀狀元的奏章傳出來,大家肯定要爭相傳看的。
看了一眼之後,滇州府學子們沈默了。
這文章,他們這輩子也寫不出來啊!
有幾個真正才學不錯的書生甚至抱著文章想哭:“這文章,這才學,這想法,是我等耗盡畢生心力,也學不會的啊。”
“怪不得他是第一,怪不得啊。”
“狀元郎的文章,著實有些可怕了。”
“這文章要是在考前發出就好了,咱們也能學一學。”
學一學?
鎮南關的鎮南將軍都要氣瘋了!
不少人都說紀元這文章,絕對會永遠流傳下去,作為今日第一文章被讀書人傳頌。
啊?
你傳頌了。
我呢?
我在你的文章裏是大反派啊!
放在現代來看,不少後世的人,都羨慕名篇名作裏面的人名,這些人或許本身不出彩,卻因為被寫到文章詩詞裏,從而名揚天下。
放到現在看。
如果自己是名家的好友家人就罷了。
可自己是反派啊!
你這文章寫的越好,我的名聲就越差!
以後大家學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t了解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那他呢?
他的名聲就不要了?!
“來人!來人給我寫!”
“把鎮南關將士怎麽幫助臘蠻的事給我寫下來!”
“也要讓人傳頌!”
“讓世人都知道,這寧安州的人,就是實打實的白眼狼!”
鎮南將軍手下的人沈默。
寫文章可以,但寫這樣好的文章。
他們真的不行啊。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像紀元那般文采出眾!
紀元還不知道,他一篇奏章會有這樣大的效果,他手裏拿著的,正是當年鎮南關老將們的情況。
“王五,七十二,右腿殘疾,妻子離世,兒子做雜役。”
“張柱,六十九,纏綿病榻,至今還對打仗的情形心有餘悸。”
“葉售,七十七,帶著七歲孫女度日。”
一長串名單下來。
都是當年的老將現狀。
明明朝廷讓他們不用換防,明明當地的稅收基本都給了鎮南關的將士,明明寧安州之前給了很多米糧木材。
為何他們的日子還是這般?
紀元的目光放在另一個名字上面。
是因為,有人欺上瞞下,中飽私囊。
這件事鬧到現在。
是有人借著五十年前的戰事吃別人的血肉。
最應該得到補償的那群人沒有得到。
最應該被感謝的人,如今孤苦無依。
那位鎮南將軍,吃這些老本,也確實吃夠了。
此時的鎮南關裏。
徐大人臉色鐵青,直接道:“鐵證如山,你還不認嗎?!”
“身為本地將軍,插手官府事宜,整個官府的庫房都被你掏空了!”
“賴琨順啊賴琨順,你叔叔當年為鎮南關流血流淚!你在幹什麽?說!”
徐大人不僅認識紀元,也認識這位鎮南將軍。
甚至跟前任鎮南將軍關系不錯。
可他鐵面無私,根本不會看誰的面子。
徐大人深吸口氣。
年紀漸大的他,氣有些喘,直接道:“鎮南將軍,你還不認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