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大漢落幕……
關燈
小
中
大
第425章 大漢落幕……
這一句話說出,對袁紹來說遠比讓他現在就去死還要難受得多。
多年間,他就算明知喬琰手握著何種戰績,也從未真將自己的位置放在喬琰之下。
直到她建立大雍登臨天下至高之位,袁紹才勉強承認,無論是在能力還是魄力上,他都差了喬琰太多。
可即便如此,面對著大雍兵馬的入境進攻,袁紹依然抱有一種能在最後翻盤的僥幸心理。
他不願意相信當真有人能以這等穩健的心態贏到最後,更不願意相信,喬琰能憑借著女子之身走到這最後一步。
只是到了現在,他何止要接受這樣的結果,也不得不將自己那等憑借著家世與履歷所編織而成的高貴,全都給打碎在這個已然易主的朝堂之上。
他身上背負著的並不只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命,還有汝南袁氏總有一日重新站起來的希望。
難道他要將這等希望寄托在早就成為喬琰下屬的袁耀身上嗎?
不,當然不行!
可在他心中一念轉圜過了喬琰的種種表現後,這份希望又好像渺茫到令他絕望。
更絕望的顯然是,當沮鵠提出了這個化解河北世家死局的方略之後,袁紹他雖然並未朝著四周看去,卻隱約覺得有無數雙眼睛正在此時盯著他的後背。
他到底願不願意答應這樣的條件,只怕並不是頭號要緊之事,總之,這些想要活命之人一定會押著他答應的,也絕不會給他自尋死路的機會。
沒有任何一刻比此時還要讓袁紹清楚地意識到,他此前自以為的高高在上、眾人敬仰、從屬效力,原來是這麽一番空中樓閣一般的存在。
現在這座高樓被喬琰的強兵鐵騎撞碎了根基,當即垮塌了下去,也就浮現出了其本來的面目。
他像是剛剛被人從夢境之中喚醒一般,又喃喃地說了一句:“願循此法。”
“好!”喬琰合掌一拍,回道:“倘若河北世家和你袁本初都沒有這個異議,那便按照這等法子來辦。”
“方才你等已說了,冀州本為叛逆,朕領兵來平,世家資財盡為大雍所有,理當不再歸屬於你等,我這便讓人前去查抄。”
“餘者勞作所得交與汝南袁氏計數上繳,直到能將那筆糧食償還完畢為止。”
她忽然擡眸朝著在場眾人的後方看去,說道:“沮公與和審正南為河北名士之冠,理當為其餘眾人做好表率才對?”
眾人連忙隨之回頭望去,這才看到,在這大殿之外不知道何時已多出了數人,或許已在殿外看著裏頭的情景有一段時間了,其中正包括了早前就被俘虜的沮授審配等人,連帶著身在此地的,還有……袁紹的三個兒子。
袁紹手中握住的那一把麥子忽然落了下去。
再沒有比眼前這出還要尷尬的處境了。
哪怕明知道他選擇應允這等交易籌碼,乃是為汝南袁氏留下活命的有生力量,在被一貫以來都被他俯視的兒子這般看著,他幾乎要將自己的後槽牙給咬碎在當場。
然而身處於喬琰這方的大勝之勢威脅之下,就算是他都沒有這個反抗的餘地,更何況是他的那幾個兒子。
反倒是沮授一把推開了身邊鉗制住他的人手,走到了袁紹的跟前,在將他攙扶起來後朝著喬琰說道:“士可殺不可辱,大雍陛下若是想要折辱我河北士人,便是看錯了我等甘與漢室共存亡之心。”
“昔年您也曾經說過,蠹蟲生於桃李,實難幸免,怎能將沮鵠、審榮小兒之言當真!既今日您為勝者,我等為魚肉,領死而已,何來什麽茍全求生之事!”
這出突如其來的辯駁,讓在場的河北士人臉色具是一變。
沮授要做此為國捐軀之事無妨,可為何非要拉上他們!
所幸,喬琰似乎並未因沮授這突如其來的質問而生出什麽不悅的表現,反而在此時饒有興致地觀望了一番在他說出這番言語之後在場眾人各自迥異的神情,這才開口問道:“審正南也是這個想法?”
審配沈默地站在原地了有一會兒。
這個問題,倘若將其往前推上半個月來對他發問,他或許會給出和沮授一樣的答案。
甚至若是偏激一些的話,他可能會對附和這等保命之舉的審榮扇過去一巴掌。
可當它在此刻被拋到他的面前的時候,他卻忽然開始猶豫了。
他親眼看到了大雍的將士展現出的是何種精神面貌,也見到了這些人在攻入冀州之後對各地民眾是如何的。這份足夠嚴整的軍紀在袁紹的麾下只有若幹支隊伍有可能做到,而他們統一的特點便是能拿到充足的俸祿。
在下曲陽被俘之後審配一路跟著對方的進軍行來,聽到過不少士卒聊起並州聊起關中的話語,也看到了與之相對的袁紹軍中的情況。
當他被押解入鄴城,看到這些被裹挾入交戰之中的士卒屍體之時,當他聽聞早在半月多前,郭圖和逢紀就已經被袁紹出於振奮士氣的用意給斬殺了的時候,他心中的那桿秤早就已經在無形之中發生了偏移。
那麽,他是要選擇成全袁紹的名聲,與之一道走上滅亡,將他們陰安審氏也給一並拖下水去,還是選擇倒戈,以一種從頭來過的方式求活?
在沮授看向他的目光中,審配最終還是給出了這個答案,“公與,我們做得已經夠多了。”
從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到如今,他們已經將自己七年有餘的時間都用在了幫扶袁紹、幫扶鄴城朝廷在冀州青州站穩腳跟上,最終以自己也被俘虜,為這段生涯畫上一段句號。
就算是最為挑剔之人也絕不能說,他們在作為袁紹屬臣之時有任何一點懈怠之處!
可顯然,袁紹並未給他們以放手一搏的信任,也沒有逐鹿天下之人的能力和氣度,隨著這位天命所歸之人的到來,被一步步逼到了原形畢露。
“袁公寧可相信,殺郭公則與逢元圖能用來拉攏河北世家,也不願意相信,打從我等願意投效在你門下之時便付出了我等的忠誠,再如何官高權重也絕無意圖越權於你的意思。”
審配的語氣越發堅定,“公與,抱歉了,我無法在此時和你站在一路。何況,你願意求死以全袁氏臉面,為大漢殉葬,你的這位明公當真願意嗎?”
袁紹只怕是不願意的。
在沮授跳出來為他來上一出維護聲名之舉的時候,袁紹還一度閃過了一個念頭,喬琰為了成全這份君臣之誼的佳話,會否收回此前的那出折辱之舉。
可他又陡然對上了喬琰的目光。
在那雙眼睛裏,毫無任何一點要被人以這等方式挾制的神情,就像她也不必因為什麽善待名士的名聲在戰前接見陳琳!
沮授的這份質問,極有可能非但不能改善眼前的局勢,反而會令河北士族連帶著汝南袁氏招到更為酷烈的打擊。
比起終日數著麥子數量茍延殘喘地活著,袁紹更不能接受他這袁氏的名聲會在樂平月報上會以更加不堪的方式傳揚,又或者是如同當年的何苗一般,在董卓的號令之下得了個死無全屍的結局!
他慢慢地松開了沮授的手,握住了指縫間方才未曾全數落下的那一顆麥粒,回道:“多謝公與為我聲援,但我願意接受這個決定。”
“明……”沮授剛想再喊出一句明公,卻已意識到,此刻的袁紹心氣已喪,再難承載起這樣的一份重負,這個荒唐又窩囊的結局是他自己自己做出的選擇,不必再由別人做出置喙。
沮授心中覆雜不已,卻最終還是閉上了嘴。
可袁紹做出了這個選擇,又置漢室於何地,置他們這些下屬於何地呢?
作為此刻掌控局面之人的喬琰顯然不會顧及他的這份心情。
她開口道:“行了,既是如此,你也不必強求。這私仇的還糧之事便如此敲定了,下面我們來算算國事吧。”
眼見下方的諸人一個個像是石樁一般呆滯在了當場,喬琰補了一句,“怎麽,難道諸位覺得,我此番進攻冀州是專程來索要這筆欠債的不成?”
她看起來好像當真是這麽想的!
誰讓袁紹所欠下的那筆天價債務和喬琰所提出的歸還方式,都半點沒有給人以私事的意味!
更別說,這出債務最終的解決之法,竟是要將參與到守城之中的河北世家抄家之後沒為勞工,袁紹則親自數麥子到死為止。
誰還能覺得這是一出私事?
那分明就是喬琰對河北世家此前抉擇有誤而做出的打壓。
然而當她說出這“國事”二字的時候,話中是絕不容任何人錯認的認真!
眾人這才後知後覺地撇開了袁紹欠債這件事,重新看回到這進攻冀州青州之舉上來,也當即想到了六月裏喬琰送來的那封國書。
從始至終,那句“令不當出自兩朝”,才是她作為大雍天子值此登基不久之時禦駕親征的緣由。
重點在劉辯這位漢室天子的存在,不在於袁紹!
糟了!沮鵠心中暗叫了一聲。
他們這些河北世家的過錯何止是對袁紹發起了支援,還有以劉辯為漢室正統,為之沖鋒陷陣這一點。
倘若他此前不要自作聰明地為了保全他們的性命,先對著喬琰做出了這樣一番讓步,甚至得到了在場有著相似身份之人的認可,他們原本可以兩罪並罰,或者逐級削減,而不像是此刻一般……
為了解決那出私事,他們已自願上交財產,甚至成為喬琰麾下軍屯之中的勞工,也便是個一窮二白的存在,可現在還要對“國事”再行議定懲罰,他們能拿出來的,只有自己的命而已!
偏偏先前為了保命的種種舉動都是由他們自己主動提出的,並非喬琰給他們做出了什麽誤導,這事情能怪得了誰?
喬琰已在上首開了口:“何為國事?偽朝立於鄴城,不能保境安民,令流民四起;不能富國強兵,令饑荒中人各相食之事尤有發生;不能教民開化,只有種種愚民手段推行!朕承襲漢室之交托、民眾之厚望,方有今日,何能見二州子民居於水火之中!”
她的目光已先一步轉向了劉辯。
帝王威嚴在這一出對視之中有了何其分明的體現。
劉辯本就已因鄴城城破而惶恐萬分,現在又看到了喬琰一點沒有要跟他念舊情的意思,在驚懼之下連連後退,若非身邊的侍衛攙扶了一把,險些直接跌坐到地上。
他方站定,便怒道:“你要做什麽?我是大漢天子!”
“不……”他忽然又擡高了音調說道,“就算你以這方鄴城朝廷為偽朝,你也該當記得,是我父親對你有一番知遇之恩才能令你有了青雲直上的機會,我縱非天子也是大漢的弘農王。你不能殺我!”
“弘農王?”喬琰搖了搖頭,氣定神閑地回道:“你這話說得不對,後漢宗室後裔裏,能得我承認享有禮待的,不過一個山陽公和一個安邑公而已,哪裏有什麽弘農王?你總不能因為當年我對你送出了年節禮物,便以為你我之間可算是有交情吧?”
“可你也不看看,我以漢靈皇帝墳頭黃土請你念及盡孝之心,未得你回應,想來是有和他劃開界限的想法,那便不必與我提及什麽人情之說!”
“我又以早年間進學手劄贈送於你,希望你博聞廣記,修養己身,也未曾得你研討回信,唯見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貪戀皇位權柄,為禍冀青二州。何敢與我言說什麽不能如何待你!”
喬琰這話說的,讓劉辯一點從中反駁的餘地都沒有。
他確實曾經從喬琰那裏接收到過這兩件禮物。
劉宏的墳前黃土被送到他面前的時候,他甚至還覺得,這大概是喬琰對他做出的什麽影射嘲諷之舉。
她所送來的手劄筆記再怎麽被人覺得是重要之物,在劉辯看來,反正鄴城之中也有教授他學問之人,同樣沒有什麽大用。
他又哪裏會想到,這兩件年禮會在此時被喬琰以翻舊賬的方式提了出來,也成為了他不堪教導、不配為大漢子孫的證明!
她話中語氣依然透著勝券在握的穩重,卻分明已真正展現出了對他的殺機,也讓他的腿腳徹底發軟了。
只聽得喬琰接著說道:“偽朝頭領劉辯,故漢靈皇帝不孝之子孫,另起新都於鄴,冒領百姓賦稅七年,徭役征兵賦稅無一不重,今大雍克之,當以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以儆效尤!
警告那些還分散於四海的漢室子孫,他們若是如劉協劉虞一般上道,縱然無法享受到那等領取封地食邑的待遇,卻也絕不會再被她做出什麽興兵剿滅之事。
可若是他們之中非要有人這般想不開,效仿劉備參與到刺殺她的舉動中,又或者是效仿劉辯,以為漢室之名還能令其卷土重來,以天子位自居,對她的大雍做出什麽討伐的舉動……
那真是抱歉了,只能殺之了事,斬首示眾!
這就是她給劉辯選擇的結果。
她也根本沒給劉辯以再行狡辯正名的機會,在她擡手示意之間,當即有人上前,與方才那位攙扶他站定的侍從一道,將他給拖拽了下去。
此前為了尋找到一個地方躲藏起來,免於被攻入鄴城的大雍兵馬發現,劉辯不得不摘掉了他代表天子身份的十二旒冕和龍袍,而後躲入的枯井之中,以至於當他被押解下去的時候,身上再無任何一點能代表他天子身份的東西,看起來更像是個被擒拿住的叛軍首領。
不,若是和漢末數位自稱皇帝將軍的叛軍首領相比,劉辯可能還少了幾分氣勢。
但無論他到底是何種表現,他都已暫時消失在了喬琰的面前,也消失在了在場眾人的面前。
沮鵠還來不及為劉辯這突遭裁決的厄運所感慨,便已見喬琰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這個突如其來的轉變讓他的面色不由一白。
對於冀青二州子民來說到底也曾有過漢室天子之名的劉辯,在這出對於“國事”的宣判面前,尚且被她直接推向了理當處死的結果,他們這些人,又該當迎來何種宣判?
說白了,劉辯也不過是被袁紹推上了臺前的傀儡,最為符合這世家與皇權共治天下的目標,這才坐在了天子的位置上。
或許這其中確實是有一拍即合的成分,但劉辯所面對的那些“治理青冀二州無能”“對百姓加諸苛捐雜稅之苦”“多行征兵之舉”之類的指控,其背後的始作俑者卻該當是這以袁紹為首的政治集團!
“諸位本為漢臣。”喬琰再度開了口,也只說了這六個字。
但這六個字,在這已落針可聞的大殿之中,卻像是一塊砸入了靜湖之中的巨石,帶著掀起狂瀾驚濤之力。
她忽然拍案而起,以一種更加凜然的語氣說道:“我麾下也有漢臣,太尉皇甫義真,為漢室奔走,先有平定黃巾之亂,後有出征涼州邊陲,兢兢業業為將數十年,不墮其皇甫氏之名。再如盧公、荀公之流,更是身奉漢室之命,有舍己忘身之態。”
“然漢室衰微,民心在我,漢臣也可為大雍之臣,所為不過一句海清河晏而已。這天下到底是姓劉還是姓喬,在他們這裏從來沒有那麽重要。”
“可對諸位來說,這王權更疊之事,倒像是給你們累積權柄的契機罷了!”
“敢問一句,平心而論,這鄴城到底為何要守?”
這僅剩彈丸之地的鄴城,難道真是漢室精神之所系,明君聖主居於內廷,讓人不由自主地為之折服嗎?
還是說,他們在此刻抱殘守缺的不過是他們所謂的體面和權力,根本不在意,在那鄴城朝廷的治下,那些百姓到底已經比其餘各州晚走出了多少步。
“我也想再問一句,我與那劉辯到底誰堪配這皇位,竟令你袁本初聯手這河北世家子弟,在狗急跳墻之時還能拿出刺殺的戲碼!”
沮授聞言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
這還真是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也著實是個齷齪且不上臺面之事。
他本就不覺得喬琰在此時還有什麽必要做出汙蔑的舉動,當他看向袁紹的神情和動作之事更能確定,這還真是個屬實之舉。
雖然喬琰好像根本未曾在意於此事一般直接往下說了下去,但這一意外消息,當真是令沮授對於袁紹的明公濾鏡再度破碎了一層。
“河北世家——”
喬琰冷笑了一聲,“自我麾下大軍於幽州南下,於並州東進,於兗州北來,於徐州西出,更有關中兵馬直抵河內,最終匯聚於鄴城的路上,所見塢堡重樓之多,遠勝於他處。怎麽你冀州地界上是要取代幽州成為邊陲固守之地不成?”
這當然沒有這個可能。
這些塢堡的存在與其說的為了作為必要時候的躲藏避禍之地,不如說,這就是在袁紹的放任之下,河北世家用於掌控周邊的核心指揮之所。
“於你等而言財富可以輕言放棄,只因你們很清楚,只要給了你們再度起勢的機會,這些財富都可以快速以其他方式攥取到手。”
“你們何止是欠我那五萬石軍糧可以養活的民眾,更欠我那些因你等治理不當、過度募兵導致的黎民傷亡!”
“還有,今日這守城之中,並非死於我方攻城,卻是死於你方勒令不可後退的,到底有幾人!”
幾人……這可實在不是個容易在倉促之間得出結論的問題。
就連袁紹這位本該只動動口作為領袖的,都在今日的這場交戰之中拔劍殺人,更何況是那些聽命於他的。
喬琰徐徐接道:“既是要談國事,百姓便為國之根本,我就與諸位來談談這一筆賬。”
“沮小將軍,先前對於那筆私債的解決方案乃是由你所提出,我很滿意,不知現在這一出,你又有何妙招?”
沮鵠只恨不得自己先前從未給出過那樣的答案。
現在的這個問題……就算他並未參與到這守城之戰中也著實不好回答。
若要重罰,在喬琰的話中,他還依稀能聽出那等一命償一命的意味,可這數年間死於災害與兵禍的民眾何其之多,哪裏是用他們這些士族子弟的命就能換完的!
只怕還得將他們之中一些人的腦袋給多砍上幾塊。
他也絕不能說出這等得罪人的話來,將這河北士族全送上死路。
而若是將這個“妙招”說得太輕,只怕也會令喬琰不滿,那同樣是讓他好不容易自救回來的小命再度丟掉的絕境。
他的額前幾乎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浮現出了一層冷汗。
但正在他遲疑於自己該當如何回答之時,有一個人先站在了他的前頭。
沮授朝著喬琰行了一禮,說道:“請陛下效昔年涼州與徐州之事吧。”
涼州之事,便是以民眾狀告之法,處決漢陽四姓之中的當死之人。
徐州之事,則是劉備在百姓的求情之下保全性命。
這確實是最公平,也最能給冀州百姓一個交代的法子。
當這句話是從沮授的口中說出之時,也就更有了一番執行起來的名正言順。
此時已不必多問,沮授到底是出於對兒子尤有一份保全之心,還是他終於因看透了此刻的時局而願意對喬琰做出幾分配合,總之這對她來說是個好消息。
效力於她麾下的崔氏與田氏,以崔烈崔鈞和田豐為代表,其實也隸屬於河北世家的行列,若是對其當真奉行斬盡殺絕之道,也是令內部取禍生亂。
倒不如,殺一批,留一批。
而這些留下的,卻還要因那出“私事”為她打工效力,直到袁紹數完這還債米糧為止!
身在鄴城的百姓早在此前都城封鎖之時就已感到了莫大的壓力,生怕即將到來的戰禍會將他們也給卷進去。
當聽聞大雍兵馬到底有多少之數的時候,他們更是早已做好了要被調撥入守城隊伍之中的準備。
戰事無情乃是常態,大概他們是難以存活了。
然而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大雍軍隊攻破城關的速度會有如此之快,根本沒有給鄴城守軍以增兵擴張的機會。當他們一個個瑟縮在屋中生怕迎來滅頂之災的時候,卻又從這些入主此地的兵卒這裏得到了一個令他們異常寬心的消息——
軍馬入城,不得有冒犯城中民眾之舉,違者以軍令論處。
在袁紹這些躲藏入街巷之中的“叛軍”被擒獲之後,他們更是獲得了一份暫時的寧靜。
但更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會在三日後聽到這樣的消息。
當街巷之間的銅鑼響起之時,他們便聽聞,這鄴城朝廷的皇帝,因其並非循禮法而立,又未有治民之能,由大雍陛下議定,將其當眾出斬,以示天下再不分二朝,唯有大雍才是這正統國號。
處死前朝天子之事,對於這些鄴城百姓來說,簡直是頭一次聽到的奇聞異事!
但顯然還不只是如此。
這鄴城之中原本發號施令的大將軍被困於囚牢之中,每日除卻兩餐飯食和入睡之外,將以數米為業,以示粒粒辛苦,入庫不易。
而這冀青二州地界上的世家子弟連帶著汝南袁氏族人,將於劉辯被處斬之地,為期一月,接受二州百姓指證控訴或是求情得免。
若行事無端,便將其壓赴刑臺處死,步上劉辯的後塵,去與那位偽朝天子作伴。
而若是其確有其才,便先為大雍軍屯勞工三年,以贖其罪責。
“以此法行事,總會有人介於當殺與不當殺之間,就此蒙混過關的吧?”郭嘉望著遠處的這片人群簇擁而來的情形,不由摸了摸下巴感慨道。
喬琰負手而立,也正看向那個方向,回道:“水至清則無魚,這也無妨。就算真是如你所說的蒙混過關,在經由軍屯三年的打磨中,也該是另外一番面貌了。何況——”
“三年的時間,已足夠讓他們在重新走回外界的時候明白一個道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局之中,他們但凡有一點落後,便會徹底掉隊。而這天下之間的聰明人,也並不只是會從他們這些世家子弟之中被挖掘出來的。”
郭嘉頷首:“這話說得倒是也對,那麽我便提前恭喜於陛下了。”
三年之後的沮授審配之流到底能否成為喬琰的下屬,在此刻大雍的人才濟濟之中並不那麽重要,可以預見到的是,河北地界上的勢力,將遭遇一場暴風雨一般的大洗牌了。
而在這番風浪中處在弱勢的河北世家,為了能減輕還糧的壓力,必須緊隨著喬琰的腳步,成為她麾下的可用之才。
偏偏,這無論是協助於袁紹還債還是依照喬琰舊例行事,都是出自他們自己人之口。
多麽荒唐可笑!
但或許,眼前場景裏更為可笑的,是劉辯被推上刑臺之時,已然是一副半瘋半癲的狀態。
他好像還沈浸在自己尤為天子的夢境之中,在看到臺下前來圍觀的好事之人時,還以為那些是聽從他號令的下屬,竟身著囚衣朝著他們做出了個平身的舉動。
但很快,他就被押解他的士卒給扣押回到了他該當去的刑臺之上,被牢牢地捆縛在了那裏。
對他的身不由己,喬琰或許有過幾分同情,可惜,他和劉協劉虞不同。
若是讓他活著,遲早要惹出麻煩來的。
更不必說,比起劉辯,更值得同情的,顯然是那些直到此刻也不知天地幾何的黔首。
午時的日光已在此時以一種異常灼灼的姿態,映照在了這片鄴城的土地上。
當刀斧落下的那一刻,郭嘉聽到喬琰用一句話作為了對劉辯之死的總結——
“這是大漢徹底落幕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一句話說出,對袁紹來說遠比讓他現在就去死還要難受得多。
多年間,他就算明知喬琰手握著何種戰績,也從未真將自己的位置放在喬琰之下。
直到她建立大雍登臨天下至高之位,袁紹才勉強承認,無論是在能力還是魄力上,他都差了喬琰太多。
可即便如此,面對著大雍兵馬的入境進攻,袁紹依然抱有一種能在最後翻盤的僥幸心理。
他不願意相信當真有人能以這等穩健的心態贏到最後,更不願意相信,喬琰能憑借著女子之身走到這最後一步。
只是到了現在,他何止要接受這樣的結果,也不得不將自己那等憑借著家世與履歷所編織而成的高貴,全都給打碎在這個已然易主的朝堂之上。
他身上背負著的並不只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命,還有汝南袁氏總有一日重新站起來的希望。
難道他要將這等希望寄托在早就成為喬琰下屬的袁耀身上嗎?
不,當然不行!
可在他心中一念轉圜過了喬琰的種種表現後,這份希望又好像渺茫到令他絕望。
更絕望的顯然是,當沮鵠提出了這個化解河北世家死局的方略之後,袁紹他雖然並未朝著四周看去,卻隱約覺得有無數雙眼睛正在此時盯著他的後背。
他到底願不願意答應這樣的條件,只怕並不是頭號要緊之事,總之,這些想要活命之人一定會押著他答應的,也絕不會給他自尋死路的機會。
沒有任何一刻比此時還要讓袁紹清楚地意識到,他此前自以為的高高在上、眾人敬仰、從屬效力,原來是這麽一番空中樓閣一般的存在。
現在這座高樓被喬琰的強兵鐵騎撞碎了根基,當即垮塌了下去,也就浮現出了其本來的面目。
他像是剛剛被人從夢境之中喚醒一般,又喃喃地說了一句:“願循此法。”
“好!”喬琰合掌一拍,回道:“倘若河北世家和你袁本初都沒有這個異議,那便按照這等法子來辦。”
“方才你等已說了,冀州本為叛逆,朕領兵來平,世家資財盡為大雍所有,理當不再歸屬於你等,我這便讓人前去查抄。”
“餘者勞作所得交與汝南袁氏計數上繳,直到能將那筆糧食償還完畢為止。”
她忽然擡眸朝著在場眾人的後方看去,說道:“沮公與和審正南為河北名士之冠,理當為其餘眾人做好表率才對?”
眾人連忙隨之回頭望去,這才看到,在這大殿之外不知道何時已多出了數人,或許已在殿外看著裏頭的情景有一段時間了,其中正包括了早前就被俘虜的沮授審配等人,連帶著身在此地的,還有……袁紹的三個兒子。
袁紹手中握住的那一把麥子忽然落了下去。
再沒有比眼前這出還要尷尬的處境了。
哪怕明知道他選擇應允這等交易籌碼,乃是為汝南袁氏留下活命的有生力量,在被一貫以來都被他俯視的兒子這般看著,他幾乎要將自己的後槽牙給咬碎在當場。
然而身處於喬琰這方的大勝之勢威脅之下,就算是他都沒有這個反抗的餘地,更何況是他的那幾個兒子。
反倒是沮授一把推開了身邊鉗制住他的人手,走到了袁紹的跟前,在將他攙扶起來後朝著喬琰說道:“士可殺不可辱,大雍陛下若是想要折辱我河北士人,便是看錯了我等甘與漢室共存亡之心。”
“昔年您也曾經說過,蠹蟲生於桃李,實難幸免,怎能將沮鵠、審榮小兒之言當真!既今日您為勝者,我等為魚肉,領死而已,何來什麽茍全求生之事!”
這出突如其來的辯駁,讓在場的河北士人臉色具是一變。
沮授要做此為國捐軀之事無妨,可為何非要拉上他們!
所幸,喬琰似乎並未因沮授這突如其來的質問而生出什麽不悅的表現,反而在此時饒有興致地觀望了一番在他說出這番言語之後在場眾人各自迥異的神情,這才開口問道:“審正南也是這個想法?”
審配沈默地站在原地了有一會兒。
這個問題,倘若將其往前推上半個月來對他發問,他或許會給出和沮授一樣的答案。
甚至若是偏激一些的話,他可能會對附和這等保命之舉的審榮扇過去一巴掌。
可當它在此刻被拋到他的面前的時候,他卻忽然開始猶豫了。
他親眼看到了大雍的將士展現出的是何種精神面貌,也見到了這些人在攻入冀州之後對各地民眾是如何的。這份足夠嚴整的軍紀在袁紹的麾下只有若幹支隊伍有可能做到,而他們統一的特點便是能拿到充足的俸祿。
在下曲陽被俘之後審配一路跟著對方的進軍行來,聽到過不少士卒聊起並州聊起關中的話語,也看到了與之相對的袁紹軍中的情況。
當他被押解入鄴城,看到這些被裹挾入交戰之中的士卒屍體之時,當他聽聞早在半月多前,郭圖和逢紀就已經被袁紹出於振奮士氣的用意給斬殺了的時候,他心中的那桿秤早就已經在無形之中發生了偏移。
那麽,他是要選擇成全袁紹的名聲,與之一道走上滅亡,將他們陰安審氏也給一並拖下水去,還是選擇倒戈,以一種從頭來過的方式求活?
在沮授看向他的目光中,審配最終還是給出了這個答案,“公與,我們做得已經夠多了。”
從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到如今,他們已經將自己七年有餘的時間都用在了幫扶袁紹、幫扶鄴城朝廷在冀州青州站穩腳跟上,最終以自己也被俘虜,為這段生涯畫上一段句號。
就算是最為挑剔之人也絕不能說,他們在作為袁紹屬臣之時有任何一點懈怠之處!
可顯然,袁紹並未給他們以放手一搏的信任,也沒有逐鹿天下之人的能力和氣度,隨著這位天命所歸之人的到來,被一步步逼到了原形畢露。
“袁公寧可相信,殺郭公則與逢元圖能用來拉攏河北世家,也不願意相信,打從我等願意投效在你門下之時便付出了我等的忠誠,再如何官高權重也絕無意圖越權於你的意思。”
審配的語氣越發堅定,“公與,抱歉了,我無法在此時和你站在一路。何況,你願意求死以全袁氏臉面,為大漢殉葬,你的這位明公當真願意嗎?”
袁紹只怕是不願意的。
在沮授跳出來為他來上一出維護聲名之舉的時候,袁紹還一度閃過了一個念頭,喬琰為了成全這份君臣之誼的佳話,會否收回此前的那出折辱之舉。
可他又陡然對上了喬琰的目光。
在那雙眼睛裏,毫無任何一點要被人以這等方式挾制的神情,就像她也不必因為什麽善待名士的名聲在戰前接見陳琳!
沮授的這份質問,極有可能非但不能改善眼前的局勢,反而會令河北士族連帶著汝南袁氏招到更為酷烈的打擊。
比起終日數著麥子數量茍延殘喘地活著,袁紹更不能接受他這袁氏的名聲會在樂平月報上會以更加不堪的方式傳揚,又或者是如同當年的何苗一般,在董卓的號令之下得了個死無全屍的結局!
他慢慢地松開了沮授的手,握住了指縫間方才未曾全數落下的那一顆麥粒,回道:“多謝公與為我聲援,但我願意接受這個決定。”
“明……”沮授剛想再喊出一句明公,卻已意識到,此刻的袁紹心氣已喪,再難承載起這樣的一份重負,這個荒唐又窩囊的結局是他自己自己做出的選擇,不必再由別人做出置喙。
沮授心中覆雜不已,卻最終還是閉上了嘴。
可袁紹做出了這個選擇,又置漢室於何地,置他們這些下屬於何地呢?
作為此刻掌控局面之人的喬琰顯然不會顧及他的這份心情。
她開口道:“行了,既是如此,你也不必強求。這私仇的還糧之事便如此敲定了,下面我們來算算國事吧。”
眼見下方的諸人一個個像是石樁一般呆滯在了當場,喬琰補了一句,“怎麽,難道諸位覺得,我此番進攻冀州是專程來索要這筆欠債的不成?”
她看起來好像當真是這麽想的!
誰讓袁紹所欠下的那筆天價債務和喬琰所提出的歸還方式,都半點沒有給人以私事的意味!
更別說,這出債務最終的解決之法,竟是要將參與到守城之中的河北世家抄家之後沒為勞工,袁紹則親自數麥子到死為止。
誰還能覺得這是一出私事?
那分明就是喬琰對河北世家此前抉擇有誤而做出的打壓。
然而當她說出這“國事”二字的時候,話中是絕不容任何人錯認的認真!
眾人這才後知後覺地撇開了袁紹欠債這件事,重新看回到這進攻冀州青州之舉上來,也當即想到了六月裏喬琰送來的那封國書。
從始至終,那句“令不當出自兩朝”,才是她作為大雍天子值此登基不久之時禦駕親征的緣由。
重點在劉辯這位漢室天子的存在,不在於袁紹!
糟了!沮鵠心中暗叫了一聲。
他們這些河北世家的過錯何止是對袁紹發起了支援,還有以劉辯為漢室正統,為之沖鋒陷陣這一點。
倘若他此前不要自作聰明地為了保全他們的性命,先對著喬琰做出了這樣一番讓步,甚至得到了在場有著相似身份之人的認可,他們原本可以兩罪並罰,或者逐級削減,而不像是此刻一般……
為了解決那出私事,他們已自願上交財產,甚至成為喬琰麾下軍屯之中的勞工,也便是個一窮二白的存在,可現在還要對“國事”再行議定懲罰,他們能拿出來的,只有自己的命而已!
偏偏先前為了保命的種種舉動都是由他們自己主動提出的,並非喬琰給他們做出了什麽誤導,這事情能怪得了誰?
喬琰已在上首開了口:“何為國事?偽朝立於鄴城,不能保境安民,令流民四起;不能富國強兵,令饑荒中人各相食之事尤有發生;不能教民開化,只有種種愚民手段推行!朕承襲漢室之交托、民眾之厚望,方有今日,何能見二州子民居於水火之中!”
她的目光已先一步轉向了劉辯。
帝王威嚴在這一出對視之中有了何其分明的體現。
劉辯本就已因鄴城城破而惶恐萬分,現在又看到了喬琰一點沒有要跟他念舊情的意思,在驚懼之下連連後退,若非身邊的侍衛攙扶了一把,險些直接跌坐到地上。
他方站定,便怒道:“你要做什麽?我是大漢天子!”
“不……”他忽然又擡高了音調說道,“就算你以這方鄴城朝廷為偽朝,你也該當記得,是我父親對你有一番知遇之恩才能令你有了青雲直上的機會,我縱非天子也是大漢的弘農王。你不能殺我!”
“弘農王?”喬琰搖了搖頭,氣定神閑地回道:“你這話說得不對,後漢宗室後裔裏,能得我承認享有禮待的,不過一個山陽公和一個安邑公而已,哪裏有什麽弘農王?你總不能因為當年我對你送出了年節禮物,便以為你我之間可算是有交情吧?”
“可你也不看看,我以漢靈皇帝墳頭黃土請你念及盡孝之心,未得你回應,想來是有和他劃開界限的想法,那便不必與我提及什麽人情之說!”
“我又以早年間進學手劄贈送於你,希望你博聞廣記,修養己身,也未曾得你研討回信,唯見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貪戀皇位權柄,為禍冀青二州。何敢與我言說什麽不能如何待你!”
喬琰這話說的,讓劉辯一點從中反駁的餘地都沒有。
他確實曾經從喬琰那裏接收到過這兩件禮物。
劉宏的墳前黃土被送到他面前的時候,他甚至還覺得,這大概是喬琰對他做出的什麽影射嘲諷之舉。
她所送來的手劄筆記再怎麽被人覺得是重要之物,在劉辯看來,反正鄴城之中也有教授他學問之人,同樣沒有什麽大用。
他又哪裏會想到,這兩件年禮會在此時被喬琰以翻舊賬的方式提了出來,也成為了他不堪教導、不配為大漢子孫的證明!
她話中語氣依然透著勝券在握的穩重,卻分明已真正展現出了對他的殺機,也讓他的腿腳徹底發軟了。
只聽得喬琰接著說道:“偽朝頭領劉辯,故漢靈皇帝不孝之子孫,另起新都於鄴,冒領百姓賦稅七年,徭役征兵賦稅無一不重,今大雍克之,當以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以儆效尤!
警告那些還分散於四海的漢室子孫,他們若是如劉協劉虞一般上道,縱然無法享受到那等領取封地食邑的待遇,卻也絕不會再被她做出什麽興兵剿滅之事。
可若是他們之中非要有人這般想不開,效仿劉備參與到刺殺她的舉動中,又或者是效仿劉辯,以為漢室之名還能令其卷土重來,以天子位自居,對她的大雍做出什麽討伐的舉動……
那真是抱歉了,只能殺之了事,斬首示眾!
這就是她給劉辯選擇的結果。
她也根本沒給劉辯以再行狡辯正名的機會,在她擡手示意之間,當即有人上前,與方才那位攙扶他站定的侍從一道,將他給拖拽了下去。
此前為了尋找到一個地方躲藏起來,免於被攻入鄴城的大雍兵馬發現,劉辯不得不摘掉了他代表天子身份的十二旒冕和龍袍,而後躲入的枯井之中,以至於當他被押解下去的時候,身上再無任何一點能代表他天子身份的東西,看起來更像是個被擒拿住的叛軍首領。
不,若是和漢末數位自稱皇帝將軍的叛軍首領相比,劉辯可能還少了幾分氣勢。
但無論他到底是何種表現,他都已暫時消失在了喬琰的面前,也消失在了在場眾人的面前。
沮鵠還來不及為劉辯這突遭裁決的厄運所感慨,便已見喬琰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這個突如其來的轉變讓他的面色不由一白。
對於冀青二州子民來說到底也曾有過漢室天子之名的劉辯,在這出對於“國事”的宣判面前,尚且被她直接推向了理當處死的結果,他們這些人,又該當迎來何種宣判?
說白了,劉辯也不過是被袁紹推上了臺前的傀儡,最為符合這世家與皇權共治天下的目標,這才坐在了天子的位置上。
或許這其中確實是有一拍即合的成分,但劉辯所面對的那些“治理青冀二州無能”“對百姓加諸苛捐雜稅之苦”“多行征兵之舉”之類的指控,其背後的始作俑者卻該當是這以袁紹為首的政治集團!
“諸位本為漢臣。”喬琰再度開了口,也只說了這六個字。
但這六個字,在這已落針可聞的大殿之中,卻像是一塊砸入了靜湖之中的巨石,帶著掀起狂瀾驚濤之力。
她忽然拍案而起,以一種更加凜然的語氣說道:“我麾下也有漢臣,太尉皇甫義真,為漢室奔走,先有平定黃巾之亂,後有出征涼州邊陲,兢兢業業為將數十年,不墮其皇甫氏之名。再如盧公、荀公之流,更是身奉漢室之命,有舍己忘身之態。”
“然漢室衰微,民心在我,漢臣也可為大雍之臣,所為不過一句海清河晏而已。這天下到底是姓劉還是姓喬,在他們這裏從來沒有那麽重要。”
“可對諸位來說,這王權更疊之事,倒像是給你們累積權柄的契機罷了!”
“敢問一句,平心而論,這鄴城到底為何要守?”
這僅剩彈丸之地的鄴城,難道真是漢室精神之所系,明君聖主居於內廷,讓人不由自主地為之折服嗎?
還是說,他們在此刻抱殘守缺的不過是他們所謂的體面和權力,根本不在意,在那鄴城朝廷的治下,那些百姓到底已經比其餘各州晚走出了多少步。
“我也想再問一句,我與那劉辯到底誰堪配這皇位,竟令你袁本初聯手這河北世家子弟,在狗急跳墻之時還能拿出刺殺的戲碼!”
沮授聞言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
這還真是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也著實是個齷齪且不上臺面之事。
他本就不覺得喬琰在此時還有什麽必要做出汙蔑的舉動,當他看向袁紹的神情和動作之事更能確定,這還真是個屬實之舉。
雖然喬琰好像根本未曾在意於此事一般直接往下說了下去,但這一意外消息,當真是令沮授對於袁紹的明公濾鏡再度破碎了一層。
“河北世家——”
喬琰冷笑了一聲,“自我麾下大軍於幽州南下,於並州東進,於兗州北來,於徐州西出,更有關中兵馬直抵河內,最終匯聚於鄴城的路上,所見塢堡重樓之多,遠勝於他處。怎麽你冀州地界上是要取代幽州成為邊陲固守之地不成?”
這當然沒有這個可能。
這些塢堡的存在與其說的為了作為必要時候的躲藏避禍之地,不如說,這就是在袁紹的放任之下,河北世家用於掌控周邊的核心指揮之所。
“於你等而言財富可以輕言放棄,只因你們很清楚,只要給了你們再度起勢的機會,這些財富都可以快速以其他方式攥取到手。”
“你們何止是欠我那五萬石軍糧可以養活的民眾,更欠我那些因你等治理不當、過度募兵導致的黎民傷亡!”
“還有,今日這守城之中,並非死於我方攻城,卻是死於你方勒令不可後退的,到底有幾人!”
幾人……這可實在不是個容易在倉促之間得出結論的問題。
就連袁紹這位本該只動動口作為領袖的,都在今日的這場交戰之中拔劍殺人,更何況是那些聽命於他的。
喬琰徐徐接道:“既是要談國事,百姓便為國之根本,我就與諸位來談談這一筆賬。”
“沮小將軍,先前對於那筆私債的解決方案乃是由你所提出,我很滿意,不知現在這一出,你又有何妙招?”
沮鵠只恨不得自己先前從未給出過那樣的答案。
現在的這個問題……就算他並未參與到這守城之戰中也著實不好回答。
若要重罰,在喬琰的話中,他還依稀能聽出那等一命償一命的意味,可這數年間死於災害與兵禍的民眾何其之多,哪裏是用他們這些士族子弟的命就能換完的!
只怕還得將他們之中一些人的腦袋給多砍上幾塊。
他也絕不能說出這等得罪人的話來,將這河北士族全送上死路。
而若是將這個“妙招”說得太輕,只怕也會令喬琰不滿,那同樣是讓他好不容易自救回來的小命再度丟掉的絕境。
他的額前幾乎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浮現出了一層冷汗。
但正在他遲疑於自己該當如何回答之時,有一個人先站在了他的前頭。
沮授朝著喬琰行了一禮,說道:“請陛下效昔年涼州與徐州之事吧。”
涼州之事,便是以民眾狀告之法,處決漢陽四姓之中的當死之人。
徐州之事,則是劉備在百姓的求情之下保全性命。
這確實是最公平,也最能給冀州百姓一個交代的法子。
當這句話是從沮授的口中說出之時,也就更有了一番執行起來的名正言順。
此時已不必多問,沮授到底是出於對兒子尤有一份保全之心,還是他終於因看透了此刻的時局而願意對喬琰做出幾分配合,總之這對她來說是個好消息。
效力於她麾下的崔氏與田氏,以崔烈崔鈞和田豐為代表,其實也隸屬於河北世家的行列,若是對其當真奉行斬盡殺絕之道,也是令內部取禍生亂。
倒不如,殺一批,留一批。
而這些留下的,卻還要因那出“私事”為她打工效力,直到袁紹數完這還債米糧為止!
身在鄴城的百姓早在此前都城封鎖之時就已感到了莫大的壓力,生怕即將到來的戰禍會將他們也給卷進去。
當聽聞大雍兵馬到底有多少之數的時候,他們更是早已做好了要被調撥入守城隊伍之中的準備。
戰事無情乃是常態,大概他們是難以存活了。
然而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大雍軍隊攻破城關的速度會有如此之快,根本沒有給鄴城守軍以增兵擴張的機會。當他們一個個瑟縮在屋中生怕迎來滅頂之災的時候,卻又從這些入主此地的兵卒這裏得到了一個令他們異常寬心的消息——
軍馬入城,不得有冒犯城中民眾之舉,違者以軍令論處。
在袁紹這些躲藏入街巷之中的“叛軍”被擒獲之後,他們更是獲得了一份暫時的寧靜。
但更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會在三日後聽到這樣的消息。
當街巷之間的銅鑼響起之時,他們便聽聞,這鄴城朝廷的皇帝,因其並非循禮法而立,又未有治民之能,由大雍陛下議定,將其當眾出斬,以示天下再不分二朝,唯有大雍才是這正統國號。
處死前朝天子之事,對於這些鄴城百姓來說,簡直是頭一次聽到的奇聞異事!
但顯然還不只是如此。
這鄴城之中原本發號施令的大將軍被困於囚牢之中,每日除卻兩餐飯食和入睡之外,將以數米為業,以示粒粒辛苦,入庫不易。
而這冀青二州地界上的世家子弟連帶著汝南袁氏族人,將於劉辯被處斬之地,為期一月,接受二州百姓指證控訴或是求情得免。
若行事無端,便將其壓赴刑臺處死,步上劉辯的後塵,去與那位偽朝天子作伴。
而若是其確有其才,便先為大雍軍屯勞工三年,以贖其罪責。
“以此法行事,總會有人介於當殺與不當殺之間,就此蒙混過關的吧?”郭嘉望著遠處的這片人群簇擁而來的情形,不由摸了摸下巴感慨道。
喬琰負手而立,也正看向那個方向,回道:“水至清則無魚,這也無妨。就算真是如你所說的蒙混過關,在經由軍屯三年的打磨中,也該是另外一番面貌了。何況——”
“三年的時間,已足夠讓他們在重新走回外界的時候明白一個道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局之中,他們但凡有一點落後,便會徹底掉隊。而這天下之間的聰明人,也並不只是會從他們這些世家子弟之中被挖掘出來的。”
郭嘉頷首:“這話說得倒是也對,那麽我便提前恭喜於陛下了。”
三年之後的沮授審配之流到底能否成為喬琰的下屬,在此刻大雍的人才濟濟之中並不那麽重要,可以預見到的是,河北地界上的勢力,將遭遇一場暴風雨一般的大洗牌了。
而在這番風浪中處在弱勢的河北世家,為了能減輕還糧的壓力,必須緊隨著喬琰的腳步,成為她麾下的可用之才。
偏偏,這無論是協助於袁紹還債還是依照喬琰舊例行事,都是出自他們自己人之口。
多麽荒唐可笑!
但或許,眼前場景裏更為可笑的,是劉辯被推上刑臺之時,已然是一副半瘋半癲的狀態。
他好像還沈浸在自己尤為天子的夢境之中,在看到臺下前來圍觀的好事之人時,還以為那些是聽從他號令的下屬,竟身著囚衣朝著他們做出了個平身的舉動。
但很快,他就被押解他的士卒給扣押回到了他該當去的刑臺之上,被牢牢地捆縛在了那裏。
對他的身不由己,喬琰或許有過幾分同情,可惜,他和劉協劉虞不同。
若是讓他活著,遲早要惹出麻煩來的。
更不必說,比起劉辯,更值得同情的,顯然是那些直到此刻也不知天地幾何的黔首。
午時的日光已在此時以一種異常灼灼的姿態,映照在了這片鄴城的土地上。
當刀斧落下的那一刻,郭嘉聽到喬琰用一句話作為了對劉辯之死的總結——
“這是大漢徹底落幕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