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眾望所歸
關燈
小
中
大
第387章 眾望所歸
劉協說要讓他們聽一聽長安百姓的想法,還當真不是一句虛言。
只因在他撂下這句話的下一刻,他便已當即手捧那玉璽朝外而去,沒有任何一點猶豫。
“攔住……”
“攔不住的。”剛有人開口,便陡然聽到一旁的皇甫嵩接話道。
“你不怕他將這玉璽當真朝著地上摔過去,讓這傳國玉璽的得而覆失變成長安城裏的笑話嗎?”皇甫嵩問道。
“……”怕,當然怕。
劉協話中那番意圖效仿藺相如的意思,和他做出這等舉動也毫無一點猶豫的姿態,讓人一點也不懷疑,他會否真將此事做出來!
那好像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可不對,讓他將玉璽摔碎的影響,哪裏有讓他將這樣的話在長安城裏說出來更大!”這人忽然靈光一現,陡然意識到其中的謬誤後接著說道。
但他話剛出口,又已聽到皇甫嵩問道:“那你是膽敢對董侯做出什麽冒犯舉動了?”
“……”當然也不敢。
就連今日坐在這皇位上的天子,都尚且要因為劉協的出現做出相迎的舉動,他又如何會忘記,劉協曾經也是個名正言順的皇帝,是從孝靈皇帝的手中接過天子寶座的存在。
若非他的失蹤,劉虞也不可能在喬琰的抉擇下繼位。
倘若劉協沒有在方才說出那樣一出石破天驚之語,他已合該接下了劉虞將皇位重新還給他的交托,重新成為這大漢天子。
他但凡還將自己視為大漢臣子,就絕不能對劉協做出何種舉動。
也只能眼看著劉協帶著那枚傳國玉璽,在邁步而出大殿後,以極快的速度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中。
他忍不住朝著皇甫嵩問道:“太尉,您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
別看皇甫嵩這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在說個事實,劉協這足夠特殊的身份也的確不能被人擅動。
可在任憑劉協沖出殿門所帶來的後果之中,受益的分明是和皇甫嵩私交頗深的喬琰!
皇甫嵩此舉裏,當真沒有一點包藏私心嗎?
然而當他看向皇甫嵩的時候,卻見對方的神情裏也有幾分迷茫困擾之色,正在以一種讓人無法看清情緒的目光看向了喬琰的方向,但眼見喬琰已朝著劉協所在的方向追了出去,他這目光又成了轉向盧植。
這兩位都該當算是喬琰的前輩,卻一個都沒想到,昔日他們還是在那黃巾之亂中作為主帥,見證了喬琰的崛起,今日卻是見證著這樣不知該當如何形容的一幕。
劉虞意圖還政於劉協,劉協卻打算將天子的位置讓給喬琰?
這是何等離奇又荒誕之事!
但……放在劉揚王允監禁劉虞,意圖謀殺喬琰的事情之後,不知為何,想到當日喬琰退居華陰之後這長安城中的反應,皇甫嵩又覺得,這好像也並非一件不能理解之事。
倘若真讓劉協將這樣一個能否取而代之的問題拋在這長安城中……
在皇甫嵩和盧植的對視中都得到了對方所給出的答案。
是能成的。
能成的!
“外頭發生了何事?”
榆娘因即將前往畫院學習隨同母親來到了長安城,住在這長安城郊的客舍之中,忽聽外頭發出了一陣嘈雜的響動,不像是尋常的動靜,連忙探出了頭去看。
前年的旱災之中,她所居住的岐山小村得到了打取水井求生的機會後,她便打定了主意要學好本事,能從樂平月報上看懂更多的消息,用來幫扶家鄉。
可像是她們這樣出身的人,要想學到這些文墨本事何其艱難,就算有急就篇和詩經的陸續推廣,要想同那些有正兒八經啟蒙途徑的人相比還是差了太多。
但家境的貧困註定了她不可能像是那些家有餘財的子弟一般尋到良師啟蒙。
也便是在這時她的面前出現了兩條路。
她那在長安城裏務工的姐姐給她帶回來了兩個消息,一個便是各家工廠,尤其是棉布廠這樣直屬於喬琰的,會為在其中辦事最為利落、品性出眾又有好學精神的開辦授業課程,另一個便是,畫院和醫學院這兩處地方會加強文化課程的培訓,不能只作為會雕刻畫板的工具人或者是死記硬背抓藥的藥童。
前者,榆娘的年齡還沒到,無法加入進去,後者卻可以一試。
或許是因為對那鑿井車的好奇,加上對於樂平月報的向往,她又真能用樹枝在地面上閑時作畫,榆娘當即決定來書畫院碰碰運氣。
她這一試,倒是真給自己試出了個未來!
被錄取了。
那小小的岐山山村裏的人都為當年提出獲取鑿井車之法的榆娘而覺高興,在將她送出門的時候告訴她,她家裏的田地本應當由她負責的那部分活,他們會輪流幫忙做的,只希望榆娘在學成歸來後別忘了幫扶一把村裏。
雖然不應該說是那場旱災的功勞,但這天災確實將他們的命運以一種更加緊密的方式聯系在了一起。
去年的樂平月報是他們輪流湊巧買回來的,又聚眾在一處猜測著上頭的意思,像是每個月都在舉辦一次小小的會議,就連這些孩子也有參與其中的機會。
榆娘通過考核的畫作便是模仿的其中一期報刊上的圖樣。
那張報紙被村長做主送給了她,也讓她可以有機會臨摹上百遍千遍,打開了那扇本還距離她有些遙遠的門戶。
等到她學成歸來的時候,自然是要還上這份人情的!
就是這入學之前,好像還有一點熱鬧?
她打開了客舍的窗子,就見對面的書畫院裏有不少學子在往外跑。
她和母親知會了一聲便追了上去。
在這跑動之間她便得到了個解惑。
“此前走丟了的那位天子回到了長安,還將傳國玉璽給帶回來了。”
榆娘狐疑問道:“可這有必要讓你們如此驚訝,甚至這麽急切地去看熱鬧嗎?”
天子到底是要由劉協和劉虞來做,對於她們這些最普通不過的民眾來說根本沒有太多關註的意義。
與其去考慮這樣的事情,還不如想想明日吃些什麽要實際得多。
“若真是這麽簡單也就算了。”這被她問詢的女子眼見她年齡小個子矮,一把將她拽著一並跑了起來。
風聲將她的下一句話送入了榆娘的耳朵裏,“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他在長安路上說,他想代表大漢,將這傳國玉璽交給大司馬掌管。天吶,這……這跟禪讓有什麽區別!”
在好事者的傳訊中雖還提到,劉協問的是這長安城中的民眾對此有何種建議,但這些收到消息的人竟都下意識間未覺得這種提議是一種過於匪夷所思之事,只覺得其中唯一的一個問題是——
這等千載難逢的盛況,他們可絕不能錯過了!
“和禪讓還是有區別的吧,他已不是天子了。”榆娘那句回覆被吹散在了風中,並未被拽著她跑的姑娘聽到。
可是,劉協現在是不是天子,一點也不影響他站在那條長安路上的時候,說出這條消息的那一刻所給人帶來的無邊震撼。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如何回覆?”榆娘聽到前頭那個姑娘又問道。
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知道為何她忽然想到了當年那個前來登記土地數額的女官。
對方說起過她的名字和自己的很相似,以至於榆娘還時常在夢中想著,若是有朝一日她也能效仿對方一般成為這樣的官員該當有多好。
只可惜自從那次見面之後她便再未曾見到過對方,只從去歲關中地界的種種農事安排中看到了她從中操持的影子。
聽說她就是大司馬的下屬之一,跟隨她做事已有十二年之久。
若是……
“你怎麽還發呆呢?”前頭的那姑娘又問了一遍。
榆娘連忙大聲回道:“大司馬福澤萬民,為何不可呢?”
若沒有大司馬,她要麽就是在旱災之中因為食物的短缺而餓死,要麽就是因為羌人再度進犯三輔而被殺害。
無論是哪一種,喬琰對她而言都有著救命之恩。
秦俞的出現和樂平月報的啟蒙,又讓她看到了另外一種人生的可能性,從那個閉塞困苦的村莊之中走了出去。
若要讓她說自己對於漢室的存在有多少歸屬感,對大漢的疆土有何種認知,她或許是不大明白的,但若是讓她所敬佩的那位大司馬坐在能執掌天下大權的位置上,這將會是她在今年收到的一條最好的消息!
“我也是這麽想的,既然所見略同——”
她往人群中掃了一眼,忽然眼前一亮,“走!我帶你去找個好位置。”
榆娘不明就裏地被這姑娘拉著跟上了個胖墩墩的廚子。
在先前的那一番奔跑而來中,她們已身在長安路的周遭。
就是喬琰當年用水泥打造出的那條標志性街道。
這按理來說還是長安城中最寬的那條路,可架不住劉協帶來的這個消息屬實是太過驚人了,以至於這周圍早已經被裏三層外三層地給包圍了起來,榆娘怎麽看都覺得以她們的身板大概率是擠不進去的。
但這個同樣是後到的廚子卻在這隊列中左右騰挪,輕易地開辟出了一條路徑。以至於因為她們兩人都緊跟在對方的後頭,也成功往裏擠進了中段,大約再越過那麽五六七個人,就能成功湊到最前面。
“這……這是怎麽做到的?”
榆娘覺得自己倘若沒有看錯的話,在那個廚子往裏走的時候,看到他的人都給他讓出了一條路,讓榆娘險些以為這是個長安城中的惡霸。
但她的問題剛拋出來,便見她的同伴伸手示意她看去。
榆娘擡了擡手,這才發覺那廚子的肩頭居然還蹲著一條狗。
“嗨,那條狗是個名人,書畫院的都知道。”
“當年長安新路建成,搞出了個征文和書畫的比賽,盧公的兒子盧子家以黑狗入畫,勝在了一個以小見大,也讓這條被他借走用了幾日的狗出名了。眼下既然事情是在長安路上發生的,又是這等大事,誰知道會不會又有什麽作畫記錄的要求,總得給它一個參與機會的。”
“……”榆娘有點懷疑長安民眾的心理狀態。
但當她被以這種方式送到了前排,被那個好心的廚子順便舉到了肩膀的另一頭坐上去的時候,她看到的卻是一張張熱血沸騰的面容,又哪裏還能想起這條黑狗之事。
每一個抵達此地的人都不是來看戲的,而是來為大司馬助威的!
他們不知道劉協的這個問詢是否出自於真心,可當榆娘朝著四周看去之際,以她單純卻也敏銳的直覺,只覺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著一個信息。
如果劉協覺得這是試探的話,那麽他們也要用最大的聲音說出來自己的支持!
倒不如借著這等突然而來的機會,真將喬琰給托舉上位!
在大漢天子尚且在位的情況下,這好像是一種極其可怕的想法。
可長安的這些民眾即便是和並州地界上的人相比,對於喬琰的尊重感懷之心也絕不會少多少。
並不只是因為旱災之中的活命之恩,也並不只是因為長安朝廷紮根在此後產生的種種行當,給不知多少人提供了在此地就業謀生的機會,也不是因為關中雖然還沒恢覆到那沃野之地的景象,卻也已經讓人產生了家的感覺。
還因為,規則。
董卓為禍長安之時,甚至為了將財富聚斂在自己的手中發行出了董卓小錢,將關中地界上的民眾對於貨幣的信賴在一夕之間摧毀了個徹底。
而後喬琰來了,帶著她始終堅持的五銖錢政策從涼州而來,讓貨幣與貨物在三州之地上快速形成了循環,將岌岌可危的長安經濟又給拉拽了回來。
這是金錢的規則和信任。
隨後的律法五刑框定是規則,官員選拔考核是規則,限酒令的推行也未嘗不是一種規則。
這些規則並不是將他們束縛在條條框框之中,反而是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將他們保護了起來,也讓他們確信,當他們並不跳脫出這規則的時候,他們便能憑借著自己的雙手繼續往上攀爬。
而這每一條規則的末端都把握在喬琰的手中,仰仗著她麾下的文臣武將以及兵卒力量得以推行,也讓她遠比劉姓宗室出現在天子的位置上,更能讓他們感到居處長安的安心。
可偏偏,有人非要去鏟除這樣的存在,意圖用那些腐朽陳舊的制度來取代掉大司馬一步步的付出!
即便那方法最終沒能成功,也並不妨礙他們此刻裹挾著一種隨時可以噴薄的熱切情緒。
倘若喬琰成為那個天下主宰,便再不會有人能將她拉下臺了吧?
他們……也能繼續著現在這樣的生活了吧?
那就算當他們應和著劉協的問題,發出一句“大司馬即位”的呼喊之聲的時候,縱然要被人扣上謀逆的罪名,那又有何妨呢!
當所有人同罪的時候,他們之中最膽小的存在也有了發出聲嘶力竭之聲的勇氣!
“大司馬即位!”
“我等支持大司馬即位!”
“……”
榆娘目光怔然地看著眼前的一幕,明明她來到長安也沒多久,現在坐在一個陌生人的肩頭,是該當稍微收斂一些舉動的,可誰若置身其中卻還能保持著鎮定,那便當真是個神人了。
關中地界上的變化在這一刻重新浮現在了她的面前,每一樁每一件都有著歷歷在目的清晰。
於是在這片聲浪的頂峰,她也緊跟著扯起喉嚨喊了一句:“請大司馬為天子!”
這便是那些原本身在紫宸殿中的天子臣子出現在此地的時候,聽到的最為激烈的回應。
那早已沖破雲霄的長安百姓之聲,以一種不容抗拒迎面而來,甚至讓人分不出其中的任何一聲是由何人發出的。
他們唯獨能聽到的,也只是在有人讓出了一條路後,站定在最中間的劉協朝著他們看了過來,問出了一個直擊心扉的問題:“諸位,你們聽到這個聲音了嗎?”
那是很多種不同的聲音。
卻好像有著同樣的一個含義。
就連作為被他們支持之人的喬琰都無法對這些聲音做出阻擋,至多就是在此地調動了長安兵力維系住秩序,以免這蜂擁而來的人群造成了何種踩踏事件。
可即便已經是稍有秩序的狀態,這樣的場面還是給這些朝臣帶來了一種無與倫比的震撼。
聽到了。
他們聽得清清楚楚。
站在最前頭的黃琬更是已然面色一變。
這些交相呼應的聲音匯聚成的浪潮一並湧入了他的耳朵,讓他在這一刻感受到的其實不是那種眾望所歸的趨向,而是一種……說不出的可怕。
在這群情激奮間,黃琬不免下意識地朝著喬琰看了過去。
要他看來,今日這出戲碼的主角並非劉協。
劉協不過是手持玉璽的大漢象征之一而已。
只是引發這長安民眾聲音的一個引子!
這個角色可以是由劉協擔任,但也可以是別人,比如已經從喬琰幾乎言聽計從的劉表,比如被劉表留在這長安城中的劉琦,甚至是他們那位已經透露出幾分垂喪憊懶之氣的陛下。
所以真正的主角,應當是這位隨時可以引領著長安,乃至能被她掌握的九州地界上的百姓揭竿而起的大司馬喬琰!
即便她好像是被這片浪潮裹挾著往前,以一種未曾預料到的方式被繼續往前推了一步,像是這出大戲之中的被動參與者,也絕不能忽略掉她的主角位置。
黃琬的目光透過這些人群恰好對上了她的目光。
她當然不是在看著他,而是在看著這些為她而發聲的人,可這並不妨礙黃琬清清楚楚地捕捉到,在她此刻望向這些民眾的目光中,他竟看不出任何一分對自己即將被推舉上那個位置的惶恐。
這是不應當的!
取代天子這種行徑,即便有昔年流傳下來的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曾經當真達成過這個目標建立起新朝的王莽,有桓靈二帝時期的數次民眾起義興事,也早已經隨著後漢的二百年統治,變成任何一個以“漢臣”二字自居的人絕不可能擁有的想法。
身在蜀中的劉焉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坐在天子位置上的劉虞,甚至是早前的漢靈帝劉宏,都不過是被推舉扶持上位的宗室而已,他劉焉也畢竟還有一個“劉”字的姓氏。
但這樣的想法出現在喬琰的身上,卻像是一只本就已經爪牙鋒銳的猛虎從原本的守護者身份轉向了獵人,也對著原本還躲藏在她身後的“盟友”伸出了威懾的爪牙。
劉協的出現和他手捧玉璽之際所說出的那一番說辭,到底是否出自於喬琰的授意,在這一刻已經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
她就算原本未曾料到會有今日的這一番助力,也勢必會借著劉協給出的這一步階梯直接往前邁出一步,直接將這種被推動的聲音給落到實處!
看吶,連那曾經被先帝托付給她扶持的帝王,都在以一種這樣的方式宣稱她不該為臣而該為皇,在這蒼天傾覆的時局中她又為何不能順勢而起,接住這一份絕頂的盛名呢?
黃琬毫不懷疑,一旦在此刻,如同他們這樣還在意圖固守著大漢正統之人對她做出了任何一點駁斥和攔阻,她都會幹脆利落地用重新收攏在手中的關中兵權告訴他們,到底這天下間是她喬琰的權柄威望更盛,還是他們這些老頑固的骨頭更堅硬。
王允可能沒有判斷錯誤她的立場。
但他判斷錯了自己的能力。
只因她這份劍指帝王寶座的野心,在場已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遏制了。
所以王允只能落個身死的下場。
那麽他們這些人,到底是要效仿王允,以自己的聲名成就她被漢室大臣汙蔑、打壓、針對的形象,甚至落個自長安城頭墜亡卻徒有喝彩之聲的下場,還是——
要順應著眼下的時局直接投身到這洪流之中,起碼還能成為這出和平演化之中的參與者呢?
好像在無形之中已經有一個答案了。
被仲長統那出昌言區分出的與她為敵之人,或許在此時還能有彌補挽回的餘地。
但要是到了今日這一步還沒能警醒,依然固執站在對立面的存在,便何止是要成為這時代更疊中的落伍犧牲品,也勢必要成為這出朝代更疊之間的立威對象!
喬琰要的,真的只是劉姓宗室無力統轄天下,將這天子寶座交托到她的手中嗎?
既然她真能問鼎此位,為何不能讓所有的反對聲音,都徹底消失不見呢?
看看吧——
她一步步鋪墊出的民眾教化,可以在十數年間便填補上那些掉隊的世家勢力。
她手中緊握著的樂平月報和印刷書籍發售渠道,可以讓她洗脫掉那些可能出現在她身上的罵名,以一種滌蕩天下的言論主權為她的上位再推一把力。
各地制衡有方,又大多為她戰功所折服的武裝力量,會以一種和孫策在揚州的舉動有別,卻無疑更加有效的方式,為她將那些零零碎碎的聲音再進行一次抹除。
這的確是眾望所歸,卻也是一些人眼中不得不順從的歸處!
這是大漢的可悲,卻也是喬琰的勝利底氣。
而黃琬在這一刻能想得明白這樣的道理,劉虞又怎麽會不明白呢?
當黃琬的目光從劉協轉向了這片已徹底只剩下一個聲音的長安街頭,再轉回到喬琰臉上的那一刻,劉虞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的趙雲、呂令雎以及所有在此刻打著維護秩序而來的長安守軍。
他早年便已有了這番猜測,可惜他一面遭受著道德上的鉗制,一面又如同此刻一般,在這滿目的民眾聲勢的沖擊之下,他已清醒又無奈地看了一種大漢權柄終將旁落的未來,一種民心再不向大漢的事實。
或許他唯一該當慶幸的是,在劉協於大殿之上陳說著那些從黔首角度看到的變革之時,他這個曾經將幽州糧價平抑下來的上位者,感覺到的並不是一種與他之間天然存在的隔閡,而是一種說不出的震撼。
他已於戰禍之中失去了長子,又在這朝廷風雲的鬥爭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次子,拖著這樣的病弱之軀他既無法負擔天下之主的重任,說不定在卸任之後轉為去做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百姓,也是一種幸福。
到了那個時候,他若並未因為病重不治而過世,或許,能以更加清醒的方式去感悟劉協在消失於眾人視線中的數年裏得出的這一番想法。
在想通了這一點的釋然中,他忽然往前走出了一步。
天子朝服在身,早讓他成為了僅次於手捧玉璽的劉協之外的另一處焦點。
即便在場的大多數人只在他登基的那日遠遠見到過他,對他還頗覺陌生,即便他此刻的面色憔悴,甚至有些慘淡,讓人覺得他像是在不知何時便會倒下去,他也依然是如今的大漢天子!
劉協的存在已經是一個過去式了,劉虞才是坐在這個皇位上的天子。
對這些視皇權威風為猛獸的百姓來說,若是他在這一刻下令將人拿下,將劉協打為偽裝董侯的叛逆之人,將被民眾推舉而上的喬琰打為亂臣賊子,也勢必會有忠心於大漢之人為他拼死效命,這長安城內的呼聲浪潮也會在頃刻之間變成兩面對峙之勢。
故而當他有所行動的這一刻,方才還近乎鼎沸的聲音都有須臾的靜默,只等著這位漢室天子給出一個回應。
但他不是來做出反駁的。
已近乎西沈的日光在劉虞的臉上映照出了一片斑駁之色,讓他身上既有垂垂老矣的暮年之氣,又依稀還讓這張過分蒼白的面容顯示出幾分血色來,像是還能從他的身上看到點接續命脈的鮮活。
他朝著喬琰招了招手,在眼見對方踱步到他的近前之時,他先是以只有附近的幾人能聽到的聲音喊了“燁舒”二字,隨後,便像是將他此刻所有的氣力都用在了發聲之上,開口問道:
“喬侯——可願接下這份萬民所托的重任?”
當劉虞開口的那一刻,任何一個能聽到這句話的人都可以清楚地意識到,這不是他說出的什麽試探之言!
在這每一個字裏,都是一份重之又重的托付!
劉協的玉璽饋贈,長安民眾的應和,麾下部從的期許,連帶著劉虞此刻的權柄交托,在這夜色未至的光影餘燼之中擺放在了她的面前。
而當她站定在所有人的視線中的那一刻,便像是一把鋒利出鞘的利刃,在被撥開了所有牽絆的繩索之時徹底展現出了其天下獨絕的魄力。
袁紹發兵洛陽的迫切時局,恰恰讓她有了一個不必做出什麽三請三辭戲碼的理由。
眼前這幾乎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局面,要想再一次湊出,便絕沒有這樣滾雪球一般壯大的局面。
而有些人想要看到漢室王業交到她手中的平穩過度,有些人卻只想要看到她此刻肩挑山河的野心與志向,在望向她的目光裏滿是殷切之意。
所以——
她已不必給出拒絕的答覆!
她並沒有朝著周遭看去,卻清楚地知道,曾經告訴過她那個泰山捧日夢境的程昱正在看著她,得到她那一句“鴻羽不低飛”祝福、已從昔日漢宮宮女變成今日太史令的任鴻正在看著她,從她這裏得到了那橫渠四句允諾的趙雲正在看著她,再不會有胡笳十八拍現世、只會有萬千典籍報刊在她調度之下發行四海的蔡昭姬也在看著她……
還有那些此刻並不在長安,卻在九州為她戍守坐鎮的謀臣武將,都在等待著她此刻的應答。
這讓她更沒有了遲疑的必要!
她擡手從劉協的手中接過了那枚傳國玉璽,托舉在了面前。
皇位的交托讓她此刻不當再以臣子向天子行禮的方式,而是在這番目光對視之間和劉虞進行著最後的一出沈默交涉。
在長安城裏的落日徹底消弭在城墻上的那一刻,她方才開口回道:“百姓念我,長者信我,下屬從我,不敢不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協說要讓他們聽一聽長安百姓的想法,還當真不是一句虛言。
只因在他撂下這句話的下一刻,他便已當即手捧那玉璽朝外而去,沒有任何一點猶豫。
“攔住……”
“攔不住的。”剛有人開口,便陡然聽到一旁的皇甫嵩接話道。
“你不怕他將這玉璽當真朝著地上摔過去,讓這傳國玉璽的得而覆失變成長安城裏的笑話嗎?”皇甫嵩問道。
“……”怕,當然怕。
劉協話中那番意圖效仿藺相如的意思,和他做出這等舉動也毫無一點猶豫的姿態,讓人一點也不懷疑,他會否真將此事做出來!
那好像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可不對,讓他將玉璽摔碎的影響,哪裏有讓他將這樣的話在長安城裏說出來更大!”這人忽然靈光一現,陡然意識到其中的謬誤後接著說道。
但他話剛出口,又已聽到皇甫嵩問道:“那你是膽敢對董侯做出什麽冒犯舉動了?”
“……”當然也不敢。
就連今日坐在這皇位上的天子,都尚且要因為劉協的出現做出相迎的舉動,他又如何會忘記,劉協曾經也是個名正言順的皇帝,是從孝靈皇帝的手中接過天子寶座的存在。
若非他的失蹤,劉虞也不可能在喬琰的抉擇下繼位。
倘若劉協沒有在方才說出那樣一出石破天驚之語,他已合該接下了劉虞將皇位重新還給他的交托,重新成為這大漢天子。
他但凡還將自己視為大漢臣子,就絕不能對劉協做出何種舉動。
也只能眼看著劉協帶著那枚傳國玉璽,在邁步而出大殿後,以極快的速度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中。
他忍不住朝著皇甫嵩問道:“太尉,您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
別看皇甫嵩這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在說個事實,劉協這足夠特殊的身份也的確不能被人擅動。
可在任憑劉協沖出殿門所帶來的後果之中,受益的分明是和皇甫嵩私交頗深的喬琰!
皇甫嵩此舉裏,當真沒有一點包藏私心嗎?
然而當他看向皇甫嵩的時候,卻見對方的神情裏也有幾分迷茫困擾之色,正在以一種讓人無法看清情緒的目光看向了喬琰的方向,但眼見喬琰已朝著劉協所在的方向追了出去,他這目光又成了轉向盧植。
這兩位都該當算是喬琰的前輩,卻一個都沒想到,昔日他們還是在那黃巾之亂中作為主帥,見證了喬琰的崛起,今日卻是見證著這樣不知該當如何形容的一幕。
劉虞意圖還政於劉協,劉協卻打算將天子的位置讓給喬琰?
這是何等離奇又荒誕之事!
但……放在劉揚王允監禁劉虞,意圖謀殺喬琰的事情之後,不知為何,想到當日喬琰退居華陰之後這長安城中的反應,皇甫嵩又覺得,這好像也並非一件不能理解之事。
倘若真讓劉協將這樣一個能否取而代之的問題拋在這長安城中……
在皇甫嵩和盧植的對視中都得到了對方所給出的答案。
是能成的。
能成的!
“外頭發生了何事?”
榆娘因即將前往畫院學習隨同母親來到了長安城,住在這長安城郊的客舍之中,忽聽外頭發出了一陣嘈雜的響動,不像是尋常的動靜,連忙探出了頭去看。
前年的旱災之中,她所居住的岐山小村得到了打取水井求生的機會後,她便打定了主意要學好本事,能從樂平月報上看懂更多的消息,用來幫扶家鄉。
可像是她們這樣出身的人,要想學到這些文墨本事何其艱難,就算有急就篇和詩經的陸續推廣,要想同那些有正兒八經啟蒙途徑的人相比還是差了太多。
但家境的貧困註定了她不可能像是那些家有餘財的子弟一般尋到良師啟蒙。
也便是在這時她的面前出現了兩條路。
她那在長安城裏務工的姐姐給她帶回來了兩個消息,一個便是各家工廠,尤其是棉布廠這樣直屬於喬琰的,會為在其中辦事最為利落、品性出眾又有好學精神的開辦授業課程,另一個便是,畫院和醫學院這兩處地方會加強文化課程的培訓,不能只作為會雕刻畫板的工具人或者是死記硬背抓藥的藥童。
前者,榆娘的年齡還沒到,無法加入進去,後者卻可以一試。
或許是因為對那鑿井車的好奇,加上對於樂平月報的向往,她又真能用樹枝在地面上閑時作畫,榆娘當即決定來書畫院碰碰運氣。
她這一試,倒是真給自己試出了個未來!
被錄取了。
那小小的岐山山村裏的人都為當年提出獲取鑿井車之法的榆娘而覺高興,在將她送出門的時候告訴她,她家裏的田地本應當由她負責的那部分活,他們會輪流幫忙做的,只希望榆娘在學成歸來後別忘了幫扶一把村裏。
雖然不應該說是那場旱災的功勞,但這天災確實將他們的命運以一種更加緊密的方式聯系在了一起。
去年的樂平月報是他們輪流湊巧買回來的,又聚眾在一處猜測著上頭的意思,像是每個月都在舉辦一次小小的會議,就連這些孩子也有參與其中的機會。
榆娘通過考核的畫作便是模仿的其中一期報刊上的圖樣。
那張報紙被村長做主送給了她,也讓她可以有機會臨摹上百遍千遍,打開了那扇本還距離她有些遙遠的門戶。
等到她學成歸來的時候,自然是要還上這份人情的!
就是這入學之前,好像還有一點熱鬧?
她打開了客舍的窗子,就見對面的書畫院裏有不少學子在往外跑。
她和母親知會了一聲便追了上去。
在這跑動之間她便得到了個解惑。
“此前走丟了的那位天子回到了長安,還將傳國玉璽給帶回來了。”
榆娘狐疑問道:“可這有必要讓你們如此驚訝,甚至這麽急切地去看熱鬧嗎?”
天子到底是要由劉協和劉虞來做,對於她們這些最普通不過的民眾來說根本沒有太多關註的意義。
與其去考慮這樣的事情,還不如想想明日吃些什麽要實際得多。
“若真是這麽簡單也就算了。”這被她問詢的女子眼見她年齡小個子矮,一把將她拽著一並跑了起來。
風聲將她的下一句話送入了榆娘的耳朵裏,“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他在長安路上說,他想代表大漢,將這傳國玉璽交給大司馬掌管。天吶,這……這跟禪讓有什麽區別!”
在好事者的傳訊中雖還提到,劉協問的是這長安城中的民眾對此有何種建議,但這些收到消息的人竟都下意識間未覺得這種提議是一種過於匪夷所思之事,只覺得其中唯一的一個問題是——
這等千載難逢的盛況,他們可絕不能錯過了!
“和禪讓還是有區別的吧,他已不是天子了。”榆娘那句回覆被吹散在了風中,並未被拽著她跑的姑娘聽到。
可是,劉協現在是不是天子,一點也不影響他站在那條長安路上的時候,說出這條消息的那一刻所給人帶來的無邊震撼。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如何回覆?”榆娘聽到前頭那個姑娘又問道。
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知道為何她忽然想到了當年那個前來登記土地數額的女官。
對方說起過她的名字和自己的很相似,以至於榆娘還時常在夢中想著,若是有朝一日她也能效仿對方一般成為這樣的官員該當有多好。
只可惜自從那次見面之後她便再未曾見到過對方,只從去歲關中地界的種種農事安排中看到了她從中操持的影子。
聽說她就是大司馬的下屬之一,跟隨她做事已有十二年之久。
若是……
“你怎麽還發呆呢?”前頭的那姑娘又問了一遍。
榆娘連忙大聲回道:“大司馬福澤萬民,為何不可呢?”
若沒有大司馬,她要麽就是在旱災之中因為食物的短缺而餓死,要麽就是因為羌人再度進犯三輔而被殺害。
無論是哪一種,喬琰對她而言都有著救命之恩。
秦俞的出現和樂平月報的啟蒙,又讓她看到了另外一種人生的可能性,從那個閉塞困苦的村莊之中走了出去。
若要讓她說自己對於漢室的存在有多少歸屬感,對大漢的疆土有何種認知,她或許是不大明白的,但若是讓她所敬佩的那位大司馬坐在能執掌天下大權的位置上,這將會是她在今年收到的一條最好的消息!
“我也是這麽想的,既然所見略同——”
她往人群中掃了一眼,忽然眼前一亮,“走!我帶你去找個好位置。”
榆娘不明就裏地被這姑娘拉著跟上了個胖墩墩的廚子。
在先前的那一番奔跑而來中,她們已身在長安路的周遭。
就是喬琰當年用水泥打造出的那條標志性街道。
這按理來說還是長安城中最寬的那條路,可架不住劉協帶來的這個消息屬實是太過驚人了,以至於這周圍早已經被裏三層外三層地給包圍了起來,榆娘怎麽看都覺得以她們的身板大概率是擠不進去的。
但這個同樣是後到的廚子卻在這隊列中左右騰挪,輕易地開辟出了一條路徑。以至於因為她們兩人都緊跟在對方的後頭,也成功往裏擠進了中段,大約再越過那麽五六七個人,就能成功湊到最前面。
“這……這是怎麽做到的?”
榆娘覺得自己倘若沒有看錯的話,在那個廚子往裏走的時候,看到他的人都給他讓出了一條路,讓榆娘險些以為這是個長安城中的惡霸。
但她的問題剛拋出來,便見她的同伴伸手示意她看去。
榆娘擡了擡手,這才發覺那廚子的肩頭居然還蹲著一條狗。
“嗨,那條狗是個名人,書畫院的都知道。”
“當年長安新路建成,搞出了個征文和書畫的比賽,盧公的兒子盧子家以黑狗入畫,勝在了一個以小見大,也讓這條被他借走用了幾日的狗出名了。眼下既然事情是在長安路上發生的,又是這等大事,誰知道會不會又有什麽作畫記錄的要求,總得給它一個參與機會的。”
“……”榆娘有點懷疑長安民眾的心理狀態。
但當她被以這種方式送到了前排,被那個好心的廚子順便舉到了肩膀的另一頭坐上去的時候,她看到的卻是一張張熱血沸騰的面容,又哪裏還能想起這條黑狗之事。
每一個抵達此地的人都不是來看戲的,而是來為大司馬助威的!
他們不知道劉協的這個問詢是否出自於真心,可當榆娘朝著四周看去之際,以她單純卻也敏銳的直覺,只覺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著一個信息。
如果劉協覺得這是試探的話,那麽他們也要用最大的聲音說出來自己的支持!
倒不如借著這等突然而來的機會,真將喬琰給托舉上位!
在大漢天子尚且在位的情況下,這好像是一種極其可怕的想法。
可長安的這些民眾即便是和並州地界上的人相比,對於喬琰的尊重感懷之心也絕不會少多少。
並不只是因為旱災之中的活命之恩,也並不只是因為長安朝廷紮根在此後產生的種種行當,給不知多少人提供了在此地就業謀生的機會,也不是因為關中雖然還沒恢覆到那沃野之地的景象,卻也已經讓人產生了家的感覺。
還因為,規則。
董卓為禍長安之時,甚至為了將財富聚斂在自己的手中發行出了董卓小錢,將關中地界上的民眾對於貨幣的信賴在一夕之間摧毀了個徹底。
而後喬琰來了,帶著她始終堅持的五銖錢政策從涼州而來,讓貨幣與貨物在三州之地上快速形成了循環,將岌岌可危的長安經濟又給拉拽了回來。
這是金錢的規則和信任。
隨後的律法五刑框定是規則,官員選拔考核是規則,限酒令的推行也未嘗不是一種規則。
這些規則並不是將他們束縛在條條框框之中,反而是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將他們保護了起來,也讓他們確信,當他們並不跳脫出這規則的時候,他們便能憑借著自己的雙手繼續往上攀爬。
而這每一條規則的末端都把握在喬琰的手中,仰仗著她麾下的文臣武將以及兵卒力量得以推行,也讓她遠比劉姓宗室出現在天子的位置上,更能讓他們感到居處長安的安心。
可偏偏,有人非要去鏟除這樣的存在,意圖用那些腐朽陳舊的制度來取代掉大司馬一步步的付出!
即便那方法最終沒能成功,也並不妨礙他們此刻裹挾著一種隨時可以噴薄的熱切情緒。
倘若喬琰成為那個天下主宰,便再不會有人能將她拉下臺了吧?
他們……也能繼續著現在這樣的生活了吧?
那就算當他們應和著劉協的問題,發出一句“大司馬即位”的呼喊之聲的時候,縱然要被人扣上謀逆的罪名,那又有何妨呢!
當所有人同罪的時候,他們之中最膽小的存在也有了發出聲嘶力竭之聲的勇氣!
“大司馬即位!”
“我等支持大司馬即位!”
“……”
榆娘目光怔然地看著眼前的一幕,明明她來到長安也沒多久,現在坐在一個陌生人的肩頭,是該當稍微收斂一些舉動的,可誰若置身其中卻還能保持著鎮定,那便當真是個神人了。
關中地界上的變化在這一刻重新浮現在了她的面前,每一樁每一件都有著歷歷在目的清晰。
於是在這片聲浪的頂峰,她也緊跟著扯起喉嚨喊了一句:“請大司馬為天子!”
這便是那些原本身在紫宸殿中的天子臣子出現在此地的時候,聽到的最為激烈的回應。
那早已沖破雲霄的長安百姓之聲,以一種不容抗拒迎面而來,甚至讓人分不出其中的任何一聲是由何人發出的。
他們唯獨能聽到的,也只是在有人讓出了一條路後,站定在最中間的劉協朝著他們看了過來,問出了一個直擊心扉的問題:“諸位,你們聽到這個聲音了嗎?”
那是很多種不同的聲音。
卻好像有著同樣的一個含義。
就連作為被他們支持之人的喬琰都無法對這些聲音做出阻擋,至多就是在此地調動了長安兵力維系住秩序,以免這蜂擁而來的人群造成了何種踩踏事件。
可即便已經是稍有秩序的狀態,這樣的場面還是給這些朝臣帶來了一種無與倫比的震撼。
聽到了。
他們聽得清清楚楚。
站在最前頭的黃琬更是已然面色一變。
這些交相呼應的聲音匯聚成的浪潮一並湧入了他的耳朵,讓他在這一刻感受到的其實不是那種眾望所歸的趨向,而是一種……說不出的可怕。
在這群情激奮間,黃琬不免下意識地朝著喬琰看了過去。
要他看來,今日這出戲碼的主角並非劉協。
劉協不過是手持玉璽的大漢象征之一而已。
只是引發這長安民眾聲音的一個引子!
這個角色可以是由劉協擔任,但也可以是別人,比如已經從喬琰幾乎言聽計從的劉表,比如被劉表留在這長安城中的劉琦,甚至是他們那位已經透露出幾分垂喪憊懶之氣的陛下。
所以真正的主角,應當是這位隨時可以引領著長安,乃至能被她掌握的九州地界上的百姓揭竿而起的大司馬喬琰!
即便她好像是被這片浪潮裹挾著往前,以一種未曾預料到的方式被繼續往前推了一步,像是這出大戲之中的被動參與者,也絕不能忽略掉她的主角位置。
黃琬的目光透過這些人群恰好對上了她的目光。
她當然不是在看著他,而是在看著這些為她而發聲的人,可這並不妨礙黃琬清清楚楚地捕捉到,在她此刻望向這些民眾的目光中,他竟看不出任何一分對自己即將被推舉上那個位置的惶恐。
這是不應當的!
取代天子這種行徑,即便有昔年流傳下來的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曾經當真達成過這個目標建立起新朝的王莽,有桓靈二帝時期的數次民眾起義興事,也早已經隨著後漢的二百年統治,變成任何一個以“漢臣”二字自居的人絕不可能擁有的想法。
身在蜀中的劉焉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坐在天子位置上的劉虞,甚至是早前的漢靈帝劉宏,都不過是被推舉扶持上位的宗室而已,他劉焉也畢竟還有一個“劉”字的姓氏。
但這樣的想法出現在喬琰的身上,卻像是一只本就已經爪牙鋒銳的猛虎從原本的守護者身份轉向了獵人,也對著原本還躲藏在她身後的“盟友”伸出了威懾的爪牙。
劉協的出現和他手捧玉璽之際所說出的那一番說辭,到底是否出自於喬琰的授意,在這一刻已經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
她就算原本未曾料到會有今日的這一番助力,也勢必會借著劉協給出的這一步階梯直接往前邁出一步,直接將這種被推動的聲音給落到實處!
看吶,連那曾經被先帝托付給她扶持的帝王,都在以一種這樣的方式宣稱她不該為臣而該為皇,在這蒼天傾覆的時局中她又為何不能順勢而起,接住這一份絕頂的盛名呢?
黃琬毫不懷疑,一旦在此刻,如同他們這樣還在意圖固守著大漢正統之人對她做出了任何一點駁斥和攔阻,她都會幹脆利落地用重新收攏在手中的關中兵權告訴他們,到底這天下間是她喬琰的權柄威望更盛,還是他們這些老頑固的骨頭更堅硬。
王允可能沒有判斷錯誤她的立場。
但他判斷錯了自己的能力。
只因她這份劍指帝王寶座的野心,在場已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遏制了。
所以王允只能落個身死的下場。
那麽他們這些人,到底是要效仿王允,以自己的聲名成就她被漢室大臣汙蔑、打壓、針對的形象,甚至落個自長安城頭墜亡卻徒有喝彩之聲的下場,還是——
要順應著眼下的時局直接投身到這洪流之中,起碼還能成為這出和平演化之中的參與者呢?
好像在無形之中已經有一個答案了。
被仲長統那出昌言區分出的與她為敵之人,或許在此時還能有彌補挽回的餘地。
但要是到了今日這一步還沒能警醒,依然固執站在對立面的存在,便何止是要成為這時代更疊中的落伍犧牲品,也勢必要成為這出朝代更疊之間的立威對象!
喬琰要的,真的只是劉姓宗室無力統轄天下,將這天子寶座交托到她的手中嗎?
既然她真能問鼎此位,為何不能讓所有的反對聲音,都徹底消失不見呢?
看看吧——
她一步步鋪墊出的民眾教化,可以在十數年間便填補上那些掉隊的世家勢力。
她手中緊握著的樂平月報和印刷書籍發售渠道,可以讓她洗脫掉那些可能出現在她身上的罵名,以一種滌蕩天下的言論主權為她的上位再推一把力。
各地制衡有方,又大多為她戰功所折服的武裝力量,會以一種和孫策在揚州的舉動有別,卻無疑更加有效的方式,為她將那些零零碎碎的聲音再進行一次抹除。
這的確是眾望所歸,卻也是一些人眼中不得不順從的歸處!
這是大漢的可悲,卻也是喬琰的勝利底氣。
而黃琬在這一刻能想得明白這樣的道理,劉虞又怎麽會不明白呢?
當黃琬的目光從劉協轉向了這片已徹底只剩下一個聲音的長安街頭,再轉回到喬琰臉上的那一刻,劉虞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的趙雲、呂令雎以及所有在此刻打著維護秩序而來的長安守軍。
他早年便已有了這番猜測,可惜他一面遭受著道德上的鉗制,一面又如同此刻一般,在這滿目的民眾聲勢的沖擊之下,他已清醒又無奈地看了一種大漢權柄終將旁落的未來,一種民心再不向大漢的事實。
或許他唯一該當慶幸的是,在劉協於大殿之上陳說著那些從黔首角度看到的變革之時,他這個曾經將幽州糧價平抑下來的上位者,感覺到的並不是一種與他之間天然存在的隔閡,而是一種說不出的震撼。
他已於戰禍之中失去了長子,又在這朝廷風雲的鬥爭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次子,拖著這樣的病弱之軀他既無法負擔天下之主的重任,說不定在卸任之後轉為去做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百姓,也是一種幸福。
到了那個時候,他若並未因為病重不治而過世,或許,能以更加清醒的方式去感悟劉協在消失於眾人視線中的數年裏得出的這一番想法。
在想通了這一點的釋然中,他忽然往前走出了一步。
天子朝服在身,早讓他成為了僅次於手捧玉璽的劉協之外的另一處焦點。
即便在場的大多數人只在他登基的那日遠遠見到過他,對他還頗覺陌生,即便他此刻的面色憔悴,甚至有些慘淡,讓人覺得他像是在不知何時便會倒下去,他也依然是如今的大漢天子!
劉協的存在已經是一個過去式了,劉虞才是坐在這個皇位上的天子。
對這些視皇權威風為猛獸的百姓來說,若是他在這一刻下令將人拿下,將劉協打為偽裝董侯的叛逆之人,將被民眾推舉而上的喬琰打為亂臣賊子,也勢必會有忠心於大漢之人為他拼死效命,這長安城內的呼聲浪潮也會在頃刻之間變成兩面對峙之勢。
故而當他有所行動的這一刻,方才還近乎鼎沸的聲音都有須臾的靜默,只等著這位漢室天子給出一個回應。
但他不是來做出反駁的。
已近乎西沈的日光在劉虞的臉上映照出了一片斑駁之色,讓他身上既有垂垂老矣的暮年之氣,又依稀還讓這張過分蒼白的面容顯示出幾分血色來,像是還能從他的身上看到點接續命脈的鮮活。
他朝著喬琰招了招手,在眼見對方踱步到他的近前之時,他先是以只有附近的幾人能聽到的聲音喊了“燁舒”二字,隨後,便像是將他此刻所有的氣力都用在了發聲之上,開口問道:
“喬侯——可願接下這份萬民所托的重任?”
當劉虞開口的那一刻,任何一個能聽到這句話的人都可以清楚地意識到,這不是他說出的什麽試探之言!
在這每一個字裏,都是一份重之又重的托付!
劉協的玉璽饋贈,長安民眾的應和,麾下部從的期許,連帶著劉虞此刻的權柄交托,在這夜色未至的光影餘燼之中擺放在了她的面前。
而當她站定在所有人的視線中的那一刻,便像是一把鋒利出鞘的利刃,在被撥開了所有牽絆的繩索之時徹底展現出了其天下獨絕的魄力。
袁紹發兵洛陽的迫切時局,恰恰讓她有了一個不必做出什麽三請三辭戲碼的理由。
眼前這幾乎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局面,要想再一次湊出,便絕沒有這樣滾雪球一般壯大的局面。
而有些人想要看到漢室王業交到她手中的平穩過度,有些人卻只想要看到她此刻肩挑山河的野心與志向,在望向她的目光裏滿是殷切之意。
所以——
她已不必給出拒絕的答覆!
她並沒有朝著周遭看去,卻清楚地知道,曾經告訴過她那個泰山捧日夢境的程昱正在看著她,得到她那一句“鴻羽不低飛”祝福、已從昔日漢宮宮女變成今日太史令的任鴻正在看著她,從她這裏得到了那橫渠四句允諾的趙雲正在看著她,再不會有胡笳十八拍現世、只會有萬千典籍報刊在她調度之下發行四海的蔡昭姬也在看著她……
還有那些此刻並不在長安,卻在九州為她戍守坐鎮的謀臣武將,都在等待著她此刻的應答。
這讓她更沒有了遲疑的必要!
她擡手從劉協的手中接過了那枚傳國玉璽,托舉在了面前。
皇位的交托讓她此刻不當再以臣子向天子行禮的方式,而是在這番目光對視之間和劉虞進行著最後的一出沈默交涉。
在長安城裏的落日徹底消弭在城墻上的那一刻,她方才開口回道:“百姓念我,長者信我,下屬從我,不敢不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