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86章 為何不可

關燈
第386章 為何不可

在這話說出的那一刻,除了已先接到劉協抉擇之意的喬琰之外,其他人都幾乎以為自己是出現了什麽幻聽。

把玉璽交托給大司馬是什麽意思?

在劉協的語氣和神情中,在場之人不會有任何一個看不出來其中的潛在含義。

倘若劉協只是覺得,他面上有傷,又曾經作為董卓挾持之下的傀儡,就算是劉虞當真已經在治理天下中有心無力,這個接替的人選也不應當是他,故而這個作為天子信物的傳國玉璽應該先由輔政的喬琰代為保管,他所說的絕不會是這樣的話。

至多也就是先將傳國玉璽送還給劉虞,倘若劉虞有退位之後重新選擇天子繼承人的想法,便由劉協這位原本可以登基的存在作為見證,先將玉璽保管在喬琰的手中而已。

但此刻……

此刻劉協的這句話,卻分明是要將這大漢江山寄托在那枚傳國玉璽之中,一並交托到喬琰的手裏了!

數年消失不見,卻突然在這朝堂之上發出這樣一句驚人的說辭,要不是他們面前的玉璽乃是真品,劉協的身份已經由黃琬、楊瓚、楊修等人做出了確認,在劉協的神態中他們一點也沒看出被人威逼利誘的樣子,就連喬琰的目光中都潛藏著幾分愕然,他們幾乎要以為,這是喬琰和劉協聯手表演出的一番戲碼,用以對此前的內宮行刺做出個回應報覆。

可這顯然不是報覆。

若只是個試探性的威脅,即便是當年最為囂張跋扈的外戚,也沒有將自己給托高到那天子位置上的,只因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取禍之道。

喬琰絕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在劉虞已經將劉揚誅殺,又給自己下達了那罪己詔的時候,喬琰從華陰回返長安便是接納了這個順坡下驢的梯子,和劉虞重新回到君臣和睦的狀態。

她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做出這樣一個額外的行動,讓自己反而被置於火架上了!

果然下一刻在場眾人便聽到劉虞朝著劉協問道:“董侯何出此言吶?”

因病體憔悴的緣故,劉虞無法發出什麽太大的聲音,但當這句話從天子口中發出的時候,其中的質詢之意依然清楚地傳達了出來。

劉協本該是這大漢天子的人選,就算不是,他也是這劉姓宗室的一員,他憑什麽毫無一點征兆地便發出了這樣的言論!

大漢江山的創立和二百年前的光武中興何其不易,就算這傳國玉璽乃是自秦傳漢,本身便有著上承下繼的意味在,他也絕不能毫不顧忌大漢顏面和尊嚴地說出這樣一句話。

觀望多時?

觀望十年二十年也不是他說出這等不負責任言語的緣由。

可面對著劉虞從這近距離下投來的目光,面對著周遭匯聚在他身上的視線,劉協只是感知著自己手中那份玉璽的重量,並未有任何的惶惑和遲疑,開口回道:“為何會有這樣的言語——”

“你們曾經從一個普通百姓的視角看過這天下嗎?”

在場之人裏能對這個問題回答出一個“是”字的,只怕用一只手都能數得出來。

若是被喬琰調到洛陽協助農事的秦俞還在這裏,或許還能多出一人,但此時卻也不過是大司農程昱和其屬官籍田令田疇等人而已。

即便有弘文館的選賢舉士,有喬琰通過了樂平月報和印刷書籍做出的啟蒙行動,這世上能在方今時候便學業有成的,絕大多數還是原本就有士族背景的子弟。

要說這些人能從一個普通百姓的視角去看待天下事,著實有些不容易。

光是“普通百姓”每日的花銷,就足以讓其中的大半打退堂鼓。

“我看過。”劉協一字一頓地將這話說了出來,並未給人以從中插話的機會。

在他身上穿著的,不是他昔日身為皇子、天子所穿的錦衣羅綺,而是一身尋常的布衣,頂多就是因為喬琰在洛陽地界上的棉衣低價兜售,加之此時還是天寒未褪的時節,才讓劉協的布衣之中還有一件棉花夾襖。

這讓他在此刻說出這“我看過”三字的時候,顯得無比真誠且坦蕩。

他也已經緊接著說了下去。

他看過,甚至是曾經以樵夫漁民這樣的身份,作為益州地界上最尋常不過的一員,作為前往洛陽的民眾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來親身體驗過。

就算那不是萬千民眾中最為苦難的一個,可當他以這樣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站定在朝堂上的時候,面對著這些長安城中只食俸祿的大臣,他卻有著一番據理力爭的底氣。

“我曾經因為在一碗白粥之中能多窩上一個蛋便覺得今日的飲食極好,能有肉食墊肚,幹活都能有更多的體力,更多的時候,粟米才是填塞肚腸的東西,最多再加上山中的野菜野果。”

“伐木所得的木柴不能讓我們自己肆意燒用,而是要精打細算地用於前往集市上換取錢糧,連帶著見縫插針晾曬出的藥材一道換取隨後數日裏的開銷用度。”

“一石米糧是何種價碼,一件單衣需要幾多錢財,一把斧頭一桿鋤鎬需要積攢多久才能從預備應急的財產中分出一部分來購買,全都需要精打細算著安排。”

“在你們的視野裏,土地的產糧增多意味著能得到更多的賦稅,在行軍打仗中有了足夠周轉的食糧,你們細數著倉庫之中日益累積的五谷,看到的也不過是數字的增多,又該當再新建起一座倉庫,可我看到的——”

“卻是當米價隨著畝產的增多而下降的那一刻,喜極而泣的民眾可以小心地多包起一尺布,將身上的補丁打得再不漏風一些,又或者是將幼兒的衣衫做得再合身一些。然後將那煮粥的水放得少一些,讓入口的粥能不只是湯水而已。”

“是誰將三石的畝產變成今日的七石九石的?”

是大司馬喬琰。

劉協已接著說了下去,這串話或許並不是在他的腦海中預演了無數遍,這才能在說出的時候如此順利,僅僅是因為這些話都是有感而發,憑心所作,這才有了這等效果。

“在你們的視野裏,兩軍交戰中減免的人口損失,旱災蝗災之中的救濟之法,帶來的同樣不過是戶籍造冊之中的人口增減,以免在下一次攻伐戍衛之中己方少了填充溝壑的人選,可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本應當被埋葬入土的情況下求得了生存的契機,是左鄰右舍間相熟的面孔依然能在第二日打上一個招呼,甚至是家中的親人能繼續相互扶持著走下去。”

“這天災苦難,人事艱險,到底是何人護持度過的?”

是大司馬喬琰。

“在你們看來,民眾只需要考慮每日的衣食之事,下臨黃土,背頂烈日,像是個庸庸碌碌的螻蟻一般遵循著棋子所該有的麻木,結束從生到死的軌跡,可我分明看到,就算是在閉塞的漢中山間,當外界的大門被朝著這些農人樵夫打開的那一刻,他們也能生出仰觀天地、一爭龍門之躍的豪情。這並不會讓他們再不事生產,只想著往外出走,走到能讓他們一步登天的地方,而是加倍地付出、積攢,只求能終有一日攥住這個攀援而上的繩索!”

“這份開啟的民智絕非王朝負累,恰恰是能讓十人之中出一可用之才,天下再不缺賢人共事的前兆。”

“一步步搭建著這份可能性的,又是誰呢?”

還是大司馬。

“洛陽曾於去歲遭逢大疫,但流言四起,民眾不改其心,兵禍降臨,百姓同仇敵愾,此為我親眼所見,絕非妄言。你們看到的或許是洛陽正在重新變成昔日的百萬人口之眾模樣,能作為前線相持的絕佳中轉地,我看到的卻是,在袁本初領兵來犯的時候,洛陽北郊的村落裏,還有人正在打一口為明年所用的井!”

真正對洛陽歸心之人並不為洛陽易主而惶恐,與昔年董卓把持洛陽朝政的時候截然不同!

他們只想著繼續踏實地往前邁出一步,就算明年的天時依然像是對他們的考驗,在心中已有一份希冀的情況下,他們也未嘗不能接著往前走。

這些細枝末節的改變絕不只是在這兩軍對壘之間的數值優勢,而早已形成了一股驚人的席卷之勢,就像是劉協在鼎中觀所感受到的那種時代有變一般,總會在積聚的頂峰的時候被人給徹底點破,化作一股將大漢數百年腐骨塵埃一掃而空的洪流。

劉協握著玉璽的手有一瞬的顫抖,在說出這每一個字的時候,他都好像是在跟自己所擁有的這個姓氏做出鬥爭,可他依然並未停頓地說了下去:

“陛下有卸任之心,我無接管之意,敢問諸位,這大漢江山是要交給我那只能為袁本初所挾制的兄長,還是要交給某個被從不知道何處翻出來的大漢宗室?”

“對方有無治國之能尚且難論,倘若這卸磨殺驢之舉再次發生,諸位要以何保證這大漢基業還能安享太平,大漢治下的漢民不必茍且求生,這四方邊境不至再度為胡虜進犯,這天災臨頭間還有人能獨挑大梁將其平穩化解!”

唯有喬琰了!

那又為何不能如同堯舜禹的傳承過度一般,將大漢基業托付於喬琰這個可靠之人呢?

性別、年齡、身份,在真正的實績面前從不是什麽問題!

劉協其實還有一句原本想說出的話,只是此話站在他這個大漢宗室的立場上說出著實是有些不妥。劉虞自汙罪己,他捧玉璽以獻,都不過是想要讓這天下政權在交給有能者手中的同時,漢室還能有足夠的體面。

所以他不會說——

昔年那位一手扶持大漢度過十數年災厄的和熹太後不就是給世人做出了個案例嗎?

十餘年的種種天災,都在鄧綏的統領下平穩度過,但等到被她一手扶持起來的天子長成,便開始謀奪她手中的權柄,甚至在她死後對著鄧氏家族進行了一番清算。

這還是大漢的皇後,與宗室有著此等緊密聯系的外戚,明明有著並不張揚跋扈的態度,為大漢的民生基業乃至於是開疆拓土的事業做出了此等貢獻,卻也不過是人亡政息的結果。

在這樣的先例面前,他們憑什麽覺得,依靠著漢靈帝賦予喬琰的這部分權柄,就能讓她為大漢當牛做馬這麽多年,就算是當真在新天子的麾下遭到了又一次的針對清算,也只能忍氣吞聲做一個犧牲品?

這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就算喬琰有這樣的犧牲精神,這天下間的百姓也絕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看看今日的洛陽吧,因為已經被鎮壓下去的劉揚、王允之事,這些只在大司馬麾下做了兩年事的百姓都不乏想要殺到長安來,給她討還一個公道的,又將這等憤慨情緒轉化為了應對袁紹曹操進攻的動力,到了真有翻天覆地之變的時候,憑什麽還能讓他們以漢民自居呢?

漢統在民心,方能穩守天下啊……

洛陽尚且如此,長安呢?在喬琰手中經營十年的並州呢?那個在她手裏方才結束了百年羌亂的涼州呢?那些廣步四方俯首稱臣的土地呢?

劉協目光炯然,帶著一股絲毫不打算退讓的氣場,朗聲喝問道:“我要將這傳國玉璽交托給大司馬,究竟有何不妥?”

“陛……董侯!”黃琬連忙開口。

他曾經在長安作為劉協下屬的臣子,在這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當用何種稱呼來叫劉協,甚至險些喊出了“陛下”二字,又連忙改了口。

“您所說的種種,在大司馬為大漢臣子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到。代表天子正統的傳國玉璽重回漢室,便是這大漢還能光覆中興的征兆。如今我們所缺的,也不過是將那鄴城偽朝給拿下而已,在這長安風浪已過後,大可當即揮兵東進。”

“您為何非要有這等想法啊?”

黃琬也很清楚,劉協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沒有錯,要是沒有喬琰做出的一步步變革,他們這些老臣絕無辦法安坐朝堂之中,看到劉協所說的這些數目變化,將其去與東面朝廷的種種表現相比,得出一個他們能贏的答案。

但讓喬琰成為這天下之主,和讓她作為天子之下第一人,“守節乘誼,以安社稷”的大司馬,完全不是一回事。

“玉璽?”劉協看了看手中的這方印章,實在不難理解黃琬為何會覺得這是大漢中興的吉兆。

四百年的歲月都好像鏤刻在印章的邊邊角角之間,此刻迎回,便是對於長安朝堂來說的大喜事。

可劉協很清楚,他若能看到這樣的一條路,完全可以將此物托付給旁人送到此地,而不是由他親自護持,從這長安的街頭一步一步走入這王權集中之地。

在黃琬驚懼不已的目光中,劉協忽然一把將手中的玉璽連帶著外頭的盒子高舉過了頭頂。

就算他在這數年間都協助著養父砍柴捕魚,在臂膀上生出了結實的肌肉,在他做出這等舉動的一瞬間,所有人還是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生怕劉協在此刻因為一時的激動又或者是失手,便將這個玉璽給砸在地上了。

劉協環顧著四方沒有一道從他身上,或者是從他手中之物錯開的視線,又重新落回到了黃琬的臉上,“誰跟你說這玉璽帶回便可以任由你們處置,將其重歸大漢王座之上的?”

“昔年我讀太史公所撰史記,為藺相如一句頭今與璧俱碎於柱而折服,今日諸君若敢攔阻於我,我也未嘗不敢手捧這傳國玉璽一撞柱上,以效仿其當年義烈。”

“長安百姓人人皆知,我在天子侍從的護持之下將這傳國玉璽護送到了此地,若玉璽在今日碰碎,罪過絕不在我這從洛陽趕來之人,而在諸位!”

不錯……的確如劉協所說,在玉璽還在他手中的時候,這個如何處置的權柄還沒有移交到漢室的手裏。

而這玉璽若是始終沒有被找回來還好,若是在才經歷了一番風雨的長安城中忽然出現了這樣的一幕舊日天子撞柱,玉璽得而覆失,所造成的影響力絕不會遜色於先前劉揚王允所策劃的那一出。

可他這是何苦啊!

黃琬心知自己此刻不能再對劉協有所激怒,便只是看著他這仿佛下一刻就會有所舉動的樣子,語氣沈痛地問道:“董侯,您是吃準了我們會接受這樣的威脅不成?”

更讓黃琬發覺這局勢好像已經在朝著完全無法阻攔方向行進的,絕不只是劉協此刻這個意圖效仿於藺相如完璧歸趙之事的舉動,還有當他看向了劉虞,希望他能出於天子和宗族長輩的角度對劉協做出幾句勸說,卻只看了他臉上流露出的幾分意動之色。

但還沒等黃琬真正看明白劉虞的態度,他就已經聽到劉協重新開了口。

“不,我不是在威脅。”這少年人手捧著傳國玉璽,明明下一刻就好像要帶著此物玉石俱焚,卻在語氣中始終存有一份讓常人難以企及的冷靜。

這樣的人物若是成為天子,未嘗不能挽救社稷於狂瀾驚濤之中。

可偏偏,正如劉協所說,他已經沒有再將自己放在上位者的位置上,而是將自己當做了這世間萬千黔首之中的一員。

他是那楚人卞和,寧可忍受短足之苦也要將美玉奉上,而不是攜帶著玉璽兵符朝著劉邦投降的子嬰。

剛抵達此地的盧植聽到的便是劉協給出的答案,“我只是想請諸位隨我一道,去聽聽這長安百姓的想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