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152
關燈
小
中
大
五福晉152
當前各地區的蝗災已經非常嚴重了, 受災地區這一茬的糧食作物已然是沒了指望。
那在這種情況下,治蝗的主要任務便是不讓其繼續蔓延,有效地控制好蝗災, 以及如何避免來年繼續接連發生蝗災的情況。
而關於此次如何有效地控制好蝗災的策略, 大致分為以下幾步。
一是進行人工捕蝗滅蝗, 各地方緊急成立專門的治蝗機構,建立責任到人的制度,由衙門官差領頭, 積極動員和鼓勵各地方的老百姓進行人工捕捉蝗蟲和滅蝗。
這也是沒法子的舉措,如今蝗蟲已然長成飛蟲,泛濫成災,漫山遍野和家門家外都是,人工捕捉的法子雖然緩慢且笨拙了些, 但卻也是此時必不可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些年來, 安清和胤祺在農具改造方面也做了不少改進工作, 關於一些簡單實用的農具, 也已然推廣到了全國各地,成為百姓們家裏常見的農具, 比如現下捕蝗需要用到的捕蟲網、鐮刀等等, 此時恰好也派上了用場。
二是生物天敵治蝗, 雞鴨是蝗蟲的天敵,將雞鴨放入田中使其消滅地中正在蠶食莊稼的蝗蟲,還有一些鳥類飛禽天敵,比如百靈鳥、大雁、燕隼等等, 用來捕食已經長了翅膀, 在空中飛著的蝗蟲。
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生物天敵捕蝗的法子適應蝗蟲密度低一些的地方, 要根據情況進行使用。
而在安清等人趕來之前,李衛已經讓人在臨近的各縣城鄉村盡量搜羅了雞鴨過來,如今都在城外的一處莊子上關著呢,就等著隨時派上用場,其他受蝗災襲擊地區也做了相應的安排。
至於鳥類飛禽之類的天敵,以目前的條件,人工能幹涉的空間不大,能做的也只有由由衙門下文件,嚴厲禁止百姓再捕捉這些鳥類。
第三則是土農藥誘捕藥殺的方法,這個法子也是目前最有效且快速大面積滅蟲的法子,但需要嚴格控制好區域,適合用在蝗蟲密度高的田地中,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此藥殺法子可以和第二個生物天敵治蝗配合著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一而用。
當然,還是像之前所說的那般,因為土農藥裏的藥材有毒,使用時要格外註意,大量噴灑的話定要註意相關人員的防護。
至於如何防止下一季及之後幾年的蝗災再次發生呢,這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且必須要長線做的繁瑣工作。
不過,現下當務之急是要控制好蝗災,防止明年蝗災接連發生的情況,那則是是稍後的事了,暫時還顧不上這些。
當李衛看到安清有殺死蝗蟲的土農藥藥劑後,瞬間放心了不少,只要有法子就好,不管過程多繁瑣和辛苦,總歸是有盼頭的。
他想了想,試探性提出一個建議:“福晉,下官在史書上曾經看過,說唐太宗曾當眾吃過蝗蟲,民間也有一些小兒曾把這蝗蟲烤著吃,他們既然都沒事,所以,是否可以由衙門官員出面親自試吃,鼓勵百姓捕捉而食呢?”
若是真能證明那蝗蟲真能食用的話,這樣百姓們自發捕蟲的動力就會很足,若是只靠衙門動員,百姓們的積極性怕是不會太高。
可聽到這話,安清卻搖了搖頭,說道:“蝗災下的蝗蟲是有毒的,不可食用。”
蝗蟲,又名螞蚱,這種蟲子有一種很神奇的特性,當他們成群時和獨處時並不是一種蟲子,獨處時的蝗蟲,大多為淡黃色和綠色,性情無害,且無毒無害,甚至吃起來還會很好。
但成群的蝗蟲,則會黑化,性情不僅暴躁,而且體內還有劇毒,身上更是有一種非常難聞的氣味,是萬萬不能吃的。
唐太宗李世民當時為了證明‘歲蝗不是災’這個觀念,當眾吃下了一只蝗蟲,當時那種情況下說不好他吃的是哪種,而且他當時也就吃了一個,若讓百姓大量食之的話,必然會中毒的。
而且,除了泛濫成災的蝗蟲自身有毒外,他們既然決定進行藥物噴灑,那此情況下,必然要有些蝗蟲身上染上了藥劑,從這方面看,也確實是食用不得的。
但李衛所考慮的也沒錯,如何調動百姓們自發捕蝗的積極性,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既然治蝗的策略已經制定出來了,那接下來便是具體實施的事了。
按照李衛的意思,安清等人負責在衙門裏坐鎮即可,他會親自帶人去城外。
畢竟,這可是實打實的一屋子天潢貴胄,哪裏好親自去幹這些啊。
安清想都沒想,直接帶頭否了他這個提議,他們是過來治蝗的,不去實地前線,而是坐在衙門裏等著,那和在京城遠程指揮有什麽區別。
再說了,這種時候哪裏還講究這些,當然,安清就從來都不是講究這些的人。
他們一行人再次來到城郊,此時已經下午了,但大多數百姓仍然坐在地頭,無望地看著田地裏以及空中的那些烏壓壓的蝗蟲,即便是見到了平日裏最畏懼的官差,他們都無動於衷。
都沒有活路了,哪裏還能管的了這麽多。
李衛身為負責此事的地方官員,此時自是要擔起動員的職責,但他上前講了好一番話後,百姓們似乎對此都沒什麽反應。
這種情況別說是鼓勵大家捕蝗滅蝗了,長此下去,怕是民心要不穩啊。
李衛心想這樣下去可不是發子,就在他焦頭爛額之時,餘光恰好看到了旁邊的安清,不由靈機一現。
於是,他忙轉身來到安清身邊,低聲說了些什麽。
安清聽完,眉頭不由皺了皺,有些遲疑道:“提我能有用?”
這種情況,他一個地方大官說話都不好使,提她這個遠在京城的福晉,真能有用?
她怎麽就這麽不信呢!
李衛立馬十分肯定地回道:“旁人不敢說,但據下官了解,提福晉您,保管有用。”
他在地方當官這些年,也算是深入了民間,自是對安清在民間的威望有所了解。
北方先不說,就拿江南這一塊來說吧,如今不管是青風病,還是稻飛虱稻螟等等水稻相關的病蟲害,如今都已有了解決的法子,那些來地方傳授技術的農官們,可沒瞞著提供這些法子的人是誰。
所以,這些年來,百姓們對恒親王福晉的大名都很是耳熟能詳,不少人甚至說她是農神娘娘轉世,不然怎麽懂這麽多,這些問題可是困擾上千年的啊。
農神娘娘轉世?
安清不由一楞,這是何時有的說法啊,她怎的一點也不知道。
不過,這會也不是糾結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把正事給解決了,既然她的名號這般有用,都這時候了安清自是也不會推脫了。
李衛這次顯然有信心多了,腰板都不由挺直了幾分,“鄉親們,今日皇上牽掛著咱們這邊的災情,特地派了恒親王和恒親王福晉一起前來此處,幫著咱們解決這次蝗災的問題,大家要對朝廷有信心啊。”
誰知,現場的百姓們聽到這話,也只是一臉麻木地看了過來,並未有什麽其他的表情。
安清心想,看吧,看吧,就說了提她也沒用。
“恒親王福晉?”其中一老農突然喃喃道。
李衛似是意識到什麽,立馬說道:“對,恒親王福晉,就是京城裏那位極為擅長種地的五福晉。”
五福晉!!
百姓們聽到這話,突然都擡頭望了過來,“真的嗎,五福晉來了?”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今年這莊稼有救了?!
“當然是真的!”李衛肯定地回道,然後轉身看了安清一眼,示意她上前說兩句。
安清最怕這種場面,但此時此刻,也沒有旁的法子,只能硬著頭皮上前。
“福晉,俺們這些莊稼可能還有救啊?”一老農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懷揣著最後一絲希望看了過來。
其他百姓亦是如此,均是一臉期盼地看了過來,從大家的眼神能看出來,他們忐忑又害怕,害怕聽不到他們想聽的答案。
安清看他們這樣,心裏也很不是滋味,但如今蝗災已經如此嚴重了,這一季的莊稼已經註定保不住了。
“鄉親們,蝗災已經發生,咱們不管做什麽都沒辦法扭轉了。”
百姓們眼底的光瞬間熄滅了,果然還是沒法子啊,就連五福晉來了,也救不了他們。
但安清卻話鋒一轉,“但是,雖然這一季的莊稼沒辦法了,但咱們還是得盡快消滅蝗蟲,這樣也不耽誤今年下一茬的收成啊。”
現下大清境內,除了黑龍江那種極寒之地外,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現下大部分地區基本都實現了一年兩熟的情況。
所以,他們才要抓緊的治蝗啊,這一季的莊稼沒了,下一季的得趕上才好,不然百姓們真要餓肚子了。
眾人不由一楞,“今、今年下一茬還能種?”
“能。”
“那有法子對付這漫天的蝗蟲嗎?”
安清點了點頭,說到接下來的話時,聲音不免提高了幾分:“有法子的,只要大家按照官府的指示去做,這蝗災就能被控制,下一季莊稼定能保的住,也不會出現連年蝗災的情況。”
百姓們怔楞了片刻後,下一瞬,似是終於集體反應過來。
下一茬莊稼竟然還有希望!
自古以來,蝗災最讓絕望的地方就在於,蝗災一旦爆發,那便意味著接下來幾年,甚至好多年都逃不掉卷土重來的悲劇。
但現下,五福晉告訴他們,有法子能對付蝗蟲,還能保住下一茬的莊稼!
這可是生的希望啊。
然後,就在眾人欣喜若狂之時,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悲戚的聲音。
“可是,俺們家裏已經快要斷糧了啊。”
這話一出,現場驀地靜了下來,這不是那一家的情況,在場不少人家都是如此。
這些年因著朝廷推廣安清那些科學種地的那些法子,各地是很少出現大面積因各種莊稼病蟲害欠收的情況,產量上甚至還稍稍提升了一些。
但同樣的,因為這些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每家每戶的新生兒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糧食緊張問題依舊存在。
不少人家就等著這季的莊稼收成呢,如今不僅這季顆粒無收,若說以前還能去附近挖些野菜果腹,但如今蝗蟲過境,片草不生的,哪裏還有生路。
李衛見狀,忙上前安撫眾人,“放心吧,朝廷不會不管大家的,皇上已經下令,接下來會安排調糧賑災,咱們大家也要一起努力,攜手努力來……”
不得不承認,李衛這個地方官當的還是相當有水平的,至少在安撫鼓勵百姓上,就很是有一套。
之前是因為絕望而選擇放任,但此時百姓覺得有了活路,自是不會再坐以待斃。
皇上都派了五福晉過來了,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五福晉過往已經給了天下農人們帶來很多次希望了,這次定也不例外,他們照做便是。
接下來的日子裏,安清帶著眾人開始一心撲在了治蝗的事上,親自領著人進行藥物噴灑,還指導百姓們一些滅蝗的事宜。
在此期間,胤祺也往京城送了信件,和雍正商議,是否可以將捕蝗之事,和賑災的糧食相掛鉤。
此時的情況,這些蝗災地區這季註定是一個顆粒無收的結果,朝廷屆時布糧賑災也已成了必然,既然如此,若是能與此時捕蝗滅蝗的相掛鉤,百姓們的積極性自是高漲的。
雍正也很快回了信,同意了他們的提議,並說等這季水稻收成後,便會從旁地截了漕糧直接送完這些蝗災地區。
這樣就至少能讓百姓們撐到下一季莊稼收成。
百姓們有了盼頭,捕捉蝗蟲時則更用心了,一家老少齊上陣,就連幾歲的娃娃都在田地間捉蝗蟲。
經歷一個多月的時間,安清等人在蘇浙皖各地來回奔波,終於將此次的蝗災控制住了,危機得以解除。
遠在京城的雍正,在收到各地奏折後,一直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十三弟,你看,李衛剛遞來的奏折,災區的百姓聽說五弟妹親自過去坐鎮,信心倍漲,蝗災已經控制住了,接下來只剩下了一些收尾的工作,五弟他們應該也快能回來了。”
十三阿哥接過奏折,很快地看了一遍,緊皺著多日的眉頭也終於舒展開來了。
控制住了就好啊。
如今朝堂不穩,這些日子因著蝗災之事,那些大臣們在朝堂上吵的不行,還說定是什麽惹了蝗神,才特降下其災難,但擺明了就是想把此次蝗災引到他四哥頭上。
真真是其心可誅!
還好他五哥和五嫂將此事解決了,這下看那些大臣還能有什麽話可說!
雍正又隨手把李衛遞到的私信給看了,李衛是他的心腹,這信是同奏折一同送來的,但信件內容明顯就寫的更多了些。
他在信裏,不僅很是不著痕跡地把胤祺和安清誇了一通,還不忘把弘昂、弘晊和弘暉也好好誇了一頓,特別是弘暉,基本一直都在治蝗前線,不怕苦不怕累。
對於這個長子,雍正一直是很滿意的。
“李衛說,民間不少百姓都稱呼五弟妹是農神娘娘,這稱呼倒是有點意思。”雍正道。
不過,他覺得這稱呼也挺貼切的。
十三阿哥笑了笑,這個稱呼他是知道的,這些年在民間確實很廣泛。
以前他在農政司當差時,經常被他五哥派去奉天府和黑龍江各地,和各地百姓打交道也比較多,自是多少知道些她五嫂在民間的影響力。
不過,他曉得他五哥這般做的用意,一是知道他不受皇阿瑪待見,在京城待著也不好受,於是便常常派他出去跑一趟,全當散散心。
至於第二點嘛,也是知道他拮據,出京的差事有補貼,當然,他也不傻,這所謂的補貼是他五哥五嫂私下貼補他的,畢竟,之前可聽說過哪個衙門有補貼這種事。
“以前去外地辦差時,臣弟也聽到過,是百姓們很感念五嫂,她讓很多百姓們看到了希望。”十三阿哥感慨道。
雍正也跟著點了點頭,他一直都很認可安清在種地一途上的才能,也欽佩那心中有大義的胸襟,時至今日,他依然很清晰地記得,當初在科左後旗農莊上的那番話。
當時他皇阿瑪問她,為何會不辭辛苦琢磨種地的那些事。
她當時卻很平靜地說——她做這些不過費了些心思罷了,若是能給許多家庭活下去的希望,那也不枉是功德一件。
雍正當時便覺得,即便安清是女子,有此番才能和胸襟,那定然是要重用的,此時這個想法依然沒有變。
“十三弟,你說朕給五弟妹封個官如何?”雍正突然開口道。
十三阿哥不由一楞,有些詫異道:“皇兄要給五嫂封官?”
雍正點了點頭,回道:“對,像五弟妹這種大才,若是男子怕是早都已經在朝堂上身居要職了,那還會等到今日,她此番立了如此大的功勞,若是朕不表示一番,則實屬是不該了。”
給他五嫂封官,十三阿哥自是覺得應該,但有一個問題是,“朝中大臣們會同意嗎?”
大清朝至今還沒有女子為官的先例,若是真的這般做了,朝臣們估計又該拿什麽有違祖制來當說辭了。
雍正冷‘哼’了一聲,道:“朕登基那時便說過,日後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有才能的,不論出身如何,朕都會重用,而如今,再加一個男女又何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前各地區的蝗災已經非常嚴重了, 受災地區這一茬的糧食作物已然是沒了指望。
那在這種情況下,治蝗的主要任務便是不讓其繼續蔓延,有效地控制好蝗災, 以及如何避免來年繼續接連發生蝗災的情況。
而關於此次如何有效地控制好蝗災的策略, 大致分為以下幾步。
一是進行人工捕蝗滅蝗, 各地方緊急成立專門的治蝗機構,建立責任到人的制度,由衙門官差領頭, 積極動員和鼓勵各地方的老百姓進行人工捕捉蝗蟲和滅蝗。
這也是沒法子的舉措,如今蝗蟲已然長成飛蟲,泛濫成災,漫山遍野和家門家外都是,人工捕捉的法子雖然緩慢且笨拙了些, 但卻也是此時必不可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些年來, 安清和胤祺在農具改造方面也做了不少改進工作, 關於一些簡單實用的農具, 也已然推廣到了全國各地,成為百姓們家裏常見的農具, 比如現下捕蝗需要用到的捕蟲網、鐮刀等等, 此時恰好也派上了用場。
二是生物天敵治蝗, 雞鴨是蝗蟲的天敵,將雞鴨放入田中使其消滅地中正在蠶食莊稼的蝗蟲,還有一些鳥類飛禽天敵,比如百靈鳥、大雁、燕隼等等, 用來捕食已經長了翅膀, 在空中飛著的蝗蟲。
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生物天敵捕蝗的法子適應蝗蟲密度低一些的地方, 要根據情況進行使用。
而在安清等人趕來之前,李衛已經讓人在臨近的各縣城鄉村盡量搜羅了雞鴨過來,如今都在城外的一處莊子上關著呢,就等著隨時派上用場,其他受蝗災襲擊地區也做了相應的安排。
至於鳥類飛禽之類的天敵,以目前的條件,人工能幹涉的空間不大,能做的也只有由由衙門下文件,嚴厲禁止百姓再捕捉這些鳥類。
第三則是土農藥誘捕藥殺的方法,這個法子也是目前最有效且快速大面積滅蟲的法子,但需要嚴格控制好區域,適合用在蝗蟲密度高的田地中,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此藥殺法子可以和第二個生物天敵治蝗配合著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一而用。
當然,還是像之前所說的那般,因為土農藥裏的藥材有毒,使用時要格外註意,大量噴灑的話定要註意相關人員的防護。
至於如何防止下一季及之後幾年的蝗災再次發生呢,這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且必須要長線做的繁瑣工作。
不過,現下當務之急是要控制好蝗災,防止明年蝗災接連發生的情況,那則是是稍後的事了,暫時還顧不上這些。
當李衛看到安清有殺死蝗蟲的土農藥藥劑後,瞬間放心了不少,只要有法子就好,不管過程多繁瑣和辛苦,總歸是有盼頭的。
他想了想,試探性提出一個建議:“福晉,下官在史書上曾經看過,說唐太宗曾當眾吃過蝗蟲,民間也有一些小兒曾把這蝗蟲烤著吃,他們既然都沒事,所以,是否可以由衙門官員出面親自試吃,鼓勵百姓捕捉而食呢?”
若是真能證明那蝗蟲真能食用的話,這樣百姓們自發捕蟲的動力就會很足,若是只靠衙門動員,百姓們的積極性怕是不會太高。
可聽到這話,安清卻搖了搖頭,說道:“蝗災下的蝗蟲是有毒的,不可食用。”
蝗蟲,又名螞蚱,這種蟲子有一種很神奇的特性,當他們成群時和獨處時並不是一種蟲子,獨處時的蝗蟲,大多為淡黃色和綠色,性情無害,且無毒無害,甚至吃起來還會很好。
但成群的蝗蟲,則會黑化,性情不僅暴躁,而且體內還有劇毒,身上更是有一種非常難聞的氣味,是萬萬不能吃的。
唐太宗李世民當時為了證明‘歲蝗不是災’這個觀念,當眾吃下了一只蝗蟲,當時那種情況下說不好他吃的是哪種,而且他當時也就吃了一個,若讓百姓大量食之的話,必然會中毒的。
而且,除了泛濫成災的蝗蟲自身有毒外,他們既然決定進行藥物噴灑,那此情況下,必然要有些蝗蟲身上染上了藥劑,從這方面看,也確實是食用不得的。
但李衛所考慮的也沒錯,如何調動百姓們自發捕蝗的積極性,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既然治蝗的策略已經制定出來了,那接下來便是具體實施的事了。
按照李衛的意思,安清等人負責在衙門裏坐鎮即可,他會親自帶人去城外。
畢竟,這可是實打實的一屋子天潢貴胄,哪裏好親自去幹這些啊。
安清想都沒想,直接帶頭否了他這個提議,他們是過來治蝗的,不去實地前線,而是坐在衙門裏等著,那和在京城遠程指揮有什麽區別。
再說了,這種時候哪裏還講究這些,當然,安清就從來都不是講究這些的人。
他們一行人再次來到城郊,此時已經下午了,但大多數百姓仍然坐在地頭,無望地看著田地裏以及空中的那些烏壓壓的蝗蟲,即便是見到了平日裏最畏懼的官差,他們都無動於衷。
都沒有活路了,哪裏還能管的了這麽多。
李衛身為負責此事的地方官員,此時自是要擔起動員的職責,但他上前講了好一番話後,百姓們似乎對此都沒什麽反應。
這種情況別說是鼓勵大家捕蝗滅蝗了,長此下去,怕是民心要不穩啊。
李衛心想這樣下去可不是發子,就在他焦頭爛額之時,餘光恰好看到了旁邊的安清,不由靈機一現。
於是,他忙轉身來到安清身邊,低聲說了些什麽。
安清聽完,眉頭不由皺了皺,有些遲疑道:“提我能有用?”
這種情況,他一個地方大官說話都不好使,提她這個遠在京城的福晉,真能有用?
她怎麽就這麽不信呢!
李衛立馬十分肯定地回道:“旁人不敢說,但據下官了解,提福晉您,保管有用。”
他在地方當官這些年,也算是深入了民間,自是對安清在民間的威望有所了解。
北方先不說,就拿江南這一塊來說吧,如今不管是青風病,還是稻飛虱稻螟等等水稻相關的病蟲害,如今都已有了解決的法子,那些來地方傳授技術的農官們,可沒瞞著提供這些法子的人是誰。
所以,這些年來,百姓們對恒親王福晉的大名都很是耳熟能詳,不少人甚至說她是農神娘娘轉世,不然怎麽懂這麽多,這些問題可是困擾上千年的啊。
農神娘娘轉世?
安清不由一楞,這是何時有的說法啊,她怎的一點也不知道。
不過,這會也不是糾結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把正事給解決了,既然她的名號這般有用,都這時候了安清自是也不會推脫了。
李衛這次顯然有信心多了,腰板都不由挺直了幾分,“鄉親們,今日皇上牽掛著咱們這邊的災情,特地派了恒親王和恒親王福晉一起前來此處,幫著咱們解決這次蝗災的問題,大家要對朝廷有信心啊。”
誰知,現場的百姓們聽到這話,也只是一臉麻木地看了過來,並未有什麽其他的表情。
安清心想,看吧,看吧,就說了提她也沒用。
“恒親王福晉?”其中一老農突然喃喃道。
李衛似是意識到什麽,立馬說道:“對,恒親王福晉,就是京城裏那位極為擅長種地的五福晉。”
五福晉!!
百姓們聽到這話,突然都擡頭望了過來,“真的嗎,五福晉來了?”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今年這莊稼有救了?!
“當然是真的!”李衛肯定地回道,然後轉身看了安清一眼,示意她上前說兩句。
安清最怕這種場面,但此時此刻,也沒有旁的法子,只能硬著頭皮上前。
“福晉,俺們這些莊稼可能還有救啊?”一老農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懷揣著最後一絲希望看了過來。
其他百姓亦是如此,均是一臉期盼地看了過來,從大家的眼神能看出來,他們忐忑又害怕,害怕聽不到他們想聽的答案。
安清看他們這樣,心裏也很不是滋味,但如今蝗災已經如此嚴重了,這一季的莊稼已經註定保不住了。
“鄉親們,蝗災已經發生,咱們不管做什麽都沒辦法扭轉了。”
百姓們眼底的光瞬間熄滅了,果然還是沒法子啊,就連五福晉來了,也救不了他們。
但安清卻話鋒一轉,“但是,雖然這一季的莊稼沒辦法了,但咱們還是得盡快消滅蝗蟲,這樣也不耽誤今年下一茬的收成啊。”
現下大清境內,除了黑龍江那種極寒之地外,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現下大部分地區基本都實現了一年兩熟的情況。
所以,他們才要抓緊的治蝗啊,這一季的莊稼沒了,下一季的得趕上才好,不然百姓們真要餓肚子了。
眾人不由一楞,“今、今年下一茬還能種?”
“能。”
“那有法子對付這漫天的蝗蟲嗎?”
安清點了點頭,說到接下來的話時,聲音不免提高了幾分:“有法子的,只要大家按照官府的指示去做,這蝗災就能被控制,下一季莊稼定能保的住,也不會出現連年蝗災的情況。”
百姓們怔楞了片刻後,下一瞬,似是終於集體反應過來。
下一茬莊稼竟然還有希望!
自古以來,蝗災最讓絕望的地方就在於,蝗災一旦爆發,那便意味著接下來幾年,甚至好多年都逃不掉卷土重來的悲劇。
但現下,五福晉告訴他們,有法子能對付蝗蟲,還能保住下一茬的莊稼!
這可是生的希望啊。
然後,就在眾人欣喜若狂之時,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悲戚的聲音。
“可是,俺們家裏已經快要斷糧了啊。”
這話一出,現場驀地靜了下來,這不是那一家的情況,在場不少人家都是如此。
這些年因著朝廷推廣安清那些科學種地的那些法子,各地是很少出現大面積因各種莊稼病蟲害欠收的情況,產量上甚至還稍稍提升了一些。
但同樣的,因為這些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每家每戶的新生兒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糧食緊張問題依舊存在。
不少人家就等著這季的莊稼收成呢,如今不僅這季顆粒無收,若說以前還能去附近挖些野菜果腹,但如今蝗蟲過境,片草不生的,哪裏還有生路。
李衛見狀,忙上前安撫眾人,“放心吧,朝廷不會不管大家的,皇上已經下令,接下來會安排調糧賑災,咱們大家也要一起努力,攜手努力來……”
不得不承認,李衛這個地方官當的還是相當有水平的,至少在安撫鼓勵百姓上,就很是有一套。
之前是因為絕望而選擇放任,但此時百姓覺得有了活路,自是不會再坐以待斃。
皇上都派了五福晉過來了,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五福晉過往已經給了天下農人們帶來很多次希望了,這次定也不例外,他們照做便是。
接下來的日子裏,安清帶著眾人開始一心撲在了治蝗的事上,親自領著人進行藥物噴灑,還指導百姓們一些滅蝗的事宜。
在此期間,胤祺也往京城送了信件,和雍正商議,是否可以將捕蝗之事,和賑災的糧食相掛鉤。
此時的情況,這些蝗災地區這季註定是一個顆粒無收的結果,朝廷屆時布糧賑災也已成了必然,既然如此,若是能與此時捕蝗滅蝗的相掛鉤,百姓們的積極性自是高漲的。
雍正也很快回了信,同意了他們的提議,並說等這季水稻收成後,便會從旁地截了漕糧直接送完這些蝗災地區。
這樣就至少能讓百姓們撐到下一季莊稼收成。
百姓們有了盼頭,捕捉蝗蟲時則更用心了,一家老少齊上陣,就連幾歲的娃娃都在田地間捉蝗蟲。
經歷一個多月的時間,安清等人在蘇浙皖各地來回奔波,終於將此次的蝗災控制住了,危機得以解除。
遠在京城的雍正,在收到各地奏折後,一直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十三弟,你看,李衛剛遞來的奏折,災區的百姓聽說五弟妹親自過去坐鎮,信心倍漲,蝗災已經控制住了,接下來只剩下了一些收尾的工作,五弟他們應該也快能回來了。”
十三阿哥接過奏折,很快地看了一遍,緊皺著多日的眉頭也終於舒展開來了。
控制住了就好啊。
如今朝堂不穩,這些日子因著蝗災之事,那些大臣們在朝堂上吵的不行,還說定是什麽惹了蝗神,才特降下其災難,但擺明了就是想把此次蝗災引到他四哥頭上。
真真是其心可誅!
還好他五哥和五嫂將此事解決了,這下看那些大臣還能有什麽話可說!
雍正又隨手把李衛遞到的私信給看了,李衛是他的心腹,這信是同奏折一同送來的,但信件內容明顯就寫的更多了些。
他在信裏,不僅很是不著痕跡地把胤祺和安清誇了一通,還不忘把弘昂、弘晊和弘暉也好好誇了一頓,特別是弘暉,基本一直都在治蝗前線,不怕苦不怕累。
對於這個長子,雍正一直是很滿意的。
“李衛說,民間不少百姓都稱呼五弟妹是農神娘娘,這稱呼倒是有點意思。”雍正道。
不過,他覺得這稱呼也挺貼切的。
十三阿哥笑了笑,這個稱呼他是知道的,這些年在民間確實很廣泛。
以前他在農政司當差時,經常被他五哥派去奉天府和黑龍江各地,和各地百姓打交道也比較多,自是多少知道些她五嫂在民間的影響力。
不過,他曉得他五哥這般做的用意,一是知道他不受皇阿瑪待見,在京城待著也不好受,於是便常常派他出去跑一趟,全當散散心。
至於第二點嘛,也是知道他拮據,出京的差事有補貼,當然,他也不傻,這所謂的補貼是他五哥五嫂私下貼補他的,畢竟,之前可聽說過哪個衙門有補貼這種事。
“以前去外地辦差時,臣弟也聽到過,是百姓們很感念五嫂,她讓很多百姓們看到了希望。”十三阿哥感慨道。
雍正也跟著點了點頭,他一直都很認可安清在種地一途上的才能,也欽佩那心中有大義的胸襟,時至今日,他依然很清晰地記得,當初在科左後旗農莊上的那番話。
當時他皇阿瑪問她,為何會不辭辛苦琢磨種地的那些事。
她當時卻很平靜地說——她做這些不過費了些心思罷了,若是能給許多家庭活下去的希望,那也不枉是功德一件。
雍正當時便覺得,即便安清是女子,有此番才能和胸襟,那定然是要重用的,此時這個想法依然沒有變。
“十三弟,你說朕給五弟妹封個官如何?”雍正突然開口道。
十三阿哥不由一楞,有些詫異道:“皇兄要給五嫂封官?”
雍正點了點頭,回道:“對,像五弟妹這種大才,若是男子怕是早都已經在朝堂上身居要職了,那還會等到今日,她此番立了如此大的功勞,若是朕不表示一番,則實屬是不該了。”
給他五嫂封官,十三阿哥自是覺得應該,但有一個問題是,“朝中大臣們會同意嗎?”
大清朝至今還沒有女子為官的先例,若是真的這般做了,朝臣們估計又該拿什麽有違祖制來當說辭了。
雍正冷‘哼’了一聲,道:“朕登基那時便說過,日後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有才能的,不論出身如何,朕都會重用,而如今,再加一個男女又何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