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五福晉116

關燈
五福晉116

乾清宮內, 康熙正同一眾官員商議山東大饑之事,眾皇子也在其中。

去年山東夏秋之際,全境出現大面積水災, 莊稼全都被淹死, 導致山東多地的百姓顆粒無收。

而自古以來, 與饑荒相伴生的就是‘人相食’三個字,‘兩腳羊’這一詞便是災荒年對人的代稱。

前朝遠的暫且不說,就從康熙繼位後看, 基本每隔上幾年便會出現一次饑荒,康熙元年的吳川大饑,康熙七年的應山、無極大饑等等,這期間最近最嚴重的一次饑荒便是康熙三十一年,洪洞、臨汾、襄陵、富平、盩厔、涇陽、陜西多地出現大饑。

康熙三十一年的那次大饑, 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場景, 朝堂中不少人至今仍歷歷在目, 包括康熙在內。

但從災情規模和受災地嚴重程度來看, 這次山東的情況遠比康熙三十一年那次要嚴重的多,當時滿朝文武瞬間嚴陣以待, 康熙隨即準許山東開倉賑濟, 更是第一時間命截漕米五十萬石, 差大臣三路往賑饑民。

那會大家都以為此次山東定是難逃一劫,畢竟,賑災的米糧有限,撐的了一時, 但久了就難說了, 可災荒本就不是一時能解決的了的。

但讓眾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前幾年在山東、河南等北方地區推廣了冬小麥和夏玉米的一年兩熟制, 使得百姓們手中的餘糧豐盈了不少,所以,百姓們靠著手中的餘糧和朝廷賑災的糧食,竟差不多撐過了去年的饑荒,神奇地完成了自救。

這也是康熙以及滿朝上下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安清推廣的這冬小麥和夏玉米的一年兩熟制的重要作用,在關鍵時刻是真真實實救了無數百姓的命。

但禍不單行,眾人還沒高興多久,山東卻在今年春夏卻仍然陰雨連綿,河決海泛,最讓人擔心的情況還是出現了,大雨再次引發水災,山東境內九十四州縣再次罹患。

山東接連兩年遭受了如此大的天災,這個時代百姓們都是靠天吃飯,抗風險的能力本就弱,能撐的了一個災年便已經是極限。

所以,今年山東境內還是大面積爆發了大饑。

山東本就是大清的人口大省,遭遇了如此連年天災,百姓們哪裏還能有活路,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只能等待著朝廷的救濟。

不錯,這幾年朝廷確實國庫充盈了不少,但應對如此大的災情,那還是非常吃力的,也撐不了多久。

這會恰好又處於青黃不接之時,地裏的糧食還未成熟,各地的餘糧經過一年的消耗也都嚴重不足,康熙在想發設法多處調糧無果後,眼瞧著山東境內即將出現餓殍遍野的情況,蒙古那邊卻遞上了折子,說是有糧可幫助朝廷賑災。

消息傳過來時,不止是康熙,滿朝上下無人不震驚於此,要知道早些年蒙古各部可是每年都要上折子求朝廷要救濟糧的啊。

雖說最近幾年,大家隱約也知道蒙古墾荒農耕之事進行的還算順利,沒想到他們在這時候卻發揮了這麽大的作用。

“啟稟皇上,科左後旗帶頭運來的第一波救災糧,已經到達災區前線,雖大多是番薯,但對災民而言卻也都是救命的糧食,百姓們終於不用再挨餓了。”戶部尚書馬齊稟報道。

這次災情面前,蒙古各部中第一個上折子的便是安清的阿爹,他們科左後旗本墾荒耕種面積最大,也最成熟,這兩年部落裏番薯推廣種植基本普及了下來。

再加上,四公主在清水河一帶租給他們部落的八千多畝地,這兩年也是連年豐收,所以,部落裏餘糧充足也是正常。

在科左後旗率先表態後,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以及四公主等人也緊跟其後,代表其所在部落遞了折子過來,表示可以運出一部分餘糧賑災。

再然後,蒙古其他各部也紛紛響應了起來,畢竟這幾年,康熙讓安清的二哥等人在蒙古各部鼓勵墾荒之事,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再加上番薯高產,他們雖沒有科左後旗餘糧這般充足,但也還是有結餘的,拿出一部分幫助賑災倒也是有能力的。

康熙聽聞災情穩定下來後,輕吐出來口濁氣,這些日子懸掛在心頭的大事總算能落地了。

此次山東大饑,他是真的沒料到最後竟然是從蒙古各部調度賑災,心中對此次起到帶頭作用的科左後旗及岱布父子也越發滿意了起來。

但不管是康熙,還是滿朝官員,他們也都是知道,這次蒙古之所以能在如此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歸根到底還是在安清的身上。

是她搞出了番薯藤種冬藏技術,讓蒙古各部近幾年可以推廣開這種高產農作物。

還有之前各地調度餘糧時,他們也明顯發現,因為安清這些年在種地上各種功績,也實實在在讓各地收成增加了不少,這要是換做早些年,朝廷可拿不出這麽多賑災糧。

若說之前大家都沒什麽具體的實感,但此次卻清楚地認識到了,安清這些年到底零零散散拼湊在一起做了多大的事,她影響到了千千萬萬的百姓,也在無形中鞏固了大清的根基。

晚上放衙後,胤祺回到府邸,第一時間便把山東災情之事告知了安清,他知道她這些日子一直都在關註著前線的災情。

聽到科左後旗的第一波救濟糧已經運到災情前線時,安清發自內心地笑了出來。

到了就好,有了糧食百姓們就不會挨餓了。

胤祺看她這樣子,也忍不住跟著揚了揚嘴角,“就這麽高興啊。”

安清使勁點了點頭:“對啊,當然高興了,就感覺自己好像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對清朝災荒史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康熙四十二年至康熙四十三年期間,山東是全國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旱澇疊加,出現大饑,史稱“山左奇荒”。

“人相食,民生大半,至食屋草。”

安清當時看到史書上這短短幾行字,眼前出現的卻是百姓們食不果腹的場景,十月秋方盡,農家已絕食,能在這種大災之年撐下來的,少之又少。

人最怕的就是天災人禍,人禍還尚可想發設法避免,但在天災面前,人卻無能無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災後救災的各項事宜。

這幾年,安清一直都有在默默籌劃,她雖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能力,但還是想為這些災情中的百姓們稍稍謀出一條生路來。

所以,她推廣冬小麥和夏玉米一年兩熟制,山東向來是種植小麥的大省,這種一年兩熟的法子是讓他們餘糧充盈最快的法子。

還有在蒙古各部推廣番薯種植,也是想著在改善當地牧民生存條件之餘,也能在關鍵時候給災區伸出一些援手,畢竟,蒙古地區普遍還算是風調雨順,沒什麽山東這種連年大災的情況。

她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在這次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作為一個農學人,她在此刻覺得無比的自豪,也前所未有的滿足。

胤祺靜靜地看著燭光下人兒,心裏也忍不住為安清驕傲。

她何止是了不起啊,這些年來,她踏實做的每一件事,在這一刻卻顯現出這麽直觀。

尤記得在江寧府那次,她面帶期待地說想讓更多人能吃飽飯,能活下去,如今她卻是真的做到了,她讓此次山東饑荒中無數百姓活了下來。

這是何等了不起之事。

安清高興一番後,突然想起了正事,問道:“對了,你打算什麽時候請皇阿瑪來咱們府裏啊,折子可寫好了?”

胤祺回道:“我想著過幾日就去說,山東災情如今也暫時控制住了,皇阿瑪想必也有這個心情。”

安清點了點頭,說道:“我今個進宮也同皇瑪嬤和額娘說了,她們說支持咱們的決定,皇瑪嬤還說了,若是需要她同皇阿瑪開口,你盡管去同她講。”

說罷,她似是想起了什麽,“按照時間看,我二哥的折子應該也遞到皇阿瑪那裏了。”

胤祺輕‘嗯’了聲,“那咱們先等著吧,若無意外,皇阿瑪定會先召見你。”

安清也這麽覺得,但還是有些不太確定,“你覺得皇阿瑪能同意嗎?”

胤祺沈思了一瞬,回道:“經歷過此次山東大饑之事,我想皇阿瑪應該也意識到了蒙古各部及東北地區的重要性,很大可能會同意的。”

安清聽他這話,瞬間放心了不少。

如今京城是多事之秋,她和胤祺之前也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暫時避出京城去,但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康熙是否會同意。

按照安清的打算,她是想去東北奉天省籌設一個大型的農事試驗場,那裏地大物博,如今尚未開墾耕種的土地很多,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對如今的大清而言,興辦農業教育和籌設農事試驗場對改進農業條件這塊還是很必要的,這幾年農事學堂已經算是上了軌道,安清也有意識培養了幾位農政司的官員,編寫了一些基礎的農學書籍,接下來由他們來授課也已經基本沒有問題了。

畢竟,農事學堂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科學種田農事速成班,不涉及科研這塊,那些基本知識都是現成的,也沒什麽難度。

至於籌設農事試驗場這事,她是準備從各地引進栽培各種農作物,從而在種植的過程中進行改良品種,推廣反覆試驗後,再推廣給普通百姓,這也是推動農業發展很重要的一步。

而她後罩房的那農莊,就是這農事試驗場的縮小版,這次邀請康熙來農莊參觀,也是想著好說服他。

當然,為了能更好地說服康熙,她也加大了籌碼,讓她二哥給康熙遞了份折子,講明了下蒙古各部鹽漬化的土地占比,她過去也能順帶著幫著治理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只是康熙這兩年顯然比之前敏感多疑了不少,他又向來忌憚胤祺同蒙古各部接觸頗深,所以,他們這次是否能達成目的,還尚且是一個未知數。

接下來,難免要少不了一通博弈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