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98章
98
三省的公廨都在一座大院子裏。
說是三省, 其實主要還是尚書省,職差也有了很大的更改。
除了尚書令外,只保留了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各一, 中書侍郎領六部,門下侍郎領六部給事中, 其上則是尚書令。
另外都察院、審刑院以及五監的監官,則直接對應尚書令。
此時, 尚書省的議事堂中, 中書侍郎羅長青、門下侍郎謝成宜,以及都察院左都禦史紀光、右都禦史宋浦等人都在。
謝成宜皺眉道:“北戎此舉明顯打著想挑起內鬥的主意,這是眼見從外攻不破,便從內制造矛盾。”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
如今在座的,都算得上元貞一手提拔起來的, 算是她為自己組建的第一批班底。諸如此類人還有許多, 此時坐在這裏的,不過是位於中樞出謀劃策能拿主意的幾個。
“北戎即使放還一些人又如何?如今整體框架已經建立完善, 只差細枝末節需要拾遺補闕,北戎那邊不可能放回來太多人, 只放回來幾個, 其勢力並不一定存在,又能妨礙什麽。”
說這話的是宋浦。
認真來說, 他算是這些人裏最清白幹凈的一個。
這個所謂的清白幹凈,指的不是字面意義的,而是在此之前,上京城未破之前, 他已無任何差職在身,宋家算是有罪在身的人家, 既沒有食君俸祿,自然與舊朝廷無甚牽扯。
而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此前他們都是舊朝官員,官位或大或小,反正是有關聯的。哪怕是謝成宜這個主戰黨,當初被排擠在家,也有閑職掛在身上。
都明白北戎此舉是為何意,但像宋浦能這麽明晃晃說出來,並點出其中利弊的,還屬他是第一人。
元貞當然知道其他人在顧忌什麽。
要說在座的人還心向著舊朝廷,自是不可能。她提拔的人,她自然知曉其來歷,對對方有過深入了解。
這些人以前大多被排擠在中樞之外,又或者幹脆領著閑差度日,與舊朝勢力毫無牽扯,又怎會向著舊朝廷?
他們顧忌的是法理。
所謂法理,用通俗點話來講,就是君權神授,順天應命,順理成章。
聽起來似乎有些含糊,但它確實也挺含糊的。
大體來說,就是繼承皇位的合理性。
比方說,皇位是承繼親爹親祖父親叔叔的,這都是合理性,也是合乎法理的。
為何史書中,總有記載某地某處出現什麽祥瑞,當朝皇帝如何如何。
那皇帝難道不知,一個代表著祥瑞的氣象或是動物就能代表是祥瑞,是上天對自己以及朝廷的祝福,這整件事難道不荒謬嗎?
他當然知道這是荒謬的,但他就是要昭告天下,以此來證明自己乃正統,乃上天萬神都庇佑之人。
騙明眼人騙不過,但這世上其實沒那麽多明眼人,來忽悠他們卻是足夠了。
一次不夠,再多來幾次呢?
總會對人們產生深刻的印象,陛下是至高無上的,是真龍,是天子。
還有些地方諸侯漸漸做大,為何總喜歡在史書中在早已滅亡的舊朝裏,給出身貧寒的自己尋一個‘祖宗’?
他難道就喜歡給人當孫子?
並非如此,只是為了給自己尋一個名義罷了。
就譬如史書中總有人打著‘匡扶漢室’的旗子去起義,去割據一方,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尋一個合理的法理性。
這東西看似無謂,但當你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別人若想來打你,就需要更高一等的法理來壓制你,才能師出有名。
而沒有這個東西,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罵你逆賊反賊,打著誅反賊的旗子來討伐你。
就譬如許多人在每次大戰前,都會寫一封檄文。
檄文是用來做什麽的?
自己人寫給自己人看的陳詞濫調?
當然並非如此,除了鼓舞士氣外,更多的還是昭告天下,自己此番挑起戰火,是師出有名的,是為正道。
回歸正題。
元貞如今建立的這個新朝,其實並不具備法理性。
當初解決那些舊朝廷官員勳貴,是以勢壓人,是劉儉拿出的那封含糊不清的手諭。
那封手諭裏,宣仁帝雖讚了元貞和楊變,但並沒有明說將皇位傳給二人。
當然,手諭是為假,元貞完全可以寫一封將皇位傳給二人的手諭,可如此一來,手諭的真實性就大大降低了,太容易讓人質疑。
歷來就沒有把家業傳給女兒女婿的,更何況是一片江山,哪怕這片江山已千瘡百孔,急需人來縫補。
說給尋常百姓聽,百姓都不信,更何況是那些人精。
所以只是一封臨時托付的手諭,彼時才最能取信於人。
這也是當初為何元貞一直等到最後,才讓劉儉拿出那封手諭出面定局的原因,之前還要耐著性子看那些人唱大戲,不過是因勢利導罷了。
此番,北戎打著和談的旗子,要放一些原昊國皇族之人回來,完全就是為了膈應元貞和楊變來的。
因是當著天下的面,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無法從根源上直接殺掉那些人來解決問題。
而一旦讓這些人回來,底下那些被她已經壓下去的人,此番恐怕又要再起心思。
眼前這些坐在堂上的人,元貞有信心不會背叛。
不光是提拔的恩情,也是都是既得利益者。
可這裏才多少人?
底下那麽多人,其中有沒有不服被他們這些人占據了高位的,會不會想再來一次擁護之功,以此將這些高位者都拉下來,換自己上去坐?
歷來,覆雜的從來不是事情,而是人心。
此番北戎誅的就是人心。
這是在座之人都明白的道理,因此他們才心中顧忌不敢多言。
畢竟,從始至終元貞楊變都沒有說要自立為帝,還是打著鎮北王的名頭。建立新朝廷時也含糊其辭,從沒有說明這個新朝廷到底是昊國的新朝廷,還是其他的新朝廷。
北戎此舉等於把人逼到臺面上了。
要麽是楊變元貞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為帝,要麽就是等著迎人回來,現成的桃子給他人摘,說不定這個摘桃子的人早已被北戎策反。
而若是楊變和元貞自立為帝,人家更有法子對付你了。
完全可以放個皇子出來,北戎來出兵力以討伐的名義打你,打得更名正言順,彼時就不是入侵其他國家了,而是誅反賊。
所以這是個兩難之局。
“我們可以不跟他們談!”有人道。
連和談桌都不上,自然沒有後續了。
“人家打著為兩國百姓之福祉減少戰亂的旗子,你若不談,不是將自己放在天下人口誅筆伐之中?”
本就不具有法理性,再來個為了一己私欲,禍亂天下。
好吧,等於元貞為了眼前付出的一腔心血,全部付之東流。
然後別說挨著大理那兩個小土司要自立為王了,恐怕各地都要冒出不少類似這種事。
傷害倒不大,就是膈應人,給百姓一種新朝廷即將完蛋的感覺,於安定與百姓民生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就是說,必須要談了?”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元貞。
說到底,這裏她才是那個做主之人,他們顧忌的也是她。
元貞穿了件尚書令的紫色官袍,並未戴官帽,一頭烏發在頭上梳了個獨髻,發髻用兩指來寬的玉冠束著。
本來女性的柔美,在這身裝束下,淡化了其柔美之意,增添了幾分中性的俊朗與威嚴。
見眾人望過來,她神色淡淡道:“他們既想談,那就談談吧。”
“可——”
羅長青暗中拉了謝成宜一把,止住了他接下來的話語。
元貞站了起來:“行吧,你們各自去忙,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才哪兒到哪兒,慌什麽。”
說完,她就走了,留下眾人面面相覷。
難道真要去談?
可——
“蕭相既然這麽說了,必然早有決斷。”
如今也只能暫時這樣了。
眾人各自散去。
.
楊變從外面走進來,就看見元貞一身官袍未脫,半闔著目靠在貴妃榻上。
他走過去,將她腳上的靴子扯了,扔在一旁地上。
“怎麽沒換身衣裳?”
要知道她素來最是講究,回到家中以後,必然要換一身幹凈的家常衣裳,在外面穿的衣裳則會讓侍女們拿下去。
今天倒好,就這麽靠在她那幹凈整潔的貴妃榻上。
“給忘了。”
元貞站了起來,這才叫人服侍她更衣。
也沒進裏面去,而是就把外衫脫了,僅穿著中衣外面隨意套一件袍子,又把發髻給拆了,隨意披散下來。
“是因為和談之事發愁?”
這是毋庸置疑的,楊變也是剛從兵部回來,自然也知道這件事。
元貞想了想,道:“倒不至於發愁,退一萬步來講,他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這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真若是將人放回來了,若是識趣也就罷,若不識趣,我有一千種辦法讓那些人消失得無聲無息,即使之後有些小亂子,壓住也就罷。”
可這是最後的辦法,輕易動用不得,太過於不折手段,一旦沾上,就是一輩子的汙點洗不去。
以後誰來罵元貞,都能罵她弒兄殺弟,日後史書上必然會記她一筆,給她按一個惡人名頭。
與日後新朝廷也不利,就如一個當下官的,不想讓上峰覺得自己是個心機深沈,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人。同樣一個上位者,也不想讓下面人看見自己不仁慈心狠手辣的一幕。
當時解決的是痛快,後續帶來的連鎖壞處是無窮無盡的。
自古以來,暴君皆不得長久,俱是因長久以來他給人的印象便是心狠毒辣,專權獨斷,手段殘暴。
這樣一個人,下面人因懼怕,不敢說也不敢做。
偌大一個王朝,皇帝一人的耳目必然是閉塞的,沒有言路,官員不敢承擔不敢做事,必然弊政橫行,貪腐成風,這些壞處都會在某些時日突然集中爆發出來,然後王朝頃刻分崩離析。
聽了元貞的話,楊變面色哂然。
元貞見之,不禁疑惑挑了挑眉。
楊變摸了摸鼻子,道:“我本打算若是不行,到時候我來挑這個名頭,總不至於讓你擔個殘害親人之名,沒想到你自己已經提前想好了。”
“怎麽?懼怕了?”
“怕了怕了,”他故意做出懼怕神色,道,“我怕不知何時招惹了我們蕭相,蕭相也用她那一千種辦法,讓我消失得無聲無息。”
這明顯就是調笑。
其實‘蕭相’一詞,倒不是元貞指使下面人讓他們這麽稱呼自己的,開這個頭的應該是謝成宜。
他這麽一本正經叫了幾次,其他人才陸陸續續這麽叫起來。
結合當下事情來看,謝成宜明擺著是在幫她淡化‘公主’這個名頭,著重申明她尚書令這個身份。
所以說,有一個觀察入微心思細膩的下屬就是好,給她省了很多的事。
“行了,不說笑了。”
元貞打起精神來,道:“這些都是我們的預設。事情到底如何,還沒談過,都只是猜測罷了,只有和北戎談過,才能對癥下藥,如今說這些還早。”
楊變拍了拍她的肩,安慰道:“你既明白就行,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到時候需要背黑鍋時,你與我說便是,我才不怕眾人唾罵。”
“說的好像我怕似的。”
“你是不怕,但總不能事都讓你做,罵名還讓你來擔,我坐享其成吧。”
元貞換了個坐姿,躺了下來,頭枕在他腿上。
楊變也不再言語,默默地順著她的長發。
許久——
“有時候會想,什麽時候能扔掉這個破攤子,就你我帶著熠兒,四處游山玩水,怕是也極為快活吧。”楊變有些感嘆說。
曾經他以為他是喜歡打仗的,後來才發現他哪是喜歡,只是以前他的生命裏除了打仗還是打仗,他便以為自己喜歡。
而現在,他有了妻和子,有了親人朋友,關鍵總是打仗沒完,而且各種事情層出不窮,就會格外厭煩。
尤其成天看著她為這些破事忙碌煩擾,就更厭煩了。
元貞拉著他的手,磨蹭著上面的薄繭。
“想要游山玩水,也得國泰民安,國不泰民不安怎麽游山玩水?怕是剛到一地,當地打起仗來,就得逃命。”
頓了頓,她又道:“會有這麽一天的。”
.
說是要和談,其實其中夾雜了無數問題。
怎麽談,在哪兒談,什麽人來談,是上你那去,還是你到我這來,這都是問題。
這次北戎為了展現誠意,竟是他們三皇子親自出面,相對應的這邊自然要出個重要人物。
羅長青謝成宜等人本是要毛遂自薦,無奈北戎那邊慕容興吉不同意,說他這般主事人物都出面了,何必派一些蝦兵蟹將敷衍他。
言下之意,必然要出個同樣重量的人物。
那只有兩個人選——楊變或是元貞。
楊變自告奮勇,元貞不同意,說他是軍隊的主心骨,是定海神針,軍隊的統一和強大,才是如今南邊安穩的本質。
可讓元貞去,楊變也不同意,說她是中樞的腦,也是定海神針,否則如今南邊還是一盤散沙,她的那些文官手下可不會聽他的。
最終結果是元貞去。
至於楊變,元貞已經用她的方式讓他屈服了。
臨走的那日清晨,楊變光著上身躺在榻上,下面蓋了條絲綢薄被,十分不甘道:“蕭元貞,你卑鄙無恥,為何學我用我的法子?”
此時,晨光熹微,室中還有些昏暗。
元貞已經起來了,也沒叫人進來服侍,而是自己穿著衣裳。
“你我既棋逢敵手,那就要看誰的本事了。”
大致就是,雙方相持不下,又實在無計可施了,就想用自己的法子來解決對方,想讓對方松口答應讓自己去。
只可惜楊變沒提防元貞會對他使了美人計,一時暈了頭答應的話脫口而出。
話既出口,那就是一口唾沫一個坑,不容反悔了。
“那是我神志不清時說的,不算。”楊變耍賴道。
元貞穿好衣裳,走到床前來。
“行了,別鬧了,你是知道的,他們為了展現誠意,選了穰縣作為和談之地,此番雖有利於我們,但外面還是需要有人領兵布置,提防一個不對兵刃相見。”
也就是,其實楊變也會去,只是不會進去罷了。
“你還不起來,再賴著,一會兒就不帶你去了,我帶賀虎去。”
楊變當即一個鯉魚打挺起來了。
.
穰縣之北如今屬於北戎的地界,之南則屬於新朝廷。
雙方選了兩國交接之地,作為和談的地方。
而此地被群水環繞。這也是元貞為何說此地利於己方,因為他們水軍力量並不差,相反這對北戎來說是弱勢。
這趟元貞就是坐著船來的,走水路只花了半個時辰不到。
此時核心之地已經搭起了一個營地,被彼此雙方的兵馬圍了起來。
北戎那邊是將士林立,甲胄分明。
而這邊絲毫不輸對面,甚至因工匠更為精良,做出的鎧甲只從外表就能看出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按照提前談好的,雙方只能各出五十人,進入營地之中。且都不能帶兵器和火器,甚至連鎧甲都不能穿,雙方彼此互相檢查,無誤後方可進入。
元貞到時,慕容興吉已經在此候著了。
這是二人重生以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相見,慕容興吉的眸子幾乎膠著在元貞身上。
與之相反,元貞倒是很平靜,似乎並不認得對方。
“你我之間還算有些緣分?若非當初你昊國不守信用,此番你應該是本王的王妃。”
元貞諷笑了笑:“三皇子何必自欺欺人?敵我之間,和親不過是折辱對方的手段,既已兵戎相見,又何談是什麽緣分?當日戎國提出和親,不過是為了拖延,為了故布迷障,迷惑我朝罷了。同樣,我們假意答應和親,實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是同等手段回應罷了。”
這人還沒進去,就在門前吵起來了。
這邊還只是言語爭鋒,另一邊負責守衛的將士們則紛紛拔出刀來,頗有一番一言不合兵刃相見的緊張感。
“我是該稱呼你元貞…公主,還是魏國公主?”
元貞淡淡道:“你可以稱呼我為蕭尚書。”
慕容興吉微微一哂:“既如此,你我不過初至,蕭尚書我們不如進裏面去談,也免得在此影響了他人,再鬧出什麽誤會就不好了。”
元貞自然沒什麽可說的。
之後雙方經過彼此互相檢查,輪到慕容興吉時,楊變不客氣地命人上前檢查他身上可藏了什麽利器。
輪到元貞時,慕容興吉倒甚是大度,說蕭尚書一弱女子,自然不可能藏利器,算是免了此事。
臨到要進去時,楊變拉著元貞不丟。
眾目睽睽之下,元貞也不好對他說什麽,只是暗暗捏了捏他的手。
這邊,慕容興吉看到這一幕,又見楊變轉頭對他怒目,本來心中質疑那個重活之人是元貞的,現在則又傾向那個人其實是楊變。
想到這裏,他嘴角微動,回望過去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挑釁。
可這時,楊變反而收回了怒視,變成了面無表情。
這讓慕容興吉頗有種挑釁落在空地的羞惱之感,同時心裏又開始搖擺不定了。
難道楊變才是那重活一世的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98
三省的公廨都在一座大院子裏。
說是三省, 其實主要還是尚書省,職差也有了很大的更改。
除了尚書令外,只保留了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各一, 中書侍郎領六部,門下侍郎領六部給事中, 其上則是尚書令。
另外都察院、審刑院以及五監的監官,則直接對應尚書令。
此時, 尚書省的議事堂中, 中書侍郎羅長青、門下侍郎謝成宜,以及都察院左都禦史紀光、右都禦史宋浦等人都在。
謝成宜皺眉道:“北戎此舉明顯打著想挑起內鬥的主意,這是眼見從外攻不破,便從內制造矛盾。”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
如今在座的,都算得上元貞一手提拔起來的, 算是她為自己組建的第一批班底。諸如此類人還有許多, 此時坐在這裏的,不過是位於中樞出謀劃策能拿主意的幾個。
“北戎即使放還一些人又如何?如今整體框架已經建立完善, 只差細枝末節需要拾遺補闕,北戎那邊不可能放回來太多人, 只放回來幾個, 其勢力並不一定存在,又能妨礙什麽。”
說這話的是宋浦。
認真來說, 他算是這些人裏最清白幹凈的一個。
這個所謂的清白幹凈,指的不是字面意義的,而是在此之前,上京城未破之前, 他已無任何差職在身,宋家算是有罪在身的人家, 既沒有食君俸祿,自然與舊朝廷無甚牽扯。
而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此前他們都是舊朝官員,官位或大或小,反正是有關聯的。哪怕是謝成宜這個主戰黨,當初被排擠在家,也有閑職掛在身上。
都明白北戎此舉是為何意,但像宋浦能這麽明晃晃說出來,並點出其中利弊的,還屬他是第一人。
元貞當然知道其他人在顧忌什麽。
要說在座的人還心向著舊朝廷,自是不可能。她提拔的人,她自然知曉其來歷,對對方有過深入了解。
這些人以前大多被排擠在中樞之外,又或者幹脆領著閑差度日,與舊朝勢力毫無牽扯,又怎會向著舊朝廷?
他們顧忌的是法理。
所謂法理,用通俗點話來講,就是君權神授,順天應命,順理成章。
聽起來似乎有些含糊,但它確實也挺含糊的。
大體來說,就是繼承皇位的合理性。
比方說,皇位是承繼親爹親祖父親叔叔的,這都是合理性,也是合乎法理的。
為何史書中,總有記載某地某處出現什麽祥瑞,當朝皇帝如何如何。
那皇帝難道不知,一個代表著祥瑞的氣象或是動物就能代表是祥瑞,是上天對自己以及朝廷的祝福,這整件事難道不荒謬嗎?
他當然知道這是荒謬的,但他就是要昭告天下,以此來證明自己乃正統,乃上天萬神都庇佑之人。
騙明眼人騙不過,但這世上其實沒那麽多明眼人,來忽悠他們卻是足夠了。
一次不夠,再多來幾次呢?
總會對人們產生深刻的印象,陛下是至高無上的,是真龍,是天子。
還有些地方諸侯漸漸做大,為何總喜歡在史書中在早已滅亡的舊朝裏,給出身貧寒的自己尋一個‘祖宗’?
他難道就喜歡給人當孫子?
並非如此,只是為了給自己尋一個名義罷了。
就譬如史書中總有人打著‘匡扶漢室’的旗子去起義,去割據一方,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尋一個合理的法理性。
這東西看似無謂,但當你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別人若想來打你,就需要更高一等的法理來壓制你,才能師出有名。
而沒有這個東西,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罵你逆賊反賊,打著誅反賊的旗子來討伐你。
就譬如許多人在每次大戰前,都會寫一封檄文。
檄文是用來做什麽的?
自己人寫給自己人看的陳詞濫調?
當然並非如此,除了鼓舞士氣外,更多的還是昭告天下,自己此番挑起戰火,是師出有名的,是為正道。
回歸正題。
元貞如今建立的這個新朝,其實並不具備法理性。
當初解決那些舊朝廷官員勳貴,是以勢壓人,是劉儉拿出的那封含糊不清的手諭。
那封手諭裏,宣仁帝雖讚了元貞和楊變,但並沒有明說將皇位傳給二人。
當然,手諭是為假,元貞完全可以寫一封將皇位傳給二人的手諭,可如此一來,手諭的真實性就大大降低了,太容易讓人質疑。
歷來就沒有把家業傳給女兒女婿的,更何況是一片江山,哪怕這片江山已千瘡百孔,急需人來縫補。
說給尋常百姓聽,百姓都不信,更何況是那些人精。
所以只是一封臨時托付的手諭,彼時才最能取信於人。
這也是當初為何元貞一直等到最後,才讓劉儉拿出那封手諭出面定局的原因,之前還要耐著性子看那些人唱大戲,不過是因勢利導罷了。
此番,北戎打著和談的旗子,要放一些原昊國皇族之人回來,完全就是為了膈應元貞和楊變來的。
因是當著天下的面,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無法從根源上直接殺掉那些人來解決問題。
而一旦讓這些人回來,底下那些被她已經壓下去的人,此番恐怕又要再起心思。
眼前這些坐在堂上的人,元貞有信心不會背叛。
不光是提拔的恩情,也是都是既得利益者。
可這裏才多少人?
底下那麽多人,其中有沒有不服被他們這些人占據了高位的,會不會想再來一次擁護之功,以此將這些高位者都拉下來,換自己上去坐?
歷來,覆雜的從來不是事情,而是人心。
此番北戎誅的就是人心。
這是在座之人都明白的道理,因此他們才心中顧忌不敢多言。
畢竟,從始至終元貞楊變都沒有說要自立為帝,還是打著鎮北王的名頭。建立新朝廷時也含糊其辭,從沒有說明這個新朝廷到底是昊國的新朝廷,還是其他的新朝廷。
北戎此舉等於把人逼到臺面上了。
要麽是楊變元貞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為帝,要麽就是等著迎人回來,現成的桃子給他人摘,說不定這個摘桃子的人早已被北戎策反。
而若是楊變和元貞自立為帝,人家更有法子對付你了。
完全可以放個皇子出來,北戎來出兵力以討伐的名義打你,打得更名正言順,彼時就不是入侵其他國家了,而是誅反賊。
所以這是個兩難之局。
“我們可以不跟他們談!”有人道。
連和談桌都不上,自然沒有後續了。
“人家打著為兩國百姓之福祉減少戰亂的旗子,你若不談,不是將自己放在天下人口誅筆伐之中?”
本就不具有法理性,再來個為了一己私欲,禍亂天下。
好吧,等於元貞為了眼前付出的一腔心血,全部付之東流。
然後別說挨著大理那兩個小土司要自立為王了,恐怕各地都要冒出不少類似這種事。
傷害倒不大,就是膈應人,給百姓一種新朝廷即將完蛋的感覺,於安定與百姓民生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就是說,必須要談了?”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元貞。
說到底,這裏她才是那個做主之人,他們顧忌的也是她。
元貞穿了件尚書令的紫色官袍,並未戴官帽,一頭烏發在頭上梳了個獨髻,發髻用兩指來寬的玉冠束著。
本來女性的柔美,在這身裝束下,淡化了其柔美之意,增添了幾分中性的俊朗與威嚴。
見眾人望過來,她神色淡淡道:“他們既想談,那就談談吧。”
“可——”
羅長青暗中拉了謝成宜一把,止住了他接下來的話語。
元貞站了起來:“行吧,你們各自去忙,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才哪兒到哪兒,慌什麽。”
說完,她就走了,留下眾人面面相覷。
難道真要去談?
可——
“蕭相既然這麽說了,必然早有決斷。”
如今也只能暫時這樣了。
眾人各自散去。
.
楊變從外面走進來,就看見元貞一身官袍未脫,半闔著目靠在貴妃榻上。
他走過去,將她腳上的靴子扯了,扔在一旁地上。
“怎麽沒換身衣裳?”
要知道她素來最是講究,回到家中以後,必然要換一身幹凈的家常衣裳,在外面穿的衣裳則會讓侍女們拿下去。
今天倒好,就這麽靠在她那幹凈整潔的貴妃榻上。
“給忘了。”
元貞站了起來,這才叫人服侍她更衣。
也沒進裏面去,而是就把外衫脫了,僅穿著中衣外面隨意套一件袍子,又把發髻給拆了,隨意披散下來。
“是因為和談之事發愁?”
這是毋庸置疑的,楊變也是剛從兵部回來,自然也知道這件事。
元貞想了想,道:“倒不至於發愁,退一萬步來講,他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這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真若是將人放回來了,若是識趣也就罷,若不識趣,我有一千種辦法讓那些人消失得無聲無息,即使之後有些小亂子,壓住也就罷。”
可這是最後的辦法,輕易動用不得,太過於不折手段,一旦沾上,就是一輩子的汙點洗不去。
以後誰來罵元貞,都能罵她弒兄殺弟,日後史書上必然會記她一筆,給她按一個惡人名頭。
與日後新朝廷也不利,就如一個當下官的,不想讓上峰覺得自己是個心機深沈,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人。同樣一個上位者,也不想讓下面人看見自己不仁慈心狠手辣的一幕。
當時解決的是痛快,後續帶來的連鎖壞處是無窮無盡的。
自古以來,暴君皆不得長久,俱是因長久以來他給人的印象便是心狠毒辣,專權獨斷,手段殘暴。
這樣一個人,下面人因懼怕,不敢說也不敢做。
偌大一個王朝,皇帝一人的耳目必然是閉塞的,沒有言路,官員不敢承擔不敢做事,必然弊政橫行,貪腐成風,這些壞處都會在某些時日突然集中爆發出來,然後王朝頃刻分崩離析。
聽了元貞的話,楊變面色哂然。
元貞見之,不禁疑惑挑了挑眉。
楊變摸了摸鼻子,道:“我本打算若是不行,到時候我來挑這個名頭,總不至於讓你擔個殘害親人之名,沒想到你自己已經提前想好了。”
“怎麽?懼怕了?”
“怕了怕了,”他故意做出懼怕神色,道,“我怕不知何時招惹了我們蕭相,蕭相也用她那一千種辦法,讓我消失得無聲無息。”
這明顯就是調笑。
其實‘蕭相’一詞,倒不是元貞指使下面人讓他們這麽稱呼自己的,開這個頭的應該是謝成宜。
他這麽一本正經叫了幾次,其他人才陸陸續續這麽叫起來。
結合當下事情來看,謝成宜明擺著是在幫她淡化‘公主’這個名頭,著重申明她尚書令這個身份。
所以說,有一個觀察入微心思細膩的下屬就是好,給她省了很多的事。
“行了,不說笑了。”
元貞打起精神來,道:“這些都是我們的預設。事情到底如何,還沒談過,都只是猜測罷了,只有和北戎談過,才能對癥下藥,如今說這些還早。”
楊變拍了拍她的肩,安慰道:“你既明白就行,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到時候需要背黑鍋時,你與我說便是,我才不怕眾人唾罵。”
“說的好像我怕似的。”
“你是不怕,但總不能事都讓你做,罵名還讓你來擔,我坐享其成吧。”
元貞換了個坐姿,躺了下來,頭枕在他腿上。
楊變也不再言語,默默地順著她的長發。
許久——
“有時候會想,什麽時候能扔掉這個破攤子,就你我帶著熠兒,四處游山玩水,怕是也極為快活吧。”楊變有些感嘆說。
曾經他以為他是喜歡打仗的,後來才發現他哪是喜歡,只是以前他的生命裏除了打仗還是打仗,他便以為自己喜歡。
而現在,他有了妻和子,有了親人朋友,關鍵總是打仗沒完,而且各種事情層出不窮,就會格外厭煩。
尤其成天看著她為這些破事忙碌煩擾,就更厭煩了。
元貞拉著他的手,磨蹭著上面的薄繭。
“想要游山玩水,也得國泰民安,國不泰民不安怎麽游山玩水?怕是剛到一地,當地打起仗來,就得逃命。”
頓了頓,她又道:“會有這麽一天的。”
.
說是要和談,其實其中夾雜了無數問題。
怎麽談,在哪兒談,什麽人來談,是上你那去,還是你到我這來,這都是問題。
這次北戎為了展現誠意,竟是他們三皇子親自出面,相對應的這邊自然要出個重要人物。
羅長青謝成宜等人本是要毛遂自薦,無奈北戎那邊慕容興吉不同意,說他這般主事人物都出面了,何必派一些蝦兵蟹將敷衍他。
言下之意,必然要出個同樣重量的人物。
那只有兩個人選——楊變或是元貞。
楊變自告奮勇,元貞不同意,說他是軍隊的主心骨,是定海神針,軍隊的統一和強大,才是如今南邊安穩的本質。
可讓元貞去,楊變也不同意,說她是中樞的腦,也是定海神針,否則如今南邊還是一盤散沙,她的那些文官手下可不會聽他的。
最終結果是元貞去。
至於楊變,元貞已經用她的方式讓他屈服了。
臨走的那日清晨,楊變光著上身躺在榻上,下面蓋了條絲綢薄被,十分不甘道:“蕭元貞,你卑鄙無恥,為何學我用我的法子?”
此時,晨光熹微,室中還有些昏暗。
元貞已經起來了,也沒叫人進來服侍,而是自己穿著衣裳。
“你我既棋逢敵手,那就要看誰的本事了。”
大致就是,雙方相持不下,又實在無計可施了,就想用自己的法子來解決對方,想讓對方松口答應讓自己去。
只可惜楊變沒提防元貞會對他使了美人計,一時暈了頭答應的話脫口而出。
話既出口,那就是一口唾沫一個坑,不容反悔了。
“那是我神志不清時說的,不算。”楊變耍賴道。
元貞穿好衣裳,走到床前來。
“行了,別鬧了,你是知道的,他們為了展現誠意,選了穰縣作為和談之地,此番雖有利於我們,但外面還是需要有人領兵布置,提防一個不對兵刃相見。”
也就是,其實楊變也會去,只是不會進去罷了。
“你還不起來,再賴著,一會兒就不帶你去了,我帶賀虎去。”
楊變當即一個鯉魚打挺起來了。
.
穰縣之北如今屬於北戎的地界,之南則屬於新朝廷。
雙方選了兩國交接之地,作為和談的地方。
而此地被群水環繞。這也是元貞為何說此地利於己方,因為他們水軍力量並不差,相反這對北戎來說是弱勢。
這趟元貞就是坐著船來的,走水路只花了半個時辰不到。
此時核心之地已經搭起了一個營地,被彼此雙方的兵馬圍了起來。
北戎那邊是將士林立,甲胄分明。
而這邊絲毫不輸對面,甚至因工匠更為精良,做出的鎧甲只從外表就能看出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按照提前談好的,雙方只能各出五十人,進入營地之中。且都不能帶兵器和火器,甚至連鎧甲都不能穿,雙方彼此互相檢查,無誤後方可進入。
元貞到時,慕容興吉已經在此候著了。
這是二人重生以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相見,慕容興吉的眸子幾乎膠著在元貞身上。
與之相反,元貞倒是很平靜,似乎並不認得對方。
“你我之間還算有些緣分?若非當初你昊國不守信用,此番你應該是本王的王妃。”
元貞諷笑了笑:“三皇子何必自欺欺人?敵我之間,和親不過是折辱對方的手段,既已兵戎相見,又何談是什麽緣分?當日戎國提出和親,不過是為了拖延,為了故布迷障,迷惑我朝罷了。同樣,我們假意答應和親,實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是同等手段回應罷了。”
這人還沒進去,就在門前吵起來了。
這邊還只是言語爭鋒,另一邊負責守衛的將士們則紛紛拔出刀來,頗有一番一言不合兵刃相見的緊張感。
“我是該稱呼你元貞…公主,還是魏國公主?”
元貞淡淡道:“你可以稱呼我為蕭尚書。”
慕容興吉微微一哂:“既如此,你我不過初至,蕭尚書我們不如進裏面去談,也免得在此影響了他人,再鬧出什麽誤會就不好了。”
元貞自然沒什麽可說的。
之後雙方經過彼此互相檢查,輪到慕容興吉時,楊變不客氣地命人上前檢查他身上可藏了什麽利器。
輪到元貞時,慕容興吉倒甚是大度,說蕭尚書一弱女子,自然不可能藏利器,算是免了此事。
臨到要進去時,楊變拉著元貞不丟。
眾目睽睽之下,元貞也不好對他說什麽,只是暗暗捏了捏他的手。
這邊,慕容興吉看到這一幕,又見楊變轉頭對他怒目,本來心中質疑那個重活之人是元貞的,現在則又傾向那個人其實是楊變。
想到這裏,他嘴角微動,回望過去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挑釁。
可這時,楊變反而收回了怒視,變成了面無表情。
這讓慕容興吉頗有種挑釁落在空地的羞惱之感,同時心裏又開始搖擺不定了。
難道楊變才是那重活一世的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