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98章
兜帽下是一張年輕的臉, 卻為了顯得老成,而過早地蓄上了胡須。楚江環顧四周,含笑拱手見禮:“諸位同僚,問好。”
難怪東閣黨人個個都用如此詭異的神情看著他。楚江雖是唐挽的學生, 卻早早地投奔了謝閣老,成為了翰林黨的骨幹。很長一段時間,東閣黨內都有流言, 說他背叛座師, 有失品行。
他這樣尷尬的身份, 又逢著這樣尷尬的時間, 竟然這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東閣黨大樓裏?
其實今日楚江來之前, 就已經想到了眼前的尷尬局面。他淡淡一笑,道:“諸位同僚,請容在下說幾句話, 說完就走。”
馮閣老的話還在耳邊回響,眾人面面相覷,終於沒有說什麽太過激進的言語。楚江的到來出乎了馮晉陽的預料, 不過這不失為一個好征兆——起碼翰林黨內, 也有人願意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給楚大人看坐。”馮晉陽吩咐道。
“多謝。”
長隨取來一張座椅,放在近門一側的桌邊,正與馮晉陽相對。長桌兩側的人都轉過頭來,燭光打在眾人臉上, 冷肅非常。楚江覺得自己像是個待審的犯人, 不禁摸了摸鼻子, 訕笑兩聲。
他也不知自己來得對是不對。今日早朝那場風波太過詭異。就他所知,唐、謝二公的關系實際比一般人知道的要親密許多,說是知己至交也不為過。謝公又怎麽會突然向唐公發難?
這背後一定另有隱情。
背後的隱情是什麽,想必只有謝公自己知道。楚江連夜去謝府拜見,卻被擋在了大門之外。正焦灼時,他遇見了孫釗。
楚江與孫釗的經歷比較相似。兩人年紀相差不多,都是唐挽的門生,又都經謝儀提攜,在黨派成立之前就入了內閣,故而平素也有些私交。楚江當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孫釗,沒想到孫釗與他所見略同。
楚江想,東閣黨內,應該還有明白人。
“唐閣老是在下的座師。座師無端遭遇構陷,在下心中也很是憤怒,”楚江先拋出自己的立場,以削減黨派之間的嫌隙,繼而說道,“可是諸位想想,通敵一案是由三法司審理的,證據確鑿。謝閣老若真想構陷唐閣老,怎麽也該想個更站得住腳的理由。”
這話的確有理。只要將三法司的判書取出,那黨同伐異之說便可不攻自破。
馮晉陽點點頭,心道這個年輕人心思活絡,且頭腦清醒,於此事或有助益:“楚大人以為如何?”
“在下以為,是有人脅迫了謝閣老,妄圖挑起我們兩黨之間的爭端。諸位不妨想一想,朝臣一亂,對誰最有利?”楚江道。
眾人神色莫測。孫釗看看左右,沈聲道:“新上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吳懷,好像是之前陳公公的幹兒子。”
楚江雙眼一亮。他和孫釗根本沒來得及對詞,此時竟憑默契想到了一處。兩黨之間不可內耗。不論司禮監那個太監是否無辜,都先把矛盾轉移到他的身上再說。
“不錯。當初陳同便是死於唐、謝二公手中。定是那吳懷存心報覆,挾持了太後和皇上,以此脅迫謝閣老,引發朝臣內鬥!”楚江言之鑿鑿,“他的目的,恐怕是要廢廷議,恢覆朱批禦筆的制度吧。”
馮晉陽一驚,元朗私通內監的證據還沒拿出來,這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竟已將吳懷的罪名坐實了。馮晉陽摸了摸眉毛,只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實在不容小覷。
眾人聽見“司禮監”“廢廷議”“朱批禦筆”這幾個詞,個個都露出了悚然的神色。被皇權壓制的恐懼,被內監窺探的屈辱,如同潮水一般席卷而來。大臣們才剛剛直起脊梁骨,百姓們也還沒過上幾年好日子。天下事要天下議,豈能靠著一支禦筆定乾坤?廷議決不可廢,內監也決不能容。
這已不是兩黨之間的矛盾了,是朝臣與內監的矛盾,是士人所追求的正大光明與權術投機者的舞權弄私之間的沖突。在捍衛廷議制度這件事上,東閣黨和翰林黨達成了空前的一致。畢竟只有保住了廷議,兩黨才有關起門來吵架的地方。
“今日上書彈劾唐公的那幾人,我已查過。雖然是翰林黨黨籍,卻都不是核心人物,且這段日子都與宮廷有些來往。可以肯定,已有舊勢力滲入了我黨之中,”楚江道,“在下已與褚閣老商議,在翰林黨內部展開自查。也請東閣黨能與我們協作,共同鏟除那些不利於新法的蠹蟲。”
“楚大人所言有理,”有東閣黨人應和道,“還請馮公拿個主意。”
馮晉陽手捋青須,沈思半晌,說道:“請大人代為傳達,我希望能與貴黨的褚春彥大人會面。”
馮晉陽走出小樓,夜風掀動著他的袍角,胸中窒悶也一掃而空。他擡起頭,正對上屋脊那一輪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知不覺間,他們至和九年這一科已熬成了朝中元老。也是時候仰仗後來人了。
建成七年八月,安定了多年的內閣終於迎來了一場閣潮。事情的起因是禮科給事中胡孫樹一封含沙射影的上書,上書中用各種不具實的假設和模棱兩可的論證,直指內閣閣老唐挽是通敵案的幕後推手。此事在當日的晨會上引起一場激烈的辯論,東閣黨和翰林黨之間的矛盾再度激化。
消息迅速傳入市井,更多的猜測紛至沓來。不難看出這是一場構陷。唐閣老在兵部尚書任上,南平倭寇、北拒韃虜,大庸這數年的安定是她一力促成。唐閣老通敵?她若真的通了敵,京城早不知被踏平多少次了。
隨即便有人推測,這一切是謝閣老在背後主使。兩人爭奪首輔之位已久,加上唐閣老現在不在京城,實在是一個清除政敵的最好機會。
只是這欲加之罪,未免太拙劣了些。
於是眾人都擦亮了眼睛,等待東閣黨的反擊。然而東閣黨還沒什麽動靜,稷下學宮卻先熱鬧起來了。
首先說話的是法家學派的幾個學生。他們將三法司的判書內容逐條做了整理批註,分析這其中有無暗箱操作的空間。結果是,這個案子是板上釘釘,絕無人為操作的可能。批註的文書被貼在了稷下學宮的公示欄內,當天就傳遍了整個學界。
做學問的人都愛較真。當他們無聊的時候,就會特別愛較真。也不只是哪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官員,把胡孫樹參奏唐挽的奏折原文傳了出來,瞬間點燃了各位學界泰鬥們的熊熊戰火。
口舌功夫一向是名家的看家本領,眾人紛紛對上書中的行文、用詞展開校對,以“雞蛋裏也要挑出骨頭”的態度,逐字逐句進行批駁。於是胡孫樹這一篇五百字的上書,衍生出上萬字的筆墨官司。
其中一個叫顧芳的名家辯者在這場圍攻胡孫樹的運動中異軍突起,他行文詼諧幽默,卻又邏輯強勢,環環相扣。他引用胡孫樹原文裏“其伐誅異己之心且莫須有”一句,結合胡孫樹的為官歷程,給他編出了一個“莫須有”的故事。故事中胡孫樹才是內閣的實際掌權人,他甚至夜夜睡在宮廷裏,連皇帝都要聽他的訓斥。
這個荒誕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諷刺意味。隨即又有人模仿他的筆調,寫出新的故事以供娛樂。一時間人人爭相效仿,京城掀起了一陣以“莫須有”造句的狂潮。
想象中兩黨之間的內鬥並沒有到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由學界發起的、全民參與的,對造謠生事的亂臣的群嘲。督察院體會民意,向內閣上書,直言胡孫樹少德多寵、才下位高,未免傷害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請求罷免他的官職。
這話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這人水平太差,被百姓們嘲笑了。為了避免整個朝廷跟著他一起丟臉,還是早早給他發落了吧!
內閣中,元朗對著紛至而來的彈劾胡孫樹的上書,陷入了沈思。怎麽事情的發展和他當初設計的完全不一樣呢?
每一個現象都有它的根源。學政改革自顯慶二年開始,至今已歷經十三個年頭。雖然還達不到人人讀書、個個識字的程度,可百姓們崇尚學問的意識已經建立,尊師尚辯的風氣已經形成。再加上儒學絕對地位的動搖,百家學說的興起,百姓已不再盲從於權威。同樣一件事,往往能延伸出十個角度,衍生出上百種評判。大多數的人已經學會了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且包容他人的不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朝廷將百姓看做愚蠢的牲畜,用陳腐的教條來禁錮他們,用惡俗的棒子來驅趕他們時,百姓亦會用愚蠢和盲從來回應;可是如果朝廷能將百姓視為平等的人,給予他們知識,分享他們信息,讓他們能夠獨立判斷,明辨是非,民眾就不會被輕易地被煽動和利用。百姓人心穩固,才是國家真正的長治久安。
元朗覺得自己錯了。可他錯得暢快,錯得欣慰。當百姓的頭腦開始覺醒,新法的春天才真正來臨。
※※※※※※※※※※※※※※※※※※※※
今天在內閣水群,更新差點沒寫完2333
再次請求小天使們幫忙預收一下專欄裏的《我夫君是文壇泰鬥》,下一本開這個~沒有預收不敢開文呀,謝謝大家!
另外玩微博的寶寶們可以關註十黛的微博:十年黛色(認準黃V),完本之後有抽獎活動,送《不良臣》的周邊~
完本倒計時7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兜帽下是一張年輕的臉, 卻為了顯得老成,而過早地蓄上了胡須。楚江環顧四周,含笑拱手見禮:“諸位同僚,問好。”
難怪東閣黨人個個都用如此詭異的神情看著他。楚江雖是唐挽的學生, 卻早早地投奔了謝閣老,成為了翰林黨的骨幹。很長一段時間,東閣黨內都有流言, 說他背叛座師, 有失品行。
他這樣尷尬的身份, 又逢著這樣尷尬的時間, 竟然這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東閣黨大樓裏?
其實今日楚江來之前, 就已經想到了眼前的尷尬局面。他淡淡一笑,道:“諸位同僚,請容在下說幾句話, 說完就走。”
馮閣老的話還在耳邊回響,眾人面面相覷,終於沒有說什麽太過激進的言語。楚江的到來出乎了馮晉陽的預料, 不過這不失為一個好征兆——起碼翰林黨內, 也有人願意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給楚大人看坐。”馮晉陽吩咐道。
“多謝。”
長隨取來一張座椅,放在近門一側的桌邊,正與馮晉陽相對。長桌兩側的人都轉過頭來,燭光打在眾人臉上, 冷肅非常。楚江覺得自己像是個待審的犯人, 不禁摸了摸鼻子, 訕笑兩聲。
他也不知自己來得對是不對。今日早朝那場風波太過詭異。就他所知,唐、謝二公的關系實際比一般人知道的要親密許多,說是知己至交也不為過。謝公又怎麽會突然向唐公發難?
這背後一定另有隱情。
背後的隱情是什麽,想必只有謝公自己知道。楚江連夜去謝府拜見,卻被擋在了大門之外。正焦灼時,他遇見了孫釗。
楚江與孫釗的經歷比較相似。兩人年紀相差不多,都是唐挽的門生,又都經謝儀提攜,在黨派成立之前就入了內閣,故而平素也有些私交。楚江當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孫釗,沒想到孫釗與他所見略同。
楚江想,東閣黨內,應該還有明白人。
“唐閣老是在下的座師。座師無端遭遇構陷,在下心中也很是憤怒,”楚江先拋出自己的立場,以削減黨派之間的嫌隙,繼而說道,“可是諸位想想,通敵一案是由三法司審理的,證據確鑿。謝閣老若真想構陷唐閣老,怎麽也該想個更站得住腳的理由。”
這話的確有理。只要將三法司的判書取出,那黨同伐異之說便可不攻自破。
馮晉陽點點頭,心道這個年輕人心思活絡,且頭腦清醒,於此事或有助益:“楚大人以為如何?”
“在下以為,是有人脅迫了謝閣老,妄圖挑起我們兩黨之間的爭端。諸位不妨想一想,朝臣一亂,對誰最有利?”楚江道。
眾人神色莫測。孫釗看看左右,沈聲道:“新上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吳懷,好像是之前陳公公的幹兒子。”
楚江雙眼一亮。他和孫釗根本沒來得及對詞,此時竟憑默契想到了一處。兩黨之間不可內耗。不論司禮監那個太監是否無辜,都先把矛盾轉移到他的身上再說。
“不錯。當初陳同便是死於唐、謝二公手中。定是那吳懷存心報覆,挾持了太後和皇上,以此脅迫謝閣老,引發朝臣內鬥!”楚江言之鑿鑿,“他的目的,恐怕是要廢廷議,恢覆朱批禦筆的制度吧。”
馮晉陽一驚,元朗私通內監的證據還沒拿出來,這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竟已將吳懷的罪名坐實了。馮晉陽摸了摸眉毛,只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實在不容小覷。
眾人聽見“司禮監”“廢廷議”“朱批禦筆”這幾個詞,個個都露出了悚然的神色。被皇權壓制的恐懼,被內監窺探的屈辱,如同潮水一般席卷而來。大臣們才剛剛直起脊梁骨,百姓們也還沒過上幾年好日子。天下事要天下議,豈能靠著一支禦筆定乾坤?廷議決不可廢,內監也決不能容。
這已不是兩黨之間的矛盾了,是朝臣與內監的矛盾,是士人所追求的正大光明與權術投機者的舞權弄私之間的沖突。在捍衛廷議制度這件事上,東閣黨和翰林黨達成了空前的一致。畢竟只有保住了廷議,兩黨才有關起門來吵架的地方。
“今日上書彈劾唐公的那幾人,我已查過。雖然是翰林黨黨籍,卻都不是核心人物,且這段日子都與宮廷有些來往。可以肯定,已有舊勢力滲入了我黨之中,”楚江道,“在下已與褚閣老商議,在翰林黨內部展開自查。也請東閣黨能與我們協作,共同鏟除那些不利於新法的蠹蟲。”
“楚大人所言有理,”有東閣黨人應和道,“還請馮公拿個主意。”
馮晉陽手捋青須,沈思半晌,說道:“請大人代為傳達,我希望能與貴黨的褚春彥大人會面。”
馮晉陽走出小樓,夜風掀動著他的袍角,胸中窒悶也一掃而空。他擡起頭,正對上屋脊那一輪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知不覺間,他們至和九年這一科已熬成了朝中元老。也是時候仰仗後來人了。
建成七年八月,安定了多年的內閣終於迎來了一場閣潮。事情的起因是禮科給事中胡孫樹一封含沙射影的上書,上書中用各種不具實的假設和模棱兩可的論證,直指內閣閣老唐挽是通敵案的幕後推手。此事在當日的晨會上引起一場激烈的辯論,東閣黨和翰林黨之間的矛盾再度激化。
消息迅速傳入市井,更多的猜測紛至沓來。不難看出這是一場構陷。唐閣老在兵部尚書任上,南平倭寇、北拒韃虜,大庸這數年的安定是她一力促成。唐閣老通敵?她若真的通了敵,京城早不知被踏平多少次了。
隨即便有人推測,這一切是謝閣老在背後主使。兩人爭奪首輔之位已久,加上唐閣老現在不在京城,實在是一個清除政敵的最好機會。
只是這欲加之罪,未免太拙劣了些。
於是眾人都擦亮了眼睛,等待東閣黨的反擊。然而東閣黨還沒什麽動靜,稷下學宮卻先熱鬧起來了。
首先說話的是法家學派的幾個學生。他們將三法司的判書內容逐條做了整理批註,分析這其中有無暗箱操作的空間。結果是,這個案子是板上釘釘,絕無人為操作的可能。批註的文書被貼在了稷下學宮的公示欄內,當天就傳遍了整個學界。
做學問的人都愛較真。當他們無聊的時候,就會特別愛較真。也不只是哪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官員,把胡孫樹參奏唐挽的奏折原文傳了出來,瞬間點燃了各位學界泰鬥們的熊熊戰火。
口舌功夫一向是名家的看家本領,眾人紛紛對上書中的行文、用詞展開校對,以“雞蛋裏也要挑出骨頭”的態度,逐字逐句進行批駁。於是胡孫樹這一篇五百字的上書,衍生出上萬字的筆墨官司。
其中一個叫顧芳的名家辯者在這場圍攻胡孫樹的運動中異軍突起,他行文詼諧幽默,卻又邏輯強勢,環環相扣。他引用胡孫樹原文裏“其伐誅異己之心且莫須有”一句,結合胡孫樹的為官歷程,給他編出了一個“莫須有”的故事。故事中胡孫樹才是內閣的實際掌權人,他甚至夜夜睡在宮廷裏,連皇帝都要聽他的訓斥。
這個荒誕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諷刺意味。隨即又有人模仿他的筆調,寫出新的故事以供娛樂。一時間人人爭相效仿,京城掀起了一陣以“莫須有”造句的狂潮。
想象中兩黨之間的內鬥並沒有到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由學界發起的、全民參與的,對造謠生事的亂臣的群嘲。督察院體會民意,向內閣上書,直言胡孫樹少德多寵、才下位高,未免傷害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請求罷免他的官職。
這話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這人水平太差,被百姓們嘲笑了。為了避免整個朝廷跟著他一起丟臉,還是早早給他發落了吧!
內閣中,元朗對著紛至而來的彈劾胡孫樹的上書,陷入了沈思。怎麽事情的發展和他當初設計的完全不一樣呢?
每一個現象都有它的根源。學政改革自顯慶二年開始,至今已歷經十三個年頭。雖然還達不到人人讀書、個個識字的程度,可百姓們崇尚學問的意識已經建立,尊師尚辯的風氣已經形成。再加上儒學絕對地位的動搖,百家學說的興起,百姓已不再盲從於權威。同樣一件事,往往能延伸出十個角度,衍生出上百種評判。大多數的人已經學會了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且包容他人的不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朝廷將百姓看做愚蠢的牲畜,用陳腐的教條來禁錮他們,用惡俗的棒子來驅趕他們時,百姓亦會用愚蠢和盲從來回應;可是如果朝廷能將百姓視為平等的人,給予他們知識,分享他們信息,讓他們能夠獨立判斷,明辨是非,民眾就不會被輕易地被煽動和利用。百姓人心穩固,才是國家真正的長治久安。
元朗覺得自己錯了。可他錯得暢快,錯得欣慰。當百姓的頭腦開始覺醒,新法的春天才真正來臨。
※※※※※※※※※※※※※※※※※※※※
今天在內閣水群,更新差點沒寫完2333
再次請求小天使們幫忙預收一下專欄裏的《我夫君是文壇泰鬥》,下一本開這個~沒有預收不敢開文呀,謝謝大家!
另外玩微博的寶寶們可以關註十黛的微博:十年黛色(認準黃V),完本之後有抽獎活動,送《不良臣》的周邊~
完本倒計時7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