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8章
這樣的陣仗, 使得京城裏人人自危。之前因清談政事而興起的茶樓,瞬間又變得門可羅雀。輿情得以控制,百姓們卻不敢張嘴了。隨即又有聲音說,督察院無故抓人,有違言論開放的國策, 有違新法均權的主張, 是強權壓迫。
內閣立即給出了解釋。平日裏議政論事,自當隨意。可眼下是戰時, 非比尋常。一切脅迫民情、詬病朝廷的言論, 都會危害國家安全。散布這些言論的人, 皆有通敵的嫌疑。
自由的尺度,總會因時因地而發生變化。執政者的作用, 便是調好這桿秤。
外面這些紛擾, 都與唐挽無關。她坐在內閣裏門窗緊閉,一封一封的書信寫出來, 由兵部快馬送往前線, 交到顧爭鳴、周世昌和陳延光的手中。言官的筆墨退不了敵兵,一切還要她來運籌。唐挽身在直廬之中, 手卻伸向千裏之外, 擺弄著這盤她經營了十年的棋局。
宣化、大同、遼陽已拉成一道堅實的防線, 駐守彭城的大軍也早已期待著一場決戰了。主將陳延光甚至還寫了一首請戰詩:
秣馬厲兵三十天,此身再向玉門關。
百拭鋒芒燈下看, 明朝亮劍在君前。
詩很蹩腳, 不過氣勢倒是出來了。這首詩很快就通過邊民傳到了鐵吉的耳朵裏, 宣昭著大庸將士們誓死一戰的決心。
同時送到的還有宣大總督顧爭鳴的一封親筆信。信中主要表明了三個意思。
第一,並非我大庸引誘你的孫兒來投向,是因為你們的風俗太過醜惡,你孫子仰慕我們中原文化,自己跑來的;
第二,按照我中原的規矩,斬殺韃虜可以賞金封爵。本總督沒有用你孫子的頭去討賞,反而替他向朝廷討得了賞賜。是我做人講究,我大庸做事敞亮;
第三,現在韃靼諸部混戰,民不聊生。你要是懂點事,就應當感念我們的恩德,締結和約,從此不再騷擾邊境。如此我們就可以將你的孫子還給你。可如果你不懂事,執意開戰,我們就先殺了你的孫子,再聯合你的敵部,踏平你的老巢。
鐵吉讀罷來信,只覺其中行文措辭,頗似一位故人。他起身來到大營之外,望著遠方地平線上的灰色城池,好似一道越不過的天塹。
陳延光的大軍,加上顧爭鳴的信,已將鐵吉逼上絕境了。而唐挽的籌謀又不止於此。彭城督軍周世昌讓花布爾脫親筆寫了一封信,由邊民帶給鐵吉。鐵吉接到孫兒的親筆信,知道他並無性命之憂,且頗受優待,一直憋在胸口的怒氣,霎時洩去了一半。
鐵吉的王妃思念孫兒心切,整日在鐵吉面前哭訴。鐵吉不勝其煩,問道:“難道真要我與大庸議和嗎?”
鐵吉的內心已經動搖了。今日的大庸,已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肥羊。如今的韃靼,也不再是刀槍不入的鐵桶。三萬大軍駐紮在彭城之外,進不得,退不得。就在此時,宣大總督顧爭鳴提出與鐵吉秘密會面。
這本是一次嘗試。兩邊正劍拔弩張,會面不過是一次態度的表達。可鐵吉竟同意了。
唐挽繼續在背後謀劃著。會面之前,她特意寫信給顧爭鳴,讓他以重開馬市為餌,誘使鐵吉稱臣。陳延光手中的兵力,唐挽心裏清楚。此時還不具備全殲韃靼的實力,唐挽寧願再等一等,她要一戰將這些韃子徹底打服。
馬市自至和一朝就被嚴禁,想要重開勢必阻力重重。唐挽拋出的這個誘餌,註定不會輕易被朝廷通過。可時機稍縱即逝。唐挽便行兵部尚書之特權,命令顧爭鳴私下行事。
一切都是秘而不宣的,可消息不知從何處走漏了。巡按禦史吳鵬上疏,參顧爭鳴通敵。
這樣的罪名,應該立刻召顧爭鳴回京待審。可大敵當前,邊關豈能易主?謝儀立即有了決斷。他提筆寫下一封密函,命楚江親手交給拱衛司的魏三爺。
楚江已猜出了密函的內容。他年輕的臉上滿是凝重,沈聲道:“上翁如此行事,恐怕並不符合新法規定。”
內閣中只有他們二人。謝儀神色淡然,說道:“如若國破,新法何存?你只管去做,一切責任,由我承擔。”
楚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眸中滿是痛苦,終於接過那封密函,轉身而去了。
吳鵬的奏折被壓下,人也被關進了詔獄中。事發前後不過一個時辰,誰都沒有驚動,就連唐挽都不知道有這樣一段插曲。
吳鵬究竟是如何知道這一絕密的,暫且不提,朝中一切交給謝儀。八月中秋的前一晚,顧爭鳴終於從宣化到達了彭城。就像十幾年前的唐挽那樣,他被一個竹筐裝著,放下了城墻,入韃靼大營面見鐵吉。
通市的好處是明顯的。稀缺的物資,渴望的知識,都能通過這個方法獲得。何必要打仗呢?劫掠的好處是部下的,戰爭的成本卻是鐵吉的,更何況還要時刻提防著那些反目的兄弟們。不如背靠著富庶的大庸,盡情享受餘生。
顧爭鳴是個出色的說客,他的一切建議都是替鐵吉打算。鐵吉被打動了,他同意了顧爭鳴的建議。議和、通市,還有接自己的孫子回家。沒有比這更圓滿的了。
密談進行的很成功,顧爭鳴連夜返回彭城。鐵吉親自送他到鹿砦前,笑著問道:“貴國的唐閣老一向可好?”
顧爭鳴怔了怔,只得說道:“唐閣老身體康健。”
“請總督大人替我帶句話,”鐵吉道,“我的腸胃一直不好。”
鐵吉的腸胃不好,又與唐閣老有何關系呢?顧爭鳴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還是答應了,並且在給唐挽的信中,提到了這一句。
不多時,唐挽的回信到了。她讓顧爭鳴轉告鐵吉,少吃高粱面。
鐵吉聞言,哈哈大笑,道:“互市一開,就能吃到你們中原的稻米了。想必我的腸胃也能慢慢好起來了吧。”
這些對話都發生在唐挽和顧爭鳴之間的密函中。真正的議和奏折,九月才傳回京城。
得知鐵吉已同意議和,知情的幾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庸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韃靼,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能為西北邊防減輕壓力,為大庸迎來哪怕十年的修養生息,這場議和就是值得的。
戰爭的陰雲散去了,朝內的氣氛也緩和了下來。危機解除,京城百姓們的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神色。之前那些詆毀新法、詆毀黨派的言論,霎時不攻自破。街頭巷尾一時又傳出歌功頌德之聲。
然而唐挽卻沒有那麽樂觀。鐵吉的態度早在她預料之內,真正的麻煩卻在朝廷。
十月,顧爭鳴再次上奏,請議三項大事。第一是封,便是鐵吉及其子弟的封號;第二是貢,即鐵吉及其屬部的入貢時間、入貢周期以及入貢數目;第三互市,便是封、貢完成後的通商之事。
互市是和談達成的基礎。可偏偏就互市這一條,在朝廷中引發了非議。
馬市已被禁止了幾十年。至和年間盧焯等大臣聯名請求禁市的上書,又被有心人翻出來,在朝野中傳播。可今時不同往日,過去的政令已無法指導今日的時局,這是滿朝上下的共識;反對專政,大事須由公議裁決,這是另一個共識。於是廷議又開了,這一回所有的官員都要參與其中。
封貢兩項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同,不必再議。唯獨互市一項,官員們立時被分成了兩派。反對者自然也有他們的道理。韃靼內部制度混亂,互相之間有戰爭也有往來,開市之後,難免交易的資源落入尚在敵對狀態的部落手中,那就是養虎為患。更何況互市勢必引發邊防疲憊。萬一對方再次發難,豈不又面臨外辱?
這些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擔心資源供給敵人,那麽就對交易的物品進行限制。韃靼想要鍋,鐵鍋自然是不能賣的,因為鐵可以鑄造兵器。不妨賣出廣鍋,且要求購買的時候拿鐵鍋置換,如此不又將鐵的資源收回了自己的手中嗎?此外,彭遼總督陳延光又上奏了邊防整飭的計劃,力保邊防軍力不會廢弛。
東閣黨人在積極提供應對的辦法,翰林黨人亦從輿情方面給與支持。朝廷最大的兩個黨派在此事上難得地達成了一致。開市,已成定局。
而反對者仍不甘心。他們要求支持派保證保證百年之內鐵吉不會再犯邊境。這就是明顯的不講理了,誰能給未來做擔保呢?就連學界也出現了譏諷之聲。兵家傳人孫應龍在稷下學宮開壇時,就明確地議論過此事。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就算是孫子再世,也不敢保證每戰必勝。
廷議經歷了半個月的拉鋸,終於有了結果。參會四十四人中,最後有二十九人同意互市。開市的政令,通過了。
詔書終於順利地發下。朝廷封鐵吉為順義王,賜紅蟒袍一襲;鐵吉的兩個兒子封為都督同知,賜紅獅子衣一襲,其餘部將封官的共三十八人。自此,韃靼的騎兵變成了中原的將軍,他們的鐵蹄終於不再進犯邊疆。全部的代價,不過幾件紅袍而已。
文淵閣上,唐挽登臨而望。北邊的烽煙終於暫時熄滅了,南邊的海岸線也迎來了絕對的和平。一直捆縛著大庸的國防枷鎖,終於就此解除。這個沈睡了許久的國家,終於在他們的手中漸漸蘇醒。
這一切就像一場夢一樣。是運氣,也是必然。
長風如讚歌,鼓動著唐挽的衣袍。她拍遍欄桿,吐露胸中意氣。往後,她有更大的抱負要去施展。父親、閆公,還有那些為新法流血犧牲的諸公,盡請看著。
※※※※※※※※※※※※※※※※※※※※
十黛才發現今天是520。人們總是習慣給數字賦予一些特殊的意義,好讓平凡的日子顯得不那麽平凡。
Anyway,不管你是單身還是正在熱戀,十黛祝福你享受當下的人生狀態。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比個心,親一口~ 要你親回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樣的陣仗, 使得京城裏人人自危。之前因清談政事而興起的茶樓,瞬間又變得門可羅雀。輿情得以控制,百姓們卻不敢張嘴了。隨即又有聲音說,督察院無故抓人,有違言論開放的國策, 有違新法均權的主張, 是強權壓迫。
內閣立即給出了解釋。平日裏議政論事,自當隨意。可眼下是戰時, 非比尋常。一切脅迫民情、詬病朝廷的言論, 都會危害國家安全。散布這些言論的人, 皆有通敵的嫌疑。
自由的尺度,總會因時因地而發生變化。執政者的作用, 便是調好這桿秤。
外面這些紛擾, 都與唐挽無關。她坐在內閣裏門窗緊閉,一封一封的書信寫出來, 由兵部快馬送往前線, 交到顧爭鳴、周世昌和陳延光的手中。言官的筆墨退不了敵兵,一切還要她來運籌。唐挽身在直廬之中, 手卻伸向千裏之外, 擺弄著這盤她經營了十年的棋局。
宣化、大同、遼陽已拉成一道堅實的防線, 駐守彭城的大軍也早已期待著一場決戰了。主將陳延光甚至還寫了一首請戰詩:
秣馬厲兵三十天,此身再向玉門關。
百拭鋒芒燈下看, 明朝亮劍在君前。
詩很蹩腳, 不過氣勢倒是出來了。這首詩很快就通過邊民傳到了鐵吉的耳朵裏, 宣昭著大庸將士們誓死一戰的決心。
同時送到的還有宣大總督顧爭鳴的一封親筆信。信中主要表明了三個意思。
第一,並非我大庸引誘你的孫兒來投向,是因為你們的風俗太過醜惡,你孫子仰慕我們中原文化,自己跑來的;
第二,按照我中原的規矩,斬殺韃虜可以賞金封爵。本總督沒有用你孫子的頭去討賞,反而替他向朝廷討得了賞賜。是我做人講究,我大庸做事敞亮;
第三,現在韃靼諸部混戰,民不聊生。你要是懂點事,就應當感念我們的恩德,締結和約,從此不再騷擾邊境。如此我們就可以將你的孫子還給你。可如果你不懂事,執意開戰,我們就先殺了你的孫子,再聯合你的敵部,踏平你的老巢。
鐵吉讀罷來信,只覺其中行文措辭,頗似一位故人。他起身來到大營之外,望著遠方地平線上的灰色城池,好似一道越不過的天塹。
陳延光的大軍,加上顧爭鳴的信,已將鐵吉逼上絕境了。而唐挽的籌謀又不止於此。彭城督軍周世昌讓花布爾脫親筆寫了一封信,由邊民帶給鐵吉。鐵吉接到孫兒的親筆信,知道他並無性命之憂,且頗受優待,一直憋在胸口的怒氣,霎時洩去了一半。
鐵吉的王妃思念孫兒心切,整日在鐵吉面前哭訴。鐵吉不勝其煩,問道:“難道真要我與大庸議和嗎?”
鐵吉的內心已經動搖了。今日的大庸,已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肥羊。如今的韃靼,也不再是刀槍不入的鐵桶。三萬大軍駐紮在彭城之外,進不得,退不得。就在此時,宣大總督顧爭鳴提出與鐵吉秘密會面。
這本是一次嘗試。兩邊正劍拔弩張,會面不過是一次態度的表達。可鐵吉竟同意了。
唐挽繼續在背後謀劃著。會面之前,她特意寫信給顧爭鳴,讓他以重開馬市為餌,誘使鐵吉稱臣。陳延光手中的兵力,唐挽心裏清楚。此時還不具備全殲韃靼的實力,唐挽寧願再等一等,她要一戰將這些韃子徹底打服。
馬市自至和一朝就被嚴禁,想要重開勢必阻力重重。唐挽拋出的這個誘餌,註定不會輕易被朝廷通過。可時機稍縱即逝。唐挽便行兵部尚書之特權,命令顧爭鳴私下行事。
一切都是秘而不宣的,可消息不知從何處走漏了。巡按禦史吳鵬上疏,參顧爭鳴通敵。
這樣的罪名,應該立刻召顧爭鳴回京待審。可大敵當前,邊關豈能易主?謝儀立即有了決斷。他提筆寫下一封密函,命楚江親手交給拱衛司的魏三爺。
楚江已猜出了密函的內容。他年輕的臉上滿是凝重,沈聲道:“上翁如此行事,恐怕並不符合新法規定。”
內閣中只有他們二人。謝儀神色淡然,說道:“如若國破,新法何存?你只管去做,一切責任,由我承擔。”
楚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眸中滿是痛苦,終於接過那封密函,轉身而去了。
吳鵬的奏折被壓下,人也被關進了詔獄中。事發前後不過一個時辰,誰都沒有驚動,就連唐挽都不知道有這樣一段插曲。
吳鵬究竟是如何知道這一絕密的,暫且不提,朝中一切交給謝儀。八月中秋的前一晚,顧爭鳴終於從宣化到達了彭城。就像十幾年前的唐挽那樣,他被一個竹筐裝著,放下了城墻,入韃靼大營面見鐵吉。
通市的好處是明顯的。稀缺的物資,渴望的知識,都能通過這個方法獲得。何必要打仗呢?劫掠的好處是部下的,戰爭的成本卻是鐵吉的,更何況還要時刻提防著那些反目的兄弟們。不如背靠著富庶的大庸,盡情享受餘生。
顧爭鳴是個出色的說客,他的一切建議都是替鐵吉打算。鐵吉被打動了,他同意了顧爭鳴的建議。議和、通市,還有接自己的孫子回家。沒有比這更圓滿的了。
密談進行的很成功,顧爭鳴連夜返回彭城。鐵吉親自送他到鹿砦前,笑著問道:“貴國的唐閣老一向可好?”
顧爭鳴怔了怔,只得說道:“唐閣老身體康健。”
“請總督大人替我帶句話,”鐵吉道,“我的腸胃一直不好。”
鐵吉的腸胃不好,又與唐閣老有何關系呢?顧爭鳴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還是答應了,並且在給唐挽的信中,提到了這一句。
不多時,唐挽的回信到了。她讓顧爭鳴轉告鐵吉,少吃高粱面。
鐵吉聞言,哈哈大笑,道:“互市一開,就能吃到你們中原的稻米了。想必我的腸胃也能慢慢好起來了吧。”
這些對話都發生在唐挽和顧爭鳴之間的密函中。真正的議和奏折,九月才傳回京城。
得知鐵吉已同意議和,知情的幾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庸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韃靼,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能為西北邊防減輕壓力,為大庸迎來哪怕十年的修養生息,這場議和就是值得的。
戰爭的陰雲散去了,朝內的氣氛也緩和了下來。危機解除,京城百姓們的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神色。之前那些詆毀新法、詆毀黨派的言論,霎時不攻自破。街頭巷尾一時又傳出歌功頌德之聲。
然而唐挽卻沒有那麽樂觀。鐵吉的態度早在她預料之內,真正的麻煩卻在朝廷。
十月,顧爭鳴再次上奏,請議三項大事。第一是封,便是鐵吉及其子弟的封號;第二是貢,即鐵吉及其屬部的入貢時間、入貢周期以及入貢數目;第三互市,便是封、貢完成後的通商之事。
互市是和談達成的基礎。可偏偏就互市這一條,在朝廷中引發了非議。
馬市已被禁止了幾十年。至和年間盧焯等大臣聯名請求禁市的上書,又被有心人翻出來,在朝野中傳播。可今時不同往日,過去的政令已無法指導今日的時局,這是滿朝上下的共識;反對專政,大事須由公議裁決,這是另一個共識。於是廷議又開了,這一回所有的官員都要參與其中。
封貢兩項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同,不必再議。唯獨互市一項,官員們立時被分成了兩派。反對者自然也有他們的道理。韃靼內部制度混亂,互相之間有戰爭也有往來,開市之後,難免交易的資源落入尚在敵對狀態的部落手中,那就是養虎為患。更何況互市勢必引發邊防疲憊。萬一對方再次發難,豈不又面臨外辱?
這些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擔心資源供給敵人,那麽就對交易的物品進行限制。韃靼想要鍋,鐵鍋自然是不能賣的,因為鐵可以鑄造兵器。不妨賣出廣鍋,且要求購買的時候拿鐵鍋置換,如此不又將鐵的資源收回了自己的手中嗎?此外,彭遼總督陳延光又上奏了邊防整飭的計劃,力保邊防軍力不會廢弛。
東閣黨人在積極提供應對的辦法,翰林黨人亦從輿情方面給與支持。朝廷最大的兩個黨派在此事上難得地達成了一致。開市,已成定局。
而反對者仍不甘心。他們要求支持派保證保證百年之內鐵吉不會再犯邊境。這就是明顯的不講理了,誰能給未來做擔保呢?就連學界也出現了譏諷之聲。兵家傳人孫應龍在稷下學宮開壇時,就明確地議論過此事。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就算是孫子再世,也不敢保證每戰必勝。
廷議經歷了半個月的拉鋸,終於有了結果。參會四十四人中,最後有二十九人同意互市。開市的政令,通過了。
詔書終於順利地發下。朝廷封鐵吉為順義王,賜紅蟒袍一襲;鐵吉的兩個兒子封為都督同知,賜紅獅子衣一襲,其餘部將封官的共三十八人。自此,韃靼的騎兵變成了中原的將軍,他們的鐵蹄終於不再進犯邊疆。全部的代價,不過幾件紅袍而已。
文淵閣上,唐挽登臨而望。北邊的烽煙終於暫時熄滅了,南邊的海岸線也迎來了絕對的和平。一直捆縛著大庸的國防枷鎖,終於就此解除。這個沈睡了許久的國家,終於在他們的手中漸漸蘇醒。
這一切就像一場夢一樣。是運氣,也是必然。
長風如讚歌,鼓動著唐挽的衣袍。她拍遍欄桿,吐露胸中意氣。往後,她有更大的抱負要去施展。父親、閆公,還有那些為新法流血犧牲的諸公,盡請看著。
※※※※※※※※※※※※※※※※※※※※
十黛才發現今天是520。人們總是習慣給數字賦予一些特殊的意義,好讓平凡的日子顯得不那麽平凡。
Anyway,不管你是單身還是正在熱戀,十黛祝福你享受當下的人生狀態。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比個心,親一口~ 要你親回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