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4章

關燈
第104章

唐挽回京之後, 並沒有見過白圭。

她剛剛回到京城時, 白圭正在外巡查,沒有機會去拜見。後來白圭回來後, 唐挽已拜在徐階門下, 入了裕王府做講師。白圭的身份,最忌諱卷入黨爭。唐挽心裏明白,也不願給他添麻煩。偶然有一次,逢著他的車駕路過, 唐挽遙遙一拜。

白圭看到了唐挽,唐挽也拜過了白圭。就足夠了。

這一回卻是避不開了。唐挽先到了督察院, 知道白圭也是今日休假, 就轉去了他的府上。看門的小廝似乎是知道唐挽要來,也沒有通報, 直接引著她往後院書房走去。

白圭就站在廊子底下, 和當初蘇州的時候相比,竟然一點變化也沒有。他看見唐挽,笑意就爬上了眼角,道:“就沒見過你這麽不聽話的孩子。”

這話說得唐挽鼻子一酸,上前行子侄禮。白圭伸手托住她的手臂,道:“我一直等著你來找我。可是遇到什麽難題了?”

他說著, 攜著唐挽的手走進了書房。

兩人在矮幾前相對坐下。唐挽說道:“倒不是我的事。我是授閆首輔之托, 給您送一件東西來。”

唐挽說著, 將那錦盒拿出來, 雙手遞給白圭。

白圭的神色看不出任何異常, 將盒子接過去放在一邊,繼續與唐挽閑聊:“現在淩霄和你在一起呢?”

唐挽點點頭:“她現在是我夫人了。”

“也好,”白圭一嘆,“你們小姐妹兩個,還能互相照應著。”

“白伯伯,淩霄當初,為何離開京城?”唐挽問。

白圭笑著搖搖頭,道:“還不是跟著你那師兄走了。我給她挑了那麽些個家世好的,她都不要,非要跟著那個浪子。”

原來如此。唐挽心中的猜想,原也是這樣。這麽說來,翊兒應當是師兄的兒子沒錯了。

唐挽和她師兄之間的關系,說起來也有些覆雜。當初唐挽考童生的時候,仍是女子的戶籍,無法參考。是老師托人去衙門運作,將她的戶籍與師兄的做了調換。所以現在,唐挽就是趙政,趙政也就是唐挽。

唐挽用趙政的戶籍參加科舉,趙政因此而失去了科舉的機會。雖然師兄並不在意,可唐挽心中一直存著一份愧疚,總覺得是自己搶了師兄的前程。如今,替師兄養兒子,倒像是另一種償還了。

嗯,不虧。

唐挽正想著,白圭說道:“今天閆鳳儀上了一份奏疏,聖上大加讚揚,甚至還讓翰林院謄寫下來,發到了各部學習。我看那文章行文措辭,倒是很像你啊。”

白圭的眼神銳利,擡眸看了唐挽一眼,便好像將她看穿了。

唐挽也不避諱,說道:“正是出自我手。”

白圭眉頭微蹙,道:“你既然已入了徐黨,如何還與閆鳳儀獻策?匡之,不要陷得太深。”

唐挽坦然一笑,眸中盈盈有光,道:“白伯伯,您一直讓我逃,可我怎麽逃得掉。身在這龍虎局,哪能只想著全身而退呢。放手折騰一把,或許還有生機。”

白圭望著她,生得如臉譜一般嚴肅的臉上緩緩展開一個微笑,嘆道:“你和你父親可真像。”

唐挽怔了怔,怎麽好像今天,每個人都想起了她父親?

兩人又聊了些家常,唐挽便起身告辭。白圭送走唐挽,將書房門關上。轉身來到桌前,將那錦盒打開,臉上是從未出現過的緊張神色。

錦盒裏只放著一封信,和一把鑰匙。

白圭先將鑰匙收好,再來讀信。信的內容不算長,但他卻反反覆覆讀了許多遍。末了,他從書桌底下抽出一個銅盆,就著火芯將信紙點燃,丟進盆中。

火光照亮了他的臉。他仿佛一瞬間蒼老了下來。遍布滄桑的臉上,已是一片淚痕。

唐挽離開了白圭,便往閆府覆命。從首輔的書房出來,找了個下人一問,得知閆鳳儀並不在府中。唐挽想了想,便知去哪兒尋他。

閆家在京城郊外有一處莊子,是閆鳳儀慣常散心的去處。唐挽曾跟著他來過一回。此時已是秋末冬初,地裏的莊稼都收割完了,發黃的麥稈直楞楞地戳在泥裏,綿延幾十畝,放眼望去,真有中蕭瑟悲涼之感。

莊子裏的長工們還在地裏勞作。唐挽和閆鳳儀順著隴頭漫漫地走,幹活的見了他們,喚一聲“公子好”,閆鳳儀便點頭應了。也不像是對著官員們那麽倨傲。

“首輔大人是不同意奏疏上的內容嗎?”唐挽問。

閆鳳儀搖了搖頭:“我做什麽他都不會同意。在他心裏,我就是個紈絝二世祖,不給他惹麻煩就好。”

這話帶著情緒。唐挽卻很理智,問道:“可能會惹什麽麻煩?”

“能惹什麽麻煩。朝廷現在窮成那樣,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兩種辦法。皇帝的花銷哪裏能少?只能開源,”閆鳳儀道,“在江南規劃桑蠶和絲綢的專區,一兩絲能換十鬥米,百姓生計不愁。現在每年產絲綢三十萬匹,改稻為桑之後,每年可增產二十萬匹。賣給外國客商,每年能增加收入近百萬。國庫之憂可解。”

而對閆鳳儀來說,這也是一番響當當的政績。這件事做成了,他在朝廷中的分量,自然會與今日不同。

父親老了。曾經追隨的那些門生故舊,開始有了分裂的跡象。閆黨需要一個新的首領,將滿朝的力量重新凝聚在一起。這個人只能是他。

“況且這項政策,連陛下都大加讚揚。”閆鳳儀一聲喟嘆,好像要將胸中郁結之氣悉數倒出,“父親老了,再無銳意進取的精神了。該給他找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養養老。”

唐挽的心猛地一沈。不知道為什麽,她對座上那位君主,總是懷疑多餘信任,鄙夷甚於崇敬。她與尋常的讀書人不同,三綱五常在她這兒,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她從小就被培養著質疑老師,質疑師兄,質疑書本。如今,她也在質疑著君父。

“或許真有什麽我們沒想到的。”唐挽凝眉,“青梧,不急,再想想。”

閆鳳儀卻已經是箭在弦上,熱血沖得他耳膜轟隆隆地響。他等了太久,才等來這樣一個好機會。現在政策在他手中,唐挽在他身邊,又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他沒理由不去放手一搏。

“匡之,”閆鳳儀握住唐挽的手,“你信我。此事一成,你便跟著我入內閣!將來我為首輔,你為次輔。我們兩人攜手,做出一番事來。”

他的手掌很燙,令人不舒服。唐挽抽出手來,又覺得他那雙手空空蕩蕩,有點可憐,便拍了拍他的手臂,道:“青梧,行事要謹慎。有意外發生,一定找首輔大人商量。”

到底是親生父子,閆首輔總能保著他。只要閆鳳儀不倒,那政令就不會作廢。唐挽在意的不是這一時一地的得失,她是擔心這次改制不成,反而讓朝廷陷入更深的泥潭。

此政令一處,在朝中引起極大的反響。以前但凡要做出一點點變更,兩黨之間都要吵得不可開交。這一次卻不同,不論閆黨、徐黨,亦或是朝中無黨派的清流,都對這一次江浙建區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人人都意識到,這將是一條拯救朝廷的良策。

在滿朝上下空前統一的推動之下,內閣的票擬很快,皇帝的批紅更快。整個計劃被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由朝廷出面收購農田,改稻田為桑田;第二,興建織造工坊,更新織造設備;第三,疏通海路,聯系外商。

這後兩項,由工部協同江南織造局辦理。最困難的,其實是第一項。百姓們都有及濃厚的鄉土情結,對祖上留下來的土地看得比命還重。如何讓他們順應國策,還不激發矛盾,才是重中之重。

這一日,唐挽剛進裕王府的大門,便由小廝引著到了前廳。廳內卻不獨裕王一人,更有徐閣老和沈榆兩人在場。

“王爺,老師。”唐挽上前見禮。心下了然,原來徐黨的聚會都是在裕王府舉辦,怪不得閆鳳儀探不到一點風聲。

“匡之來了,坐吧。”徐階吩咐道。唐挽便在沈榆身邊坐了下來。

他們應該剛剛議事到一半。唐挽落座後,便聽沈榆說道:“我還是覺得馮楠更合適。他一直在嶺南出任縣令,對於處理百姓矛盾更有經驗。何況他為人剛正,品行高潔,定然不會讓貪腐之敗類有機可乘。”

他急需唐挽的協助,便問道:“匡之,你說呢?”又解釋道,“內閣正在擢選江南建區的主任官員,我以為廣漢最合適。”

說完,目光灼灼地望著唐挽。

唐挽心裏明白,這是沈榆在為馮楠回京而努力。江南建區的政策得到了滿朝支持,風險小,但是功勞大。只要馮楠能不過不失地完成任務,那回京任職,指日可待。

這是他們同年的情誼,唐挽十分感動。

但她也不能就這麽輕易地表明意見。於是唐挽輕輕扯了扯沈榆的袖子,示意他不必心急,轉而問徐階道:“老師,這次建區,選了哪幾個縣?”

徐階說道:“第一個是餘杭縣,如果做得好了,再往周邊的穎口、靈州、鳳來三府推廣。”

“不知餘杭知縣是哪位?”唐挽問。

“叫汪世棟,舉人出身,之前在蘇州府做同知,”徐階說著,看向唐挽,道,“匡之,你可認識這個人?”

怎麽又是汪世棟?唐挽忽然聯想起那次在王府後花園,偶然聽到的蘇閔行與李王妃的對話。莫非裕王府在其中也有什麽牽扯?

唐挽想了想,說道:“如果是汪世棟的話,也許,我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