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撥雪尋春(二)
關燈
小
中
大
第36章 撥雪尋春(二)
在滂沱的雨中跋涉了數十日,天氣終於放晴了,雲氣稀薄明凈,放眼望去,靜水如鏡的河谷間,泛黃的銀杏燦爛得如同朝陽。總算不用穿潮乎乎的袍靴,大家的心情都暢快起來,紛紛從車裏、馬背上跳下來。 “到河湟了。”鴻臚卿呂盈貞也笑呵呵地伸著懶腰,“這裏入秋比京都早。” “才入秋嗎?”自出京都,李靈鈞就收起了冠冕,換上了緋色緊袖缺胯袍,烏靴踩著濕潤豐密的草甸,他拎著鞭子,望向深黃淺紅的群山,有騎馬的牧民穿過林葉,趕著羊群,像片鋪天蓋地的陰雲,往河谷深處緩緩移動。 呂盈貞若有所思地看著李靈鈞那張神采奕奕的臉。上了年紀的人,光陰如箭,總想馬蹄跑得更慢一點,甫離京城的年輕人,則像才長了翅膀的雛鳥,話語裏難免有種迫不及待的味道。 呂盈貞微微地一笑,“郎君不要急,你看,這裏是熱薄汗山,東為鄯州,隴右的地界,西為河州,蕃國的東道節度使就在此屯兵築城,以前幾番議和,兩國的使團都是在熱薄汗山相會的,只不過這次,咱們要一直折道往南,深入邏些啦。”他將天際裊裊的炊煙一指,“前頭再過十數裏,就是吐蕃別館,會有東道節度使的人來迎咱們了。” 兩國重兵屯駐之地,相距竟然也不過百裏,騎兵一夜就能抵達對方城下。喉頭上抵著刀尖,如何安枕?李靈鈞想起當初皇甫佶說“有時光著身子就得起來打仗”,他還當他是誇口。李靈鈞不由望向鄯州的方向出神。 “鄂國公此刻駐兵在烏海,不能來送行,郎君不要見怪。”呂盈貞聲音低了,“以前每回議和到一半,蕃國總是出爾反爾,突襲議和使團或邊鎮,咱們這一行可得小心了。” 李靈鈞也鄭重地點了頭,扭頭去看,羊群和牧民都已經消失了,還有嘹亮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那是他聽不懂的語言。 “此間的百姓常受蕃軍侵擾嗎?” “此間的百姓,漢人少,就算漢人的後裔,也都不會說漢話啦,多是吐谷渾的遺民。吐谷渾、象群、蘇毗、白蘭,雪域之外的諸多汗國,都被吐蕃的鐵騎給踏平了。”呂盈貞有不盡的蕭索之意,“那羊群,大約也是吐蕃別館豢養的,…
在滂沱的雨中跋涉了數十日,天氣終於放晴了,雲氣稀薄明凈,放眼望去,靜水如鏡的河谷間,泛黃的銀杏燦爛得如同朝陽。總算不用穿潮乎乎的袍靴,大家的心情都暢快起來,紛紛從車裏、馬背上跳下來。
“到河湟了。”鴻臚卿呂盈貞也笑呵呵地伸著懶腰,“這裏入秋比京都早。”
“才入秋嗎?”自出京都,李靈鈞就收起了冠冕,換上了緋色緊袖缺胯袍,烏靴踩著濕潤豐密的草甸,他拎著鞭子,望向深黃淺紅的群山,有騎馬的牧民穿過林葉,趕著羊群,像片鋪天蓋地的陰雲,往河谷深處緩緩移動。
呂盈貞若有所思地看著李靈鈞那張神采奕奕的臉。上了年紀的人,光陰如箭,總想馬蹄跑得更慢一點,甫離京城的年輕人,則像才長了翅膀的雛鳥,話語裏難免有種迫不及待的味道。
呂盈貞微微地一笑,“郎君不要急,你看,這裏是熱薄汗山,東為鄯州,隴右的地界,西為河州,蕃國的東道節度使就在此屯兵築城,以前幾番議和,兩國的使團都是在熱薄汗山相會的,只不過這次,咱們要一直折道往南,深入邏些啦。”他將天際裊裊的炊煙一指,“前頭再過十數裏,就是吐蕃別館,會有東道節度使的人來迎咱們了。”
兩國重兵屯駐之地,相距竟然也不過百裏,騎兵一夜就能抵達對方城下。喉頭上抵著刀尖,如何安枕?李靈鈞想起當初皇甫佶說“有時光著身子就得起來打仗”,他還當他是誇口。李靈鈞不由望向鄯州的方向出神。
“鄂國公此刻駐兵在烏海,不能來送行,郎君不要見怪。”呂盈貞聲音低了,“以前每回議和到一半,蕃國總是出爾反爾,突襲議和使團或邊鎮,咱們這一行可得小心了。”
李靈鈞也鄭重地點了頭,扭頭去看,羊群和牧民都已經消失了,還有嘹亮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那是他聽不懂的語言。
“此間的百姓常受蕃軍侵擾嗎?”
“此間的百姓,漢人少,就算漢人的後裔,也都不會說漢話啦,多是吐谷渾的遺民。吐谷渾、象群、蘇毗、白蘭,雪域之外的諸多汗國,都被吐蕃的鐵騎給踏平了。”呂盈貞有不盡的蕭索之意,“那羊群,大約也是吐蕃別館豢養的,所以看到咱們,半點也不退避。”
“相公,這些牧民唱的歌,是什麽意思?”
“這個在下知道,”得知鄂國公無暇來迎,翁公孺從車裏伸出頭來,笑道:“在鄯州住過的老幼婦孺都聽過——這是吐谷渾遺民的歌。”
他用漢話吟誦,卻絲毫不減悲涼憤慨之意。
“退渾兒,退渾兒,朔風長在氣何衰?
萬群鐵馬從奴虜,強弱由人莫嘆時。
退渾兒,退渾兒,冰消青海草如絲。
明堂天子朝萬國,神島龍駒將與誰?”
眾人聽得迷惘,翁公孺戛然而止,“當初金河長公主隨吐谷渾汗王逃回長安,在陛下面前唱了這首歌,呂相公記得嗎?”
呂盈貞拈須點頭,翁公孺又將李靈鈞身後的駿馬一指,“這就是吐谷渾汗王獻給陛下的,本地名種,青海驄。”
“原來如此。”吐蕃別館近在咫尺,李靈鈞並沒有把喜怒掛在臉上,只平靜地收起水囊,和皇甫南各自騎上一匹青海驄——皇甫南這一路穿著素褐,帽沿低垂,跟在李靈鈞身邊,像個不起眼的僮仆,這時,她擡起頭,往鄯州的方向瞥了飛快地一眼。
“相公且慢。”尖銳的呼哨聲自遙遠的天邊飄來,前頭警蹕的士兵稟報道:“鄯州有人趕來了。”
眾人自微微的緊張中緩過來,李靈鈞隨著呂盈貞驅馬上前,見十數名兜鍪紮甲的將士疾馳而來,施禮過後,說道:“這裏是五百名吐蕃俘虜,自積河石口戰事中虜獲的。某奉薛相公之命,將該人等盡數送還吐蕃,順道護送呂相公和東陽郡王到邏些。”
“這樣最好。”呂盈貞喜出望外。
李靈鈞眸光和皇甫南稍一對視,對那領頭的將士微笑道:“皇甫六郎在鄯州還好?”
“皇甫佶已經奉命去烏海了。”
以皇甫佶的腳程,至多也不過在鄯州略微喘了口氣——軍情真是刻不容緩。李靈鈞肅然起敬,“多謝薛相公。”在那五百名衣衫襤褸、枯瘦如柴的俘虜臉上盤旋了一會,他不動聲色地轉向呂盈貞,“呂相公,咱們這就去會一會東道節度使吧。”
抵達吐蕃別館,正副入蕃使聽宣前往幕帳中謁見東道主,奉上國書與皇帝賜物,並將隨行所有人員的文牒和符牌交呈驛卒查驗,接到五百名俘虜的名錄時,驛卒立刻警惕起來,說:“這些蕃民,帥相要仔細盤問,還要將名錄發回邏些,與本籍家人核對無誤,才可放行。”
“這是自然。”呂盈貞面無異色,拱了拱手,便率眾退出幕帳。
李靈鈞餘光望去,端坐在帳中的酋帥,戴紅色朝霞冠,穿著黃色團花緞的“倫波切”,臂膀上綴著金告身,正對他們頷首微笑。
“此人是蕃國四大部族中的沒廬氏,人稱尚絨藏。”走出尚絨藏的牙帳,呂盈貞不禁擦去額頭的一點微汗。
“尚?”李靈鈞一路自翁公孺口中聽說了不少吐蕃的習俗,立即反應過來。吐蕃朝中,外戚稱“尚”,權相稱“論”。
“不錯。他是王太後赤瑪隆卓的兄弟,和嘎爾論協察是死對頭。”
王太後是傳聞中收養了蘇毗奴隸,用來假充王子的那位讚蒙。
李靈鈞似有所悟,“蕃國遣尚絨藏來迎,讚普議和的心還算誠嗎?”
“但願如此。”呂盈貞言語謹慎,但也暗自松了口氣,和李靈鈞笑著返回館驛,見房裏灑掃得很潔凈,玉笏、筆墨都整齊地擺在案上,隨行的衛士們也都卸下了鎧甲,將馬交給說漢話的驛卒去照管。鄯州來的將士有軍令在身,於別館外紮帳,那五百名俘虜,由他餐風露宿去了。
翁公孺撣著袍子,從房裏迎出來,含笑道:“臨時加進來這五百名俘虜,大概又要費一番周章,我已經跟大家說了,恐怕要在河州耽擱十天半月,相公不會怪我自作主張吧?”
翁公孺是李靈鈞的謀士,呂盈貞怎麽會對他擺臉色,便搖了搖手,“豈敢?”他將翁公孺多打量了幾眼,“足下真是有未蔔先知之能,以前在哪裏高就?”
翁公孺隨口扯了幾句,糊弄過去,待呂盈貞挽起袖子,坐在案前開始書寫奏表,翁公孺退了出來,一踏進李靈鈞的寢房,裏頭人影全無。他猝然轉身跨過門檻——不用問,皇甫南那房裏也是空的。
一個蜀王府的僮仆,卻單獨住間寢房,當別人都眼瞎嗎?真是做作。翁公孺嘴角扯了扯。
兩匹青海驄在銀杏樹下悠閑地徜徉,李靈鈞支起雙膝,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有片銀杏葉打著旋落在發髻上,他沒有留意,只望著河畔的皇甫南。
她把頭發解開了,對著河水慢慢梳理著。
入秋後的河湟,還有種融融的春暖之意,漸漸西斜的日光依舊璀璨,給草葉和人都鑲上了一圈朦朧的金色。李靈鈞起身,無聲地走近皇甫南,見她手中的領巾順水流漂了出去,他忙一手撈起,遞還給皇甫南,沈吟道:“馬後桃花馬前雪,如果塞外都像河州這樣春意盎然,平靜祥和,陛下割四鎮、棄九曲,也不失為上計。”
皇甫南看著李靈鈞,他那向來如同驕陽似的雙眸,逐漸的幽暗了,有時會露出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神色來。對於西番,皇甫佶向來不掩厭惡,李靈鈞則淡然處之。
他年紀漸長,眉目不像蜀王,倒更肖似皇帝,怪不得二聖寵愛。
皇甫南道:“你不覺得金河長公主可憐嗎?”
當初在崇濟寺帷帳後被皇甫南質問,言猶在耳,李靈鈞沈默良久,終於坦誠地說道:“身為公主,以婚姻來促成兩國邦交,換回一方安寧,本來就是天生的職分。”他目視皇甫南微笑,“以前總愛逞匹夫之勇,是不是有點蠢?”
皇甫南也在思索著,“要是劍南和西川,也都像河湟的百姓一樣,唱起退渾兒的歌,陛下也坐視嗎?”
“西番滿朝互相傾軋,遲早不戰自潰。至於劍川,”李靈鈞臉色冷峻起來,“皇甫佶有句話說得不錯,分而治之,先內後外,先穩後攻,先弱後強。”
皇甫南不置可否,正要把頭發挽起來,李靈鈞卻把她攔住了,“先別。”他用手順了一下那烏緞似的頭發,替她拂到肩後,端詳了一會,笑道:“這樣好看,就好像……剛從榻上起來。”他們這一程北上,雖然形影不離,但礙於呂盈貞等人,還未有太親密的舉動。這會手拉手依偎在河畔,李靈鈞不免心旌蕩漾,往皇甫南新鮮紅潤的唇瓣上吻去,而後笑著對皇甫南耳語:“你扮男人,真是天衣無縫,呂盈貞當我好男風,坐臥都離我遠遠的。”
“他以前沒見過我,當然看不出來。”皇甫南從李靈鈞的臂彎裏起身,瞥向河流蜿蜒的下游,那裏有幾座零散的營帳,是鄯州的兵將,“那五百名俘虜……”
“裏頭興許混了薛厚自己的人。”李靈鈞也在猜測,這些人到底是來使絆子,還是暗中護衛?“他打得什麽算盤,有時陛下都不知道,叫翁公孺去琢磨吧。”
皇甫南笑道:“翁師傅看我的目光,恨不得在我身上捅兩個窟窿。”
“他沒有那個膽子。”李靈鈞把自己的外袍披在皇甫南的肩頭,風帽嚴實地遮住了她的散發,“起風了。”他回頭去望銀杏樹的枝葉。
“不是風。”兩人一起怔了怔,見一群騎士自銀杏林裏沖了出來,嘴裏高呼著吐蕃話,李靈鈞離開館驛時並沒有帶弓刀,他握起了拳,擋在皇甫南身前。
當頭的人是芒讚。自進了河湟,他就徹底改回了吐蕃年輕人的打扮,系抹額,戴珥珰,交領錦袍自一邊肩膀退下來,用帛帶束在腰間。他們正興高采烈地追逐著一只雄鹿,見到李靈鈞,芒讚猛然勒住馬韁,驅馬到了二人面前。
嘎爾家的少主人,大相論協察的兒子,他沒有下馬,居高臨下地對李靈鈞一頷首,笑道:“東陽郡王,你把我的獵物藏到哪裏去啦?”
李靈鈞道:“從你手下逃走了,還能算是你的獵物嗎?”
芒讚耍著手裏的彎弓,慢吞吞道:“大蕃的羊蹄和馬蹄踏過的地方,都是蕃人的家,從我家裏走失的畜生,難道別人可以輕易地占為己有嗎?”
下個吐蕃別館距離此處二百裏,芒讚是特意退回來找茬的。李靈鈞對他的豪言置若罔聞,淡淡道:“那只雄鹿進河對岸的林子裏了,你去追吧。”
“誰說我走失的是雄鹿?”芒讚另一只手上的長矛疾電似的越過李靈鈞的肩頭,要挑開皇甫南的風帽,李靈鈞揮開長矛,將皇甫南拽到另一邊,梳子落在了草甸上。
芒讚噗嗤一笑,“原來是只母鹿。”
李靈鈞忍耐到極點,臉色也驀地一沈,正要開口,皇甫南伸出一雙潔白的手,無比輕盈地掀開了風帽,對芒讚微笑道:“我是你家走失的嗎?”
芒讚目光一凝,戲謔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莫名出現在河湟的皇甫南讓他心生疑慮,收起了長矛,他說聲“走”,竟不再理會李靈鈞,招呼眾人上馬渡河,到了對岸,他又回過頭來,猶豫著看了皇甫南一眼。
皇甫南盯著芒讚的身影,等那群西番人獵到了鹿,割了鹿茸離去,李靈鈞才松開皇甫南的手,把青海驄牽了過來。
皇甫南翻身上了馬,日落時才起了風,樹葉沙沙的,銀杏葉飄舞著拂過人的臉頰,皇甫南靈巧地挽起頭發,嫣然地淺笑起來。
李靈鈞躊躇著瞟她一眼,“他似乎有點忌憚你?”是皇甫佶的緣故嗎?
素面粗褐的皇甫南,眼波盈盈地流轉,“他怕我嗎?好奇怪。我最喜歡別人怕我。”她輕叱一聲,馬蹄歡快地奔跑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滂沱的雨中跋涉了數十日,天氣終於放晴了,雲氣稀薄明凈,放眼望去,靜水如鏡的河谷間,泛黃的銀杏燦爛得如同朝陽。總算不用穿潮乎乎的袍靴,大家的心情都暢快起來,紛紛從車裏、馬背上跳下來。 “到河湟了。”鴻臚卿呂盈貞也笑呵呵地伸著懶腰,“這裏入秋比京都早。” “才入秋嗎?”自出京都,李靈鈞就收起了冠冕,換上了緋色緊袖缺胯袍,烏靴踩著濕潤豐密的草甸,他拎著鞭子,望向深黃淺紅的群山,有騎馬的牧民穿過林葉,趕著羊群,像片鋪天蓋地的陰雲,往河谷深處緩緩移動。 呂盈貞若有所思地看著李靈鈞那張神采奕奕的臉。上了年紀的人,光陰如箭,總想馬蹄跑得更慢一點,甫離京城的年輕人,則像才長了翅膀的雛鳥,話語裏難免有種迫不及待的味道。 呂盈貞微微地一笑,“郎君不要急,你看,這裏是熱薄汗山,東為鄯州,隴右的地界,西為河州,蕃國的東道節度使就在此屯兵築城,以前幾番議和,兩國的使團都是在熱薄汗山相會的,只不過這次,咱們要一直折道往南,深入邏些啦。”他將天際裊裊的炊煙一指,“前頭再過十數裏,就是吐蕃別館,會有東道節度使的人來迎咱們了。” 兩國重兵屯駐之地,相距竟然也不過百裏,騎兵一夜就能抵達對方城下。喉頭上抵著刀尖,如何安枕?李靈鈞想起當初皇甫佶說“有時光著身子就得起來打仗”,他還當他是誇口。李靈鈞不由望向鄯州的方向出神。 “鄂國公此刻駐兵在烏海,不能來送行,郎君不要見怪。”呂盈貞聲音低了,“以前每回議和到一半,蕃國總是出爾反爾,突襲議和使團或邊鎮,咱們這一行可得小心了。” 李靈鈞也鄭重地點了頭,扭頭去看,羊群和牧民都已經消失了,還有嘹亮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那是他聽不懂的語言。 “此間的百姓常受蕃軍侵擾嗎?” “此間的百姓,漢人少,就算漢人的後裔,也都不會說漢話啦,多是吐谷渾的遺民。吐谷渾、象群、蘇毗、白蘭,雪域之外的諸多汗國,都被吐蕃的鐵騎給踏平了。”呂盈貞有不盡的蕭索之意,“那羊群,大約也是吐蕃別館豢養的,…
在滂沱的雨中跋涉了數十日,天氣終於放晴了,雲氣稀薄明凈,放眼望去,靜水如鏡的河谷間,泛黃的銀杏燦爛得如同朝陽。總算不用穿潮乎乎的袍靴,大家的心情都暢快起來,紛紛從車裏、馬背上跳下來。
“到河湟了。”鴻臚卿呂盈貞也笑呵呵地伸著懶腰,“這裏入秋比京都早。”
“才入秋嗎?”自出京都,李靈鈞就收起了冠冕,換上了緋色緊袖缺胯袍,烏靴踩著濕潤豐密的草甸,他拎著鞭子,望向深黃淺紅的群山,有騎馬的牧民穿過林葉,趕著羊群,像片鋪天蓋地的陰雲,往河谷深處緩緩移動。
呂盈貞若有所思地看著李靈鈞那張神采奕奕的臉。上了年紀的人,光陰如箭,總想馬蹄跑得更慢一點,甫離京城的年輕人,則像才長了翅膀的雛鳥,話語裏難免有種迫不及待的味道。
呂盈貞微微地一笑,“郎君不要急,你看,這裏是熱薄汗山,東為鄯州,隴右的地界,西為河州,蕃國的東道節度使就在此屯兵築城,以前幾番議和,兩國的使團都是在熱薄汗山相會的,只不過這次,咱們要一直折道往南,深入邏些啦。”他將天際裊裊的炊煙一指,“前頭再過十數裏,就是吐蕃別館,會有東道節度使的人來迎咱們了。”
兩國重兵屯駐之地,相距竟然也不過百裏,騎兵一夜就能抵達對方城下。喉頭上抵著刀尖,如何安枕?李靈鈞想起當初皇甫佶說“有時光著身子就得起來打仗”,他還當他是誇口。李靈鈞不由望向鄯州的方向出神。
“鄂國公此刻駐兵在烏海,不能來送行,郎君不要見怪。”呂盈貞聲音低了,“以前每回議和到一半,蕃國總是出爾反爾,突襲議和使團或邊鎮,咱們這一行可得小心了。”
李靈鈞也鄭重地點了頭,扭頭去看,羊群和牧民都已經消失了,還有嘹亮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那是他聽不懂的語言。
“此間的百姓常受蕃軍侵擾嗎?”
“此間的百姓,漢人少,就算漢人的後裔,也都不會說漢話啦,多是吐谷渾的遺民。吐谷渾、象群、蘇毗、白蘭,雪域之外的諸多汗國,都被吐蕃的鐵騎給踏平了。”呂盈貞有不盡的蕭索之意,“那羊群,大約也是吐蕃別館豢養的,所以看到咱們,半點也不退避。”
“相公,這些牧民唱的歌,是什麽意思?”
“這個在下知道,”得知鄂國公無暇來迎,翁公孺從車裏伸出頭來,笑道:“在鄯州住過的老幼婦孺都聽過——這是吐谷渾遺民的歌。”
他用漢話吟誦,卻絲毫不減悲涼憤慨之意。
“退渾兒,退渾兒,朔風長在氣何衰?
萬群鐵馬從奴虜,強弱由人莫嘆時。
退渾兒,退渾兒,冰消青海草如絲。
明堂天子朝萬國,神島龍駒將與誰?”
眾人聽得迷惘,翁公孺戛然而止,“當初金河長公主隨吐谷渾汗王逃回長安,在陛下面前唱了這首歌,呂相公記得嗎?”
呂盈貞拈須點頭,翁公孺又將李靈鈞身後的駿馬一指,“這就是吐谷渾汗王獻給陛下的,本地名種,青海驄。”
“原來如此。”吐蕃別館近在咫尺,李靈鈞並沒有把喜怒掛在臉上,只平靜地收起水囊,和皇甫南各自騎上一匹青海驄——皇甫南這一路穿著素褐,帽沿低垂,跟在李靈鈞身邊,像個不起眼的僮仆,這時,她擡起頭,往鄯州的方向瞥了飛快地一眼。
“相公且慢。”尖銳的呼哨聲自遙遠的天邊飄來,前頭警蹕的士兵稟報道:“鄯州有人趕來了。”
眾人自微微的緊張中緩過來,李靈鈞隨著呂盈貞驅馬上前,見十數名兜鍪紮甲的將士疾馳而來,施禮過後,說道:“這裏是五百名吐蕃俘虜,自積河石口戰事中虜獲的。某奉薛相公之命,將該人等盡數送還吐蕃,順道護送呂相公和東陽郡王到邏些。”
“這樣最好。”呂盈貞喜出望外。
李靈鈞眸光和皇甫南稍一對視,對那領頭的將士微笑道:“皇甫六郎在鄯州還好?”
“皇甫佶已經奉命去烏海了。”
以皇甫佶的腳程,至多也不過在鄯州略微喘了口氣——軍情真是刻不容緩。李靈鈞肅然起敬,“多謝薛相公。”在那五百名衣衫襤褸、枯瘦如柴的俘虜臉上盤旋了一會,他不動聲色地轉向呂盈貞,“呂相公,咱們這就去會一會東道節度使吧。”
抵達吐蕃別館,正副入蕃使聽宣前往幕帳中謁見東道主,奉上國書與皇帝賜物,並將隨行所有人員的文牒和符牌交呈驛卒查驗,接到五百名俘虜的名錄時,驛卒立刻警惕起來,說:“這些蕃民,帥相要仔細盤問,還要將名錄發回邏些,與本籍家人核對無誤,才可放行。”
“這是自然。”呂盈貞面無異色,拱了拱手,便率眾退出幕帳。
李靈鈞餘光望去,端坐在帳中的酋帥,戴紅色朝霞冠,穿著黃色團花緞的“倫波切”,臂膀上綴著金告身,正對他們頷首微笑。
“此人是蕃國四大部族中的沒廬氏,人稱尚絨藏。”走出尚絨藏的牙帳,呂盈貞不禁擦去額頭的一點微汗。
“尚?”李靈鈞一路自翁公孺口中聽說了不少吐蕃的習俗,立即反應過來。吐蕃朝中,外戚稱“尚”,權相稱“論”。
“不錯。他是王太後赤瑪隆卓的兄弟,和嘎爾論協察是死對頭。”
王太後是傳聞中收養了蘇毗奴隸,用來假充王子的那位讚蒙。
李靈鈞似有所悟,“蕃國遣尚絨藏來迎,讚普議和的心還算誠嗎?”
“但願如此。”呂盈貞言語謹慎,但也暗自松了口氣,和李靈鈞笑著返回館驛,見房裏灑掃得很潔凈,玉笏、筆墨都整齊地擺在案上,隨行的衛士們也都卸下了鎧甲,將馬交給說漢話的驛卒去照管。鄯州來的將士有軍令在身,於別館外紮帳,那五百名俘虜,由他餐風露宿去了。
翁公孺撣著袍子,從房裏迎出來,含笑道:“臨時加進來這五百名俘虜,大概又要費一番周章,我已經跟大家說了,恐怕要在河州耽擱十天半月,相公不會怪我自作主張吧?”
翁公孺是李靈鈞的謀士,呂盈貞怎麽會對他擺臉色,便搖了搖手,“豈敢?”他將翁公孺多打量了幾眼,“足下真是有未蔔先知之能,以前在哪裏高就?”
翁公孺隨口扯了幾句,糊弄過去,待呂盈貞挽起袖子,坐在案前開始書寫奏表,翁公孺退了出來,一踏進李靈鈞的寢房,裏頭人影全無。他猝然轉身跨過門檻——不用問,皇甫南那房裏也是空的。
一個蜀王府的僮仆,卻單獨住間寢房,當別人都眼瞎嗎?真是做作。翁公孺嘴角扯了扯。
兩匹青海驄在銀杏樹下悠閑地徜徉,李靈鈞支起雙膝,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有片銀杏葉打著旋落在發髻上,他沒有留意,只望著河畔的皇甫南。
她把頭發解開了,對著河水慢慢梳理著。
入秋後的河湟,還有種融融的春暖之意,漸漸西斜的日光依舊璀璨,給草葉和人都鑲上了一圈朦朧的金色。李靈鈞起身,無聲地走近皇甫南,見她手中的領巾順水流漂了出去,他忙一手撈起,遞還給皇甫南,沈吟道:“馬後桃花馬前雪,如果塞外都像河州這樣春意盎然,平靜祥和,陛下割四鎮、棄九曲,也不失為上計。”
皇甫南看著李靈鈞,他那向來如同驕陽似的雙眸,逐漸的幽暗了,有時會露出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神色來。對於西番,皇甫佶向來不掩厭惡,李靈鈞則淡然處之。
他年紀漸長,眉目不像蜀王,倒更肖似皇帝,怪不得二聖寵愛。
皇甫南道:“你不覺得金河長公主可憐嗎?”
當初在崇濟寺帷帳後被皇甫南質問,言猶在耳,李靈鈞沈默良久,終於坦誠地說道:“身為公主,以婚姻來促成兩國邦交,換回一方安寧,本來就是天生的職分。”他目視皇甫南微笑,“以前總愛逞匹夫之勇,是不是有點蠢?”
皇甫南也在思索著,“要是劍南和西川,也都像河湟的百姓一樣,唱起退渾兒的歌,陛下也坐視嗎?”
“西番滿朝互相傾軋,遲早不戰自潰。至於劍川,”李靈鈞臉色冷峻起來,“皇甫佶有句話說得不錯,分而治之,先內後外,先穩後攻,先弱後強。”
皇甫南不置可否,正要把頭發挽起來,李靈鈞卻把她攔住了,“先別。”他用手順了一下那烏緞似的頭發,替她拂到肩後,端詳了一會,笑道:“這樣好看,就好像……剛從榻上起來。”他們這一程北上,雖然形影不離,但礙於呂盈貞等人,還未有太親密的舉動。這會手拉手依偎在河畔,李靈鈞不免心旌蕩漾,往皇甫南新鮮紅潤的唇瓣上吻去,而後笑著對皇甫南耳語:“你扮男人,真是天衣無縫,呂盈貞當我好男風,坐臥都離我遠遠的。”
“他以前沒見過我,當然看不出來。”皇甫南從李靈鈞的臂彎裏起身,瞥向河流蜿蜒的下游,那裏有幾座零散的營帳,是鄯州的兵將,“那五百名俘虜……”
“裏頭興許混了薛厚自己的人。”李靈鈞也在猜測,這些人到底是來使絆子,還是暗中護衛?“他打得什麽算盤,有時陛下都不知道,叫翁公孺去琢磨吧。”
皇甫南笑道:“翁師傅看我的目光,恨不得在我身上捅兩個窟窿。”
“他沒有那個膽子。”李靈鈞把自己的外袍披在皇甫南的肩頭,風帽嚴實地遮住了她的散發,“起風了。”他回頭去望銀杏樹的枝葉。
“不是風。”兩人一起怔了怔,見一群騎士自銀杏林裏沖了出來,嘴裏高呼著吐蕃話,李靈鈞離開館驛時並沒有帶弓刀,他握起了拳,擋在皇甫南身前。
當頭的人是芒讚。自進了河湟,他就徹底改回了吐蕃年輕人的打扮,系抹額,戴珥珰,交領錦袍自一邊肩膀退下來,用帛帶束在腰間。他們正興高采烈地追逐著一只雄鹿,見到李靈鈞,芒讚猛然勒住馬韁,驅馬到了二人面前。
嘎爾家的少主人,大相論協察的兒子,他沒有下馬,居高臨下地對李靈鈞一頷首,笑道:“東陽郡王,你把我的獵物藏到哪裏去啦?”
李靈鈞道:“從你手下逃走了,還能算是你的獵物嗎?”
芒讚耍著手裏的彎弓,慢吞吞道:“大蕃的羊蹄和馬蹄踏過的地方,都是蕃人的家,從我家裏走失的畜生,難道別人可以輕易地占為己有嗎?”
下個吐蕃別館距離此處二百裏,芒讚是特意退回來找茬的。李靈鈞對他的豪言置若罔聞,淡淡道:“那只雄鹿進河對岸的林子裏了,你去追吧。”
“誰說我走失的是雄鹿?”芒讚另一只手上的長矛疾電似的越過李靈鈞的肩頭,要挑開皇甫南的風帽,李靈鈞揮開長矛,將皇甫南拽到另一邊,梳子落在了草甸上。
芒讚噗嗤一笑,“原來是只母鹿。”
李靈鈞忍耐到極點,臉色也驀地一沈,正要開口,皇甫南伸出一雙潔白的手,無比輕盈地掀開了風帽,對芒讚微笑道:“我是你家走失的嗎?”
芒讚目光一凝,戲謔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莫名出現在河湟的皇甫南讓他心生疑慮,收起了長矛,他說聲“走”,竟不再理會李靈鈞,招呼眾人上馬渡河,到了對岸,他又回過頭來,猶豫著看了皇甫南一眼。
皇甫南盯著芒讚的身影,等那群西番人獵到了鹿,割了鹿茸離去,李靈鈞才松開皇甫南的手,把青海驄牽了過來。
皇甫南翻身上了馬,日落時才起了風,樹葉沙沙的,銀杏葉飄舞著拂過人的臉頰,皇甫南靈巧地挽起頭發,嫣然地淺笑起來。
李靈鈞躊躇著瞟她一眼,“他似乎有點忌憚你?”是皇甫佶的緣故嗎?
素面粗褐的皇甫南,眼波盈盈地流轉,“他怕我嗎?好奇怪。我最喜歡別人怕我。”她輕叱一聲,馬蹄歡快地奔跑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