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世子
關燈
小
中
大
親王世子
按照大清的禮制, 親王世子的各項待遇基本只在親王之下,比起下一級的郡王來說還要高上不少。
更何況以如今的形勢,這幾位即將受封的親王世子怎麽看都是前途一片坦蕩——作為皇帝隔代指定的繼承人, 他們往後或許都不用再看自家王父的臉色了。
而這幾位幸運的年輕人,分別是誠親王家的嫡長子弘晟,和恒親王家的庶長子弘昇。
朝廷內外對這件事保持著一種詭異的沈默,沒有哪個勇敢到不長眼的家夥敢把心底的疑問說出來——萬歲爺是不是漏掉了什麽?
因為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沒趕上這一次冊封世子的雍親王家裏, 可還有個小兒子在皇上的身邊養著呢……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比親王世子更加優越的待遇。
但這樣一來,外界對於“冊封世子為何跳過雍親王府”的討論,也難免就轉向了這樣的猜測:或許皇帝更喜歡的是四爺家的弘歷小阿哥而非長子弘時, 出於私心才把這個世子的位置留了下來。
不過還有一部分t見解獨到的旁觀者,在心裏把這件事和那場轟動朝堂的大勝聯系了起來——
風光無限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正式的爵位卻還是個固山貝子;立了世子的的兩位親王看著尊貴崇高,但在朝廷裏成不了什麽氣候;至於四阿哥那邊的祖孫三代一團和氣, 最後也是半點高級待遇都沒撈著。
人人都有值得稱道的優待, 可也都有不如人的地方——
康師傅, 一位將分立制衡貫徹到底的端水大師。
所以, 今年的內務府裏許多司務衙門都要比往常更勞碌些, 他們既要預備著早已成了定例的年關祭祀和宴會, 又要分派出人手去操持冊封親王世子的各項禮儀。
可巧的是,本職在慎刑司的鄂爾泰這一次也被指派了過去。
“可別提了……之前還有空在家裏種點花, 這兩個月過來連人影都看不見。”
鄂爾泰的妻子說到此事也不免發幾句牢騷:“也是那些人存心使壞, 眼瞧著過年了,這差事調誰過去不行, 就非他不可?”
鄂夫人其實並不是那種愛抱怨的人,她之所以會對來客說這些, 也是因為他們家和金保一家是幾十年的老交情了。
聽著她的這些絮叨,金保的妻子也只能說些老生常談的話來勸解:“既然是為主子當差,那也就說不得什麽苦和累了,咱們當奴才的,這本就是分內之事嘛。”
“話是這麽說……哎,算了。”鄂夫人還是有些忿忿之意,但她也是明白事理的人,因而只能換了個話題:“我前一陣子還聽說,良柱被選到園子裏去了?真的假的?”
進入暢春園做侍衛,對金保這樣的家庭來說是件大喜事,金保之妻承認起來也就相當爽快:“是良柱命好,比丁之後正趕上咱們鑲藍旗裏挑人……如今他有了差使,我這心啊,也算是安定下來了。”
畢竟,在大兒子寶柱戰死後,良柱就成了他們全家的指望。
鄂夫人心中自然明白這一點:“嫂子你可放寬心,我聽人家都說園子裏是個好去處,又不受罪,賞賜又多;況且如今萬歲爺常在那邊住,說不定哪一天就能掙到個好前程呢。”
金保之妻並沒指望著小兒子能掙來多遠大的前程:“他也不是那塊材料,踏踏實實別惹出禍事就行了……就是還有件事,我想托您多留心留心。”
“您還和我客氣什麽。”鄂夫人聞言卻是一樂:“不過我猜,多半是要給良柱相看個姑娘了?”
正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良柱這孩子的年紀眼看著就快到為此發愁的時候了——不趕在這兩年把事情落定,之後想要給二十多的大小夥子說個媳婦,可要比現在麻煩多了。
金保之妻也不是第一次操持這種事情了:“我們的家境也就擺在這裏了,只求找個模樣端正品行好的丫頭,大家和和氣氣把日子過下去就行了。”
既然是兒女輩的喜事,鄂夫人也樂得多插一句嘴:“只可惜我們家的丫頭還都不到年紀——良柱這麽好的小夥子,也不知道是哪一家走運的姑娘能碰上。”
“走什麽運,我還怕耽擱人家姑娘呢。”
金保之妻嘆了口氣:“順妮子如今這幅模樣,誰看著心裏面都難受;可我和你大哥幾次三番勸她趁著年輕再找個人家,這妮子就是不松口……”
滿人的老規矩裏對再嫁之事並沒有多少限制,而在早年間,像寶柱的媳婦兒也就是那位“順妮子”,既然沒有一兒半女傍身,那再嫁起來更是毫無障礙。
然而大清入關近百年,要說其他的地方向漢人學起來還不情不願,可“夫死守寡”這種充斥著道學色彩的習俗,倒是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已經成了一種風尚。
在金保的妻子與鄂夫人閑談著這些時,暢春園裏的良柱也到了換崗的時間。
今年皇上在園子裏留得比從前更久些——和他一同住的弟兄裏有人消息靈通,悄悄告訴他們今年估摸著要在小年的時候才回宮了。
良柱就跟在這一隊侍衛的最末處,一直走到了觀瀾榭的外墻下,才各自在崗位上站定。
臘月裏的暢春園也不像春夏那樣風光旖旎,盤旋著的北風就這樣直挺挺地撲在良柱的臉上,讓還不習慣站崗生活的他下意識地瞇了瞇眼。
但是很快,他又睜大了雙眼——在距離他幾十步遠的地方,正緩緩走過一行人。
看著這群人在禦園中旁若無人地行走,再看著人群最前方那位一身石青色常服褂的老者,和他身邊一身大紅色喜氣洋洋的男孩,任誰都能猜出他們的身份。
那群人沒有往觀瀾榭過來的意思,良柱他們這些侍衛便仍舊一動不動地站著,目送這一老一少的身影消失在視野中。
皇帝正帶著弘歷回清溪書屋去。
如果說半年前他將這個並不熟悉的孫子接到身邊來,尚且算得上是別有考量的話;那麽現在帶著這個孩子,他卻只剩下了為人祖父的一顆心。
之前傳旨要冊封親王世子的時候,他也直截了當地問過弘歷:“你是怎麽想這件事的?”
弘歷也沒有過多隱藏自己的困惑:“皇瑪法……您為什麽不封我三哥呢?我三哥也沒有什麽大過錯啊。”
他這麽說,某種意義上是在代替他的父親發問——親王府已經算得上是自立門戶,而門戶之下包括弘歷在內的人,也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為什麽不封你三哥……”皇帝慢悠悠地重覆了一遍這句話,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了另一個對弘歷來說十分尖銳的問題:“朕要是在你們家封個世子,是封你三哥好,還是封你好?”
也許這個問題對現在的弘歷來說,還是過於覆雜了——
只見他垂下腦袋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擡起頭來,回話的聲調也不像往常那樣充滿自信:“回皇瑪法的話,這事大概要從情和理兩處分別論起。”
“哦?你說說,怎麽個兩處論起?”皇帝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
“就理而言,三哥如今在我們兄弟中居長,那麽這個世子就理應是他來當……”
弘歷的眉宇間雖然有幾分糾結,但還是在頓了頓之後立即接下去:“但從情之一字來說的話——”
“相比起做親王世子,弘歷更願意做皇瑪法的好孫子,在皇瑪法身邊時時侍奉。”
這個回答有些超乎皇帝的意料。
他一時沒有出聲,就這樣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弘歷,目光裏充滿著懷念與滄桑。
他似乎透過弘歷的身影看到了另一個終生銘記著的場景——
曾有青年帝王問於身畔二子:言汝等志,使朕知之。其一子稍長者曰:願為賢王。
另一子則曰:願效父皇,為聖君明主。
如今賢王已矣,聖君又可曾如願?
似乎是在許久之後,弘歷才聽到了皇瑪法滿是欣慰和釋然的聲音:“好,好啊……”
皇帝微笑著望向這個小孫兒,悠然而篤定地說了一句:
“弘歷是個有志氣的孩子。”
這一番對話除了祖孫二人之外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在回京之後,弘歷卻沒有回到雍親王府,而是留在了宮裏,由佟貴妃帶在身邊過年——
如此安排看上去是順水推舟,可誰都能從中解讀出點什麽來。
昨晚下了一夜的雪,等到胤禛推開屋門時,就與這白茫茫的天地打了個照面。
在他身邊,是即將進宮去給德妃、貴妃幾位娘娘請安的四福晉:“大清早的,怎麽也不加件衣裳……”
她順手取過一件大氅,披在了胤禛的肩上:“你如今也有年紀了,要多註意著才是。”
看著這明凈的世界,胤禛只覺得自己的心境也通透不少:“怎麽,你也覺得我該抓緊時間上奏皇阿瑪,把立世子這事兒定下來?”
四福晉自然明白他在想些什麽:“哪能呢……宮裏不是還有弘歷在嗎?”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等到這場雪和康熙五十九年一同過去——
下一個春日,也就要到來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按照大清的禮制, 親王世子的各項待遇基本只在親王之下,比起下一級的郡王來說還要高上不少。
更何況以如今的形勢,這幾位即將受封的親王世子怎麽看都是前途一片坦蕩——作為皇帝隔代指定的繼承人, 他們往後或許都不用再看自家王父的臉色了。
而這幾位幸運的年輕人,分別是誠親王家的嫡長子弘晟,和恒親王家的庶長子弘昇。
朝廷內外對這件事保持著一種詭異的沈默,沒有哪個勇敢到不長眼的家夥敢把心底的疑問說出來——萬歲爺是不是漏掉了什麽?
因為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沒趕上這一次冊封世子的雍親王家裏, 可還有個小兒子在皇上的身邊養著呢……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比親王世子更加優越的待遇。
但這樣一來,外界對於“冊封世子為何跳過雍親王府”的討論,也難免就轉向了這樣的猜測:或許皇帝更喜歡的是四爺家的弘歷小阿哥而非長子弘時, 出於私心才把這個世子的位置留了下來。
不過還有一部分t見解獨到的旁觀者,在心裏把這件事和那場轟動朝堂的大勝聯系了起來——
風光無限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正式的爵位卻還是個固山貝子;立了世子的的兩位親王看著尊貴崇高,但在朝廷裏成不了什麽氣候;至於四阿哥那邊的祖孫三代一團和氣, 最後也是半點高級待遇都沒撈著。
人人都有值得稱道的優待, 可也都有不如人的地方——
康師傅, 一位將分立制衡貫徹到底的端水大師。
所以, 今年的內務府裏許多司務衙門都要比往常更勞碌些, 他們既要預備著早已成了定例的年關祭祀和宴會, 又要分派出人手去操持冊封親王世子的各項禮儀。
可巧的是,本職在慎刑司的鄂爾泰這一次也被指派了過去。
“可別提了……之前還有空在家裏種點花, 這兩個月過來連人影都看不見。”
鄂爾泰的妻子說到此事也不免發幾句牢騷:“也是那些人存心使壞, 眼瞧著過年了,這差事調誰過去不行, 就非他不可?”
鄂夫人其實並不是那種愛抱怨的人,她之所以會對來客說這些, 也是因為他們家和金保一家是幾十年的老交情了。
聽著她的這些絮叨,金保的妻子也只能說些老生常談的話來勸解:“既然是為主子當差,那也就說不得什麽苦和累了,咱們當奴才的,這本就是分內之事嘛。”
“話是這麽說……哎,算了。”鄂夫人還是有些忿忿之意,但她也是明白事理的人,因而只能換了個話題:“我前一陣子還聽說,良柱被選到園子裏去了?真的假的?”
進入暢春園做侍衛,對金保這樣的家庭來說是件大喜事,金保之妻承認起來也就相當爽快:“是良柱命好,比丁之後正趕上咱們鑲藍旗裏挑人……如今他有了差使,我這心啊,也算是安定下來了。”
畢竟,在大兒子寶柱戰死後,良柱就成了他們全家的指望。
鄂夫人心中自然明白這一點:“嫂子你可放寬心,我聽人家都說園子裏是個好去處,又不受罪,賞賜又多;況且如今萬歲爺常在那邊住,說不定哪一天就能掙到個好前程呢。”
金保之妻並沒指望著小兒子能掙來多遠大的前程:“他也不是那塊材料,踏踏實實別惹出禍事就行了……就是還有件事,我想托您多留心留心。”
“您還和我客氣什麽。”鄂夫人聞言卻是一樂:“不過我猜,多半是要給良柱相看個姑娘了?”
正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良柱這孩子的年紀眼看著就快到為此發愁的時候了——不趕在這兩年把事情落定,之後想要給二十多的大小夥子說個媳婦,可要比現在麻煩多了。
金保之妻也不是第一次操持這種事情了:“我們的家境也就擺在這裏了,只求找個模樣端正品行好的丫頭,大家和和氣氣把日子過下去就行了。”
既然是兒女輩的喜事,鄂夫人也樂得多插一句嘴:“只可惜我們家的丫頭還都不到年紀——良柱這麽好的小夥子,也不知道是哪一家走運的姑娘能碰上。”
“走什麽運,我還怕耽擱人家姑娘呢。”
金保之妻嘆了口氣:“順妮子如今這幅模樣,誰看著心裏面都難受;可我和你大哥幾次三番勸她趁著年輕再找個人家,這妮子就是不松口……”
滿人的老規矩裏對再嫁之事並沒有多少限制,而在早年間,像寶柱的媳婦兒也就是那位“順妮子”,既然沒有一兒半女傍身,那再嫁起來更是毫無障礙。
然而大清入關近百年,要說其他的地方向漢人學起來還不情不願,可“夫死守寡”這種充斥著道學色彩的習俗,倒是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已經成了一種風尚。
在金保的妻子與鄂夫人閑談著這些時,暢春園裏的良柱也到了換崗的時間。
今年皇上在園子裏留得比從前更久些——和他一同住的弟兄裏有人消息靈通,悄悄告訴他們今年估摸著要在小年的時候才回宮了。
良柱就跟在這一隊侍衛的最末處,一直走到了觀瀾榭的外墻下,才各自在崗位上站定。
臘月裏的暢春園也不像春夏那樣風光旖旎,盤旋著的北風就這樣直挺挺地撲在良柱的臉上,讓還不習慣站崗生活的他下意識地瞇了瞇眼。
但是很快,他又睜大了雙眼——在距離他幾十步遠的地方,正緩緩走過一行人。
看著這群人在禦園中旁若無人地行走,再看著人群最前方那位一身石青色常服褂的老者,和他身邊一身大紅色喜氣洋洋的男孩,任誰都能猜出他們的身份。
那群人沒有往觀瀾榭過來的意思,良柱他們這些侍衛便仍舊一動不動地站著,目送這一老一少的身影消失在視野中。
皇帝正帶著弘歷回清溪書屋去。
如果說半年前他將這個並不熟悉的孫子接到身邊來,尚且算得上是別有考量的話;那麽現在帶著這個孩子,他卻只剩下了為人祖父的一顆心。
之前傳旨要冊封親王世子的時候,他也直截了當地問過弘歷:“你是怎麽想這件事的?”
弘歷也沒有過多隱藏自己的困惑:“皇瑪法……您為什麽不封我三哥呢?我三哥也沒有什麽大過錯啊。”
他這麽說,某種意義上是在代替他的父親發問——親王府已經算得上是自立門戶,而門戶之下包括弘歷在內的人,也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為什麽不封你三哥……”皇帝慢悠悠地重覆了一遍這句話,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了另一個對弘歷來說十分尖銳的問題:“朕要是在你們家封個世子,是封你三哥好,還是封你好?”
也許這個問題對現在的弘歷來說,還是過於覆雜了——
只見他垂下腦袋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擡起頭來,回話的聲調也不像往常那樣充滿自信:“回皇瑪法的話,這事大概要從情和理兩處分別論起。”
“哦?你說說,怎麽個兩處論起?”皇帝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
“就理而言,三哥如今在我們兄弟中居長,那麽這個世子就理應是他來當……”
弘歷的眉宇間雖然有幾分糾結,但還是在頓了頓之後立即接下去:“但從情之一字來說的話——”
“相比起做親王世子,弘歷更願意做皇瑪法的好孫子,在皇瑪法身邊時時侍奉。”
這個回答有些超乎皇帝的意料。
他一時沒有出聲,就這樣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弘歷,目光裏充滿著懷念與滄桑。
他似乎透過弘歷的身影看到了另一個終生銘記著的場景——
曾有青年帝王問於身畔二子:言汝等志,使朕知之。其一子稍長者曰:願為賢王。
另一子則曰:願效父皇,為聖君明主。
如今賢王已矣,聖君又可曾如願?
似乎是在許久之後,弘歷才聽到了皇瑪法滿是欣慰和釋然的聲音:“好,好啊……”
皇帝微笑著望向這個小孫兒,悠然而篤定地說了一句:
“弘歷是個有志氣的孩子。”
這一番對話除了祖孫二人之外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在回京之後,弘歷卻沒有回到雍親王府,而是留在了宮裏,由佟貴妃帶在身邊過年——
如此安排看上去是順水推舟,可誰都能從中解讀出點什麽來。
昨晚下了一夜的雪,等到胤禛推開屋門時,就與這白茫茫的天地打了個照面。
在他身邊,是即將進宮去給德妃、貴妃幾位娘娘請安的四福晉:“大清早的,怎麽也不加件衣裳……”
她順手取過一件大氅,披在了胤禛的肩上:“你如今也有年紀了,要多註意著才是。”
看著這明凈的世界,胤禛只覺得自己的心境也通透不少:“怎麽,你也覺得我該抓緊時間上奏皇阿瑪,把立世子這事兒定下來?”
四福晉自然明白他在想些什麽:“哪能呢……宮裏不是還有弘歷在嗎?”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等到這場雪和康熙五十九年一同過去——
下一個春日,也就要到來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