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盛世崩塌 可李隆基,你才最該死啊……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章 盛世崩塌 可李隆基,你才最該死啊……
讓大唐進入全盛時期後,又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的……
唐玄宗……李隆基?!
“怎麽會?!”
怎麽會是他!!!
李隆基竟顧不得帝王威儀,直接驚呼出聲,滿眼不可置信。
而其下大臣也盡皆如此,臉上驚駭詫異的表情幾乎不受控制——
怎麽會……
“不,這不可能……”
李隆基搖著頭:“這怎麽可能是朕……”
【沒錯,李隆基,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他,導致大唐盛世驟然崩塌的人也是他。】
【一個無論是粉黑都希望他早死的人。】
【喜歡李隆基的,希望他早死,以便得以保留這盛世大唐。】
【不喜歡李隆基的,也希望他早死,免得看見被李隆基禍害導致的大唐亂世。】
【總之,李隆基如果早死,後面大概也不會出現那麽多糟心事了。】
【可他偏偏在位四十五年,是唐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
【正所謂老而不死是為賊啊!】
【李隆基,何故活那麽長時間?就為了親自讓這盛世大唐毀在自己手裏?】
老而不死是為賊……老而不死……
親自毀掉這盛世大唐……
咚咚!!
李隆基只感覺自己腦袋被人猛地敲了幾下悶棍一樣,連站起來的身體都忍不住搖晃了兩下。
“陛下——”
高力士驟然一聲低低的驚呼,而後急忙上前去攙扶,滿臉的憂心與焦急:“陛下,萬望要保重龍體啊!”
李隆基根本無心回答,他依舊滿臉恍然並且難以置信。
——先前聽著自己的政績功績有多志得意滿,現在遭受的打擊沖擊就有多沈重恐慌……
而且滿心的覆雜難言與驚駭羞恥……
怎麽會是他呢……怎麽就是他呢……
為政後期——他到底……都做了什麽?
唐朝武則天時期。
年僅十歲的李隆基剛邁入朝堂,便聽到天幕說——
……又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的——唐玄宗,李隆基……
他幾乎整個人僵在了原地。
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情,此時更是亂成一團。
先前聽天幕之言,震驚忐忑的同時,也未免存有一絲欣喜與意氣,激動與興奮。
然而現在再聽……只覺驚駭又莫名,慌亂又羞恥……無論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那“粉”和“黑”,顯然是後世喜歡他與不喜歡他之人,可竟然都不希望他活那麽長時間……所以他那個時候,究竟都做了什麽啊?
十的年紀,已經不小了。
李隆基已然能明白許多事,也能認清許多事。
此時他站在朝堂之上,周圍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了他身上,包括正前方高高在上的祖母,對方也在註視打量著他。
李隆基緊緊握拳,努力讓自己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繼續往前走。
無論後來的他究竟都做了什麽,現在的他,就只是他而已。
十歲的年紀,少年之姿,只信服自己,一切都還未可說。
武則天深深看著勉力維持姿態走過來的少年,驀地笑了一聲:“倒是有意思……”
“來到祖母這裏,一起繼續聽聽看天幕是如何說的吧。”
李隆基恭敬拱手:“……是,祖母。”
唐朝,李淵時期。
之前聽著天幕提起大唐還會進入全盛時期,又看見那全盛時期的洛陽長安等究竟有多繁華,哪怕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不禁心生感慨,其餘大臣更是連連點頭,面露欣喜之色,一時間,對李世民的擁護敬意更多。
秦王後代都能有如此表現,大唐交給秦王則該當時理所當然的!
可是接下來……
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直至大唐亂世的人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怎麽……怎會如此?!
李元吉驀地嗤笑一聲,望向李世民:“秦王,看來你的後世子孫並不怎麽樣啊?”
李世民還未說話,魏征竟直接開口道:“大王,現有天幕預警,一切都可以避免發生,倒是好事。”
李元吉驟然轉頭,怒目而視:“魏征你——”
太子之位還沒變呢!魏征這背信棄義之人!!
魏征俯身拱手告罪:“臣只是為大王闡述事實而已。”
李元吉冷笑:“你倒是說說看,你為的是哪個大王?!”
魏征還未言語,對面房玄齡便開口道:“不管為的是哪個大王而闡述的事實,魏大人所言確是極有道理的,能提前知道未來歷史如何,也能提前做好規劃預警,總好過其他……臣是說,不管怎樣,總好過那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什麽叫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這話在暗指什麽?!
當他聽不出來是嗎!!
而再聽其他大臣出言附和,甚至還有安慰秦王之語,李元吉驟然憋紅了臉色,卻是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此等沆瀣一氣之臣,他也不屑與其爭辯!!!
再觀唐朝另一時空——
李世民表情都僵住了。
他是怎麽都沒有想到,造成大唐驟然出現亂世之局的,怎麽還是他之前稱讚和感嘆過的玄宗李隆基?
而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所謂的安史之亂又是怎麽發生的?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這到底發生了什麽……”
【安史之亂,起始至公元755年12月,到公元763年2月結束,總共足有八年之久。】
“八年!!”
李世民驟然吸了口氣:“八年之久的戰亂內耗!要損耗多少國力?!大唐怎麽可能不由盛轉衰!!”
【守業更比創業難,破壞更比建設易。】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這一代代守護和建設的大唐盛世,就在這八年裏徹底崩塌了。】
【安史之亂,其中“安”和“史”指的是唐朝李隆基時期的將領——即安祿山與史思明。】
【這兩人在背叛唐朝後,發動了與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所以此次戰亂被稱為“安史之亂”。】
【在此之前,唐朝幾乎有百年之久未經歷過戰亂了,當時海內承平日久,所以直至戰亂發生的時候,百姓累世不識兵革,近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戰亂,於是在聽到有人起兵造反,發動戰爭時,無論遠近的百姓,幾乎全部都震驚無比。】
【而就是這場八年之久的內戰,使得唐朝8000多萬的人口再次大量喪失,國力也迅速內耗且銳減衰落!】
“安祿山……”
“史思明……”
李隆基咬緊牙關:“是這兩人——”
【雖說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變造反,但究其根本,也絕對少不了李隆基這個始作俑者的鍋。】
李隆基的臉上驟然火辣辣的疼,登時再也說不出話來。
【大概是自認為使得大唐進入了全盛時期,李隆基就開始志得意滿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他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位了,開始滿足了,開始飄了。】
【於是,他覺得自己可以開始享樂奢靡了。】
先前的確開始有意氣風發,並且志得意滿感覺的李隆基:“……”
他想為自己辯白辯解,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李隆基為帝的前半段的確勵精圖治,也提倡節儉之風,可後半段,大概是覺得這全盛時期的大唐,已經足夠他揮霍和糟踐了吧,節儉之風不再有,明君之相漸消,已然忘乎所以,被享樂奢靡所侵染,淪為一副昏聵又驕奢的模樣。】
【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進獻讒言,將個兒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盡皆廢為庶人,並在之後被無情殺害,而後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
李隆基聽得簡直心驚肉跳,啞聲道:“武惠妃……”
還有他的個兒子,怎麽……
【武惠妃曾構陷於王皇後,致使王皇後坐罪廢為庶人,幽禁冷宮,而她女兒鹹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則很是擅長揣摩武惠妃的心意,對太子李瑛多次毀謗,再之後武惠妃便勾結權臣宰相李林甫,構陷於太子兄弟人——】
【她設計派人召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遂請求他們幫忙,而太子兄弟人也答應進宮幫忙。】
【可是武惠妃卻接著告訴李隆基,說太子等人要造反。】
“武惠妃!!!”
“還有……宰相李林甫?!駙馬楊洄?!”
李隆基瞬間陰沈著臉望向堂下,一人直接跪趴了下去。
現在的宰相還是張九齡,而並非李林甫。
然李林甫現今也是位高權重之能臣。
又牽扯出多人,李隆基只覺得心跳如擂鼓,耳中嗡鳴不斷。
【想當然,李隆基最後廢了太子人,將其都貶為了庶人,還處死了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銹。】
【而再不久後,已貶為庶人的人便接連遇害。】
【天下人都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驟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後,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懼,以為總看到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後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也還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只能說是害人終害己,一報還一報。】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後,李隆基非常的傷心,還追封了武惠妃為皇後。】
【不過她謀害皇子之事人盡皆知,後來又被唐肅宗廢去了一切皇後祠享。】
【但盡管如此,李隆基的這個做法,也真是沒得說,確實寵啊,也難怪武惠妃死後,他能將楊貴妃再寵天上去。】
楊……楊貴妃……
竟然又來了個楊貴妃……
這人還能一添再添嗎……昔聞太宗身邊盡是能臣武將,而他身邊的這些人……
可楊貴妃此人?
他後宮之中好像沒有——
【兒子死了沒什麽感覺,寵妃死了倒是追封為皇後,還又給自己找了第二春——】
【楊貴妃,原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琩的妃子。】
【在武惠妃病死之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覺得後宮裏的美人雖然多,但卻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然後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即壽王李琩的妃子楊玉環很美貌絕倫,艷麗無雙,於是……】
【於是當然是把兒子的媳婦召進宮,當自己的媳婦寵啦。】
【至於所謂的禮節什麽的,他是皇帝,他說了算,就是這麽霸道強寵。】
李隆基驟然腦袋一懵,只覺得眼前一陣暈眩……
天幕語氣戲謔又不屑,簡直猶如千斤重錘,狠狠擊在了他的臉上身上!!
而此時,他已經不敢再看朝堂之上了——
那裏站著的可不止有諸多大臣……
【關於李隆基和楊貴妃的爭議有許多,後世作品中,經常將兩人比作真愛,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不過是文學影視作品多為了美化罷了。】
【畢竟設身處地想一想,當時李隆基都多大年紀了?而楊貴妃又多大年紀了?你會心甘情願愛上一個都能做你爹的老頭嗎?再者說,楊貴妃和壽王李琩成親後的日子,又不是過得不幸福不美滿。】
【結果李隆基先是讓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然後又下詔讓楊玉環還俗,將其接入宮中,後正式冊封為貴妃。】
【呵,男人,果然在面對女色上,真的是慣會耍弄心眼子,這招掩耳盜鈴用得好啊。】
【只可惜自古以來無權做主的女人了。】
李隆基……
李隆基已經不知道該作何表情,只覺得臉皮異常發熱發脹,幾乎無言以對,也更是無顏以對堂下諸人。
其他時空眾人更是不知道該擺出什麽表情,尤其是唐朝時空聽著的人。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怎麽說呢……雖然類似事情不是沒有,但聽著天幕用這樣的語氣敘述,就是覺得……丟人至極啊。
【提到楊貴妃楊玉環,就不得不提她的族兄楊國忠。】
【安史之亂,也少不了楊國忠的影子。】
很好,又新添了一人……
【安史之亂究竟是怎麽一步步的積累矛盾,直至驟然爆發的?】
【我們從李隆基的這幾個操作中,不難看出他後面已經被享樂奢靡之風侵染腐蝕,腦袋已經不好使了,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再加上一些大臣投其所好,說什麽就信什麽,於是奢靡揮霍的時候,竟然就從不過問經費來源。】
【還有在李隆基對政事倦怠後,就將政事交給宰相處理,可張九齡是個直臣,李林甫卻不是。】
【張九齡認為看見不對的地方就要諫,皇帝不聽更要諫,但李隆基已經就想著放松身心,以犒勞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了,能願意和喜歡聽張九齡的勸告和建議?】
【反倒是李林甫也投其所好,私下裏警告那些言官,說如今明主在位,天下大治,負面的話,諸位應當少說,以彰明主之偉大,否則出什麽事的話,後悔都來不及,於是言官們再也沒有人敢直言進諫了。】
【而之後張九齡等能臣更直接被先後罷官,於是這朝堂之上,便開始由李林甫一人專政獨權。】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了一聲:“宰相專權,挑還不挑個好的,怎麽想的?”
秦王宮。
嬴政又想起了已經處死的趙高,不禁冷哼一聲,這李林甫顯然與趙高一丘之貉也。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和眾大臣聽到這裏,更是臉色難看,話到嘴邊,簡直不吐不快!!
“既然先前虛心納諫,為何不貫徹到底?!”
“前面所為如何就先不說了,國之政事,如何就敢直接放手!”
“那張九齡顯然才是賢臣之範啊!”
李世民更是直接氣到拍椅子:“糊塗!糊塗!!”
為君者,竟到後期只圖享樂?!
莫不是腦子真的壞了!
這李林甫竟讓言官不再諫言,那以後這朝堂之上,豈非他一人說了算了?
還有李林甫此等作為,恐怕不單單只是投其所好那麽簡單……
【李林甫其人,“口有蜜,腹有劍”,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李隆基所重視的,他都會千方百計的將其除掉。】
【不僅忌妒並且陰謀陷害有學問之人,還收買李隆基左右之人,致使李隆基的一舉一動都在其掌握之中。】
【而這樣一來,李林甫就可以隨時采取各種措施,去迎合李隆基的需要。】
【加上李隆基開始不理政事,李林甫陽奉陰違的手段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
【不過李隆基也沒什麽好說的,因為由此,他曾在天寶六載,把天下所有的貢物都賞賜給了李林甫,真的是既眼瞎又眼瘸,活該被人蒙騙,從一個耳聰目明的君王,淪為了一個只知享樂奢靡的蠢貨愚人!!】
【然而李林甫的為所欲為行事還不止如此——他擔心武將立功之後會躋身相位,從而威脅到自己的權勢地位,所以為了杜絕邊將入相之路,就向李隆基建議,說胡人忠勇無異心,淳樸單純,讓李隆基用胡人為鎮守邊界的節度使。】
【可是李隆基給了胡人兵權,卻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
“此子是不是瘋了!”
李世民此時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不能再難看——
兵權旁落,豈不是猶如待宰的……
李世民深吸口氣,到底還是沒能將餘下的字眼說出口。
宋朝趙匡胤時期。
一直聽到這裏,趙匡胤仍是忍不住搖了搖頭。
盡管他早已知曉唐朝如何顛覆,也一直引以為戒,可再聽到李隆基此等操作,也還是禁不住心生感慨啊。
不過大宋定然是不會再出現此種狀況,他會將一切都杜絕於搖籃之中!
想到此,趙匡胤不禁嗤笑一聲,像安祿山那等擁兵自重的情況,絕不會出現在他大宋朝!
可是隨即,趙匡胤又臉色一僵——
天幕之前說過宋朝尤甚……這到底又是個什麽情況啊……
【李隆基自以為是的擺弄著權衡之術,實際不過是將情況推向更糟糕的地步——】
【也因此,身為胡人的安祿山等人得以取得愈加強盛的權力與實力,軍隊驍勇勁捷,到最後,安祿山甚至直接獨掌大兵鎮,兼有十八萬千九百多人的兵力!至此完全具有了叛唐的實力及野心……】
【這可是李隆基一步步的,將安祿山等人的胃口給填滿,甚至餵大的,就這樣,安祿山等人還能憋著不反?】
【——於是擁兵自重如安祿山等人迅速崛起,最終成為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顫抖著嘴唇,臉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紅,紅了又青,真可謂是好不精彩,難堪至極。
唐朝武則天時期。
十歲的李隆基也是臉色難看,但此時他只是皇嗣,一切甚至都還未開始,所以更多的是感到不可思議,以及難以置信——他不敢相信,更是難以想象……天幕所說之人真的是未來的他?!
他可真是恥於與其同為一人!!
【藩鎮崛起,節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勢力大到一度無法指揮調度的情況。】
【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李隆基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後期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又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等人勢力坐大,大唐政治每況愈下,可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而在李林甫之後為相的,便是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
【楊國忠此人,更是不堪。】
【他早年嗜酒賭博,品行就不端,其後任相期間,兩次派兵攻打南詔,兩次遮掩敗績,並且偽造捷報上書朝廷,損兵折將無數,最終南詔不僅背叛了唐朝,還投靠吐蕃……】
【除此之外,楊國忠還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致使官吏貪瀆,政治**,民怨沸騰。】
【而這期間,楊國忠與安祿山互相傾軋,一直排斥和想要牽制對方,並且因為自覺牽制不了安祿山,便經常向李隆基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但安祿山是誰,他可是被楊玉環收作了養子的人……】
【而且李隆基對他很有好感和喜愛非常,甚至安史之亂發生時,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李隆基都仍然認為是有人厭惡安祿山,所以才編造出來這種假話謊言,以至於根本就不相信這種話……】
【所以,就算李隆基曾召安祿山入朝,想要試探安祿山有無謀反的心思,可在此之前,安祿山早事先就得到了楊玉環的通風報信,於是將計就計,裝模作樣說自己一片赤誠之心,由此倒是讓李隆基更加信任他了。】
“收胡人為養子?還有那楊玉環之兄……”
李世民猛地喘了口氣,聽得簡直血壓升高——
寵妃,寵臣,放權至此,兵權旁落,如此無德無才之人竟還能出任宰相……
這楊國忠莫不是因為……
【李隆基是真的寵楊玉環,為了討楊玉環的歡心,專門為她服務做衣服的都有七百多人。】
【而那句著名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也是因為楊玉環——就因為楊玉環喜歡吃荔枝,所以為了讓楊玉環能夠吃到新鮮的荔枝,李隆基便下令讓人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走的是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專屬貢道。】
【自從有了楊貴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
【朝中大臣投其所好,不斷巴結逢迎,楊玉環的姐姐們也由此各自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她的族兄楊國忠就更是平步青雲,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其他兄長自然也有封賞,都做了朝中的高官。】
【而楊國忠,因為楊玉環的受寵,一時權勢堪稱無人能及,兄妹二人在當時可當真是輝煌無比。】
【顯然,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已經戳滿了窟窿漏洞的唐朝,終於開始混亂起來——】
【最終加之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逐漸更加尖銳激化,所以使得安祿山在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實則為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也因此,這兩人之間的矛盾鬥爭,是直接導致安史之亂發生的導火索!】
李世民臉色難看的閉了閉眼睛,只覺得有些暈眩。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這一步步的,簡直是毫無意識的,甚至閉目塞聽的,任由各種人拿著利劍在大唐之上肆意妄為!
而這戳的豈止是大唐的天下,也是他的心啊……
李世民不禁雙目泛紅,是氣得,也是急得,更是恨的!
【問題不是一日就積累起來的,混亂也不是一天之內就全部發生的,可唐玄宗李隆基始終沈溺在溫柔鄉中,毫無改弦更張之意,對於唐朝之下所發生的危機更是絲毫沒有察覺!】
【甚至他還反而對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加之受當時朝政黑暗**風氣影響,邊鎮將領多貪功求官,想借軍功謀求高位,於是對外多次肆意挑釁,最終致使邊境戰亂不斷,而李隆基的好戰,無疑是對此火上澆油,以至於邊境沖突日益升級,先後戰死,病死的唐朝士兵多達二十萬人。】
【除此之外,唐朝內部矛盾也是逐漸**激化。】
【地方割據勢力壯大,安祿山等節度使把持兵權,內部如李林甫,楊國忠之流更是霍亂朝政,專權獨斷,排除異己,加之楊玉環得寵後,整個楊家都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握權勢滔天,聲色犬馬,過著極其荒淫糜爛的生活。】
【而這無疑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累重擔,使得暗地裏的矛盾也不斷加劇。】
【當然,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無疑是唐玄宗李隆基。】
【無論是邊疆節度使的擁兵自重,還是楊家諸人的權欲熏心,亦或者是李林甫和楊國忠之流的專權獨斷,敗壞朝綱等,都絕對少不了李隆基的放之任之,甚至直到戰亂發生時,還不能驀然驚醒!】
【在他執掌下的大唐盛世之景,已經完全遮蓋住了李隆基的耳目,讓他志得意滿,自鳴得意,依舊被大唐盛世的假象光環所籠罩著,甚至尤覺得自己的一切決定,一切政策都毫無問題可言!】
【所以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叛軍最終占領了洛陽,而同年六月,叛軍又長驅直入,開始攻陷唐朝的都城長安,也是由此,安史之亂進入最高峰——在長安淪陷之前,身為皇帝的李隆基只能率眾敗走,倉惶又狼狽的逃亡……】
“嘶……”
“逃亡!!”
最終竟到了逃亡的地步?!
劉徹簡直覆雜難言,從盛世到亂世,從明君到昏君,這唐玄宗李隆基當真是讓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啊。
衛青眉頭也是緊皺:“難道這大唐就沒有其他得用的將領嗎?”
一代帝王竟然要淪落到放棄都城逃亡,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秦王宮。
嬴政等人也是緊鎖眉頭,尤其是蒙恬王翦等將領,最看不得此種境況景象!
叛軍逼近,就要倉惶敗走?
怎麽就落得個逃亡的下場?!
“這唐玄宗李隆基怎麽回事?”
王翦沈著臉:“棄都城而逃,也虧是做得出來!”
蒙恬更是直言:“膽小如鼠之輩。”
棄都城何異於棄國而逃,怎麽都得殊死一戰才是!
就連扶蘇也是聽得眉頭緊蹙——
這盛世大唐,即使驟然衰落混亂,也不見得就毫無抵抗之力吧?
緣何到這種地步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聽到這裏,李隆基臉上已然毫無血色可言了。
他搖晃著身體,甚至幾乎喘不過氣。
“陛下!!”
“陛下——”
高力士急喊了兩聲,連忙給李隆基順氣:“陛下,一切還可避免啊,一切還可避免!”
李隆基急喘了兩口氣,卻幾乎無言以對。
堂下眾臣見此情狀,也不由得出言安撫。
至少對他們來說,現下的唐皇李隆基,還未曾到之後那等昏庸昏聵,並且只知享樂奢靡的地步,哪怕在眾臣心底,卻依然對天幕所說的一切而感到悲憤悲痛,可他們到底都身為臣子,只能暫且先按下心中所想與各種思量考量等。
不過敗逃都城長安之後呢?
還有大唐究竟為何沒能抵擋住那叛軍之勢啊!
【大概因為長時間荒廢政事,所以導致李隆基在安史之亂發生後,不僅多次騷操作失誤,決策昏頭昏腦,還加之楊國忠的錯誤操作等,於是致使原本完全可以在兩年左右平定的安史之亂,竟前後足足歷時了八年之久。】
【也是由此,大唐的盛世光輝,從此便一去不覆返。】
眾臣:“……”
張九齡實在忍不住開口道:“陛下,天幕所說這些人,必要提前扼殺!”
說完,又實在忍不住繼續開口道:“還有陛下之責……”
未盡之言心知肚明,張九齡深深躬身俯首下去,其意不言而喻。
李隆基深吸口氣,像是找到了臺階下,終於能啞著聲音開口道:“卿快快平身,朕自當自省己身,而天幕所提之人……”
【安祿山,史思明等叛亂者都該死,李林甫,楊國忠等危害社稷者也該死,但楊玉環等,我不知道該怎麽確切的說。】
【楊玉環無辜嗎,她其實算不得無辜。】
【楊氏兄弟姐妹五家,可以說楊玉環是“五楊”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而當時唐朝內部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爭權奪利,楊玉環作為其中的重要人物,其起到的作用顯然不小。】
【她確實算是參與了唐朝內部的權利爭鬥。】
【李隆基率眾逃離長安之時,也帶上了楊玉環及其家人,這一路到了馬嵬坡前,將士們饑餓疲憊不已,六軍具憤怒不休,陳玄禮認為是楊國忠作亂才導致安祿山謀反,於是請李輔國去轉告太子想殺掉楊國忠的意圖。】
【而這個時候,恰逢吐蕃使者正率領二十多人圍堵楊國忠,向楊國忠抱怨沒有食物可吃,於是有官兵趁機喊道——“楊國忠與胡虜謀反!”楊國忠聽後懼怕,連忙騎著馬欲逃到西門,結果最終被眾人殺死肢解。】
【楊國忠死後肢解,腦袋還被槍挑著豎在了驛站的門口,而楊家其餘人也盡皆被殺死,當然還有楊貴妃——】
【高力士勸說李隆基要保軍心安定,所以必須將楊貴妃殺死,於是李隆基只能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了楊貴妃。】
“好!殺得好!”
李隆基拍著高力士的手,眼眶泛紅:“殺得好啊——”
【可最該死的難道不是李隆基嗎?】
【楊家死有餘辜,楊玉環不管是作為內部爭鬥的工具人也好,還是主動參與其中也好,最後她的死,自當也是必然的結果,這無可厚非,但其中最該死的,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嗎?】
【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
【可最終結果呢,馬嵬兵變,楊玉環被縊死,倒成了為亂世頂罪的罪魁禍首了。】
【唐玄宗李隆基,可真是好笑可笑,還有臉為楊玉環之死心痛,你合該這時候就跟著楊玉環一起去了才對。】
【好像楊玉環死了,一切由你而起的混亂戰亂,盛世傾頹,都能一筆勾銷了是吧?】
【我也不知道是大臣們不敢殺皇帝,還是依舊對李隆基忠心耿耿,這種單把過錯推到其他人身上的行為,尤其是全部推到女人身上的行為,而不管始作俑者如何,一堆人假假做戲,可真是叫人惡心至極。】
【女人,無論先前緣由如何,最後果然都只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成為男權社會肆意傾軋的對象!】
【可李隆基,你才最該死啊。】
沈默,震驚,覆雜……
連張九齡都渾身僵住不說話了。
李隆基更是面皮漲到通紅——
剛才他們那種算不算也是在“假假做戲”?
在天幕這樣的說辭下,簡直猶如狠狠的嘲諷貼在了眾人臉上!
一時間,李隆基又是完全說不出話來了。
漢朝,劉邦時期。
呂雉緊緊握著雙手,為天幕最後那幾句話而心跳如鼓。
她有許多話想說,卻不知該從何說起。
女人……
女人只能如此嗎!
唐朝武則天時期。
武則天的心情也是尤為覆雜,可這其中,還有一絲心跳加速的意味!
因為她聽出了天幕之言的另一種意味——
天幕並非完全將過錯推到女人身上,甚至批判了這種行為!而如此斬釘截鐵說出最該死之人絕非楊玉環,而是李隆基,這是哪怕在她治下也絕不可能的現象啊,所以這後世……
這後世究竟如何?而女人之於其中又是如何?
那她創武周而稱帝,於後世之言又該是如何?
一時間,武則天心跳不由得又快了幾分。
而她觀朝堂部分大臣的覆雜臉色,只覺得一抹暢快之意從心尖浮起!
唐朝李世民時期。
聽天幕說到這裏後,李世民等眾大臣也都陷入了沈默之中。
罪魁禍首,始作俑者……
這大唐盛世由此衰落,究竟是誰導致的,確實無可辯駁啊。
而那楊玉環……
李世民搖了搖頭,只能深深嘆了口氣,也是覆雜難言。
【唐朝還沒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加上是叛軍作亂,李隆基再昏聵昏庸,也不是殘暴無能,所以那些大臣當然只能盡可能的,選擇將影響唐玄宗的一切因素,都給抹殺扼盡才是,這是當時男權當道下的必然選擇,無奈也可嘆。】
【但大唐落到這一地步,甚至兩年左右就能結束的安史之亂,之所以戰亂八年之久,還是那句話——】
【唐玄宗李隆基功不可沒。】
【安祿山等人叛亂,唐朝卻並非沒有可作戰的將士。】
【也並非沒有那個軍力和經濟的優勢。】
【但一步錯,步步錯,就如安史之亂的發生……】
【而抵擋叛軍,平定安史之亂,結束戰亂,也讓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李世民驟然心臟一緊,緊緊盯著天幕——
所以於安史之亂期間,究竟都發生過什麽?究竟為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讓大唐進入全盛時期後,又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的……
唐玄宗……李隆基?!
“怎麽會?!”
怎麽會是他!!!
李隆基竟顧不得帝王威儀,直接驚呼出聲,滿眼不可置信。
而其下大臣也盡皆如此,臉上驚駭詫異的表情幾乎不受控制——
怎麽會……
“不,這不可能……”
李隆基搖著頭:“這怎麽可能是朕……”
【沒錯,李隆基,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他,導致大唐盛世驟然崩塌的人也是他。】
【一個無論是粉黑都希望他早死的人。】
【喜歡李隆基的,希望他早死,以便得以保留這盛世大唐。】
【不喜歡李隆基的,也希望他早死,免得看見被李隆基禍害導致的大唐亂世。】
【總之,李隆基如果早死,後面大概也不會出現那麽多糟心事了。】
【可他偏偏在位四十五年,是唐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
【正所謂老而不死是為賊啊!】
【李隆基,何故活那麽長時間?就為了親自讓這盛世大唐毀在自己手裏?】
老而不死是為賊……老而不死……
親自毀掉這盛世大唐……
咚咚!!
李隆基只感覺自己腦袋被人猛地敲了幾下悶棍一樣,連站起來的身體都忍不住搖晃了兩下。
“陛下——”
高力士驟然一聲低低的驚呼,而後急忙上前去攙扶,滿臉的憂心與焦急:“陛下,萬望要保重龍體啊!”
李隆基根本無心回答,他依舊滿臉恍然並且難以置信。
——先前聽著自己的政績功績有多志得意滿,現在遭受的打擊沖擊就有多沈重恐慌……
而且滿心的覆雜難言與驚駭羞恥……
怎麽會是他呢……怎麽就是他呢……
為政後期——他到底……都做了什麽?
唐朝武則天時期。
年僅十歲的李隆基剛邁入朝堂,便聽到天幕說——
……又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的——唐玄宗,李隆基……
他幾乎整個人僵在了原地。
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情,此時更是亂成一團。
先前聽天幕之言,震驚忐忑的同時,也未免存有一絲欣喜與意氣,激動與興奮。
然而現在再聽……只覺驚駭又莫名,慌亂又羞恥……無論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那“粉”和“黑”,顯然是後世喜歡他與不喜歡他之人,可竟然都不希望他活那麽長時間……所以他那個時候,究竟都做了什麽啊?
十的年紀,已經不小了。
李隆基已然能明白許多事,也能認清許多事。
此時他站在朝堂之上,周圍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了他身上,包括正前方高高在上的祖母,對方也在註視打量著他。
李隆基緊緊握拳,努力讓自己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繼續往前走。
無論後來的他究竟都做了什麽,現在的他,就只是他而已。
十歲的年紀,少年之姿,只信服自己,一切都還未可說。
武則天深深看著勉力維持姿態走過來的少年,驀地笑了一聲:“倒是有意思……”
“來到祖母這裏,一起繼續聽聽看天幕是如何說的吧。”
李隆基恭敬拱手:“……是,祖母。”
唐朝,李淵時期。
之前聽著天幕提起大唐還會進入全盛時期,又看見那全盛時期的洛陽長安等究竟有多繁華,哪怕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不禁心生感慨,其餘大臣更是連連點頭,面露欣喜之色,一時間,對李世民的擁護敬意更多。
秦王後代都能有如此表現,大唐交給秦王則該當時理所當然的!
可是接下來……
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直至大唐亂世的人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怎麽……怎會如此?!
李元吉驀地嗤笑一聲,望向李世民:“秦王,看來你的後世子孫並不怎麽樣啊?”
李世民還未說話,魏征竟直接開口道:“大王,現有天幕預警,一切都可以避免發生,倒是好事。”
李元吉驟然轉頭,怒目而視:“魏征你——”
太子之位還沒變呢!魏征這背信棄義之人!!
魏征俯身拱手告罪:“臣只是為大王闡述事實而已。”
李元吉冷笑:“你倒是說說看,你為的是哪個大王?!”
魏征還未言語,對面房玄齡便開口道:“不管為的是哪個大王而闡述的事實,魏大人所言確是極有道理的,能提前知道未來歷史如何,也能提前做好規劃預警,總好過其他……臣是說,不管怎樣,總好過那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什麽叫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這話在暗指什麽?!
當他聽不出來是嗎!!
而再聽其他大臣出言附和,甚至還有安慰秦王之語,李元吉驟然憋紅了臉色,卻是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此等沆瀣一氣之臣,他也不屑與其爭辯!!!
再觀唐朝另一時空——
李世民表情都僵住了。
他是怎麽都沒有想到,造成大唐驟然出現亂世之局的,怎麽還是他之前稱讚和感嘆過的玄宗李隆基?
而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所謂的安史之亂又是怎麽發生的?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這到底發生了什麽……”
【安史之亂,起始至公元755年12月,到公元763年2月結束,總共足有八年之久。】
“八年!!”
李世民驟然吸了口氣:“八年之久的戰亂內耗!要損耗多少國力?!大唐怎麽可能不由盛轉衰!!”
【守業更比創業難,破壞更比建設易。】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這一代代守護和建設的大唐盛世,就在這八年裏徹底崩塌了。】
【安史之亂,其中“安”和“史”指的是唐朝李隆基時期的將領——即安祿山與史思明。】
【這兩人在背叛唐朝後,發動了與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所以此次戰亂被稱為“安史之亂”。】
【在此之前,唐朝幾乎有百年之久未經歷過戰亂了,當時海內承平日久,所以直至戰亂發生的時候,百姓累世不識兵革,近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戰亂,於是在聽到有人起兵造反,發動戰爭時,無論遠近的百姓,幾乎全部都震驚無比。】
【而就是這場八年之久的內戰,使得唐朝8000多萬的人口再次大量喪失,國力也迅速內耗且銳減衰落!】
“安祿山……”
“史思明……”
李隆基咬緊牙關:“是這兩人——”
【雖說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變造反,但究其根本,也絕對少不了李隆基這個始作俑者的鍋。】
李隆基的臉上驟然火辣辣的疼,登時再也說不出話來。
【大概是自認為使得大唐進入了全盛時期,李隆基就開始志得意滿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他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位了,開始滿足了,開始飄了。】
【於是,他覺得自己可以開始享樂奢靡了。】
先前的確開始有意氣風發,並且志得意滿感覺的李隆基:“……”
他想為自己辯白辯解,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李隆基為帝的前半段的確勵精圖治,也提倡節儉之風,可後半段,大概是覺得這全盛時期的大唐,已經足夠他揮霍和糟踐了吧,節儉之風不再有,明君之相漸消,已然忘乎所以,被享樂奢靡所侵染,淪為一副昏聵又驕奢的模樣。】
【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進獻讒言,將個兒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盡皆廢為庶人,並在之後被無情殺害,而後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
李隆基聽得簡直心驚肉跳,啞聲道:“武惠妃……”
還有他的個兒子,怎麽……
【武惠妃曾構陷於王皇後,致使王皇後坐罪廢為庶人,幽禁冷宮,而她女兒鹹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則很是擅長揣摩武惠妃的心意,對太子李瑛多次毀謗,再之後武惠妃便勾結權臣宰相李林甫,構陷於太子兄弟人——】
【她設計派人召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遂請求他們幫忙,而太子兄弟人也答應進宮幫忙。】
【可是武惠妃卻接著告訴李隆基,說太子等人要造反。】
“武惠妃!!!”
“還有……宰相李林甫?!駙馬楊洄?!”
李隆基瞬間陰沈著臉望向堂下,一人直接跪趴了下去。
現在的宰相還是張九齡,而並非李林甫。
然李林甫現今也是位高權重之能臣。
又牽扯出多人,李隆基只覺得心跳如擂鼓,耳中嗡鳴不斷。
【想當然,李隆基最後廢了太子人,將其都貶為了庶人,還處死了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銹。】
【而再不久後,已貶為庶人的人便接連遇害。】
【天下人都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驟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後,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懼,以為總看到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後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也還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只能說是害人終害己,一報還一報。】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後,李隆基非常的傷心,還追封了武惠妃為皇後。】
【不過她謀害皇子之事人盡皆知,後來又被唐肅宗廢去了一切皇後祠享。】
【但盡管如此,李隆基的這個做法,也真是沒得說,確實寵啊,也難怪武惠妃死後,他能將楊貴妃再寵天上去。】
楊……楊貴妃……
竟然又來了個楊貴妃……
這人還能一添再添嗎……昔聞太宗身邊盡是能臣武將,而他身邊的這些人……
可楊貴妃此人?
他後宮之中好像沒有——
【兒子死了沒什麽感覺,寵妃死了倒是追封為皇後,還又給自己找了第二春——】
【楊貴妃,原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琩的妃子。】
【在武惠妃病死之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覺得後宮裏的美人雖然多,但卻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然後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即壽王李琩的妃子楊玉環很美貌絕倫,艷麗無雙,於是……】
【於是當然是把兒子的媳婦召進宮,當自己的媳婦寵啦。】
【至於所謂的禮節什麽的,他是皇帝,他說了算,就是這麽霸道強寵。】
李隆基驟然腦袋一懵,只覺得眼前一陣暈眩……
天幕語氣戲謔又不屑,簡直猶如千斤重錘,狠狠擊在了他的臉上身上!!
而此時,他已經不敢再看朝堂之上了——
那裏站著的可不止有諸多大臣……
【關於李隆基和楊貴妃的爭議有許多,後世作品中,經常將兩人比作真愛,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不過是文學影視作品多為了美化罷了。】
【畢竟設身處地想一想,當時李隆基都多大年紀了?而楊貴妃又多大年紀了?你會心甘情願愛上一個都能做你爹的老頭嗎?再者說,楊貴妃和壽王李琩成親後的日子,又不是過得不幸福不美滿。】
【結果李隆基先是讓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然後又下詔讓楊玉環還俗,將其接入宮中,後正式冊封為貴妃。】
【呵,男人,果然在面對女色上,真的是慣會耍弄心眼子,這招掩耳盜鈴用得好啊。】
【只可惜自古以來無權做主的女人了。】
李隆基……
李隆基已經不知道該作何表情,只覺得臉皮異常發熱發脹,幾乎無言以對,也更是無顏以對堂下諸人。
其他時空眾人更是不知道該擺出什麽表情,尤其是唐朝時空聽著的人。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怎麽說呢……雖然類似事情不是沒有,但聽著天幕用這樣的語氣敘述,就是覺得……丟人至極啊。
【提到楊貴妃楊玉環,就不得不提她的族兄楊國忠。】
【安史之亂,也少不了楊國忠的影子。】
很好,又新添了一人……
【安史之亂究竟是怎麽一步步的積累矛盾,直至驟然爆發的?】
【我們從李隆基的這幾個操作中,不難看出他後面已經被享樂奢靡之風侵染腐蝕,腦袋已經不好使了,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再加上一些大臣投其所好,說什麽就信什麽,於是奢靡揮霍的時候,竟然就從不過問經費來源。】
【還有在李隆基對政事倦怠後,就將政事交給宰相處理,可張九齡是個直臣,李林甫卻不是。】
【張九齡認為看見不對的地方就要諫,皇帝不聽更要諫,但李隆基已經就想著放松身心,以犒勞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了,能願意和喜歡聽張九齡的勸告和建議?】
【反倒是李林甫也投其所好,私下裏警告那些言官,說如今明主在位,天下大治,負面的話,諸位應當少說,以彰明主之偉大,否則出什麽事的話,後悔都來不及,於是言官們再也沒有人敢直言進諫了。】
【而之後張九齡等能臣更直接被先後罷官,於是這朝堂之上,便開始由李林甫一人專政獨權。】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了一聲:“宰相專權,挑還不挑個好的,怎麽想的?”
秦王宮。
嬴政又想起了已經處死的趙高,不禁冷哼一聲,這李林甫顯然與趙高一丘之貉也。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和眾大臣聽到這裏,更是臉色難看,話到嘴邊,簡直不吐不快!!
“既然先前虛心納諫,為何不貫徹到底?!”
“前面所為如何就先不說了,國之政事,如何就敢直接放手!”
“那張九齡顯然才是賢臣之範啊!”
李世民更是直接氣到拍椅子:“糊塗!糊塗!!”
為君者,竟到後期只圖享樂?!
莫不是腦子真的壞了!
這李林甫竟讓言官不再諫言,那以後這朝堂之上,豈非他一人說了算了?
還有李林甫此等作為,恐怕不單單只是投其所好那麽簡單……
【李林甫其人,“口有蜜,腹有劍”,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李隆基所重視的,他都會千方百計的將其除掉。】
【不僅忌妒並且陰謀陷害有學問之人,還收買李隆基左右之人,致使李隆基的一舉一動都在其掌握之中。】
【而這樣一來,李林甫就可以隨時采取各種措施,去迎合李隆基的需要。】
【加上李隆基開始不理政事,李林甫陽奉陰違的手段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
【不過李隆基也沒什麽好說的,因為由此,他曾在天寶六載,把天下所有的貢物都賞賜給了李林甫,真的是既眼瞎又眼瘸,活該被人蒙騙,從一個耳聰目明的君王,淪為了一個只知享樂奢靡的蠢貨愚人!!】
【然而李林甫的為所欲為行事還不止如此——他擔心武將立功之後會躋身相位,從而威脅到自己的權勢地位,所以為了杜絕邊將入相之路,就向李隆基建議,說胡人忠勇無異心,淳樸單純,讓李隆基用胡人為鎮守邊界的節度使。】
【可是李隆基給了胡人兵權,卻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
“此子是不是瘋了!”
李世民此時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不能再難看——
兵權旁落,豈不是猶如待宰的……
李世民深吸口氣,到底還是沒能將餘下的字眼說出口。
宋朝趙匡胤時期。
一直聽到這裏,趙匡胤仍是忍不住搖了搖頭。
盡管他早已知曉唐朝如何顛覆,也一直引以為戒,可再聽到李隆基此等操作,也還是禁不住心生感慨啊。
不過大宋定然是不會再出現此種狀況,他會將一切都杜絕於搖籃之中!
想到此,趙匡胤不禁嗤笑一聲,像安祿山那等擁兵自重的情況,絕不會出現在他大宋朝!
可是隨即,趙匡胤又臉色一僵——
天幕之前說過宋朝尤甚……這到底又是個什麽情況啊……
【李隆基自以為是的擺弄著權衡之術,實際不過是將情況推向更糟糕的地步——】
【也因此,身為胡人的安祿山等人得以取得愈加強盛的權力與實力,軍隊驍勇勁捷,到最後,安祿山甚至直接獨掌大兵鎮,兼有十八萬千九百多人的兵力!至此完全具有了叛唐的實力及野心……】
【這可是李隆基一步步的,將安祿山等人的胃口給填滿,甚至餵大的,就這樣,安祿山等人還能憋著不反?】
【——於是擁兵自重如安祿山等人迅速崛起,最終成為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顫抖著嘴唇,臉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紅,紅了又青,真可謂是好不精彩,難堪至極。
唐朝武則天時期。
十歲的李隆基也是臉色難看,但此時他只是皇嗣,一切甚至都還未開始,所以更多的是感到不可思議,以及難以置信——他不敢相信,更是難以想象……天幕所說之人真的是未來的他?!
他可真是恥於與其同為一人!!
【藩鎮崛起,節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勢力大到一度無法指揮調度的情況。】
【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李隆基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後期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又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等人勢力坐大,大唐政治每況愈下,可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而在李林甫之後為相的,便是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
【楊國忠此人,更是不堪。】
【他早年嗜酒賭博,品行就不端,其後任相期間,兩次派兵攻打南詔,兩次遮掩敗績,並且偽造捷報上書朝廷,損兵折將無數,最終南詔不僅背叛了唐朝,還投靠吐蕃……】
【除此之外,楊國忠還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致使官吏貪瀆,政治**,民怨沸騰。】
【而這期間,楊國忠與安祿山互相傾軋,一直排斥和想要牽制對方,並且因為自覺牽制不了安祿山,便經常向李隆基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但安祿山是誰,他可是被楊玉環收作了養子的人……】
【而且李隆基對他很有好感和喜愛非常,甚至安史之亂發生時,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李隆基都仍然認為是有人厭惡安祿山,所以才編造出來這種假話謊言,以至於根本就不相信這種話……】
【所以,就算李隆基曾召安祿山入朝,想要試探安祿山有無謀反的心思,可在此之前,安祿山早事先就得到了楊玉環的通風報信,於是將計就計,裝模作樣說自己一片赤誠之心,由此倒是讓李隆基更加信任他了。】
“收胡人為養子?還有那楊玉環之兄……”
李世民猛地喘了口氣,聽得簡直血壓升高——
寵妃,寵臣,放權至此,兵權旁落,如此無德無才之人竟還能出任宰相……
這楊國忠莫不是因為……
【李隆基是真的寵楊玉環,為了討楊玉環的歡心,專門為她服務做衣服的都有七百多人。】
【而那句著名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也是因為楊玉環——就因為楊玉環喜歡吃荔枝,所以為了讓楊玉環能夠吃到新鮮的荔枝,李隆基便下令讓人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走的是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專屬貢道。】
【自從有了楊貴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
【朝中大臣投其所好,不斷巴結逢迎,楊玉環的姐姐們也由此各自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她的族兄楊國忠就更是平步青雲,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其他兄長自然也有封賞,都做了朝中的高官。】
【而楊國忠,因為楊玉環的受寵,一時權勢堪稱無人能及,兄妹二人在當時可當真是輝煌無比。】
【顯然,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已經戳滿了窟窿漏洞的唐朝,終於開始混亂起來——】
【最終加之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逐漸更加尖銳激化,所以使得安祿山在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實則為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也因此,這兩人之間的矛盾鬥爭,是直接導致安史之亂發生的導火索!】
李世民臉色難看的閉了閉眼睛,只覺得有些暈眩。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這一步步的,簡直是毫無意識的,甚至閉目塞聽的,任由各種人拿著利劍在大唐之上肆意妄為!
而這戳的豈止是大唐的天下,也是他的心啊……
李世民不禁雙目泛紅,是氣得,也是急得,更是恨的!
【問題不是一日就積累起來的,混亂也不是一天之內就全部發生的,可唐玄宗李隆基始終沈溺在溫柔鄉中,毫無改弦更張之意,對於唐朝之下所發生的危機更是絲毫沒有察覺!】
【甚至他還反而對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加之受當時朝政黑暗**風氣影響,邊鎮將領多貪功求官,想借軍功謀求高位,於是對外多次肆意挑釁,最終致使邊境戰亂不斷,而李隆基的好戰,無疑是對此火上澆油,以至於邊境沖突日益升級,先後戰死,病死的唐朝士兵多達二十萬人。】
【除此之外,唐朝內部矛盾也是逐漸**激化。】
【地方割據勢力壯大,安祿山等節度使把持兵權,內部如李林甫,楊國忠之流更是霍亂朝政,專權獨斷,排除異己,加之楊玉環得寵後,整個楊家都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握權勢滔天,聲色犬馬,過著極其荒淫糜爛的生活。】
【而這無疑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累重擔,使得暗地裏的矛盾也不斷加劇。】
【當然,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無疑是唐玄宗李隆基。】
【無論是邊疆節度使的擁兵自重,還是楊家諸人的權欲熏心,亦或者是李林甫和楊國忠之流的專權獨斷,敗壞朝綱等,都絕對少不了李隆基的放之任之,甚至直到戰亂發生時,還不能驀然驚醒!】
【在他執掌下的大唐盛世之景,已經完全遮蓋住了李隆基的耳目,讓他志得意滿,自鳴得意,依舊被大唐盛世的假象光環所籠罩著,甚至尤覺得自己的一切決定,一切政策都毫無問題可言!】
【所以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叛軍最終占領了洛陽,而同年六月,叛軍又長驅直入,開始攻陷唐朝的都城長安,也是由此,安史之亂進入最高峰——在長安淪陷之前,身為皇帝的李隆基只能率眾敗走,倉惶又狼狽的逃亡……】
“嘶……”
“逃亡!!”
最終竟到了逃亡的地步?!
劉徹簡直覆雜難言,從盛世到亂世,從明君到昏君,這唐玄宗李隆基當真是讓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啊。
衛青眉頭也是緊皺:“難道這大唐就沒有其他得用的將領嗎?”
一代帝王竟然要淪落到放棄都城逃亡,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秦王宮。
嬴政等人也是緊鎖眉頭,尤其是蒙恬王翦等將領,最看不得此種境況景象!
叛軍逼近,就要倉惶敗走?
怎麽就落得個逃亡的下場?!
“這唐玄宗李隆基怎麽回事?”
王翦沈著臉:“棄都城而逃,也虧是做得出來!”
蒙恬更是直言:“膽小如鼠之輩。”
棄都城何異於棄國而逃,怎麽都得殊死一戰才是!
就連扶蘇也是聽得眉頭緊蹙——
這盛世大唐,即使驟然衰落混亂,也不見得就毫無抵抗之力吧?
緣何到這種地步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聽到這裏,李隆基臉上已然毫無血色可言了。
他搖晃著身體,甚至幾乎喘不過氣。
“陛下!!”
“陛下——”
高力士急喊了兩聲,連忙給李隆基順氣:“陛下,一切還可避免啊,一切還可避免!”
李隆基急喘了兩口氣,卻幾乎無言以對。
堂下眾臣見此情狀,也不由得出言安撫。
至少對他們來說,現下的唐皇李隆基,還未曾到之後那等昏庸昏聵,並且只知享樂奢靡的地步,哪怕在眾臣心底,卻依然對天幕所說的一切而感到悲憤悲痛,可他們到底都身為臣子,只能暫且先按下心中所想與各種思量考量等。
不過敗逃都城長安之後呢?
還有大唐究竟為何沒能抵擋住那叛軍之勢啊!
【大概因為長時間荒廢政事,所以導致李隆基在安史之亂發生後,不僅多次騷操作失誤,決策昏頭昏腦,還加之楊國忠的錯誤操作等,於是致使原本完全可以在兩年左右平定的安史之亂,竟前後足足歷時了八年之久。】
【也是由此,大唐的盛世光輝,從此便一去不覆返。】
眾臣:“……”
張九齡實在忍不住開口道:“陛下,天幕所說這些人,必要提前扼殺!”
說完,又實在忍不住繼續開口道:“還有陛下之責……”
未盡之言心知肚明,張九齡深深躬身俯首下去,其意不言而喻。
李隆基深吸口氣,像是找到了臺階下,終於能啞著聲音開口道:“卿快快平身,朕自當自省己身,而天幕所提之人……”
【安祿山,史思明等叛亂者都該死,李林甫,楊國忠等危害社稷者也該死,但楊玉環等,我不知道該怎麽確切的說。】
【楊玉環無辜嗎,她其實算不得無辜。】
【楊氏兄弟姐妹五家,可以說楊玉環是“五楊”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而當時唐朝內部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爭權奪利,楊玉環作為其中的重要人物,其起到的作用顯然不小。】
【她確實算是參與了唐朝內部的權利爭鬥。】
【李隆基率眾逃離長安之時,也帶上了楊玉環及其家人,這一路到了馬嵬坡前,將士們饑餓疲憊不已,六軍具憤怒不休,陳玄禮認為是楊國忠作亂才導致安祿山謀反,於是請李輔國去轉告太子想殺掉楊國忠的意圖。】
【而這個時候,恰逢吐蕃使者正率領二十多人圍堵楊國忠,向楊國忠抱怨沒有食物可吃,於是有官兵趁機喊道——“楊國忠與胡虜謀反!”楊國忠聽後懼怕,連忙騎著馬欲逃到西門,結果最終被眾人殺死肢解。】
【楊國忠死後肢解,腦袋還被槍挑著豎在了驛站的門口,而楊家其餘人也盡皆被殺死,當然還有楊貴妃——】
【高力士勸說李隆基要保軍心安定,所以必須將楊貴妃殺死,於是李隆基只能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了楊貴妃。】
“好!殺得好!”
李隆基拍著高力士的手,眼眶泛紅:“殺得好啊——”
【可最該死的難道不是李隆基嗎?】
【楊家死有餘辜,楊玉環不管是作為內部爭鬥的工具人也好,還是主動參與其中也好,最後她的死,自當也是必然的結果,這無可厚非,但其中最該死的,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嗎?】
【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
【可最終結果呢,馬嵬兵變,楊玉環被縊死,倒成了為亂世頂罪的罪魁禍首了。】
【唐玄宗李隆基,可真是好笑可笑,還有臉為楊玉環之死心痛,你合該這時候就跟著楊玉環一起去了才對。】
【好像楊玉環死了,一切由你而起的混亂戰亂,盛世傾頹,都能一筆勾銷了是吧?】
【我也不知道是大臣們不敢殺皇帝,還是依舊對李隆基忠心耿耿,這種單把過錯推到其他人身上的行為,尤其是全部推到女人身上的行為,而不管始作俑者如何,一堆人假假做戲,可真是叫人惡心至極。】
【女人,無論先前緣由如何,最後果然都只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成為男權社會肆意傾軋的對象!】
【可李隆基,你才最該死啊。】
沈默,震驚,覆雜……
連張九齡都渾身僵住不說話了。
李隆基更是面皮漲到通紅——
剛才他們那種算不算也是在“假假做戲”?
在天幕這樣的說辭下,簡直猶如狠狠的嘲諷貼在了眾人臉上!
一時間,李隆基又是完全說不出話來了。
漢朝,劉邦時期。
呂雉緊緊握著雙手,為天幕最後那幾句話而心跳如鼓。
她有許多話想說,卻不知該從何說起。
女人……
女人只能如此嗎!
唐朝武則天時期。
武則天的心情也是尤為覆雜,可這其中,還有一絲心跳加速的意味!
因為她聽出了天幕之言的另一種意味——
天幕並非完全將過錯推到女人身上,甚至批判了這種行為!而如此斬釘截鐵說出最該死之人絕非楊玉環,而是李隆基,這是哪怕在她治下也絕不可能的現象啊,所以這後世……
這後世究竟如何?而女人之於其中又是如何?
那她創武周而稱帝,於後世之言又該是如何?
一時間,武則天心跳不由得又快了幾分。
而她觀朝堂部分大臣的覆雜臉色,只覺得一抹暢快之意從心尖浮起!
唐朝李世民時期。
聽天幕說到這裏後,李世民等眾大臣也都陷入了沈默之中。
罪魁禍首,始作俑者……
這大唐盛世由此衰落,究竟是誰導致的,確實無可辯駁啊。
而那楊玉環……
李世民搖了搖頭,只能深深嘆了口氣,也是覆雜難言。
【唐朝還沒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加上是叛軍作亂,李隆基再昏聵昏庸,也不是殘暴無能,所以那些大臣當然只能盡可能的,選擇將影響唐玄宗的一切因素,都給抹殺扼盡才是,這是當時男權當道下的必然選擇,無奈也可嘆。】
【但大唐落到這一地步,甚至兩年左右就能結束的安史之亂,之所以戰亂八年之久,還是那句話——】
【唐玄宗李隆基功不可沒。】
【安祿山等人叛亂,唐朝卻並非沒有可作戰的將士。】
【也並非沒有那個軍力和經濟的優勢。】
【但一步錯,步步錯,就如安史之亂的發生……】
【而抵擋叛軍,平定安史之亂,結束戰亂,也讓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李世民驟然心臟一緊,緊緊盯著天幕——
所以於安史之亂期間,究竟都發生過什麽?究竟為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