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4章 正氣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

關燈
第24章  正氣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

【王朝興衰,時代更疊,歷史之必然。】

【可為何有些王朝的衰落讓人伺機而起,蜂擁而上,分而代之,甚至讓人稱讚其覆滅行為,而有些王朝的衰落卻是讓人哪怕明知是個死局,也要拼了命的去竭力維護,誓死不願背叛呢?】

是啊,為什麽呢……

李世民於心中喃喃道,又不禁苦笑悵然。

又能是為什麽呢……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即公元755年,安祿山借口討伐楊國忠,於範陽起兵造反。】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李隆基才終於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背叛了他,於是召集楊國忠等人來商討對策。】

【結果這時候楊國忠還說:“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

【完全搞不清形式,還覺得造反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不過十天,就能把安祿山的頭顱傳送到長安來。】

【然後李隆基還相信了……】

【大臣們都面面相覷大驚失色,但這兩個人,倒是一個敢說,一個敢信,也是絕配。】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嘖兩聲,天幕實在促狹,但那安祿山早已擁兵自重,這宰相楊國忠也確實是“敢說”啊。

最要命的是,那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也敢相信。

莫不是真被長時間門怠政,以及享樂奢靡給掏空了腦子?否則這前後之差距怎的如此之大?!

秦王宮。

嬴政搖了搖頭,直接說道:“不可怠政矣。”

荒廢朝政如此之久,恐怕早不知對外情況究竟如何。

於是只能偏聽偏信,無多少判斷之力以及決策之能,所以也難怪,最終直接導致情況愈演愈烈的八年戰亂之局。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無言以對。

著實是無言以對。

深呼吸數次,才將心底不斷翻騰湧起的郁氣和怒氣壓制下去。

帝王昏聵,則奸臣當道!!!

李隆基,怎會到如此地步!

【為應對叛軍叛亂,李隆基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陽。】

【接著任命其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然而當時唐朝精銳邊軍大多還沒有趕回,於是封常清,高仙芝等臨時在洛陽,以及長安募兵,可是最終所召集的大多是市井子弟,嚴重缺乏戰鬥經驗,甚至都還沒有系統的經過作戰訓練。】

【這其中還要再加上楊國忠的無能操作,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抵擋了安祿山大軍的進犯,可最終還是讓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了東京洛陽。】

【十二月,東京洛陽最終失守,而在此地的東京留守李憕,以及禦史中丞盧奕因不肯投降歸順,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

【之後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關,主要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決定,然而……】

然而?!

李隆基呼吸急促,難道是他又做了什麽嗎?!

不……

李隆基著實不敢再聽下去。

可天幕的聲音仍在繼續——

【然而東京洛陽失守後,當時的監軍宦官邊令誠向李隆基進獻讒言——沒錯,李隆基用宦官來監軍。】

【而這位監軍宦官邊令誠多次因事求高仙芝,高仙芝都沒有答應,所以對高仙芝很有意見,於是向李隆基奏報高仙芝因怯陣而避敵,不敢進兵,並且還損失了大量物資的情況,以此來激怒唐玄宗。】

【同時又對封常清和高仙芝兩人進行誣告和陷害,說封常清認為叛軍過於強大,此言無疑動搖影響了軍心,而高仙芝放棄了陜郡幾百裏地,甚至還偷偷克扣士兵的糧食和賞賜。】

【於是唐玄宗大怒,命邊令誠在軍中將兩人斬首——】

李隆基眼前驟然一黑。

斬首兩員大將,那這潼關又要誰來守?!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真的抑制不住怒火了——

宦官監軍!進獻讒言!

洛陽失守,退守潼關,竟還要就此斬首堅守潼關的兩人?!

是覺得還有將領能頂替是吧?!

【這汙蔑這命令著實來得可笑又可悲。】

【註意,是要在軍中將兩人斬首。】

【而監軍宦官邊令誠給出的誣告理由是什麽?一個動搖軍心,一個克扣士兵糧食與賞賜。】

【請問當時軍中將士都在的情況下,就行如此汙蔑誣告之事,甚至還要當眾斬殺兩人,難道這不可笑不可悲?!】

【封常清先被斬首,而高仙芝從外面回來,見此情況急忙下馬說道——】

【“我退,罪也,死不敢辭。然以我為盜頡資糧,誣也。”】

【又對監軍宦官邊令誠道——“上天下地,三軍皆在,君豈不知?”】

【而後再次對身後的將士們說道:“我有罪,若輩可言;不爾,當呼枉。”】

【軍中將士齊齊高聲呼喊:“冤枉!”】

冤枉!冤枉!!!

上有天,下有地,軍中將士盡在眼前,是非功過都可究!

可李隆基一道聖旨,直接定了兩人死罪!!

【建功立業誰不想,打敗叛軍還有重賞,可退守潼關和堅守潼關不出,也是不得已為之。】

【然而如此情況下,李隆基卻只聽監軍宦官一面之詞,就下令將兩人斬首,這等操作,只能說,李隆基到底還是沒真正認清楚此時大唐的情況,腦子依舊不清醒,昏庸又昏聵!】

李世民重重拍著座椅扶手,豈止是昏庸昏聵!

【將士們的高呼喊冤之聲,也終歸是抵擋不過皇帝的一道旨意,於是繼封常清斬首之後,高仙芝最終也被處死。】

【但潼關還得有人守著,於是唐玄宗決定起用因中風而身體不能行動,只能病廢在家休養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就算哥舒翰多次說自己身體有病,李隆基也沒聽他的。】

【而那二十萬士兵,因為是臨時招募來的,所以嚴重缺乏戰鬥力。】

【再加上哥舒翰因病不能管事,於是將軍中事務,騎兵以及步兵等交給旗下三人掌管,而這三個人為了爭當指揮,致使軍令不能統一,而軍隊不齊心,紀律差,就更加沒有鬥志了。】

聽到這裏,劉徹直接又是疑惑臉——

讓帶病甚至身體不便行動的將士領兵,到底是怎麽想的啊!

【不止是如此,先前也說了——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堅守潼關是重中之重,而哥舒翰率兵進駐潼關後,也確實立即叫人加固了城防,深溝高壘,以此閉關固守。】

【然而……李隆基再次輕易聽信了讒言。】

【這次是因為楊國忠——】

【楊國忠聽聞有人勸說哥舒翰,因安祿山起兵反叛的理由是他,所以想讓哥舒翰率領全部精兵去殺死楊國忠,也是由此,楊國忠擔心哥舒翰算計謀害自己,於是胡亂的進言勸說唐玄宗,催哥舒翰出潼關去收覆陜州,以及洛陽兩地。】

“奸臣!!”

衛青旁邊,霍去病不禁怒罵道。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若此計成真,潼關恐怕就要失守了!!

而再想收覆回來,也難了。

【當時還有間門諜欺騙唐玄宗,說叛軍沒有防備,可以進攻,於是唐玄宗就相信了,下詔命哥舒翰進兵討伐。】

【最可恨的是什麽——是唐玄宗下詔命之後,哥舒翰其實有向唐玄宗報告過。】

【他說安祿山剛在洛陽稱帝,又長期領兵作戰,不會一點準備也沒有,這應當是用來引誘軍隊的計策。】

【也說只有等叛軍從遠處過來,才有利於速戰進攻,而此時軍隊應該堅守在潼關,而不應該輕率出關去討伐叛軍,這樣才是上策,更況且各地的軍隊還沒集中,應該先觀察局勢,所以實在不能立即去進兵討伐。】

【而且不止是哥舒翰,當時唐朝的將領郭子儀,以及李光弼也是極力請求哥舒翰固守潼關,不要貿然出兵進攻。】

【可唐玄宗和楊國忠呢,不僅不聽,還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

【結果就是哥舒翰被逼無奈,只能慟哭著出兵,最終在靈寶被安史叛軍打敗,以至全軍覆沒,而哥舒翰也做了俘虜。】

【而也正是因為這場被當作反面教材的伏擊戰,因為唐玄宗李隆基錯估形勢,再次聽信楊國忠讒言等一系列騷操作,最終使得哥舒翰等將領被俘,造成了人地兩失,甚至讓這場平叛戰爭就此急轉直下的嚴重後果!】

原來那原本兩年左右可平定,卻最終長達八年之久的戰亂竟是這麽來的!

李隆基,李隆基……

這大唐由盛轉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禍首,豈不就是他……

李世民聽得簡直怒火勃發,恨不得將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齡等人立即勸道:“萬望不要動氣啊,陛下!!”

“朕怎能不動氣——”

李世民深吸了口氣:“此子簡直……簡直該死!!”

難怪後世之人評價他,若是早死就好了。

若是在大唐全盛時期就此死去,如何能有其後這麽多令人又恨又無可奈何之事!!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就那樣兩次輕易聽信了讒言,接連致使兩員將領被斬首,進而起用哥舒翰,再次迫使哥舒翰無奈出兵進攻,最終又致使潼關就此失守?!

潼關!

那可是潼關!!

【洛陽,潼關,這兩個重鎮。】

【洛陽已經失守,如今潼關也在李隆基的錯誤決定下,最終也是失守淪陷。】

【如此,安祿山指揮叛軍突破這兩個重鎮,直取長安!】

【而在這之前,其實在洛陽淪陷的時候,安祿山因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力固守潼關,一直久攻不下,已然有了回撤的打算,可惜李隆基接連兩次聽信讒言,根本就不仔細調查,加之又自以為是,錯誤估計,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在安祿山叛軍進攻長安之時,以帝王之尊,異常倉惶且狼狽的率眾而逃。】

【都城長安,也就此失陷!】

果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自己竟是這樣一步步把大唐衰敗的嗎……

李隆基只覺得一股氣血上湧,只勉強壓制了下去。

可眼眶還是被激得通紅,只覺心亂如麻,眼暈耳鳴,又再次不敢看其下大臣將領,他無顏面啊。

【君儲逃亡,安史之亂進入最高峰,隨即馬嵬兵變,楊國忠楊貴妃等人被處死,而再之後,李隆基最終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由此,李隆基被遙尊為太上皇。】

【然而李隆基還是留戀皇位的,貪戀皇權帶給他的享樂與奢靡,只是當時李隆基已經不得人心,只能被迫交出皇位。】

【但當是時,皇帝與太上皇同時並存,又分屬兩地,可謂是各相爭鬥,以將皇權牢牢握在手中——】

【仗還在打著,也不妨礙起內訌,今天我把你那裏進行滲透與幹預,以此減弱影響力,明天你使我這裏親信撤離,逐漸喪失政治權利……總之,一直到這對父子同月相繼駕崩,這樣皇帝與太上皇並存的格局才最終方告解體。】

李隆基已經被打擊得臉色慘白,毫無血色可言——

初步聽時,還深覺就自此當太上皇罷,免得再搞出什麽來,結果……結果他當太上皇竟也還不死心?!

都致使大唐落得了此種地步,此種結果,李隆基此時也實在不禁想捫心自問,他究竟是怎麽想的啊!

唐朝李世民時期。

長孫無忌深深皺眉:“這樣的情況下,後方還如此不定,那前方戰亂……”

杜如晦直接搖了搖頭:“就算八年最終能夠將戰亂平定,想必這其中定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是也,天幕之前也說了的。

而一部分代價如何,他們也看到了。

那這之後呢?

【封常清,高仙芝於軍中將士的高呼喊冤中被斬首,哥舒翰明知出兵進攻是註定的敗局之戰,卻也仍慟哭著去赴死。】

【還有其他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將領,諸如郭子儀,李光弼等人……】

【他們死守著大唐,不願叛,不投降,為的是什麽……】

【還不是為這泱泱大唐之榮,身為唐人,死也要死於大唐啊!】

【昔聞宋朝文天祥《正氣歌》——浩然正氣存天地,貫日月,立天地,為三綱之命,道義之根,其中所用十二個典故,唐朝安史之亂占兩句——“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秦王宮。

嬴政輕聲低念道:“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先說顏常山,即顏杲卿,初任範陽戶曹參軍,曾是安祿山的部下。】

【安史之亂發生時,與其子顏季明守常山,從弟顏真卿守平原,設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高邈,何千年,然天寶十五載,即公元756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顏杲卿向王承業求救未果,只得晝夜防守,拼死作戰。】

【彼時城內兵員短少,寡不敵眾,並且禦敵物資全部用完,顏杲卿等人整整堅守了八日,卻仍是被叛軍俘獲,送至洛陽,而之後,史思明在攻下常山郡後,又緊接著攻下占領了其他九個地方等。】

【而顏杲卿等人被送至洛陽,見了安祿山之後,面對安祿山斥責其背叛於他,顏杲卿怒而痛罵——】

【“汝營州牧羊羯奴耳,竊荷恩寵,天子負汝何事,而乃反乎?”】

【“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從從爾反耶?!”】

顏家世代朝臣,只為守忠義而死!

他是大唐的子民,是大唐的將領,只會守著大唐而死,哪裏是負於安祿山,背叛安祿山!

【安祿山由此大怒,命人將顏杲卿綁於天津橋柱上,肢解並吃他的肉。】

【而直至此時,顏杲卿仍然罵不絕口,於是又命叛賊鉤斷了他的舌頭,並說——“看你還能罵嗎!”】

【最後,顏杲卿於含糊不清的罵聲中被害身亡。】

【而也是這天,顏杲卿的幼子顏誕,侄子顏詡以及袁履謙,也都先後被截去了手腳,而袁履謙見何千年的弟弟就在旁邊,便含了口血去噴對方的臉,於是又被更為殘忍的施行碎割,甚至連過路的人見了都為之流淚不止。】

“阿耶,那上面是你啊。”

顏誕扒著顏杲卿膝頭:“阿耶,天幕是不是在誇你。”

顏杲卿將眼底的濕意眨下去,心疼般揉了揉顏誕的腦袋:“為什麽這麽說?”

顏誕歪了歪頭,認真道:“因為天幕說,浩然正氣存天地啊!”

“阿耶罵了叛軍,阿耶是大英雄!”

“那你以後要當大英雄嗎?”

顏誕毫不猶豫點頭:“要啊!”

“向阿耶一樣,我世唐臣,守忠義!”

顏杲卿終究還是沒忍住眼底的濕意,一把將顏誕抱起來:“我兒說得好!!”

【為顏常山舌……】

【為張睢陽齒……】

【安史之亂後期,唐朝當時僅剩下長江以及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著,睢陽位於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睢陽失守,運河阻塞,那麽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而將領張巡,以及許遠守著睢陽,兵力最多的時候也不滿7000人,城中戰前百姓總共有四萬餘戶。】

【請先記住這幾個數字。】

這是為何?

李世民的心不禁咚得猛跳了一下。

李隆基也就此有不好的預感——

【從公元756年,至公元757年十月,前後十個多月的時間門,總共400餘戰,僅憑不到7000人的兵力,竟然殲滅叛軍12萬人!可以說,唐朝的天下能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這十個月之久!】

【他們守住了唐朝的後方,使得朝廷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覆並準備到反攻的過程——】

【於睢陽陷落前一個月已收覆都城長安,於睢陽陷落之後的十天又收覆了東京洛陽,至此,叛軍再也無力南下。】

終於!

大唐得以保全!!

可李世民卻說不出一個“好”字。

這睢陽之堅守,是必然要為之,也是不得已為之,僅憑這些人,前後400餘戰,局勢仍危如累卵啊!!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為張睢陽齒……”

李世民念著這幾個字,只覺一陣心驚肉跳!!

【十個月之久,叛軍將睢陽圍得鐵桶一般。】

【張巡與許遠都知道,他們不能棄城突圍,如果放棄睢陽,則江淮不保,朝廷將失去抗擊叛軍最重要的財賦和兵員來源,而另一方面來說,軍隊中殘兵不少,也支撐不住他們在強敵的追擊之下突圍幸存。】

【所以,守!!他們必須堅守睢陽!!】

【然而外有叛軍包圍,其內將士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再後來糧食徹底斷絕,就以樹皮和紙張充饑,這也吃完,再捉捕鳥雀和老鼠充饑,最後發展至連皮制的鎧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

【叛軍到最後幹脆就不進攻了,只等著城內的唐軍餓死。】

【那所有能吃可吃的東西都吃完後,城中的將士該怎麽辦呢?】

是啊,該怎麽辦呢……

李隆基蒼白著臉色,深深望著天幕,他們究竟是怎麽堅守了十個月之久的……

他竟不敢往下想……

可天幕繼續說道——

【他們開始吃人。】

【張巡首先殺死自己的愛妾,強令官兵吃下。】

【接著許遠也殺掉自己的仆奴當軍糧,而等吃完主帥的家人後,隨即便是城中的老弱婦孺等……】

【由此,睢陽城中戰前有四萬餘戶人,到了十個多月後城破,城中僅剩四百活人。】

震撼驚駭!!

猶如心跳擂鼓在耳邊響起!

吃人守城!從四萬餘戶到四百活人,四百啊!

【我不想說這是正確的,正義的。】

【我也很難評定當時是否所有百姓都願意甘心赴死。】

【戰亂殘酷,最苦的是庶民百姓,他們從來都無從選擇,只能為魚肉任人宰殺屠殺!】

【安祿山史思明殘暴不仁,一路屠殺屠戮百姓,根本不得民心,而這其中,又有多少庶民百姓是因為戰亂而亡?】

【可大唐,這是大唐啊……】

【讓人如何能甘心放棄。】

天幕一聲嘆息,繼續說道:

【最後城破之後——張巡與許遠等三十六人被俘,仍不肯投降,最終一同遇害身亡。】

【彼時叛軍撬開張巡的嘴,發現只剩下三四顆牙齒,張巡仍大聲斥罵——】

【“我為君父義死。爾附逆賊,犬彘也,安能久哉!”】

男兒一死而已,不能向不義之人投降!!

【這十個多月的睢陽苦守之戰,苦的是將士,苦的是百姓,守的是氣節,守的是大唐啊!】

【而大唐,大唐都做了什麽?】

【連被策反的叛軍都死心塌地跟著張巡守城,而大唐一些人,卻都持觀望態度,不肯救睢陽之圍!】

【他們在拼死守著大唐最後的防線,甚至到最後殺人而食,可大唐……他們把這座孤城拋下了。】

【最後,城將陷之際,張巡向西叩拜說——】

【“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哪怕死後也一定要變成鬼來斬殺叛賊!!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我世唐臣,守忠義!】

【我為君父義死!】

【保守孤城,以答明恩!】

【為君,更為大唐!】

【他們對得起大唐,對得起君主,可李隆基,你可對得起他們?!】

對不起!

如何能對得起!!

李世民緊緊閉了閉眼睛,眼中濕意痛意仍分外鮮明!!

李隆基!!

你對得起嗎?!

……

李隆基喉間門再次湧上了腥甜澀意。

他對不起……他對不起!!!

【安史之亂後,損耗了大唐一半國力,大唐由盛轉衰——】

【天可汗威名不再,再也不能震懾周圍的少數民族。】

【至此西域逐步丟失,絲綢之路為之斷絕……直至我國成立後,才徹底收覆西域!】

“西域!!”

劉徹猛地一拍桌子,怒氣勃發:“西域竟然逐步丟失了?!”

其餘大臣也是臉色盡變。

西域有多重要,漢朝付出了多少心力物力人力兵力!!

就因為你李隆基,西域竟至此逐步丟失了出去?!

絲綢之路也為之斷絕?!

劉徹繼而咬著牙:“李隆基——”

【李隆基,你墜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

【你讓這盛世大唐急轉而下,榮光不再!】

【你讓庶民百姓於百年之後再經戰亂之苦,流離失所!】

【你看看那眾多將士,你聽見他們為君為國,而將性命拋諸腦後,不顧一切的廝殺喊聲嗎?!】

【你可知當西域最後的據點龜茲被攻占之後,唐軍全員戰死!】

【萬裏一孤城,盡是白發兵,生是漢家人,死亦大唐魂!】

【那盡是白發兵啊!而他們一直到死,都在死守著大唐萬裏之外的孤城!!】

【李隆基,你該死啊!!】

“噗——”

李隆基猛地吐出一口血來,臉色瞬間門愴然灰敗下去。

他……

他真的該死啊!!

大唐守住了又如何,已然千瘡百孔,榮光不再,由此——衰落覆滅將會是顯而易見,不可逆轉的事實。

而他對得起誰,他誰都對不起!!

他是……大唐的罪人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