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拾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拾三章
南渡以後, 皇室一直子嗣稀薄,趙韌繼位十二載,育有三子, 二子、三子相繼夭折, 唯有長子趙正存活至今。
趙正時年八歲, 生母甄貴妃於景明七年病逝,雖非嫡出卻是長子, 且是趙氏唯一血脈,因而甚得寵愛。然而此子並未繼承父親的聰穎早慧, 反而天生駑鈍,膽小怯懦。面對裴昀的拜見,他呆呆的不知所措,連話也說不出來,惶恐看向身邊的母後。
程素宜微微嘆了口氣, 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安撫,擡頭對裴昀道:
“如今萬事從簡,裴大人不必多禮。”
是的,陪在趙正身邊的不是旁人,正是閉門不出吃齋念佛多年,名存實亡的六宮之主,趙韌結發之妻,程素宜。
裴昀不曾想到今時今日,會在這裏見到她。
早些年尚有朝臣請奏,皇後道裝侍佛不成體統,後宮不可無主, 規勸官家早立新後,趙韌對此充耳不聞, 始終堅持不曾廢後。後戰火四起,前線膠著,再無人關心這些細枝末節,久而久之,皇後程氏也便漸漸被朝野上下遺忘在後宮之深了。而今生死存亡之際,趙韌竟是將小皇子托付於她,送她一同逃出臨安,雖歷顛簸之苦,卻終究免受北上之辱。無論有情無情,緣深緣淺,這結發夫妻一雙人,終是對彼此仁至義盡了。
今時今日的程素宜,一襲粗布素衣,不施粉黛,手握佛珠,就如同尼姑庵中尋常一位帶發修行的居士,半分看不出當年書香世家賢淑才女的模樣,與那孤註一擲英勇救夫的太子妃亦判若兩人。
她神色淡然,雙目如古井平靜無波,向裴謝二人微微福身:
“吾乃一介婦人,且久不問俗世,不敢妄自決斷。二位大人乃忠臣義士,其心天地可表,今後諸事,吾與皇子性命,便全權依仗二位了。”
.
拜別皇後皇子,裴昀與謝岑回到廂房中,摒退一幹閑雜人等,她開口問道:
“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
在蒙兀人眼中,臨安既破,趙宋既降,一切已然塵埃落定,巴彥早已率大軍班師回朝,全然不將出逃的皇子與閩廣未歸降的州郡放在眼裏,對出身漠北草原的蒙兀人來說,南方才是遙遠的邊塞。而歸附蒙兀的漢臣卻不以為然,極力上書追殺南宋餘黨,只因他們太清楚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太知曉漢人忠君報國覆辟漢室江山的決心。赫烈對此並不上心,卻也應允了請奏,將這份差事交予了蒙軍中漢軍一系都元帥張中陽一力負責。
當初謝岑帶著小皇子等一幹人逃出臨安便是歷經了千難萬險,他們趁著夜色從城南嘉會門出逃,直奔婺州而去,途中被蒙軍追上,危急時刻,是夏衍濤帶領十幾名大內高手斷後,為其餘人拼得了一線生機,而他自己卻是死在了蒙軍亂刀之下,英勇犧牲。
當年北伐戰場上,他一念貪生沒能救下主人趙韌,而今他終是舍身忘死救下了小主人,今生今世再無遺憾,自可九泉瞑目了。
而後為躲避蒙軍追殺,謝岑背著小皇子,與程素宜及僅剩了幾名侍從徒步走進括蒼山,一行人在荒山野嶺風餐露宿藏了七日七夜,直到與後續從臨安逃出的宋軍殘部匯合,這才繼續南下,輾轉到了瑞安江心嶼,這個百年前高宗同樣躲避追兵的禪院。
然而迄今為止,這江心寺中隨行也不過才百餘人而已,甚至還包括了不少宮女太監,宮廷雜役,不堪重用。
正如裴昀所言,這江心嶼雖然隱蔽,卻是易攻難守,一旦被敵人發現,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事實上就在她尋來的前幾天,剛剛有兩名宦官八名士兵找上門來,自稱受太後李氏之命召小皇子回返臨安。此事甚為蹊蹺,謝岑直覺對方是蒙軍奸細,未免皇子下落洩露,他毅然下令將幾人處死。故而後來裴昀出現之時,守衛士兵都分外警覺,唯恐再生事端。
但裴昀知曉,謝岑絕非坐以待斃之人,他既然守在此處,便一定還有後招。
果然,便聽謝岑道:“在南下的路上,我已暗中聯絡上了保康軍節度使林世俊,殿前都指揮副使劉勇,他們手中有幾萬兵馬,我們約定在江心寺匯合,再有不出三日他們便能趕到。而後我等會繼續南下至,福州、泉州是大宋外宗正司所在,有大批趙氏宗室子弟,屆時安撫官民,收歸州軍,擁立信王,以東南為根基,招賢納士,號令天下,趁勢反攻!”
說這話時,謝岑眼中覆又燃起希望的光芒,大有昔日少年壯志,揮斥方遒的豪情。畢竟,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東山再起的謝安石,才是此人最初的向往。
裴昀聽罷沈默片刻,只頷首道了一個字:
“好。”
謝岑稍感意外:“我以為你會反對。”
“反對什麽?”
他意味深長的看了她一眼:“我以為你會主張帶小皇子隱姓埋名,遠走高飛。”
“起初我確實是這般打算,”裴昀淡淡道,“但現在看來,如此並非官家所願。”
趙韌臨終托孤,若單單一個皇子,那她只要保其性命,便已是盡忠盡責。然而如今先是封疆開府,又是顧命大臣、六宮之主隨行,這不是逃生保命,這是意欲東山再起。
既然這是他的遺願,那麽她自會信守承諾,有始有終。
謝岑頓了頓,低聲道:“如今......該稱先帝了。”
裴昀一窒,艱難的點了點頭,澀然道:“對,是先帝。”
“為先帝遺志。”
“為江山社稷。”
謝岑目光如炬:“肝腦塗地!”
裴昀亦決然道:“至死方休!”
歲月流轉,造化弄人,當年鮮衣怒馬,志氣相投的四個少年,如今國破家亡,只剩下他與她二人了,且是最初的最初,彼此最不對付最看不順眼的二人。
這一時一刻,他們前嫌盡棄,攜手並肩,心中只剩下同一個目的——
覆國!覆國!
......
如謝岑所料,三日後,原制置副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林世俊,率殘部五萬餘士兵趕到了瑞安,歸附信王。
林世俊此人當年本是鄂州守將,襄樊淪陷,京湖防線崩潰以後,逢召入朝勤王,拱衛臨安。他率兵主動四處出擊,一度曾擊敗蒙軍,收覆平江、安吉、廣德等地,可惜後來以水軍與蒙兀決戰敗走焦山,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後宋帝駕崩,臨安投降,林世俊不願降蒙,帶兵進入定海,在杭州灣一帶漂泊,屢次拒絕蒙使招降,日夜縱酒,頗有心灰意冷之態。直至謝岑派人與之聯絡,他得知了小皇子下落,這才重整旗鼓,日夜兼程趕赴瑞安。
此後又等了幾日,原朝中禮部侍郎陸秋實、參知政事陳如龍等人相繼來到瑞安,前來江心寺拜見。
小小一座禪寺,前後百年,大宋王朝兩次沈浮,皆系於此,何等玄妙,何等巧合。只不過這一次,再也沒有大光明寺四大金剛舍身相護,逆轉乾坤了。
自此,以信王為首的大宋行朝文武皆備,初具規模,數萬人馬離開瑞安繼續南下,向福州進發。
一路車馬顛簸,及至四月底,大隊人馬陸續抵達福州,當地官員出城接駕。來的路上,謝岑、林世俊、陸秋實等人已商議妥當,擁立信王趙正為新帝,定都福州,擇吉日五月初一,舉辦登基大典。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福州府衙裏的侍女宦官,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雖說行朝在外,理應儀仗從簡,但這般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際,正是需要一場隆重的登基大典,穩定人心,昭告天下漢人,家國未亡,趙宋猶在!
年僅八歲的趙正被內侍穿上龍袍,戴上皇冠,在程素宜及幾名宗親陪同指引下,亦步亦趨祭拜天地祖先,登上寶座,接受群臣朝拜。其中有王公宗室,文武百官,及未淪陷之地各府州郡縣趕來的地方官員。眾人三呼萬歲,恭迎新帝繼位。
禮成罷,新帝詔曰,改元祥興,尊皇後程氏為太後,參決政事,命謝岑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陸秋實為右丞相、簽發樞密院事,林世俊為少保、樞密副使,裴昀為殿前指揮使......各地軍政官員不變,各守其職。
從汴京至臨安,從瑞安到福州,大宋王朝終於在這千裏之外東南之隅得以延續,其心不死,其志不滅,則宋室江山不絕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南渡以後, 皇室一直子嗣稀薄,趙韌繼位十二載,育有三子, 二子、三子相繼夭折, 唯有長子趙正存活至今。
趙正時年八歲, 生母甄貴妃於景明七年病逝,雖非嫡出卻是長子, 且是趙氏唯一血脈,因而甚得寵愛。然而此子並未繼承父親的聰穎早慧, 反而天生駑鈍,膽小怯懦。面對裴昀的拜見,他呆呆的不知所措,連話也說不出來,惶恐看向身邊的母後。
程素宜微微嘆了口氣, 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安撫,擡頭對裴昀道:
“如今萬事從簡,裴大人不必多禮。”
是的,陪在趙正身邊的不是旁人,正是閉門不出吃齋念佛多年,名存實亡的六宮之主,趙韌結發之妻,程素宜。
裴昀不曾想到今時今日,會在這裏見到她。
早些年尚有朝臣請奏,皇後道裝侍佛不成體統,後宮不可無主, 規勸官家早立新後,趙韌對此充耳不聞, 始終堅持不曾廢後。後戰火四起,前線膠著,再無人關心這些細枝末節,久而久之,皇後程氏也便漸漸被朝野上下遺忘在後宮之深了。而今生死存亡之際,趙韌竟是將小皇子托付於她,送她一同逃出臨安,雖歷顛簸之苦,卻終究免受北上之辱。無論有情無情,緣深緣淺,這結發夫妻一雙人,終是對彼此仁至義盡了。
今時今日的程素宜,一襲粗布素衣,不施粉黛,手握佛珠,就如同尼姑庵中尋常一位帶發修行的居士,半分看不出當年書香世家賢淑才女的模樣,與那孤註一擲英勇救夫的太子妃亦判若兩人。
她神色淡然,雙目如古井平靜無波,向裴謝二人微微福身:
“吾乃一介婦人,且久不問俗世,不敢妄自決斷。二位大人乃忠臣義士,其心天地可表,今後諸事,吾與皇子性命,便全權依仗二位了。”
.
拜別皇後皇子,裴昀與謝岑回到廂房中,摒退一幹閑雜人等,她開口問道:
“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
在蒙兀人眼中,臨安既破,趙宋既降,一切已然塵埃落定,巴彥早已率大軍班師回朝,全然不將出逃的皇子與閩廣未歸降的州郡放在眼裏,對出身漠北草原的蒙兀人來說,南方才是遙遠的邊塞。而歸附蒙兀的漢臣卻不以為然,極力上書追殺南宋餘黨,只因他們太清楚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太知曉漢人忠君報國覆辟漢室江山的決心。赫烈對此並不上心,卻也應允了請奏,將這份差事交予了蒙軍中漢軍一系都元帥張中陽一力負責。
當初謝岑帶著小皇子等一幹人逃出臨安便是歷經了千難萬險,他們趁著夜色從城南嘉會門出逃,直奔婺州而去,途中被蒙軍追上,危急時刻,是夏衍濤帶領十幾名大內高手斷後,為其餘人拼得了一線生機,而他自己卻是死在了蒙軍亂刀之下,英勇犧牲。
當年北伐戰場上,他一念貪生沒能救下主人趙韌,而今他終是舍身忘死救下了小主人,今生今世再無遺憾,自可九泉瞑目了。
而後為躲避蒙軍追殺,謝岑背著小皇子,與程素宜及僅剩了幾名侍從徒步走進括蒼山,一行人在荒山野嶺風餐露宿藏了七日七夜,直到與後續從臨安逃出的宋軍殘部匯合,這才繼續南下,輾轉到了瑞安江心嶼,這個百年前高宗同樣躲避追兵的禪院。
然而迄今為止,這江心寺中隨行也不過才百餘人而已,甚至還包括了不少宮女太監,宮廷雜役,不堪重用。
正如裴昀所言,這江心嶼雖然隱蔽,卻是易攻難守,一旦被敵人發現,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事實上就在她尋來的前幾天,剛剛有兩名宦官八名士兵找上門來,自稱受太後李氏之命召小皇子回返臨安。此事甚為蹊蹺,謝岑直覺對方是蒙軍奸細,未免皇子下落洩露,他毅然下令將幾人處死。故而後來裴昀出現之時,守衛士兵都分外警覺,唯恐再生事端。
但裴昀知曉,謝岑絕非坐以待斃之人,他既然守在此處,便一定還有後招。
果然,便聽謝岑道:“在南下的路上,我已暗中聯絡上了保康軍節度使林世俊,殿前都指揮副使劉勇,他們手中有幾萬兵馬,我們約定在江心寺匯合,再有不出三日他們便能趕到。而後我等會繼續南下至,福州、泉州是大宋外宗正司所在,有大批趙氏宗室子弟,屆時安撫官民,收歸州軍,擁立信王,以東南為根基,招賢納士,號令天下,趁勢反攻!”
說這話時,謝岑眼中覆又燃起希望的光芒,大有昔日少年壯志,揮斥方遒的豪情。畢竟,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東山再起的謝安石,才是此人最初的向往。
裴昀聽罷沈默片刻,只頷首道了一個字:
“好。”
謝岑稍感意外:“我以為你會反對。”
“反對什麽?”
他意味深長的看了她一眼:“我以為你會主張帶小皇子隱姓埋名,遠走高飛。”
“起初我確實是這般打算,”裴昀淡淡道,“但現在看來,如此並非官家所願。”
趙韌臨終托孤,若單單一個皇子,那她只要保其性命,便已是盡忠盡責。然而如今先是封疆開府,又是顧命大臣、六宮之主隨行,這不是逃生保命,這是意欲東山再起。
既然這是他的遺願,那麽她自會信守承諾,有始有終。
謝岑頓了頓,低聲道:“如今......該稱先帝了。”
裴昀一窒,艱難的點了點頭,澀然道:“對,是先帝。”
“為先帝遺志。”
“為江山社稷。”
謝岑目光如炬:“肝腦塗地!”
裴昀亦決然道:“至死方休!”
歲月流轉,造化弄人,當年鮮衣怒馬,志氣相投的四個少年,如今國破家亡,只剩下他與她二人了,且是最初的最初,彼此最不對付最看不順眼的二人。
這一時一刻,他們前嫌盡棄,攜手並肩,心中只剩下同一個目的——
覆國!覆國!
......
如謝岑所料,三日後,原制置副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林世俊,率殘部五萬餘士兵趕到了瑞安,歸附信王。
林世俊此人當年本是鄂州守將,襄樊淪陷,京湖防線崩潰以後,逢召入朝勤王,拱衛臨安。他率兵主動四處出擊,一度曾擊敗蒙軍,收覆平江、安吉、廣德等地,可惜後來以水軍與蒙兀決戰敗走焦山,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後宋帝駕崩,臨安投降,林世俊不願降蒙,帶兵進入定海,在杭州灣一帶漂泊,屢次拒絕蒙使招降,日夜縱酒,頗有心灰意冷之態。直至謝岑派人與之聯絡,他得知了小皇子下落,這才重整旗鼓,日夜兼程趕赴瑞安。
此後又等了幾日,原朝中禮部侍郎陸秋實、參知政事陳如龍等人相繼來到瑞安,前來江心寺拜見。
小小一座禪寺,前後百年,大宋王朝兩次沈浮,皆系於此,何等玄妙,何等巧合。只不過這一次,再也沒有大光明寺四大金剛舍身相護,逆轉乾坤了。
自此,以信王為首的大宋行朝文武皆備,初具規模,數萬人馬離開瑞安繼續南下,向福州進發。
一路車馬顛簸,及至四月底,大隊人馬陸續抵達福州,當地官員出城接駕。來的路上,謝岑、林世俊、陸秋實等人已商議妥當,擁立信王趙正為新帝,定都福州,擇吉日五月初一,舉辦登基大典。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福州府衙裏的侍女宦官,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雖說行朝在外,理應儀仗從簡,但這般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際,正是需要一場隆重的登基大典,穩定人心,昭告天下漢人,家國未亡,趙宋猶在!
年僅八歲的趙正被內侍穿上龍袍,戴上皇冠,在程素宜及幾名宗親陪同指引下,亦步亦趨祭拜天地祖先,登上寶座,接受群臣朝拜。其中有王公宗室,文武百官,及未淪陷之地各府州郡縣趕來的地方官員。眾人三呼萬歲,恭迎新帝繼位。
禮成罷,新帝詔曰,改元祥興,尊皇後程氏為太後,參決政事,命謝岑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陸秋實為右丞相、簽發樞密院事,林世俊為少保、樞密副使,裴昀為殿前指揮使......各地軍政官員不變,各守其職。
從汴京至臨安,從瑞安到福州,大宋王朝終於在這千裏之外東南之隅得以延續,其心不死,其志不滅,則宋室江山不絕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