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一合一
周璟承想的是:“如今礙於父皇的命令, 兵部拖延不得,只他們到底心存不滿,很難保證會不會在糧草中動手腳,我便想著, 從司禮監抽調一批人過去, 負責最後的檢查。”
“只是北疆一事, 司禮監的存在感實在太強, 原本監軍就是從司禮監出去的, 眼下兵權又到了掌印手裏,若連糧草經手的人選都從司禮監選調, 只怕會叫外人生有猜疑。”
“倒不如由你出面, 以為北疆將士添置吃穿的名義, 得以在押送隊伍中安□□自己的人,屆時無論旁人怎麽說,你不過是掛念北疆士兵,又心系掌印,也找不出太大的過錯去。”
“只是這樣一來, 可能又要你破費些了。”
給阿爹的支援,又怎麽能叫破費。
時歸連連搖頭:“沒關系的,就算沒有阿爹,將士們保衛大周疆土, 也當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
“那依殿下看, 糧草等物, 我該準備多少?”
周璟承略一沈吟:“我可以從私庫中添補一部分,剩下的再有你出, 這樣由我在前,也省得旁人說道了。”
甚至太子及未來太子妃都給北疆添了糧草, 作為臣子的,豈還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便是一人捐個百兩,整個京城的官員加起來,也能湊個上萬兩了,換作糧草,又是整個北疆將士們幾日的口糧。
時歸點頭:“好,我都聽殿下的。”
說過正事,兩人的聲音倏爾停了一下。
不過分寸的沈寂,可在這狹小的車廂中,時間流動也變得緩慢起來,須臾之間,讓人感覺過去了好久。
時歸擡頭看了對面的人一眼,默了一會兒,細聲問了一句:“我還有一點兒不明白的,想問問殿下……”
“阿歸且說。”
“敢問殿下,冊立太子妃一事,可是殿下的意思?”
此話並非怪罪,單是時歸有些想不明白。
依照周璟承往日的行事,婚姻大事,總不會在一夜之間就下了決定,何況這還是連詔書都下來,幾無更改可能。
時歸低喃道:“……是不是,有些太著急了。”
周璟承很快反應過來,卻是苦笑:“阿歸多半是誤會了。”
莫說時歸,就是他自己,今朝接到賜婚聖旨時,都是狠狠錯愕了一下子,險些忘了接旨。
思慮之間,他選擇將昨日的事一一道來。
昨天晚上,在他得了時歸的回應後,大喜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將此事上稟帝後,且讓兩人有個準備,這樣等掌印回來後,就能盡快商議雙方婚事了。
誰知比起準備,帝後更是詫異於女方的人選,皇後更是怎麽也想不出,她從小看到大的兩個孩子,何時互生了情愫。
若非周璟承再三肯定,他對時歸早有私情,帝後二人還當他是在戲言。
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逃掉皇帝的訓斥,更是當場呵令他去正殿外跪著,好好反思他錯在了哪兒。
“孤反思了一晚上,實在想不出哪兒有錯。”周璟承輕笑一聲,轉眼就將這場責罰含糊了過去。
他被傳召上朝時,只當父皇是礙於朝政,不欲讓他因私事給耽擱了,誰知他才到殿上,剛一跪下,就聽太監宣了旨。
周璟承攤手道:“我至今不明白父皇的態度變化為何如此之大,頭一天夜裏還惱火著,睡一覺醒來卻直接賜了婚。”
“我剛從早朝上下來,緊跟著就聽說你進了宮,擔心你受母後為難,便著急趕來了,故而我今日還不曾與父皇單獨見過,或許只有問過父皇,才知這聖旨為何下得如此匆忙吧。”
他心裏隱隱有一個猜測,只未得到證實前,不好明說。
因著時序的出身,他及整個時府,對皇室來說,比之尋常仆婢地位要高,比之滿朝文武關系要親近,更準確些,該是深受皇帝信重的內臣才對。
如果說皇後更看重時歸的想法,那在皇帝眼中,顯然是曾助他即位,又為他驅使了十幾年的掌印更重要。
不過給時家的小姑娘賜個婚,既能滿足了太子的心願,又能給奔赴北疆的掌印添一份底氣,何樂而不為呢?
又或者在皇帝看來,時家的小姑娘若是不願意,就當為了她爹受些委屈,等日後入主東宮,總能慢慢彌補回來。
若是願意那就更好了,豈不皆大歡喜?
一舉多得,此間種種,也只有時歸的心意被忽略了去。
周璟承目光微一閃動,很快將這個話題給轉移了去,只囑托她盡快將支援北疆的物資準備好,至於最後檢查的人手,不妨交給時一他們去辦。
“另外還有一事……”周璟承有些遲疑。
時歸問:“怎麽?”
“阿歸覺得,詔令一事,可要先瞞一瞞掌印?”
依著時序對周璟承的戒備,若是叫他知道,他才出了京城,被捧在掌心裏的女兒就被賜婚給了太子。
只怕盛怒之下,掌印當即就要揮師北上,莫管關外蠻狄,且先破了宮門,把那覬覦寶貝女兒的太子給宰了。
時歸頓時默然。
片刻後,她重重點了點頭,面上閃過一抹後怕:“要瞞的,賜婚詔書……還是等阿爹回來,叫陛下去跟阿爹說吧。”
至於她自己,才不想去觸阿爹的黴頭。
正巧,周璟承也是如此想法。
兩人達成共識後,周璟承負責跟底下的臣子交代,而時歸則是先回家安撫聞訊趕來的兄長們,又是一通忽悠,好不容易才叫他們松口,答應不將這事告訴阿爹。
時歸一本正經道:“我只是怕阿爹被氣壞了身子,再說阿爹又在陣前,便是有片刻的恍惚,也會釀成大禍的。”
“大兄二兄,求求你們了,先不要告訴阿爹了好嗎?”
“等阿爹回來了,我自去找阿爹請罪,到時不管阿爹怎麽打我罵我,我也乖乖受著,誰叫我沒跟阿爹商量,就跟太子通了私情,都是我的不對……”
時一和時二看著她可憐巴巴的樣子,心下一軟,一不留神就答應了她,甚至還說:“大人不會的。”
“嗯?不會什麽?”
“不會打你罵你。”時一看著她,說出叫她格外安心的話,“便是真要打罵了,不還有我們攔在你前面。”
時歸一怔,回神後,笑容粲然綻放。
五日後,由太子及時家小姐捐贈的糧草被送到兵部,之後幾日,另有各家源源不斷送來銀兩,或多或少,幾天下來,也攢了三五車。
十日期限一到,押往北疆的糧草車準時出發。
隨著押送糧草的隊伍離開,百官心神很快被北方的大旱所牽動,正如眾人所擔心的那般,旱災到底還是發生了。
就在戶部為賑災物資所為難時,上百架板車緩緩停到了戶部衙門外,車上堆滿了糧食衣物,另有大小帳篷、常用草藥等,但論價值,就值得數十萬兩銀子。
聽城門的士兵說,拉著東西的板車並非只有百輛,只是考慮到戶部衙門外能停留的數量,才只放了這百輛來,另有更多被攔在城門外,正等著上面的人發令。
再一打聽,才知這數不清的糧食衣物,皆是時府的小姐捐贈的,正是為受幹旱困擾的百姓所準備。
當年南方水患時,時歸變賣了大半家產,才能滿足當地災民所需。
而這麽多年下來,時家所積累的財富早非常人所能估量。
就是這麽多賑災物資置辦下來,對時家來說,也不過是把某幾個地方的盈利拿出來,雖有損失,但遠不至傷筋動骨。
在這麽多賑災銀糧的震懾下,旁人再不敢說三道四。
而這一回,時歸再也不用借什麽皇家的名義,錢糧所至,當地百姓皆知——
這是京城時府捐贈的。
此等作為,乃為奔赴北疆的司禮監掌印祈福,願其安然凱旋。
十月中,北狄發起新一輪進犯。
彼時北疆的防禦工事已重新修繕完畢,後方糧草供應及時,又有司禮監掌印坐鎮,一應行止,皆按新規,凡事令行禁止,稍有違背,當得軍法伺候。
在這等嚴苛的管束下,原有退縮之意的士兵們也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總不能沒死在戰場上,先斃在軍棍下。
也不知那掌印從哪裏尋來的幾十煞神,一個個武功高強,訓起兵士來也毫不手軟,短短半月,就讓手下士兵脫胎換骨。
後來,他們才隱約聽說。
原來這些煞神都是從司禮監出來的,本為死士之身,來時得了掌印承諾,此役過後,可脫去奴籍,論功行賞。
封侯拜將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們豈有不賣命的?
以至當北狄再次入侵,他們赫然發現,北門關外將士戰力與之前截然不同,蠻狄攻城數次,皆鎩羽而歸,士氣大敗。
十一月初,北地騎兵馳援。
原是獨孤部落的王太後聽聞北疆困境,特集結五百騎兵前來支援,與北門關將士裏應外合,將進犯的蠻狄打了個措手不及。
半年間,北疆戰況扭轉,捷報不斷。
來年五月,北狄王派遣使臣和談,願俯首稱臣。
時序赴疆一年,終得班師回朝。
而與他一同回來的,除了一眾戰功赫赫的將士,還有遠嫁北地的大公主,也就是如今的獨孤王太後。
消息一經傳回,滿朝議論紛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周璟承想的是:“如今礙於父皇的命令, 兵部拖延不得,只他們到底心存不滿,很難保證會不會在糧草中動手腳,我便想著, 從司禮監抽調一批人過去, 負責最後的檢查。”
“只是北疆一事, 司禮監的存在感實在太強, 原本監軍就是從司禮監出去的, 眼下兵權又到了掌印手裏,若連糧草經手的人選都從司禮監選調, 只怕會叫外人生有猜疑。”
“倒不如由你出面, 以為北疆將士添置吃穿的名義, 得以在押送隊伍中安□□自己的人,屆時無論旁人怎麽說,你不過是掛念北疆士兵,又心系掌印,也找不出太大的過錯去。”
“只是這樣一來, 可能又要你破費些了。”
給阿爹的支援,又怎麽能叫破費。
時歸連連搖頭:“沒關系的,就算沒有阿爹,將士們保衛大周疆土, 也當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
“那依殿下看, 糧草等物, 我該準備多少?”
周璟承略一沈吟:“我可以從私庫中添補一部分,剩下的再有你出, 這樣由我在前,也省得旁人說道了。”
甚至太子及未來太子妃都給北疆添了糧草, 作為臣子的,豈還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便是一人捐個百兩,整個京城的官員加起來,也能湊個上萬兩了,換作糧草,又是整個北疆將士們幾日的口糧。
時歸點頭:“好,我都聽殿下的。”
說過正事,兩人的聲音倏爾停了一下。
不過分寸的沈寂,可在這狹小的車廂中,時間流動也變得緩慢起來,須臾之間,讓人感覺過去了好久。
時歸擡頭看了對面的人一眼,默了一會兒,細聲問了一句:“我還有一點兒不明白的,想問問殿下……”
“阿歸且說。”
“敢問殿下,冊立太子妃一事,可是殿下的意思?”
此話並非怪罪,單是時歸有些想不明白。
依照周璟承往日的行事,婚姻大事,總不會在一夜之間就下了決定,何況這還是連詔書都下來,幾無更改可能。
時歸低喃道:“……是不是,有些太著急了。”
周璟承很快反應過來,卻是苦笑:“阿歸多半是誤會了。”
莫說時歸,就是他自己,今朝接到賜婚聖旨時,都是狠狠錯愕了一下子,險些忘了接旨。
思慮之間,他選擇將昨日的事一一道來。
昨天晚上,在他得了時歸的回應後,大喜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將此事上稟帝後,且讓兩人有個準備,這樣等掌印回來後,就能盡快商議雙方婚事了。
誰知比起準備,帝後更是詫異於女方的人選,皇後更是怎麽也想不出,她從小看到大的兩個孩子,何時互生了情愫。
若非周璟承再三肯定,他對時歸早有私情,帝後二人還當他是在戲言。
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逃掉皇帝的訓斥,更是當場呵令他去正殿外跪著,好好反思他錯在了哪兒。
“孤反思了一晚上,實在想不出哪兒有錯。”周璟承輕笑一聲,轉眼就將這場責罰含糊了過去。
他被傳召上朝時,只當父皇是礙於朝政,不欲讓他因私事給耽擱了,誰知他才到殿上,剛一跪下,就聽太監宣了旨。
周璟承攤手道:“我至今不明白父皇的態度變化為何如此之大,頭一天夜裏還惱火著,睡一覺醒來卻直接賜了婚。”
“我剛從早朝上下來,緊跟著就聽說你進了宮,擔心你受母後為難,便著急趕來了,故而我今日還不曾與父皇單獨見過,或許只有問過父皇,才知這聖旨為何下得如此匆忙吧。”
他心裏隱隱有一個猜測,只未得到證實前,不好明說。
因著時序的出身,他及整個時府,對皇室來說,比之尋常仆婢地位要高,比之滿朝文武關系要親近,更準確些,該是深受皇帝信重的內臣才對。
如果說皇後更看重時歸的想法,那在皇帝眼中,顯然是曾助他即位,又為他驅使了十幾年的掌印更重要。
不過給時家的小姑娘賜個婚,既能滿足了太子的心願,又能給奔赴北疆的掌印添一份底氣,何樂而不為呢?
又或者在皇帝看來,時家的小姑娘若是不願意,就當為了她爹受些委屈,等日後入主東宮,總能慢慢彌補回來。
若是願意那就更好了,豈不皆大歡喜?
一舉多得,此間種種,也只有時歸的心意被忽略了去。
周璟承目光微一閃動,很快將這個話題給轉移了去,只囑托她盡快將支援北疆的物資準備好,至於最後檢查的人手,不妨交給時一他們去辦。
“另外還有一事……”周璟承有些遲疑。
時歸問:“怎麽?”
“阿歸覺得,詔令一事,可要先瞞一瞞掌印?”
依著時序對周璟承的戒備,若是叫他知道,他才出了京城,被捧在掌心裏的女兒就被賜婚給了太子。
只怕盛怒之下,掌印當即就要揮師北上,莫管關外蠻狄,且先破了宮門,把那覬覦寶貝女兒的太子給宰了。
時歸頓時默然。
片刻後,她重重點了點頭,面上閃過一抹後怕:“要瞞的,賜婚詔書……還是等阿爹回來,叫陛下去跟阿爹說吧。”
至於她自己,才不想去觸阿爹的黴頭。
正巧,周璟承也是如此想法。
兩人達成共識後,周璟承負責跟底下的臣子交代,而時歸則是先回家安撫聞訊趕來的兄長們,又是一通忽悠,好不容易才叫他們松口,答應不將這事告訴阿爹。
時歸一本正經道:“我只是怕阿爹被氣壞了身子,再說阿爹又在陣前,便是有片刻的恍惚,也會釀成大禍的。”
“大兄二兄,求求你們了,先不要告訴阿爹了好嗎?”
“等阿爹回來了,我自去找阿爹請罪,到時不管阿爹怎麽打我罵我,我也乖乖受著,誰叫我沒跟阿爹商量,就跟太子通了私情,都是我的不對……”
時一和時二看著她可憐巴巴的樣子,心下一軟,一不留神就答應了她,甚至還說:“大人不會的。”
“嗯?不會什麽?”
“不會打你罵你。”時一看著她,說出叫她格外安心的話,“便是真要打罵了,不還有我們攔在你前面。”
時歸一怔,回神後,笑容粲然綻放。
五日後,由太子及時家小姐捐贈的糧草被送到兵部,之後幾日,另有各家源源不斷送來銀兩,或多或少,幾天下來,也攢了三五車。
十日期限一到,押往北疆的糧草車準時出發。
隨著押送糧草的隊伍離開,百官心神很快被北方的大旱所牽動,正如眾人所擔心的那般,旱災到底還是發生了。
就在戶部為賑災物資所為難時,上百架板車緩緩停到了戶部衙門外,車上堆滿了糧食衣物,另有大小帳篷、常用草藥等,但論價值,就值得數十萬兩銀子。
聽城門的士兵說,拉著東西的板車並非只有百輛,只是考慮到戶部衙門外能停留的數量,才只放了這百輛來,另有更多被攔在城門外,正等著上面的人發令。
再一打聽,才知這數不清的糧食衣物,皆是時府的小姐捐贈的,正是為受幹旱困擾的百姓所準備。
當年南方水患時,時歸變賣了大半家產,才能滿足當地災民所需。
而這麽多年下來,時家所積累的財富早非常人所能估量。
就是這麽多賑災物資置辦下來,對時家來說,也不過是把某幾個地方的盈利拿出來,雖有損失,但遠不至傷筋動骨。
在這麽多賑災銀糧的震懾下,旁人再不敢說三道四。
而這一回,時歸再也不用借什麽皇家的名義,錢糧所至,當地百姓皆知——
這是京城時府捐贈的。
此等作為,乃為奔赴北疆的司禮監掌印祈福,願其安然凱旋。
十月中,北狄發起新一輪進犯。
彼時北疆的防禦工事已重新修繕完畢,後方糧草供應及時,又有司禮監掌印坐鎮,一應行止,皆按新規,凡事令行禁止,稍有違背,當得軍法伺候。
在這等嚴苛的管束下,原有退縮之意的士兵們也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總不能沒死在戰場上,先斃在軍棍下。
也不知那掌印從哪裏尋來的幾十煞神,一個個武功高強,訓起兵士來也毫不手軟,短短半月,就讓手下士兵脫胎換骨。
後來,他們才隱約聽說。
原來這些煞神都是從司禮監出來的,本為死士之身,來時得了掌印承諾,此役過後,可脫去奴籍,論功行賞。
封侯拜將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們豈有不賣命的?
以至當北狄再次入侵,他們赫然發現,北門關外將士戰力與之前截然不同,蠻狄攻城數次,皆鎩羽而歸,士氣大敗。
十一月初,北地騎兵馳援。
原是獨孤部落的王太後聽聞北疆困境,特集結五百騎兵前來支援,與北門關將士裏應外合,將進犯的蠻狄打了個措手不及。
半年間,北疆戰況扭轉,捷報不斷。
來年五月,北狄王派遣使臣和談,願俯首稱臣。
時序赴疆一年,終得班師回朝。
而與他一同回來的,除了一眾戰功赫赫的將士,還有遠嫁北地的大公主,也就是如今的獨孤王太後。
消息一經傳回,滿朝議論紛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