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簡直可以想象得出,她此時正站在登聞鼓前,雙手揮動著鼓槌時,面上冰冷的表情,眼神是如何的憤怒。
白松江去年才修過河道,今年突然就決了堤,事先衙門無任何通報,淹了整個岑州一帶,大小主事官員盡被押解入京,在這個節骨眼上,岑州知州畏罪自盡了,他的獨女杜如蘭悄悄隨著商隊北上,來到京城敲了登聞鼓。
這是有冤屈。
施婳入神地想著,聽著那鼓聲,她似乎隱約記得,上輩子她在去年入了太子府,第二年,太子似乎確實受了皇上的責難,好幾個月都有些意志消沈。
難不成就是因為岑州的這件事情?
鼓聲還在持續不斷地響著,沈悶無比,聽得人心裏發慌,施婳朝那個方向看了一眼,不少行人正在蜂擁過去看這難得一見的熱鬧,她沒有動,只是轉身離開了。
施婳嗅到了一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登聞鼓一響,鼓院內便急忙出來了一個官吏,太高祖皇帝明詔,若有百姓敲登聞鼓,必須要有官吏前來受理案情,若違例,罪加一等,輕者降官貶職,重者烏紗不保。
登聞鼓院內的官吏自然不敢無視,出來便急慌慌道:“莫敲了,本官來問你,你是何方人士?為的什麽事情敲登聞鼓?”
敲鼓的人終於住了手,轉過身來,卻是一名披麻戴孝的女子,她表情冷靜,眼神深晦,答道:“大人,小女子乃是岑州知州杜明輝之女,前陣子白松江決堤,岑州一帶被淹,家父死得冤枉,小女子今日特意來敲登聞鼓,為的是替家父伸冤!”
甫一聽白松江決堤這幾個字,那官吏便覺得頭皮一陣發麻,如同接到了一個燙手山芋一般,這件事情從岑州傳來,便已驚動朝野,皇上震怒不已,下旨將岑州一帶大小官員全數押回京中,連夜召了各路大臣和內閣議事,發落的發落,罷黜的罷黜,殺頭的殺頭,眼看著事情就要塵埃落定了,怎麽突然冒出了一個岑州知州之女來敲登聞鼓!
那官吏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心裏想著,這下怕是真的有事要發生了。
第 119 章
謝翎一入翰林院內, 便發現大門全部敞開著, 一眼望去,從第一道門到第三道門,門外站了不少侍衛, 氣氛肅穆, 這是天子的儀仗, 皇上今天竟然來了翰林院!
難怪放眼望去,所有人都是戰戰兢兢, 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做事情輕手輕腳,偌大個國史館,擁擠不堪,卻無一絲聲音,針落可聞。
穿過登灜門,往最裏面是一排五開間的後堂, 南向, 中間有設禦座,專門以供皇帝到來而備下的,此時宣和帝正端坐在上方, 與翰林院掌院學士元霍談話。
太子李靖涵也是陪同宣和帝一道來的,正坐在下首, 不時接上幾句話, 君臣和諧,氣氛一派融洽。
宣和帝笑著道:“你既要管著內閣的事情, 又要管這偌大一個翰林院,十分不容易啊。”
元霍忙躬身答道:“為君父分憂,本是微臣的分內之事。”
李靖涵接了一句道:“閣老今年年歲幾何?”
元霍答道:“回太子殿下的話,臣今年虛歲已六十有一了。”
李靖涵笑著道:“那閣老還能再伺候父皇四十年呢。”
元霍也笑:“殿下說笑了,臣這把老骨頭,也中用不了多久了,不過,若能為皇上多效力一日也是臣的福分。”
兩人相視一眼,元霍依舊是笑著,倒是李靖涵的笑容淡了幾分,轉而對宣和帝道:“父皇,兒臣聽說宣和二十年的國史修得差不多了,既然今日來了,不如就先看一看?”
宣和帝聽了,點點頭,道:“好,元閣老,朕今日也順便看一看修好的國史。”
元霍表情不變,答應下來,恭聲道:“微臣這就著人去取來。”
他說著便退了出去,幾個大學士正在外面候著,見元霍出來,急忙迎過來,其中一個人低聲道:“閣老?”
元霍道:“皇上問起了宣和二十年的國史,先拿過來。”
張學士急聲道:“可是那幾本國史還未全部修完,如何呈給皇上?”
元霍表情平靜,道:“修了多少,都拿過來,沒修的暫且不必管。”
聞言,張學士不免有些猶疑,元霍見他那般,便道:“怎麽?有什麽難處?”
張學士低聲答道:“此事下官安排了謝修撰與朱編修去做了。”
也就是說,目前在修這幾本國史的,就只有兩個人,兩個人在一個月內能修得了多少?
元霍的眼神裏帶著幾分責備,但是他並未多說,只擺擺手,道:“先拿過來再說。”
“是。”
張學士趕緊去了國史館,找到了謝翎,匆匆道:“修好的國史呢?”
謝翎楞了一下,才將修好的一部分交給他,張學士有些緊張地問道:“你確定這些都是修好了的?”
謝翎點點頭,又道:“只是還未裝訂成冊。”
張學士也管不得了那麽多了,他倒也並不是不重視修國史的這件事情,但是明明到年底才要交差,萬萬沒想到皇上今天會突然跑來翰林院,還問起了這樁事情,他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拿著修好的那一部分國史,張學士也來不及與謝翎打招呼,悶頭就往後堂走,見元霍還站在門口等著,急忙雙手奉上,道:“閣老,都在這裏了。”
嘴裏說著,張學士面上仍舊有些尷尬,因為他拿著的也就區區三十來頁,差不多也就小半本史書的樣子,看上去確實有些寒磣了。
但是現在宣和帝已經坐在裏頭了,說什麽也沒有用了,元霍接過那一疊紙,進了屋子,宣和帝正在與太子說話,元霍等他們兩人都停下來了,才躬身道:“讓皇上久等了,臣有罪。”
宣和帝擺了擺手:“無妨。”
他的目光落在元霍的手上,道:“這就是那些修好的國史?”
元霍恭敬答道:“回皇上的話,正是。”
太子見了,便疑惑道:“怎麽就這麽些?”
元霍表情不動,口中答道:“皆因皇上重視,張學士等人不敢草率動手,逐字逐句地斟酌了之後,才改動的,不想皇上今日過來,還未來得及裝訂成冊。”
聞言,宣和帝倒是不太在意,道:“朕看看。”
元霍立即雙手呈上:“請皇上過目。”
太子將那一疊修好的國史接過來,遞給宣和帝:“父皇請。”
宣和帝接了,開始慢慢地翻看起來,一時間整個屋子裏都安靜無比,只能聽見紙頁翻動時發出的窸窣輕響。
元霍站在下面,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樣,垂著眼簾,也不叫人看出他究竟在想什麽,宣和帝看完了,叫了他一聲:“元閣老。”
元霍這才立即有了動靜:“微臣在。”
宣和帝一邊翻著紙頁,一邊慢慢地問道:“這國史是誰修的?”
元霍恭謹地回答:“是張學士帶著幾個翰林院的編修和修撰一起修的。”
宣和帝嗯了一聲:“是張成安?”
元霍答道:“是,還有謝修撰和朱編修等人。”
宣和帝擡起頭來,道:“謝修撰?”
元霍立即解釋道:“是今年的新科狀元謝翎。”
太子李靖涵在一旁提醒道:“就是被父皇稱為神童的那位,去年是東江省的解元,今年又是會試亞元。”
宣和帝這才記了起來,饒有興味地道:“原來是他,他今日可來了翰林院?”
元霍答道:“謝修撰來了。”
宣和帝道:“朕想見見他。”
“是,”元霍立即應下:“臣這就去傳喚他前來面聖。”
國史館中,謝翎正在謄抄著書籍,張學士匆匆過來,低聲道:“有什麽事情先別忙了,皇上要召見你,隨我過來。”
聞言,謝翎立即擱下毛筆,起身跟著張學士往後堂而去,張學士一邊快步走著,一邊壓低聲音叮囑道:“待會見了皇上,務必要恭敬仔細,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別亂說。”
“是。”
兩人說著,眼看後堂就在前面了,謝翎整了整衣袍,在張學士的帶領下,踏入了門內,一眼便望見了坐在上首的宣和帝,他並不多看,微微垂著眼簾,一道明黃色的龍袍下擺在眼前閃過,謝翎已隨著張學士一同拜了下去。
“臣張成安、謝翎,參見皇上。”
“嗯,”宣和帝擺了擺手:“平身吧。”
“謝皇上。”
兩人一齊站了起來,宣和帝笑著道:“這些國史是你們修的?”
張學士有些惶恐,答道:“回皇上的話,正是微臣幾人一起修的。”
他本以為那些修了的國史出了什麽問題,但是眼角悄悄去瞥旁邊的元霍,卻見他一絲異樣也無,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白松江去年才修過河道,今年突然就決了堤,事先衙門無任何通報,淹了整個岑州一帶,大小主事官員盡被押解入京,在這個節骨眼上,岑州知州畏罪自盡了,他的獨女杜如蘭悄悄隨著商隊北上,來到京城敲了登聞鼓。
這是有冤屈。
施婳入神地想著,聽著那鼓聲,她似乎隱約記得,上輩子她在去年入了太子府,第二年,太子似乎確實受了皇上的責難,好幾個月都有些意志消沈。
難不成就是因為岑州的這件事情?
鼓聲還在持續不斷地響著,沈悶無比,聽得人心裏發慌,施婳朝那個方向看了一眼,不少行人正在蜂擁過去看這難得一見的熱鬧,她沒有動,只是轉身離開了。
施婳嗅到了一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登聞鼓一響,鼓院內便急忙出來了一個官吏,太高祖皇帝明詔,若有百姓敲登聞鼓,必須要有官吏前來受理案情,若違例,罪加一等,輕者降官貶職,重者烏紗不保。
登聞鼓院內的官吏自然不敢無視,出來便急慌慌道:“莫敲了,本官來問你,你是何方人士?為的什麽事情敲登聞鼓?”
敲鼓的人終於住了手,轉過身來,卻是一名披麻戴孝的女子,她表情冷靜,眼神深晦,答道:“大人,小女子乃是岑州知州杜明輝之女,前陣子白松江決堤,岑州一帶被淹,家父死得冤枉,小女子今日特意來敲登聞鼓,為的是替家父伸冤!”
甫一聽白松江決堤這幾個字,那官吏便覺得頭皮一陣發麻,如同接到了一個燙手山芋一般,這件事情從岑州傳來,便已驚動朝野,皇上震怒不已,下旨將岑州一帶大小官員全數押回京中,連夜召了各路大臣和內閣議事,發落的發落,罷黜的罷黜,殺頭的殺頭,眼看著事情就要塵埃落定了,怎麽突然冒出了一個岑州知州之女來敲登聞鼓!
那官吏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心裏想著,這下怕是真的有事要發生了。
第 119 章
謝翎一入翰林院內, 便發現大門全部敞開著, 一眼望去,從第一道門到第三道門,門外站了不少侍衛, 氣氛肅穆, 這是天子的儀仗, 皇上今天竟然來了翰林院!
難怪放眼望去,所有人都是戰戰兢兢, 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做事情輕手輕腳,偌大個國史館,擁擠不堪,卻無一絲聲音,針落可聞。
穿過登灜門,往最裏面是一排五開間的後堂, 南向, 中間有設禦座,專門以供皇帝到來而備下的,此時宣和帝正端坐在上方, 與翰林院掌院學士元霍談話。
太子李靖涵也是陪同宣和帝一道來的,正坐在下首, 不時接上幾句話, 君臣和諧,氣氛一派融洽。
宣和帝笑著道:“你既要管著內閣的事情, 又要管這偌大一個翰林院,十分不容易啊。”
元霍忙躬身答道:“為君父分憂,本是微臣的分內之事。”
李靖涵接了一句道:“閣老今年年歲幾何?”
元霍答道:“回太子殿下的話,臣今年虛歲已六十有一了。”
李靖涵笑著道:“那閣老還能再伺候父皇四十年呢。”
元霍也笑:“殿下說笑了,臣這把老骨頭,也中用不了多久了,不過,若能為皇上多效力一日也是臣的福分。”
兩人相視一眼,元霍依舊是笑著,倒是李靖涵的笑容淡了幾分,轉而對宣和帝道:“父皇,兒臣聽說宣和二十年的國史修得差不多了,既然今日來了,不如就先看一看?”
宣和帝聽了,點點頭,道:“好,元閣老,朕今日也順便看一看修好的國史。”
元霍表情不變,答應下來,恭聲道:“微臣這就著人去取來。”
他說著便退了出去,幾個大學士正在外面候著,見元霍出來,急忙迎過來,其中一個人低聲道:“閣老?”
元霍道:“皇上問起了宣和二十年的國史,先拿過來。”
張學士急聲道:“可是那幾本國史還未全部修完,如何呈給皇上?”
元霍表情平靜,道:“修了多少,都拿過來,沒修的暫且不必管。”
聞言,張學士不免有些猶疑,元霍見他那般,便道:“怎麽?有什麽難處?”
張學士低聲答道:“此事下官安排了謝修撰與朱編修去做了。”
也就是說,目前在修這幾本國史的,就只有兩個人,兩個人在一個月內能修得了多少?
元霍的眼神裏帶著幾分責備,但是他並未多說,只擺擺手,道:“先拿過來再說。”
“是。”
張學士趕緊去了國史館,找到了謝翎,匆匆道:“修好的國史呢?”
謝翎楞了一下,才將修好的一部分交給他,張學士有些緊張地問道:“你確定這些都是修好了的?”
謝翎點點頭,又道:“只是還未裝訂成冊。”
張學士也管不得了那麽多了,他倒也並不是不重視修國史的這件事情,但是明明到年底才要交差,萬萬沒想到皇上今天會突然跑來翰林院,還問起了這樁事情,他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拿著修好的那一部分國史,張學士也來不及與謝翎打招呼,悶頭就往後堂走,見元霍還站在門口等著,急忙雙手奉上,道:“閣老,都在這裏了。”
嘴裏說著,張學士面上仍舊有些尷尬,因為他拿著的也就區區三十來頁,差不多也就小半本史書的樣子,看上去確實有些寒磣了。
但是現在宣和帝已經坐在裏頭了,說什麽也沒有用了,元霍接過那一疊紙,進了屋子,宣和帝正在與太子說話,元霍等他們兩人都停下來了,才躬身道:“讓皇上久等了,臣有罪。”
宣和帝擺了擺手:“無妨。”
他的目光落在元霍的手上,道:“這就是那些修好的國史?”
元霍恭敬答道:“回皇上的話,正是。”
太子見了,便疑惑道:“怎麽就這麽些?”
元霍表情不動,口中答道:“皆因皇上重視,張學士等人不敢草率動手,逐字逐句地斟酌了之後,才改動的,不想皇上今日過來,還未來得及裝訂成冊。”
聞言,宣和帝倒是不太在意,道:“朕看看。”
元霍立即雙手呈上:“請皇上過目。”
太子將那一疊修好的國史接過來,遞給宣和帝:“父皇請。”
宣和帝接了,開始慢慢地翻看起來,一時間整個屋子裏都安靜無比,只能聽見紙頁翻動時發出的窸窣輕響。
元霍站在下面,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樣,垂著眼簾,也不叫人看出他究竟在想什麽,宣和帝看完了,叫了他一聲:“元閣老。”
元霍這才立即有了動靜:“微臣在。”
宣和帝一邊翻著紙頁,一邊慢慢地問道:“這國史是誰修的?”
元霍恭謹地回答:“是張學士帶著幾個翰林院的編修和修撰一起修的。”
宣和帝嗯了一聲:“是張成安?”
元霍答道:“是,還有謝修撰和朱編修等人。”
宣和帝擡起頭來,道:“謝修撰?”
元霍立即解釋道:“是今年的新科狀元謝翎。”
太子李靖涵在一旁提醒道:“就是被父皇稱為神童的那位,去年是東江省的解元,今年又是會試亞元。”
宣和帝這才記了起來,饒有興味地道:“原來是他,他今日可來了翰林院?”
元霍答道:“謝修撰來了。”
宣和帝道:“朕想見見他。”
“是,”元霍立即應下:“臣這就去傳喚他前來面聖。”
國史館中,謝翎正在謄抄著書籍,張學士匆匆過來,低聲道:“有什麽事情先別忙了,皇上要召見你,隨我過來。”
聞言,謝翎立即擱下毛筆,起身跟著張學士往後堂而去,張學士一邊快步走著,一邊壓低聲音叮囑道:“待會見了皇上,務必要恭敬仔細,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別亂說。”
“是。”
兩人說著,眼看後堂就在前面了,謝翎整了整衣袍,在張學士的帶領下,踏入了門內,一眼便望見了坐在上首的宣和帝,他並不多看,微微垂著眼簾,一道明黃色的龍袍下擺在眼前閃過,謝翎已隨著張學士一同拜了下去。
“臣張成安、謝翎,參見皇上。”
“嗯,”宣和帝擺了擺手:“平身吧。”
“謝皇上。”
兩人一齊站了起來,宣和帝笑著道:“這些國史是你們修的?”
張學士有些惶恐,答道:“回皇上的話,正是微臣幾人一起修的。”
他本以為那些修了的國史出了什麽問題,但是眼角悄悄去瞥旁邊的元霍,卻見他一絲異樣也無,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