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02章塵埃落定(1)

關燈
第802章 塵埃落定(1)

當天下午周空不出所料的在街上瞎逛,回到侯府已是天黑。陔陵的生活方式經過十數年的發展,極大顛覆了傳統,說是恍如隔世五百年也不為過。

相安無事渡過一夜,第二天百裏燕、周空馬不停蹄出城去追蘇洪,於八日後抵達歲當郡望親江畔的瀘溪城,晉國水軍盤踞於江面上下游往來行船。

因陳瞿、黃徹水軍仍在甘府、德康兩地戒備,百裏燕無水軍可用,大軍到此遇阻,遂征調民船與廣信接應商船過江,期間未遇晉國水軍阻攔,大軍得以陸續渡江。

渡江只三萬人,百裏燕令蘇洪率兩萬人繼續留守西岸戒備,五萬匹戰馬趕回陔陵,方便趙遜調用。

廣信的三萬兵馬由胡陌、宋平二將統帥,於十一月底陸續趕到江東肥城,此二人都是姜閔、姜乾心腹,如今皆年逾五旬。

而想當年百裏燕初到廣信,他二人正值盛年意氣奮發,轉眼十多年過去,一代人老去,新一代後起之秀踩著前輩的足跡,悄然間揭開又一個時代的大幕。

兩軍合兵之後,百裏燕靜觀王彥飛動靜,同時加強兩軍的整訓,並在江東郡與江東東郡邊界上日夜進行爆破,籍此震懾驚擾晉軍,展示鹹軍武力,對晉軍施加軍事壓力,遏制其軍事冒險的野心。

晉軍的撤兵極不利索,觀望和等待的意味濃重。

西寰是十二月廿一來的消息,這意味著晉國內廷傳出撤兵的消息,至少是十二月上旬,從平湯快馬傳到陔陵,六百裏加急走馳道也要半月,然晉軍直到盛元641年元月下旬才見有撤兵跡象。中間差了一個半月,晉王的撤兵令從平湯發往北地,就是徒步也不需一個半月。

足可見鹹軍稍有遲疑,晉王就是不惜冒著出賣西寰信用的風險,也會進行軍事冒險。

晉軍於一月下旬撤兵,至二月底撤盡,西線北軍仍駐紮在長孫國觀望,等待進一步交涉。

至此,晉國的軍事威脅基本解除,至三月上旬,遠征梁國的鐘衡、司空南、許扞坐船抵達江東,兩年前帶走的五萬人,回來時活著的只剩下三萬兩千餘人,一萬八千餘人戰死梁國,得到的卻是梁天子的出賣和背叛。

遠征軍本應於十二月底坐船返回鹹國,梁天子以無船可用為由,一直扣押至十二月底局勢明朗,梁天子後悔失策,再組織戰船護送鹹軍回國。

為掩蓋其卑劣行徑,梁天子不忘給鹹王發來國書,大肆讚揚鹹國討賊誅暴的豐功偉業,並此金玉蹀躞彰功業,籍此堵住鹹王的嘴。

盛元641年上半年,中原仍然動蕩,晉軍撤兵之後,百裏燕趁機在江東駐紮下來,整合三部兵馬就地春耕施行屯田。

與此同時,公良氏向西挺進至中郡,至此志國實際占有孫國十二個完郡,兩個半郡。鹹軍過秋郡攻入名田郡,半數土地盡入鹹軍手中,各地降附者任絡繹不絕。

由於東線的全面崩盤,狠狠從背後捅了愚論派一刀,喪失大量土地後,愚論派與衛國、梁國始終無法談攏,西線仍在打打停停,直到八月,傳出黑巾軍接受衛國“招撫”,既招安。

至此,縱橫中原十六年的黑巾叛亂覆滅,但遠未結束。

叛軍天都方霆陷落後,衛國的手段也堪稱野蠻,數以萬計的女子被充入妓營,大量珍寶財富掠奪一空,君父萬涅作為傀儡,難免替罪羊的命運,最終被車裂而死,其六十五個子女,被殺的被殺,被侮的被侮,下場甚慘。

其餘大天師、祭司等人,但凡非是愚論派者,多數難逃厄運,據信天都陷落十日之內,死者達八萬之眾,衛國還在城外堆“京觀”以立威。

所謂“京觀”,是用敵人的首級堆在地上碼成的小山,以彰顯自己的“豐功偉業”,但與其說是彰顯赫赫戰功,不如是說是野蠻和嗜血。衛國這頭惡狼,終於沖破了西海的束縛,強勢入主中原。

至當年十月底,孫國僅剩一陪都所在的一郡,孫國名存實亡,淪為梁國保護國。

衛國實際占有八個完郡,一個半郡,鹹國占有七個完郡,三個半郡,並與衛國接壤。志國占有十二個完郡,兩個半郡縣。孫國保留一郡,梁國得一郡,三十二郡花落四家,

最大跌眼鏡的非長孫莫屬,其戰前跳的最兇,號稱挺進中原割據十郡的長孫一郡未得,徐國也一郡未得。

盛元641年年底局勢初定,衛國不出所料的開始向東陳兵,而意外的確是將主力調往北線長孫邊界和南線徐國邊界,而沒選擇與志國、鹹國正面對壘。

原因也很簡單,鹹王與五月間召見衛國使者,以出讓秋郡、原山、德康,以及半個名田郡換取與衛國的和平。

而後兩國展開了密集談判互派密使,最終達成以兩年為期,協議簽署的兩年後,鹹國割讓三個半郡,以思水江為界,並約定德康郡糯香、北闕兩地歸屬志國,衛國無異議。

至於志國,此一戰志國得十二個完郡兩個半郡,收益最大,鹹國與衛國妥協消息傳出不久,面對衛國氣勢洶洶,志王於七月間與衛、徐兩國交涉,兩郡讓予衛國,三郡讓予徐國,並換取徐國放棄滋源郡。

同時進行的還有下關、昌尹兩郡的交割事宜,鹹國以獲取橡木為由,用糯香、北闕兩地換取照城、杏城一事在公良氏推動下順利進行,在五月間完成交割,志國方面與衛國在此後談判中也確認糯香、北闕的歸屬權。

值得一提的是志王大手一揮,將本不屬於照城、杏城兩地的周圍大片橡木林及其土地一並劃給了鹹國。

其中原因既有鹹國國力使然,也有政治利益的考慮,出於示好,志王將當下並無多大土地價值的山林送人並不意外。

衛、志、鹹三國和談後,衛國隨即將兵鋒轉向長孫、徐國,原因也很簡單,徐國殘了,卻從志國手中拿到三個大郡,長孫國雖然一郡未得,但弱的太渣渣,站著北方大量上好的平原土地,真是沒有天良。

盛元641年全年大局明朗後,鹹國各郡轉入生產,新占郡縣免除全部稅賦三年,三年後恢覆半稅,半稅實行兩年,視情況再做調整。

同時進行的還有人口收攏安置工作,歸附鹹軍的叛軍和民夫不少來自孫國南部、西部以及外籍,總人數近八十餘萬人,如何安置成了棘手問題。

當下通信落後,戰亂頻繁,顛沛流離四處逃難比比皆是,人口消亡極快,偌大的中原尋人是不現實的。

志國方面較為容易解決,志國本有大量人口遷入彭源、萬川、上關等地,根據戰前協議,都將遣返給志國,鹹國籍此作價,協商解決問題倒也不大,到時找得到找不到就另說了。

而衛國方面不太好說話,其攻占孫國土地之後,一如既往的本性不改,大肆抓掠孫國人口,拉回衛國充當奴隸,並從衛國國內向孫國遷移人口,以鞏固新占土地的人口平衡,致使邊境逃難者數以萬計。

對鹹國所提要求,衛國提出以一人換三十斤鋼為條件訛詐鹹國。要說三十斤鋼在當下買一條命那是天價了。當下生鐵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鋼,然百裏燕覺得這筆交易值得一做。

萬川於641年年初投降後,鹹國盡得萬川郡全部煤礦和硫礦。萬川有中原煤都之稱,更像是中原地區的山西,地下煤礦極多,不乏大型的露天煤礦。孫國之所以盛極一時,與吞並律國獲取煤田不無關系。

有了萬川煤礦的支持,煤炭價格迅速拉低,甘府、上關、彭源以及德康以西的鐵礦就地冶煉成生鐵而後運往永興精煉,永興的鐵產於當年七月增至兩百萬斤。

642年高爐擴建,進一步擴張至兩百六十萬斤,並計劃再建兩萬斤高爐一座,繼續擴張產能,支付衛國的勒索同時,以滿足新占土地和志國的市場需求,並拉低鐵價成本。

於是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鹹國以二十三斤鋼一人的價格,或一門637型十八斤鋼炮換五百人,準許滯留東部的新附民持通關文牒往返西部和衛國奴隸營尋親。

同時允許孫國西部和奴隸營,在孫國東部有親人的孫國人,與被扣押的諸侯國外民向東遷徙入鹹國。

此協議為雙向條款,既允許東部向西遷移,同時允許東部向西遷移。看似公平的協議,實則充滿角力和險惡用心。

首先,百裏燕不怕東部人口西逃,即便他們逃回去,還要得逃回來,衛國實行的奴隸制,幾乎剝奪了百姓多數的基本權利,相反鹹國實行的土地政策和扶持政策穩定了人心。

其次西征時的宣傳和安撫效應在戰後逐漸發威,進一步鞏固了人心。

最後,衛國的難民潮除了其野蠻的統治行徑外,禦客暗中散布的輿論功不可沒。

至於衛國,一方面通過販賣人口訛詐鹹國的鋼鐵武裝其軍隊,一方面趕走老弱病殘,為其貴族分封提供政策空間。

同時大量孫國人的遷入,將給鹹國制造巨大的難民壓力,從而轉嫁了衛國的所需消化占領地的成本和時間,相反鹹國可能因為難民而拖垮財政。

當然,對於農耕社會而言,人口意味著國力,衛國輕易縱容人口流失並非沒有其考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