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03章塵埃落定(2)

關燈
第803章 塵埃落定(2)

衛國本土面積巨大,保守估計,其有人統治區的行政面積沒有六百萬平方公裏,五百萬總得有,人口逼近五千萬,所得孫國人口近一千三百萬,奴隸制社會坐擁六千多萬的人口,新增的一千三百多萬人口將是巨大的社會隱患,盡快的分化稀釋外來人口十分迫切。

其次衛國內部的貴族矛盾迫使衛王必須向外轉移矛盾焦點,讓國內貴族向外發展,從而收攏國內的土地,讓內鬥變成外部掠奪。

其三,衛王的三個弟弟業已成氣候,削弱但不能弄垮,而稀釋人口是削弱實力的重要手段。

單純以衛王名義遷徙人口,必然引起其他三兄弟的抵制,若是以好處許諾,尤其是來自外部的利益,可以順理成章的推動難民向外流動,以緩解衛國消化既得利益的成本壓力。

諸多因素疊加一起,促使衛國同意放人。

然而百裏燕卻不愁人多和難民的問題,甘府、德康、上關、彭源等地於盛元640年八月前基本結束戰事,當年入秋初步轉入農業生產,衛國直到盛元641年年底才與鹹國達成協議。

這意味著德康、原山、秋郡、名田四郡的交割要到643年年底,鹹國有三年多的緩沖時間理清頭緒,用於騰挪國力準備善後。

更重要的是641年八月,永興城研制出“條播機耬車”【註1】,此種播上裝種壺,下置犁鏵,用牲力牽引,牲畜在前拉,人在後推車,牲畜拉動耬車行徑同時,種壺自動下種,可根據牛、馬、驢不同牲畜畜力大小配置獨腳、兩腳、三腳犁鏵耬車條播機,使用便利效率極高。

一人一牛一日可輕松耕種七十畝地,一人一馬可種五十餘畝,一天的工作量,相當兩至三戶家庭人力一個季度累死累活所能耕種的全部土地。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早在中國漢朝以前,就已出現過耬車,直到清末耬車仍是主要自動播種的農業工具。

但樓車也有弊端,只能旱作不能水作,且需要畜力,不能人力牽引,尤其是育秧的水田不能用耬車插秧。

因此亞熱帶、寒帶只能用於秋冬季節種植旱作植物,如麥子、豆類、油菜、棉花籽等。

此外耕作效率的提升,並未解決收割的問題,收割仍受到人力和天氣的制約,但耬車的出現仍然緩解了吃飯問題。

遂於當年入秋前,以生鐵為犁鏵,木料做車身,趕制耬車三千餘件,優先發往彭源、萬川、上關、甘府德康等地,盛元642年再制四萬於件發往各地,並用於屯田。

至盛元643年春,鹹國糧荒基本解除,並於同期安置東逃難民一百八十餘萬人,到當年秋,難民達到高峰,一月湧入邊境達四十萬人眾,秋郡、名田兩地人滿為患,國庫與錢坊增撥新幣兩百萬,寸銀三十萬,用於安置難民。

而耬車出現不久,由於結構簡單仿制容易,於盛元644年前後各國諸侯陸續出現仿制品,中原農業由此進入空前繁榮時代。

641、642兩年中原格局初定,局勢在平穩中悄然翻開新的一頁。

盛元641年七月初九,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王碩在悔恨中郁郁而終,享年六十五歲。

王碩死前念念不忘百裏燕少年時,最後再看一眼當年的未婚女婿,但永遠也不會有這個機會了。

王彥飛於次年一月死於腦溢血,也算是壽終正寢,得了個好死。

故人已去新人降臨,周空於641年五月嫁入永興侯府,直到642年九月誕下一女百裏婉,至此,百裏燕得第十女。

因為此事,永興益草堂開設生物課程之後,許多年內百裏燕絕口不提基因論,很顯然,連生十胎女兒,已經不能用科學來解釋其合理性。

643年年終,國力企穩回升,各地糧食倉儲恢覆正常增長,但錢坊陷入巨虧,虧空達五百餘萬新幣,但索性存款持續向好,當初招降納叛實際支出了六十八萬寸銀,半數以上存入了錢坊。

永興、鹵侯、軒亭、國庫的四方註資保證了現金的合理來源,使得國庫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債務由國庫轉移到了錢坊,而錢坊以存款人的資金對外投資和籌款,依仗國家的信譽擔保了虧空。

而同期鹹軍從最高峰八十五萬人,陸續裁汰、遣返、安置五十萬人,改戍軍為鎮軍,鎮軍常備三十五萬人,陔陵禁軍維持不變,獨立於鎮軍之外,各郡縣郡兵改輔兵。

除都城陔陵,各地主城與縣城輔兵置兩千至一兩百不等,同時設立預備軍,輜工營由臨時工轉為正式編制,員額二十萬人。

新軍制明確各地輔兵平時受朝廷與地方雙重節制,輔兵軍需糧草由地方自籌供養改為中央直轄,杜絕貴族豪強勾結官府養兵聚賊官匪一家,欺壓地方的弊端。

鎮軍不在置征討、鎮守大將軍職銜,統稱大將軍,大都督維持不變,左右都督改為督軍,左右都尉、左右都統,統一合並都尉、都統,自下仕長、百夫長、仕長、伍長均不變,統兵數額也不變,最大保留原有建制,只在任職與俸祿做調整。

同時試點推行職業軍人與中長期義務兵制度,職業軍人所拿軍餉有別於義務兵基本軍餉,籍此保留軍中骨幹,鼓勵種子老卒服役。

預備軍以縣為單位,但凡年滿十八歲,四十歲以下男丁者,無殘疾和視力、聽力缺損,皆為預備軍。

預備軍每年定期組織兩次軍事集訓,每次不得少於二十天,並鼓勵提倡尚武精神。

從事非農業者,如工商業者、手工業者、生員、工匠等,官府報備後可免除軍事訓練,以利經濟發展,戰時不入首批征召之列。

同時戰時凡有一技之長和學歷者,不列入征召對象,以便保存社會知識精英和技術階層。

為保障軍事訓練的有效開展,武備營由四千人擴充至一萬兩千人,一方面安置各軍裁撤的武官、老卒,一方面擴充後的武備營定期派人前往各地視察軍事訓練,以維護武備的有效性。

同時開設少年營,招收十三至十八歲間青少年,每年定期招生,報名數額不限,但最終只選拔兩百人入學,從此形成制度化機制,逐步實現武官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對於那些落選者,但凡單項或多項突出者,可保送入學堂深造。

新軍制下,鎮軍、禁軍、武備營各級官兵實行俸祿制度,輔兵只吃糧不受俸,但戰時可享鎮軍待遇。

普通兵士最高服役年限四十五歲,老卒、仕長延長至五十,都統及以上者暫不設服役年限,但可自行申請退伍,服役者家中免除部分稅賦。

輜工營實行三年輪換制,實行準軍事化管理,農忙耕種,農閑操練,不實行俸祿制,但家屬享受稅賦減免。

輜工營服役期三年,三年後覆員,根據個人意願,準許返鄉編入預備軍,形成定期輪換常態制度。

一來長期將人圈在營中不利於人口自然增長,定期輪換有利人口健康發展。

二來以輜工營為基礎,進行掃盲,並向輜工營青年普及先進農業技術和理念,加速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促進各地農業人才的註入。

裁軍和整編工作從641年下半年年開始,至643年年底基本落實,各級武官晉升者多。

趙遜晉永興君,世襲罔替,諾一言拜中大夫,高勳拜中大夫,其餘人等皆有不同程度晉升。

關於印天王公孫岳的處置,公孫岳自始自終以面具示人,知內情者甚少。

為配合裁軍,印天王自請削去職務隱退山林,鹹王準奏,準其隱退。

公孫岳後於盛元644年因嚴重的風濕性骨病,死於歲當,其門生恭首謙及家眷被秘密安置於歲當,為公孫岳守靈,直到亡故。

此後鹹王又在封賞一件事上,花掉小三萬寸金,十五萬寸銀,新幣六十五萬貫,五萬多顆珍珠,玉石一千兩百餘件,象牙制品二十五件,絲綢、帛、絹、錦、羅、紗、綾四萬餘匹,棉布三十萬匹,其他鹹國新奇物件兩萬餘件套。

封賞之多,物品之奢侈,開鹹國數百年基業之前所未有。位列各國諸侯之首,極大鼓舞了人心士氣。

同年新占土地頭緒理順,各地緩過氣來,鹹王催促挖掘陵寢,經過641、642兩年準備,百裏燕騰也出手來重新調整施政方針,轉變經濟工作中心,並著手開設物理、化學、制藥三門學科。

經過數年培養發展,永興城人才基礎日漸雛形,尤其是數學的發展漸入家境,許多百裏燕此前忽略、遺漏的內容,逐漸浮出水面,相繼被永興城大學堂和砡工派攻克並完善,並向其他領域延伸,尤其是許多人已經認識到數學和自然物理的規律相結合。

為此,百裏燕於643、644兩年從永興城、砡工派遴選16至40歲間數學造詣較高者前後各一百五十人,而值得一提的是蘇方義入住永興城後,極力說服禦客派出學徒前往永興學習數學和技能,首批招收的兩批人員中有十二人來自禦客。

由於化學關系軍事經濟命脈,百裏燕只向禦客、砡工派單向開放物理課程和基礎化學原理,制藥和中等化學只傳授給永興城可靠子弟,尤其是關於爆炸物。

【註1】耬車,漢代出現的快速旱作條播機,中國由此得以實現農業規模化種植。而歐洲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從中國獲得耬車技術樣本,從而在歐洲註冊了專利,實現谷物的農業化。

近現代的機械化播種機,其原理仍然是耬車條播機經過現代技術與機械設計重新優化的產物。

而歐洲如果沒有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非谷物作物的加持,其是先工業化,而後再農業化,走的是本末倒置的畸形發展,其基礎農業無法支撐起龐大的工業人口與原料需求,搞血腥殖民和奴役是必然結果。

由於無法農業化,其就沒有足夠的農業富裕物質,與人力資源,用於供養大量農業脫產的人口,如學生、學者、教師、法官、海陸軍、工業生產人口、礦工、工人、官僚系統等等。

同時土豆與紅薯受制於當時,也包括近現代儲藏技術的制約,都只能吃應季,很難像谷物一樣長期貯存,因此土豆與紅薯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二十世紀前,歐洲的農業問題。

大量脫產非農人口需要龐大的農業體系養活,從而能從事非農業以外的生產、勞動、科研、學習,秩序乃至戰爭。

因此當農業產出無法維持工業化所需的人力資源、礦產原料資源,人才資源,社會資源,乃至政治穩定,軍事保障,必然要走上血腥殖民和奴役道路。

而土豆、紅薯、玉米高產作物的輸入,卻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西方早期非農業化,而先工業化的弊端。

而中國漢朝耬車的出現,只解決了種的問題,而沒有解決收割問題,而收割比種植更加消耗人力。

一人一把鐮刀壯勞力一天也就割一畝多地,女人可能只有五六分地,因此耬車雖然解決了種的問題,但沒有解決收割問題。

因此如果中國歷代外王朝能解決收割問題,許多問題都不是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