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章於謙

關燈
第2章 於謙

天色自黯藍中透出些縷晨曦。

大明的早朝,自太祖朱元璋起便是‘未日出而臨朝視百官’。

做皇帝的都得雞鳴而起,天不亮就收拾著去上朝。何況是大臣們,更是得披星戴月,黑燈瞎火就往紫禁城趕。

故而不上早朝的日子,晨起的時間要寬裕的多,朝臣們的步履也就多了幾分不緊不慢,與同僚相遇後,還有閑暇停下來寒暄兩句。

看起來,這似乎是京城裏最尋常的一天。

除了——

“陛下召見我?”

“皇爺召見於謙?”

以上兩句話,分別出自於謙與王振兩人之口,卻帶著差不離的疑惑。

天色已然晶亮。

兵部衙門內,於謙接了即刻面聖的宣召,自有些訝然。

聽聞皇上病了已有三日,不但龍體染恙罷了上朝,更是誰也不肯見。

如今怎麽忽的獨獨宣召自己?

雖說他如今官至兵部左侍郎(相當於國防部二把手),官位是不低,但他上頭還有兵部尚書等朝廷重臣,再者,還有內閣幾位大臣更是天子近臣。

皇帝若真有要緊事,病中急召臣子商議按說也輪不到他——皇帝對他應當真的不熟悉。

畢竟,於謙是去年才調回京城的。

在此之前,他外放了十九年,歷任江西,陜西、山西、河南等地方官。

也就是說,當今皇帝還是六歲儲君的時候,他就被外放出去做官了。

當然,彼時他的外放,是先帝宣德皇帝朱瞻基器重他,特意超拔為兵部右侍郎,這才外放他出去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當時於謙才不過而立之年,已然是三品要員一方巡撫,眼見的前程大好。

可惜好景不長,宣德皇帝三年後病逝,大明換了天。

太子朱祁鎮繼位,年號正統。

正統前幾年,皇帝年幼不親政,太皇太後張氏和內閣三楊都是明白人,於謙過的還不錯。

然而等太皇太後與老臣都過世,朱祁鎮親政後,就變成了司禮監宦官王振把持朝堂。

於謙的境遇便每況愈下。

他天生性剛直,自不會討好逢迎王振,於是不但官職從兵部侍郎一路降到大理寺少卿(好在依舊被外放巡撫),甚至有一年他回京述職,還叫巴結王振的通政使李錫阿彈劾誣告。

被下獄不算,還‘依法判決’了個死刑。

於謙被關在獄中三月,等著秋後處斬。

多虧於謙官聲實在好,朝臣多有為之鳴冤,又有其時任巡撫的山西吏、民聽聞於大人要被處死,紛紛伏闕上書。王振不得不顧忌事情鬧大了,物議沸然惹得皇帝太後不快,這才放了於謙。

否則……於謙當年就無了。

按投胎轉世算的話,現在只怕都是會打醬油的年紀了。

而王振之前咬死罪名,給於謙判了個死罪,等到迫於壓力放人,還找了個蹩腳借口,對外宣稱:啊,犯錯誤的不是你這個於謙,是個名字差不多的官員。

搞錯了搞錯了。

這才算勉強尷尬抹過去。

於謙得以回到山西繼續做官。

直到去歲,朝中多事,兵部又有了缺,於謙才歸京,時隔數年再任兵部侍郎。

今歲,年五十一。

對此,姜離昨夜還對6688發表感慨:說不得世上真有氣運這回事,彼時大明還是國運不該絕。這不,正統十三年,於謙剛剛調任回京城,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就去瓦剌留學了。

於謙若是當時不在京城,或許南明能提前二百年上線。

**

兵部。

疑惑歸疑惑,然於謙為人行事向來是問心無愧,故而對著堂內銅鏡整了整衣冠,便坦坦蕩蕩預備去面聖。

倒是於謙友人兼同僚,一直在京中為官的兵部郎中齊汪,對這些年王振的只手遮天體會至深。

別的不說,只一件事就足以證明王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

大明開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想到從前漢唐宦官幹政的弊端,就特立了一塊鐵碑,上面鑄了老朱本人親手寫下的八個大字:“內臣不得幹預政事”,就立在宮門處。

這塊開國皇帝的鐵碑金言,□□政的王振見到,自然不免覺得紮眼。

起初也常有大臣拿這塊牌子進諫皇帝遵祖制。

王振不滿:怎麽?這是擱這兒點我呢?

於是,他把鐵碑拿走,處理掉了。

沒錯,一個宦官,把開國皇帝特立的三尺鐵碑,就這麽自說自話拿走且銷毀了。

皇帝卻不聞不問一笑置之。

這件事直接給朝臣們幹沈默了。

還說啥?還有什麽說話的必要?

難道你做臣子說的話能比太祖爺真言管用?

沒見太祖爺親筆的鐵碑都讓人挖走了?那官員們再硬剛下去,被挖走的估計就是自家的祖墳了。

思及這些年在京中所見王振諸事,齊汪不得不為於謙懸心,在好友出門前扯了袍袖與他低聲耳語道:“廷益,你從前便得罪過王公公,此番陛下驟然宣召,只怕是他趁著陛下病中心緒不佳,告了你的刁狀也未可知。”

頓了頓,發自肺腑苦勸道:“你這性子總得得略軟和些,莫吃眼前虧。”

說著還從身上取了一枚晶瑩剔透的玉佩要塞給於謙:“這世上惡人難纏,好容易你才調任回京,若他執意索財給他便是,這……唉,京中諸位大人們也都只得如此。”

王振貪財,貪的天下皆知,明碼標價,毫不遮掩。

凡有官員回京述職,以及在京官員年節下,都要給王振送禮才行。

而且是‘百金為恒,千金者始得醉飽出’。也就是說,官員給王振送禮,送百金都是基本操作,得送千金才能得王公公一點好臉色,混頓吃的。*

甚至後來送禮朝臣都開始搞起了競標,價高者先得拜見批事。

然而於謙回京後,別說給王振送千金百金了,連山西老陳醋都沒給王振帶一瓶。

哦,也不是什麽都沒表示。

他做了首詩表示了下心意:“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1]

不用說,王振看於謙定是新仇舊恨一萬個不順眼的。

於謙謝過好友心意,但依舊將玉佩推了回去。

齊汪目送於謙的背影,憂心忡忡轉頭去找他們的頂頭上司,現任兵部尚書鄺埜去了——凡事做最壞打算總沒錯的,先做好撈人準備吧!

乾清宮,王振聽聞皇帝欲親召於謙,也頓生不解兼不樂。

他煩死於謙這個不肯給他面子的兵部侍郎。

只是王振慣會討好皇帝,自不會明著駁聖旨,慣用話術改變皇帝心意。

王振一臉為難道:“自皇爺病了,郕王惦念尤甚,請見好幾回了。皇爺若有了些精神,不見親兄弟,倒先見個尋常兵部臣子,怕郕王心中不舒坦。”

又補了一句:“且今日王爺就在宮中,正在太後娘娘處盡孝呢。”

王振在禦前說話,透著別樣的親近。

畢竟朱祁鎮還是稚童的時候,他就日夜隨侍在側。那時他稱朱祁鎮便不是太子,而是一聲‘小爺’,待到朱祁鎮九歲登基,這個稱呼就變成了‘皇爺’。

打小的陪伴,比之旁人,總是不同的。

而面對皇帝時,王振的神態語調更是拿捏的恰到好處,一張方臉上滿是關切、愛戴,似是能隨時為眼前的皇帝掏心掏肺奉獻所有似的。

渾身上下恨不得用金粉刺上‘忠心耿耿’四個大字。

然而王振說的再巧妙,落在姜離耳朵裏,也只捕捉到了一個關鍵詞:郕王。

姜離正捧了一盞蜜餞金橙泡茶喝,聞言點頭道:“那正好,將郕王一起宣進來。”

郕王,正是在朱祁鎮被瓦剌抓走後,繼任大明帝位的景泰帝朱祁鈺。

姜離:好巧,不愧是史冊上有名的君臣搭檔,撞到一天來了。

王振不期皇帝竟然要宣兩人共同覲見,還欲再勸,就見皇上將手裏的茶盞擱在案上,一雙眼睛清淩淩望著他,竟帶著些他從未見過的冷意。

見皇帝有不快之色,王振立刻把其餘話吞了下去,應聲而去。

**

朱祁鈺是在乾清宮外的宮道上遇到於謙的。

“於侍郎不必多禮。”朱祁鈺客客氣氣伸出手,扶住了給他見禮的朝臣。

這是朱祁鈺第二次面對面免於謙的禮。

上一回還是今年的新歲。

大明朝有定規: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四夷朝使在奉天殿向皇帝拜賀新歲,而大年初二,朝臣們還要在奉天門東廊,給親王賀新歲。*

除此外,作為開府出宮的親王,朱祁鈺跟朝臣們幾乎無甚往來,安穩做他的親王。

不過,雖然之前只見過一次,朱祁鈺還是清清楚楚記得這位於侍郎的——

這世上有種人,哪怕只見一次也不會再忘記。

朱祁鈺與於謙兩人一同步入乾清宮大門,剛繞過琉璃影壁,就見王振昂首立於殿外階上。

四月的日光,將王振身上的錦繡蟒袍映出絢麗的色澤。

這也是大明的一道奇觀了:蟒袍對朝臣來說,是有大功才能賜下的珍貴袍服,是為‘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然而,服侍帝王的宦官,卻可日常穿蟒服,系鸞帶。[2]

此時王振身著金貴的蟒袍鸞帶,腰間懸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玉制牙牌,加上他還為自己特制了珍珠、青紅寶石、珊瑚等珍寶編成的牌穗。

往這一站,整個人當真是威風煊赫,珠光寶氣。

……晦氣。

這是朱祁鈺與於謙兩人不約而同的心聲。

其實以王振跟皇帝的親近,一般他都是時刻跟在皇帝身邊,負責門外迎候文武百官的多是小宦官。

沒想到今日他們一進乾清宮門,迎頭就撞上王振。

論禮,作為宦官,王振此時應該趕緊迎過去給親王見禮,然後再宣皇帝的口諭,好生引著奉召面聖的兩位進門。

然而,這是王振。

這位司禮監掌印太監依舊站在臺階上,雙手背在身後玩著拇指上的翠玉扳指,居於高處目光下睨,身形動也不動。

是種無聲卻傲慢的等待與催促。

王振在等——

等著眼前的郕王先向他問好,等著兵部侍郎於謙對他俯拜行禮。

是的,王振在等朝廷三品大員對他跪拜請安。

畢竟,這對他來說,是件很正常的事兒,也是以往發生過無數次的現實——別說一個區區三品兵部侍郎了,朝廷東閣議事,哪怕是公卿都得向他趨拜行禮。

姜離此時正坐在殿內臨窗的榻上,從推開的小半扇窗中,看到了這一幕。

皇帝正在窗後看著。

王振也知道皇帝在看著。

不過,帝王的註目,非但不會讓王振收斂害怕,反而給了他更多的底氣——

就像幾年前皇帝在百官前給他尊榮,為他撐腰一般。

彼時紫禁城三大殿正式落成。

有此吉慶事,皇帝便在新大殿設宴宴請百官。

按舊例嘛,這種級別的宮宴自然不是宦官能列席的,就算出現,也應該老老實實在皇帝邊上站著伺候。

這可給王振委屈壞了:皇帝年幼登基,他一直輔佐在皇帝身邊。在王振心裏,他就跟周朝的周公攝政輔佐周成王一樣一樣的,這麽重要的身份地位,居然不配有個座?!

這種僭越至極的話,王公公不光在心裏這樣想了,還在大庭廣眾下就這樣說了。

照理說,古往今來,別說宦官了,哪怕是宰輔重臣說出‘攝政’二字,只怕家族都要消消樂(本朝知名首輔張居正沈痛點頭)。

然而聽說了王振自比周公後,朱祁鎮不但沒有為這句話生氣,反而表示讚同,並感同身受為王周公不得入正殿宴席而怏怏不樂(上為蹙然),之後當即命人開東華門迎王振入內。

還開了最隆重的中門!

百官:……人比人氣死人啊,那我們這群為避諱帝王至尊,走側門進來的朝廷臣子算什麽?

算襯托陛下你家王先生高貴的一環嗎?

更令文武百官心梗的是,他們不但得眼睜睜看著皇帝開了中門迎王振,還得順著皇帝的心意,起身拜見王振,給他行禮。

得皇帝親詔,又見中門大開百官望風而拜,惱火的王振才算找回了這個面子,終於展顏而笑。

王振笑了,皇帝也就滿意了。

故而,知道皇帝坐在窗後看著,王振毫無收斂之意,下頜反而擡得更高了:於謙這個侍郎,從前就很不識趣,又不給他行禮又不給他送禮,很落了他的面子。

今日,他是特意出來‘堵’於謙來著。

在陛下跟前,你敢不行禮?

若於謙依舊對自己不恭不敬,正好陛下都親眼看著呢,都省了他轉述告狀了——

比如現在,看著肅立不動的於謙,王振心裏的小人已經在控訴:陛下,你看他,你看他!

看著呢。

殿內,姜離放下了手中的茶盞。

從史書上看到王振的作為是一回事,如今直接看到活蹦亂跳的王振站在外頭,下巴擡得老高,等著眼前的於謙給他行禮的真實場景,又是另一種感受了。

姜離沒有明英宗的‘真愛’濾鏡,覺得王振這背影,真是越看越欠。

她將窗扇推的更開了一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