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百五十九章漢宋議和

關燈
第六百五十九章 漢宋議和

盡管對於以後的道路,阮元已經無力探究,但幾年的戰事卻也讓阮元多了一些隱憂,想著未來之路,可能會比如今更為艱難,既然如此,那麽學者士人之間,更要擺脫無用的內耗,將主要精力放在應對日後的問題上。想到這些,阮元也為先前的宿敵方東樹去信一封,對其學術成就大為肯定,方東樹見了阮元來信,自然大喜,這年冬天,方東樹也特意來到揚州拜訪阮元。

“阮相國,沒想到啊,距離咱們那次學海堂辯論,這已經是……已經是二十年過去了啊?”方東樹這時尚拿著阮元書信,看著阮元終於承認了自己宋學成就,自是一臉得意,向阮元笑道:“怎麽,阮相國,二十年了,你終於發現當年你那套想法是錯的了?”

“我可不認為我錯了。”阮元自也不會輕易示弱,向方東樹道:“若是如今天下,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樣太平,我定要再尋個日子,和你繼續辯論一次。但沒辦法啊,如今這天下……要變了。或許未來的大清,會出現許多更難辦,更需要花時間面對的問題,我……我有預感,在那些新問題面前,漢宋之爭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這次給你寫信,也是想著,無論如何咱們之間該議和了。若是日後還有乾嘉那個時候的盛世太平,後人能把那些新問題都解決了,那個時候,再讓我們的後人來一場漢宋之辯吧。”

“阮相國,沒想到你想得那麽多啊。”方東樹也不禁感慨道:“其實說句實話,我也知道你們漢學之內,有不少學問都是紮實可靠的,你們治學的功夫都是很不錯的。所以漢宋融合,或許也是以後的必經之路吧。這一次,我願意和你言和。”

“好啊,可是以後的路,或許僅僅靠漢宋言和,還不夠啊。”阮元回憶起昔年廣州舊事,也不禁感嘆道:“以前在廣州的時候,我曾經有過預感,幾十年後英吉利人還會把兵船開回來,可沒想到,這才過了十幾年啊……你有沒有發現,如今這時間過得比以前快了?按我舊日的經驗,無論英吉利人回來的時間,還是這場仗可能持續的時間,都不會這麽快啊?或許我們的後人,他們一年要做的事,是我們的三四倍,只有這樣,才能勉強維持今日的太平吧?”

“是嗎……阮相國這般預感,倒是讓老夫想起來了,咱們跟英吉利這場仗,確實很奇怪啊,我大清堂堂天朝,怎麽這場仗打了兩年,就打不下去了呢?”方東樹也向阮元嘆道:“老夫和相國不一樣,相國道光六年之後,就沒回過廣州吧?老夫還在廣州待過一段時間,所以老夫見了朝廷如此之狀,自也氣憤,最開始以為是那些欽差大吏昏庸無能,可老夫跟他們的幕僚也談過幾次,發現似乎又不是那麽回事。或許老夫年紀也大了,這些問題這輩子是想不明白了。但相國想要走的這條路,老夫覺得是對的。相國自可放心,老夫回了桐城之後,自也會告知那些宋學後輩,以後這門戶之見,是可以放下了。”

“那我也多謝植之了。”阮元也向方東樹作揖拜道。

“不過話說回來,阮相國方才可是說了,如今咱們漢宋言和,是因為天下有變,咱們需要共同應對這許多變化,卻不是因為相國已然轉投了我宋學一派,是吧?”方東樹忽然又向阮元笑道:“相國還說,若是咱們的後人沒有這許多難解之事,還能重新安享太平,那咱們的後人,還是要好好比拼一番的。這話我可得告訴我那些學生啊,若是他們能見到那一天,那咱們學海堂的未盡之辯,我可得讓他們再來一次!怎麽樣,阮相國,您自己學行治才,俱是天下首屈一指,可你教徒弟的功夫,我看跟我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嘛。”

“好啊,那等如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就讓咱們的後學再來比試一次吧。”阮元卻也答應了方東樹這個未來的弟子挑戰。

這日方東樹與阮元暢談一番,自也愜意而歸。七年之後,方東樹在祁門去世,終年八十歲。他離世之際江南尚屬太平,他也沒有見到後世真正的巨變。

阮元與方東樹握手言和的同時,京城裏的另一段友誼卻也還在持續之中。這年除夕,身在京城的許延錦也尋了幾個昔日秋紅吟社的舊友,一並帶了些酒食點心,前往西城探望顧太清。此時距離顧太清被趕出貝子府也已過去了將近四年,顧太清與載釗母子住在城西一間小院之中,不過勉強度日。是以見了昔年一眾姐妹前來陪伴過年,顧太清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雲姜,真是沒想到啊,你說咱們最初相識的時候,你對我和夫子,都是畢恭畢敬的樣子,那時候夫子還是貝勒。沒想到轉眼十年,竟然發生了這麽多變化。”顧太清回想著家中變故,卻也嘆道:“所以我要謝謝你啊,如今的我,不過是八旗中一個普通婦人,多虧了當年還有幾門親戚,靠他們接濟,我和載釗方能度日。可你們還是認著我做姐妹,這除夕之日還能陪我一起過,無論如何,我都該敬你們一杯,是我無能,我對不起你們啊。”

“太清姐姐,你又何必這樣說呢?”許延錦見顧太清感激之狀,自也回禮道:“若說十年前你我初識那日,我……我和夫子確實念著你們是宗室貴胄,心中仰慕,也沒什麽說不得的。可那之後,我與姐姐多年吟詩作對,家中幾番往來,在我心裏,姐姐早已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又何必在意其他什麽身世、什麽變故呢?無論爹爹還是夫子都和我說過,真正的朋友,無論同安樂還是共患難,都應該是朋友的,所以姐姐也不必自責了。”

“是啊,以後無論是貧寒還是東山再起,我永遠……永遠會記得你們這些姐妹。”顧太清看著一旁的載釗,卻也有種莫名的信心,向眾人道:“你們或許不知,但我看得清楚,載均如今占了貝子府,可那又如何?載均成日不學無術,更兼花天酒地,他如今尚無子嗣,以後多半也不會有了。到時候屬於載釗的那一份家產,我們一定能要回來的!若是真的有那麽一天,我們……我們再擺一次宴,我定要再同姐妹們共飲一日!雲姜,既然你們都帶了酒來,我便也不客氣了,只是……你們不會喝醉吧?”

“姐姐,我們今日既然帶了酒過來,自然是有準備的啊?今日就同姐姐同飲一日,以後的事,就不要想那麽多了。”許延錦也將帶來的美酒一一斟上,同眾女笑道。

“好,我西林春今日便以此酒為誓,無論今生來世,無論日後貧賤亦或富貴,在我心裏,大家都是永遠的姐妹!”顧太清之言方畢,諸女便也相繼舉杯,一飲而盡。

十餘年後,這一日顧太清的預言竟成了現實,載均襲爵不過二十年,便即早卒,身後無子。後經朝廷議定,由載釗之子溥蕓繼承榮親王永琪一脈,雖然溥蕓所繼承的只是奉恩鎮國公,但這也意味著,顧太清終於回到了舊日家中。顧太清直至七十八歲高齡方才過世,於當時清人之中,自也屬於高壽。

道光二十五年,因江寧和約中支付款項漸已繳清之故,先前多年駐紮在定海等地的英軍終於漸漸撤回國內。可江浙閩粵四省海防,卻是一副殘破之狀。無奈之下,道光只得開放海防捐納,為恢覆海防籌措經費。阮元也以阮福、阮祜及次孫阮恩洪的名義向朝廷捐輸,以備海防之用,海防捐自也可以加快二子一孫的升遷速度,由於阮福、阮祜在六部擔任郎中已有十八年之久,又兼近年以來,二人亦曾多次在各司主稿,是以此次捐納之後,二人當即轉正,分別前往戶部、刑部擔任實職郎中,且因捐納之故,二人俱可成為知府候補,只待日後各省知府出缺,便可參與選用。阮恩洪也因捐納之故,得了候補知縣前往浙江學習待用。

這一日阮元家中卻又多了一位新客人,先前在淮安漕督任上便與阮元熟識的包世臣,竟意外來到了阮元家中。而更讓阮元感到詫異的是,這次包世臣居然還帶了十幾個城外村民前來,問過這些村民之後,阮元方才發現,這些人居住的村子,正是昔年孔璐華傳授養蠶技藝的永勝村。

“慎伯,他們這是……這是怎麽回事?”阮元眼看村民們眼中皆有愁苦之色,也向包世臣問道。

“阮相國,在下也是近日路過永勝村,方知他們以前還與相國一家有舊。既然如此,在下也想請相國施以援手,多幫幫這些村民吧。”包世臣卻向阮元答道:“在下聽聞,永勝村四十年前便即開始養蠶,平日農閑之際出售蠶絲為生,四十年來一向富足。可今年……今年整個江南的絲綿集市上,絲和棉布都賣不上價錢,這些村民囤積了不少新絲,卻都只能放在村裏。若是長此以往,蠶絲的行情不能改善,他們怕是……怕是有破產之虞啊?”

“賣不上價錢,這不應該的啊?”阮元聽著包世臣之言,也向一旁的幾個村民問道:“你們永勝村究竟是發生了什麽事?慎伯方才說得賣不上價錢,是只你們一個村子,還是其他村子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啊?”

“老爺,今年別說我們村子了,揚州的市集之上,蠶絲棉布也都……都賣不出去啊?”為首一個村民也向阮元說道:“今年市集之上,突然出現了許多上海進貨的洋布,而且這些洋布,市價竟只有我們棉布的六成,所以這一下子,咱們無論賣絲的,還是賣棉布的,這絲棉都只能囤在手裏,根本賣不上價啊?要是非得出手,那咱們的絲和棉布,都要按市價的六成甚至更低去賣,這樣的話,咱們根本不能賺錢啊?老爺,小人從小的時候就跟著家裏人養蠶,這些年總也能賣不少蠶絲補貼家用,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見呢。”

“洋布?這……沒道理啊?”阮元聽著自也不解,又向那村民問道:“你可看過那些洋布的模樣,他們的布質地如何?夫人在世的時候,也曾跟我說起養蠶之事,你們的蠶若是精心餵養,定能產出上好的蠶絲,放在市集之上,不愁賣不出去的啊?”

“老爺,洋布若是只論質地,我們看著都很一般,或者說……也沒比咱們的棉布好多少。可不說別的,洋布便宜啊?就算洋布質地不如咱們,誰經得起他按市價六成去賣呢?老爺,夫人她老人家的面,小人是見過的,那時候小人才十五歲,見夫人幫咱們養蠶,那時真是……真是驚為天人啊?當時咱們都想著定是祖上積德,方才換來阮夫人這般恩賜。一晃四十年過去了,永勝村一直受夫人庇佑,年年家給人足,誰知道小人年紀大了,竟遇上這般怪事呢?可若是行市再這樣下去,咱們……”那村民看年紀大概五十來歲,如此推算,孔璐華傳授養蠶技藝之時他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而見他傷感之狀,阮元心中也不覺有些難過,不想昔年受孔璐華照顧的永勝村,今日竟遇到了如此危機。

“既然如此,這件事也難為你們了,我……我幫你們想想辦法吧。”阮元念及孔璐華舊日照料永勝村之恩,自也不忍看著村民因為蠶絲滯銷,竟而破產,便也向那村民道:“當年的事我還記得一些,夫人,還有那位教你們養蠶的蘇姓前輩,她們傳授的是最好的養蠶之法,所以你們的蠶絲,論質地不會比任何其他的絲差。就算揚州這邊賣不出去,我幫你們試一試,把絲賣到湖廣、河南那邊,總還是能賣錢的。我也去問問官府,看看能不能幫你們找到去那邊的商人,總是……總是有辦法的,你們就不用擔心了。”

“那就多謝阮相國了。”包世臣也和幾個村民一同向阮元拜道。

此後數月,阮元便和包世臣一道聯系了揚州府衙及鹽運使司,總是將村民們囤積的蠶絲盡數運了出去。可即便如此,阮元卻也清楚,如果洋布依然按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以後不僅僅是永勝村,整個江南的絲棉行業,都會受到巨大沖擊,日益艱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