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吞金獸(三)
關燈
小
中
大
第212章 吞金獸(三)
展望未來後,農研所先放了兩串鞭,由天元帝親手掰下一根玉米,太子掰下第二根,最後一根由周幼青和秦放鶴聯手掰下。
稍後周幼青又親自捧上綁著紅綢子的鐮刀,天元帝接了,動作稍顯生疏地砍倒第一株玉米,然後是太子,儀式感拉滿。
秦放鶴讓周幼青拿出一只玉米皮編織的小筐,“玉米葉片狹長,多且柔韌,清洗後可以像這樣編筐子、籃子,攢得多了,還可以編造蒲團、草墊、草席等物,想來許多年都不會壞,非常實用。”
上輩子種玉米的農戶家裏,誰還沒有幾個玉米皮編的墩子、蒲團呢?極其皮實耐用,珍惜點簡直可以傳三代。
天元帝和太子見那小筐實在可愛,還拿在手中把玩一番,不住點頭。
砍了的玉米稭稈馬上餵牛,牛粗糙的大舌頭一卷,吭哧吭哧吃得還挺香,證明此物確實全身是寶。
一共三根瘦瘦小小的玉米棒子,被鄭重地擺放到鋪著紅絨布的托盤上,毛茸茸的光暈下,有種近乎荒誕的振奮人心。
“照這個天氣,大約兩日就能完全曬幹。”秦放鶴笑道,“屆時像磨麥子那樣磨成粉,可以做成糊糊粥,也可以蒸成餑餑。”
太子讚道:“若果然如此,秦侍郎和周大人實在居功至偉。”
方才那一整套流程讓天元帝期望值頗高,說到時必要親口嘗一嘗。
回去的路上,見天元帝興致不減,太子揣度他方才對秦放鶴的態度,大著膽子開口,“秦侍郎憂民憂國,父皇該重賞才好。”
天元帝微露笑意,“嗯,朕正有此意。”
今日天氣不錯,城外人也不多,正好換氣賞景,故而兩側車簾都是卷起的。天元帝便看向在外騎馬隨行的秦放鶴,語似調侃,“你自己說,朕該賞你點什麽才好?”
見了天元帝的隨和,太子越發心驚,又慶幸自己的冒險一試。
秦放鶴在馬上行禮,笑道:“在其位謀其職,為人臣者,便該上解君憂,下疏民困,陛下滿意,百姓吃飽,就是對臣最高的褒揚了,何需再賞?”
他的語氣中,有種非常自然舒暢的松弛感,很有說服力。
啊,答得真妙!太子聽了,暗中叫好,又不自覺記下。
天元帝笑了幾聲,顯然不往心裏去,“朕歷來賞罰分明,這個不算。不過若要天下人心服口服,需得幾年後這玉米推廣了,見效了,眼下朕心裏暢快,等不得,必要賞你點兒什麽才好,不必顧忌,說吧。”
尊者賜,不敢辭,不是單純怕,而是這是上位者在坦然表露對你的欣賞,也滿足他們本人“啊我真是慧眼識珠”的成就感。如果一味拒絕,會弄巧成拙。
好的下屬應該懂得在恰當的時機滿足對方的滿足。
“謝陛下恩典。”秦放鶴想了想,笑容中就混了點靦腆和狡黠,“其實陛下洞若觀火,自然知道臣之所想。”
天元帝果然大笑,“你啊!”
笑完了,天元帝才說:“當下既非年頭也非年尾,若單獨給工研所撥款,莫說其他五部,就是工部其他屬衙,也必有非議。且朕若在此事應了你,來日你這份功勞,可要大打折扣,就是沒了也未可知,你想好了?”
玉米若順利推廣,盛世則無饑饉,其功在千秋萬世,當青史留名、入功臣閣,絕非區區撥款所能比擬。
秦放鶴答得毫不猶豫,“臣願意。”
他確實想好了。
誠然,這份取舍中有點近乎理想化的渴望:想讓天下人吃飽飯,不再有餓殍滿地,但同時,從理性角度來說,也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
獎賞麽,無外乎升官、發財。
他還不到而立之年便是三品大員,可謂驚世駭俗,哪怕餘生縮起脖子規規矩矩熬資歷呢,爬也能爬進內閣了。
所以近幾年內哪怕功勞再大,也只算攢資本,不會再升。
單純的錢財對這個階段的他已經沒有多大意義,既然如此,何不謀求綜合利益最大化?
工研所、農研所,科技和糧食,手心手背都是肉,缺一就是瘸腿。
如今用農研所的成績換工研所的前途,來日,也未必沒有工研所扶持農研所的時候。
天元帝點點頭,沒有說好,也沒說不好。
兩日後,玉米棒子果然曬幹,兩根長得最好的留種,剩下一根吃。
原本秦放鶴是想磨好玉米面送入宮中,沒想到天元帝出宮上癮了,又巴巴兒跑來農研所。
就為了一根小玉米棒子。
看著秦放鶴剝玉米粒,他也覺得手癢,非要試一試,奈何玉米風幹後堅硬無比,他不得其法,才剝了幾粒就磨得皮疼。
他又好面子,也不肯認輸,咬牙剝完幾排,這才故作鎮定地將又紅又腫的右手背到身後,雲淡風輕地對太子說:“太子也來試一試,為人君者,不可不通社稷。”
太子:“……是。”
不是,父皇,兒臣看見您手上起泡了。
周幼青和秦放鶴對視一眼,都想笑卻不敢笑。
剝玉米粒看著簡單,其實是個技術活兒,尤其長期養尊處優的人皮肉嬌嫩,根本做不得!
於是稍後太子也磨出來兩顆晶瑩的水泡,天元帝見了,身心舒暢,還趁機訓誡,“農為社稷根本,日後太子不可一日不關心,需得常沾地氣才好。”
太子:“……是。”
到了後面的磨粉,皇帝爺兒倆就誰也不開口要“玩”了,都倒背著手藏水泡。
火辣辣的疼。
扣掉兩根留種的,一共就一個小玉米棒子,統共磨出來一小撮黃澄澄的玉米面,掃在碗底尖尖一堆,還挺細。乍一看,跟勻面的香粉似的。
誰都不敢大喘氣,生怕把這點“香粉”吹跑了。
真的,不是秦放鶴故意不請內閣六位老爺子蒞臨,實在是就這麽點兒玩意兒,他們四個都不夠分。
天元帝和太子都是第一次親自參與收割、整理,又親眼看著從粒到粉,邊嘖嘖稱奇邊自豪。
下廚這種事,自然還是秦放鶴的。
他挖了一勺玉米面熬稀粥,又將剩下的和面發酵,蒸了玉米餅子。
小小的,很可愛,跟小孩兒過家家似的。
玉米面膨脹力不如小麥,縱然發酵,幹了也堅硬無比,需得趁熱吃,就很香。
蒸熟了,秦放鶴親自上手分,一人一小塊,放在盤子裏宛如下午茶。
“嗯,味兒不錯。”天元帝帶頭咬了一口,又喝粥,頓覺身心舒暢。
微微有點粗,口感自然不如精白面,但自有一股奇異的香醇,很紮實。
那邊周幼青一口下去,嘴唇和胡須一並顫抖,雙目眼淚齊發,邊擦邊謝罪,“老臣,老臣失儀嗚嗚嗚……”
任何一個親身經歷過饑饉的人都無法不動容。
秦放鶴也是苦過來的,自然明白他的心情,擡手拍了拍老爺子的後背,“會好的。”
不安慰還好,一安慰,周幼青哭得更兇了。
他娘一共生了七個孩子,可足足餓死了四個,四個啊!
要是大祿早有此物……
天元帝和太子見了,也是唏噓,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只默默將粥水喝光,玉米面餑餑掉到桌上的殘渣,也都一一撿起來吃幹凈。
回宮後次日,天元帝就在內閣議事時提出要給工研所撥款。
六位閣老都有些意外,聯想到前幾日天元帝和太子頻頻出宮,就猜到必然是秦放鶴私下做了什麽。
董春就問,“敢問陛下,是個什麽緣由?”
“世人都道隔輩親,”天元帝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工研所那邊是你徒孫管著,你不幫他攏錢,反倒跟著唱反調?”
兵部尚書胡靖就帶頭笑,滿屋花白胡子亂顫。
這自然是玩笑話,莫說董春,就算他們幾個,倘或真的一味幫親不幫理,屁股下的位子早涼了。
董春正色道:“正因如此,才更要避嫌,弄得清清楚楚,方不愧對陛下的信任。”
天元帝又看向其他五人,“你們怎麽想?”
柳文韜熟練裝死。
反正我是禮部嘛,眼下最不要緊的一個衙門,問誰也問不到我頭上。
短暫的沈默後,次輔胡靖說於理不合,確實該有個正經由頭,然後眾人都說是,柳文韜就跟著含糊了一聲。
天元帝突然嗤笑出聲,用一種貌似敷衍卻不容拒絕的語氣說:“朕看過他們的賬本,每一文錢都花在刀刃上,不曾靡費,確實不夠,朕決意力排眾議,額外撥款,這個由頭夠不夠?”
要麽不搞,要麽搞到底,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既然不夠,再給就是,多麽簡單。
聽到這裏,胡靖哪裏還不明白天元帝的心思?當下笑著對董春說:“陛下說的是正理,莫要耽誤大事才好。閣老若要避嫌,不如我來做票擬,讓工部趕緊寫個批款折子上來,現事現辦,立刻讓陛下行朱批,閣老再交代戶部放款,當日就可了結。”
歷來各衙門奏事,都是先寫折子,再遞給內閣求票擬,然後交由皇帝本人朱批,今兒是完全顛倒了。
但沒人覺得不對。
天元三十九年秋,農研所玉米收割後馬上種植冬小麥,次年冬小麥收獲,產量不減,再種玉米,天元四十年七月,農研所玉米迎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豐收。
據周幼青統計,天元帝和太子親自檢驗,畝產高達一百七十五斤。
周幼青進一步篩選良種,並立軍令狀,來年畝產必再創新高。
朝中熱議如沸,褒貶不一。
當年,工部侍郎秦放鶴主動提出,請在自家農莊大規模種植玉米,以為表率,天元帝準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展望未來後,農研所先放了兩串鞭,由天元帝親手掰下一根玉米,太子掰下第二根,最後一根由周幼青和秦放鶴聯手掰下。
稍後周幼青又親自捧上綁著紅綢子的鐮刀,天元帝接了,動作稍顯生疏地砍倒第一株玉米,然後是太子,儀式感拉滿。
秦放鶴讓周幼青拿出一只玉米皮編織的小筐,“玉米葉片狹長,多且柔韌,清洗後可以像這樣編筐子、籃子,攢得多了,還可以編造蒲團、草墊、草席等物,想來許多年都不會壞,非常實用。”
上輩子種玉米的農戶家裏,誰還沒有幾個玉米皮編的墩子、蒲團呢?極其皮實耐用,珍惜點簡直可以傳三代。
天元帝和太子見那小筐實在可愛,還拿在手中把玩一番,不住點頭。
砍了的玉米稭稈馬上餵牛,牛粗糙的大舌頭一卷,吭哧吭哧吃得還挺香,證明此物確實全身是寶。
一共三根瘦瘦小小的玉米棒子,被鄭重地擺放到鋪著紅絨布的托盤上,毛茸茸的光暈下,有種近乎荒誕的振奮人心。
“照這個天氣,大約兩日就能完全曬幹。”秦放鶴笑道,“屆時像磨麥子那樣磨成粉,可以做成糊糊粥,也可以蒸成餑餑。”
太子讚道:“若果然如此,秦侍郎和周大人實在居功至偉。”
方才那一整套流程讓天元帝期望值頗高,說到時必要親口嘗一嘗。
回去的路上,見天元帝興致不減,太子揣度他方才對秦放鶴的態度,大著膽子開口,“秦侍郎憂民憂國,父皇該重賞才好。”
天元帝微露笑意,“嗯,朕正有此意。”
今日天氣不錯,城外人也不多,正好換氣賞景,故而兩側車簾都是卷起的。天元帝便看向在外騎馬隨行的秦放鶴,語似調侃,“你自己說,朕該賞你點什麽才好?”
見了天元帝的隨和,太子越發心驚,又慶幸自己的冒險一試。
秦放鶴在馬上行禮,笑道:“在其位謀其職,為人臣者,便該上解君憂,下疏民困,陛下滿意,百姓吃飽,就是對臣最高的褒揚了,何需再賞?”
他的語氣中,有種非常自然舒暢的松弛感,很有說服力。
啊,答得真妙!太子聽了,暗中叫好,又不自覺記下。
天元帝笑了幾聲,顯然不往心裏去,“朕歷來賞罰分明,這個不算。不過若要天下人心服口服,需得幾年後這玉米推廣了,見效了,眼下朕心裏暢快,等不得,必要賞你點兒什麽才好,不必顧忌,說吧。”
尊者賜,不敢辭,不是單純怕,而是這是上位者在坦然表露對你的欣賞,也滿足他們本人“啊我真是慧眼識珠”的成就感。如果一味拒絕,會弄巧成拙。
好的下屬應該懂得在恰當的時機滿足對方的滿足。
“謝陛下恩典。”秦放鶴想了想,笑容中就混了點靦腆和狡黠,“其實陛下洞若觀火,自然知道臣之所想。”
天元帝果然大笑,“你啊!”
笑完了,天元帝才說:“當下既非年頭也非年尾,若單獨給工研所撥款,莫說其他五部,就是工部其他屬衙,也必有非議。且朕若在此事應了你,來日你這份功勞,可要大打折扣,就是沒了也未可知,你想好了?”
玉米若順利推廣,盛世則無饑饉,其功在千秋萬世,當青史留名、入功臣閣,絕非區區撥款所能比擬。
秦放鶴答得毫不猶豫,“臣願意。”
他確實想好了。
誠然,這份取舍中有點近乎理想化的渴望:想讓天下人吃飽飯,不再有餓殍滿地,但同時,從理性角度來說,也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
獎賞麽,無外乎升官、發財。
他還不到而立之年便是三品大員,可謂驚世駭俗,哪怕餘生縮起脖子規規矩矩熬資歷呢,爬也能爬進內閣了。
所以近幾年內哪怕功勞再大,也只算攢資本,不會再升。
單純的錢財對這個階段的他已經沒有多大意義,既然如此,何不謀求綜合利益最大化?
工研所、農研所,科技和糧食,手心手背都是肉,缺一就是瘸腿。
如今用農研所的成績換工研所的前途,來日,也未必沒有工研所扶持農研所的時候。
天元帝點點頭,沒有說好,也沒說不好。
兩日後,玉米棒子果然曬幹,兩根長得最好的留種,剩下一根吃。
原本秦放鶴是想磨好玉米面送入宮中,沒想到天元帝出宮上癮了,又巴巴兒跑來農研所。
就為了一根小玉米棒子。
看著秦放鶴剝玉米粒,他也覺得手癢,非要試一試,奈何玉米風幹後堅硬無比,他不得其法,才剝了幾粒就磨得皮疼。
他又好面子,也不肯認輸,咬牙剝完幾排,這才故作鎮定地將又紅又腫的右手背到身後,雲淡風輕地對太子說:“太子也來試一試,為人君者,不可不通社稷。”
太子:“……是。”
不是,父皇,兒臣看見您手上起泡了。
周幼青和秦放鶴對視一眼,都想笑卻不敢笑。
剝玉米粒看著簡單,其實是個技術活兒,尤其長期養尊處優的人皮肉嬌嫩,根本做不得!
於是稍後太子也磨出來兩顆晶瑩的水泡,天元帝見了,身心舒暢,還趁機訓誡,“農為社稷根本,日後太子不可一日不關心,需得常沾地氣才好。”
太子:“……是。”
到了後面的磨粉,皇帝爺兒倆就誰也不開口要“玩”了,都倒背著手藏水泡。
火辣辣的疼。
扣掉兩根留種的,一共就一個小玉米棒子,統共磨出來一小撮黃澄澄的玉米面,掃在碗底尖尖一堆,還挺細。乍一看,跟勻面的香粉似的。
誰都不敢大喘氣,生怕把這點“香粉”吹跑了。
真的,不是秦放鶴故意不請內閣六位老爺子蒞臨,實在是就這麽點兒玩意兒,他們四個都不夠分。
天元帝和太子都是第一次親自參與收割、整理,又親眼看著從粒到粉,邊嘖嘖稱奇邊自豪。
下廚這種事,自然還是秦放鶴的。
他挖了一勺玉米面熬稀粥,又將剩下的和面發酵,蒸了玉米餅子。
小小的,很可愛,跟小孩兒過家家似的。
玉米面膨脹力不如小麥,縱然發酵,幹了也堅硬無比,需得趁熱吃,就很香。
蒸熟了,秦放鶴親自上手分,一人一小塊,放在盤子裏宛如下午茶。
“嗯,味兒不錯。”天元帝帶頭咬了一口,又喝粥,頓覺身心舒暢。
微微有點粗,口感自然不如精白面,但自有一股奇異的香醇,很紮實。
那邊周幼青一口下去,嘴唇和胡須一並顫抖,雙目眼淚齊發,邊擦邊謝罪,“老臣,老臣失儀嗚嗚嗚……”
任何一個親身經歷過饑饉的人都無法不動容。
秦放鶴也是苦過來的,自然明白他的心情,擡手拍了拍老爺子的後背,“會好的。”
不安慰還好,一安慰,周幼青哭得更兇了。
他娘一共生了七個孩子,可足足餓死了四個,四個啊!
要是大祿早有此物……
天元帝和太子見了,也是唏噓,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只默默將粥水喝光,玉米面餑餑掉到桌上的殘渣,也都一一撿起來吃幹凈。
回宮後次日,天元帝就在內閣議事時提出要給工研所撥款。
六位閣老都有些意外,聯想到前幾日天元帝和太子頻頻出宮,就猜到必然是秦放鶴私下做了什麽。
董春就問,“敢問陛下,是個什麽緣由?”
“世人都道隔輩親,”天元帝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工研所那邊是你徒孫管著,你不幫他攏錢,反倒跟著唱反調?”
兵部尚書胡靖就帶頭笑,滿屋花白胡子亂顫。
這自然是玩笑話,莫說董春,就算他們幾個,倘或真的一味幫親不幫理,屁股下的位子早涼了。
董春正色道:“正因如此,才更要避嫌,弄得清清楚楚,方不愧對陛下的信任。”
天元帝又看向其他五人,“你們怎麽想?”
柳文韜熟練裝死。
反正我是禮部嘛,眼下最不要緊的一個衙門,問誰也問不到我頭上。
短暫的沈默後,次輔胡靖說於理不合,確實該有個正經由頭,然後眾人都說是,柳文韜就跟著含糊了一聲。
天元帝突然嗤笑出聲,用一種貌似敷衍卻不容拒絕的語氣說:“朕看過他們的賬本,每一文錢都花在刀刃上,不曾靡費,確實不夠,朕決意力排眾議,額外撥款,這個由頭夠不夠?”
要麽不搞,要麽搞到底,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既然不夠,再給就是,多麽簡單。
聽到這裏,胡靖哪裏還不明白天元帝的心思?當下笑著對董春說:“陛下說的是正理,莫要耽誤大事才好。閣老若要避嫌,不如我來做票擬,讓工部趕緊寫個批款折子上來,現事現辦,立刻讓陛下行朱批,閣老再交代戶部放款,當日就可了結。”
歷來各衙門奏事,都是先寫折子,再遞給內閣求票擬,然後交由皇帝本人朱批,今兒是完全顛倒了。
但沒人覺得不對。
天元三十九年秋,農研所玉米收割後馬上種植冬小麥,次年冬小麥收獲,產量不減,再種玉米,天元四十年七月,農研所玉米迎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豐收。
據周幼青統計,天元帝和太子親自檢驗,畝產高達一百七十五斤。
周幼青進一步篩選良種,並立軍令狀,來年畝產必再創新高。
朝中熱議如沸,褒貶不一。
當年,工部侍郎秦放鶴主動提出,請在自家農莊大規模種植玉米,以為表率,天元帝準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