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貝流浪記一百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小貝流浪記一百五十四
這對於中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促進這些邊遠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保護包括匈奴人民在內的各族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是有積極意義的。【64】
(四)開拓西南
秦始皇為開拓西南,由於西南各族人民和內地有著長期的交往,決定打通西南。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以其交通受阻,乃發眾開鑿了一條從今四川宜賓通往雲南滇池一帶的棧道,因“其處險厄”,“道廣才五尺”,故名五尺道。棧道開通後,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並在這裏設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機構。與此同時,秦又經蜀郡,加強了與邛都、筰、冉者的聯系,並使之納入了郡縣制的行政系統。【65】從此,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不僅密切了與內地的關系,而且成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64】
秦始皇對東南、嶺南、西南以及北方等邊遠地區的開拓,在這遼闊的疆域裏,在一個國家政權的管理下,生活著各族人民,形成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大國,這不論是在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極為巨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外,秦始皇還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64】【66】
秦皇朝名播遐邇,以致“秦人”很早就成了中國的代稱。古代印度梵文稱中國為“支那”,希臘地理家托勒密的《地理書》有“秦尼”國。直到今天歐洲人仍稱中國為china。這一些,都是由“秦”字讀音轉變而來的。【64】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
當時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系,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須盡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系,因此須盡快建設道路。【67】
由於多年的戰爭,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爭而年久失修;在統一後必須盡快恢覆農業生產;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覆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67】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裏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67】
經濟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
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步(合今230厘米)為尺,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改幣制
秦始皇采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制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原來六國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不得再充當貨幣,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68】
整交通
從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鹹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
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69】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運河在最終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53】
民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註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系,曾由常頞主持開辟一條五尺寬的棧道(叫“五尺道”),貫通南北。秦滅楚後,就進一步統一東南越族地區,於東甌和閩越之地建立了閩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43】
隨後秦始皇命令屠睢統率50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廣東和江西境內。為了運輸軍糧,秦始皇帝命令軍隊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桂江支流漓江間的交通,同時發配負債的貧民、贅婿、賈人支援戰爭,終於統一了南越和西甌地區,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從此這些地區就成為秦國的疆域。戰國後期從西到北有一支強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興起,活動在陰山之北的頭曼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的陰山北麓),其酋長頭曼單於經常利用行動迅速的騎兵深入中原掠奪糧食、人口,焚燒村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對於中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促進這些邊遠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保護包括匈奴人民在內的各族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是有積極意義的。【64】
(四)開拓西南
秦始皇為開拓西南,由於西南各族人民和內地有著長期的交往,決定打通西南。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以其交通受阻,乃發眾開鑿了一條從今四川宜賓通往雲南滇池一帶的棧道,因“其處險厄”,“道廣才五尺”,故名五尺道。棧道開通後,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並在這裏設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機構。與此同時,秦又經蜀郡,加強了與邛都、筰、冉者的聯系,並使之納入了郡縣制的行政系統。【65】從此,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不僅密切了與內地的關系,而且成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64】
秦始皇對東南、嶺南、西南以及北方等邊遠地區的開拓,在這遼闊的疆域裏,在一個國家政權的管理下,生活著各族人民,形成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大國,這不論是在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極為巨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外,秦始皇還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64】【66】
秦皇朝名播遐邇,以致“秦人”很早就成了中國的代稱。古代印度梵文稱中國為“支那”,希臘地理家托勒密的《地理書》有“秦尼”國。直到今天歐洲人仍稱中國為china。這一些,都是由“秦”字讀音轉變而來的。【64】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
當時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系,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須盡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系,因此須盡快建設道路。【67】
由於多年的戰爭,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爭而年久失修;在統一後必須盡快恢覆農業生產;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覆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67】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裏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67】
經濟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
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步(合今230厘米)為尺,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改幣制
秦始皇采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制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原來六國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不得再充當貨幣,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68】
整交通
從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鹹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
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69】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運河在最終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53】
民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註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系,曾由常頞主持開辟一條五尺寬的棧道(叫“五尺道”),貫通南北。秦滅楚後,就進一步統一東南越族地區,於東甌和閩越之地建立了閩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43】
隨後秦始皇命令屠睢統率50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廣東和江西境內。為了運輸軍糧,秦始皇帝命令軍隊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桂江支流漓江間的交通,同時發配負債的貧民、贅婿、賈人支援戰爭,終於統一了南越和西甌地區,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從此這些地區就成為秦國的疆域。戰國後期從西到北有一支強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興起,活動在陰山之北的頭曼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的陰山北麓),其酋長頭曼單於經常利用行動迅速的騎兵深入中原掠奪糧食、人口,焚燒村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