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關燈
小
中
大
趙鶯鶯不懂種菜是事情, 但花草好不好倒是看得出一二三來。上輩子她在長春宮擋差的時候,宮裏多的是暖房那邊送來的花花草草,這些要麽是給宮裏擺設的,要麽是給主子貴人折花佩戴的。當然, 為了討好她們這些大宮女兒, 暖房也會順便孝敬她們一些不那麽名貴的花草。
這裏要說, 即使是不那麽名貴,那也是相對而言的。能入宮來,讓宮裏照料的花草, 那能是一般的貨色?所以那些蘭草之類, 放在外面也是很貴重的了。
趙鶯鶯當時為了繡花, 倒也觀察過不少。只不過這些養花草的事情都是專門有人來做的, 她們這些貼身宮女子不會, 也用不著做這個活計——只不過長長久久下來, 看個好壞總是會的。
“崔伯伯養的好花草,十分精神了。只不過...那幾株玉蘭是不是生病了?看著有些不大好。”
崔本陪著趙鶯鶯說話, 其實也不一定非要說些什麽, 就是兩個人在一起,說什麽都很不壞了。
當日兩個人單獨看花草的事情是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沒有隱瞞, 也瞞不住。因為兩個人未婚夫妻的關系, 這一點倒是沒什麽去說。只有趙鶯鶯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 始終覺得崔父的眼睛只盯著她,雖然那目光很是欣慰就是了。
拜壽之後, 趙家一家人也就回家了,日子一切如常。
“娘,你在做什麽?”趙鶯鶯做了一會兒針線就會放松放松眼睛,正好看見王氏正往廚房裏去。要知道趙家自從有了李媽媽,王氏和趙鶯鶯這些女兒們都很少親自動手做飯了。一般做的話,那也是來了很重要的客人,為了表達心意才親自下廚的。
趙鶯鶯擡頭看天,天朗氣清,家中各人各司其職,前院也算是閑適。更重要的是。,趙鶯鶯沒有收到消息,說今天又什麽客人來家。那麽,王氏是做什麽要親自下廚。
再看看堂屋裏安坐的嫂子林氏,更是反常——嫂子在家的時候就是長女,什麽活計都來得,平常最是殷勤的一個人。但凡王氏動一動,她能跟著走三趟。而這次,王氏都進了廚房,她還能在堂屋做手工,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趙鶯鶯並沒有疑惑多久,王氏很快半是抱怨半是炫耀道:“還不是你爹,昨日吃了羊肉湯,非說李嫂子哪裏做的不好,要吃我做的燉羊肉。你說說看,哪裏有不同?非要說的話,李嫂子的手藝倒是比我還強。你爹這個人啊,不會吃!”
哦,這下清楚了。看著王氏嘴裏抱怨,手腳卻很利落的樣子,趙鶯鶯忍不住笑了起來。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前兩日才剛過了小雪,這時候吃羊肉當然最好,又暖和又滋補。昨日李媽媽就做了一鍋清燉羊肉,說實在的,那一鍋羊肉做的極好。並沒有怎麽調味,純粹是羊肉和羊骨頭放在大鍋裏久燉,燉的久了,羊肉的美妙滋味就自然出來了。
等到趙鶯鶯他們吃的時候,已經骨肉徹底脫化。其實這種時候肉也沒有什麽好吃的了,最好的部分是看起來十分清澈的清湯。又暖又燙,一口下去覺得滑過了心口、肺部,最後到達胃部,暖和的不得了。
王氏的羊肉也燉的好,只不過她擅長做醬燒那一類,做出來就是紅鍋了。也不知道趙吉這樣說,是他的口味重一些,還是心裏有偏好,愛屋及烏,這點小事也不能公正。
正在王氏興沖沖地處理完羊肉,讓李媽媽照料著鍋火的時候,有人上門了。這人也不是什麽陌生的,而是趙鶯鶯家的鄰居,住在隔壁的王婆子。她手上提著一些新鮮瓜菜:“有鄉下親戚送來的,說是今年最後一茬了,這麽遲的瓜也算是少見,吃個新鮮罷。”
說著才把東西放在了趙家屋檐底下:“送的太多了,自家如何吃得完,給四周的街坊鄰居都分送一些,這是你家的。”
趙家有王婆子親自送來,可見她是很看重趙家的。王氏自然不會再一點子瓜菜上和王婆子客氣,二話沒說收下後就笑道:“嬸嬸真是好巧,正好家裏想吃一些新鮮的瓜菜呢,這倒是便宜了我。”
說著讓桃兒去料理這些瓜菜——其實也沒什麽好料理的,這些給王婆子送瓜菜的親戚,大都是窮親戚,來揚州城裏也是為了打秋風。既然是對王婆子有所求,那麽各樣就必然做的很仔細了。譬如這些瓜菜,那都是撿的最齊整的,個頭勻稱不見蟲眼,然後還洗的幹幹凈凈,袋子裝著送來。
王婆子分送的時候再用籃子分裝,現在就是一個幹凈竹籃裏頭盛著整整齊齊幹幹凈凈的瓜果蔬菜,水靈靈的,直接擺上桌都夠了,哪裏還用如何收拾。
王氏吩咐了之後就請王婆子坐,王婆子也不急著回去,便幹脆在趙家坐一坐說說話。進屋的時候正好看見林氏在做手工,笑著道:“人家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老話果然都是有道理的。你家裏從你到鶯姐兒芹姐兒她們,哪一個不是勤快人?如今你討個兒媳婦,也是手腳從來空不下來的。”
王婆子一邊說著,一邊問道:“鶯姐兒芹姐兒她們呢?芹姐兒還有走動的時候,鶯姐兒真是好些日子不見了——我知道鶯姐兒眼看就要嫁人了,最好是哪裏也不去。可你也該想想小孩子家家,不能悶的太厲害,不然可是會悶壞的。”
王氏讓林氏去把趙鶯鶯趙芹芹叫過來,回頭才對王婆子解釋:“嬸嬸這回可是冤枉我了!若是鶯姐兒自己樂意,我巴不得她出去走走呢。只不過她一貫愛呆在家裏,這時候有了正經的緣故,更是連門檻也輕易不邁出了。”
“至於芹姐兒,她今年都十四了,明年她二姐出嫁了,正好騰出手來專門抓一抓她的婚事。這種時候,她的表現就十分重要了。我可不敢這個放她在外面隨便亂走,沒個收斂的,誰會上門提親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王氏的種種,無論是寬容還是嚴厲,本質上都是為了子女好而已。
王婆子在旁聽了也是笑道:“鶯姐兒一貫就是個規矩姐兒,至於芹姐兒,也該緊緊性子了。小的時候活潑爛漫,外人看著也喜歡,長大後就不是這麽回事兒了。太活潑了,只怕說親的人家都要搖頭。也就是你狠得下心,能硬下心扳一扳,好多人家做娘的都不能夠狠下心,最後反而是害了女孩子。”
聽到這樣的話,王氏卻是搖頭道:“我哪裏有嬸嬸說的那樣好,而且我也從沒想過要如何扳一扳芹姐兒的性子。她天性如此,都教了十幾年了依舊是這樣。我只不過是想替她經營一個好名聲,至少表面上像那麽回事兒。這樣的話,她以後的路也能寬一些。”
王氏這番話讓王婆子怔了怔,不知是想到了什麽,笑著點頭:“大概做母親的都是這樣了。”
正說這話的時候,趙鶯鶯和趙芹芹到了。王氏打量著兩個女孩子,讚道:“真是兩朵花一樣!咱們這一片的女孩子真沒有比侄女兒家更齊整的了。”
和兩姐妹說了一會兒話,說的差不多了,王婆子才對王氏道:“有一件事兒我想著是要和你說一聲的,前些日子鶯姐兒她二伯、二伯母來找我家大哥兒了。”
王婆子的兒子王大是專門放高利貸的,趙家二房夫妻兩個和他素無交情,兩人來找王大,原因簡直不言自明。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明顯,王氏、林氏,還有趙鶯鶯趙芹芹才能這樣驚訝。
像是借債這種東西,有好幾種。第一種是當鋪、錢莊、官府等專門借債。這種借債有利率低、數額高等特點,是借債的好選擇。只不過這種借債也一般不針對個人,只為一些大豪商,甚至朝廷、國庫承擔借債。
第二種就是管親戚朋友借,好處是一般不會索要利息,壞處是親戚朋友的境況和自身應該差不多,很少能提供太多支持。
第三種就是借高利貸——只要你敢借,他們就敢放錢出來。同時利滾利產生的利息也足夠讓每一個借過高利貸而無力償還者絕望。
第一種借債和普通人沒有關系,第三種借貸也是升鬥小民心中有數,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嘗試的。這樣來說,借錢這種事,類似於趙家所處的環境,大家也只是往第二種上面想辦法。
“到底是什麽緣故?”大家一般是找親戚朋友借錢,趙福和孫氏這回卻找高利貸,這足夠讓王氏驚奇的了。這樣急忙地發問,也不是單單為了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怕波及到自身。
王氏這樣驚奇倒是讓王婆子十分不解了,反問道:“你不知道?”
王氏確實不知道。關於趙福和孫氏的事情,她都下意識地回避,只有沒辦法的時候她才會聽一耳朵。如今關於趙家二房的消息,她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說過了。
王婆子面色古怪,只得從頭為王氏解釋:“這個事情還得從你侄兒蘊哥兒說起。”
話說趙福和孫氏連生了五朵金花才得蘊哥兒一個男丁,那自然是當作寶貝疙瘩一樣疼愛。關於這個兒子的未來,趙福和孫氏夫妻兩個也計劃地極好。首先他們想到的就是讀書,讀書就意味著不用操持賤業,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而一旦考上任何功名,那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有這樣的美好前景在,趙福和孫氏早就下定了決心,要供趙蘊讀書。為什麽他們那樣不管不顧地賣女兒?真的只是為了給趙蘊湊老婆本、安家費之類?並不是那樣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讀書是一件多麽花錢的事情,所以要提前準備。
都說‘地貧植松柏,家貧讀書子’,實際上真正的窮人是沒辦法讀書的!
以一個孩子為例,若是打定主意走讀書的路子,那麽從蒙學上下來,就算是每年的束俢,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真的窮的一無所有的人家如何能承擔?更何況束俢只是眾多開銷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筆。
大到趕考的盤纏,小到筆墨紙硯等,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而且並不是什麽小數目。
直觀一些說吧,在江南這種農民生活輕松一些的地方,一個自耕農家庭也要累計三代才能供一個子弟讀書。三代的財富,以及三代人繼續共同勞作,供養一個脫產子弟讀書,由此就可以看出讀書到底有多花錢了。
以趙家二房的境況,想要供一個讀書人是有些難的,所以趙福和孫氏才會用盡各種方法斂財,就為了給趙蘊多積累一些本錢!
聽了王婆子的解釋,王氏更加糊塗了,不解道:“這是為什麽啊?我記得蘊哥兒今年才十一歲,應該還在讀蒙學吧,這還不到用錢的時候呢。況且就算開始用錢,我二哥二嫂他們哪能真沒錢,之前不是攢了些?”
王氏說的很隱晦,之前攢的錢,指的當然就是趙蕙蕙、趙芬芬、趙芳芳三個女兒許親的時候得來的聘禮。孫氏當時不顧女兒的幸福,在許親這件事上是完全的價高者得。所以三個女兒下來應該是賺的盆滿缽滿才是,哪能如今落到要借高利貸的地步。
“侄媳婦你這裏聽說的已經是老黃歷了,你難道不知道你二哥二嫂最近正在大肆籌錢?”王婆子總算吐露出了重點所在。
趙蘊本是一個小小蒙童而已,當然花不了多少錢,但是耐不住趙福和孫氏想花這筆錢啊!
在他們看來,十一歲的趙蘊應該能夠顯露出一些天分來才是——那些科舉上面能夠有所作為的男子,算起來在這個年紀也該有些顯露了。或許他們不知道天資出眾該是什麽樣子,但是他們總能看出自家十一歲還在蒙學裏面的兒子,他恐怕並不是什麽天才。
他們不肯相信是趙蘊的天賦有限,也不肯相信自家這麽多努力很有可能會付諸流水。所以最終趙福和孫氏想到了新的可能,會不會是趙蘊現在附讀的蒙學夫子的學識太一般所致?
說起來這位正教導趙蘊等一班蒙童的確實只是一個老童生,只是這等普通的蒙館,還能有什麽指望?舉人都是不差錢的,也就是最多也就是秀才會做蒙館的夫子。童生比秀才還要落一等,可是真要說起來,對於一般小鬼頭的啟蒙,其實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趙福和孫氏不這樣看啊,這時候想到的只是這個夫子太次了,以至於耽誤了學生!
有了這個認知,趙福和孫氏就想把趙蘊送到有名的學館裏面附讀。這裏要說的是,當世學子求學,最高一等的有大儒名家教導,著要去一些有名的書院。或者像大戶人家一樣,出大價錢請一個回來做家學夫子,教導子弟。
次一等的,那也是有數的好書院,只不過這書院就比前面那一等的書院要差了。老師沒有那麽大的名氣,同窗也多了許多花錢入學的,學院裏說不上人人求學——但是總比最次一等的要好,那一等的與其說是為了功名讀書,還不如說是混日子。
自家請一個名師,趙福和孫氏自然沒有那個力量,所以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讓兒子去考一個書院。然而問題在於,沒有好蒙師的趙蘊,在他們眼裏已經落後同齡人一大截了,他們怕趙蘊考不上。
怕也沒有用,最後趙福還是送趙蘊去試了試,最後的結果不消說,並沒有過。
這第一等的書院若是沒有沒有考過,基本上也就進不了了。或許有的人沒有考過,也進了,但是趙家絕不是那樣的人家——想也知道了,那絕對是頂頂有權勢的人家子弟才有可能。
所以趙福和孫氏解下來就想到了第二等的書院,至於說第三等的書院,他們是想都沒有想過。那種書院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人出人頭地了,那只不過是混日子的,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的共識。
或許某些富商子弟,一輩子不用擔心將來的人物可以在這種書院混日子,可是決心要把趙蘊培養出來的趙福和孫氏不能讓趙蘊混日子。或者說他們也沒有那個資本混日子,在趙蘊讀書一道上,趙家二房已經下了太多的賭註上去。若是最後連回本都不能夠,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要我來說,我那二侄兒、二侄媳婦都是瘋了,這種事情難道可以一廂情願?蘊哥兒那孩子我也見過,讀書是不知道怎麽樣的,可是聽說也就是那樣而已。就連同一個夫子的同窗裏面也不算是第一,這等人讀書去,就算是拼盡了所有的氣力,最後又能有什麽後果。”
天底下讀書人那麽多,真正能夠出頭的少之又少——秀才根本不算出頭,至少在江南這片地界不算,到了舉人的份上,才算是真正可以了。而哪怕是這些出頭了的,等到他們出頭的時候,年歲也大都不小了。
家中有餘力的當然可以慢慢用功,家中支撐不住的,恐怕走到一半就得自己放棄。
讀書的路子不好走啊!像趙鶯鶯家,如今也能夠供讀書人了,可也沒想過讓趙茂,或者趙蒙將來的兒子念書。準確的說,到時候看天資,若是有讀書考科舉的天賦,那一切好說,若是沒有,那就不用浪費時間、精力、錢財了。
趙鶯鶯家很務實,相比之下二房就過於沈迷於幻想了。
王婆子嘆了一口氣:“我這話也沒有說錯,不然蘊哥兒怎麽會二等書院都沒考上?以至於要二侄兒、二侄媳婦花錢才能上學——若是不花錢,蘊哥兒就該被打落到第三等的書院念書了。”
王氏這才明白二房的錢花到哪裏去了。她是不知道本沒有考上書院的學子要認捐多少錢,但想來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只是這樣想的王氏還是太小看了二房,人家的野心大得很!若是只求入學,根據書院的好壞,花錢應該在一二百兩之間。這個數字對於普通市井人家來說並不是小數字,王氏如今也不會隨便動用這個數額的錢財。但是在‘賣了’三個女兒之後,趙福和孫氏還是拿得出來的,至少不可能到了要借高利貸的地步。
實際上,真正花錢的部分是,趙福夫妻兩個還想讓趙蘊成為書院裏某個有名大儒的入室弟子——要知道趙蘊可不是那些天資驚人,能夠讓那些名師爭搶著收入帳中的神童,他只不過是一個生性普普通通、有些被嬌慣壞了的少年。這樣的趙蘊想成為大儒的入室弟子,那要付出的錢財自然只有更多!
“我家大哥兒雖然是做這個營生的,但我從來都是勸著街坊鄰裏不要借高利貸的。”王婆子低著頭,看不到臉色,也就看不她他在做什麽呢。
“大哥兒本想做這筆生意的,畢竟二侄兒、二侄媳婦正急等著用錢,借他的也是借,借別人的也是借,沒有什麽好多想的。況且與其交給那些不知道底細的放貸的,大哥兒恐怕還好一些。”
王婆子這也算是實話實說了,放貸的賺起錢來是真的不怕把人逼死的。王大在這條巷子裏多少還是要註意名聲,往往是低息借貸,甚至一些親近的人家無息也是很有可能的,可是那些非本地的人會在乎這些?他們的腦子裏只有賺錢、賺錢、賺錢!
當然,這也是趙福和孫氏向王大借錢的原因之一——心知肚明親朋好友不可能借錢之後,王大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除了沒辦法賴賬,借王大的和借一般的親朋的並沒有什麽兩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裏要說, 即使是不那麽名貴,那也是相對而言的。能入宮來,讓宮裏照料的花草, 那能是一般的貨色?所以那些蘭草之類, 放在外面也是很貴重的了。
趙鶯鶯當時為了繡花, 倒也觀察過不少。只不過這些養花草的事情都是專門有人來做的, 她們這些貼身宮女子不會, 也用不著做這個活計——只不過長長久久下來, 看個好壞總是會的。
“崔伯伯養的好花草,十分精神了。只不過...那幾株玉蘭是不是生病了?看著有些不大好。”
崔本陪著趙鶯鶯說話, 其實也不一定非要說些什麽, 就是兩個人在一起,說什麽都很不壞了。
當日兩個人單獨看花草的事情是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沒有隱瞞, 也瞞不住。因為兩個人未婚夫妻的關系, 這一點倒是沒什麽去說。只有趙鶯鶯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 始終覺得崔父的眼睛只盯著她,雖然那目光很是欣慰就是了。
拜壽之後, 趙家一家人也就回家了,日子一切如常。
“娘,你在做什麽?”趙鶯鶯做了一會兒針線就會放松放松眼睛,正好看見王氏正往廚房裏去。要知道趙家自從有了李媽媽,王氏和趙鶯鶯這些女兒們都很少親自動手做飯了。一般做的話,那也是來了很重要的客人,為了表達心意才親自下廚的。
趙鶯鶯擡頭看天,天朗氣清,家中各人各司其職,前院也算是閑適。更重要的是。,趙鶯鶯沒有收到消息,說今天又什麽客人來家。那麽,王氏是做什麽要親自下廚。
再看看堂屋裏安坐的嫂子林氏,更是反常——嫂子在家的時候就是長女,什麽活計都來得,平常最是殷勤的一個人。但凡王氏動一動,她能跟著走三趟。而這次,王氏都進了廚房,她還能在堂屋做手工,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趙鶯鶯並沒有疑惑多久,王氏很快半是抱怨半是炫耀道:“還不是你爹,昨日吃了羊肉湯,非說李嫂子哪裏做的不好,要吃我做的燉羊肉。你說說看,哪裏有不同?非要說的話,李嫂子的手藝倒是比我還強。你爹這個人啊,不會吃!”
哦,這下清楚了。看著王氏嘴裏抱怨,手腳卻很利落的樣子,趙鶯鶯忍不住笑了起來。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前兩日才剛過了小雪,這時候吃羊肉當然最好,又暖和又滋補。昨日李媽媽就做了一鍋清燉羊肉,說實在的,那一鍋羊肉做的極好。並沒有怎麽調味,純粹是羊肉和羊骨頭放在大鍋裏久燉,燉的久了,羊肉的美妙滋味就自然出來了。
等到趙鶯鶯他們吃的時候,已經骨肉徹底脫化。其實這種時候肉也沒有什麽好吃的了,最好的部分是看起來十分清澈的清湯。又暖又燙,一口下去覺得滑過了心口、肺部,最後到達胃部,暖和的不得了。
王氏的羊肉也燉的好,只不過她擅長做醬燒那一類,做出來就是紅鍋了。也不知道趙吉這樣說,是他的口味重一些,還是心裏有偏好,愛屋及烏,這點小事也不能公正。
正在王氏興沖沖地處理完羊肉,讓李媽媽照料著鍋火的時候,有人上門了。這人也不是什麽陌生的,而是趙鶯鶯家的鄰居,住在隔壁的王婆子。她手上提著一些新鮮瓜菜:“有鄉下親戚送來的,說是今年最後一茬了,這麽遲的瓜也算是少見,吃個新鮮罷。”
說著才把東西放在了趙家屋檐底下:“送的太多了,自家如何吃得完,給四周的街坊鄰居都分送一些,這是你家的。”
趙家有王婆子親自送來,可見她是很看重趙家的。王氏自然不會再一點子瓜菜上和王婆子客氣,二話沒說收下後就笑道:“嬸嬸真是好巧,正好家裏想吃一些新鮮的瓜菜呢,這倒是便宜了我。”
說著讓桃兒去料理這些瓜菜——其實也沒什麽好料理的,這些給王婆子送瓜菜的親戚,大都是窮親戚,來揚州城裏也是為了打秋風。既然是對王婆子有所求,那麽各樣就必然做的很仔細了。譬如這些瓜菜,那都是撿的最齊整的,個頭勻稱不見蟲眼,然後還洗的幹幹凈凈,袋子裝著送來。
王婆子分送的時候再用籃子分裝,現在就是一個幹凈竹籃裏頭盛著整整齊齊幹幹凈凈的瓜果蔬菜,水靈靈的,直接擺上桌都夠了,哪裏還用如何收拾。
王氏吩咐了之後就請王婆子坐,王婆子也不急著回去,便幹脆在趙家坐一坐說說話。進屋的時候正好看見林氏在做手工,笑著道:“人家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老話果然都是有道理的。你家裏從你到鶯姐兒芹姐兒她們,哪一個不是勤快人?如今你討個兒媳婦,也是手腳從來空不下來的。”
王婆子一邊說著,一邊問道:“鶯姐兒芹姐兒她們呢?芹姐兒還有走動的時候,鶯姐兒真是好些日子不見了——我知道鶯姐兒眼看就要嫁人了,最好是哪裏也不去。可你也該想想小孩子家家,不能悶的太厲害,不然可是會悶壞的。”
王氏讓林氏去把趙鶯鶯趙芹芹叫過來,回頭才對王婆子解釋:“嬸嬸這回可是冤枉我了!若是鶯姐兒自己樂意,我巴不得她出去走走呢。只不過她一貫愛呆在家裏,這時候有了正經的緣故,更是連門檻也輕易不邁出了。”
“至於芹姐兒,她今年都十四了,明年她二姐出嫁了,正好騰出手來專門抓一抓她的婚事。這種時候,她的表現就十分重要了。我可不敢這個放她在外面隨便亂走,沒個收斂的,誰會上門提親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王氏的種種,無論是寬容還是嚴厲,本質上都是為了子女好而已。
王婆子在旁聽了也是笑道:“鶯姐兒一貫就是個規矩姐兒,至於芹姐兒,也該緊緊性子了。小的時候活潑爛漫,外人看著也喜歡,長大後就不是這麽回事兒了。太活潑了,只怕說親的人家都要搖頭。也就是你狠得下心,能硬下心扳一扳,好多人家做娘的都不能夠狠下心,最後反而是害了女孩子。”
聽到這樣的話,王氏卻是搖頭道:“我哪裏有嬸嬸說的那樣好,而且我也從沒想過要如何扳一扳芹姐兒的性子。她天性如此,都教了十幾年了依舊是這樣。我只不過是想替她經營一個好名聲,至少表面上像那麽回事兒。這樣的話,她以後的路也能寬一些。”
王氏這番話讓王婆子怔了怔,不知是想到了什麽,笑著點頭:“大概做母親的都是這樣了。”
正說這話的時候,趙鶯鶯和趙芹芹到了。王氏打量著兩個女孩子,讚道:“真是兩朵花一樣!咱們這一片的女孩子真沒有比侄女兒家更齊整的了。”
和兩姐妹說了一會兒話,說的差不多了,王婆子才對王氏道:“有一件事兒我想著是要和你說一聲的,前些日子鶯姐兒她二伯、二伯母來找我家大哥兒了。”
王婆子的兒子王大是專門放高利貸的,趙家二房夫妻兩個和他素無交情,兩人來找王大,原因簡直不言自明。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明顯,王氏、林氏,還有趙鶯鶯趙芹芹才能這樣驚訝。
像是借債這種東西,有好幾種。第一種是當鋪、錢莊、官府等專門借債。這種借債有利率低、數額高等特點,是借債的好選擇。只不過這種借債也一般不針對個人,只為一些大豪商,甚至朝廷、國庫承擔借債。
第二種就是管親戚朋友借,好處是一般不會索要利息,壞處是親戚朋友的境況和自身應該差不多,很少能提供太多支持。
第三種就是借高利貸——只要你敢借,他們就敢放錢出來。同時利滾利產生的利息也足夠讓每一個借過高利貸而無力償還者絕望。
第一種借債和普通人沒有關系,第三種借貸也是升鬥小民心中有數,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嘗試的。這樣來說,借錢這種事,類似於趙家所處的環境,大家也只是往第二種上面想辦法。
“到底是什麽緣故?”大家一般是找親戚朋友借錢,趙福和孫氏這回卻找高利貸,這足夠讓王氏驚奇的了。這樣急忙地發問,也不是單單為了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怕波及到自身。
王氏這樣驚奇倒是讓王婆子十分不解了,反問道:“你不知道?”
王氏確實不知道。關於趙福和孫氏的事情,她都下意識地回避,只有沒辦法的時候她才會聽一耳朵。如今關於趙家二房的消息,她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說過了。
王婆子面色古怪,只得從頭為王氏解釋:“這個事情還得從你侄兒蘊哥兒說起。”
話說趙福和孫氏連生了五朵金花才得蘊哥兒一個男丁,那自然是當作寶貝疙瘩一樣疼愛。關於這個兒子的未來,趙福和孫氏夫妻兩個也計劃地極好。首先他們想到的就是讀書,讀書就意味著不用操持賤業,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而一旦考上任何功名,那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有這樣的美好前景在,趙福和孫氏早就下定了決心,要供趙蘊讀書。為什麽他們那樣不管不顧地賣女兒?真的只是為了給趙蘊湊老婆本、安家費之類?並不是那樣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讀書是一件多麽花錢的事情,所以要提前準備。
都說‘地貧植松柏,家貧讀書子’,實際上真正的窮人是沒辦法讀書的!
以一個孩子為例,若是打定主意走讀書的路子,那麽從蒙學上下來,就算是每年的束俢,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真的窮的一無所有的人家如何能承擔?更何況束俢只是眾多開銷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筆。
大到趕考的盤纏,小到筆墨紙硯等,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而且並不是什麽小數目。
直觀一些說吧,在江南這種農民生活輕松一些的地方,一個自耕農家庭也要累計三代才能供一個子弟讀書。三代的財富,以及三代人繼續共同勞作,供養一個脫產子弟讀書,由此就可以看出讀書到底有多花錢了。
以趙家二房的境況,想要供一個讀書人是有些難的,所以趙福和孫氏才會用盡各種方法斂財,就為了給趙蘊多積累一些本錢!
聽了王婆子的解釋,王氏更加糊塗了,不解道:“這是為什麽啊?我記得蘊哥兒今年才十一歲,應該還在讀蒙學吧,這還不到用錢的時候呢。況且就算開始用錢,我二哥二嫂他們哪能真沒錢,之前不是攢了些?”
王氏說的很隱晦,之前攢的錢,指的當然就是趙蕙蕙、趙芬芬、趙芳芳三個女兒許親的時候得來的聘禮。孫氏當時不顧女兒的幸福,在許親這件事上是完全的價高者得。所以三個女兒下來應該是賺的盆滿缽滿才是,哪能如今落到要借高利貸的地步。
“侄媳婦你這裏聽說的已經是老黃歷了,你難道不知道你二哥二嫂最近正在大肆籌錢?”王婆子總算吐露出了重點所在。
趙蘊本是一個小小蒙童而已,當然花不了多少錢,但是耐不住趙福和孫氏想花這筆錢啊!
在他們看來,十一歲的趙蘊應該能夠顯露出一些天分來才是——那些科舉上面能夠有所作為的男子,算起來在這個年紀也該有些顯露了。或許他們不知道天資出眾該是什麽樣子,但是他們總能看出自家十一歲還在蒙學裏面的兒子,他恐怕並不是什麽天才。
他們不肯相信是趙蘊的天賦有限,也不肯相信自家這麽多努力很有可能會付諸流水。所以最終趙福和孫氏想到了新的可能,會不會是趙蘊現在附讀的蒙學夫子的學識太一般所致?
說起來這位正教導趙蘊等一班蒙童的確實只是一個老童生,只是這等普通的蒙館,還能有什麽指望?舉人都是不差錢的,也就是最多也就是秀才會做蒙館的夫子。童生比秀才還要落一等,可是真要說起來,對於一般小鬼頭的啟蒙,其實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趙福和孫氏不這樣看啊,這時候想到的只是這個夫子太次了,以至於耽誤了學生!
有了這個認知,趙福和孫氏就想把趙蘊送到有名的學館裏面附讀。這裏要說的是,當世學子求學,最高一等的有大儒名家教導,著要去一些有名的書院。或者像大戶人家一樣,出大價錢請一個回來做家學夫子,教導子弟。
次一等的,那也是有數的好書院,只不過這書院就比前面那一等的書院要差了。老師沒有那麽大的名氣,同窗也多了許多花錢入學的,學院裏說不上人人求學——但是總比最次一等的要好,那一等的與其說是為了功名讀書,還不如說是混日子。
自家請一個名師,趙福和孫氏自然沒有那個力量,所以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讓兒子去考一個書院。然而問題在於,沒有好蒙師的趙蘊,在他們眼裏已經落後同齡人一大截了,他們怕趙蘊考不上。
怕也沒有用,最後趙福還是送趙蘊去試了試,最後的結果不消說,並沒有過。
這第一等的書院若是沒有沒有考過,基本上也就進不了了。或許有的人沒有考過,也進了,但是趙家絕不是那樣的人家——想也知道了,那絕對是頂頂有權勢的人家子弟才有可能。
所以趙福和孫氏解下來就想到了第二等的書院,至於說第三等的書院,他們是想都沒有想過。那種書院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人出人頭地了,那只不過是混日子的,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的共識。
或許某些富商子弟,一輩子不用擔心將來的人物可以在這種書院混日子,可是決心要把趙蘊培養出來的趙福和孫氏不能讓趙蘊混日子。或者說他們也沒有那個資本混日子,在趙蘊讀書一道上,趙家二房已經下了太多的賭註上去。若是最後連回本都不能夠,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要我來說,我那二侄兒、二侄媳婦都是瘋了,這種事情難道可以一廂情願?蘊哥兒那孩子我也見過,讀書是不知道怎麽樣的,可是聽說也就是那樣而已。就連同一個夫子的同窗裏面也不算是第一,這等人讀書去,就算是拼盡了所有的氣力,最後又能有什麽後果。”
天底下讀書人那麽多,真正能夠出頭的少之又少——秀才根本不算出頭,至少在江南這片地界不算,到了舉人的份上,才算是真正可以了。而哪怕是這些出頭了的,等到他們出頭的時候,年歲也大都不小了。
家中有餘力的當然可以慢慢用功,家中支撐不住的,恐怕走到一半就得自己放棄。
讀書的路子不好走啊!像趙鶯鶯家,如今也能夠供讀書人了,可也沒想過讓趙茂,或者趙蒙將來的兒子念書。準確的說,到時候看天資,若是有讀書考科舉的天賦,那一切好說,若是沒有,那就不用浪費時間、精力、錢財了。
趙鶯鶯家很務實,相比之下二房就過於沈迷於幻想了。
王婆子嘆了一口氣:“我這話也沒有說錯,不然蘊哥兒怎麽會二等書院都沒考上?以至於要二侄兒、二侄媳婦花錢才能上學——若是不花錢,蘊哥兒就該被打落到第三等的書院念書了。”
王氏這才明白二房的錢花到哪裏去了。她是不知道本沒有考上書院的學子要認捐多少錢,但想來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只是這樣想的王氏還是太小看了二房,人家的野心大得很!若是只求入學,根據書院的好壞,花錢應該在一二百兩之間。這個數字對於普通市井人家來說並不是小數字,王氏如今也不會隨便動用這個數額的錢財。但是在‘賣了’三個女兒之後,趙福和孫氏還是拿得出來的,至少不可能到了要借高利貸的地步。
實際上,真正花錢的部分是,趙福夫妻兩個還想讓趙蘊成為書院裏某個有名大儒的入室弟子——要知道趙蘊可不是那些天資驚人,能夠讓那些名師爭搶著收入帳中的神童,他只不過是一個生性普普通通、有些被嬌慣壞了的少年。這樣的趙蘊想成為大儒的入室弟子,那要付出的錢財自然只有更多!
“我家大哥兒雖然是做這個營生的,但我從來都是勸著街坊鄰裏不要借高利貸的。”王婆子低著頭,看不到臉色,也就看不她他在做什麽呢。
“大哥兒本想做這筆生意的,畢竟二侄兒、二侄媳婦正急等著用錢,借他的也是借,借別人的也是借,沒有什麽好多想的。況且與其交給那些不知道底細的放貸的,大哥兒恐怕還好一些。”
王婆子這也算是實話實說了,放貸的賺起錢來是真的不怕把人逼死的。王大在這條巷子裏多少還是要註意名聲,往往是低息借貸,甚至一些親近的人家無息也是很有可能的,可是那些非本地的人會在乎這些?他們的腦子裏只有賺錢、賺錢、賺錢!
當然,這也是趙福和孫氏向王大借錢的原因之一——心知肚明親朋好友不可能借錢之後,王大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除了沒辦法賴賬,借王大的和借一般的親朋的並沒有什麽兩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