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明晃晃的太陽當空掛, 到了四五月份的時候天氣已經有些熱了。大姑娘小媳婦的大都躲在家裏,或者操持家務或者做一做女紅, 只有家裏困難非要女子也出外打混的人家才會例外。
趙鶯鶯一家當然不是這之列, 如今趙鶯鶯家的染坊越發興旺了。藍白布的訂單一直在下,雖然沒有成為大流行,但細水長流的更讓人安心——趙吉早就估摸著藍白布無法成為特別時興的花樣。
賣給富貴人家吧, 人家嫌太樸素尋常,賣給窮人家吧, 人家又覺得太貴,等於是兩邊都不討好。唯一的好處是藍白布算是個稀奇, 物以稀為貴, 總有一些富貴人家願意買來顯擺自身。而且這藍白布至少在揚州只有趙吉能染, 這就等於是獨門生意了。算起來也賺的不少了。
而且靠著藍白布, 趙吉逐漸認識了一些布莊綢緞莊的大老板, 勤於走動, 時常問候。長久下來多少留個印象,混個眼熟, 人家要是沒有自己合作的染坊,或者有的時候活兒多活兒急, 一下就想起趙吉來了。
因此染坊的活計越來越多,趙家日子自然也就越來越滋潤了。過去四月算賬,一個月就進賬二十多兩,這可是以前染坊一年才能有的進項!
有了這些進項,趙吉和王氏不僅把之前買房子倒拿趙鶯鶯的銀子給抹平了, 還有了結餘。靠著這樣的紅火,趙家一家越過越松快。
氣候熱起來之後,家裏人不僅少出門,還買了許多綠豆之類消暑之物,每天都有綠豆湯、酸梅湯供應。準備起夏季衣裳也一點不吝嗇,王氏特意去布莊挑選了好夏布,準備給家裏人都做一套新夏裳,和以前的舊的換著穿。
王婆子來串門的時候就看到了已經裁剪到一半的夏裳,王氏自然沒空做這些,這都是趙蓉蓉和趙鶯鶯一起做的——趙鶯鶯今年也開始‘學’裁剪了。表現的一學就會,不過王氏和趙蓉蓉等人似乎對趙鶯鶯在女紅上的天賦已經習慣了,並沒有什麽驚訝的樣子。
“好巧的手藝。”王婆子捧著夏裳嘖嘖稱讚。
要知道剪裁在女紅裏面算不得格外難的,所以剪裁也是學的比較早的手藝——因為華夏衣冠自有定例,就算所謂新的流行風尚,也不過就是換個花樣,少有衣服本身的制式都換的。
所以知道幾個制式,然後按照每個人的身量調整就是了。而且華夏衣冠還不講究貼身,所謂量體裁衣,一般人家也不要求格外精確。這即是說,手藝平平也能照樣供應一家人穿衣。
“做這一身衣裳費多少布料?”王婆子又問道。
趙鶯鶯不說話,趙蓉蓉便小聲道:“這樣上下一套,連小衣肚兜的,我做要十二尺半,若是鶯姐兒做還能少快一尺。”
王婆子才一聽就又忍不住叫起來:“哎呦呦!老天爺怎麽牲畜恁般巧的姑娘來了?這裙子可是今年時興的樣式,我之前也見別的姐兒做過,沒有十三尺布料可做不來。十三尺一下的那都是老裁縫才能有的手藝,更別說鶯姐兒居然能在十二遲以內!”
是的,剪裁縫補似乎不難,但是分辨巧與不巧還是有辦法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標準就是省不省布料,據說最巧的裁縫能活生生省掉三分之一的布料,但是於成衣上看不出分別。憑借的無非是下手之前胸有成竹,下手之後眼光精準,經驗豐富。
王婆子看過了姐妹兩個正在做的夏裳,又瞟見針線笸籮最上面放著幾只繡好的香囊。便問:“這是蓉姐兒的手藝罷。”
這話也是白問了,因為趙鶯鶯如今還沒有學刺繡,這上頭她就是有百般手藝也不能施展。
趙蓉蓉手上不停,笑著道:“隨便做兩個,現下蚊蟲越發厲害了,倒不用一定要等端午的時候才戴避蟲的香囊。”
端午節向來有避五毒的傳統,這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譬如說佩戴五毒形狀的健人,譬如說喝雄黃酒,又譬如說戴這種裝了避蚊蟲藥粉的香囊。
今年天氣不尋常,蚊蟲出來的也早,倒是不一定非要等端午節才佩戴這種香囊。
晚間家裏吃晚飯的時候趙蓉蓉就和王氏道:“娘,我給家裏人都繡了香囊,鶯姐兒給樣囊打了絡子,那些避蚊蟲的藥粉都用上了。”
王氏點點頭,吃了一碗茶泡飯——茶泡飯大概是最簡單的一種飯食了,一碗白米飯,一輩茶水。王氏還特別喜歡用冷茶,因為這樣米飯就能很快冷下來,在越來越熱的日子裏,吃這樣一碗清爽的茶泡飯顯然比吃一碗幹巴巴的滾燙米飯來的舒服。
在這件事上方婆子也差不多,不過她吃不慣茶味兒。便拿涼水沖一遍飯就是了,這便是過水飯。都是市井人家的吃法,上不得臺面,不過過日子麽,只要自己舒服就夠了。
“今年熱的古怪,幸虧咱們家的避暑藥買的早。我前些日子還挺巷子口牛嫂子抱怨,現在才五月初,避暑藥就已經比往年貴了近一半,而且還供不應求。看看要鋪前擠著要買的人沒有?據說藥鋪都限定每人買的分量了,這倒是和災荒時節賣糧差不多。”
趙鶯鶯聽著王氏的話心裏點頭,想了想道:“娘,家裏什麽時候買粽葉,買米包粽子?”
如果是鄉村地方,粽子葉當然不用發愁,不僅家家戶戶有,有的時候野外也可得。但是在揚州這樣的城裏,一根青草也要花銀子,更不要說端午的粽子葉了,那更是連著漲價也有人要。
至於說米,包粽子可以用的米種類有很多,就算直接用家裏的米也可以。但是按照傳統,北方人用粳米,南方人用糯米。揚州地處江北,但許多風俗上面更接近南方,在粽子上也一樣,用的正是糯米。
糯米香糯粘滑和普通的白米口感特色上差別很大,也就是這種差別使得糯米一般不是用來做主食。而是在做各種副食的時候使用,譬如糍粑、年糕、湯圓等都是使用糯米。
南方人用糯米做粽子,把糯米粒紮的緊緊的。等到粽子煮熟出鍋,剝開粽葉露出來的粽子總是格外晶瑩剔透。
粽葉不能久放,所以這才一直拖著。王氏也沒多考慮,想到只有幾天就端午了,粽葉買回來用水養著也不妨事,便道:“明日就去買,江米和粽葉都多買一些——江米至少要二十斤,粽葉就配合著江米的分量來。”
江米就是糯米,王氏一直習慣這種叫法。
二十斤江米,那可不少了。以王家吃飯為例,因為家裏油水越來越厚,吃飯就沒有以往厲害了,這麽一大家子二十斤米也足夠吃上半個月了。
不過王氏讓買二十斤江米並不是打算家裏吃半個月粽子,而是因為端午節的粽子不只是自家吃,還要作禮。無論是趙家小院那裏的兩個大伯子,還是小三巷王家,又或者街坊鄰裏,那都是要送的。
當然了,也會有回送的粽子。不過粽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經放,輕易不會壞。所以家裏存的多了也不打緊,慢慢吃就是了——甚至不會吃厭煩!因為這些粽子來自不同的人家,味道也有各家特色。
有甜有鹹,有肉有豆,裏面餡料可以各種不同,味道自然也就大不一樣了。
第二天趁著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趙鶯鶯和趙蓉蓉就結伴去買江米等包粽子用的到的了——隨著趙蓉蓉的年紀越大和趙鶯鶯的越發懂事,王氏越發在家務上倚重兩個女兒。
這時候她才對婆婆方婆子道:“我生蓉姐兒的時候我娘就和我說了,先開花後結果這才是最有福氣的,比先有一個淘氣小子不知道好到哪裏去。現在看果然不錯,有蓉姐兒領著家事照顧下面的弟弟妹妹,我不知道省了多少是,放下多少心。”
趙家如今雖然有染坊賺錢,似乎用不著王氏在織綢了。但王氏卻不這樣認為,一則她賺的錢也不是小錢,一年二三十兩,積攢下來將來也是一份家業——她聽說那些徽商大戶明明已經腰纏萬貫,卻生活中十分節省,平常是一文不舍一分不用,家業就是這樣積少成多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王氏已經習慣自己也能賺錢了,這時候就算家裏有了趙吉做主心骨,她依舊不肯輕易放下織綢。她不僅沒有放下織綢,還打算攢一些錢,再買織機。
這時候揚州城裏有織戶,往往有好幾架織機,花錢雇傭人來織布。織戶出錢,織工出力。好多人家靠著幾架織機吃飯,經營得當居然也能小康。王氏倒不覺得自己能做多大——那些做的大就不只是經營上的事情了,往往還有人脈。但是十來架上下的織機也不少了,一年收入也頗豐。
不過現在也只是計劃而已,一架織機二三十兩,可不是輕易能攢下來的。
趙鶯鶯和趙蓉蓉可不知道王氏背後說這些,姐妹兩個這時候在糧米鋪子裏正按照王氏的吩咐買東西呢。
“江米二十斤,紅豆兩斤,綠豆兩斤,紅棗一包——家裏不是有紅棗嗎?算了,反正紅棗放不壞,家裏常常要吃的。”趙鶯鶯不過是照著單子買東西。
臨會賬的時候才道:“大姐,綠豆再多買一些吧。家裏用來煮綠豆粥綠豆湯的綠豆剩的不多了!”
趙蓉蓉有些猶豫,因為最近氣候熱的關系,綠豆也比平常漲價三分。不過想到趙鶯鶯說的都是現實情況,家裏也不缺這一點子。便點點頭,對小夥計道:“在多稱兩斤綠豆,一起送到太平巷子趙家染坊。”
小夥計連忙再去量綠豆,裝好之後交代人送走,笑著與趙鶯鶯趙蓉蓉道:“姐兒們下手快,這些日子最好賣的是綠豆。也就是這早上一會兒了,再等一會兒這綠豆必然賣完。”
趙鶯鶯和趙蓉蓉互相看了一眼,趙鶯鶯忽然覺得這幾天聽了太多天氣極熱的消息,心裏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而且總覺得自己忘記了什麽事,無論怎麽想也想不起來。
無法,趙鶯鶯只能不去想。和趙蓉蓉又去了雜貨鋪買火腿之類的東西。這也是要用來做粽子餡料的,除此之外鮮肉、臘肉、蛋黃等都是鹹味粽的餡料。只不過這些都是自己家裏制作,用不著像火腿這樣在外面買。
買回東西的第二天趙家就開始包粽子了,這是一件全家人都參與的活動——除了還睡在繈褓裏的趙茂。趙芹芹原來還想跑來著,被眼睛尖的王氏一掃,立刻老老實實了。
不管她能做多少事,這種一家人一起的活動總是不能逃的。
之前趙家已經把糯米泡著有半日多了,正好拿來包粽子。趙鶯鶯沒有做過這個活計,一開始並不著急上手,而是仔細觀察王氏和方婆子的動作。她發現方婆子的動作要比王氏利索的多。
雖然之前並不知道方婆子和王氏那一個包粽子厲害一些,這時候她也直覺一樣認為方婆子包的更好,於是湊到方婆子身邊去仔細看。
王氏見了便點頭道:“你奶的粽子確實包的好,整條巷子都沒有比你奶的粽子更齊整好看的了,你多向你奶學。”
對比王氏和方婆子包粽子,趙鶯鶯很快發現不同,方婆子往粽葉裏面放江米和餡料的時候是唯恐不緊實,一個勁地用筷子把米粒和餡料紮緊。趙鶯鶯很聰明,立刻想象到出鍋的粽子——如果包的不緊,那不是和米飯差不多了。
因此立刻知道粽子的要訣就是要紮的緊。
不過知道歸知道,真的上手去做的時候才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如果是使用蠻力的話,速度慢,而且做久了之後就手酸。特別是趙鶯鶯這樣的小孩子,力氣本來就不大,那就更吃力了。
不過她手很巧人也聰明,前面做的很難,但是很快就掌握了訣竅。就算比不上大人,看起來卻比之前強得多,很是有模有樣。
王氏看了就讚:“鶯姐兒聰明,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和你外婆學這些,從來都是一遍兩遍地教。當時就算學會了,等到第二年端午又全忘了。非得等這樣來個四五年,然後才記得牢牢的,再不忘。”
正說話間,外面有傍晚吃完飯無事做四處走動散步的街坊站在門口道:“嗳,趙三嫂在包粽子吶!”
如果沒有之前張家那種情況,平常家裏有人的時候,趙家是不關院門的。這時候院門開著,外頭人自然能看見趙家一家老小都坐在院子裏包粽子。
王氏笑著招呼:“正是了,四嫂!我家各種餡料都用上,到時候各家都送喜歡的!”
那婦人笑了一聲:“那感情好!”
說著踱步進來,看到除了米桶裏是濕漉漉的泡過水的糯米。然後就是一個個的瓦盆裏有各種餡料,豆沙、火腿、臘肉、蛋黃......正像王氏說的,各種餡料都有。
又看那一籃子的粽葉,知道趙家恐怕要包不少粽子。於是讚道:“趙三嫂家裏越發體面了,那行!我就只等著端午時節吃趙三嫂家的粽子。”
這位街坊的話並不是憑空來的,雖然端午節算是和元宵、中秋、元日齊名的大節日,幾乎是人人都要過的。但是既然過年都有人過不起,端午節有人過不成,或者要寒酸節儉地過,那也是不稀奇的。
太平巷子這種有貧有富,魚龍混雜的地方更能看出這種差別。像趙家的鄰居王婆子家就是第一等的人家,人家過節和那些官家人、大商戶沒什麽兩樣。各種節禮講究的很!
趙家沒有那等力量,不過也算是不錯的了,算是王婆子下之下的那一等。至於比趙家差的,也是太平巷子人數最多的一等,他們也會包粽子,也會置辦端午節過節東西。只不過江米不過幾斤十來斤,餡料也大多儉省著來。
可別小看這種小處,往往就是這種小處能看出一戶人家的豐儉。
不過這種人家也算是不錯了,那種稱幾斤江米,包幾個江米白粽過節,甚至於不過節的人家也好多著呢!
這時候粽子也不僅僅是粽子了,還是一戶人家興旺發達的象征。帶著這種愉快,趙家人全家一齊動手,二十斤的江米晚上就包完了。放到第二天早上就拿到大鍋裏一起煮起來。
王氏一邊把一串串的粽子撈起來,一邊教導女兒:“這粽子包好了就快些下鍋煮,煮熟了之後能存放好久呢!吃的時候就重新煮熱就是了,就這一點好,格外方便!”
確實是方便,之後兩天,直到端午節之前的日子,家裏的早飯都是拿粽子對付的。反正口味多,家裏一時之間吃不膩。
不過相比較口味多種多樣的粽子,趙鶯鶯最喜歡的反而是什麽都不加的白粽,或者只簡單放了紅豆或綠豆的那一種。然後拿這些口味樸素的粽子,或者蘸白糖,或者蘸醬油,一個甜口一個鹹口,她覺得都很好。
到了端午節那一日,過節並不能休息,反而更加忙碌了。一早上家裏的孩子就被四處差遣,按照親疏遠近地給各處送粽子和節禮。
王婆子家的節禮有很多講究,趙家就沒有了。最普通的街坊鄰裏就只有兩個粽子。稍微近一點的多給兩個,熟悉的人家則是添上一包綠豆糕。至於小三巷王家河趙貴趙福那邊則更厚,一串粽子、一包綠豆糕,再加上了一瓶雄黃酒。
不過王婆子家的端午節禮送來的時候還是讓趙家微微驚訝的,東西不算多高貴。同樣的自家的粽子一串,也有綠豆糕這種端午節常見點心。然後就是兩個大西瓜,兩塊尺頭,以及扇子、枕巾之類的小東西。
都不貴,但是整整齊齊的顯然是很懂禮的樣子。趙家收下既不覺得有負擔,又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趙吉就對王氏道:“人家能夠做到如今也不只是靠著撈偏門,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光是這過節送禮我就學到了一手——富有富的送法窮有窮的送法,我去給那些布莊的大老板送禮,他們看得起的我負擔不起,我負擔的起的人家看不起。這時候按照王嬸子的來,既不會打腫臉充胖子,那些老板看了也覺得我們是既尊重又懂禮。”
這樣說著他就重新整理給別人的禮,趙鶯鶯看到了也覺得不錯——不是說王婆子送禮的手段不錯,而是覺得自家爹爹不錯。他並沒有受過這種程度的禮節交往的教導,這時候做的不夠好也不能苛責。但是他知道自己能如何改進之後就立刻做出行動,顯然這已經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品格了。
端午節當然是過的熱熱鬧鬧了,不只是因為這一天有好吃粽子——其實趙家在端午節之前就開始吃粽子了。最關鍵的是這一天有社火可以看,如果不嫌路遠的話還可以出城去看賽龍舟。
趙蒙倒是想去看,不過家裏大人都有事,女孩子們怕熱也不肯去。最終只有他一個,然後攏著一個巷子裏十幾個半大小子一起去看。
回來之後就給大家學賽龍舟的熱鬧:“那龍舟的龍頭有不同的顏色......不過實在是太熱了,還有一條龍舟打鼓的熱暈了,賽龍舟還沒有開始就輸了。”
龍舟上除了劃船的還有一個打鼓的,這個打鼓的責任重大,他負責整條船的劃動的節奏。慢了不行,因為那會輕易被人超過去。快了也不行,第一那會擾亂劃船手的節奏,第二前面劃得快費力多,後面就沒有力氣了,這樣是無法得到最終的勝利的。
趙鶯鶯聽的有趣,只不過想到有一個鼓手熱暈過去的事情又覺得十分不妙——又是一件說最近天氣熱的事情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趙鶯鶯一家當然不是這之列, 如今趙鶯鶯家的染坊越發興旺了。藍白布的訂單一直在下,雖然沒有成為大流行,但細水長流的更讓人安心——趙吉早就估摸著藍白布無法成為特別時興的花樣。
賣給富貴人家吧, 人家嫌太樸素尋常,賣給窮人家吧, 人家又覺得太貴,等於是兩邊都不討好。唯一的好處是藍白布算是個稀奇, 物以稀為貴, 總有一些富貴人家願意買來顯擺自身。而且這藍白布至少在揚州只有趙吉能染, 這就等於是獨門生意了。算起來也賺的不少了。
而且靠著藍白布, 趙吉逐漸認識了一些布莊綢緞莊的大老板, 勤於走動, 時常問候。長久下來多少留個印象,混個眼熟, 人家要是沒有自己合作的染坊,或者有的時候活兒多活兒急, 一下就想起趙吉來了。
因此染坊的活計越來越多,趙家日子自然也就越來越滋潤了。過去四月算賬,一個月就進賬二十多兩,這可是以前染坊一年才能有的進項!
有了這些進項,趙吉和王氏不僅把之前買房子倒拿趙鶯鶯的銀子給抹平了, 還有了結餘。靠著這樣的紅火,趙家一家越過越松快。
氣候熱起來之後,家裏人不僅少出門,還買了許多綠豆之類消暑之物,每天都有綠豆湯、酸梅湯供應。準備起夏季衣裳也一點不吝嗇,王氏特意去布莊挑選了好夏布,準備給家裏人都做一套新夏裳,和以前的舊的換著穿。
王婆子來串門的時候就看到了已經裁剪到一半的夏裳,王氏自然沒空做這些,這都是趙蓉蓉和趙鶯鶯一起做的——趙鶯鶯今年也開始‘學’裁剪了。表現的一學就會,不過王氏和趙蓉蓉等人似乎對趙鶯鶯在女紅上的天賦已經習慣了,並沒有什麽驚訝的樣子。
“好巧的手藝。”王婆子捧著夏裳嘖嘖稱讚。
要知道剪裁在女紅裏面算不得格外難的,所以剪裁也是學的比較早的手藝——因為華夏衣冠自有定例,就算所謂新的流行風尚,也不過就是換個花樣,少有衣服本身的制式都換的。
所以知道幾個制式,然後按照每個人的身量調整就是了。而且華夏衣冠還不講究貼身,所謂量體裁衣,一般人家也不要求格外精確。這即是說,手藝平平也能照樣供應一家人穿衣。
“做這一身衣裳費多少布料?”王婆子又問道。
趙鶯鶯不說話,趙蓉蓉便小聲道:“這樣上下一套,連小衣肚兜的,我做要十二尺半,若是鶯姐兒做還能少快一尺。”
王婆子才一聽就又忍不住叫起來:“哎呦呦!老天爺怎麽牲畜恁般巧的姑娘來了?這裙子可是今年時興的樣式,我之前也見別的姐兒做過,沒有十三尺布料可做不來。十三尺一下的那都是老裁縫才能有的手藝,更別說鶯姐兒居然能在十二遲以內!”
是的,剪裁縫補似乎不難,但是分辨巧與不巧還是有辦法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標準就是省不省布料,據說最巧的裁縫能活生生省掉三分之一的布料,但是於成衣上看不出分別。憑借的無非是下手之前胸有成竹,下手之後眼光精準,經驗豐富。
王婆子看過了姐妹兩個正在做的夏裳,又瞟見針線笸籮最上面放著幾只繡好的香囊。便問:“這是蓉姐兒的手藝罷。”
這話也是白問了,因為趙鶯鶯如今還沒有學刺繡,這上頭她就是有百般手藝也不能施展。
趙蓉蓉手上不停,笑著道:“隨便做兩個,現下蚊蟲越發厲害了,倒不用一定要等端午的時候才戴避蟲的香囊。”
端午節向來有避五毒的傳統,這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譬如說佩戴五毒形狀的健人,譬如說喝雄黃酒,又譬如說戴這種裝了避蚊蟲藥粉的香囊。
今年天氣不尋常,蚊蟲出來的也早,倒是不一定非要等端午節才佩戴這種香囊。
晚間家裏吃晚飯的時候趙蓉蓉就和王氏道:“娘,我給家裏人都繡了香囊,鶯姐兒給樣囊打了絡子,那些避蚊蟲的藥粉都用上了。”
王氏點點頭,吃了一碗茶泡飯——茶泡飯大概是最簡單的一種飯食了,一碗白米飯,一輩茶水。王氏還特別喜歡用冷茶,因為這樣米飯就能很快冷下來,在越來越熱的日子裏,吃這樣一碗清爽的茶泡飯顯然比吃一碗幹巴巴的滾燙米飯來的舒服。
在這件事上方婆子也差不多,不過她吃不慣茶味兒。便拿涼水沖一遍飯就是了,這便是過水飯。都是市井人家的吃法,上不得臺面,不過過日子麽,只要自己舒服就夠了。
“今年熱的古怪,幸虧咱們家的避暑藥買的早。我前些日子還挺巷子口牛嫂子抱怨,現在才五月初,避暑藥就已經比往年貴了近一半,而且還供不應求。看看要鋪前擠著要買的人沒有?據說藥鋪都限定每人買的分量了,這倒是和災荒時節賣糧差不多。”
趙鶯鶯聽著王氏的話心裏點頭,想了想道:“娘,家裏什麽時候買粽葉,買米包粽子?”
如果是鄉村地方,粽子葉當然不用發愁,不僅家家戶戶有,有的時候野外也可得。但是在揚州這樣的城裏,一根青草也要花銀子,更不要說端午的粽子葉了,那更是連著漲價也有人要。
至於說米,包粽子可以用的米種類有很多,就算直接用家裏的米也可以。但是按照傳統,北方人用粳米,南方人用糯米。揚州地處江北,但許多風俗上面更接近南方,在粽子上也一樣,用的正是糯米。
糯米香糯粘滑和普通的白米口感特色上差別很大,也就是這種差別使得糯米一般不是用來做主食。而是在做各種副食的時候使用,譬如糍粑、年糕、湯圓等都是使用糯米。
南方人用糯米做粽子,把糯米粒紮的緊緊的。等到粽子煮熟出鍋,剝開粽葉露出來的粽子總是格外晶瑩剔透。
粽葉不能久放,所以這才一直拖著。王氏也沒多考慮,想到只有幾天就端午了,粽葉買回來用水養著也不妨事,便道:“明日就去買,江米和粽葉都多買一些——江米至少要二十斤,粽葉就配合著江米的分量來。”
江米就是糯米,王氏一直習慣這種叫法。
二十斤江米,那可不少了。以王家吃飯為例,因為家裏油水越來越厚,吃飯就沒有以往厲害了,這麽一大家子二十斤米也足夠吃上半個月了。
不過王氏讓買二十斤江米並不是打算家裏吃半個月粽子,而是因為端午節的粽子不只是自家吃,還要作禮。無論是趙家小院那裏的兩個大伯子,還是小三巷王家,又或者街坊鄰裏,那都是要送的。
當然了,也會有回送的粽子。不過粽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經放,輕易不會壞。所以家裏存的多了也不打緊,慢慢吃就是了——甚至不會吃厭煩!因為這些粽子來自不同的人家,味道也有各家特色。
有甜有鹹,有肉有豆,裏面餡料可以各種不同,味道自然也就大不一樣了。
第二天趁著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趙鶯鶯和趙蓉蓉就結伴去買江米等包粽子用的到的了——隨著趙蓉蓉的年紀越大和趙鶯鶯的越發懂事,王氏越發在家務上倚重兩個女兒。
這時候她才對婆婆方婆子道:“我生蓉姐兒的時候我娘就和我說了,先開花後結果這才是最有福氣的,比先有一個淘氣小子不知道好到哪裏去。現在看果然不錯,有蓉姐兒領著家事照顧下面的弟弟妹妹,我不知道省了多少是,放下多少心。”
趙家如今雖然有染坊賺錢,似乎用不著王氏在織綢了。但王氏卻不這樣認為,一則她賺的錢也不是小錢,一年二三十兩,積攢下來將來也是一份家業——她聽說那些徽商大戶明明已經腰纏萬貫,卻生活中十分節省,平常是一文不舍一分不用,家業就是這樣積少成多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王氏已經習慣自己也能賺錢了,這時候就算家裏有了趙吉做主心骨,她依舊不肯輕易放下織綢。她不僅沒有放下織綢,還打算攢一些錢,再買織機。
這時候揚州城裏有織戶,往往有好幾架織機,花錢雇傭人來織布。織戶出錢,織工出力。好多人家靠著幾架織機吃飯,經營得當居然也能小康。王氏倒不覺得自己能做多大——那些做的大就不只是經營上的事情了,往往還有人脈。但是十來架上下的織機也不少了,一年收入也頗豐。
不過現在也只是計劃而已,一架織機二三十兩,可不是輕易能攢下來的。
趙鶯鶯和趙蓉蓉可不知道王氏背後說這些,姐妹兩個這時候在糧米鋪子裏正按照王氏的吩咐買東西呢。
“江米二十斤,紅豆兩斤,綠豆兩斤,紅棗一包——家裏不是有紅棗嗎?算了,反正紅棗放不壞,家裏常常要吃的。”趙鶯鶯不過是照著單子買東西。
臨會賬的時候才道:“大姐,綠豆再多買一些吧。家裏用來煮綠豆粥綠豆湯的綠豆剩的不多了!”
趙蓉蓉有些猶豫,因為最近氣候熱的關系,綠豆也比平常漲價三分。不過想到趙鶯鶯說的都是現實情況,家裏也不缺這一點子。便點點頭,對小夥計道:“在多稱兩斤綠豆,一起送到太平巷子趙家染坊。”
小夥計連忙再去量綠豆,裝好之後交代人送走,笑著與趙鶯鶯趙蓉蓉道:“姐兒們下手快,這些日子最好賣的是綠豆。也就是這早上一會兒了,再等一會兒這綠豆必然賣完。”
趙鶯鶯和趙蓉蓉互相看了一眼,趙鶯鶯忽然覺得這幾天聽了太多天氣極熱的消息,心裏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而且總覺得自己忘記了什麽事,無論怎麽想也想不起來。
無法,趙鶯鶯只能不去想。和趙蓉蓉又去了雜貨鋪買火腿之類的東西。這也是要用來做粽子餡料的,除此之外鮮肉、臘肉、蛋黃等都是鹹味粽的餡料。只不過這些都是自己家裏制作,用不著像火腿這樣在外面買。
買回東西的第二天趙家就開始包粽子了,這是一件全家人都參與的活動——除了還睡在繈褓裏的趙茂。趙芹芹原來還想跑來著,被眼睛尖的王氏一掃,立刻老老實實了。
不管她能做多少事,這種一家人一起的活動總是不能逃的。
之前趙家已經把糯米泡著有半日多了,正好拿來包粽子。趙鶯鶯沒有做過這個活計,一開始並不著急上手,而是仔細觀察王氏和方婆子的動作。她發現方婆子的動作要比王氏利索的多。
雖然之前並不知道方婆子和王氏那一個包粽子厲害一些,這時候她也直覺一樣認為方婆子包的更好,於是湊到方婆子身邊去仔細看。
王氏見了便點頭道:“你奶的粽子確實包的好,整條巷子都沒有比你奶的粽子更齊整好看的了,你多向你奶學。”
對比王氏和方婆子包粽子,趙鶯鶯很快發現不同,方婆子往粽葉裏面放江米和餡料的時候是唯恐不緊實,一個勁地用筷子把米粒和餡料紮緊。趙鶯鶯很聰明,立刻想象到出鍋的粽子——如果包的不緊,那不是和米飯差不多了。
因此立刻知道粽子的要訣就是要紮的緊。
不過知道歸知道,真的上手去做的時候才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如果是使用蠻力的話,速度慢,而且做久了之後就手酸。特別是趙鶯鶯這樣的小孩子,力氣本來就不大,那就更吃力了。
不過她手很巧人也聰明,前面做的很難,但是很快就掌握了訣竅。就算比不上大人,看起來卻比之前強得多,很是有模有樣。
王氏看了就讚:“鶯姐兒聰明,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和你外婆學這些,從來都是一遍兩遍地教。當時就算學會了,等到第二年端午又全忘了。非得等這樣來個四五年,然後才記得牢牢的,再不忘。”
正說話間,外面有傍晚吃完飯無事做四處走動散步的街坊站在門口道:“嗳,趙三嫂在包粽子吶!”
如果沒有之前張家那種情況,平常家裏有人的時候,趙家是不關院門的。這時候院門開著,外頭人自然能看見趙家一家老小都坐在院子裏包粽子。
王氏笑著招呼:“正是了,四嫂!我家各種餡料都用上,到時候各家都送喜歡的!”
那婦人笑了一聲:“那感情好!”
說著踱步進來,看到除了米桶裏是濕漉漉的泡過水的糯米。然後就是一個個的瓦盆裏有各種餡料,豆沙、火腿、臘肉、蛋黃......正像王氏說的,各種餡料都有。
又看那一籃子的粽葉,知道趙家恐怕要包不少粽子。於是讚道:“趙三嫂家裏越發體面了,那行!我就只等著端午時節吃趙三嫂家的粽子。”
這位街坊的話並不是憑空來的,雖然端午節算是和元宵、中秋、元日齊名的大節日,幾乎是人人都要過的。但是既然過年都有人過不起,端午節有人過不成,或者要寒酸節儉地過,那也是不稀奇的。
太平巷子這種有貧有富,魚龍混雜的地方更能看出這種差別。像趙家的鄰居王婆子家就是第一等的人家,人家過節和那些官家人、大商戶沒什麽兩樣。各種節禮講究的很!
趙家沒有那等力量,不過也算是不錯的了,算是王婆子下之下的那一等。至於比趙家差的,也是太平巷子人數最多的一等,他們也會包粽子,也會置辦端午節過節東西。只不過江米不過幾斤十來斤,餡料也大多儉省著來。
可別小看這種小處,往往就是這種小處能看出一戶人家的豐儉。
不過這種人家也算是不錯了,那種稱幾斤江米,包幾個江米白粽過節,甚至於不過節的人家也好多著呢!
這時候粽子也不僅僅是粽子了,還是一戶人家興旺發達的象征。帶著這種愉快,趙家人全家一齊動手,二十斤的江米晚上就包完了。放到第二天早上就拿到大鍋裏一起煮起來。
王氏一邊把一串串的粽子撈起來,一邊教導女兒:“這粽子包好了就快些下鍋煮,煮熟了之後能存放好久呢!吃的時候就重新煮熱就是了,就這一點好,格外方便!”
確實是方便,之後兩天,直到端午節之前的日子,家裏的早飯都是拿粽子對付的。反正口味多,家裏一時之間吃不膩。
不過相比較口味多種多樣的粽子,趙鶯鶯最喜歡的反而是什麽都不加的白粽,或者只簡單放了紅豆或綠豆的那一種。然後拿這些口味樸素的粽子,或者蘸白糖,或者蘸醬油,一個甜口一個鹹口,她覺得都很好。
到了端午節那一日,過節並不能休息,反而更加忙碌了。一早上家裏的孩子就被四處差遣,按照親疏遠近地給各處送粽子和節禮。
王婆子家的節禮有很多講究,趙家就沒有了。最普通的街坊鄰裏就只有兩個粽子。稍微近一點的多給兩個,熟悉的人家則是添上一包綠豆糕。至於小三巷王家河趙貴趙福那邊則更厚,一串粽子、一包綠豆糕,再加上了一瓶雄黃酒。
不過王婆子家的端午節禮送來的時候還是讓趙家微微驚訝的,東西不算多高貴。同樣的自家的粽子一串,也有綠豆糕這種端午節常見點心。然後就是兩個大西瓜,兩塊尺頭,以及扇子、枕巾之類的小東西。
都不貴,但是整整齊齊的顯然是很懂禮的樣子。趙家收下既不覺得有負擔,又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趙吉就對王氏道:“人家能夠做到如今也不只是靠著撈偏門,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光是這過節送禮我就學到了一手——富有富的送法窮有窮的送法,我去給那些布莊的大老板送禮,他們看得起的我負擔不起,我負擔的起的人家看不起。這時候按照王嬸子的來,既不會打腫臉充胖子,那些老板看了也覺得我們是既尊重又懂禮。”
這樣說著他就重新整理給別人的禮,趙鶯鶯看到了也覺得不錯——不是說王婆子送禮的手段不錯,而是覺得自家爹爹不錯。他並沒有受過這種程度的禮節交往的教導,這時候做的不夠好也不能苛責。但是他知道自己能如何改進之後就立刻做出行動,顯然這已經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品格了。
端午節當然是過的熱熱鬧鬧了,不只是因為這一天有好吃粽子——其實趙家在端午節之前就開始吃粽子了。最關鍵的是這一天有社火可以看,如果不嫌路遠的話還可以出城去看賽龍舟。
趙蒙倒是想去看,不過家裏大人都有事,女孩子們怕熱也不肯去。最終只有他一個,然後攏著一個巷子裏十幾個半大小子一起去看。
回來之後就給大家學賽龍舟的熱鬧:“那龍舟的龍頭有不同的顏色......不過實在是太熱了,還有一條龍舟打鼓的熱暈了,賽龍舟還沒有開始就輸了。”
龍舟上除了劃船的還有一個打鼓的,這個打鼓的責任重大,他負責整條船的劃動的節奏。慢了不行,因為那會輕易被人超過去。快了也不行,第一那會擾亂劃船手的節奏,第二前面劃得快費力多,後面就沒有力氣了,這樣是無法得到最終的勝利的。
趙鶯鶯聽的有趣,只不過想到有一個鼓手熱暈過去的事情又覺得十分不妙——又是一件說最近天氣熱的事情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