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詩會(一)
關燈
小
中
大
“這混小子, 說話做事一點不過腦子!”王行之搖搖頭, 面帶擔憂之色, “賀將軍和皇上提, 皇上什麽反應?”
“一開始是駁斥。”顧文說, “最後應允了。”
“沒有你從中竄和,陛下能允?”王行之看著顧文。
顧文謙遜拱手:“老師太看得起學生了。”
“就你個混不吝的性子,早晚把自己搭進去。”王行之失笑著搖頭, 搖頭過後略一沈吟, 又道,“讓為師猜猜, 是趙王,還是燕王?”大皇子趙王馮瑞、三皇子燕王馮琨, 國朝能動得了刀兵, 如今適合出征的也就這兩位了。
顧文說:“是趙王。”
王行之皺眉:“陛下這是下決心了?”
趙王馮瑞生母是當朝皇後,正經的嫡長子,從生下來起就被雍和帝帶在身邊教養,一切都按照一朝太子的標準, 文武雙全一表人才,幾乎滿朝文武都認為他就是未來的太子。但一年接一年, 二皇子馮玨封了楚王, 三皇子馮琨封了燕王,馮瑞還在趙王的位置上待著,一點挪地方的兆頭都沒有。不過好在雍和帝還算健壯,幾位皇子也都還年輕, 立太子的奏折才沒有堆滿雍和帝的禦書房。
“不一定,學生看懸。”顧文說,“陛下雖點了趙王隨軍,緊接著又命燕王下親軍十二衛歷練,又給楚王殿下在戶部安了個職分,品階雖然不高,到底是皇子,誰敢怠慢。“
顧文摸摸頭:“幸好不是來我吏部,孫尚書老早看學生不順眼了,一準兒打發學生去伺候皇子殿下。”
王行之輕敲桌面:“歷來皇子不直接參與三省六部地方政事,陛下這是想作甚?”
“能作甚?”顧文眸光流轉,“老師久不在朝堂,君臣之間老早沒那麽和諧了,王相國一心為國為民可就是不為君,五軍早成了統帥門下的私兵,剛好賀將軍起了個頭兒,打著一碗水端平的旗號,陛下不趁機摻沙子才怪。畢竟兒子再爭權奪利也是姓馮的。”
“這是四殿下還走不動道兒,如若不然,學生的吏部也肯定消停不下來。”顧文咂咂嘴,頗有些後怕。
比起尚在蟄伏的孫顯午,顯然是如日中天的王相國比較刺眼。
“文柏的這一句話,牽一發而動全身吶。”王行之說,“原本三位殿下手中都無甚實權,又嚴格限制與外臣交流,內外朝這才勉強維持著平衡,這麽一來,朝堂上下恐怕又要開始站隊了。”三個皇子這麽一動,不管願不願意,奪嫡之爭都正式拉開了序幕。
王行之起身走到門邊擡起頭,:“京都的仲秋,真是一年比一年冷吶。”
“也解了賀將軍的局不是嗎?”顧文說道。
想到了賀家,王行之笑了笑。
顧文接著說道:“無論有沒有小師弟,早晚會鬧上這一遭,無論如何,拋出了這個主意,賀將軍那裏可以舒緩些,老師你也可以放下心來。”
王行之的嘴角上提,眼底卻沒有太多的笑意。
顧文以為王行之是擔憂賀青,想著活躍氣氛,便換了個話題,“老師要帶上小師弟去詩會?”
“離科舉不足旬月,也該出去見見世面了。”王行之說,“為師不能從政,在朝中幫不了你們什麽,唯獨認識的人比較多,讓他出去露露臉,日後也好少走些彎路。”
今日的王行之半點不見往日風采,話語中竟帶出點垂暮之年的意味來,顧文這時候才心中一緊,覺得有些不對,小心翼翼開口問道,“老師,發生什麽事了嗎?”
王行之頓了頓,閉上眼睛:“前日陛下召為師入宮,你是知道的吧?”
“學生知道。”顧文心中一突,“出什麽事了嗎?”
王行之苦笑:“聖上問為師,是否願意入宮教導四殿下。”
“...”顧文沈默,四皇子還未滿兩周歲,遠不到啟蒙的年紀,雍和帝並不是真要為小兒子找個名滿天下的師父,而是要把王行之逼進奪嫡的旋渦中。
這一步踏出,再要回頭可就難了。
“老師...”顧文艱難地開口,“陛下曾允諾老師無需入宮教導皇子,為何如今...”
“天威難測,天子的允諾本就當不得真。”王行之深吸一口氣,突然轉過頭“敬元,為師已答應聖上,四皇子五歲時便入宮任教。”
“還有三年。”顧文倒吸一口涼氣,即使當年被三省六部各道府同時圍攻也不曾動搖的信念,在此時不可抑制地動搖了幾分,他脫口而出,“老師,若是...”
“閉嘴!”王行之毫不猶豫地打斷顧文還未出口的話,擡頭撞上學生略微有些委屈的眼眸,終於忍不住將手掌放在顧文頭上揉了揉,就像很多年前一樣,“敬元,三年,這是為師能為你們爭取到的最大時限了。”
皇子年過五歲必須啟蒙,拜師禮也只有一次,雍和帝絕不會允許四皇子上路比三位皇兄晚,這會有損他明君的形象,也絕不會答應四皇子拜除王行之以外的人為師,三年,是最後的底線。
晌午時分正是書院最熱鬧的時候,學子們三五成群邊用飯邊暢談天下,夫子們也都領了各自的飯食,一邊討論各自的課業一邊議論天下大事,即便王行之的居所在書院最深處,外間的聲響還是不可避免地傳進書房。
外間的生氣勃勃,和裏面的低沈形成了鮮明對比,仿佛院門之後是另一個陰沈沈的世界。
“三年...”顧文咬住牙逼迫自己平覆下心緒,“師弟知道嗎?”
王行之放下手,視線重新移到屋外:“他現在只需專念在會試上,不可為其他的任何事分心。”
那就是不知道了,顧文了然,又逼著自己問出那句最不想問出口的話:“陛下突然如此逼迫於您,是否和學生在考功司的所作所為有關?”
王行之面聖是在三日之前,那時李文柏還在猶豫要不要問有關關中軍的事,當然和他並無太大關系。
“你啊,從小就自視甚重。”王行之輕笑,“以為自己是什麽?獨立於王敦茹和孫顯午外的第三股勢力?陛下必須倚重的帝黨新星?大齊的肱股之臣?真以為當了個最年輕的吏部郎中,就是我王行之在朝堂上的人前人了?莫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你顧敬元現在連當聖上手底下的一枚棋子都不夠資格。”
王行之每說一句,顧文的頭顱就低垂一分,話音落下時,顧文已經燥得快說不出話了。
老師這話說得極重,上次聽到類似的呵斥,還是少年時賭咒發誓,要效仿老師歸隱山林不問世事的時候了。
他知道,自己能在官場走得一路順暢,能心無旁騖地去實現理想,的確有一部分是因為自身的才能,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他顧敬元是王行之的學生。
就此一條,士林就願意把他當自己人,雍和帝也好王敦茹也罷,遇事都願意忍讓他三分。
所以自從被王行之昭告天下認為入門學生之後,辱罵李文柏為“商賈子弟”的士子轉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個年輕人的好奇;所以那日在朝堂上被攻訐至此,都不曾出現官場最為常見的落井下石。甚至都還沒在士林露面,士子間便已經流傳有關於李文柏天賦異稟的傳聞。
這個時代對大儒的崇拜如此根深蒂固。王行之的名號,在大齊官場士林,就是有著如此之大的力量。
“就算你安安靜靜在京城熬資歷,什麽事也不做,這一天還是會到來的。”王行之說,“早在聖上命王敦茹教導楚王、又命孫顯午教導燕王的時候,為師就知道這天遲早會來,只是沒想到陛下攤牌得這麽早。”
顧文嘆了口氣,短短一段話的時間,他已重新整理好情緒,笑容重新回到臉上:“老師也不必如此悲觀,不是還有三年嗎?”
王行之訝然回首,看起來有些驚訝,但很快便輕笑起來:“不愧是敬元,這麽快就調整好心態。”
顧文知道老師不想談這個,只能轉移話題道:“說起來,還未見過師弟吟詩作賦呢,不知天賦如何?”
王行之也順著顧文的意思轉了話題,“他的行文策論從未用過詩賦,造詣可見一般了。”
顧文有些擔心:“當真?可詩會總歸是要作詩的,師弟如此...”
“不會又如何?我王行之的學生,莫非不會作詩便不能行走在文壇?”王行之說,“敬元,午後公事可繁忙?”
師生多年,顧文一聽就知道老師是想讓自己去給李文柏撐場子。詩會參與的多是年輕人,老師是長輩,許多時候不好為學生出頭,而自己和李文柏同輩,有話會好說很多。
顧文忙嗎?當然是忙的,六部給的壓力越來越大,孫顯午幾乎是盯著他在找茬兒,部裏又有來年將會改制的傳聞,顧文說是焦頭爛額都不過分。
只是忙也得參加詩會,“正好學生也許久沒參與過詩會了。”顧文笑道,“這次就仰仗師弟的面子,一同走一回!”
王行之點點頭,眼中滿是欣慰,他並不是不知道顧文在吏部的狀況,但第一次把李文柏推出去事關緊要,只要這次站穩了,即使一月後的會試未能上榜,也還有來年,顧文在朝中就會有一個天然的政治盟友。
而且王行之有種預感,這個一見橫沖直撞的學生,在政治上的造詣很可能遠勝於他和顧文。賀青這麽一攪和,幾乎能算是給顧文在朝中重新打開局面提供了一次極好的機會。
雖然稚嫩,但一個從未真正見識過朝堂爭鬥的少年來說,完全可以說是天賦極佳了。
顧文不知道老師心中所想,但對午後的詩會仍充滿期待。
李文柏對短短時間內老師書房中的風雲變幻完全不知情,午飯時趙旭之不知道哪根莖沒有搭對,非千裏迢迢跑過來纏著李文柏繼續給分析朝中局勢,被他三言兩語給懟了回去——一個連策論題目都看不懂的紈絝子弟,還妄想幹評論朝局這種高智商的事,他李文柏想幹都被賀老將軍罵了個狗血噴頭好麽。
趙旭之被打擊得體無完膚,蔫著腦袋溜回去了。
懟完人的李文柏神清氣爽,被迫背了一上午《禮記》的郁結消失無蹤,回到書房時整個人都在飄。
“師兄?”李文柏踏進小院腳步一頓,看看王行之又看看顧文,“您和老師站在門邊作甚?當心著涼。”
王行之從善如流地轉身進門,顧文上前幾步一巴掌拍在李文柏腦袋上,笑嘻嘻說:“有空擔心這擔心那,不如想想午後的詩會怎麽辦?”
師生兩人都默契地沒有提那些糟心事。
李文柏疑惑不解:“詩會怎麽了嗎?”
很快,李文柏就明白了顧文的話是什麽意思。
詩會舉辦的地方就在五華山中,三人乘坐馬車離開書院,不過一兩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五華寺門前,五華寺是皇家寺廟,一年到頭香火都十分旺盛,且不受理平民百姓的祭拜,要踏進這寺廟大門,不是非富即貴的家族出身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身上背負功名的舉子,不管是過了鄉試還是省試,只要能算得上是士子的,五華寺都來者不拒。
畢竟歷朝歷代都厚待讀書人,和尚們再勢力,也不敢跟天下大勢作對。
李文柏聽得直笑:“聽師兄所言,這五華寺倒不像是個禮佛的地方。”
“當然不是。”顧文指了指先帝親手題寫的“五華寺”牌匾,“大齊不設國教,先帝和當今又都不信佛,這皇家寺廟當然不可能是單單為了禮佛而生的。”
王行之日日來往於山間,守山門的和尚早就認識了馬車和車夫,是以問也不問就招手放行。
李文柏看得直稀奇:“一個寺廟而已,竟然有守門人?”
“這有何稀奇?”王行之一路閉目養神,顧文這個師兄就擔負起了科普的重任,“你別看這和尚低眉順目看起來不起眼,能到這五華寺守門的,至少都是親軍十二衛出身,身手不行還都選不上呢。”
“這麽厲害?”李文柏越發疑惑,“不就是出家當和尚嗎?就這還要親軍十二衛出身才有資格?”
顧文卻不肯再繼續解釋:“好了好了,個小娃兒怎的這麽多話,馬上就到地方了,收收心。”
李文柏一楞,這才發現馬車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停下。
見顧文朝自己擠眼,李文柏恍然,趕緊整理衣袍翻身下車,顧文緊隨其後,兩人恭恭敬敬地將王行之從車廂裏扶了出來。
待王行之站穩,李文柏才有空擡頭觀察周圍。
這是一片空曠的園林,四周三三兩兩的小廝經過,半個僧人的影子都不曾見到,完全沒有置身於寺院之內的感覺。
從站的地方看過去,可以看到前面有幾個土丘,從土丘上節次鱗比的樹幹可以想見此處春夏時的模樣,但此時已至深秋,地面被落葉染得金黃,只有枝幹孤零零地矗立在地上。
站了一會兒,自有小廝上前帶路,李文柏和顧文一前一後將王行之護在正中,穿過一條小道,於林丘之間依稀可以見到一汪其碧如玉的水潭,雖是深秋,水面上亦少有落葉籠罩,可見得是被人精心照料著的。
就在枯林與水潭之間,有幾條不起眼的小路蜿蜒而入,不知道通往什麽所在,穿過枝幹,可以看見一層層的建築屋頂。
詩會的所在正是在這水潭邊,熙熙攘攘的士子將不大的水潭圍了個結實,講究點的隨身帶著布帛撲在地面上,隨意點的就直接席地而坐,就著濁酒高聲笑談,儼然一副文壇盛景。
李文柏何時見過這等場面,一時間看得有些發呆。
前面引路的小廝見狀提醒:“小先生,這邊走。”
“哦?好。”李文柏如夢初醒,連忙跟上去,走過水潭上曲折的回廊,終於踏上湖心中唯一的涼亭。
小廝在亭外頓住腳,躬身行禮:“諸位先生,到了。”
“嗯。”李文柏點點頭,側身為王行之讓出道路。
他看得很清楚,湖心亭可不是空著的,其中還座有三五名白發蒼蒼的老者,都正含笑望著他們走來。
這想必就是所謂的“文壇領袖”們了。
李文柏低頭頷首,學著顧文的樣子跟在老師身後走上前。
老者們見王行之上前,紛紛站起身大笑見禮:“好你個王行之,讓老朽們好等!”
這些人各個看起來至少六七十歲,比王行之大了至少一輪,即使是王行之也只能持後輩禮。
“見過諸位前輩。”王行之躬身行禮,而後一揮袖袍讓出身後兩人,“好讓前輩們知曉,這是在下的兩個不成器的學生。”
顧文笑嘻嘻拱手施禮,態度十分熟稔:“學生顧文,給諸位前輩問安了。”
“好,多年不見,你都已經是堂堂的吏部郎中了。”老者們笑得欣慰,“不愧是王行之的學生,沒有辱沒門楣!”
跟在後面的李文柏壓力山大,卻也只得學著顧文的樣子行禮,口中喚道:“學生李文柏,見過諸位前輩。”
“哦?行之,這就是你新收的那個學生?”一名看起來最年長的老者顫顫巍巍開口,“坊間傳聞你寶貝他寶貝得不得了,怎麽,終於舍得帶出來放風了?”
“前輩說笑。”王行之說,“只因這小子旬月後就要參加會試,晚輩命其安心讀書,這才沒能及時介紹給諸位前輩。”
說完,王行之回頭指指亭外:“敬元,帶你師弟到處走走,多認識些同輩友人吧。”
顧文恭聲稱是,又團團告過罪,果斷拉著還處在狀況外的李文柏溜了。
直到重新踏上岸邊的土地,李文柏才反應過來詢問:“怎麽這就走了?不是詩會嗎?”
“放心吧,還沒開始呢。”顧文朝著湖心亭擠擠眼,“看到那幾位老前輩了吧,老師每次過來,都要先陪著他們打幾輪嘴仗,詩會才會正式開始。”
“打嘴仗?”李文柏順著顧文的眼神看過去,果然看見王行之敬陪末座,施施然飲了口酒,而後不知道在說些什麽,說得周圍的老者們面色發青,氣氛一點也不和諧。
李文柏嘖嘖稱奇:“看那幾位老前輩少說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還有這種愛好?”
顧文失笑:“否則你以為老師在文壇的地位是怎麽來的?教幾個學生寫幾篇文章,就能德高望重了嗎?”
湖心亭的動靜越來越激烈,再看周圍的士子們似乎一點驚訝都沒有,李文柏唏噓不已,不禁“觀賞”起自家老師舌戰群儒的風姿來。
不得不說,雖然聽不清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麽,但王行之的風采真是...太帥了!
“怎麽?”顧文打趣,“心向往之?”
李文柏點頭:“老師風姿卓絕,不及萬一啊。”
兩人正一唱一和吹捧著自家師長,後面一聲熟悉的驚嘆傳來:“李文柏?你是李文柏?”
這種地方竟會有認識的人?李文柏訝然轉身,看清來人後驚喜地瞪大眼:“於鈞兄?你怎會在此處?”
“自是受邀來參與詩會。”於鈞滿臉唏噓,“月前與李兄偶於往來居萍水相逢,未曾想再見你已是王大人門生,世事無常啊。”
偶遇熟人,李文柏趕忙向顧文介紹道:“師兄,這是於鈞兄,我初上京時結交的友人,沒想到能在這裏遇上。”
顧文微笑頷首:“幸會。”
於鈞比他年長,是以隨李文柏一道以“兄”相稱,然顧文是官,於鈞是民,於情於理自然沒有官向民行禮的道理,所以顧文脊背挺得筆直。
“李賢弟的師兄?”於鈞一驚,霎時間就知道了顧文的身份,急忙躬身見禮,“學生於鈞,見過顧大人!”
“無需多禮。”是李文柏的朋友,顧文當然不會擺什麽架子,當即把人扶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開始是駁斥。”顧文說, “最後應允了。”
“沒有你從中竄和,陛下能允?”王行之看著顧文。
顧文謙遜拱手:“老師太看得起學生了。”
“就你個混不吝的性子,早晚把自己搭進去。”王行之失笑著搖頭, 搖頭過後略一沈吟, 又道,“讓為師猜猜, 是趙王,還是燕王?”大皇子趙王馮瑞、三皇子燕王馮琨, 國朝能動得了刀兵, 如今適合出征的也就這兩位了。
顧文說:“是趙王。”
王行之皺眉:“陛下這是下決心了?”
趙王馮瑞生母是當朝皇後,正經的嫡長子,從生下來起就被雍和帝帶在身邊教養,一切都按照一朝太子的標準, 文武雙全一表人才,幾乎滿朝文武都認為他就是未來的太子。但一年接一年, 二皇子馮玨封了楚王, 三皇子馮琨封了燕王,馮瑞還在趙王的位置上待著,一點挪地方的兆頭都沒有。不過好在雍和帝還算健壯,幾位皇子也都還年輕, 立太子的奏折才沒有堆滿雍和帝的禦書房。
“不一定,學生看懸。”顧文說,“陛下雖點了趙王隨軍,緊接著又命燕王下親軍十二衛歷練,又給楚王殿下在戶部安了個職分,品階雖然不高,到底是皇子,誰敢怠慢。“
顧文摸摸頭:“幸好不是來我吏部,孫尚書老早看學生不順眼了,一準兒打發學生去伺候皇子殿下。”
王行之輕敲桌面:“歷來皇子不直接參與三省六部地方政事,陛下這是想作甚?”
“能作甚?”顧文眸光流轉,“老師久不在朝堂,君臣之間老早沒那麽和諧了,王相國一心為國為民可就是不為君,五軍早成了統帥門下的私兵,剛好賀將軍起了個頭兒,打著一碗水端平的旗號,陛下不趁機摻沙子才怪。畢竟兒子再爭權奪利也是姓馮的。”
“這是四殿下還走不動道兒,如若不然,學生的吏部也肯定消停不下來。”顧文咂咂嘴,頗有些後怕。
比起尚在蟄伏的孫顯午,顯然是如日中天的王相國比較刺眼。
“文柏的這一句話,牽一發而動全身吶。”王行之說,“原本三位殿下手中都無甚實權,又嚴格限制與外臣交流,內外朝這才勉強維持著平衡,這麽一來,朝堂上下恐怕又要開始站隊了。”三個皇子這麽一動,不管願不願意,奪嫡之爭都正式拉開了序幕。
王行之起身走到門邊擡起頭,:“京都的仲秋,真是一年比一年冷吶。”
“也解了賀將軍的局不是嗎?”顧文說道。
想到了賀家,王行之笑了笑。
顧文接著說道:“無論有沒有小師弟,早晚會鬧上這一遭,無論如何,拋出了這個主意,賀將軍那裏可以舒緩些,老師你也可以放下心來。”
王行之的嘴角上提,眼底卻沒有太多的笑意。
顧文以為王行之是擔憂賀青,想著活躍氣氛,便換了個話題,“老師要帶上小師弟去詩會?”
“離科舉不足旬月,也該出去見見世面了。”王行之說,“為師不能從政,在朝中幫不了你們什麽,唯獨認識的人比較多,讓他出去露露臉,日後也好少走些彎路。”
今日的王行之半點不見往日風采,話語中竟帶出點垂暮之年的意味來,顧文這時候才心中一緊,覺得有些不對,小心翼翼開口問道,“老師,發生什麽事了嗎?”
王行之頓了頓,閉上眼睛:“前日陛下召為師入宮,你是知道的吧?”
“學生知道。”顧文心中一突,“出什麽事了嗎?”
王行之苦笑:“聖上問為師,是否願意入宮教導四殿下。”
“...”顧文沈默,四皇子還未滿兩周歲,遠不到啟蒙的年紀,雍和帝並不是真要為小兒子找個名滿天下的師父,而是要把王行之逼進奪嫡的旋渦中。
這一步踏出,再要回頭可就難了。
“老師...”顧文艱難地開口,“陛下曾允諾老師無需入宮教導皇子,為何如今...”
“天威難測,天子的允諾本就當不得真。”王行之深吸一口氣,突然轉過頭“敬元,為師已答應聖上,四皇子五歲時便入宮任教。”
“還有三年。”顧文倒吸一口涼氣,即使當年被三省六部各道府同時圍攻也不曾動搖的信念,在此時不可抑制地動搖了幾分,他脫口而出,“老師,若是...”
“閉嘴!”王行之毫不猶豫地打斷顧文還未出口的話,擡頭撞上學生略微有些委屈的眼眸,終於忍不住將手掌放在顧文頭上揉了揉,就像很多年前一樣,“敬元,三年,這是為師能為你們爭取到的最大時限了。”
皇子年過五歲必須啟蒙,拜師禮也只有一次,雍和帝絕不會允許四皇子上路比三位皇兄晚,這會有損他明君的形象,也絕不會答應四皇子拜除王行之以外的人為師,三年,是最後的底線。
晌午時分正是書院最熱鬧的時候,學子們三五成群邊用飯邊暢談天下,夫子們也都領了各自的飯食,一邊討論各自的課業一邊議論天下大事,即便王行之的居所在書院最深處,外間的聲響還是不可避免地傳進書房。
外間的生氣勃勃,和裏面的低沈形成了鮮明對比,仿佛院門之後是另一個陰沈沈的世界。
“三年...”顧文咬住牙逼迫自己平覆下心緒,“師弟知道嗎?”
王行之放下手,視線重新移到屋外:“他現在只需專念在會試上,不可為其他的任何事分心。”
那就是不知道了,顧文了然,又逼著自己問出那句最不想問出口的話:“陛下突然如此逼迫於您,是否和學生在考功司的所作所為有關?”
王行之面聖是在三日之前,那時李文柏還在猶豫要不要問有關關中軍的事,當然和他並無太大關系。
“你啊,從小就自視甚重。”王行之輕笑,“以為自己是什麽?獨立於王敦茹和孫顯午外的第三股勢力?陛下必須倚重的帝黨新星?大齊的肱股之臣?真以為當了個最年輕的吏部郎中,就是我王行之在朝堂上的人前人了?莫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你顧敬元現在連當聖上手底下的一枚棋子都不夠資格。”
王行之每說一句,顧文的頭顱就低垂一分,話音落下時,顧文已經燥得快說不出話了。
老師這話說得極重,上次聽到類似的呵斥,還是少年時賭咒發誓,要效仿老師歸隱山林不問世事的時候了。
他知道,自己能在官場走得一路順暢,能心無旁騖地去實現理想,的確有一部分是因為自身的才能,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他顧敬元是王行之的學生。
就此一條,士林就願意把他當自己人,雍和帝也好王敦茹也罷,遇事都願意忍讓他三分。
所以自從被王行之昭告天下認為入門學生之後,辱罵李文柏為“商賈子弟”的士子轉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個年輕人的好奇;所以那日在朝堂上被攻訐至此,都不曾出現官場最為常見的落井下石。甚至都還沒在士林露面,士子間便已經流傳有關於李文柏天賦異稟的傳聞。
這個時代對大儒的崇拜如此根深蒂固。王行之的名號,在大齊官場士林,就是有著如此之大的力量。
“就算你安安靜靜在京城熬資歷,什麽事也不做,這一天還是會到來的。”王行之說,“早在聖上命王敦茹教導楚王、又命孫顯午教導燕王的時候,為師就知道這天遲早會來,只是沒想到陛下攤牌得這麽早。”
顧文嘆了口氣,短短一段話的時間,他已重新整理好情緒,笑容重新回到臉上:“老師也不必如此悲觀,不是還有三年嗎?”
王行之訝然回首,看起來有些驚訝,但很快便輕笑起來:“不愧是敬元,這麽快就調整好心態。”
顧文知道老師不想談這個,只能轉移話題道:“說起來,還未見過師弟吟詩作賦呢,不知天賦如何?”
王行之也順著顧文的意思轉了話題,“他的行文策論從未用過詩賦,造詣可見一般了。”
顧文有些擔心:“當真?可詩會總歸是要作詩的,師弟如此...”
“不會又如何?我王行之的學生,莫非不會作詩便不能行走在文壇?”王行之說,“敬元,午後公事可繁忙?”
師生多年,顧文一聽就知道老師是想讓自己去給李文柏撐場子。詩會參與的多是年輕人,老師是長輩,許多時候不好為學生出頭,而自己和李文柏同輩,有話會好說很多。
顧文忙嗎?當然是忙的,六部給的壓力越來越大,孫顯午幾乎是盯著他在找茬兒,部裏又有來年將會改制的傳聞,顧文說是焦頭爛額都不過分。
只是忙也得參加詩會,“正好學生也許久沒參與過詩會了。”顧文笑道,“這次就仰仗師弟的面子,一同走一回!”
王行之點點頭,眼中滿是欣慰,他並不是不知道顧文在吏部的狀況,但第一次把李文柏推出去事關緊要,只要這次站穩了,即使一月後的會試未能上榜,也還有來年,顧文在朝中就會有一個天然的政治盟友。
而且王行之有種預感,這個一見橫沖直撞的學生,在政治上的造詣很可能遠勝於他和顧文。賀青這麽一攪和,幾乎能算是給顧文在朝中重新打開局面提供了一次極好的機會。
雖然稚嫩,但一個從未真正見識過朝堂爭鬥的少年來說,完全可以說是天賦極佳了。
顧文不知道老師心中所想,但對午後的詩會仍充滿期待。
李文柏對短短時間內老師書房中的風雲變幻完全不知情,午飯時趙旭之不知道哪根莖沒有搭對,非千裏迢迢跑過來纏著李文柏繼續給分析朝中局勢,被他三言兩語給懟了回去——一個連策論題目都看不懂的紈絝子弟,還妄想幹評論朝局這種高智商的事,他李文柏想幹都被賀老將軍罵了個狗血噴頭好麽。
趙旭之被打擊得體無完膚,蔫著腦袋溜回去了。
懟完人的李文柏神清氣爽,被迫背了一上午《禮記》的郁結消失無蹤,回到書房時整個人都在飄。
“師兄?”李文柏踏進小院腳步一頓,看看王行之又看看顧文,“您和老師站在門邊作甚?當心著涼。”
王行之從善如流地轉身進門,顧文上前幾步一巴掌拍在李文柏腦袋上,笑嘻嘻說:“有空擔心這擔心那,不如想想午後的詩會怎麽辦?”
師生兩人都默契地沒有提那些糟心事。
李文柏疑惑不解:“詩會怎麽了嗎?”
很快,李文柏就明白了顧文的話是什麽意思。
詩會舉辦的地方就在五華山中,三人乘坐馬車離開書院,不過一兩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五華寺門前,五華寺是皇家寺廟,一年到頭香火都十分旺盛,且不受理平民百姓的祭拜,要踏進這寺廟大門,不是非富即貴的家族出身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身上背負功名的舉子,不管是過了鄉試還是省試,只要能算得上是士子的,五華寺都來者不拒。
畢竟歷朝歷代都厚待讀書人,和尚們再勢力,也不敢跟天下大勢作對。
李文柏聽得直笑:“聽師兄所言,這五華寺倒不像是個禮佛的地方。”
“當然不是。”顧文指了指先帝親手題寫的“五華寺”牌匾,“大齊不設國教,先帝和當今又都不信佛,這皇家寺廟當然不可能是單單為了禮佛而生的。”
王行之日日來往於山間,守山門的和尚早就認識了馬車和車夫,是以問也不問就招手放行。
李文柏看得直稀奇:“一個寺廟而已,竟然有守門人?”
“這有何稀奇?”王行之一路閉目養神,顧文這個師兄就擔負起了科普的重任,“你別看這和尚低眉順目看起來不起眼,能到這五華寺守門的,至少都是親軍十二衛出身,身手不行還都選不上呢。”
“這麽厲害?”李文柏越發疑惑,“不就是出家當和尚嗎?就這還要親軍十二衛出身才有資格?”
顧文卻不肯再繼續解釋:“好了好了,個小娃兒怎的這麽多話,馬上就到地方了,收收心。”
李文柏一楞,這才發現馬車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停下。
見顧文朝自己擠眼,李文柏恍然,趕緊整理衣袍翻身下車,顧文緊隨其後,兩人恭恭敬敬地將王行之從車廂裏扶了出來。
待王行之站穩,李文柏才有空擡頭觀察周圍。
這是一片空曠的園林,四周三三兩兩的小廝經過,半個僧人的影子都不曾見到,完全沒有置身於寺院之內的感覺。
從站的地方看過去,可以看到前面有幾個土丘,從土丘上節次鱗比的樹幹可以想見此處春夏時的模樣,但此時已至深秋,地面被落葉染得金黃,只有枝幹孤零零地矗立在地上。
站了一會兒,自有小廝上前帶路,李文柏和顧文一前一後將王行之護在正中,穿過一條小道,於林丘之間依稀可以見到一汪其碧如玉的水潭,雖是深秋,水面上亦少有落葉籠罩,可見得是被人精心照料著的。
就在枯林與水潭之間,有幾條不起眼的小路蜿蜒而入,不知道通往什麽所在,穿過枝幹,可以看見一層層的建築屋頂。
詩會的所在正是在這水潭邊,熙熙攘攘的士子將不大的水潭圍了個結實,講究點的隨身帶著布帛撲在地面上,隨意點的就直接席地而坐,就著濁酒高聲笑談,儼然一副文壇盛景。
李文柏何時見過這等場面,一時間看得有些發呆。
前面引路的小廝見狀提醒:“小先生,這邊走。”
“哦?好。”李文柏如夢初醒,連忙跟上去,走過水潭上曲折的回廊,終於踏上湖心中唯一的涼亭。
小廝在亭外頓住腳,躬身行禮:“諸位先生,到了。”
“嗯。”李文柏點點頭,側身為王行之讓出道路。
他看得很清楚,湖心亭可不是空著的,其中還座有三五名白發蒼蒼的老者,都正含笑望著他們走來。
這想必就是所謂的“文壇領袖”們了。
李文柏低頭頷首,學著顧文的樣子跟在老師身後走上前。
老者們見王行之上前,紛紛站起身大笑見禮:“好你個王行之,讓老朽們好等!”
這些人各個看起來至少六七十歲,比王行之大了至少一輪,即使是王行之也只能持後輩禮。
“見過諸位前輩。”王行之躬身行禮,而後一揮袖袍讓出身後兩人,“好讓前輩們知曉,這是在下的兩個不成器的學生。”
顧文笑嘻嘻拱手施禮,態度十分熟稔:“學生顧文,給諸位前輩問安了。”
“好,多年不見,你都已經是堂堂的吏部郎中了。”老者們笑得欣慰,“不愧是王行之的學生,沒有辱沒門楣!”
跟在後面的李文柏壓力山大,卻也只得學著顧文的樣子行禮,口中喚道:“學生李文柏,見過諸位前輩。”
“哦?行之,這就是你新收的那個學生?”一名看起來最年長的老者顫顫巍巍開口,“坊間傳聞你寶貝他寶貝得不得了,怎麽,終於舍得帶出來放風了?”
“前輩說笑。”王行之說,“只因這小子旬月後就要參加會試,晚輩命其安心讀書,這才沒能及時介紹給諸位前輩。”
說完,王行之回頭指指亭外:“敬元,帶你師弟到處走走,多認識些同輩友人吧。”
顧文恭聲稱是,又團團告過罪,果斷拉著還處在狀況外的李文柏溜了。
直到重新踏上岸邊的土地,李文柏才反應過來詢問:“怎麽這就走了?不是詩會嗎?”
“放心吧,還沒開始呢。”顧文朝著湖心亭擠擠眼,“看到那幾位老前輩了吧,老師每次過來,都要先陪著他們打幾輪嘴仗,詩會才會正式開始。”
“打嘴仗?”李文柏順著顧文的眼神看過去,果然看見王行之敬陪末座,施施然飲了口酒,而後不知道在說些什麽,說得周圍的老者們面色發青,氣氛一點也不和諧。
李文柏嘖嘖稱奇:“看那幾位老前輩少說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還有這種愛好?”
顧文失笑:“否則你以為老師在文壇的地位是怎麽來的?教幾個學生寫幾篇文章,就能德高望重了嗎?”
湖心亭的動靜越來越激烈,再看周圍的士子們似乎一點驚訝都沒有,李文柏唏噓不已,不禁“觀賞”起自家老師舌戰群儒的風姿來。
不得不說,雖然聽不清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麽,但王行之的風采真是...太帥了!
“怎麽?”顧文打趣,“心向往之?”
李文柏點頭:“老師風姿卓絕,不及萬一啊。”
兩人正一唱一和吹捧著自家師長,後面一聲熟悉的驚嘆傳來:“李文柏?你是李文柏?”
這種地方竟會有認識的人?李文柏訝然轉身,看清來人後驚喜地瞪大眼:“於鈞兄?你怎會在此處?”
“自是受邀來參與詩會。”於鈞滿臉唏噓,“月前與李兄偶於往來居萍水相逢,未曾想再見你已是王大人門生,世事無常啊。”
偶遇熟人,李文柏趕忙向顧文介紹道:“師兄,這是於鈞兄,我初上京時結交的友人,沒想到能在這裏遇上。”
顧文微笑頷首:“幸會。”
於鈞比他年長,是以隨李文柏一道以“兄”相稱,然顧文是官,於鈞是民,於情於理自然沒有官向民行禮的道理,所以顧文脊背挺得筆直。
“李賢弟的師兄?”於鈞一驚,霎時間就知道了顧文的身份,急忙躬身見禮,“學生於鈞,見過顧大人!”
“無需多禮。”是李文柏的朋友,顧文當然不會擺什麽架子,當即把人扶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