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士紳
關燈
小
中
大
第449章 士紳
冷雲伸頭探腦,鋪子也不逛了,對祝纓道:“回家看看去?”
祝纓聽他這熟稔的口氣就知道他說“回家看看去”,並不是指“我自己逛,你家裏有事就回去吧”,而是“咱們去你家看看吧”。
祝纓指了指掌櫃的手裏托的那個扁盒子,冷雲道:“我買,我買,我一定買。”
李彥慶摸了摸鼻子,他心中知道冷雲這樣做是有點失禮的,但是他是來“刺探”消息的,也很好奇“山下”有什麽人進山來拜年,也就默許了冷雲的好奇心。
其實,不但官員不能隨便離開自己的轄區,士紳、百姓更是不能。不同的是官員是因為有職司限制,而士紳、百姓則是沒有路引就不能離開。
梧州與吉遠府相鄰,朝廷對祝纓也還有些防範之意,誰進山拜年,李彥慶也想看一看。
祝纓對張仙姑道:“娘,今天你先自己瞧著?看中什麽記我賬上,明天咱們再一道過來。”
張仙姑嗔道:“家裏來客了,還逛什麽?咱們一同回去唄。鋪子在這兒又不會跑,明天咱再來!”她倒不在乎逛街,她要的是“跟女兒一塊兒逛街”,沒有女兒,還逛什麽?回家曬太陽也不錯。
一行人於是轉回祝府。
一路上,冷雲與李彥慶看到沿途的商旅、農夫、學生模樣的小孩兒等等,不斷地與祝纓母女倆打招呼。張仙姑又不時對祝纓說:“這是住西坊的老章,跟我不是一個姓的,是立早章。”“她男人也姓祝,跟著你的姓兒,大前年搬來的,原來是藝甘家跑過來的。”
祝纓也都含笑點頭,遇到小孩兒摸塊糖給人家,遇到大人重覆一遍人家名字打量一下。
一路走得並不快,冷雲有點心急,這些人說的話他都聽不懂,於是故意打斷張仙姑,問道:“老夫人,你這說的也不像是方言,學的獠人的話?”
張仙姑道:“我也只會一點兒,咱們平日都說官話哩。您瞧那邊兒,路口那兒,識字碑,都照那個學。”
冷雲心說,你們說的哪是官話呀?你都快要被帶跑音了。
李彥慶早看到識字碑了,又看祝纓母女與百姓一片和樂,心道:天下也沒幾個人能做到這樣,怪不得她離開吉遠府這許多年,仍然有人要奔來拜年。
一行人回到祝府,冷雲吃了一驚:“怎麽這麽多人?”
張仙姑倒是習以為常了,解釋道:“他們過年都會來,咱們這兒過年開大集市,山外也有人來賣貨。一起上路有照應,可不就有許多人。”
許多年過去了,山裏山外的習慣也變了一些,以往祝纓在的時候,她會安排商隊。商隊進山收購山貨、販入山外質優價廉的貨品,這項交易每月一次,但是年前這一個月結束得很早。
後來祝纓離開、索寧家伏誅,路上太平了,這樣一月一次的交易也就改變了。
別業集市還是最大的集散之所,各縣也有了些小集市,規模、物品、具體時間都漸漸走樣。山裏山外在十餘年間逐漸形成了另一種習慣,他們排著歌訣,按著幹支望朔記日,有一張交易的日程表。
但無論怎麽變,都是別業大集在一年裏的一頭一尾。
吉遠府士紳,尤其是福祿縣的士紳們感念祝纓,每逢節日都要推舉個代表進山來看望祝纓父母。臨近新年的時候更是要集結一下,初一當天來不了,年前卻是要來拜見的。
這樣的“拜早年”與交易結合下來,臘月交易的時間就往後挪,時日久了,大家也就都習慣了。張仙姑也就記成了“臘月裏他們來交易順便拜年”。
“哦哦,是這樣。”冷雲說。
他們一進府,馬上被人認出,一聲傳一傳,傳到堂上:“大人回來了!”
一群人一呼拉地跑到了院子裏,七嘴八舌“大人”之聲此起彼伏。其中還夾雜了一個叫“阿弟”的女聲。
趙蘇對母親道:“阿媽,姥是女人,叫阿弟不合適。”
趙娘子不假思索地改了口:“阿妹!”
依舊那麽的惹人註目。
李彥慶看著院子裏的人,他們站得亂七八糟卻都穿得很正式,一多半穿著官服,青青綠綠的,在冬天裏顯得好不生機勃勃。其中也雜著一點紅衣,比如眼前這個沖上來叫“阿妹”的就被一個紅衣男人拉著,好叫她別沖得太猛。
趙娘子的哥哥是正經八百跟祝纓結為兄“弟”的,如今“弟”變成了“娣”,賬還是那個賬。祝纓笑道:“我回來就遇著事兒,又不能離開梧州,不然該我先去看阿姐的。”
趙娘子細細再打量祝纓,終於從母女倆牽著的手上看出來一點“女兒”的影子。她倒爽快,笑道:“見著就成了,誰看誰還不一樣?”
祝纓這才抽出手來,對著眾鄉紳團團一抱拳道:“有勞諸位父老來看我。”
士紳們一陣嘈雜:“應該的。”
趙蘇上前道:“大人,父老們聽聞天使在此,久不回還,要在梧州過年,特地來拜年。”
顧翁——如今被稱為顧翁的是顧同的父親了——上前道:“安撫使早年曾到咱們福祿縣,大人或許忘了,咱們卻是不能忘記的。”
冷雲心頭一暖,有些感動:“你們還記得嗎?哎喲!我確實曾做過刺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彥慶當然知道他當過刺史,不然也不會派他過來了,但是李彥慶有一種疑惑:剛才也看到祝纓怎麽待治下百姓了,冷雲是萬萬不可能這麽做的。兩相對比,說本地士紳是為了給冷雲拜年而不是沖祝纓來的,狗都不信!
冷雲信了。
他很高興,不幸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記得了,又詢問其他士紳的名字,與他們聊天。福祿縣的士紳官話好一些,冷雲終於找著能說話的人了!
祝纓道:“進去聊吧。”
到了堂上,滿屋的嘈雜寒暄。
冷雲不記得當年的小鄉紳,卻知道:“哦!你是顧同的父親?”“噢?趙振的父親?”然後又認識了許多其他人的父親,聽他們說著他們的兒子。很快,他就記不住這許多人名了。
張仙姑聽趙娘子說祁娘子也帶著孩子過來了,高興地說:“那咱們看看她們娘兒幾個去。”趙娘子又說:“正商議著,我們老的在老家,給她們送到山裏來,夫妻分開不好……”
嘰嘰喳喳地走了。
士紳們也換了一輪,譬如顧翁。祝纓問顧翁:“令尊可好?”顧翁道:“在家靜養,也想上山拜望大人,可惜不能成行,在家裏懊悔得很。”
“人好,比什麽都好。”
顧翁又說顧同:“小兔崽子,這些年也沒回來兩次,曾又自己留在京城,不得回來!”
祝纓道:“他是朝廷命官,怎麽能夠擅離職守?”
顧翁搖頭道:“讀書讀傻了。”
說話的時候,眼睛卻看向了趙蘇。然後低聲解釋,顧同派人從京城送來了年禮,不但有給家裏的,另封了一份給祝纓這個老師的。讓家裏給帶到山裏。
顧翁收到兒子的家書,顧同內心十分煎熬,話也寫得顛三倒四,上一句寫祝纓是女子,三十年仕宦經營、無數人利益糾葛毀於一旦,下一句又轉回來寫“沒有她,我等也沒有登天之階,於我等實是有恩”。這些,顧翁就不對祝纓講了。
前面聊著,趙娘子與張仙姑的嘴也沒閑著。
趙娘子道:“可別當他們待阿妹全都是好心!這幾個月,他們又慌又忙呢!”
張仙姑忙問:“怎麽個意思?”
趙娘子道:“要說,阿妹才出事的時候,是真的都著急,知道阿妹回來,也是真的盼著。感激也是真感激。一個一個,熱乎乎的心把阿妹迎回來、送進山,還要怕知府會害阿妹。
等阿妹進了山,一個一個,又開始琢磨他們自家啦!說的都是,要怎麽樣對待阿妹、對待山裏。京城的人來一次,他們就驚一次。”
張仙姑吃了一驚,道:“我們怎麽了?我家孩子可從來沒對不起過他們,回來以後也沒害過他們。”
趙娘子嘲笑道:“可他們家還有孩子在外鄉呢!一個一個,躥來躥去,都怕自家孩子受阿妹的害。好好的官兒做著,突然不叫做了,再要問罪,怎麽辦?這官兒是阿妹叫他們做,他們才能做的。做的時候高興,這時又想起來源頭,只想要好、不想要壞?舍不得不做這個官呢!不要臉!誒,對了,他們還提過鹽的事兒呢。”
張仙姑心裏有點難過,仍然說:“不會都這樣的。”
趙娘子道:“嗯,那是,也有說有今天都是靠阿妹的,不能恩將仇報。這不,爭一爭,又要跟在外做官的兒子問話,又派人去,又有會館捎信的,就為商議個同進同退。一來一回幾個月下去。沒等他們明白,阿妹又做回大官了!這下好了,不用商議了,一個一個忘了慌張樣子,都說該接著聽阿妹的。”
張仙姑嘆道:“人心就是這樣,誰也不能不顧自己。”
趙娘子撇撇嘴:“要我說,他們山外人就是不痛快,迎回來的時候既然是高興的,那就繼續高興下去!從來沒有讓他們吃過虧,為什麽不繼續相信下去?現在又裝好人樣!”
張仙姑道:“唉,人心隔肚皮。不說他們啦,你真舍得她們娘兒幾個到山上來?多好的大胖孫子啊!”
趙娘子也有些不舍,仍然說:“那也不能離開他阿爸呀。我想他們了,回來看他們就行。”
張仙姑仍然記著山下士紳的事,記著等會兒得提醒女兒。一面應付趙娘子,又招待她們婆媳吃飯。看著趙娘子的孫子,也是滿眼慈愛——卻不提帶這兩個孩子去見祝大。
前面,祝纓也設宴款待冷雲等人與士紳。
席間說的都是些舊日之事。趙蘇提到清風樓,說還是為冷雲建的。
冷雲來了興致:“那是二十年前了吧?”又向李彥慶講了許多他當年的事跡,什麽處置黃十二等等。
李彥慶掃了一眼在座其他人的表情,就知道其中另有故事。他想了想祝纓一貫行事與風評,再看冷雲,約摸猜到了些真相。
冷雲說著說著,一時得意,喝得高了,李彥慶怕他出醜,只得告罪將冷雲拖回客館。
他們一走,原本面紅耳赤、衣斜帽歪的人都恢覆了正形,正冠的、理扣兒的、緊腰帶的……士紳們離席,站在祝纓面前,恭恭敬敬地長揖到地:“拜見大人!”
祝纓道:“諸位不必多禮。請坐。”
士紳們沒有坐,公推的顧翁說話:“大人歸來,我等不勝欣喜。只恨分隔兩地,怕引起猜忌,不便往來。如今終於找到借口,還要謝安撫使大人哩!我等全家受大人大恩,特來請示大人,不知將來我等如何行事?我等兒孫現在外為官,又該如何行事?”
祝纓道:“拿上來吧。”
項漁捧了一個匣子,站到了祝纓下手——他爹也在下面排隊站著,他卻目不斜視——左手托著匣子,右手打開蓋子向眾人展示:“大人早有意邀諸位父老一敘,帖子都準備好了,大家縱使不來,大人也有安排的。”
眾士紳舒了一口氣。
祝纓道:“我知道,大家都受驚了。我一回來就該給大家一個說法,帖子我早就準備好了,可是呢,我剛回來,才向朝廷要了一個縣令,你們一來,地方上問起你們,你們也不好應付。護不住人,就不要把人拖下水,索性就先不見了。你們說是不是?”
項大郎哽咽地道:“大人一片慈心!我等感銘五內。”
祝纓道:“你們在外的子孫、生意、會館,也是這個道理。如今塵埃落定,我坐穩了,大家終於可以像以前一樣坐在一起說說話啦。”
士紳們嗚嗚一片。
祝纓道:“坐呀,且樂著。你們不急著走吧?”
雷保道:“不急不急!”
他也老了,鬢發蒼蒼,當年挨過祝纓的打也都散入雲煙了。
祝纓道:“今天都有酒了,明天醒了酒,咱們再仔細聊聊。你們在外的事,也可對我講,這個朝廷,我總比你們熟些。”
“是!我等唯大人馬首是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冷雲伸頭探腦,鋪子也不逛了,對祝纓道:“回家看看去?”
祝纓聽他這熟稔的口氣就知道他說“回家看看去”,並不是指“我自己逛,你家裏有事就回去吧”,而是“咱們去你家看看吧”。
祝纓指了指掌櫃的手裏托的那個扁盒子,冷雲道:“我買,我買,我一定買。”
李彥慶摸了摸鼻子,他心中知道冷雲這樣做是有點失禮的,但是他是來“刺探”消息的,也很好奇“山下”有什麽人進山來拜年,也就默許了冷雲的好奇心。
其實,不但官員不能隨便離開自己的轄區,士紳、百姓更是不能。不同的是官員是因為有職司限制,而士紳、百姓則是沒有路引就不能離開。
梧州與吉遠府相鄰,朝廷對祝纓也還有些防範之意,誰進山拜年,李彥慶也想看一看。
祝纓對張仙姑道:“娘,今天你先自己瞧著?看中什麽記我賬上,明天咱們再一道過來。”
張仙姑嗔道:“家裏來客了,還逛什麽?咱們一同回去唄。鋪子在這兒又不會跑,明天咱再來!”她倒不在乎逛街,她要的是“跟女兒一塊兒逛街”,沒有女兒,還逛什麽?回家曬太陽也不錯。
一行人於是轉回祝府。
一路上,冷雲與李彥慶看到沿途的商旅、農夫、學生模樣的小孩兒等等,不斷地與祝纓母女倆打招呼。張仙姑又不時對祝纓說:“這是住西坊的老章,跟我不是一個姓的,是立早章。”“她男人也姓祝,跟著你的姓兒,大前年搬來的,原來是藝甘家跑過來的。”
祝纓也都含笑點頭,遇到小孩兒摸塊糖給人家,遇到大人重覆一遍人家名字打量一下。
一路走得並不快,冷雲有點心急,這些人說的話他都聽不懂,於是故意打斷張仙姑,問道:“老夫人,你這說的也不像是方言,學的獠人的話?”
張仙姑道:“我也只會一點兒,咱們平日都說官話哩。您瞧那邊兒,路口那兒,識字碑,都照那個學。”
冷雲心說,你們說的哪是官話呀?你都快要被帶跑音了。
李彥慶早看到識字碑了,又看祝纓母女與百姓一片和樂,心道:天下也沒幾個人能做到這樣,怪不得她離開吉遠府這許多年,仍然有人要奔來拜年。
一行人回到祝府,冷雲吃了一驚:“怎麽這麽多人?”
張仙姑倒是習以為常了,解釋道:“他們過年都會來,咱們這兒過年開大集市,山外也有人來賣貨。一起上路有照應,可不就有許多人。”
許多年過去了,山裏山外的習慣也變了一些,以往祝纓在的時候,她會安排商隊。商隊進山收購山貨、販入山外質優價廉的貨品,這項交易每月一次,但是年前這一個月結束得很早。
後來祝纓離開、索寧家伏誅,路上太平了,這樣一月一次的交易也就改變了。
別業集市還是最大的集散之所,各縣也有了些小集市,規模、物品、具體時間都漸漸走樣。山裏山外在十餘年間逐漸形成了另一種習慣,他們排著歌訣,按著幹支望朔記日,有一張交易的日程表。
但無論怎麽變,都是別業大集在一年裏的一頭一尾。
吉遠府士紳,尤其是福祿縣的士紳們感念祝纓,每逢節日都要推舉個代表進山來看望祝纓父母。臨近新年的時候更是要集結一下,初一當天來不了,年前卻是要來拜見的。
這樣的“拜早年”與交易結合下來,臘月交易的時間就往後挪,時日久了,大家也就都習慣了。張仙姑也就記成了“臘月裏他們來交易順便拜年”。
“哦哦,是這樣。”冷雲說。
他們一進府,馬上被人認出,一聲傳一傳,傳到堂上:“大人回來了!”
一群人一呼拉地跑到了院子裏,七嘴八舌“大人”之聲此起彼伏。其中還夾雜了一個叫“阿弟”的女聲。
趙蘇對母親道:“阿媽,姥是女人,叫阿弟不合適。”
趙娘子不假思索地改了口:“阿妹!”
依舊那麽的惹人註目。
李彥慶看著院子裏的人,他們站得亂七八糟卻都穿得很正式,一多半穿著官服,青青綠綠的,在冬天裏顯得好不生機勃勃。其中也雜著一點紅衣,比如眼前這個沖上來叫“阿妹”的就被一個紅衣男人拉著,好叫她別沖得太猛。
趙娘子的哥哥是正經八百跟祝纓結為兄“弟”的,如今“弟”變成了“娣”,賬還是那個賬。祝纓笑道:“我回來就遇著事兒,又不能離開梧州,不然該我先去看阿姐的。”
趙娘子細細再打量祝纓,終於從母女倆牽著的手上看出來一點“女兒”的影子。她倒爽快,笑道:“見著就成了,誰看誰還不一樣?”
祝纓這才抽出手來,對著眾鄉紳團團一抱拳道:“有勞諸位父老來看我。”
士紳們一陣嘈雜:“應該的。”
趙蘇上前道:“大人,父老們聽聞天使在此,久不回還,要在梧州過年,特地來拜年。”
顧翁——如今被稱為顧翁的是顧同的父親了——上前道:“安撫使早年曾到咱們福祿縣,大人或許忘了,咱們卻是不能忘記的。”
冷雲心頭一暖,有些感動:“你們還記得嗎?哎喲!我確實曾做過刺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彥慶當然知道他當過刺史,不然也不會派他過來了,但是李彥慶有一種疑惑:剛才也看到祝纓怎麽待治下百姓了,冷雲是萬萬不可能這麽做的。兩相對比,說本地士紳是為了給冷雲拜年而不是沖祝纓來的,狗都不信!
冷雲信了。
他很高興,不幸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記得了,又詢問其他士紳的名字,與他們聊天。福祿縣的士紳官話好一些,冷雲終於找著能說話的人了!
祝纓道:“進去聊吧。”
到了堂上,滿屋的嘈雜寒暄。
冷雲不記得當年的小鄉紳,卻知道:“哦!你是顧同的父親?”“噢?趙振的父親?”然後又認識了許多其他人的父親,聽他們說著他們的兒子。很快,他就記不住這許多人名了。
張仙姑聽趙娘子說祁娘子也帶著孩子過來了,高興地說:“那咱們看看她們娘兒幾個去。”趙娘子又說:“正商議著,我們老的在老家,給她們送到山裏來,夫妻分開不好……”
嘰嘰喳喳地走了。
士紳們也換了一輪,譬如顧翁。祝纓問顧翁:“令尊可好?”顧翁道:“在家靜養,也想上山拜望大人,可惜不能成行,在家裏懊悔得很。”
“人好,比什麽都好。”
顧翁又說顧同:“小兔崽子,這些年也沒回來兩次,曾又自己留在京城,不得回來!”
祝纓道:“他是朝廷命官,怎麽能夠擅離職守?”
顧翁搖頭道:“讀書讀傻了。”
說話的時候,眼睛卻看向了趙蘇。然後低聲解釋,顧同派人從京城送來了年禮,不但有給家裏的,另封了一份給祝纓這個老師的。讓家裏給帶到山裏。
顧翁收到兒子的家書,顧同內心十分煎熬,話也寫得顛三倒四,上一句寫祝纓是女子,三十年仕宦經營、無數人利益糾葛毀於一旦,下一句又轉回來寫“沒有她,我等也沒有登天之階,於我等實是有恩”。這些,顧翁就不對祝纓講了。
前面聊著,趙娘子與張仙姑的嘴也沒閑著。
趙娘子道:“可別當他們待阿妹全都是好心!這幾個月,他們又慌又忙呢!”
張仙姑忙問:“怎麽個意思?”
趙娘子道:“要說,阿妹才出事的時候,是真的都著急,知道阿妹回來,也是真的盼著。感激也是真感激。一個一個,熱乎乎的心把阿妹迎回來、送進山,還要怕知府會害阿妹。
等阿妹進了山,一個一個,又開始琢磨他們自家啦!說的都是,要怎麽樣對待阿妹、對待山裏。京城的人來一次,他們就驚一次。”
張仙姑吃了一驚,道:“我們怎麽了?我家孩子可從來沒對不起過他們,回來以後也沒害過他們。”
趙娘子嘲笑道:“可他們家還有孩子在外鄉呢!一個一個,躥來躥去,都怕自家孩子受阿妹的害。好好的官兒做著,突然不叫做了,再要問罪,怎麽辦?這官兒是阿妹叫他們做,他們才能做的。做的時候高興,這時又想起來源頭,只想要好、不想要壞?舍不得不做這個官呢!不要臉!誒,對了,他們還提過鹽的事兒呢。”
張仙姑心裏有點難過,仍然說:“不會都這樣的。”
趙娘子道:“嗯,那是,也有說有今天都是靠阿妹的,不能恩將仇報。這不,爭一爭,又要跟在外做官的兒子問話,又派人去,又有會館捎信的,就為商議個同進同退。一來一回幾個月下去。沒等他們明白,阿妹又做回大官了!這下好了,不用商議了,一個一個忘了慌張樣子,都說該接著聽阿妹的。”
張仙姑嘆道:“人心就是這樣,誰也不能不顧自己。”
趙娘子撇撇嘴:“要我說,他們山外人就是不痛快,迎回來的時候既然是高興的,那就繼續高興下去!從來沒有讓他們吃過虧,為什麽不繼續相信下去?現在又裝好人樣!”
張仙姑道:“唉,人心隔肚皮。不說他們啦,你真舍得她們娘兒幾個到山上來?多好的大胖孫子啊!”
趙娘子也有些不舍,仍然說:“那也不能離開他阿爸呀。我想他們了,回來看他們就行。”
張仙姑仍然記著山下士紳的事,記著等會兒得提醒女兒。一面應付趙娘子,又招待她們婆媳吃飯。看著趙娘子的孫子,也是滿眼慈愛——卻不提帶這兩個孩子去見祝大。
前面,祝纓也設宴款待冷雲等人與士紳。
席間說的都是些舊日之事。趙蘇提到清風樓,說還是為冷雲建的。
冷雲來了興致:“那是二十年前了吧?”又向李彥慶講了許多他當年的事跡,什麽處置黃十二等等。
李彥慶掃了一眼在座其他人的表情,就知道其中另有故事。他想了想祝纓一貫行事與風評,再看冷雲,約摸猜到了些真相。
冷雲說著說著,一時得意,喝得高了,李彥慶怕他出醜,只得告罪將冷雲拖回客館。
他們一走,原本面紅耳赤、衣斜帽歪的人都恢覆了正形,正冠的、理扣兒的、緊腰帶的……士紳們離席,站在祝纓面前,恭恭敬敬地長揖到地:“拜見大人!”
祝纓道:“諸位不必多禮。請坐。”
士紳們沒有坐,公推的顧翁說話:“大人歸來,我等不勝欣喜。只恨分隔兩地,怕引起猜忌,不便往來。如今終於找到借口,還要謝安撫使大人哩!我等全家受大人大恩,特來請示大人,不知將來我等如何行事?我等兒孫現在外為官,又該如何行事?”
祝纓道:“拿上來吧。”
項漁捧了一個匣子,站到了祝纓下手——他爹也在下面排隊站著,他卻目不斜視——左手托著匣子,右手打開蓋子向眾人展示:“大人早有意邀諸位父老一敘,帖子都準備好了,大家縱使不來,大人也有安排的。”
眾士紳舒了一口氣。
祝纓道:“我知道,大家都受驚了。我一回來就該給大家一個說法,帖子我早就準備好了,可是呢,我剛回來,才向朝廷要了一個縣令,你們一來,地方上問起你們,你們也不好應付。護不住人,就不要把人拖下水,索性就先不見了。你們說是不是?”
項大郎哽咽地道:“大人一片慈心!我等感銘五內。”
祝纓道:“你們在外的子孫、生意、會館,也是這個道理。如今塵埃落定,我坐穩了,大家終於可以像以前一樣坐在一起說說話啦。”
士紳們嗚嗚一片。
祝纓道:“坐呀,且樂著。你們不急著走吧?”
雷保道:“不急不急!”
他也老了,鬢發蒼蒼,當年挨過祝纓的打也都散入雲煙了。
祝纓道:“今天都有酒了,明天醒了酒,咱們再仔細聊聊。你們在外的事,也可對我講,這個朝廷,我總比你們熟些。”
“是!我等唯大人馬首是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