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二章
四月中,宋熹自汴京出發,一路逶迤向南,很快到了揚州境。袁澄北上二百裏迎接師傅,開始伴他游歷。
宋熹,正式受封領俸祿的采風使,職責包括去各地采集歌謠、觀察民風、窺察吏治、記錄風物等。這個職使,大都算不得官,宋熹本人卻是原本就有從七品官身,只沒有領實職,他於官場諸事並不關心,最喜記錄各地地貌、風土、人情。
袁澄曾於十四歲到十六歲間,追隨他到陜西路、秦鳳路等四路九十三州游歷采風。因他那時總不肯靜心讀書,袁父便將他交托給老友去行萬裏路,指望兒子在外面吃了苦頭,回家能安心讀書做學問。
豈料袁澄如魚得水,似鳥投林,仿佛生就做此事的,每日與宋熹風餐露宿,絲毫不覺得辛苦。每至一地,安排住宿、打理飯食、雇傭向導、規劃路線等事,皆不用宋熹操心,連宋熹手稿都由他幫助整理,無一絲錯漏。更難得與宋熹投脾氣,對當地風俗、美食、好物,充滿了興致,與他一起,總能發現更多妙處,結交更多朋友。
宋熹致信袁父:“你常說大郎放誕,我卻說他豁達。與大郎相處少煩憂,可多活十年矣。世間正道,非止讀書做官一途,讓他試試別的路吧。”
自此袁父放棄了讓袁澄“上進”的心。
宋熹此次出行,說來好笑,起因是為一個“吃”字。
有天他被人宴請,吃了一頓帶沙洗手蟹、嚼不動的江瑤柱,還要聽眾人恭維“宴資豐饒”,大感膩味,不由想起東南幾路尤其沿海的美食,這想法一經生出,就日日放不下了,想方設法向著上頭請了二三百兩銀子,托借重修《風物志》,他奔著東南就來了。
袁澄由此再次侍奉師傅遠行,於四月底告別了母親、顧觀月等人,出門去了。
朱娘子城外煙柳青青的路口送兒子,見兒子總是回頭張望,她告別之後有意又換了條路繞回來,便見著那傳聞已久的顧小娘子乘馬車而來,下車後兩人不知說了什麽,她便投在兒子懷裏。過一刻鐘,兒子依依不舍才走了,馬兒跑了幾十丈又調回來,下馬又抱著她,因有各人的陪同在側,兩人就那樣收斂著,還是隔著老遠透著酸味。
她老人家半像對著柘枝,半像自言自語:“就這樣難舍難分,比跟我老婆子親多了,大郎何曾和誰這般積黏過。眼見是不大能分開了。”
柘枝正欲尋機會勸她,就忙說:“是,大郎待顧小娘子確實不同,此次竟像是為著她、為著宜慧小娘子的事避走的。娘子也別擔心大郎待她比待您親,約莫少年人遇上個合心意的,都是這樣,娶回家來反好了。”
朱娘子也聽到心裏一些,叫著柘枝回去,邊走便說:“你還是個沒成婚的小娘子呢,就知道這些了?過年,也給你說門親。”主仆說著話,馬車噠噠駛回城內。
袁澄自走後,五日兩封信,一寄往城內袁府,一寄往城外花滿蹊,已來了兩封信。
每封信,袁澄都寫得極多極厚,寫他這日行到哪裏,吃了什麽稀奇的東西,看了什麽不一樣的景致,見到什麽奇怪的人。寫師傅某日喝多了,只因為那日的洗手蟹做得甚合心意,讓他一吐在汴京宴飲的濁氣。寫自己每日如何整理見聞,字紙已經滿了一匣子。寫哪一日看到一枚簪子,覺得很配她,哪一日在街上撞見一人,梳了和她一樣的發式,不由地想她。
是的,到信的最後都是想她。
上一封信到時,袁澄隨信附了一包種子,並寫到:“於山中見一村,只十數戶人家,皆同姓藍,疑心乃畬人。某戶有花似杜鵑,當地語稱“子規啼”,其花艷紅透黑,索得種子數枚,花滿蹊來年可見此花否?屆時與你同賞,憶及今日,不知何樣感覺。後日至福建路,人皆謂此路多奇花,我亦有心替你求索,你當如何報我?今天起可細細思索矣。”
顧觀月回憶這封信,腦海中都是那句“你當如何報我”,想著想著又憶及那日一抱一吻,捂著臉笑起來。半日,喚來桂子:“那日的種子,請老翁細心照料,出苗了便告訴我。”她便執筆寫回信,想著此時消息難通,雖說袁澄給了五日後預計的地址,也不知行程是否變化,信能否收到。
這日時鳴駕車往驛站送信,忽見縣裏的邸報商人快馬送來近日邸報,一路高呼“恭賀縣尊大人,恭賀衙內中舉”到了縣衙,引來眾人圍觀。扈從們將邸報貼在縣衙前照壁上,擺起攤子開始售賣邸報,商人則隨相熟的衙役親至二堂道賀去了。
有識字的人站在照壁前,念到:“四月戍子,省試出榜,舉一百八十一名。”之後是名單,此人在名單中對著一個“斯”字找了片刻,高聲喊到:“斯縣尊家公子,排名五十一,可喜可賀。”圍觀諸人都叫起好來,有錢的便上前開始買邸報。
縣衙內,商人奉上邸報與賀儀,又掏出信來道:“衙內素與我等相識,知道我等傍晚起送邸報回來,看榜當日就寫了一紙書信,托我等送回。”
斯縣尊謝過他,打開報喜的書信掃視,見上面寥寥幾十字,顯然是匆匆寫就,中間幾列寫到:“今日放榜,兒子中了第五十一名,僥幸未辜負父親教導。妹夫亦中第一十八名,妹妹的前程可就此放心矣。如今一待殿試,二待妹妹上京於歸,心下甚喜,上告父母。”
斯縣尊拈著胡須,裝不得深沈,哈哈笑道:“甚好,甚好。吾兒與女婿同科中舉,又是一段佳話。”說著便叫人來,讓速速將信送回內院。
於是縣衙內外,人人都知道了縣尊大人雙喜臨門。兒子中舉不說,女兒要嫁到汴京城內右諫議大夫陳家,未來夫婿馬上也要殿試授官了。
時鳴在縣衙外看完熱鬧回去,便對顧觀月講:“縣衙門前好不熱鬧,下晌裏面的人出來,說斯公子中舉之外,連他妹夫也中舉了。他妹夫,不就是斯思小娘子的……”
顧觀月正理花種,條案上擺著一溜兒各色布袋子,聽了便停手,笑著問她:“可買了邸報回來?”時鳴已習慣到縣裏就幫她帶邸報回來,忙掏出來給她看。
顧觀月便翻開,先掃過朝廷新聞,見果然斯黎的名字在上頭,又翻到後面,看到“揚州寶應,天下花源”的廣告頁,黑筆大字下面,小字寫著寶應花行經營的範圍,花行聯絡的方式等。這廣告已做了一個月,回回占半個版面,頗為醒目,近日寶應來的客商,問苗木、幹花、花食的確實多起來了。
她這才放下邸報,笑著回時鳴先前的話:“斯思早就定給東京陳家,就等著那邊考完了,就要議成親的日子。這會兒,她那裏可要熱鬧了。”
沒錯,斯縣尊家,已忙著與媒人通信,請教親家那邊過大禮和親迎的日子,趙氏忙著給斯思再整理一遍嫁妝,連斯黎都接著寫了第二封信,道:“放榜後松懈,突略感風寒,幸得母親所備行李中有都梁丸十枚,服用後好轉。如今等待殿試,父親京中諸好友並陳妹夫家,都道不必緊張,殿試輕易不黜人,請父親母親勿憂。日前於闐王遣使來貢,商隊中有玉石、琥珀珍品,兒欲買下給妹妹添妝,因妹夫當日亦在身旁,搶著結了賬。隨信帶回,請置於妹妹嫁妝中,謹領未來妹夫心意。另寄去琉璃、胡錦等物,兒子親自購置,奉於父親、母親。”
這一樁熱熱鬧鬧、人盡皆知的婚事,觸動了多少父母的心腸,寶應縣內一時間官媒人、私媒人都東奔西走忙活起來。
李二娘女兒荷香的婚事,就在這時悄悄落定了。說的是另一個村上塾師陳夫子的大兒子,二十又五,足足比荷香大了十一歲,定了荷姐及笄就嫁過去。
曹老安人很不看好這樁婚事,只有李二娘沒口子把那陳家誇個不住。陳夫子是過了州試的貢士,倒還當得起一聲“先生”,其子卻青春老大不事生產,底下又有一弟一妹也不算有能為的,荷香嫁過去,小小年紀當人家大嫂,做當家主婦,上要奉養、下要照顧,丈夫只知讀書萬事幫不上忙,怕是黃連一樣苦。
可惜曹老安人勸了一番沒勸住,她是荷香外祖母,一個“外”字,能說的話很有限,再要多說兩句,李二娘就要拈酸:“娘別只說不行,倒給我們找個好的來,也讓我們跟著家裏沾些光。”
曹老安人說她:“荷姐兒才幾歲,哪裏就這麽急。我替你找,也得慢慢撒摸。”
李二娘又說:“娘又哄我呢,只怕我們荷姐兒又排在什麽四娘、五娘後頭!”
曹老安人於外孫女婚事上和女兒生了一場氣,就在家排揎李太公:“荷姐兒是外姓人你插不上言,怨不得你。元娘呢?那是兒媳婦、幹女兒,盡心盡力伺候過咱們一場的,你使上什麽力了?前日那個什麽袁大朗,我聽匠人們說,這又不去她那裏了?那就是當不得真?你怎麽不打聽打聽?”
李修見她無事找事,卻不生氣,笑著說:“袁大郎是有事出了遠門,元娘還送了他一場,一苦大和尚都說,這事有個六七分了。你別忙著猜疑。”說著見曹老安人還要惱,他忙逃出門去了。
此時近七月,汴京城內,今科殿試已過,斯黎得入翰林學士院,為直院。因七月初一才到任,他有些時間可以回寶應,這日便打馬歸家。
回來先與他父親將這半年之事一一講了,又說到近日京中事:“所以說陛下體恤,下詔免了三伏天的役,聽說翰林院正忙著寫頌聖篇呢,等兒子回去入職,這事兒就過去了。”
父子兩個敘話半晌,又到後衙見他娘和妹妹,將與陳家的交往都交代過,打趣斯思:“最遲年前,就要鳳冠霞帔了。”
斯思也沒叫他羞著,反對趙氏說:“娘也該給斯見黎定下來了。咱們是先著陳家,才沒顧及前後,按說得先阿兄成親,女兒才能出嫁呢。”
斯縣尊自從兒子中舉,已經接到了不知多少結親的問訊,只是他近日收到朋友一些信兒,雖沒十分說準,也有七八分影子,到秋後他約莫要升一升,他便與趙氏商議了,等此事定了,再與斯黎京中尋一門親。
因此趙氏聽問,便對兄妹二人道:“阿黎的婚事,倒不著急,實惠要緊,不必在意那些先後的講究。”
斯黎聽了,也不多話,晚間卻到他妹妹房中,猶豫吞吐,到底問到:“她如今在忙什麽?自今春離家,再沒收到過她信息,她可還好?”
斯思幾日前才見過顧觀月一回,收了她的一包袱胭脂水粉、花露花醬等物,是顧觀月從行會取來,請她試用的。見斯黎問,便戲謔道:“她是誰?誰是她?斯見黎你才見過她幾回呀,就這麽巴巴地惦記。怎地不見這麽惦記我呢?”
斯黎手持一冊,隔著桌子拍在她頭上,笑罵:“她也不像你這樣聒噪。”又問一遍。
斯思心裏發愁,面上帶著猶豫,雖有些不舍得,最後還是狠心將袁澄之事說給他聽了:“……袁大郎與她,已是密不可分,上回她來,將袁大郎來信的事,連說了兩遍給我聽。阿兄,你死了心吧,不管從哪裏說起,你們都不成的。”
斯黎聽了,半晌沒有說話。
斯思見他面上灰敗,又慢慢勸到:“斯見黎,你不要傷心。她不過是,與你以前遇到的人有些不同。”
斯黎心道:是啊,也只是一點點不同。
他才強笑著說:“我傷的什麽心,你說得什麽怪話。”他想起去年上巳節她寫的聯,被自己收在書房,悵然若失。“雙雙不肯嫁東風”,她若是桃李,他便是東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四月中,宋熹自汴京出發,一路逶迤向南,很快到了揚州境。袁澄北上二百裏迎接師傅,開始伴他游歷。
宋熹,正式受封領俸祿的采風使,職責包括去各地采集歌謠、觀察民風、窺察吏治、記錄風物等。這個職使,大都算不得官,宋熹本人卻是原本就有從七品官身,只沒有領實職,他於官場諸事並不關心,最喜記錄各地地貌、風土、人情。
袁澄曾於十四歲到十六歲間,追隨他到陜西路、秦鳳路等四路九十三州游歷采風。因他那時總不肯靜心讀書,袁父便將他交托給老友去行萬裏路,指望兒子在外面吃了苦頭,回家能安心讀書做學問。
豈料袁澄如魚得水,似鳥投林,仿佛生就做此事的,每日與宋熹風餐露宿,絲毫不覺得辛苦。每至一地,安排住宿、打理飯食、雇傭向導、規劃路線等事,皆不用宋熹操心,連宋熹手稿都由他幫助整理,無一絲錯漏。更難得與宋熹投脾氣,對當地風俗、美食、好物,充滿了興致,與他一起,總能發現更多妙處,結交更多朋友。
宋熹致信袁父:“你常說大郎放誕,我卻說他豁達。與大郎相處少煩憂,可多活十年矣。世間正道,非止讀書做官一途,讓他試試別的路吧。”
自此袁父放棄了讓袁澄“上進”的心。
宋熹此次出行,說來好笑,起因是為一個“吃”字。
有天他被人宴請,吃了一頓帶沙洗手蟹、嚼不動的江瑤柱,還要聽眾人恭維“宴資豐饒”,大感膩味,不由想起東南幾路尤其沿海的美食,這想法一經生出,就日日放不下了,想方設法向著上頭請了二三百兩銀子,托借重修《風物志》,他奔著東南就來了。
袁澄由此再次侍奉師傅遠行,於四月底告別了母親、顧觀月等人,出門去了。
朱娘子城外煙柳青青的路口送兒子,見兒子總是回頭張望,她告別之後有意又換了條路繞回來,便見著那傳聞已久的顧小娘子乘馬車而來,下車後兩人不知說了什麽,她便投在兒子懷裏。過一刻鐘,兒子依依不舍才走了,馬兒跑了幾十丈又調回來,下馬又抱著她,因有各人的陪同在側,兩人就那樣收斂著,還是隔著老遠透著酸味。
她老人家半像對著柘枝,半像自言自語:“就這樣難舍難分,比跟我老婆子親多了,大郎何曾和誰這般積黏過。眼見是不大能分開了。”
柘枝正欲尋機會勸她,就忙說:“是,大郎待顧小娘子確實不同,此次竟像是為著她、為著宜慧小娘子的事避走的。娘子也別擔心大郎待她比待您親,約莫少年人遇上個合心意的,都是這樣,娶回家來反好了。”
朱娘子也聽到心裏一些,叫著柘枝回去,邊走便說:“你還是個沒成婚的小娘子呢,就知道這些了?過年,也給你說門親。”主仆說著話,馬車噠噠駛回城內。
袁澄自走後,五日兩封信,一寄往城內袁府,一寄往城外花滿蹊,已來了兩封信。
每封信,袁澄都寫得極多極厚,寫他這日行到哪裏,吃了什麽稀奇的東西,看了什麽不一樣的景致,見到什麽奇怪的人。寫師傅某日喝多了,只因為那日的洗手蟹做得甚合心意,讓他一吐在汴京宴飲的濁氣。寫自己每日如何整理見聞,字紙已經滿了一匣子。寫哪一日看到一枚簪子,覺得很配她,哪一日在街上撞見一人,梳了和她一樣的發式,不由地想她。
是的,到信的最後都是想她。
上一封信到時,袁澄隨信附了一包種子,並寫到:“於山中見一村,只十數戶人家,皆同姓藍,疑心乃畬人。某戶有花似杜鵑,當地語稱“子規啼”,其花艷紅透黑,索得種子數枚,花滿蹊來年可見此花否?屆時與你同賞,憶及今日,不知何樣感覺。後日至福建路,人皆謂此路多奇花,我亦有心替你求索,你當如何報我?今天起可細細思索矣。”
顧觀月回憶這封信,腦海中都是那句“你當如何報我”,想著想著又憶及那日一抱一吻,捂著臉笑起來。半日,喚來桂子:“那日的種子,請老翁細心照料,出苗了便告訴我。”她便執筆寫回信,想著此時消息難通,雖說袁澄給了五日後預計的地址,也不知行程是否變化,信能否收到。
這日時鳴駕車往驛站送信,忽見縣裏的邸報商人快馬送來近日邸報,一路高呼“恭賀縣尊大人,恭賀衙內中舉”到了縣衙,引來眾人圍觀。扈從們將邸報貼在縣衙前照壁上,擺起攤子開始售賣邸報,商人則隨相熟的衙役親至二堂道賀去了。
有識字的人站在照壁前,念到:“四月戍子,省試出榜,舉一百八十一名。”之後是名單,此人在名單中對著一個“斯”字找了片刻,高聲喊到:“斯縣尊家公子,排名五十一,可喜可賀。”圍觀諸人都叫起好來,有錢的便上前開始買邸報。
縣衙內,商人奉上邸報與賀儀,又掏出信來道:“衙內素與我等相識,知道我等傍晚起送邸報回來,看榜當日就寫了一紙書信,托我等送回。”
斯縣尊謝過他,打開報喜的書信掃視,見上面寥寥幾十字,顯然是匆匆寫就,中間幾列寫到:“今日放榜,兒子中了第五十一名,僥幸未辜負父親教導。妹夫亦中第一十八名,妹妹的前程可就此放心矣。如今一待殿試,二待妹妹上京於歸,心下甚喜,上告父母。”
斯縣尊拈著胡須,裝不得深沈,哈哈笑道:“甚好,甚好。吾兒與女婿同科中舉,又是一段佳話。”說著便叫人來,讓速速將信送回內院。
於是縣衙內外,人人都知道了縣尊大人雙喜臨門。兒子中舉不說,女兒要嫁到汴京城內右諫議大夫陳家,未來夫婿馬上也要殿試授官了。
時鳴在縣衙外看完熱鬧回去,便對顧觀月講:“縣衙門前好不熱鬧,下晌裏面的人出來,說斯公子中舉之外,連他妹夫也中舉了。他妹夫,不就是斯思小娘子的……”
顧觀月正理花種,條案上擺著一溜兒各色布袋子,聽了便停手,笑著問她:“可買了邸報回來?”時鳴已習慣到縣裏就幫她帶邸報回來,忙掏出來給她看。
顧觀月便翻開,先掃過朝廷新聞,見果然斯黎的名字在上頭,又翻到後面,看到“揚州寶應,天下花源”的廣告頁,黑筆大字下面,小字寫著寶應花行經營的範圍,花行聯絡的方式等。這廣告已做了一個月,回回占半個版面,頗為醒目,近日寶應來的客商,問苗木、幹花、花食的確實多起來了。
她這才放下邸報,笑著回時鳴先前的話:“斯思早就定給東京陳家,就等著那邊考完了,就要議成親的日子。這會兒,她那裏可要熱鬧了。”
沒錯,斯縣尊家,已忙著與媒人通信,請教親家那邊過大禮和親迎的日子,趙氏忙著給斯思再整理一遍嫁妝,連斯黎都接著寫了第二封信,道:“放榜後松懈,突略感風寒,幸得母親所備行李中有都梁丸十枚,服用後好轉。如今等待殿試,父親京中諸好友並陳妹夫家,都道不必緊張,殿試輕易不黜人,請父親母親勿憂。日前於闐王遣使來貢,商隊中有玉石、琥珀珍品,兒欲買下給妹妹添妝,因妹夫當日亦在身旁,搶著結了賬。隨信帶回,請置於妹妹嫁妝中,謹領未來妹夫心意。另寄去琉璃、胡錦等物,兒子親自購置,奉於父親、母親。”
這一樁熱熱鬧鬧、人盡皆知的婚事,觸動了多少父母的心腸,寶應縣內一時間官媒人、私媒人都東奔西走忙活起來。
李二娘女兒荷香的婚事,就在這時悄悄落定了。說的是另一個村上塾師陳夫子的大兒子,二十又五,足足比荷香大了十一歲,定了荷姐及笄就嫁過去。
曹老安人很不看好這樁婚事,只有李二娘沒口子把那陳家誇個不住。陳夫子是過了州試的貢士,倒還當得起一聲“先生”,其子卻青春老大不事生產,底下又有一弟一妹也不算有能為的,荷香嫁過去,小小年紀當人家大嫂,做當家主婦,上要奉養、下要照顧,丈夫只知讀書萬事幫不上忙,怕是黃連一樣苦。
可惜曹老安人勸了一番沒勸住,她是荷香外祖母,一個“外”字,能說的話很有限,再要多說兩句,李二娘就要拈酸:“娘別只說不行,倒給我們找個好的來,也讓我們跟著家裏沾些光。”
曹老安人說她:“荷姐兒才幾歲,哪裏就這麽急。我替你找,也得慢慢撒摸。”
李二娘又說:“娘又哄我呢,只怕我們荷姐兒又排在什麽四娘、五娘後頭!”
曹老安人於外孫女婚事上和女兒生了一場氣,就在家排揎李太公:“荷姐兒是外姓人你插不上言,怨不得你。元娘呢?那是兒媳婦、幹女兒,盡心盡力伺候過咱們一場的,你使上什麽力了?前日那個什麽袁大朗,我聽匠人們說,這又不去她那裏了?那就是當不得真?你怎麽不打聽打聽?”
李修見她無事找事,卻不生氣,笑著說:“袁大郎是有事出了遠門,元娘還送了他一場,一苦大和尚都說,這事有個六七分了。你別忙著猜疑。”說著見曹老安人還要惱,他忙逃出門去了。
此時近七月,汴京城內,今科殿試已過,斯黎得入翰林學士院,為直院。因七月初一才到任,他有些時間可以回寶應,這日便打馬歸家。
回來先與他父親將這半年之事一一講了,又說到近日京中事:“所以說陛下體恤,下詔免了三伏天的役,聽說翰林院正忙著寫頌聖篇呢,等兒子回去入職,這事兒就過去了。”
父子兩個敘話半晌,又到後衙見他娘和妹妹,將與陳家的交往都交代過,打趣斯思:“最遲年前,就要鳳冠霞帔了。”
斯思也沒叫他羞著,反對趙氏說:“娘也該給斯見黎定下來了。咱們是先著陳家,才沒顧及前後,按說得先阿兄成親,女兒才能出嫁呢。”
斯縣尊自從兒子中舉,已經接到了不知多少結親的問訊,只是他近日收到朋友一些信兒,雖沒十分說準,也有七八分影子,到秋後他約莫要升一升,他便與趙氏商議了,等此事定了,再與斯黎京中尋一門親。
因此趙氏聽問,便對兄妹二人道:“阿黎的婚事,倒不著急,實惠要緊,不必在意那些先後的講究。”
斯黎聽了,也不多話,晚間卻到他妹妹房中,猶豫吞吐,到底問到:“她如今在忙什麽?自今春離家,再沒收到過她信息,她可還好?”
斯思幾日前才見過顧觀月一回,收了她的一包袱胭脂水粉、花露花醬等物,是顧觀月從行會取來,請她試用的。見斯黎問,便戲謔道:“她是誰?誰是她?斯見黎你才見過她幾回呀,就這麽巴巴地惦記。怎地不見這麽惦記我呢?”
斯黎手持一冊,隔著桌子拍在她頭上,笑罵:“她也不像你這樣聒噪。”又問一遍。
斯思心裏發愁,面上帶著猶豫,雖有些不舍得,最後還是狠心將袁澄之事說給他聽了:“……袁大郎與她,已是密不可分,上回她來,將袁大郎來信的事,連說了兩遍給我聽。阿兄,你死了心吧,不管從哪裏說起,你們都不成的。”
斯黎聽了,半晌沒有說話。
斯思見他面上灰敗,又慢慢勸到:“斯見黎,你不要傷心。她不過是,與你以前遇到的人有些不同。”
斯黎心道:是啊,也只是一點點不同。
他才強笑著說:“我傷的什麽心,你說得什麽怪話。”他想起去年上巳節她寫的聯,被自己收在書房,悵然若失。“雙雙不肯嫁東風”,她若是桃李,他便是東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