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1章
“民女宋辭,給皇上請安,願聖體康健,福澤萬年。”
“起來吧。”
得到赦免,她正欲起身……
上首一道富有威嚴的聲音緊隨而來:“被關了這麽久,心中可有怪朕?”
話音還沒落,她已經直立起一半的身子連忙又重新跪了回去,膝蓋骨隔著輕薄的布料敲擊在磚面上,磕碰出細微的聲響。
“民女不敢。”
他不依不饒的追問:“是不敢,還是不怨?”
乍一聽好像差不多,但仔細一品,後者是真心無怨,前者是怨而不說……其中這區別可大了去了!
宋辭面向地磚的臉龐上,眉心微微皺起。
她拿他客氣,他倒跟她玩起文字游戲!
什麽恨不恨怨不怨的!
能不怨嗎?把你死死關在一間屋子裏,三四個月不讓出門,你試試有沒有怨氣?
然識時務者為俊傑,和逞一時之快相比,還是命更重要一些。
宋辭將頭向下埋了埋,不答怨,也不答不怨:“時局動蕩,能在飛霜偏殿得一季安穩,說來民女還要叩謝陛下的聖恩呢!”
若無其事的將“關”改成“護”,性質變了,自然也就無從提起怨恨。
這是令皇帝都不得不心道一聲巧妙的回答。
不論她背地裏對他生著怎樣的心思,至少表面還懂得遮掩維護,避諱著他的鋒芒……
她還算懂事,沒有造次。
皇帝凝若冰霜的神情松動緩和了幾分,睨她一眼,背著手轉身,坐回座位上:“賜座吧,地上又硬又涼,別總跪著了。”
宋辭謝恩,每一步的禮數都盡量做的周全,然後直挺著背脊,淺淺搭了個客席的椅邊兒。
“近些日子在偏殿不得出,平素都做些什麽打發時間?”
她謙順答道:“恕民女鬥膽,見到偏殿載著許多文卷典籍,實在閑來無事,潛心拜讀,望陛下莫要怪罪。”
“嗯。”皇帝應了一聲,沒多介懷,反倒對她說:“多讀些正統的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何故怪你?”
話題就此被引開,他手掌自然地輕拍了拍大腿,不由多感慨了幾句:“生為人,處世事,萬般皆難。尤其你又是要成為王妃的人,不比尋常村婦,有些道理還要多讀多看,往後輔佐夫婿和執掌院子才更得心應手。”
“此次恰逢機會,需將其中的道理讀透讀通,並學會運用!萬不能走馬觀花,光站在門口瞧熱鬧!”
見他也算是肺腑之言,宋辭全盤皆收,微笑道:“民女愚笨,起初拿來解悶,當真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字認全了,通讀下來,這便是好的,意味卻沒有領會出多少。”
“後來想著,自己這樣無疑是有辱聖賢!更愧對了陛下這些好書卷。”
“於是讀一遍不通就讀兩遍,讀兩遍領會的不深,便讀三遍……最後竟越讀越有滋味!”
“哦?”他沒有敷衍,竟頗有興致:“哪一卷如此有趣?不如說出來,也替朕溫故知新一番!”
宋辭覺得他有點難纏,但所幸自己真的將內容讀進了肚子裏,臨場發揮不足為懼。
“民女所讀,多為教化人向善,無爭,禮讓,萬物齊一,以德化怨居多。深感聖賢大家的胸襟與領悟,非常人所能及。”
“有時被俗事困擾,百般憂愁,實則不是被事所困,而在人心。待跳脫開那個圈子回頭再看,事亦可有亦可無,亦結也亦解。”
“看似不難為別人,實則是不難為自己,日子便會好過許多。”
高談闊論誰不會?
眼前之人為儲君又為帝王多年,偏殿的書卷定閱無所缺。
看過便知曉她說的都是真實的內容,哪怕沾著點旁敲側擊的苗頭……可話是他問的,問她都看了哪些書?覺得什麽內容最有趣?
她答了,答的是其中道理。
話都是古人說的,宋辭只是轉述,且還僅停留在探討知識的範圍。
皇帝要怪也該去怪那些古人,而不是她。
但歸根究底,她也算是鬥膽了。
或含糊認同,或避左右言他……宋辭前後羅列出好幾種皇帝的回應,自以為了解,胸有成竹。
可聖意難測,就連德妃做了好幾十年的枕邊人,迄今依舊不敢說對他了如指掌,何況是她宋辭?
“哼。”皇帝輕笑了一聲,臉上沒看出不悅之色,而是真心覺得宋辭太過稚嫩,笑她天真愚蠢。
“厚德載物,寬以待人……?”
“古賢說的不無道理。”他挑眸看她:“可你覺得活在這天地混沌間,所有事都該參照此理嗎?”
“民女拙鈍,悉聽陛下指教。”
他眉毛一揚:“讀了我那麽多書卷!還敢自稱拙鈍?”
“你不必畏首畏尾的,我只是檢驗成果,聽聽你的心得和見解。我問什麽,你便說什麽,若答得不對了,我再教導糾正於你,沒的往後放出去,叫他們說我飛霜殿誤人子弟!”
“行了,說吧,暢所欲言!今日你我非君民,而是師徒,你且大膽說便是!我提前赦你無罪!”
見免罪金牌都已經賜下來了,看來是不說不行了!
宋辭吞了吞口水,短暫組織語言。
可免罪歸免罪,畢竟只是口頭上的……萬一不懂得收斂,誰又能給她作證呢?
尤其她現在無法盡數揣度出聖意,不明白藏在對方腹中的心思,偏向的是“讓”還是“爭”。
所以兩種角度,她或多或少都得牽帶著點,不能評判的過於極端。
“咳。”尷尬拘謹地清了清嗓子,她鼓起勇氣:“民女以為,聖賢書開闊心胸,令人勿要作惡、狹隘、鉆死牛角尖,卻未必教人胸無一物,與世無爭,任人踐踏。”
“不怕陛下笑話,民女是個凡俗之人,做不了菩薩,有些人和事得罪過頭了,還是要計較的。”
“而聖賢書對民女最大的作用,便是爭不過便規勸自己,爭得過,得饒人處且饒人,情理之中留一線,不要做絕。”
皇帝耐心聆聽,她說完,他緩了緩,然後開始大笑:“你啊你啊……”
“我本還擔心你說這些只是為了搪塞,再者真的看了幾卷,卻年紀輕閱歷淺,易受到影響。”
“誰想你腦筋很靈光,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竟真琢磨出了一些門道!”
他遙想:“記得年輕時,太傅曾與我說過,讀書的作用並非馴化,人為書所誤,而是書中內容為人所用。”
“自那以後,任聖賢再流芳千古,也無法令我悶頭聽之信之,無非根據其中道理,取個折中。就像你所說,留一線是情,追究是理。情理之中,仇報仇怨報怨。”
“可是宋辭。”他聲音忽然變得低沈:“當這些放到錚兒和銘兒的身上,為何我就開始犯糊塗想不通了呢?”
“你說,當真是我太過寬和縱容了嗎?”
語罷,宋辭後背一涼,瞬間集結起全身的緊張,連藏在鞋子裏的腳趾都在暗中使力。
果然該來的遲早都會來。
只是不知他這話,到底出自偶然,還是存心為之。
但不管怎麽樣,她也只能微微垂下頭,謹記蕭讓塵的囑咐,以不變應萬變:“民女不敢妄議朝政。”
“那咱們就不當它是朝政!”他雙手扶膝,滄桑憂慮:“現如今,後妃和朝臣都暗藏著私心,令我無從開口,心胸憋悶至極……”
“放眼四周,也唯有你,能勉強算半個局外人。那不如借念書的引題,用你參悟出的來道理,化一化我的心結。”
“若你仍是惶恐,那便以承鈞未過門新妻的身份閑談幾句。他們該稱你一聲表嫂,說起來也算是家事,議來無妨。”
話音伴隨著香爐的裊裊煙霧攀升,徘徊在大殿的上空久久未散。
宋辭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遲遲沒有給出答話。
終於,她擡起頭。
既然避無可避,不如迎難而上。
反正她與蕭讓塵的命運早已緊緊相連,他若在,這些問題肯定會甩給他回答。他不在,便理所當然落到了她的頭上。
最終答得合不合道義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順皇帝的心,保自己一脈人的命。
既然此局註定兇險,宋辭便認準死理……那就是用天真無害的印象,表面上盡可能表達的真誠實在,背地裏暗藏明銳,尋一線生機。
她做推心置腹之態:“陛下,若提及朝政,論的是兩位皇子。民女不懂,沒有資格妄言。”
“提起家事……”她苦笑,嬌憨坦率:“想來陛下也聽說過宋家那一團亂,知道民女理不清其中的千萬般頭緒。”
“若陛下非要民女說,那民女只能就書中所讀,莽撞的現學現用,說的對與不對,陛下權當聽個樂子。”
經過幾月的研讀,宋辭發現,除了那些統治馭人技術等書卷,其餘道理似乎都在強調忘舍。
無論尊貴還是卑賤,似乎只有做到“忘”和“舍”,才能更好的立足,更好的融入。
大抵皇帝也被困在了這方寸之間,想要放下九五至尊的身段,放下錢權等身外物,更多的去成全父子情義。
可宋辭卻覺得,人總得先“找到”、“找清”,才能去想“忘”的事,不然與迷失又有什麽分別?
換而言之,一個大道理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當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看同一本書,得出的結論也全然不同。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與人為善。
所謂寬容,它的價值,需要建立在絕對的高度上面。
唯有讓人置死地後生的赦免,才能收獲感恩戴德與信服。至於私下裏無名的寬容忍讓,只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好欺負。
所以,一個人首先要立於高處,表明立場,然後再去分是非對錯。而不是出點什麽事,一昧放過一昧饒恕,就是好,就是賢德。
拿眼前的兩個人來舉例。
他是皇帝,她是平民百姓。
他的兒子不孝,做父親的饒恕了兒子,這在皇子和百姓看來,便叫慈愛仁德。
反過來宋朗山為父不慈,幾次三番坑害女兒,宋辭懶得追究,落入宋家人眼裏,便是“你能奈我若何?”。
綜上所述,宋辭委婉的表示……既然兩位皇子都已經這般你死我活了,斷不該放之任之。
要麽殺一儆百,以揚君威。要麽壓制住局面,使其永無翻身之地,再從指縫中灑下一絲寬容。
如若不然,繼續含糊下去,在皇帝這邊倒是覺得自己身為父親仁至義盡,可皇子們卻未必領情,緩過來沒準又是一頓反撲。
皇帝聽罷沈思,過了一會,沙啞啟口:“依你的意思,非死即囚?”
“可他們是我親生之子!”
宋辭反問:“民女鬥膽,試問兩位殿下做出謀反的舉動時,可曾視您為親生之父嗎?”
“您早就看破了他們的毒害,一再仁慈,反覆饒恕,這已經夠寬容了!可他們卻不知悔改,因權勢想置人於死地!”
“陛下不妨試著想一想,若兩位殿下往後仍有翻身的餘地,他們會感激您,從而放棄對權勢的爭奪嗎?”
興許察覺出自己太過冒進,她說完,忙將話鋒又拉了回來:“當然了,這些僅僅是站在民女自身的角度得出的結論,興許提升了高度,到達殿下們的層面,想的和民女不一樣也未可知。”
“陛下您乃兩位皇子的親父,自是更為了解,無論做出什麽樣的選擇,都有您的道理。”
“又或許,在民女說這些之前,您的心中早有定奪,只是想多聽聽外界的聲音。”
她雙手交疊於膝上,隨話語微微垂下半分頭顱和眼眸:“書中道理教會民女,世間事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人亦如此。您是君主,比起百姓身邊的是非覆雜上千倍萬倍,無論您做出什麽抉擇,相信臣民們都會理解您的處境,懂得您的苦心。”
皇帝深深看了她一眼,有意外,但也不乏讚許:“你前面所說的那些,我又何嘗不懂?可憑我這副隨時可能殯天的身子骨,鍥兒又那麽小……”
“要是沒了他兩個哥哥,我也三魂歸天,往後我西丘,恐怕要風雨飄搖了!”
嘆聲落盡,宋辭壓下的視線重重一顫,十根指頭不著痕跡地縮緊……
她腦筋轉得很快,電光石火間,立即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是啊,他乃一國之帝王!生殺予奪,大權在握!
在宋辭唏噓皇子們的冷血絕情時,她早就該想到,每個帝王,都是從同一條泥濘之路走到燈火通明的。
除了改朝換代的始祖,其餘所有的皇帝,曾經都是皇子。
他們與生俱來沒有親情,他們學會的第一課是“爭”,而非“賢”。
對待阻擋他前路的人,任其是父是兄還是子……皆會毫不猶豫的鏟除掉。
宋辭說的對,那些問題他早有定奪,根本不會優柔寡斷到來問一個無足輕重的黃毛丫頭。
他想知道的,從始至終都是蕭讓塵的立場。
宋辭笑笑,忽然覺得自己很傻。
重新擡起頭之際,雙眸依舊純澈,只是其中內容已然翻覆巨變。
“陛下得真神庇佑,洪福齊天,怎好說這樣的話!”
“就算您一時龍體欠佳,受不了太多操勞……選一位殿下立為儲君便是,待大局已定,想來便不會爭來鬥去了,您也能有人分憂,安安心心頤養天年!”
她將蕭家和蕭讓塵擇得幹幹凈凈,一望見底的眼瞳沒有任何非分之想,試圖打消對方的疑慮。
皇帝再度苦笑:“銘兒錚兒二人,過去都曾位居東宮。結果呢?局面安分了嗎?”
宋辭皺起俏眉,臉上一派認真。
九成的心機,只露了三成故作聰明,讓皇帝以為她真真切切的在為他考慮:“按道理,民女不該以下犯上,可時局所迫,也只好鬥膽一言了。”
“或許陛下有沒有想過,只留儲君?”
“若他感受不到危機,後續是不是就不會再引起爭端了?”
皇帝不知是試探,還是同樣坦誠。
他近乎不予設防的模樣,直言道:“沒有另一個爭位之人,還有我,還有鍥兒!如若他貪心不足,不殺到安穩坐上皇位便不肯罷休!”
“龍虎相爭,這對西丘的臣民,何嘗不是一種損傷呢?”
宋辭沈思片刻,猶豫試探道:“那,三殿下呢?”
“三殿下年幼,勢薄,成長還需一段漫長的過程。在這中途您將他帶在身邊悉心教養,不僅能讓三殿下盡數吸取您的賢明之道,又能讓彼此情誼深厚,產生依賴。”
“相比其他做法,倒也能算得上進退有度。”
猶記得幾個月以前,蕭讓塵曾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為三皇子所用。可今日,她還是在飛霜殿為三皇子進言。
罷了。
宋辭看開了。
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推波助瀾幫的不是三皇子,而是在幫她自己。
果然皇帝在聽到她先長後次,最後連幼的都拎了出來,一副腔調行雲流水……短暫相信了蕭讓塵沒在她面前露出謀反的意願。
“可是鍥兒太過稚嫩,又身無長處,心軟性糯……萬一未達志學我便離他而去,我怕他坐不穩這西丘的皇位。”
宋辭認準保命避嫌,一門心思鬼扯到底:“西丘皇族歷來愛戴子民,受天下之敬仰,福澤延續千秋萬載……這福蔭庇佑著您,也庇佑著三殿下。”
“所以您不必擔心,無論何時,得天時地利人和者,都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說得冠冕堂皇的,歸根結底就一句:她可沒大逆不道的盼皇帝駕崩,就算退一步,皇帝真的撐不住了,往後三皇子也會因為西丘歷代皇族爭下的好名聲,得群臣百姓愛戴擁護,其中自然也包括蕭家。
真是十足的漂亮話,首尾周全,不得罪任何人,同時還表明了立場。
皇帝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任空當抻長許久,才繼續問道:“宋辭啊,你呢,前十七年為民,往後的幾十年,亦可稱為臣。”
“在這雙重身份之下,你覺得,如果我親手處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朝臣或百姓們會不會覺得身為帝王太過薄情?從此失了人心?”
宋辭嗅著大殿內隱隱的幽香,撫平心緒,不驕不躁,沈穩開口:“回陛下,這很難答,民女以為沒有標準答案。”
“哦?”皇帝頗有興致的接了一句,示意她繼續往下講。
她解釋道:“常言說卦分陰陽,事分兩面,所有的方法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民女以為,您乃天下之主,做情理之中的選擇,不必在意外界的聲音。”
“您想,朝中的人們本就各分而立,他們不站在一處,您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會失去另一部分的人心。”
“待旨意頒布出去,擁護陛下的臣子會欣慰,中立派也會安下心來。而那些將命運賭在兩位皇子身上的大臣,他們聽了當然大失所望,對此感到不開心。”
“可他們為何不開心?是想到了所謂的父子失和,感到惋惜嗎?”
“陛下知道的,他們只是在為付之東流的籌謀,與消失的利益感到痛惜。”
“至於民女,無論是站在臣妻的立場,還是站在平頭百姓的立場,這個決定都沒有牽扯到任何的利益相關。”
“置身事外,無關痛癢,即便當局者被負罪感所困,局外人卻全然不會想到什麽殘忍,什麽薄情。”
“比起那些,相信黎民百姓們更願意在茶餘飯後談及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畢竟兩位殿下冒犯的不僅僅是父親的威嚴,還觸犯了西丘的律法。鐵政之下,無以謀私,百姓們聽聞後只會更愛戴您,更信服例律,並相信在這樣英明的統治引領當中,西丘的未來一派光明。”
皇帝渾濁衰弱的眼眸望著她,內容晦暗覆雜。
不可否認,她說的對。
道義善惡面前,多數人都會將自身利益擺在兩者的更前面。
皇帝如此,這才放任皇子們和蕭讓塵相互制衡,最終搞得難以收場。
臣子如此,帝黨皇子黨中立派鬧得不可開交。
百姓參照此理,即便短時內不牽扯自身利益,可對“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認同,何嘗不是潛意識裏的自我保護?生怕在西丘,律法蓋不過後臺,從而百姓們在權貴面前岌岌可危。
皇帝疲憊地合了合眼,長呼長吸,對宋辭道:“與你深討一番過後,心裏舒展了許多,朕知道該怎麽做了。”
在內廷生活了這麽久,宋辭也很懂眼色,款款起身:“民女見識短,閱歷也淺薄,能受陛下的指點,實乃民女之榮幸。”
“說了這麽久的話,陛下也累了,那民女便先行告退,還望陛下保重龍體。”
宋辭輕著腳步退出大殿,待身影完全消失在視線內的時候,禦前內侍奉上一盞茶,弓著腰身,小心翼翼問道:“陛下,此番借機尋那丫頭問話,可有探出什麽不妥?對蕭家那邊,是否還要繼續施壓?”
“迄今來看,倒是對西丘真心實意。”皇帝擡手揉捏著眉心:“只是不知其中有無偽裝。”
他停住動作,抽出空餘吩咐了句:“蕭家那邊,可以先撤兵了,暗中找人留意著動向。”
內侍垂首:“遵命。”
“北境前線,繼續找探子向荻人遞出消息,避開命脈,半真半假些,盡量將戰線拉長,拖著他。”
內侍面色古井無波,好似聽過不止一次,並沒有感到意外,只是詢問:“要拖到什麽時候呢?還是,將其在邊境給……”
他無聲比了個解決的手勢。
“不。”皇帝將手舉在半空中,做止住狀:“萬不得已之際,他還有用,得留。”
“讓朕想想……就……先拖到解決完謀反一案吧。”
內侍記下了,幹脆行禮應答,隨後便站在皇帝身邊,腐朽的枯木般,一言不發。
西丘以金為尊,以玄為貴,帝王的常服便是玄底金邊,連禦前得臉的內侍,官服都添上一抹黑色。
一主一仆歸於沈默,將暗色顯得更為壓抑神秘。
而掩蓋在黑暗之上的,是浮華,是流光,是一切登得上大雅之堂的美好。
至於被隱藏在黑暗下方的,便如同排水渠內悄悄溜走的汙穢,骯臟惡臭,令人作嘔……它們交匯到一處,在不見天日的地方滋生出足以毀滅一切的可怖怪物。
殿內,行跡消失之處無人再來踏及,漸漸生出荊棘,合攏起來時路。
殿外,追隨行跡而去,年紀尚輕的姑娘踽踽獨行,深一腳淺一腳邁到陽光下,長長松了一口氣。
她早就猜到了自己的回答會左右蕭家在禦前的命運。
但她大抵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歪打正著,竟意外救了蕭讓塵與其背後氏族成百上千條性命!
“呼!”宋辭有些心底發虛,手尖冰涼,看到在外焦急等候的芳菲,忙不疊朝她撲過去。
芳菲接住她,擔憂心疼地喚了一聲:“小姐!”
人在飛霜殿前,她們也不敢多說什麽,只能用力攥緊彼此的手,以傳達方才千鈞一發的危機。
“小姐,咱們回去嗎?”
“先不回去,我冷,想曬曬太陽……”
——
那日過後,她在偏殿短暫度過了一段安生的時光。
隱約聽說大皇子被定了罪,同參與謀反的近黨當街被斬首示眾,以立國法。
二皇子受到威懾,躲在府中不再外出,前些時候派出封鎖蕭家、光祿大夫府、公主府等兵將也盡數撤走,令幾戶門第重得安寧。
懷寧公主恢覆自由身後,便不間歇的開始進宮請安。
有時只身前往,有時先到德妃殿裏帶上三皇子,再到飛霜殿給皇帝請安,順便尋宋辭一起玩。
“前幾天可把我給悶壞了!銘兒這死小子!忤逆父母圍困長姐!簡直就是個冤孽!”公主撚來一顆葡萄,正要往嘴裏放,越想越氣,狠狠在指尖捏碎。
宋辭正和三皇子翻繩,眉頭一皺:“殿下!您……怎麽什麽話都敢往外說呀!”
“我才不管那些。”她哼了一聲,下巴翹到天上:“往遠了說是君臣,往近了說就是一家子。”
“弟弟混賬,難道我這當姐姐的還不許說了?”
三皇子聽得偏過小臉:“阿姊……”
“好好好!”她連忙摸了摸他的小臉蛋:“從今往後我的弟弟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鍥兒!不過鍥兒,你可要乖,不許學那些沒良心的,要懂得孝敬爹娘,愛戴姐姐,知道嗎?”
宋辭笑笑:“三殿下會的。”
“嗯!我會的!”小少年撐著手裏的毛線繩,又從懷寧公主的方向轉回來,看向宋辭,喜笑顏開,甜甜道:“謝謝表嫂!”
“咳!”宋辭猝不及防被嗆住,捂著嘴止不住的咳嗽。
懷寧公主則是在旁笑他們。
“眼下危機度過,恢覆太平,咱們一家人又能親切和樂的在一起說笑!妙哉妙哉!”
“現就等著承鈞大勝,從北境凱旋!到時候你二人完婚,再添一個會哭會鬧的小娃娃,那咱們聚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
宋辭咽下嗆住自己的口水,捂著嘴,只露出一對哀怨的眼睛,不情願道:“殿下……”
幾人說笑之際,氛圍一片大好。
忽然,公主府的奴婢像是尾巴著了火似的,急匆匆往他們這邊跑。
“做什麽?如此的沒規矩!”
“殿下!”那奴婢近乎帶著哭腔:“咱們出不了宮了!”
三人頓時收起臉上的笑意。
“為什麽?出什麽事了?”
“外面,外面……突然多出了好多災民!”
“大批染疾的災民從各個關卡逃荒似的湧進京城!沿途搶奪吃食衣物。城中百姓有的關門閉戶自認倒黴,不敢招惹,有的與之發起沖突……”
“現在京中,已然大亂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民女宋辭,給皇上請安,願聖體康健,福澤萬年。”
“起來吧。”
得到赦免,她正欲起身……
上首一道富有威嚴的聲音緊隨而來:“被關了這麽久,心中可有怪朕?”
話音還沒落,她已經直立起一半的身子連忙又重新跪了回去,膝蓋骨隔著輕薄的布料敲擊在磚面上,磕碰出細微的聲響。
“民女不敢。”
他不依不饒的追問:“是不敢,還是不怨?”
乍一聽好像差不多,但仔細一品,後者是真心無怨,前者是怨而不說……其中這區別可大了去了!
宋辭面向地磚的臉龐上,眉心微微皺起。
她拿他客氣,他倒跟她玩起文字游戲!
什麽恨不恨怨不怨的!
能不怨嗎?把你死死關在一間屋子裏,三四個月不讓出門,你試試有沒有怨氣?
然識時務者為俊傑,和逞一時之快相比,還是命更重要一些。
宋辭將頭向下埋了埋,不答怨,也不答不怨:“時局動蕩,能在飛霜偏殿得一季安穩,說來民女還要叩謝陛下的聖恩呢!”
若無其事的將“關”改成“護”,性質變了,自然也就無從提起怨恨。
這是令皇帝都不得不心道一聲巧妙的回答。
不論她背地裏對他生著怎樣的心思,至少表面還懂得遮掩維護,避諱著他的鋒芒……
她還算懂事,沒有造次。
皇帝凝若冰霜的神情松動緩和了幾分,睨她一眼,背著手轉身,坐回座位上:“賜座吧,地上又硬又涼,別總跪著了。”
宋辭謝恩,每一步的禮數都盡量做的周全,然後直挺著背脊,淺淺搭了個客席的椅邊兒。
“近些日子在偏殿不得出,平素都做些什麽打發時間?”
她謙順答道:“恕民女鬥膽,見到偏殿載著許多文卷典籍,實在閑來無事,潛心拜讀,望陛下莫要怪罪。”
“嗯。”皇帝應了一聲,沒多介懷,反倒對她說:“多讀些正統的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何故怪你?”
話題就此被引開,他手掌自然地輕拍了拍大腿,不由多感慨了幾句:“生為人,處世事,萬般皆難。尤其你又是要成為王妃的人,不比尋常村婦,有些道理還要多讀多看,往後輔佐夫婿和執掌院子才更得心應手。”
“此次恰逢機會,需將其中的道理讀透讀通,並學會運用!萬不能走馬觀花,光站在門口瞧熱鬧!”
見他也算是肺腑之言,宋辭全盤皆收,微笑道:“民女愚笨,起初拿來解悶,當真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字認全了,通讀下來,這便是好的,意味卻沒有領會出多少。”
“後來想著,自己這樣無疑是有辱聖賢!更愧對了陛下這些好書卷。”
“於是讀一遍不通就讀兩遍,讀兩遍領會的不深,便讀三遍……最後竟越讀越有滋味!”
“哦?”他沒有敷衍,竟頗有興致:“哪一卷如此有趣?不如說出來,也替朕溫故知新一番!”
宋辭覺得他有點難纏,但所幸自己真的將內容讀進了肚子裏,臨場發揮不足為懼。
“民女所讀,多為教化人向善,無爭,禮讓,萬物齊一,以德化怨居多。深感聖賢大家的胸襟與領悟,非常人所能及。”
“有時被俗事困擾,百般憂愁,實則不是被事所困,而在人心。待跳脫開那個圈子回頭再看,事亦可有亦可無,亦結也亦解。”
“看似不難為別人,實則是不難為自己,日子便會好過許多。”
高談闊論誰不會?
眼前之人為儲君又為帝王多年,偏殿的書卷定閱無所缺。
看過便知曉她說的都是真實的內容,哪怕沾著點旁敲側擊的苗頭……可話是他問的,問她都看了哪些書?覺得什麽內容最有趣?
她答了,答的是其中道理。
話都是古人說的,宋辭只是轉述,且還僅停留在探討知識的範圍。
皇帝要怪也該去怪那些古人,而不是她。
但歸根究底,她也算是鬥膽了。
或含糊認同,或避左右言他……宋辭前後羅列出好幾種皇帝的回應,自以為了解,胸有成竹。
可聖意難測,就連德妃做了好幾十年的枕邊人,迄今依舊不敢說對他了如指掌,何況是她宋辭?
“哼。”皇帝輕笑了一聲,臉上沒看出不悅之色,而是真心覺得宋辭太過稚嫩,笑她天真愚蠢。
“厚德載物,寬以待人……?”
“古賢說的不無道理。”他挑眸看她:“可你覺得活在這天地混沌間,所有事都該參照此理嗎?”
“民女拙鈍,悉聽陛下指教。”
他眉毛一揚:“讀了我那麽多書卷!還敢自稱拙鈍?”
“你不必畏首畏尾的,我只是檢驗成果,聽聽你的心得和見解。我問什麽,你便說什麽,若答得不對了,我再教導糾正於你,沒的往後放出去,叫他們說我飛霜殿誤人子弟!”
“行了,說吧,暢所欲言!今日你我非君民,而是師徒,你且大膽說便是!我提前赦你無罪!”
見免罪金牌都已經賜下來了,看來是不說不行了!
宋辭吞了吞口水,短暫組織語言。
可免罪歸免罪,畢竟只是口頭上的……萬一不懂得收斂,誰又能給她作證呢?
尤其她現在無法盡數揣度出聖意,不明白藏在對方腹中的心思,偏向的是“讓”還是“爭”。
所以兩種角度,她或多或少都得牽帶著點,不能評判的過於極端。
“咳。”尷尬拘謹地清了清嗓子,她鼓起勇氣:“民女以為,聖賢書開闊心胸,令人勿要作惡、狹隘、鉆死牛角尖,卻未必教人胸無一物,與世無爭,任人踐踏。”
“不怕陛下笑話,民女是個凡俗之人,做不了菩薩,有些人和事得罪過頭了,還是要計較的。”
“而聖賢書對民女最大的作用,便是爭不過便規勸自己,爭得過,得饒人處且饒人,情理之中留一線,不要做絕。”
皇帝耐心聆聽,她說完,他緩了緩,然後開始大笑:“你啊你啊……”
“我本還擔心你說這些只是為了搪塞,再者真的看了幾卷,卻年紀輕閱歷淺,易受到影響。”
“誰想你腦筋很靈光,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竟真琢磨出了一些門道!”
他遙想:“記得年輕時,太傅曾與我說過,讀書的作用並非馴化,人為書所誤,而是書中內容為人所用。”
“自那以後,任聖賢再流芳千古,也無法令我悶頭聽之信之,無非根據其中道理,取個折中。就像你所說,留一線是情,追究是理。情理之中,仇報仇怨報怨。”
“可是宋辭。”他聲音忽然變得低沈:“當這些放到錚兒和銘兒的身上,為何我就開始犯糊塗想不通了呢?”
“你說,當真是我太過寬和縱容了嗎?”
語罷,宋辭後背一涼,瞬間集結起全身的緊張,連藏在鞋子裏的腳趾都在暗中使力。
果然該來的遲早都會來。
只是不知他這話,到底出自偶然,還是存心為之。
但不管怎麽樣,她也只能微微垂下頭,謹記蕭讓塵的囑咐,以不變應萬變:“民女不敢妄議朝政。”
“那咱們就不當它是朝政!”他雙手扶膝,滄桑憂慮:“現如今,後妃和朝臣都暗藏著私心,令我無從開口,心胸憋悶至極……”
“放眼四周,也唯有你,能勉強算半個局外人。那不如借念書的引題,用你參悟出的來道理,化一化我的心結。”
“若你仍是惶恐,那便以承鈞未過門新妻的身份閑談幾句。他們該稱你一聲表嫂,說起來也算是家事,議來無妨。”
話音伴隨著香爐的裊裊煙霧攀升,徘徊在大殿的上空久久未散。
宋辭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遲遲沒有給出答話。
終於,她擡起頭。
既然避無可避,不如迎難而上。
反正她與蕭讓塵的命運早已緊緊相連,他若在,這些問題肯定會甩給他回答。他不在,便理所當然落到了她的頭上。
最終答得合不合道義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順皇帝的心,保自己一脈人的命。
既然此局註定兇險,宋辭便認準死理……那就是用天真無害的印象,表面上盡可能表達的真誠實在,背地裏暗藏明銳,尋一線生機。
她做推心置腹之態:“陛下,若提及朝政,論的是兩位皇子。民女不懂,沒有資格妄言。”
“提起家事……”她苦笑,嬌憨坦率:“想來陛下也聽說過宋家那一團亂,知道民女理不清其中的千萬般頭緒。”
“若陛下非要民女說,那民女只能就書中所讀,莽撞的現學現用,說的對與不對,陛下權當聽個樂子。”
經過幾月的研讀,宋辭發現,除了那些統治馭人技術等書卷,其餘道理似乎都在強調忘舍。
無論尊貴還是卑賤,似乎只有做到“忘”和“舍”,才能更好的立足,更好的融入。
大抵皇帝也被困在了這方寸之間,想要放下九五至尊的身段,放下錢權等身外物,更多的去成全父子情義。
可宋辭卻覺得,人總得先“找到”、“找清”,才能去想“忘”的事,不然與迷失又有什麽分別?
換而言之,一個大道理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當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看同一本書,得出的結論也全然不同。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與人為善。
所謂寬容,它的價值,需要建立在絕對的高度上面。
唯有讓人置死地後生的赦免,才能收獲感恩戴德與信服。至於私下裏無名的寬容忍讓,只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好欺負。
所以,一個人首先要立於高處,表明立場,然後再去分是非對錯。而不是出點什麽事,一昧放過一昧饒恕,就是好,就是賢德。
拿眼前的兩個人來舉例。
他是皇帝,她是平民百姓。
他的兒子不孝,做父親的饒恕了兒子,這在皇子和百姓看來,便叫慈愛仁德。
反過來宋朗山為父不慈,幾次三番坑害女兒,宋辭懶得追究,落入宋家人眼裏,便是“你能奈我若何?”。
綜上所述,宋辭委婉的表示……既然兩位皇子都已經這般你死我活了,斷不該放之任之。
要麽殺一儆百,以揚君威。要麽壓制住局面,使其永無翻身之地,再從指縫中灑下一絲寬容。
如若不然,繼續含糊下去,在皇帝這邊倒是覺得自己身為父親仁至義盡,可皇子們卻未必領情,緩過來沒準又是一頓反撲。
皇帝聽罷沈思,過了一會,沙啞啟口:“依你的意思,非死即囚?”
“可他們是我親生之子!”
宋辭反問:“民女鬥膽,試問兩位殿下做出謀反的舉動時,可曾視您為親生之父嗎?”
“您早就看破了他們的毒害,一再仁慈,反覆饒恕,這已經夠寬容了!可他們卻不知悔改,因權勢想置人於死地!”
“陛下不妨試著想一想,若兩位殿下往後仍有翻身的餘地,他們會感激您,從而放棄對權勢的爭奪嗎?”
興許察覺出自己太過冒進,她說完,忙將話鋒又拉了回來:“當然了,這些僅僅是站在民女自身的角度得出的結論,興許提升了高度,到達殿下們的層面,想的和民女不一樣也未可知。”
“陛下您乃兩位皇子的親父,自是更為了解,無論做出什麽樣的選擇,都有您的道理。”
“又或許,在民女說這些之前,您的心中早有定奪,只是想多聽聽外界的聲音。”
她雙手交疊於膝上,隨話語微微垂下半分頭顱和眼眸:“書中道理教會民女,世間事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人亦如此。您是君主,比起百姓身邊的是非覆雜上千倍萬倍,無論您做出什麽抉擇,相信臣民們都會理解您的處境,懂得您的苦心。”
皇帝深深看了她一眼,有意外,但也不乏讚許:“你前面所說的那些,我又何嘗不懂?可憑我這副隨時可能殯天的身子骨,鍥兒又那麽小……”
“要是沒了他兩個哥哥,我也三魂歸天,往後我西丘,恐怕要風雨飄搖了!”
嘆聲落盡,宋辭壓下的視線重重一顫,十根指頭不著痕跡地縮緊……
她腦筋轉得很快,電光石火間,立即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是啊,他乃一國之帝王!生殺予奪,大權在握!
在宋辭唏噓皇子們的冷血絕情時,她早就該想到,每個帝王,都是從同一條泥濘之路走到燈火通明的。
除了改朝換代的始祖,其餘所有的皇帝,曾經都是皇子。
他們與生俱來沒有親情,他們學會的第一課是“爭”,而非“賢”。
對待阻擋他前路的人,任其是父是兄還是子……皆會毫不猶豫的鏟除掉。
宋辭說的對,那些問題他早有定奪,根本不會優柔寡斷到來問一個無足輕重的黃毛丫頭。
他想知道的,從始至終都是蕭讓塵的立場。
宋辭笑笑,忽然覺得自己很傻。
重新擡起頭之際,雙眸依舊純澈,只是其中內容已然翻覆巨變。
“陛下得真神庇佑,洪福齊天,怎好說這樣的話!”
“就算您一時龍體欠佳,受不了太多操勞……選一位殿下立為儲君便是,待大局已定,想來便不會爭來鬥去了,您也能有人分憂,安安心心頤養天年!”
她將蕭家和蕭讓塵擇得幹幹凈凈,一望見底的眼瞳沒有任何非分之想,試圖打消對方的疑慮。
皇帝再度苦笑:“銘兒錚兒二人,過去都曾位居東宮。結果呢?局面安分了嗎?”
宋辭皺起俏眉,臉上一派認真。
九成的心機,只露了三成故作聰明,讓皇帝以為她真真切切的在為他考慮:“按道理,民女不該以下犯上,可時局所迫,也只好鬥膽一言了。”
“或許陛下有沒有想過,只留儲君?”
“若他感受不到危機,後續是不是就不會再引起爭端了?”
皇帝不知是試探,還是同樣坦誠。
他近乎不予設防的模樣,直言道:“沒有另一個爭位之人,還有我,還有鍥兒!如若他貪心不足,不殺到安穩坐上皇位便不肯罷休!”
“龍虎相爭,這對西丘的臣民,何嘗不是一種損傷呢?”
宋辭沈思片刻,猶豫試探道:“那,三殿下呢?”
“三殿下年幼,勢薄,成長還需一段漫長的過程。在這中途您將他帶在身邊悉心教養,不僅能讓三殿下盡數吸取您的賢明之道,又能讓彼此情誼深厚,產生依賴。”
“相比其他做法,倒也能算得上進退有度。”
猶記得幾個月以前,蕭讓塵曾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為三皇子所用。可今日,她還是在飛霜殿為三皇子進言。
罷了。
宋辭看開了。
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推波助瀾幫的不是三皇子,而是在幫她自己。
果然皇帝在聽到她先長後次,最後連幼的都拎了出來,一副腔調行雲流水……短暫相信了蕭讓塵沒在她面前露出謀反的意願。
“可是鍥兒太過稚嫩,又身無長處,心軟性糯……萬一未達志學我便離他而去,我怕他坐不穩這西丘的皇位。”
宋辭認準保命避嫌,一門心思鬼扯到底:“西丘皇族歷來愛戴子民,受天下之敬仰,福澤延續千秋萬載……這福蔭庇佑著您,也庇佑著三殿下。”
“所以您不必擔心,無論何時,得天時地利人和者,都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說得冠冕堂皇的,歸根結底就一句:她可沒大逆不道的盼皇帝駕崩,就算退一步,皇帝真的撐不住了,往後三皇子也會因為西丘歷代皇族爭下的好名聲,得群臣百姓愛戴擁護,其中自然也包括蕭家。
真是十足的漂亮話,首尾周全,不得罪任何人,同時還表明了立場。
皇帝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任空當抻長許久,才繼續問道:“宋辭啊,你呢,前十七年為民,往後的幾十年,亦可稱為臣。”
“在這雙重身份之下,你覺得,如果我親手處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朝臣或百姓們會不會覺得身為帝王太過薄情?從此失了人心?”
宋辭嗅著大殿內隱隱的幽香,撫平心緒,不驕不躁,沈穩開口:“回陛下,這很難答,民女以為沒有標準答案。”
“哦?”皇帝頗有興致的接了一句,示意她繼續往下講。
她解釋道:“常言說卦分陰陽,事分兩面,所有的方法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民女以為,您乃天下之主,做情理之中的選擇,不必在意外界的聲音。”
“您想,朝中的人們本就各分而立,他們不站在一處,您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會失去另一部分的人心。”
“待旨意頒布出去,擁護陛下的臣子會欣慰,中立派也會安下心來。而那些將命運賭在兩位皇子身上的大臣,他們聽了當然大失所望,對此感到不開心。”
“可他們為何不開心?是想到了所謂的父子失和,感到惋惜嗎?”
“陛下知道的,他們只是在為付之東流的籌謀,與消失的利益感到痛惜。”
“至於民女,無論是站在臣妻的立場,還是站在平頭百姓的立場,這個決定都沒有牽扯到任何的利益相關。”
“置身事外,無關痛癢,即便當局者被負罪感所困,局外人卻全然不會想到什麽殘忍,什麽薄情。”
“比起那些,相信黎民百姓們更願意在茶餘飯後談及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畢竟兩位殿下冒犯的不僅僅是父親的威嚴,還觸犯了西丘的律法。鐵政之下,無以謀私,百姓們聽聞後只會更愛戴您,更信服例律,並相信在這樣英明的統治引領當中,西丘的未來一派光明。”
皇帝渾濁衰弱的眼眸望著她,內容晦暗覆雜。
不可否認,她說的對。
道義善惡面前,多數人都會將自身利益擺在兩者的更前面。
皇帝如此,這才放任皇子們和蕭讓塵相互制衡,最終搞得難以收場。
臣子如此,帝黨皇子黨中立派鬧得不可開交。
百姓參照此理,即便短時內不牽扯自身利益,可對“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認同,何嘗不是潛意識裏的自我保護?生怕在西丘,律法蓋不過後臺,從而百姓們在權貴面前岌岌可危。
皇帝疲憊地合了合眼,長呼長吸,對宋辭道:“與你深討一番過後,心裏舒展了許多,朕知道該怎麽做了。”
在內廷生活了這麽久,宋辭也很懂眼色,款款起身:“民女見識短,閱歷也淺薄,能受陛下的指點,實乃民女之榮幸。”
“說了這麽久的話,陛下也累了,那民女便先行告退,還望陛下保重龍體。”
宋辭輕著腳步退出大殿,待身影完全消失在視線內的時候,禦前內侍奉上一盞茶,弓著腰身,小心翼翼問道:“陛下,此番借機尋那丫頭問話,可有探出什麽不妥?對蕭家那邊,是否還要繼續施壓?”
“迄今來看,倒是對西丘真心實意。”皇帝擡手揉捏著眉心:“只是不知其中有無偽裝。”
他停住動作,抽出空餘吩咐了句:“蕭家那邊,可以先撤兵了,暗中找人留意著動向。”
內侍垂首:“遵命。”
“北境前線,繼續找探子向荻人遞出消息,避開命脈,半真半假些,盡量將戰線拉長,拖著他。”
內侍面色古井無波,好似聽過不止一次,並沒有感到意外,只是詢問:“要拖到什麽時候呢?還是,將其在邊境給……”
他無聲比了個解決的手勢。
“不。”皇帝將手舉在半空中,做止住狀:“萬不得已之際,他還有用,得留。”
“讓朕想想……就……先拖到解決完謀反一案吧。”
內侍記下了,幹脆行禮應答,隨後便站在皇帝身邊,腐朽的枯木般,一言不發。
西丘以金為尊,以玄為貴,帝王的常服便是玄底金邊,連禦前得臉的內侍,官服都添上一抹黑色。
一主一仆歸於沈默,將暗色顯得更為壓抑神秘。
而掩蓋在黑暗之上的,是浮華,是流光,是一切登得上大雅之堂的美好。
至於被隱藏在黑暗下方的,便如同排水渠內悄悄溜走的汙穢,骯臟惡臭,令人作嘔……它們交匯到一處,在不見天日的地方滋生出足以毀滅一切的可怖怪物。
殿內,行跡消失之處無人再來踏及,漸漸生出荊棘,合攏起來時路。
殿外,追隨行跡而去,年紀尚輕的姑娘踽踽獨行,深一腳淺一腳邁到陽光下,長長松了一口氣。
她早就猜到了自己的回答會左右蕭家在禦前的命運。
但她大抵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歪打正著,竟意外救了蕭讓塵與其背後氏族成百上千條性命!
“呼!”宋辭有些心底發虛,手尖冰涼,看到在外焦急等候的芳菲,忙不疊朝她撲過去。
芳菲接住她,擔憂心疼地喚了一聲:“小姐!”
人在飛霜殿前,她們也不敢多說什麽,只能用力攥緊彼此的手,以傳達方才千鈞一發的危機。
“小姐,咱們回去嗎?”
“先不回去,我冷,想曬曬太陽……”
——
那日過後,她在偏殿短暫度過了一段安生的時光。
隱約聽說大皇子被定了罪,同參與謀反的近黨當街被斬首示眾,以立國法。
二皇子受到威懾,躲在府中不再外出,前些時候派出封鎖蕭家、光祿大夫府、公主府等兵將也盡數撤走,令幾戶門第重得安寧。
懷寧公主恢覆自由身後,便不間歇的開始進宮請安。
有時只身前往,有時先到德妃殿裏帶上三皇子,再到飛霜殿給皇帝請安,順便尋宋辭一起玩。
“前幾天可把我給悶壞了!銘兒這死小子!忤逆父母圍困長姐!簡直就是個冤孽!”公主撚來一顆葡萄,正要往嘴裏放,越想越氣,狠狠在指尖捏碎。
宋辭正和三皇子翻繩,眉頭一皺:“殿下!您……怎麽什麽話都敢往外說呀!”
“我才不管那些。”她哼了一聲,下巴翹到天上:“往遠了說是君臣,往近了說就是一家子。”
“弟弟混賬,難道我這當姐姐的還不許說了?”
三皇子聽得偏過小臉:“阿姊……”
“好好好!”她連忙摸了摸他的小臉蛋:“從今往後我的弟弟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鍥兒!不過鍥兒,你可要乖,不許學那些沒良心的,要懂得孝敬爹娘,愛戴姐姐,知道嗎?”
宋辭笑笑:“三殿下會的。”
“嗯!我會的!”小少年撐著手裏的毛線繩,又從懷寧公主的方向轉回來,看向宋辭,喜笑顏開,甜甜道:“謝謝表嫂!”
“咳!”宋辭猝不及防被嗆住,捂著嘴止不住的咳嗽。
懷寧公主則是在旁笑他們。
“眼下危機度過,恢覆太平,咱們一家人又能親切和樂的在一起說笑!妙哉妙哉!”
“現就等著承鈞大勝,從北境凱旋!到時候你二人完婚,再添一個會哭會鬧的小娃娃,那咱們聚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
宋辭咽下嗆住自己的口水,捂著嘴,只露出一對哀怨的眼睛,不情願道:“殿下……”
幾人說笑之際,氛圍一片大好。
忽然,公主府的奴婢像是尾巴著了火似的,急匆匆往他們這邊跑。
“做什麽?如此的沒規矩!”
“殿下!”那奴婢近乎帶著哭腔:“咱們出不了宮了!”
三人頓時收起臉上的笑意。
“為什麽?出什麽事了?”
“外面,外面……突然多出了好多災民!”
“大批染疾的災民從各個關卡逃荒似的湧進京城!沿途搶奪吃食衣物。城中百姓有的關門閉戶自認倒黴,不敢招惹,有的與之發起沖突……”
“現在京中,已然大亂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