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3章

關燈
第63章

後來, 喬生就接了王浮讓他寫志怪小說的活, 有的時候是王浮把搜集來的民間故事讓他整理通順, 潤色一下,

有的時候則是王浮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喬生展開。這種就相當於命題作文,對於喬生來說十分簡單, 時間一久, 他就不再滿足於寫別人的故事,

轉而寫起了自己腦海中的故事。

喬生沒有子女,他的啞巴妻子是他二十七歲那年到鄉下娶回來的,他今年三十五歲, 養家糊口頗為艱難,所以不想要孩子。王浮知道他的想法的時候, 真是驚了一把,

這時候的讀書人,能有他這種覺悟的,簡直是鳳毛麟角,誰不是想著要多生幾個兒子雖然不想要孩子,但喬生對王浮卻是極為喜愛,大概是因為王浮是從心底裏尊重他,

他能感受得出來,所以暫時放下了自己的“社交恐懼”。王浮不拿自己當孩子,喬生也不拿自己當長輩, 兩人平等交流,就像是好朋友一樣。

得知喬生要自己創作,

王浮沒說什麽,第一時間表示了支持,只是隱隱提及哪些題材的故事比較受歡迎,還提議他把故事寫長一點,以便於連載,能夠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喬生從《和樂小報》第三期就開始連載自己的《芙蓉城志異》,“芙蓉城”就是指益州府,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個極寵愛的妃子叫做“花蕊夫人”,孟昶為她在成都遍植芙蓉,花開之時,蔚若錦繡,燦若朝霞,成都府也因此被稱為“錦城”、“芙蓉城”。

上一期《和樂小報》發行後就有人問《芙蓉城志異之婉娘》的後續,王浮就說這個故事的後續會發在今天這一期上,所以大家就都來等著買新出的《和樂小報》,先睹為快了。

“十娘這書鋪真是生意興隆啊!看來府城果然是文風阜盛之地,好學者多如牛毛。”文同還在感慨,蘇軾卻先他一步擠進去拿起一份《和樂小報》,付了錢又擠出來,一邊擦汗一邊頗得意地說“今日《芙蓉城志異之婉娘》結局,我可不能錯過了!”

王浮失笑,原來這個未來的大文豪竟然是《和樂小報》的忠實粉絲,忍不住便揶揄他道“志怪小說裏也能看得出科舉文章”

蘇軾倒是一臉正色“那是自然,你看這《芙蓉城志異之婉娘》,不就寫了一個極為精妙的案件,日後當了一方父母官,少不得要和林縣令一般斷案洗冤,若能像他一般,僅僅通過受害者骨殖就能看出蛛絲馬跡,然後抽絲剝繭,還世間清明、蒙冤者的清白,也是我等讀書人之幸啊!”

王浮對他這種說法倒是極為讚同,這也是她為什麽提議喬生融探案於志怪小說,強調探案細節,增強文章實用性和研究價值的原因。宋人骨子裏還是崇尚“實用主義”的,跟科舉無關的書他們就很少看,比如王瑜,常常對王浮編著的志怪故事不屑一顧,卻對朝中某些大臣的詩書文章極為追捧。不實用的東西很難在民眾中傳播開來,即使是屬於上層建築的文章,亦是如此。

人們搶購完《和樂小報》,忍不住在書鋪裏又看了一圈,怎麽前不久趙家書籍鋪還是只有寥寥幾本基礎啟蒙書,這一下就出了許多文人詩集、文註和游記瞧這滿滿一架子書!誒這擺書的法子真不錯,只要看著書背上的名字,就能找到對應的書,都不用歪著脖子一本本數著找了,而且這封皮也挺括,撐得起整本書。翻開書一看,謔,這紙質,恐怕是上等的竹紙,怎麽如此潔白厚實又不會沁漏前不久還能隱隱看見的一塊塊的格子也不見了,印制得很精美流暢,完全不輸別的書鋪請有名的雕書匠印制的“典藏版”!

價格也公道,比以前便宜不少呢,還楞著幹什麽掏錢買呀!

很多人抱著這樣的想法買了幾本新書,就是那自己不看書,卻有幾個閑錢

的,看見這書也願意掏錢買兩本送人。

文同也看中了好幾本書,和蘇軾兩個人精打細算,買了十來本,幾乎掏空了他們倆的荷包。

買完書,兩人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的眼裏看到了一絲無奈。

王方跟書籍鋪的掌櫃交代了幾句話,就拖著一麻袋信件出來了,今日董阿大沒有跟出來,幸好他們是坐馬車來的,不然還不知怎麽回去呢。蘇軾和文同幫著王方把信件擡上車,王浮先坐了進去,撩開一邊的窗簾把蘇軾招過來,悄悄對他說“方才我已經吩咐過了,以後你和文表兄來書鋪買書都不用給錢,蘇哥哥,你是知道我的脾氣的,請一定不要推辭,你們倆看幾本書我還是能支持得起的。”

蘇軾知道她不在文同面前說是顧及兩人的顏面,雖然文家和蘇家都有很多藏書,但書這種東西,是越讀越多的,以他們倆目前的情況,還不能隨意買書,王浮如此盛情,他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

蘇軾想了一會兒,對王浮說“雖然很不好意思,但我還是實話實說了,表嫂這一胎懷相不好,折騰得厲害,近來花銷太大,我與表兄都不敢多用錢。我知你心腸好,就算是做好事,亦是處處照顧我和表兄的面子,但施恩太過,萬一養出了我的刁鉆胃口,反而會傷害你我情誼。十娘若有難處,盡管來找我,這是我作為兄長理應做到的,就算是平時開一些買賣詩文的玩笑,也是無心之舉,讀書這事,還是我們自己想辦法,不能無故壞了你家書鋪的規矩。”

王浮垂下頭,似乎有些洩氣,她早就該知道,男人啊,不論是八十歲的,還是十八歲的,都是好面子的生物,聽聽這話,怎麽找你幫忙就是你“作為兄長理應做到的”,到我幫忙就是“壞了規矩”呢

不過她也不能再說什麽,再說就惹人生厭了。王浮朝他甜甜一笑,說“那若是蘇哥哥想念我家三娘的燒菜手藝,還是可以隨時上門的。”

蘇軾也笑“這也是做兄長的理應做到的。”

等他們走了,文同又帶著蘇軾逛了一圈,他也好久沒來府城了,許多新鮮事物他都沒見過,尤其方才和樂樓那一頓,真是讓他回味無窮。顯而易見的,這對表兄弟在“吃”這方面有著共同的愛好。

按理說,文同比蘇軾大了十七八歲,兩人應該有代溝才對,可這兩人卻偏偏成了摯友,不得不說是文人相吸。

文同悄聲問蘇軾“昨日子華家那一頓你都沒怎麽動筷子,怎麽今日就這麽有胃口了”

昨天文同的同窗好友杜明杜子華設宴替他們倆接風洗塵,在他家裏吃了一頓便飯,主菜是一道鱖魚,這時節的鱖魚還不太肥美,再加上蘇軾幼年被魚刺卡過喉嚨,之後吃魚都是興致寥寥,所以昨天他就沒怎麽吃菜。

“表兄,你還不知道我我打小就不愛吃魚,你看今日十娘安排的這一頓,哪裏見著魚腥了她心細如塵,我都不曾對她說過,沒想到她能看出來。”

“十娘確實待你極好。今日這些書,如果不是我在,恐怕她還想送給你吧你可不能白拿人家的東西,這樣不好。”

“她方才同我說,我回絕了。”蘇軾一拍大腿,想起來什麽,嗔怪文同“表兄你今日怎麽這麽多話我們倆習字的紙不夠用了,方才忘了買,再去買兩刀吧。”

“你這麽一說,為兄還想起來你嫂子讓我帶兩籃子菜回去,她說她想吃綠豆芽了,這可讓我上哪給她弄那麽多綠豆芽”

雖然嘆著氣,兩兄弟還是把臂同游,在外面逛了個盡興,又趕著點去菜攤子買了菜,這才回去。回到家中,文同的妻子李氏迎上來,她身懷六甲,已經五個月了,夫君是個書蟲,典型的文人風格,在家裏是諸事不管的,但這次為了她想娘家而陪著她到府城來住,李

氏不是不感動的。李氏看了看兄弟倆買的東西,果然又買了宣紙和書,這兩個最近在畫竹子,不知道廢了多少宣紙,也不知道心疼。

文同扶著李氏坐下,問她“今日娘子一個人在家,不會很悶吧”

李氏笑道“孕婦嗜睡,我看了會書,又和小青翻了會兒紅繩,剩下的時間都在睡著。官人與和仲去和樂樓赴宴,吃得可盡興”

“盡興,盡興,和樂樓真是名不虛傳,改日外帶一些回來給娘子嘗嘗。和仲的這位長輩和藹可親,學識也很淵博,他家有位小娘子,與我家和仲關系甚好。”說著便拿一雙笑眼去瞧蘇軾,李氏會心一笑,也調笑道“哦這位小娘子可是長得天仙一般不然怎麽入得了我們家和仲的眼”

蘇軾任由他們倆擠兌,自顧自地倒了一杯茶,慢騰騰地道“十娘自然是好的,她還說要給我們家送新鮮蔬菜來呢。”

李氏驚訝地看向文同“這時節有什麽新鮮蔬菜怕不是貴得很吧”

文同連忙擺手“這也是盛情難卻,不過我也答應給她寫幾篇文章,畫幾幅畫的,你可能還不知道,她家就是那個辦了《和樂小報》的趙家書籍鋪的主家,這些書都是在她們家買的,價格也比一般的書鋪便宜,所以我才買了這許多。”

“那也不合禮數,改日一定要登門道謝,或者把她請來咱們家做做客,官人喲,人家是個小娘子,可不是你們的同窗好友,可以隨便互贈詩文的。”

蘇軾和文同面面相覷,他們顯然不能理解女人們的邏輯,怪就怪王浮表現得太大方成熟了吧。

王浮和王方回到家,打發走楊華派來下拜貼的人,兩人都無言以對,自從王浮提出“商行”這一概念而拒絕了楊華的合作要求,他就天天派人來拜訪王方,一邊在益州府找尋同盟,近來,連周陳賀三人都聽說了這事,也派人上門來問。他們當然不知道這個建議是王浮提的,只是從楊華畫的大餅中看到了希望,打算找王方商量一下。

王方當然不會傻乎乎地去摻和,他怎麽說都是讀書人,而且王浮是提出者,當然知道這裏面的水有多深,肯定不會讓他去冒險。但從王浮的角度來說,不論是誰,如果能把這個較為先進的經驗引入商業,都是她願意看到的。

“十娘子,十娘子,門外來了個老乞丐,坐在臺階上玩石頭,趕也趕不走,這可如何是好”雙喜比較活潑,在家裏混熟了之後,也漸漸喜歡往外面跑了,有時候她在巷口和別的小姑娘翻花繩,找都找不著,不過一到了飯點,或者王浮外出回來,她就會立馬出現在王浮身邊,端茶遞水,研墨打扇,侍候王浮十分盡心。雖然王浮從不把她們倆當婢女看,但她們倆都一心認為,王浮就是她們的主子。

王浮聽到她從二門喊到花廳,嗓子又大,中氣十足,深覺這是一個唱美聲的好苗子,只是生錯了時代,真是可惜了。

“雙喜,你不要喊了,我已經聽到了,讓董阿大去把人送走,多拿半袋米糧給他,哦,對了,拿幾個熱炊餅給他。”

“娘子,他不肯走哩!我都勸了好幾遍了,也不要錢糧,也不要吃食,就坐在門前石階上不走,說是咱們家門前的太陽好,您說這人,可真是奇怪呀!”

王浮一聽,就知道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乞丐,打算親自去會會他。才剛剛走到後門口,就看見李書文蹲在門口,同那個乞丐理論著什麽,湊過去一聽,他們竟然在討論數學題。

地上畫著一個不怎麽規則的圓,內接正六邊形和正十二邊形,這正是在運用“割圓法”求圓周率。三國時期,數學家劉徽運用割圓術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3位,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在劉徽研究的基礎上,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7位,這個精確度直到一千多年後

才被打破,所以也有人提議將圓周率命名為“祖率”。

祖沖之父子的許多數學成果,包括計算球體的體積的方法都寫在了數學著作《綴術》上,《綴術》在唐代被收錄進《算經十書》裏,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當時學習《綴術》需要四年的時間,可見《綴術》之艱深,就連《隋書》都說“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綴術》曾經傳至朝鮮、日本,很可惜地是,這本書在大約唐末、北宋初年的時候就失傳了,王浮都沒能找到這本書。

“你這樣做,不知道要算到什麽時候去,況且你這個圓也不夠大,不如來我家,我給你一間房,供你算圓周率。”

“‘圓周率’那是什麽”看上去已經五六十歲的老乞丐捋著自己的胡須,好奇地問。

王浮驚覺自己失言,可她對這個也沒有什麽研究,只知道怎麽用現代語言解釋,所以她只好拿了根木棍,當做圓規另畫了一個圓出來,給老人解釋圓周率是什麽意思。

“有趣,有趣,看來小娘子也是同道中人,數術水平不在老朽之下,果然英雄出少年,巾幗不讓須眉。”老人哈哈大笑,十分欣賞地看著王浮,自報家門道“在下紀遠,受《和樂小報》主人之邀,來做個賬房先生。”

王浮恍然大悟,原來是那個解出了數獨游戲的紀遠,沒想到他已經這麽大年紀了,還保持著對數學的熱忱之心,真是讓王浮羞愧難當。

王浮趕緊朝紀遠行了個大禮,表示自己才疏學淺,應執弟子禮,又道“那不過是句玩笑話,讓老先生這樣的人才當個小小賬房,豈不是大材小用在下王家十娘,一時興起創辦了《和樂小報》,那個數獨游戲的本意是尋找志同道合之人,共同研究數術,沒想到真的招來了金鳳凰,老先生若不嫌棄,還請在舍下小住幾日,有關於割圓術,我也有些問題想問問老先生。”

紀遠十分豪邁地揮揮手,大笑道“沒想到你年紀如此之輕,倒真叫我失望,不過,我既然許諾了你,就絕不會反悔,你出的題目我解不出來,自然任憑你差遣。”紀遠對王浮的坦誠十分滿意,他穿著破衣爛衫而來,就是為了測試王家人的秉性,沒想到他們家的使女心善,奴仆向學,就連主人,也是如此蕙質蘭心,惹人喜歡。

方才李書文同他閑聊,談及他家主人計算能力極好,紀遠一時忍不住,就拿割圓術顯擺起了自己的計算能力,這下見到了王浮,才知道他暗中較了幾回勁的竟然是個小娘子,他還一次都沒有比過,真是後生可畏啊!

王浮把紀遠迎進花廳,請他上座吃茶,待他舒了口氣,就迫不及待地問“敢問老先生,可曾見過祖沖之與他兒子合著的《綴術》一書”

“《綴術》失傳已久,就連皇宮大內都沒有了《綴術》的蹤跡,這也是老夫的一塊心病,我雖然知道割圓術,也曾經嘗試過,但算了幾年,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意外而中斷,恒心毅力皆不及祖氏父子。”

王浮雖然有些失望,卻也並不執著,笑著勸慰紀遠“當世數學名家又有幾位在我看來,紀老先生的數術水平,也是數一數二的了。不知紀老先生可有什麽別的研究成果,能否告知於我,我們共同參詳一番,將來若老先生著書立說,我們趙家書籍鋪必定傾盡全力推廣,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數術也是不輸儒學、道學的存在!”

紀遠沒想到王浮還有這樣遠大的志向,不過像他這樣專門研究數學的人已是鳳毛麟角,好不容易有個知己,就算是年紀小點,也無所謂的。他心中也盼望著有一天,數術能高登殿堂,昭示世人,數術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兩人一直討論數學問題到了日落西山,來叫他們吃飯的音娘跑了兩三次,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勸著紀遠去沐浴更衣,把王浮轟去吃飯了。

王浮就連吃飯都在想著有關數學體系建立的問題,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在世界數學的巔峰之上,明代以後,卻幾乎毫無作為。中國古代數學偏向於實用和實踐,如果貿然引進理論數學的內容,王浮怕他們接受不了,這下有了紀遠,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接下來兩天,王浮整天都在和紀遠討論數學題,幸好王家藏書多,算學書更多,兩人把流傳於世的大多數算學書討論了個遍,紀遠身為地地道道的古人,對這些問題有很透徹的見解和研究,王浮把自己的數學筆記拿出來給他看,他竟然很快就領略到了方程、代數、微積分和概率論的邏輯。

紀遠也震驚於王浮的學識之淵博,更何況這些精妙絕倫的理論,完全不可能是一個七歲小兒自己想的,起初他還想問王浮師承何處,但漸漸明白,這世上也不可能有一個人能教得了王浮。他是一個癡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算學,此時已經沈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王浮的異狀,他便不在乎了,只當王浮是生而知之,天降之人。

紀遠就這樣留在了王家,平時研究算學,閑暇時去書鋪學堂教教數術,王浮讓他把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都用規範的學術語言寫出來,於是這個世界的第一篇數學論文就出世了——《論割圓術求圓周率的可行性》,刊登在慶歷六年二月十五的《和樂小報》頭版頭條,作者紀遠,出版社為趙家書籍鋪,震驚世人。

這篇文章與以往人們看到的任何一篇算學文章都不一樣,並不是舉例然後給出答案,而是詳細地將數學研究的步驟寫了出來,也並不註重結果,而是宣揚一種數學研究的思維模式。在這篇文章裏,人們也首次見到了阿拉伯數字、分數、小數、運算符號、定義定理、假設論證等現代數學才有的東西,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無異於天書,但對於有識之士來說,這篇文章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論文後一版附上了詳細註解,把所有新鮮名詞都解釋了一遍,並倡導人們註重數學的學習,註意學術規範性,鼓勵所有人前來投稿。

一時間,整個益州府都在討論《和樂小報》的這篇文章,雖然大多數人都看不懂,但不妨礙他們對這種高大上的新鮮事物進行討論。

蘇軾和文同也買了新一期的《和樂小報》,因為蘇軾只是在府城暫住,所以並沒有去上學,而是由文同在家教他,兩人都認為這一期《和樂小報》的文章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將會促成一種新文風的興起。經過討論,他們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想問問王浮這個作者紀遠是何許人。

蘇軾發了拜貼,王浮下午就回了他,請他和文同夫妻到家裏吃飯。因為路也不算遠,文同就帶著妻子李氏一同前去了。到了王家,剛下馬車,就看見趙氏和王方在門口等著他們。

趙氏許久不見蘇軾,頗有些想念他,蘇軾過來同她行禮,她就立刻攬了蘇軾的臂膀,親親熱熱地把他扶起來了。

“和仲啊,你我可有些日子未見了,今日一見,竟覺得恍若經年。”

蘇軾回道“嬸娘卻看著比去年更年輕了,小侄冒昧前來,叨擾了。”

趙氏自然笑著擺手,又與文同、李氏見禮,側身請他們進門。

李氏扶著丈夫的手,跟著趙氏進門,這是一棟不大不小的宅子,三進的院落,屋舍顯得有些擁擠,因為地處繁華之處,沒多少地方做院子,只稀稀落落地種了幾棵樹。但就算是買個這樣的宅子,在寸土寸金的益州府也是得花費不少銀錢的。趙氏身上倒沒有穿著貴重的綾羅綢緞,首飾也都是很普通的成色,李氏便有些疑惑,這王家,到底是富貴人家還是並不那麽富裕呢

李氏有這樣的疑惑很正常,王家人都不喜奢華,家中各種陳設大多是舊時物品,少有新

置的,身上也未曾穿紅著綠,做奢靡打扮,他們的銀錢,大多用在了王浮的蔬菜大棚、印刷廠和書鋪學堂上,家裏的確沒有餘錢享受。

李氏陪著趙氏在花廳說話,王浮則帶著文同和蘇軾去了王方的書房,近來王方似乎迷上了新數學,和紀遠在書房一蹲就是一天。要不是紀遠以王浮手下敗將自稱,不肯受他的拜師禮,他就成了王方的老師了。

王方以往對算學是沒什麽興趣的,自從王浮教了他一些現代數學的原理,又來了個精通算學的紀遠,他漸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得不說,有了學習動力,他的進度可謂是一日千裏,王方自嘲說自己少年時背四書五經都沒有這麽勤快的,沒想到在這年近不惑的時候又開始了學習。

見蘇軾和文同過來,王方把手中的筆放下,給他們介紹了紀遠。蘇軾見了這一屋子的書,驚得說不出話來,他們蘇家也算是藏書頗豐,更別說他外祖家,可比起王家,似乎還是小巫見大巫,王方這間書房裏,書架通梁,高處的書甚至要用梯子去取,一個個格子裏,擺著各種各樣的書籍,光從書背上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沒有一本是重覆的。當時紀遠願意留下來,也不是沒有垂涎王家藏書的原因。

王家能有這麽多藏書,與王浮喜歡收集書籍有關,也與他們現在做的生意有關,書鋪老板若是沒有點存貨,怎麽賣得出去書這裏只是王家藏書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書鋪學堂,那裏有一整間屋子,王浮稱作“圖書館”,專門安排了人做借書登記的事,凡是王家人,不論主人、下人還是在王家臨時做事的,都有資格去借書看。

紀遠揉了揉眼睛,把視線從紙上挪開,問蘇軾和文同“聽說你們有問題要問我問吧。”對於好學的後輩,紀遠有很好的耐性,願意跟他們多解釋兩句。

“此次前來,與可想問先生——小數有何意義若一個東西不完整,譬如一文錢,掰開成了半文錢,豈不是毫無意義”

紀遠捋了捋胡子,頗為讚賞地說“與可這個問題很不錯,在回答你之前,我先給你出個問題,如今我有一塊四四方方的地,我將它分為兩半,又將其中一半半之,再取一半的一半分為兩半,依此類推,我是否能把這塊地分完”

“當然能分完!這世上怎麽會有分不完的東西”文同答道。

“不,你永遠都分不完這塊地,不論你分多少次,你最終還會留下上一次分完的一半。一切的度量都是由我們定義的,如果我將兩文錢定義為一文錢,那麽半文錢不就相當於現在的一文錢嗎上有星辰宇宙之浩瀚,下有螻蟻蜉蝣之渺小,怎麽能僅憑日常所見就局限了自己的眼界”

蘇軾問“夫子在文章中提出,圓周率可能是一個永遠算不完的數,也就是您後面註解的‘無限不循環小數’,那麽計算圓周率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呢”

“以割圓術算法求圓周率,我們是用正多邊形無限趨近於圓形,如果圓周率可以算盡,那麽就是說,圓是不存在的,它實際上是正多邊形,這就完全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世界上將不存在圓滑的曲線,甚至頭頂的太陽,也會變成正多邊形,這時候的圓周率已經毫無意義了。”

“圓”會不存在真的可能嗎這難道不是臆想嗎

雖然蘇軾和文同都有這種想法,但理智和邏輯告訴他們,紀遠說得沒錯。此時他們的頭腦一片混沌,似乎有什麽東西正在生根發芽。

“夫子還說,算學是一切事物的基礎,此話何解”

“在這裏,我更願意把‘算學’一名改為‘數學’,萬物都在數中,都可以用數學表達,計算只是一種表達,一種過程,萬物之理都在數中。譬如這間屋子,建造的時候用了多少材料,尺寸幾何,售賣時價錢

幾許,雖然這句話說得玄妙誇張了些,但我確實堅信如此。正如文末所說,我們需要對萬事萬物進行探索論證,這句話是否有道理,也是需要後人論證的。”

這是王浮和他偶然提起的歷史發展觀,當時是正確的理論,後來也可能成為不正確的東西,所以他們需要探索的是一種普遍適用的規律,便於後人認知事物,這也是數學語言的另一種意義。

蘇軾和文同與紀遠談話至黃昏日落,最終完全被紀遠征服,當即就要拜紀遠為師。他們倆都是聰明至極之人,但紀遠對於數學理論的研究已經超過他們幾乎千年,自然當得起他們的老師,紀遠在王浮處得到了很多需要論證的數學問題,當前正在整理他的數學框架,他很有信心,未來數學將成為與儒學並肩、甚至超過儒學的存在,他現在急需收一些天資卓越的徒弟,幫助他構建理論框架,蘇軾和文同只是開始。

曾幾何時,紀遠也想收徒,卻因為無人願意向他學習算學而作罷,那時他心灰意冷,打算在深山中了此餘生,沒想到峰回路轉,他能有這樣的際遇。

紀遠端起蘇軾和文同的拜師茶,輕輕抿了一口,眼角餘光瞥向王浮,她正將書架上打亂了的書歸置好,眉眼彎彎,心情甚好,紀遠收回視線,大笑了兩聲。

既拜了師,眾人閑了下來,這才發現外頭已經黑魆魆一片,三兩燈火燃起,李書文從外頭跑過來,氣喘籲籲地向王浮說“大娘子說,飯菜已經備好,可以開席了。”

王方便請幾人到花廳用餐,王浮和李書文一起走另一條路去了廚房,二娘和三娘正在廚房指點江山,史大娘忙得團團轉,見李書文來了,立刻喝斥他“小兔崽子,又跑哪裏去了還不快快過來幫你音娘嬸子上菜!”

這個不算大的廚房裏塞滿了人,幾個孩子懂事,一個個都來幫忙,洗菜的洗菜,燒火的燒火,揉面的揉面,看得王浮心中暗想我這算不算雇傭童工

李書文撇撇嘴,老實地過去端菜,王浮拉住他,從案上取了一大塊糖糕塞到他嘴裏,笑瞇瞇地說“辛苦你了!上過菜就把弟弟妹妹們領回去休息吧,”又指了幾盤肉菜和糕點,“這幾個菜不用上,前面管夠了,你們拿回去加個餐,正長身體呢!”

雙喜高興地蹦起來,跑過來抱住王浮的手臂,如同向好姐妹分享快樂一般,附在她耳邊說“十娘子真好!”

史大娘不悅,把案板敲得震天響,訓斥雙喜“你是下人,娘子是主人,怎麽行事如此輕浮”

雙喜嚇得立刻松開了王浮的臂膀,王浮卻拉著她說“不用管史大娘,她著急忙慌的口不擇言,我喜歡你這麽跟我說話。”又對史大娘說“大娘不必焦急,前頭都是親近人,稍微慢點也沒關系。不過,說他們是下人的話以後就不要再說了,我帶他們回來,不是為了讓他們來給我做牛做馬的。我是什麽樣的人,我爹爹娘親是什麽樣的人,你心裏清楚得很,若因資歷老而在後院逞威風,欺負這幾個年紀小的,就不必再在我們家待了。”

稍後為你更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