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章
陽春三月,長安。
天陰霧蒙,蘇傾若跟在師父蘇朝後邊兒,前頭是寧王府的小廝,同他們一樣,兩人推一車紮彩,一旁的弟弟蘇與臨抱著她的箜篌,走得不快。
寧王前幾日突發惡疾,沒熬過一天,當晚就去了。王府上下悲痛不已,寧王妃更是傷心過度,竟直接病倒了,寧王的身後事便都交由府裏的老嬤嬤打理。
嬤嬤深夜到香燭鋪敲門,雙眼泛紅,將寫了所需冥品的紙張遞給蘇朝,請他們用最好的材料、最快的時間紮彩,在寧王出殯前送到王府。
蘇朝領著一家子,不眠不休閉門紮彩,寧王府出手闊綽,單這一票就夠他們一家子吃幾年了。
蘇朝從祖上開始就幹這行當了,自小耳濡目染,方會走路就替大人滿屋跑找彩紙,再大些就要學著如何紮彩。
王府家大業大,陪葬紮彩用的都是頂好的彩紙、絲絹,配上蘇朝精湛的手藝,紮出的紙人、車馬栩栩如生,擺出來都有面兒。
寧王生前積善成德,謙卑正直,在民間享有盛譽。今日出殯,王府外百姓自成組成的送葬隊伍已經排到了街口,紛紛衣著縞素,手捧紙錢,為送寧王最後一程。
寧王的靈柩需經過長安街,再過衡橋,至慈恩寺停殯,待百日後下葬親王墓。
慈恩寺掩映在大片高聳竹林下,鐘樓傳來的鐘聲沈重而綿長。
方丈和太子已在寺門等候多時,方丈見到高舉靈幡的長樂郡主後雙手合十,念道:“南無阿彌陀佛。”
長樂躬身回禮。
寧王靈柩放置在殿內中央的喪塌上,殿外階下的供桌前鋪了吉毯,寧王親眷跪於其上。
方丈高呼:“一輯——”
眾人俯身。
“再輯——”
“三輯——”
“起——”
兩側幾案上已備好酒水,諸位有序行至幾案後,彎腰端起酒盞。
“奠酒——”
酒水灑落的聲音,宛如寧王離世那晚的雨聲,淅淅瀝瀝。
“禮畢,入座。”方丈道,“鳴炮,奏樂。”
寧王妃和長樂坐在最前,太子和楚淮之坐在二人對面。
待三聲禮炮過後,蘇與臨擡了張椅子放到檐下門邊,站到一旁,蘇傾若抱著箜篌落座。
蘇與臨取下腰間玉笛,和蘇傾若對了個眼神,待蘇傾若撥弦後吹響玉笛。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太子讚道,“先人說得真不錯,箜篌一響,喪樂都悅耳多了。”
楚淮之:“太子好耳力。”
楚淮之的位置看不完全蘇傾若的臉,單看側臉也能看出是個相貌極好的,只梳了個簡單的發髻,用一根木簪簪好,淡漠的神情倒是讓她多了份清冷。
昨日他隨陛下一齊到寧王府看望寧王妃和長樂,下人們都安分守己地站在兩側,楚淮之餘光中瞥見人群中有人在亂動,在他扭頭望過去的同時,那人迅速站定,躲在前排小廝的身後。
楚淮之還以為她是寧王府新來的丫鬟,冒冒失失的,原來她就是長樂常跟他提起的三姐兒——蘇傾若。
往前數幾年,有段時間裏,長安城街頭巷尾都在傳一個消息,賣香燭紮彩的蘇家收了一對姐弟當學徒,兩姐弟長得那叫一個俊美,也不知怎麽想的要學做這死人生意。
才來時姐弟倆壓根兒不會紮彩制香,弟弟年紀輕,但賬目算得又快又準,姐姐嘴皮子順會談價,箜篌彈得極好,所以蘇朝常常都是帶著蘇傾若出門。
才及笄的蘇傾若出落得漂亮,便是穿著粗布衣裳,素面朝天都能引來長安城公子哥的青睞,但又礙於她家這行當,就是喜歡也不敢上門提親。
喪樂曲畢,蘇與臨快步退到拐角處,未聞身後動靜,回頭一看,蘇傾若還坐著沒動,蘇與臨疑惑:“長姐?”
蘇傾若再次撥動琴弦,只幾個音,蘇與臨就聽出來了。
一旁的蘇朝問道:“她這彈的什麽?”
蘇與臨攥著玉笛的手逐漸用力,回答道:“霓裳引。”
“這又是什麽曲子?”蘇朝只知喪樂,對其他曲子一竅不通。
時隱時現的陽光落在蘇傾若腳邊,她不看別處,只專註撫琴。
琴音如清泉流淌耳邊,臺下的楚淮之盯著蘇傾若的側臉,沈思,低聲喃喃:“霓裳引?”
太子偏頭問道:“世子聽過?”
“少時的事了。”
“這曲子聽來不錯,平素裏竟從未聽人彈過。”
楚淮之道:“這是樓蘭皇後為剛出生的公主所作,自是少有人知道。”
“樓蘭……樓蘭皇後早逝,樓蘭國主被俘後自戕,聽聞長公主同二皇子均葬身火海。”太子惋惜道,“可惜了,好好一座城,就這麽被匈奴踏平。”
太子又疑惑道:“既是鮮為人知的曲子,三姑娘又是從何習得?”
楚淮之:“北齊先前同樓蘭常有往來,互通有無,勾欄裏不乏樓蘭來的琴姬,許是有人將曲譜帶了出來。”
“也是。”太子道:“你方才說少時聽過這曲子,聽的長公主彈的?”
“嗯。”
“長公主薨逝那年不過十四歲,我若記得沒錯,淮之你同寧王出使樓蘭是十二年前,如此算來……當年長公主只有六歲?”
“是。”楚淮之回憶道,“人還沒有那箜篌高,皺著一張臉,被樓蘭國主逼著彈奏。”
太子明了,“六歲便能彈奏如此高難的曲子,想來打小就是個天資聰穎的主兒,也難怪薨逝後被世人稱作滄海遺珠。”
太子又道:“要論這箜篌,世人皆說當屬樓蘭長公主彈得最好,我瞧著三姑娘這琴技也不賴,也不知和長公主比起來,誰更勝一籌?”
“依我看……”楚淮之倏然一笑,“自然是三姑娘。”
“你說三姑娘一女子,怎的幹了這麽一行當,這日後想嫁人怕是都難,哪個夫家不忌諱這些?”太子搖搖頭,“要我說,單憑她這琴藝和相貌,若是到樂坊裏頭,定然能成鳳鳴坊的頭牌,可比她紮彩掙得錢多。”
楚淮之瞥了他一眼,“那地方是個好地方?”
“……”太子解釋道,“別的樂坊不提,但那鳳鳴坊真的是正經樂坊,不幹其他勾當。晚歌姑娘你知道嗎,就鳳鳴坊如今的頭牌,曾經一浪蕩少爺企圖輕薄她,被晚歌姑娘當場卸了胳膊,斷了條腿,至今不敢再到鳳鳴坊。”
“後來才知,那些姑娘除卻每日練琴的時間,閑時都在鳳鳴坊後院習武防身,沒幾個不長眼的敢占她們便宜。”太子無奈道,“我又不是老鴇,還能把人往風月樓裏帶不成?長樂不得弄死我。”
“比起琴姬……”楚淮之輕笑道:“三姑娘或許更樂意當那教習武術之人。”
二人閑聊之際,琴聲漸停,太子恍惚道:“誒,怎的結束了?”
蘇傾若抱著箜篌快步離開,楚淮之的視線隨著她走,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探究。
太子一掌拍上他的肩頭,“都怪你啊,非拉著我聊,三姑娘不願當琴姬,我何時才能再聽到這曲子,真是虧大了。”
“……”楚淮之拿開他的手,“你若喜歡,可一擲千金,讓她彈與你聽。”
“千金?”太子手指敲著幾案,沈思片刻,說道,“便宜買賣。”
楚淮之:“……”
敗家玩意兒。
*
蘇氏一家三口的任務完成了。
蘇與臨抱著蘇傾若的箜篌,走在最後,“長姐,你方才彈的是《霓裳引》嗎?”
“聽不出?”蘇傾若回頭看了他一眼,“昨晚又指月亮了?耳朵叫月亮割了?”
“……”蘇與臨不理睬她的玩笑話,嘀咕道,“娘親走後,長姐就沒再彈過這曲子,今日怎麽……”
蘇傾若停下腳步,望向沒被竹林遮擋完全的慈恩寺的塔尖,輕聲說:“他說想聽。”
蘇與臨不解:“誰?”
“一個故人。”
*
蘇傾若幼時曾見過寧王,那時的寧王還只是一個使節,尚未封王。
宴席上,當時年僅六歲的蘇傾若便在眾人面前彈奏了《霓裳引》,在場眾人奉承她技藝精湛,只有寧王發現她指尖紅腫發顫,派人給她送了一瓶中原的金創藥。
再見寧王已是五年後,那時她長高了不少,箜篌練得愈發精熟,寧王見了她,不問琴藝,只微笑問候道:“多年未見,長公主出落得更加標致了。不知當年那瓶金創藥,公主用得可好?撫琴時手指還疼嗎?”
當時蘇傾若傷了手,一直到寧王離開,都沒有彈過箜篌。
寧王臨走前對她說:“長公主保重玉體,希望來日能有幸再聽到長公主的《霓裳引》。”
這一天終究沒有來到。
是以喪宴本只有一曲喪樂,而蘇傾若為讓寧王遂願,再度彈奏《霓裳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陽春三月,長安。
天陰霧蒙,蘇傾若跟在師父蘇朝後邊兒,前頭是寧王府的小廝,同他們一樣,兩人推一車紮彩,一旁的弟弟蘇與臨抱著她的箜篌,走得不快。
寧王前幾日突發惡疾,沒熬過一天,當晚就去了。王府上下悲痛不已,寧王妃更是傷心過度,竟直接病倒了,寧王的身後事便都交由府裏的老嬤嬤打理。
嬤嬤深夜到香燭鋪敲門,雙眼泛紅,將寫了所需冥品的紙張遞給蘇朝,請他們用最好的材料、最快的時間紮彩,在寧王出殯前送到王府。
蘇朝領著一家子,不眠不休閉門紮彩,寧王府出手闊綽,單這一票就夠他們一家子吃幾年了。
蘇朝從祖上開始就幹這行當了,自小耳濡目染,方會走路就替大人滿屋跑找彩紙,再大些就要學著如何紮彩。
王府家大業大,陪葬紮彩用的都是頂好的彩紙、絲絹,配上蘇朝精湛的手藝,紮出的紙人、車馬栩栩如生,擺出來都有面兒。
寧王生前積善成德,謙卑正直,在民間享有盛譽。今日出殯,王府外百姓自成組成的送葬隊伍已經排到了街口,紛紛衣著縞素,手捧紙錢,為送寧王最後一程。
寧王的靈柩需經過長安街,再過衡橋,至慈恩寺停殯,待百日後下葬親王墓。
慈恩寺掩映在大片高聳竹林下,鐘樓傳來的鐘聲沈重而綿長。
方丈和太子已在寺門等候多時,方丈見到高舉靈幡的長樂郡主後雙手合十,念道:“南無阿彌陀佛。”
長樂躬身回禮。
寧王靈柩放置在殿內中央的喪塌上,殿外階下的供桌前鋪了吉毯,寧王親眷跪於其上。
方丈高呼:“一輯——”
眾人俯身。
“再輯——”
“三輯——”
“起——”
兩側幾案上已備好酒水,諸位有序行至幾案後,彎腰端起酒盞。
“奠酒——”
酒水灑落的聲音,宛如寧王離世那晚的雨聲,淅淅瀝瀝。
“禮畢,入座。”方丈道,“鳴炮,奏樂。”
寧王妃和長樂坐在最前,太子和楚淮之坐在二人對面。
待三聲禮炮過後,蘇與臨擡了張椅子放到檐下門邊,站到一旁,蘇傾若抱著箜篌落座。
蘇與臨取下腰間玉笛,和蘇傾若對了個眼神,待蘇傾若撥弦後吹響玉笛。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太子讚道,“先人說得真不錯,箜篌一響,喪樂都悅耳多了。”
楚淮之:“太子好耳力。”
楚淮之的位置看不完全蘇傾若的臉,單看側臉也能看出是個相貌極好的,只梳了個簡單的發髻,用一根木簪簪好,淡漠的神情倒是讓她多了份清冷。
昨日他隨陛下一齊到寧王府看望寧王妃和長樂,下人們都安分守己地站在兩側,楚淮之餘光中瞥見人群中有人在亂動,在他扭頭望過去的同時,那人迅速站定,躲在前排小廝的身後。
楚淮之還以為她是寧王府新來的丫鬟,冒冒失失的,原來她就是長樂常跟他提起的三姐兒——蘇傾若。
往前數幾年,有段時間裏,長安城街頭巷尾都在傳一個消息,賣香燭紮彩的蘇家收了一對姐弟當學徒,兩姐弟長得那叫一個俊美,也不知怎麽想的要學做這死人生意。
才來時姐弟倆壓根兒不會紮彩制香,弟弟年紀輕,但賬目算得又快又準,姐姐嘴皮子順會談價,箜篌彈得極好,所以蘇朝常常都是帶著蘇傾若出門。
才及笄的蘇傾若出落得漂亮,便是穿著粗布衣裳,素面朝天都能引來長安城公子哥的青睞,但又礙於她家這行當,就是喜歡也不敢上門提親。
喪樂曲畢,蘇與臨快步退到拐角處,未聞身後動靜,回頭一看,蘇傾若還坐著沒動,蘇與臨疑惑:“長姐?”
蘇傾若再次撥動琴弦,只幾個音,蘇與臨就聽出來了。
一旁的蘇朝問道:“她這彈的什麽?”
蘇與臨攥著玉笛的手逐漸用力,回答道:“霓裳引。”
“這又是什麽曲子?”蘇朝只知喪樂,對其他曲子一竅不通。
時隱時現的陽光落在蘇傾若腳邊,她不看別處,只專註撫琴。
琴音如清泉流淌耳邊,臺下的楚淮之盯著蘇傾若的側臉,沈思,低聲喃喃:“霓裳引?”
太子偏頭問道:“世子聽過?”
“少時的事了。”
“這曲子聽來不錯,平素裏竟從未聽人彈過。”
楚淮之道:“這是樓蘭皇後為剛出生的公主所作,自是少有人知道。”
“樓蘭……樓蘭皇後早逝,樓蘭國主被俘後自戕,聽聞長公主同二皇子均葬身火海。”太子惋惜道,“可惜了,好好一座城,就這麽被匈奴踏平。”
太子又疑惑道:“既是鮮為人知的曲子,三姑娘又是從何習得?”
楚淮之:“北齊先前同樓蘭常有往來,互通有無,勾欄裏不乏樓蘭來的琴姬,許是有人將曲譜帶了出來。”
“也是。”太子道:“你方才說少時聽過這曲子,聽的長公主彈的?”
“嗯。”
“長公主薨逝那年不過十四歲,我若記得沒錯,淮之你同寧王出使樓蘭是十二年前,如此算來……當年長公主只有六歲?”
“是。”楚淮之回憶道,“人還沒有那箜篌高,皺著一張臉,被樓蘭國主逼著彈奏。”
太子明了,“六歲便能彈奏如此高難的曲子,想來打小就是個天資聰穎的主兒,也難怪薨逝後被世人稱作滄海遺珠。”
太子又道:“要論這箜篌,世人皆說當屬樓蘭長公主彈得最好,我瞧著三姑娘這琴技也不賴,也不知和長公主比起來,誰更勝一籌?”
“依我看……”楚淮之倏然一笑,“自然是三姑娘。”
“你說三姑娘一女子,怎的幹了這麽一行當,這日後想嫁人怕是都難,哪個夫家不忌諱這些?”太子搖搖頭,“要我說,單憑她這琴藝和相貌,若是到樂坊裏頭,定然能成鳳鳴坊的頭牌,可比她紮彩掙得錢多。”
楚淮之瞥了他一眼,“那地方是個好地方?”
“……”太子解釋道,“別的樂坊不提,但那鳳鳴坊真的是正經樂坊,不幹其他勾當。晚歌姑娘你知道嗎,就鳳鳴坊如今的頭牌,曾經一浪蕩少爺企圖輕薄她,被晚歌姑娘當場卸了胳膊,斷了條腿,至今不敢再到鳳鳴坊。”
“後來才知,那些姑娘除卻每日練琴的時間,閑時都在鳳鳴坊後院習武防身,沒幾個不長眼的敢占她們便宜。”太子無奈道,“我又不是老鴇,還能把人往風月樓裏帶不成?長樂不得弄死我。”
“比起琴姬……”楚淮之輕笑道:“三姑娘或許更樂意當那教習武術之人。”
二人閑聊之際,琴聲漸停,太子恍惚道:“誒,怎的結束了?”
蘇傾若抱著箜篌快步離開,楚淮之的視線隨著她走,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探究。
太子一掌拍上他的肩頭,“都怪你啊,非拉著我聊,三姑娘不願當琴姬,我何時才能再聽到這曲子,真是虧大了。”
“……”楚淮之拿開他的手,“你若喜歡,可一擲千金,讓她彈與你聽。”
“千金?”太子手指敲著幾案,沈思片刻,說道,“便宜買賣。”
楚淮之:“……”
敗家玩意兒。
*
蘇氏一家三口的任務完成了。
蘇與臨抱著蘇傾若的箜篌,走在最後,“長姐,你方才彈的是《霓裳引》嗎?”
“聽不出?”蘇傾若回頭看了他一眼,“昨晚又指月亮了?耳朵叫月亮割了?”
“……”蘇與臨不理睬她的玩笑話,嘀咕道,“娘親走後,長姐就沒再彈過這曲子,今日怎麽……”
蘇傾若停下腳步,望向沒被竹林遮擋完全的慈恩寺的塔尖,輕聲說:“他說想聽。”
蘇與臨不解:“誰?”
“一個故人。”
*
蘇傾若幼時曾見過寧王,那時的寧王還只是一個使節,尚未封王。
宴席上,當時年僅六歲的蘇傾若便在眾人面前彈奏了《霓裳引》,在場眾人奉承她技藝精湛,只有寧王發現她指尖紅腫發顫,派人給她送了一瓶中原的金創藥。
再見寧王已是五年後,那時她長高了不少,箜篌練得愈發精熟,寧王見了她,不問琴藝,只微笑問候道:“多年未見,長公主出落得更加標致了。不知當年那瓶金創藥,公主用得可好?撫琴時手指還疼嗎?”
當時蘇傾若傷了手,一直到寧王離開,都沒有彈過箜篌。
寧王臨走前對她說:“長公主保重玉體,希望來日能有幸再聽到長公主的《霓裳引》。”
這一天終究沒有來到。
是以喪宴本只有一曲喪樂,而蘇傾若為讓寧王遂願,再度彈奏《霓裳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