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22章
如此又過了半年, 到這一年秋上。
國孝在身不能開宴,所以顧雲秋今歲的生辰就在家吃了碗壽面。
寧王贈給他一匹四蹄踏雪的烏騅,王妃亦送了一整套精致的皮影, 管家、小廝、銀甲衛,還有不少與王府往來密切的世家都送了賀禮。
若在前世, 這些東西都合顧雲秋心意,足夠他玩上半年有餘。
但現在,顧雲秋謝過父王母妃,就指揮雜役牽馬、將那些箱子都收到了庫房內。
比起嬉游玩樂, 顧雲秋對各處田莊來報的節上收成更感興趣, 總尋了由頭跟在王妃身邊聽。
每年八月前後, 都是朝廷核準田稅、清查人口的時間。
公田所的小吏會被分派出去量準土地、查檢作物, 而後登記造冊。
到九十月豐收, 再由朝廷指派的稅官按冊征納, 以及訂立更正這兩個月中出現的突發狀況, 如山洪暴發、盜禍、病疫等。
錦朝的田稅有稅糧和稅銀兩種,並將田地按位置、屬性分為水田、旱田和山地三種, 又在這每種之下,再依土壤肥力劃分為上下兩等。
每種田的賦稅不同, 但大抵每畝上田稅米一鬥至五鬥不等,下田則在五升至兩鬥之間。
折合稅銀,約是每畝百文到二兩左右。
這田賦並不算高, 而且還有很多可以折抵減免的機會。
除參軍、治水等有功的嘉賞外, 像顧雲秋在陳家村買下的那個田莊,就是朝廷詔令的墾荒、三年都不用繳稅。
而田莊的幾位管事, 還提到了田賦中一些旁門左道。
如避稅藏丁、假死脫役等,最離奇的一樁, 還要屬有人將自家七口都辦入僧籍,鬧得縣官無奈滅佛,引起不小的風波。
顧雲秋聽得津津有味,也將其中有用的信息一一谙熟於心。
再過兩日,便是和陳婆婆約定好分賬的日子。
顧雲秋田莊上十餘畝地,除了那幾塊大小形狀都不大規整的被留下種糧種菜供給莊裏外,剩下的全都種上了大豆。
不用愁原料問題後,這半年來豆腐坊的生意越做越好,大有恢覆當年繁榮之勢,陳婆婆還簽了筆雜買務的單子。
雜買務是專管禁中買賣的,除了糧食蔬菜,還負責征購各省院所需的文書紙張、幾個廠局制器的用料等。
總之,凡禁中所需,都要登記數目報給雜買務的提轄官,避免禁中各府寺省院單獨向外征購,牽扯出貪墨等不必要的麻煩。
去陳家村前夜,顧雲秋思來想去,還是吩咐點心從庫中收拾了一套嶄新的針線。
又集了開蒙所需的《三字經》《千字文》等紮成一捆,並上筆墨紙硯一套文房裝在個匣子裏。
登門拜訪,不能空手而去。
而且上回他們還賺了陳婆婆一頓飯,做人要講究禮尚往來。
陳婆婆性子爽直、待人以誠,直接送東西,她一定不收。
但她家姑娘都十歲了,也該學著識文斷字,將來也可幫忙記賬。
陳家村就有私塾,村長家的小石頭和他兩個哥哥都在那兒讀書。
先前,村長就給婆婆提過這事,但那時豆腐坊敗落,婆婆只種了些夠自家吃的糧食,還要顧著牲畜,實沒多餘的錢供孩子讀書。
如今生意好了、賺錢了,婆婆的六畝地也賃給外鄉一家三口租種,這念書的事就可重新提上來了。
○○○
八月金秋,各村農忙。
遠遠就能在金色麥浪中看著一群群澆水除草、施肥抓蟲的農人。
陳婆婆祖孫倆和蔣駿一早候在路口上。
下車時,顧雲秋註意到——
旁邊吳家村長那田莊竟用起來了,土坯房被推平,瓜架馬廄什麽的都拆了做成田地,地裏種著大豆、小麥,還有一畝左右的黃芽菜。
黃芽是菘菜的一種,只是菜葉嫩黃、莖稈素白,燒做成膳後顏色更豐富鮮亮,口感也更細膩,倒是京畿常見的一種蔬菜。
不過,大約確實是土壤肥力有問題,田裏作物都生得枯黃瘦小,豆桿上結的豆莢稀疏、麥子也青青黃黃。
那些黃芽更是歪斜著散在土地裏,不少都爛蕊、生蟲。
顧雲秋挑挑眉,隨口一問:“那田莊賣出去了?”
“哪能啊?”陳婆婆道,“是那姓吳的自己找人來種的。”
自己找人種?
顧雲秋又多看了兩眼:現在雇農的價錢可不低,而且小石頭不也說了吳家村長這地是按下等田算了稅的。
就這樣的作物成色,他就不怕蝕本?
不過這點古怪並沒讓他在意太久,陳婆婆和蔣駿很快將他迎入田莊內。
莊子已被收拾得煥然一新,蔣駿端來茶果點心,方便他與陳婆婆與坐下說賬。
陳婆婆不大認字,只認得數字,但也給顧雲秋算得明明白白:
半年下來除卻人工和損耗,豆腐坊合共賺了十五兩。
這錢並不多,但陳婆婆說這是只做了白豆腐的緣故。
明年種些花生、還可制成花生豆腐,以及她爹從蜀中學來一種獨門秘方、能制黃豆腐。
這些都能提高每塊豆腐的賣價,合總算起來,還能賺更多。
顧雲秋卻覺著有得賺就不錯,畢竟婆婆的爹當年可是用了足三年才盈利的,他這才小半年就能分得七兩多銀子,已經很不錯。
分完了賬,顧雲秋就把準備好的匣子推給陳婆婆,說是送給她家小姑娘的。
陳婆婆當即拒絕,根本不打算收。
但顧雲秋說了裏面是筆墨紙硯和書,又動以情、曉以理地講了一道,總算說服了婆婆和女孩收下。
不過,陳婆婆還是固執地要女孩給他磕個頭。
鬧得顧雲秋哭笑不得。
除了女孩,最高興的當屬村長家的小石頭,他不知何時偷摸進來,聽完這些話後,拍胸脯保證每天都可來接送女孩去私塾。
這回的午飯,倒終於在顧雲秋的田莊上用。
他提前吩咐蔣駿到京中雙鳳樓辦來一桌酒菜,布菜時,還被陳婆婆埋怨亂花錢。
一頓飯也吃得和樂融融,還邀了村長一家。
小石頭上面兩個哥哥,一個十七、一個十五,都在準備今年秋的童生試。
對考功名這項,村長並不十分在意,只覺有條件就讓孩子們認認字,實在考不上就回來,反正老婆也給他們看了親事、村裏也能給他們蓋房子。
村長夫人乍看之下很兇悍、家裏的男人都聽她的,其實只是性子潑辣,初時與顧雲秋說話還有些局促。
一頓飯下來,倒熟絡大膽起來,還托顧雲秋幫忙留意,城裏有沒合適他家老大老二的機會。
“誒?”村長不好意思,扯她袖子,“幹什麽啊?人是貴人小公子!”
村長夫人白他一眼,只對顧雲秋講:“就順便看看嘛,當然公子日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我們全家肯定都沒二話!”
村長小聲嘀咕,“貴人公子能有什麽需要我們幫的……”
村長夫人瞪他,狠狠掐他手臂。
顧雲秋笑,點點頭:“夫人客氣啦,會幫忙看的。”
——他現在是貴人公子不假。
但將來,可說不定。
見他答應,村長夫人立刻挺起胸、驕傲地睨村長一眼。村長撇撇嘴,卻還記著要謝顧雲秋。
顧雲秋要他別見外,只當他也是村裏人就好。
等真假世子案一破,他就是普通老百姓。
提前跟村長一家搞好關系,總沒錯的。
用過午飯,顧雲秋拒絕了陳婆婆和村長一家非要塞給他的瓜果蔬菜臘肉,只帶賺的七兩多銀子,就和點心回了王府。
回王府沒高興兩日,九月,稅官到各地按冊征賦前:
初七日——
顧雲秋正在讀一本講江湖行話的小冊子,點心就急匆匆過來報,說蔣叔吃了官司、陳婆婆也險些被抓去縣衙坐牢。
坐牢?
顧雲秋丟了書,沈眉緊擰:“怎麽回事?”
點心一時半會兒說不清,顧雲秋只能又往田莊上走一趟。
到陳家村後,他才知道這官司還和雜買務有關。
原來雜買務收了豆腐,見陳婆婆爽快,就還想給她定些其他蔬菜。
只是婆婆的六畝地這時都賃出去了,跟租戶商量後,便定了其中兩畝黃芽。
按往常算,黃芽每畝產量是百斤左右,雜買務以每斤高出市價三文的價格收購,約定在黃芽完全成熟後的第三日來取。
也就是前日,九月初五。
這本是個好買賣,算是陳婆婆、租戶和雜買務的三贏。
但到初三這日——
天蒙蒙亮,陳婆婆才梳洗好,豆腐坊的大門就被人重重敲響,租戶家兩口子的聲音又急又慌:
“婆婆!您快出來看看!出事了,田裏遭賊了!!”
陳婆婆披上外衫,忙跟著那兩口子跑到田邊,發現田裏的一切根本不能簡單用“遭賊”來形容:
兩畝黃芽被翻得亂七八糟,個大飽滿、結實豐|腴的都被人拔走、砍掉,劈下來的菜葉散落滿地,算算數量足少了半畝。
陳婆婆立即叫來村長裏正,並租戶一起報了官。
陳家村隸屬於河間府奉聖縣,縣衙派人來看後,卻發現這案子根本無從查起:
種黃芽的兩畝地位於村口,來往人流密集。
只算田邊留下的足跡,就能粗估出百人之數,更莫論田裏那些雜亂的泥腳印。
被盜的黃芽數量雖多,但附近村裏人人都種這菜。
眼下又是農忙時節,就算發現別人突然多出很多黃芽菜,也不能以此為由指認為賊。
畢竟黃芽菜都長得差不多,就算他家裏沒種,也可推說是從外鄉買的,根本無法坐實罪名。
陳婆婆著急,兩個官差也沒辦法。
查來查去花了兩天時間沒什麽結果,只能勸她和那兩個租戶以後當心,實在不行就在田邊養條狗。
話是這麽說,但初五日雜買務的提轄官就要來收貨了,地裏少了半畝菜不說,那偷菜的賊人還刻意踩壞了不少還未成熟的菜芽。
這樣下去,交貨時根本湊不出齊數。
事發突然,村長和裏正也幫著想辦法,但雜買務辦貨自有一套成文的規矩,提轄官雖也諒解陳婆婆苦衷,但還是要她照價補足餘數。
雜買務的收價是高於市價的。
這樣一來,陳婆婆和租戶都虧了。
陳婆婆本來都認命了,覺得是自己倒黴。
沒想過了一日,就聽村裏好事者議論,說那雜買務湊不齊足數,就在附近尋購,沒想,最後竟找到隔壁吳村長家。
他家田莊上的確種有黃芽,但狀況奇差卻是有目共睹。
百姓們都在好奇——他打哪兒弄來的好菜,能被雜買務看上。
陳婆婆聽完心生疑竇,還沒過去看,佃戶兩口子就和吳村長發生了爭執——
兩口子聽得流言,忍不住湊過去看,發現那些碼得整整齊齊、準備給雜買務的黃芽——根本就是他們田裏失竊的。
吳家村長哪裏會認,直說他們汙蔑。
兩口子不依不饒,這些菜都是他們一點點看著長大的,每日三道的澆水、施肥,除草、除蟲,絕不可能認錯。
兩方糾纏起來,很快就引得很多人圍觀。
陳婆婆雖也懷疑,但真鬧大了許對這兩口子不利。她走過去想勸,卻被吳村長的老婆吳劉氏趁亂推了一把。
陳婆婆沒站穩,一下跌坐在地。
怕陳婆婆吃虧的蔣駿跟過來,看見這一幕沒忍住,反手就推了吳劉氏一下,“幹什麽呢?手上放幹凈點!”
沒想,這吳劉氏也不是一般人。
當場就地一趟,翻滾哀嚎大叫起來:“打人啦——光天化日之下你們陳家村的打人啦!還有沒有王法啊?”
蔣駿被她弄得措手不及,吳村長更趁機報官。
沒過多久,奉聖縣的縣令就將他們幾個都押到了縣衙——
公堂之上,縣令還未開口問。
那吳劉氏就幹嚎起來,直喊著:“青天大老爺我慘吶,你一定要替我這弱女子申冤吶——”
蔣駿忍不住瞪她。
結果吳劉氏更戲癮上身,當即縮到丈夫身後拋出個可憐兮兮的媚眼:“大老爺你看,他公然當堂威脅我!”
縣令啪啪拍兩下驚堂木,讓師爺、官差先陳詞。
兩個官差倒是說了實話,稟明之前田裏丟失半畝黃芽的事。
但那師爺態度暧昧,雖也承認失竊事,卻指出蔣駿從前在西北當過兵,當堂以扇掩面、惋惜道:
“閣下出生軍旅,又是個大男人,實不該欺淩弱小。”
陳婆婆急了,指吳劉氏道:“那也是她先上手推的我!她難道就可以欺淩我這個老太婆嗎?”
師爺聳肩:“當時情況混亂,說不定是您看錯了呢?”
陳婆婆一口氣上不來,瞪著他渾身顫抖。
而那吳劉氏也嬌滴滴地拖長了聲兒:“是呀,當時他們仨兇神惡煞就跑過來汙蔑我是賊,妾身一個弱女子自顧不暇,怎會主動推婆婆您?”
公堂門口,看熱鬧的陳家村民都聽不下去了,忍不住發出陣陣噓聲。
吳劉氏卻一點不怕,反而鎮定自若地捋了捋鬢發。
縣令又拍驚堂木,“肅靜!肅靜!”
他看過師爺寫的卷宗,簡單問兩句話後,當庭判他們是挾私鬥毆,各罰錢三銀充公:
“至於陳氏訴吳家偷黃芽一事,人證物證皆不足,本府不予受理。”
“而吳劉氏訴蔣駿傷人一案,人證物證皆具,本府諒解被告實非有意,免牢獄之災、罰銀一兩稍做懲戒。”
這判罰不重,但明顯有失偏頗。
陳婆婆和蔣駿還想理論,卻被陳家村長攔下,他搖頭暗示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師爺明顯已被吳家的人買通。
這位師爺是奉聖縣本地人,縣令們流水般換,他卻已在縣衙裏幹了三十年有餘,衙門裏的獄卒、提案、大部分衙役都是他的人。
現在師爺還未直接護著吳家,若惹急了他,說不定會在卷宗上做文章,到時從重判罰,挨板子、落獄,甚至會被驅逐、流放。
只罰點銀子,也算破財免災了。
陳婆婆和蔣駿想了想,雖憋了一肚子氣,也實壓不過地頭蛇,只能自認倒黴,交出四兩銀子。
可回到村上沒幾日,卻發現地裏的菜還在持續減少。
不僅僅是黃芽,大豆和蕪菁也會被人刻意弄走。
陳婆婆忍無可忍、蔣駿也是憋著邪火,兩人和租戶一家輪流值守,終在某夜逮住了那個前來偷菜的小賊——
火把燈籠點亮一看,卻是吳村長的獨子。
這孩子先天不足,生下來就癡傻。
抱著蕪菁被捉個正著,還沖眾人直樂。
陳婆婆他們面面相覷,正不知如何是好,吳村長和那吳劉氏又來了——
吳劉氏一看兒子被捉,當場就撒瘋鬧起來。
於是不出意外,他們又吃了官司。
吳劉氏在公堂上拉高孩子的衣擺衣袖,說小孩身上那些青紫痕跡都是陳婆婆他們打的,抽噎道:
“大老爺,我家孩子偷了她們一棵蕪菁是不對,但他們也不能這麽打人啊?且我這娃兒生下來就是傻的,這不擺明了欺負人麽?”
小孩身上有掐痕、棍棒的打痕,手腕上、肚子上都是青紫一片。
縣令只看了一眼就不忍地別過頭,繼而重判了陳婆婆和蔣叔。
原是要打他們板子,虧了陳家村長輾轉托人作保,賠五兩銀子給吳劉氏和解,這事兒才算完了。
等他們灰溜溜從縣衙回來,蔣駿原本跟過的一個吳家村木匠師傅在入夜後偷偷找到莊上,透露給他們——
那吳劉氏是個厲害角色,不好隨意招惹。
吳村長的原配妻子本不是她,她是插足上位的。
原配妻子姓扈,是隔壁河清縣令的女兒,兩家的聘禮、嫁妝都相互送到了,這位吳劉氏卻能使盡了手段從中作梗,楞是將婚事攪黃了。
扈家娘子後來改嫁,入了西北軍戶,還生得一對雙生子。
大約是壞事做盡、損了陰德,吳劉氏進門後連生三胎,頭兩胎都是不足月就滑掉了,第三胎不僅是個女兒,還沒能養大。
吳村長對她也漸漸沒了好臉,非打即罵。
吳劉氏憋著一口氣、用盡偏方,終於生得這個兒子後,卻是癡傻。
吳村長失望至極,在外不知養了多少小。
這吳劉氏生氣也沒辦法,只能將火都撒到兒子身上。
“這女人可是個連親生兒子都虐待的毒婦,”木匠師傅搖頭,“這些年村裏人跟她打官司,無論占理不占理,還從沒見人贏過。”
……
原來如此。
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後果,顧雲秋由陳婆婆帶到了那六畝地旁。
地在村口大槐樹的東北方,是一片平坦開闊的良田。
田間金稻翻浪、黃芽簇簇,還有許多圓胖紫紅的蕪菁臥在其中。
佃戶夫妻倆早早在田中忙碌,又是除草又是捉蟲。
看得出來,夫妻倆都是踏實肯幹之人,且對地裏的莊稼十分上心,只看田壟都比別人家壘得整齊。
陳婆婆叫來兩人,給他們相互做了介紹。
夫妻倆姓楊,家中還有個剛斷奶的孩子,老家在閩州。
本是北上來投奔親戚,結果親戚一家在京中大疫裏喪生,無奈之下,才就近在陳家村租住下。
被翻弄盜竊的半畝黃芽已被收拾覆原,空出來的土地他們也沒浪費,重新種上了能過冬的萊菔。
只是賊人猖狂,地裏的菜只少不多、還在被偷。
顧雲秋環顧一圈,發現這六畝地位於交通要隘上,村裏人來弄地都要經過此處。
且附近的大槐樹很有標志性,約期之人也多在這兒等候。
如此一來,車轍印、馬蹄印混著人的足印全出現在附近。
他原想在地裏的泥巴上做點手腳,但這樣一看也不能做成鐵證——或者那吳劉氏又讓自家小孩來偷,就算捉著了也容易被對方翻案。
吳家人難纏,他也不好在外久留。
要對付他們,就得一擊制勝,否則後患無窮。
顧雲秋向陳婆婆點點頭,謝過楊氏夫妻後,思量著先回了田莊中。
到田莊後,正好碰上私塾放課。
顧雲秋遠遠就看見送陳槿回來的陳石頭。
陳槿是婆婆家那個啞女的大名。
從前村裏人都跟著喊她妮兒,進私塾後,先生說還是要有個正經名字,所以小姑娘自己擇了這個“槿”字。
因為婆婆教她的繡樣中,她最喜歡那枚纏枝木槿花紋的。
小姑娘紅著臉與顧雲秋見禮。
石頭也笑著、遠遠喊了聲“公子”。
顧雲秋同他們揮揮手,卻還是對眼前的局面一籌莫展。
眼看時間不早,他也該回王府。
無奈之下,顧雲秋只能先安慰婆婆讓她寬心——
他一定想出對策。
○○○
今日常參,大朝。
寧王回來得晚,卻帶回來一本小冊子。
明黃地暗繡龍鳳祥雲紋的封面上,朱砂草就三個大字:禦詩劄。
“這是……?”王妃接過去一看,“聖上悼念娘娘的詩集?”
寧王押下一口茶,點點頭,“淳嬪命人輯錄的,聖上覺著好,讓禦館印了分發下來,文家那幫人今日便吆喝著提出,要廣發給萬
喃颩
民。”
發給萬民?
王妃挑挑眉,將那本《禦詩劄》隨手放到一旁:“淳嬪此舉……”
她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不讚同。
淳嬪是宮裏的舊人,潛邸時,是府上的美人。
可惜她膝下一直無有所出,又不大會爭寵,封號也是累加晉封所得。宮中人提起她,評價多是:一個平和的好人。
寧王也嘆,無奈道:“事做的不算壞,但時機選的不好。”
“雖然四皇子已自請出了西北,但……難保太子一黨不用此事來做文章——再次針對宮中的貴妃。”
王妃撇撇嘴,哼了一聲,“他們還想如何,逼聖上再不立後麽?”
寧王只拍拍妻子的手,示意她別任性妄言。
朝堂黨爭,有時清者也難自清,如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見妻子悒悒不樂,寧王又主動開口,道:
“不過今日下朝,我倒在韓大人那兒聽了樁趣事兒。”
王妃睨他,“韓大人?大理寺能有什麽趣事,別又是你們那些血淋淋的新刑具——”
她摸摸坐在旁邊顧雲秋的腦袋,“孩子還在這兒呢!”
寧王搖頭:“是韓大人給我講了個他下封呈上來的案子。”
“什麽案子?”
“叫審絲案,”寧王賣了個關子,“是兩個老太太爭奪一匹冰綃,又沒有其他人證物證。”
冰綃是一種薄而無暇的絲綢,出自閩州沿海一帶。
一匹織價少說百兩,是比湖絲還要珍貴稀少的上等綢緞。
“沒人證物證怎麽判?”王妃奇了。
寧王露出一副“你聽我繼續說”的表情:
“那日,韓大人的這位下屬正坐在公堂上,忽然有兩個老太太拿著一匹冰綃進來,都說那布是她的,雙方各執一詞又無人證,根本無法評斷。”
“然後呢?”
“然後啊——這位下屬將那匹冰綃拿到堂上細看後,就分別問了兩位老太太是做什麽的。”
“第一個老太太說,她是個小商販,平日就沿街叫賣飴糖。第二個老太太說她沒什麽正經活計,只跟著做鐵匠的兒子一家生活。”
“這和案子有關嗎?還是,只是例行詢問?”
寧王笑:“自然是有關系的。”
那下屬聽完兩個老太太的陳述,心中已然有數,但他還是裝出一副為難的模樣,對兩位老人道:
“眼下你們各執一詞,本府也不能評斷,沒有別的人證,也只能先問問當事的這匹冰綃。”
兩個老太太傻眼了——
一匹冰綃怎麽問?
王妃和顧雲秋心中也有這個疑問,都好奇地看向寧王。
“下屬指著那匹冰綃,問它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兩個老太太誰說了真話,它到底是誰的布。”
自然了,冰綃不可能開口說話。
於是,那下屬連拍三聲驚堂木,指著冰綃破口大罵,說它藐視公堂、無視府衙,當即要人將之捆到柱上拷打。
“拷打……一匹布?”王妃忍不住笑。
寧王點點頭,也彎下眼睛:“所以說是一樁趣事。”
“那,最後審出點什麽沒有?”顧雲秋追問。
寧王哈哈一樂,揉兒子腦袋一把:“自然是審出來了。”
那匹冰綃被綁到柱上後,官員吩咐衙差們用板子重重打上去。
不多一會兒,就從中掉出來一層細細的粉末。
著人一試,那粉末嘗起來竟是甜的。
這樣一來,結果自然清楚:
冰綃就是那個賣飴糖的老太太的。
後來經過下屬審問,鐵匠家的老太太承認,是她見到冰綃光滑潔白,一時生了歹念,才想著要冒領的。
寧王講這故事,是為了逗老婆開心。
顧雲秋聽著,卻從中得到了解決陳家村盜案的啟示。
——吳村長有恃無恐,不過是見賊贓無法被落實。
若能想辦法在那些黃芽菜、蕪菁上也做出個這種“糖粉”一樣的物證,等他們把菜搬走,就能捉賊拿贓。
這般想著,顧雲秋轉轉眼珠,目光落到一旁的《禦詩劄》上。
前世,淳嬪好像也有這麽一出。
她是好心,念著故去的先皇後和皇帝,卻忽略了宮中還活著的人,以至這本《禦詩劄》才被刊印給萬民,就鬧出不少風波。
——百姓都在傳,說是皇帝不滿貴妃協理六宮。
朝堂上的黨爭政爭,顧雲秋鬧不明白。
但他看著《禦詩劄》,心中漸漸轉出個懲治吳村長一家的方案——
他向父王討要了這本小冊子,次日,又帶點心去和寧坊。
除了要買對付吳家村長一家的東西外,顧雲秋還想給陳槿再買些書、給婆婆他們扯幾匹布做過冬的衣裳。
正逛著,顧雲秋忽然在人群中看見個鋥亮的腦門。
仔細一看發現,竟是圓凈禪師。
所以——
小和尚回來了?!
他們可是有一年半多未見了!
顧雲秋眼睛亮起來,撥開人群湊過去。
圓凈正帶著一群寺裏的和尚布施,遠遠看見顧雲秋,他將手中托著的缽遞與弟子,合掌一禮:“世子。”
“圓凈師傅,”顧雲秋也躬身還禮,“大師你們已經從西北回來了?”
圓凈笑著點點頭。
顧雲秋立刻踮起腳尖,往他身後看。
圓凈忍不住笑,“世子別找了,明濟沒回來。”
“啊?”
顧雲秋瞪圓眼睛:沒、沒回來?
——別是出事了吧。
圓凈禪師趕緊解釋,興善寺那場法會在八月初就結束了。
只是那位前來報國寺訪圓空大師的天竺法師聽聞——西北佛會上邀請到了藏區的喇嘛,便興致高昂地請圓空大師也帶他去。
“有了這重緣故,明義、明濟他們幾個就暫留在西北了。”
原來如此。
原來小和尚還沒回來哦。
顧雲秋亮晶晶的眼眸一下暗淡。
圓凈禪師見他這樣,心生惻隱,忍不住笑著補充道:“他們都住在興善寺內,世子可往鳳翔府西平驛寫信,只用三五日時間就能送到。”
……寫信?
對哦!
顧雲秋又精神起來:不止是信,他還可以帶些東西呢。
就像——舅舅每回派人往王府送東西那樣。
只是……
顧雲秋猶豫片刻,仰頭詢問:“明濟他們,有什麽短的缺的嗎?”
“興善寺安排得都很妥當,吃穿度用一應俱全,世子不用費心。”
看其他僧人都準備去下條街巷,圓凈禪師再拜了拜,給顧雲秋道了句佛語,說——
華服美物、珍饈美味,都是外物。
“世子不必太放在心上,只遵循本心就好。”
話是這麽說,但……
顧雲秋買好給陳家村眾人的東西後,還是拉著點心在各個鋪子裏逛了許久。
最後都險些誤了,回王府的時候——
○○○
西北,鳳翔府,鎮軍司。
一半淹於黃沙中的兩排拒馬後,遠遠豎著兩只巨大的箭靶。
駿馬嘶鳴,塵土飛揚。
兩匹快馬近乎同時自遠方疾馳而來,嗖嗖數箭齊發——
羽箭接連射中靶心。
其中一人紅袍抹額、劍眉鳳眸,長發高高紮束在腦後,他勒馬站定、橫弓在前,只掃一眼箭靶上的中矢,就大笑道:
“又是平局,明濟師傅我們再比過——!”
李從舟聞言,只讓馬兒又跑兩步才站定,他收弓在背,搖頭更正道:
“不,四殿下,這回是我贏。”
“你贏?”
身著灰色僧袍的小和尚一揚手,示意四皇子細看其中一個箭靶下的沙地——
那上面落著兩支偏細的羽箭。
四皇子蹙眉,揚手命人前去。
拒馬後立刻跑出兩個士兵,等他們跑到近前,一看箭簇驚呼出聲,而後恭敬地雙手捧著那羽箭走回來。
四皇子這時才看清:
那根本不是“兩支”、“偏細”的羽箭,而是一根羽箭被從尾部破開,直接劈成兩半掉在了地上。
換言之——
李從舟連射的兩箭都位於箭靶的正中,後一箭更劈開了前一支。
四皇子淩予權的臉上露出驚艷之色,半晌後,帶頭鼓掌:
“明濟師傅騎射一絕,本王服了。”
其他士兵也跟著鼓掌,不絕讚嘆這僧明濟——當真是神箭手。
夕陽西下,黃沙日暮。
見時間不早,李從舟下馬、將韁繩遞給西北大營的士兵,然後與四皇子拱手,準備告辭返回興善寺。
四皇子饒有興味地看他一眼,將那被劈開的羽箭丟到地上,也跟著下馬:“明濟師傅看著——真不像個僧人。”
李從舟只睨他一眼,道:“人相我相,皆是空相。”
淩予權一楞,而後又哈哈大笑起來:“好吧,現在又像了。”
李從舟無奈看他一眼。
這時候,拒馬之外又有個小士兵捧著個匣子來報——
說京城有東西送給明濟師傅。
“匣子是寄到西平驛的,驛丞送到興善寺,寺中僧人不敢代簽,最後便輾轉送到我們這兒。”
士兵將匣子舉過頭頂、奉與李從舟。
京城?
李從舟挑挑眉接過來。
一打開,裏面竟先掉出一枚粉紅色的花箋。
花箋之下,則是繡花荷包、巾帕、香藥丸、跌打酒、金瘡藥、幹果蜜餞等數都數不清的零星小玩意兒。
李從舟的雙手都被匣子占著,旁邊的四皇子便好心彎腰替他撿了。
沒想,那花箋香氣撲鼻,背面還貼著許多彩綢紮的蝴蝶。
“噗……”四皇子忍了忍,終歸沒忍住。
他捏著那信箋,滿臉壞笑揶揄、眼神促狹:“嘖嘖嘖,沒想到啊我的明濟師傅。”
“這又是粉香花箋又是千裏傳書送東西的……”
他將胳膊搭上李從舟肩膀,“說說看,是哪個傾慕你的姑娘?”
李從舟沈眉緊擰,接過那封香味過於濃郁的花箋,正反面翻著看:
“許是寄錯了。”
“那不能,”四皇子屈起手指,敲了一下那木匣,“這可是上好的紫檀木,單這一個匣子的造價就不下十兩。”
他收回胳膊,用肩膀撞了下李從舟,調笑道:“小師傅還不打開信箋看看?若真寄錯了,可得給這癡情女子退回去不是?”
李從舟橫他一眼。
想了想,只好先將匣子蓋好夾到腋下,騰出手來拆開花箋上覆雜的彩綢,結果才攤開裏面疊好的宣紙,就看見上面——
毛毛蟲一樣爬滿了亂七八糟、大小不一的亂字。
李從舟:“……”
“哇——!”四皇子瞥了一眼,也被這亂草給駭住,他不由也質疑起來,“這姑娘的字,未免也太……”
除了頂格寫的是明濟兩個字,其他的四皇子楞是一個都沒看懂。
他嘖嘖後退一步,直覺這姑娘狂野。
雖然一年半多未見,但這雞抓狗刨的……
李從舟輕咳一聲,迅速將那花箋疊起來收好。
在四皇子追問之前,不動聲色地轉移了話題:
“比起這個,聽聞四殿下今夜要帶人出去獵豹?”
四皇子疑惑,一時沒反應過來。
他點點頭,回答道:“前幾日,在大營西邊的黑水河附近看見一頭黑豹,毛皮油亮、很是閑適,我就想著今夜帶兄弟們去捕個獵。”
“怎麽?”四皇子成功被帶偏,“小師傅有興趣殺生?”
李從舟搖搖頭,只道:“殿下不覺奇怪麽?”
“什麽?”
“戈壁黃沙中怎會有黑豹?”
四皇子一驚。
李從舟卻已經抱著匣子轉身,他走到西北大營的拒馬後,意味深長地看了四皇子一眼:
“據我所知,這畜生——倒常被西戎貴族豢養做寵物。”
四皇子楞了半晌後,終於回神走向中軍帳。
他將小和尚說的一席話,都原原本本告訴了正在看沙盤的鎮國將軍——徐振羽。
“一頭黑豹,他竟能想到這麽多!”四皇子嘖嘖稱奇,“這僧明濟當真厲害。”
徐振羽頭也不擡,“你們下午比箭我看著了。”
言下之意,他也認可僧明濟的不俗。
“是吧?”四皇子笑嘻嘻趴到沙盤邊,“怎麽樣舅舅?這時候是不是特別希望他才是我的小堂弟?”
這話,終於讓徐振羽的目光離開了沙盤。
他皺眉看四皇子一眼,“怎麽突然提這個?”
“這不是中秋剛過嗎?”四皇子聳聳肩,“我才知道明濟小師傅竟然和我那紈絝小堂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想起顧雲秋,徐振羽搖搖頭,沒說什麽。
——那孩子生得太精致太漂亮。
不像徐家人,更不像是皇室的種。
那身紈絝秉性他是不喜歡,但……
既能托生在寧王家裏,也是天生富貴命,外人不好指摘什麽。
“別提這個了,倒是小師傅提這件事,你怎麽想?”
“還能怎麽想?”四皇子舔舔嘴唇,眼中盡是興奮,“無論是什麽獵物,只要入了我的包圍圈,就別想著活著脫逃——!”
……
是夜,西北大營果然破獲了西戎奇襲。
被俘的西戎貴族交待——那頭黑豹根本就是誘餌,為的就是騙四皇子淩予權到他們的包圍圈內殺之。
然而四皇子領一隊驍騎,徐振羽將軍帶親兵五千在旁策應。
直將那一千人的西戎小隊殲滅在黑水邊,還俘虜了一名西戎翟王的兒子,從他口中套出不少西戎的秘密。
這些,都是李從舟回到興善寺後,西北大營前來報喜的士官給他說的。
士官止不住地對李從舟道謝,說他料事如神。
李從舟面色平靜,不置可否。
——哪有什麽料事如神,全是他重生而來的精心算計。
直到士官的身影完全消失,他才踱步返回僧房。
明義師兄已經熟睡,他未掌燈,只借著月光,將夾在腋下許久的小匣子拿出來。
看著那張粉紅色的花箋,李從舟用手指輕輕撚了撚上面的紙紮蝴蝶。
——這小紈絝。
顧雲秋的信不長,拉拉雜雜地說了很多京城的事,還告訴他——他新認識了一位擅長做豆腐的婆婆。
“西北冷不冷呀?”
“興善寺在不在山裏,蚊子多不多呀?”
“聽說你去了舅舅軍營裏,不要受傷呀。”
“本來想給你帶陶記的桂花糕的,但天氣太熱啦,等你回來我請你去雙鳳樓吃好吃噠!”
字歪歪扭扭,沒有半點風骨地黏在一起。
——很像那個軟乎乎、喜歡黏著他的小紈絝。
旁人來一眼看分辨不出,李從舟卻挨個看懂了。
顧雲秋想到什麽寫什麽,絮絮叨叨說了一堆後,才在信箋最後一角,緊巴巴地寫了一句:
你什麽時候回來呀。
李從舟看著匣中零零散散的東西,手指輕輕劃過信箋最後幾行字。
然後,他才將匣中的東西都拿出來、仔細分類收到箱中落鎖。
——就放在他從不離身的月琴旁。
明月皎皎,小和尚冷淡的一張臉上:
卻隱約浮現出一抹很淺很淺的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如此又過了半年, 到這一年秋上。
國孝在身不能開宴,所以顧雲秋今歲的生辰就在家吃了碗壽面。
寧王贈給他一匹四蹄踏雪的烏騅,王妃亦送了一整套精致的皮影, 管家、小廝、銀甲衛,還有不少與王府往來密切的世家都送了賀禮。
若在前世, 這些東西都合顧雲秋心意,足夠他玩上半年有餘。
但現在,顧雲秋謝過父王母妃,就指揮雜役牽馬、將那些箱子都收到了庫房內。
比起嬉游玩樂, 顧雲秋對各處田莊來報的節上收成更感興趣, 總尋了由頭跟在王妃身邊聽。
每年八月前後, 都是朝廷核準田稅、清查人口的時間。
公田所的小吏會被分派出去量準土地、查檢作物, 而後登記造冊。
到九十月豐收, 再由朝廷指派的稅官按冊征納, 以及訂立更正這兩個月中出現的突發狀況, 如山洪暴發、盜禍、病疫等。
錦朝的田稅有稅糧和稅銀兩種,並將田地按位置、屬性分為水田、旱田和山地三種, 又在這每種之下,再依土壤肥力劃分為上下兩等。
每種田的賦稅不同, 但大抵每畝上田稅米一鬥至五鬥不等,下田則在五升至兩鬥之間。
折合稅銀,約是每畝百文到二兩左右。
這田賦並不算高, 而且還有很多可以折抵減免的機會。
除參軍、治水等有功的嘉賞外, 像顧雲秋在陳家村買下的那個田莊,就是朝廷詔令的墾荒、三年都不用繳稅。
而田莊的幾位管事, 還提到了田賦中一些旁門左道。
如避稅藏丁、假死脫役等,最離奇的一樁, 還要屬有人將自家七口都辦入僧籍,鬧得縣官無奈滅佛,引起不小的風波。
顧雲秋聽得津津有味,也將其中有用的信息一一谙熟於心。
再過兩日,便是和陳婆婆約定好分賬的日子。
顧雲秋田莊上十餘畝地,除了那幾塊大小形狀都不大規整的被留下種糧種菜供給莊裏外,剩下的全都種上了大豆。
不用愁原料問題後,這半年來豆腐坊的生意越做越好,大有恢覆當年繁榮之勢,陳婆婆還簽了筆雜買務的單子。
雜買務是專管禁中買賣的,除了糧食蔬菜,還負責征購各省院所需的文書紙張、幾個廠局制器的用料等。
總之,凡禁中所需,都要登記數目報給雜買務的提轄官,避免禁中各府寺省院單獨向外征購,牽扯出貪墨等不必要的麻煩。
去陳家村前夜,顧雲秋思來想去,還是吩咐點心從庫中收拾了一套嶄新的針線。
又集了開蒙所需的《三字經》《千字文》等紮成一捆,並上筆墨紙硯一套文房裝在個匣子裏。
登門拜訪,不能空手而去。
而且上回他們還賺了陳婆婆一頓飯,做人要講究禮尚往來。
陳婆婆性子爽直、待人以誠,直接送東西,她一定不收。
但她家姑娘都十歲了,也該學著識文斷字,將來也可幫忙記賬。
陳家村就有私塾,村長家的小石頭和他兩個哥哥都在那兒讀書。
先前,村長就給婆婆提過這事,但那時豆腐坊敗落,婆婆只種了些夠自家吃的糧食,還要顧著牲畜,實沒多餘的錢供孩子讀書。
如今生意好了、賺錢了,婆婆的六畝地也賃給外鄉一家三口租種,這念書的事就可重新提上來了。
○○○
八月金秋,各村農忙。
遠遠就能在金色麥浪中看著一群群澆水除草、施肥抓蟲的農人。
陳婆婆祖孫倆和蔣駿一早候在路口上。
下車時,顧雲秋註意到——
旁邊吳家村長那田莊竟用起來了,土坯房被推平,瓜架馬廄什麽的都拆了做成田地,地裏種著大豆、小麥,還有一畝左右的黃芽菜。
黃芽是菘菜的一種,只是菜葉嫩黃、莖稈素白,燒做成膳後顏色更豐富鮮亮,口感也更細膩,倒是京畿常見的一種蔬菜。
不過,大約確實是土壤肥力有問題,田裏作物都生得枯黃瘦小,豆桿上結的豆莢稀疏、麥子也青青黃黃。
那些黃芽更是歪斜著散在土地裏,不少都爛蕊、生蟲。
顧雲秋挑挑眉,隨口一問:“那田莊賣出去了?”
“哪能啊?”陳婆婆道,“是那姓吳的自己找人來種的。”
自己找人種?
顧雲秋又多看了兩眼:現在雇農的價錢可不低,而且小石頭不也說了吳家村長這地是按下等田算了稅的。
就這樣的作物成色,他就不怕蝕本?
不過這點古怪並沒讓他在意太久,陳婆婆和蔣駿很快將他迎入田莊內。
莊子已被收拾得煥然一新,蔣駿端來茶果點心,方便他與陳婆婆與坐下說賬。
陳婆婆不大認字,只認得數字,但也給顧雲秋算得明明白白:
半年下來除卻人工和損耗,豆腐坊合共賺了十五兩。
這錢並不多,但陳婆婆說這是只做了白豆腐的緣故。
明年種些花生、還可制成花生豆腐,以及她爹從蜀中學來一種獨門秘方、能制黃豆腐。
這些都能提高每塊豆腐的賣價,合總算起來,還能賺更多。
顧雲秋卻覺著有得賺就不錯,畢竟婆婆的爹當年可是用了足三年才盈利的,他這才小半年就能分得七兩多銀子,已經很不錯。
分完了賬,顧雲秋就把準備好的匣子推給陳婆婆,說是送給她家小姑娘的。
陳婆婆當即拒絕,根本不打算收。
但顧雲秋說了裏面是筆墨紙硯和書,又動以情、曉以理地講了一道,總算說服了婆婆和女孩收下。
不過,陳婆婆還是固執地要女孩給他磕個頭。
鬧得顧雲秋哭笑不得。
除了女孩,最高興的當屬村長家的小石頭,他不知何時偷摸進來,聽完這些話後,拍胸脯保證每天都可來接送女孩去私塾。
這回的午飯,倒終於在顧雲秋的田莊上用。
他提前吩咐蔣駿到京中雙鳳樓辦來一桌酒菜,布菜時,還被陳婆婆埋怨亂花錢。
一頓飯也吃得和樂融融,還邀了村長一家。
小石頭上面兩個哥哥,一個十七、一個十五,都在準備今年秋的童生試。
對考功名這項,村長並不十分在意,只覺有條件就讓孩子們認認字,實在考不上就回來,反正老婆也給他們看了親事、村裏也能給他們蓋房子。
村長夫人乍看之下很兇悍、家裏的男人都聽她的,其實只是性子潑辣,初時與顧雲秋說話還有些局促。
一頓飯下來,倒熟絡大膽起來,還托顧雲秋幫忙留意,城裏有沒合適他家老大老二的機會。
“誒?”村長不好意思,扯她袖子,“幹什麽啊?人是貴人小公子!”
村長夫人白他一眼,只對顧雲秋講:“就順便看看嘛,當然公子日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我們全家肯定都沒二話!”
村長小聲嘀咕,“貴人公子能有什麽需要我們幫的……”
村長夫人瞪他,狠狠掐他手臂。
顧雲秋笑,點點頭:“夫人客氣啦,會幫忙看的。”
——他現在是貴人公子不假。
但將來,可說不定。
見他答應,村長夫人立刻挺起胸、驕傲地睨村長一眼。村長撇撇嘴,卻還記著要謝顧雲秋。
顧雲秋要他別見外,只當他也是村裏人就好。
等真假世子案一破,他就是普通老百姓。
提前跟村長一家搞好關系,總沒錯的。
用過午飯,顧雲秋拒絕了陳婆婆和村長一家非要塞給他的瓜果蔬菜臘肉,只帶賺的七兩多銀子,就和點心回了王府。
回王府沒高興兩日,九月,稅官到各地按冊征賦前:
初七日——
顧雲秋正在讀一本講江湖行話的小冊子,點心就急匆匆過來報,說蔣叔吃了官司、陳婆婆也險些被抓去縣衙坐牢。
坐牢?
顧雲秋丟了書,沈眉緊擰:“怎麽回事?”
點心一時半會兒說不清,顧雲秋只能又往田莊上走一趟。
到陳家村後,他才知道這官司還和雜買務有關。
原來雜買務收了豆腐,見陳婆婆爽快,就還想給她定些其他蔬菜。
只是婆婆的六畝地這時都賃出去了,跟租戶商量後,便定了其中兩畝黃芽。
按往常算,黃芽每畝產量是百斤左右,雜買務以每斤高出市價三文的價格收購,約定在黃芽完全成熟後的第三日來取。
也就是前日,九月初五。
這本是個好買賣,算是陳婆婆、租戶和雜買務的三贏。
但到初三這日——
天蒙蒙亮,陳婆婆才梳洗好,豆腐坊的大門就被人重重敲響,租戶家兩口子的聲音又急又慌:
“婆婆!您快出來看看!出事了,田裏遭賊了!!”
陳婆婆披上外衫,忙跟著那兩口子跑到田邊,發現田裏的一切根本不能簡單用“遭賊”來形容:
兩畝黃芽被翻得亂七八糟,個大飽滿、結實豐|腴的都被人拔走、砍掉,劈下來的菜葉散落滿地,算算數量足少了半畝。
陳婆婆立即叫來村長裏正,並租戶一起報了官。
陳家村隸屬於河間府奉聖縣,縣衙派人來看後,卻發現這案子根本無從查起:
種黃芽的兩畝地位於村口,來往人流密集。
只算田邊留下的足跡,就能粗估出百人之數,更莫論田裏那些雜亂的泥腳印。
被盜的黃芽數量雖多,但附近村裏人人都種這菜。
眼下又是農忙時節,就算發現別人突然多出很多黃芽菜,也不能以此為由指認為賊。
畢竟黃芽菜都長得差不多,就算他家裏沒種,也可推說是從外鄉買的,根本無法坐實罪名。
陳婆婆著急,兩個官差也沒辦法。
查來查去花了兩天時間沒什麽結果,只能勸她和那兩個租戶以後當心,實在不行就在田邊養條狗。
話是這麽說,但初五日雜買務的提轄官就要來收貨了,地裏少了半畝菜不說,那偷菜的賊人還刻意踩壞了不少還未成熟的菜芽。
這樣下去,交貨時根本湊不出齊數。
事發突然,村長和裏正也幫著想辦法,但雜買務辦貨自有一套成文的規矩,提轄官雖也諒解陳婆婆苦衷,但還是要她照價補足餘數。
雜買務的收價是高於市價的。
這樣一來,陳婆婆和租戶都虧了。
陳婆婆本來都認命了,覺得是自己倒黴。
沒想過了一日,就聽村裏好事者議論,說那雜買務湊不齊足數,就在附近尋購,沒想,最後竟找到隔壁吳村長家。
他家田莊上的確種有黃芽,但狀況奇差卻是有目共睹。
百姓們都在好奇——他打哪兒弄來的好菜,能被雜買務看上。
陳婆婆聽完心生疑竇,還沒過去看,佃戶兩口子就和吳村長發生了爭執——
兩口子聽得流言,忍不住湊過去看,發現那些碼得整整齊齊、準備給雜買務的黃芽——根本就是他們田裏失竊的。
吳家村長哪裏會認,直說他們汙蔑。
兩口子不依不饒,這些菜都是他們一點點看著長大的,每日三道的澆水、施肥,除草、除蟲,絕不可能認錯。
兩方糾纏起來,很快就引得很多人圍觀。
陳婆婆雖也懷疑,但真鬧大了許對這兩口子不利。她走過去想勸,卻被吳村長的老婆吳劉氏趁亂推了一把。
陳婆婆沒站穩,一下跌坐在地。
怕陳婆婆吃虧的蔣駿跟過來,看見這一幕沒忍住,反手就推了吳劉氏一下,“幹什麽呢?手上放幹凈點!”
沒想,這吳劉氏也不是一般人。
當場就地一趟,翻滾哀嚎大叫起來:“打人啦——光天化日之下你們陳家村的打人啦!還有沒有王法啊?”
蔣駿被她弄得措手不及,吳村長更趁機報官。
沒過多久,奉聖縣的縣令就將他們幾個都押到了縣衙——
公堂之上,縣令還未開口問。
那吳劉氏就幹嚎起來,直喊著:“青天大老爺我慘吶,你一定要替我這弱女子申冤吶——”
蔣駿忍不住瞪她。
結果吳劉氏更戲癮上身,當即縮到丈夫身後拋出個可憐兮兮的媚眼:“大老爺你看,他公然當堂威脅我!”
縣令啪啪拍兩下驚堂木,讓師爺、官差先陳詞。
兩個官差倒是說了實話,稟明之前田裏丟失半畝黃芽的事。
但那師爺態度暧昧,雖也承認失竊事,卻指出蔣駿從前在西北當過兵,當堂以扇掩面、惋惜道:
“閣下出生軍旅,又是個大男人,實不該欺淩弱小。”
陳婆婆急了,指吳劉氏道:“那也是她先上手推的我!她難道就可以欺淩我這個老太婆嗎?”
師爺聳肩:“當時情況混亂,說不定是您看錯了呢?”
陳婆婆一口氣上不來,瞪著他渾身顫抖。
而那吳劉氏也嬌滴滴地拖長了聲兒:“是呀,當時他們仨兇神惡煞就跑過來汙蔑我是賊,妾身一個弱女子自顧不暇,怎會主動推婆婆您?”
公堂門口,看熱鬧的陳家村民都聽不下去了,忍不住發出陣陣噓聲。
吳劉氏卻一點不怕,反而鎮定自若地捋了捋鬢發。
縣令又拍驚堂木,“肅靜!肅靜!”
他看過師爺寫的卷宗,簡單問兩句話後,當庭判他們是挾私鬥毆,各罰錢三銀充公:
“至於陳氏訴吳家偷黃芽一事,人證物證皆不足,本府不予受理。”
“而吳劉氏訴蔣駿傷人一案,人證物證皆具,本府諒解被告實非有意,免牢獄之災、罰銀一兩稍做懲戒。”
這判罰不重,但明顯有失偏頗。
陳婆婆和蔣駿還想理論,卻被陳家村長攔下,他搖頭暗示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師爺明顯已被吳家的人買通。
這位師爺是奉聖縣本地人,縣令們流水般換,他卻已在縣衙裏幹了三十年有餘,衙門裏的獄卒、提案、大部分衙役都是他的人。
現在師爺還未直接護著吳家,若惹急了他,說不定會在卷宗上做文章,到時從重判罰,挨板子、落獄,甚至會被驅逐、流放。
只罰點銀子,也算破財免災了。
陳婆婆和蔣駿想了想,雖憋了一肚子氣,也實壓不過地頭蛇,只能自認倒黴,交出四兩銀子。
可回到村上沒幾日,卻發現地裏的菜還在持續減少。
不僅僅是黃芽,大豆和蕪菁也會被人刻意弄走。
陳婆婆忍無可忍、蔣駿也是憋著邪火,兩人和租戶一家輪流值守,終在某夜逮住了那個前來偷菜的小賊——
火把燈籠點亮一看,卻是吳村長的獨子。
這孩子先天不足,生下來就癡傻。
抱著蕪菁被捉個正著,還沖眾人直樂。
陳婆婆他們面面相覷,正不知如何是好,吳村長和那吳劉氏又來了——
吳劉氏一看兒子被捉,當場就撒瘋鬧起來。
於是不出意外,他們又吃了官司。
吳劉氏在公堂上拉高孩子的衣擺衣袖,說小孩身上那些青紫痕跡都是陳婆婆他們打的,抽噎道:
“大老爺,我家孩子偷了她們一棵蕪菁是不對,但他們也不能這麽打人啊?且我這娃兒生下來就是傻的,這不擺明了欺負人麽?”
小孩身上有掐痕、棍棒的打痕,手腕上、肚子上都是青紫一片。
縣令只看了一眼就不忍地別過頭,繼而重判了陳婆婆和蔣叔。
原是要打他們板子,虧了陳家村長輾轉托人作保,賠五兩銀子給吳劉氏和解,這事兒才算完了。
等他們灰溜溜從縣衙回來,蔣駿原本跟過的一個吳家村木匠師傅在入夜後偷偷找到莊上,透露給他們——
那吳劉氏是個厲害角色,不好隨意招惹。
吳村長的原配妻子本不是她,她是插足上位的。
原配妻子姓扈,是隔壁河清縣令的女兒,兩家的聘禮、嫁妝都相互送到了,這位吳劉氏卻能使盡了手段從中作梗,楞是將婚事攪黃了。
扈家娘子後來改嫁,入了西北軍戶,還生得一對雙生子。
大約是壞事做盡、損了陰德,吳劉氏進門後連生三胎,頭兩胎都是不足月就滑掉了,第三胎不僅是個女兒,還沒能養大。
吳村長對她也漸漸沒了好臉,非打即罵。
吳劉氏憋著一口氣、用盡偏方,終於生得這個兒子後,卻是癡傻。
吳村長失望至極,在外不知養了多少小。
這吳劉氏生氣也沒辦法,只能將火都撒到兒子身上。
“這女人可是個連親生兒子都虐待的毒婦,”木匠師傅搖頭,“這些年村裏人跟她打官司,無論占理不占理,還從沒見人贏過。”
……
原來如此。
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後果,顧雲秋由陳婆婆帶到了那六畝地旁。
地在村口大槐樹的東北方,是一片平坦開闊的良田。
田間金稻翻浪、黃芽簇簇,還有許多圓胖紫紅的蕪菁臥在其中。
佃戶夫妻倆早早在田中忙碌,又是除草又是捉蟲。
看得出來,夫妻倆都是踏實肯幹之人,且對地裏的莊稼十分上心,只看田壟都比別人家壘得整齊。
陳婆婆叫來兩人,給他們相互做了介紹。
夫妻倆姓楊,家中還有個剛斷奶的孩子,老家在閩州。
本是北上來投奔親戚,結果親戚一家在京中大疫裏喪生,無奈之下,才就近在陳家村租住下。
被翻弄盜竊的半畝黃芽已被收拾覆原,空出來的土地他們也沒浪費,重新種上了能過冬的萊菔。
只是賊人猖狂,地裏的菜只少不多、還在被偷。
顧雲秋環顧一圈,發現這六畝地位於交通要隘上,村裏人來弄地都要經過此處。
且附近的大槐樹很有標志性,約期之人也多在這兒等候。
如此一來,車轍印、馬蹄印混著人的足印全出現在附近。
他原想在地裏的泥巴上做點手腳,但這樣一看也不能做成鐵證——或者那吳劉氏又讓自家小孩來偷,就算捉著了也容易被對方翻案。
吳家人難纏,他也不好在外久留。
要對付他們,就得一擊制勝,否則後患無窮。
顧雲秋向陳婆婆點點頭,謝過楊氏夫妻後,思量著先回了田莊中。
到田莊後,正好碰上私塾放課。
顧雲秋遠遠就看見送陳槿回來的陳石頭。
陳槿是婆婆家那個啞女的大名。
從前村裏人都跟著喊她妮兒,進私塾後,先生說還是要有個正經名字,所以小姑娘自己擇了這個“槿”字。
因為婆婆教她的繡樣中,她最喜歡那枚纏枝木槿花紋的。
小姑娘紅著臉與顧雲秋見禮。
石頭也笑著、遠遠喊了聲“公子”。
顧雲秋同他們揮揮手,卻還是對眼前的局面一籌莫展。
眼看時間不早,他也該回王府。
無奈之下,顧雲秋只能先安慰婆婆讓她寬心——
他一定想出對策。
○○○
今日常參,大朝。
寧王回來得晚,卻帶回來一本小冊子。
明黃地暗繡龍鳳祥雲紋的封面上,朱砂草就三個大字:禦詩劄。
“這是……?”王妃接過去一看,“聖上悼念娘娘的詩集?”
寧王押下一口茶,點點頭,“淳嬪命人輯錄的,聖上覺著好,讓禦館印了分發下來,文家那幫人今日便吆喝著提出,要廣發給萬
喃颩
民。”
發給萬民?
王妃挑挑眉,將那本《禦詩劄》隨手放到一旁:“淳嬪此舉……”
她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不讚同。
淳嬪是宮裏的舊人,潛邸時,是府上的美人。
可惜她膝下一直無有所出,又不大會爭寵,封號也是累加晉封所得。宮中人提起她,評價多是:一個平和的好人。
寧王也嘆,無奈道:“事做的不算壞,但時機選的不好。”
“雖然四皇子已自請出了西北,但……難保太子一黨不用此事來做文章——再次針對宮中的貴妃。”
王妃撇撇嘴,哼了一聲,“他們還想如何,逼聖上再不立後麽?”
寧王只拍拍妻子的手,示意她別任性妄言。
朝堂黨爭,有時清者也難自清,如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見妻子悒悒不樂,寧王又主動開口,道:
“不過今日下朝,我倒在韓大人那兒聽了樁趣事兒。”
王妃睨他,“韓大人?大理寺能有什麽趣事,別又是你們那些血淋淋的新刑具——”
她摸摸坐在旁邊顧雲秋的腦袋,“孩子還在這兒呢!”
寧王搖頭:“是韓大人給我講了個他下封呈上來的案子。”
“什麽案子?”
“叫審絲案,”寧王賣了個關子,“是兩個老太太爭奪一匹冰綃,又沒有其他人證物證。”
冰綃是一種薄而無暇的絲綢,出自閩州沿海一帶。
一匹織價少說百兩,是比湖絲還要珍貴稀少的上等綢緞。
“沒人證物證怎麽判?”王妃奇了。
寧王露出一副“你聽我繼續說”的表情:
“那日,韓大人的這位下屬正坐在公堂上,忽然有兩個老太太拿著一匹冰綃進來,都說那布是她的,雙方各執一詞又無人證,根本無法評斷。”
“然後呢?”
“然後啊——這位下屬將那匹冰綃拿到堂上細看後,就分別問了兩位老太太是做什麽的。”
“第一個老太太說,她是個小商販,平日就沿街叫賣飴糖。第二個老太太說她沒什麽正經活計,只跟著做鐵匠的兒子一家生活。”
“這和案子有關嗎?還是,只是例行詢問?”
寧王笑:“自然是有關系的。”
那下屬聽完兩個老太太的陳述,心中已然有數,但他還是裝出一副為難的模樣,對兩位老人道:
“眼下你們各執一詞,本府也不能評斷,沒有別的人證,也只能先問問當事的這匹冰綃。”
兩個老太太傻眼了——
一匹冰綃怎麽問?
王妃和顧雲秋心中也有這個疑問,都好奇地看向寧王。
“下屬指著那匹冰綃,問它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兩個老太太誰說了真話,它到底是誰的布。”
自然了,冰綃不可能開口說話。
於是,那下屬連拍三聲驚堂木,指著冰綃破口大罵,說它藐視公堂、無視府衙,當即要人將之捆到柱上拷打。
“拷打……一匹布?”王妃忍不住笑。
寧王點點頭,也彎下眼睛:“所以說是一樁趣事。”
“那,最後審出點什麽沒有?”顧雲秋追問。
寧王哈哈一樂,揉兒子腦袋一把:“自然是審出來了。”
那匹冰綃被綁到柱上後,官員吩咐衙差們用板子重重打上去。
不多一會兒,就從中掉出來一層細細的粉末。
著人一試,那粉末嘗起來竟是甜的。
這樣一來,結果自然清楚:
冰綃就是那個賣飴糖的老太太的。
後來經過下屬審問,鐵匠家的老太太承認,是她見到冰綃光滑潔白,一時生了歹念,才想著要冒領的。
寧王講這故事,是為了逗老婆開心。
顧雲秋聽著,卻從中得到了解決陳家村盜案的啟示。
——吳村長有恃無恐,不過是見賊贓無法被落實。
若能想辦法在那些黃芽菜、蕪菁上也做出個這種“糖粉”一樣的物證,等他們把菜搬走,就能捉賊拿贓。
這般想著,顧雲秋轉轉眼珠,目光落到一旁的《禦詩劄》上。
前世,淳嬪好像也有這麽一出。
她是好心,念著故去的先皇後和皇帝,卻忽略了宮中還活著的人,以至這本《禦詩劄》才被刊印給萬民,就鬧出不少風波。
——百姓都在傳,說是皇帝不滿貴妃協理六宮。
朝堂上的黨爭政爭,顧雲秋鬧不明白。
但他看著《禦詩劄》,心中漸漸轉出個懲治吳村長一家的方案——
他向父王討要了這本小冊子,次日,又帶點心去和寧坊。
除了要買對付吳家村長一家的東西外,顧雲秋還想給陳槿再買些書、給婆婆他們扯幾匹布做過冬的衣裳。
正逛著,顧雲秋忽然在人群中看見個鋥亮的腦門。
仔細一看發現,竟是圓凈禪師。
所以——
小和尚回來了?!
他們可是有一年半多未見了!
顧雲秋眼睛亮起來,撥開人群湊過去。
圓凈正帶著一群寺裏的和尚布施,遠遠看見顧雲秋,他將手中托著的缽遞與弟子,合掌一禮:“世子。”
“圓凈師傅,”顧雲秋也躬身還禮,“大師你們已經從西北回來了?”
圓凈笑著點點頭。
顧雲秋立刻踮起腳尖,往他身後看。
圓凈忍不住笑,“世子別找了,明濟沒回來。”
“啊?”
顧雲秋瞪圓眼睛:沒、沒回來?
——別是出事了吧。
圓凈禪師趕緊解釋,興善寺那場法會在八月初就結束了。
只是那位前來報國寺訪圓空大師的天竺法師聽聞——西北佛會上邀請到了藏區的喇嘛,便興致高昂地請圓空大師也帶他去。
“有了這重緣故,明義、明濟他們幾個就暫留在西北了。”
原來如此。
原來小和尚還沒回來哦。
顧雲秋亮晶晶的眼眸一下暗淡。
圓凈禪師見他這樣,心生惻隱,忍不住笑著補充道:“他們都住在興善寺內,世子可往鳳翔府西平驛寫信,只用三五日時間就能送到。”
……寫信?
對哦!
顧雲秋又精神起來:不止是信,他還可以帶些東西呢。
就像——舅舅每回派人往王府送東西那樣。
只是……
顧雲秋猶豫片刻,仰頭詢問:“明濟他們,有什麽短的缺的嗎?”
“興善寺安排得都很妥當,吃穿度用一應俱全,世子不用費心。”
看其他僧人都準備去下條街巷,圓凈禪師再拜了拜,給顧雲秋道了句佛語,說——
華服美物、珍饈美味,都是外物。
“世子不必太放在心上,只遵循本心就好。”
話是這麽說,但……
顧雲秋買好給陳家村眾人的東西後,還是拉著點心在各個鋪子裏逛了許久。
最後都險些誤了,回王府的時候——
○○○
西北,鳳翔府,鎮軍司。
一半淹於黃沙中的兩排拒馬後,遠遠豎著兩只巨大的箭靶。
駿馬嘶鳴,塵土飛揚。
兩匹快馬近乎同時自遠方疾馳而來,嗖嗖數箭齊發——
羽箭接連射中靶心。
其中一人紅袍抹額、劍眉鳳眸,長發高高紮束在腦後,他勒馬站定、橫弓在前,只掃一眼箭靶上的中矢,就大笑道:
“又是平局,明濟師傅我們再比過——!”
李從舟聞言,只讓馬兒又跑兩步才站定,他收弓在背,搖頭更正道:
“不,四殿下,這回是我贏。”
“你贏?”
身著灰色僧袍的小和尚一揚手,示意四皇子細看其中一個箭靶下的沙地——
那上面落著兩支偏細的羽箭。
四皇子蹙眉,揚手命人前去。
拒馬後立刻跑出兩個士兵,等他們跑到近前,一看箭簇驚呼出聲,而後恭敬地雙手捧著那羽箭走回來。
四皇子這時才看清:
那根本不是“兩支”、“偏細”的羽箭,而是一根羽箭被從尾部破開,直接劈成兩半掉在了地上。
換言之——
李從舟連射的兩箭都位於箭靶的正中,後一箭更劈開了前一支。
四皇子淩予權的臉上露出驚艷之色,半晌後,帶頭鼓掌:
“明濟師傅騎射一絕,本王服了。”
其他士兵也跟著鼓掌,不絕讚嘆這僧明濟——當真是神箭手。
夕陽西下,黃沙日暮。
見時間不早,李從舟下馬、將韁繩遞給西北大營的士兵,然後與四皇子拱手,準備告辭返回興善寺。
四皇子饒有興味地看他一眼,將那被劈開的羽箭丟到地上,也跟著下馬:“明濟師傅看著——真不像個僧人。”
李從舟只睨他一眼,道:“人相我相,皆是空相。”
淩予權一楞,而後又哈哈大笑起來:“好吧,現在又像了。”
李從舟無奈看他一眼。
這時候,拒馬之外又有個小士兵捧著個匣子來報——
說京城有東西送給明濟師傅。
“匣子是寄到西平驛的,驛丞送到興善寺,寺中僧人不敢代簽,最後便輾轉送到我們這兒。”
士兵將匣子舉過頭頂、奉與李從舟。
京城?
李從舟挑挑眉接過來。
一打開,裏面竟先掉出一枚粉紅色的花箋。
花箋之下,則是繡花荷包、巾帕、香藥丸、跌打酒、金瘡藥、幹果蜜餞等數都數不清的零星小玩意兒。
李從舟的雙手都被匣子占著,旁邊的四皇子便好心彎腰替他撿了。
沒想,那花箋香氣撲鼻,背面還貼著許多彩綢紮的蝴蝶。
“噗……”四皇子忍了忍,終歸沒忍住。
他捏著那信箋,滿臉壞笑揶揄、眼神促狹:“嘖嘖嘖,沒想到啊我的明濟師傅。”
“這又是粉香花箋又是千裏傳書送東西的……”
他將胳膊搭上李從舟肩膀,“說說看,是哪個傾慕你的姑娘?”
李從舟沈眉緊擰,接過那封香味過於濃郁的花箋,正反面翻著看:
“許是寄錯了。”
“那不能,”四皇子屈起手指,敲了一下那木匣,“這可是上好的紫檀木,單這一個匣子的造價就不下十兩。”
他收回胳膊,用肩膀撞了下李從舟,調笑道:“小師傅還不打開信箋看看?若真寄錯了,可得給這癡情女子退回去不是?”
李從舟橫他一眼。
想了想,只好先將匣子蓋好夾到腋下,騰出手來拆開花箋上覆雜的彩綢,結果才攤開裏面疊好的宣紙,就看見上面——
毛毛蟲一樣爬滿了亂七八糟、大小不一的亂字。
李從舟:“……”
“哇——!”四皇子瞥了一眼,也被這亂草給駭住,他不由也質疑起來,“這姑娘的字,未免也太……”
除了頂格寫的是明濟兩個字,其他的四皇子楞是一個都沒看懂。
他嘖嘖後退一步,直覺這姑娘狂野。
雖然一年半多未見,但這雞抓狗刨的……
李從舟輕咳一聲,迅速將那花箋疊起來收好。
在四皇子追問之前,不動聲色地轉移了話題:
“比起這個,聽聞四殿下今夜要帶人出去獵豹?”
四皇子疑惑,一時沒反應過來。
他點點頭,回答道:“前幾日,在大營西邊的黑水河附近看見一頭黑豹,毛皮油亮、很是閑適,我就想著今夜帶兄弟們去捕個獵。”
“怎麽?”四皇子成功被帶偏,“小師傅有興趣殺生?”
李從舟搖搖頭,只道:“殿下不覺奇怪麽?”
“什麽?”
“戈壁黃沙中怎會有黑豹?”
四皇子一驚。
李從舟卻已經抱著匣子轉身,他走到西北大營的拒馬後,意味深長地看了四皇子一眼:
“據我所知,這畜生——倒常被西戎貴族豢養做寵物。”
四皇子楞了半晌後,終於回神走向中軍帳。
他將小和尚說的一席話,都原原本本告訴了正在看沙盤的鎮國將軍——徐振羽。
“一頭黑豹,他竟能想到這麽多!”四皇子嘖嘖稱奇,“這僧明濟當真厲害。”
徐振羽頭也不擡,“你們下午比箭我看著了。”
言下之意,他也認可僧明濟的不俗。
“是吧?”四皇子笑嘻嘻趴到沙盤邊,“怎麽樣舅舅?這時候是不是特別希望他才是我的小堂弟?”
這話,終於讓徐振羽的目光離開了沙盤。
他皺眉看四皇子一眼,“怎麽突然提這個?”
“這不是中秋剛過嗎?”四皇子聳聳肩,“我才知道明濟小師傅竟然和我那紈絝小堂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想起顧雲秋,徐振羽搖搖頭,沒說什麽。
——那孩子生得太精致太漂亮。
不像徐家人,更不像是皇室的種。
那身紈絝秉性他是不喜歡,但……
既能托生在寧王家裏,也是天生富貴命,外人不好指摘什麽。
“別提這個了,倒是小師傅提這件事,你怎麽想?”
“還能怎麽想?”四皇子舔舔嘴唇,眼中盡是興奮,“無論是什麽獵物,只要入了我的包圍圈,就別想著活著脫逃——!”
……
是夜,西北大營果然破獲了西戎奇襲。
被俘的西戎貴族交待——那頭黑豹根本就是誘餌,為的就是騙四皇子淩予權到他們的包圍圈內殺之。
然而四皇子領一隊驍騎,徐振羽將軍帶親兵五千在旁策應。
直將那一千人的西戎小隊殲滅在黑水邊,還俘虜了一名西戎翟王的兒子,從他口中套出不少西戎的秘密。
這些,都是李從舟回到興善寺後,西北大營前來報喜的士官給他說的。
士官止不住地對李從舟道謝,說他料事如神。
李從舟面色平靜,不置可否。
——哪有什麽料事如神,全是他重生而來的精心算計。
直到士官的身影完全消失,他才踱步返回僧房。
明義師兄已經熟睡,他未掌燈,只借著月光,將夾在腋下許久的小匣子拿出來。
看著那張粉紅色的花箋,李從舟用手指輕輕撚了撚上面的紙紮蝴蝶。
——這小紈絝。
顧雲秋的信不長,拉拉雜雜地說了很多京城的事,還告訴他——他新認識了一位擅長做豆腐的婆婆。
“西北冷不冷呀?”
“興善寺在不在山裏,蚊子多不多呀?”
“聽說你去了舅舅軍營裏,不要受傷呀。”
“本來想給你帶陶記的桂花糕的,但天氣太熱啦,等你回來我請你去雙鳳樓吃好吃噠!”
字歪歪扭扭,沒有半點風骨地黏在一起。
——很像那個軟乎乎、喜歡黏著他的小紈絝。
旁人來一眼看分辨不出,李從舟卻挨個看懂了。
顧雲秋想到什麽寫什麽,絮絮叨叨說了一堆後,才在信箋最後一角,緊巴巴地寫了一句:
你什麽時候回來呀。
李從舟看著匣中零零散散的東西,手指輕輕劃過信箋最後幾行字。
然後,他才將匣中的東西都拿出來、仔細分類收到箱中落鎖。
——就放在他從不離身的月琴旁。
明月皎皎,小和尚冷淡的一張臉上:
卻隱約浮現出一抹很淺很淺的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