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遇上,都派了人前來恭賀。 (6)
關燈
小
中
大
陳王心有不忿,揮手將王冕扔在大殿上。
周離忍著心疼陳王的眼淚,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雙手捧起王冕,高舉過頭,走到陳王面前,跪下伺候著陳王戴上。
周離哽咽著,“厚德載物,這王冕太重,禦史大夫哪裏配得上,只有您,才受得住啊!”
“周離所言有理。”陳王感激周離的肺腑之言,也感激他沒有見風使舵,始終陪在身邊。
他兩把抹去眼淚,站起來,昂起頭顱,“來啊,寡人寧願擡頭死,也不做低頭奴。”
“危急關頭,陳王氣勢、威嚴不減,正氣凜然,當真是王者風範,值得敬佩,只不過……”
宛和在椅背上翹著二郎腿,腳尖還一點一點的,“只不過你弄錯了一件事。”
龍椅是權力的至高象征,但在宛和看來,這象征也不怎麽樣,因為她坐在椅背上,看著陳王主仆兩人表演這麽些時候,屁股硌得慌,實在不怎麽舒服啊。
她從椅背上跳下來,向陳王走去,周離立馬張開雙臂,擋在陳王前面,宛和靠近一步,他就護著陳王後退一步。
宛和一個沒憋住,笑了起來,“周離大人,你不怕死?”
周離撇開頭,忽視宛和的問題。
他倆將她誤認為刺客,她覺得挺好玩的,也不急著說出事實,可惜周離不配合,一個人的戲,還有什麽看頭,宛和放棄了。
她後退兩步,席地而坐,隨手撿起散落在地的奏章瞧了兩眼,寫的是官職升遷人的職位和名單,估計都是禦史大夫一黨,宛和又隨手丟回去。
宛和又接著找了幾本,全是黨派相互傾軋的事,“怎麽沒有特使的書信,按理說,這飛鴿傳書也不慢才對。”
找不到便罷,宛和盤著腿,左手支在腿上,撐著腦袋,“我就是你要找的那個白宛和,我先到了,不過你的特使還在路上,恐怕,至少還得半個月才回得來。”
兩人聽宛和一解釋,又仔細觀察了宛和。
陳王思忖,禦史大夫心思深重,的確不太可能派人進宮刺殺,並且此人,還表現得如此隨意。
說起特使的書信,的確早就收到了。
只是,周離呈上來的時候,遇上禦史大夫的人,如果被他們無中生有,說成是重要軍情,禦史大夫哪裏肯放過陳王。
周離想著,特使遲早要回來,王上安全更為重要,於是,周離當機立斷,在被發現之前,毀去了書信,免去了陳王的一樁麻煩。
宛和點點頭,倒是挺認可周離的忠心耿耿。
宛和大方地亮出身份,又將自己為什麽會先到的來龍去脈,一一講了個清楚。
其實,宛和不必解釋那麽多,陳王也是相信她的。
因早年有一些際遇,陳王也算小有修為。宛和的修為深不可測,他根本無法看透,恐怕已達真仙修為也未可知。
他可以肯定,宛和不可能跟禦史大夫那種人,同流合汙。
陳王收拾起剛才的糟糕心情,看著宛和,覺得自己又有了希望,“此處常有禦史大夫的人出沒,還請仙子移步到太極殿詳談。”
“也好。”這大殿好是好,太過空曠些,說兩句話還有回聲,宛和也不覺得是個談話的好地方。
周離向宛和行了一禮,要委屈她假裝陳王婢女,隨陳王擺駕太極殿。
如今,王宮內部,禦史大夫耳目眾多,他們不得不防。
如此,仍是被逼的如履薄冰。
即使宛和作了一番偽裝,擺駕太極殿的路上,還是被一個當首,尖嘴猴腮的侍衛攔了下來。
他倒是眼尖,認出了不眼熟的宛和,卻沒認出王駕,竟敢阻攔。
周離跟那侍衛周旋幾遭,仍然不放行,篤定宛和有問題,夾帶了宮外軍情,非要斬殺不可。
禦史大夫竟然蔑視王上到這種程度,宛和有氣,卻又不得不隱忍不發。
她憋住那股想揍人的沖動,深吸一口氣,對那侍衛行了一禮。故意作媚了眼神,放柔了語氣,“奴家見過將軍。”
柔柔的聲音飄過,且宛和還稱呼他為將軍,其中不乏有恭維,聽得那人心猿意馬。
那一對巡邏的侍衛看著宛和,眼都直了,笑得無比猥瑣。
宛和想起宮裏的昭儀,不是說禦史大夫獻給陳王的麽。
這樣的話,宛和有了主張。手下偷偷捏了自己大腿,痛感傳來,提醒自己,又勉強著帶著微笑,眼中含怯。
“將軍,奴是昭儀娘娘老家送來的,專程進宮侍奉王上。奴不懂何為軍情,更不敢夾帶,求將軍高擡貴手。”說著,宛和假意留下幾滴眼淚來,順勢就要跪下。
當首的那人,似乎添了下嘴唇,立馬握住宛和的手,扶起宛和,“姑娘如此貌美善良,又是昭儀娘娘的人,怎麽可能是壞人,是我眼拙啦,還望姑娘原諒則個。”
那人握住宛和的手,總也不放開,宛和甚是惡心,還得假意虛與委蛇。
“將軍是好人,自然不會亂說,可……”宛和怯怯地,望著他身後的那幾個人,趁機抽出雙手,“可別人會說呀,眾口鑠金,到時候,奴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那人搓著雙手,仿佛細膩絲滑的觸感還留在指尖。
宛和這麽說,他哪裏能忍,跟身後的兄弟們訓話,“大家可都機靈著點,這是昭儀娘娘的人。”
眾人馬上換得一副嚴肅樣子,站得筆直,異口同聲的表示,今日巡邏,並未有任何異常,也沒有見到王上路過。
宛和自然感激不盡,那人笑瞇瞇地放了行。
梨花帶雨的柔弱女子,最是惹人心疼。況且宛和遇上的還是登徒子,那人自然更加受用。
宛和在賭,賭這些人不敢冒犯昭儀,也賭他們別有用心,不會上報。
不過,可憐這雙手,不知道要用多少香夷,才能祛除那股子惡心。
那些人不再多做追究,陳王一行得以離開,順利到達太極殿。
進了太極殿,周離趕緊關上殿門,擦了擦額頭冒出的冷汗。
宛和指著周離的額頭,差點笑出來,“沒想到,陳王近侍,是這般膽小之人。”
周離攙扶著陳王坐下,給兩人倒了茶。“仙子不知,並非周離膽小,實則是剛才九死一生啊。”
區區一個無名小卒而已,還能九死一生?
其中大有隱情,周離不好細說,倒了茶,去太極殿外候著,替他二人把風,以免再橫生枝節。
陳王告訴宛和,“剛才那個人,是禦史大夫的義子李權,很得禦史大夫重用,特意放在王宮,用以監視之用。如今的陳國,他的一句話,比寡人的分量都重。”
而且,禦史大夫獻上的昭儀,已經被懲罰數次,關入冷宮。
但是照剛才那情況,禦史大夫應該沒有將昭儀的事,告知其他的人,不然李權肯定能識破宛和的謊言,也就不會那麽容易放他們離開。
想必禦史大夫,並不能完全信任自己周圍的人,至少沒有信任他的義子,倒是給了陳王喘息的空間。
而那個叫李權的人,吊兒郎當的,說是被重用,還不如說是,被禦史大夫刻意把他丟在王宮,離得自己遠些,以免壞了大事。
細思極恐啊,宛和想著,虧得禦史大夫是個多疑的人,今日才得以險種脫困。
陳王以先生之禮待宛和,大方得體。
他說:“寡人聽聞仙子傳言,救我陳國百姓於水火,不管是於公於私,寡人都應當面謝過才是。”
☆、第 29 章
的確,宛和的傳言四起,越傳越神乎,接連壞了晉國不少好事,連禦史大夫都黑著臉。
就沖能膈應禦史大夫的本事,陳王便動了重用宛和的心思。
陳王的心腹範年,勸說陳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如要重用,也需他親自調查一番,以防萬一名不副其不實。
若是禦史大夫放下的誘餌,豈不得不償失。
得到陳王的首肯,範年尋著宛和的傳言,果然在五濁江遇上宛和,他在後面跟了宛和幾個月,對宛和的評價甚高。
之後回信陳王,寫著宛和不僅德才兼備,很得民心,且是有著高修為的修仙者。必能堪此重任,助陳王匡扶陳國。
陳王收到範年的回信,心情大好,若得宛和相助,王室也就有了底氣。當即派出兩路人馬,一人為特使,接宛和進宮;另外一邊,跟著範年,游說晉國。
本來兩邊都進行的好好的,沒想到特使未回,宛和先來了。
陳王此番,也算得上禮賢下士了。
宛和答應陳王,會暫且住王宮,助他一臂之力。“不過,我還有一個五歲的妹妹,不日也將會前來叨擾。”
王宮的龍韻靈氣,即使對宛和的體質,都有一定的改善,就更不用說是安安了。
這裏的確適合修煉,陳王開口之前,宛和先把安安也給捎上。
陳王沒有不答應的,若大的王宮,還能住不下一個小娃麽。
陳王以為還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說動她。卻,沒料到,宛和答應的這麽爽快,這倒是足夠讓他驚訝的。
想當初,為了能說動宛和,願意留下,陳王還特意,將整個淩霄閣空出來,等宛和來了,作為她的寢宮。
而王宮裏布置最為不凡的,當屬淩霄閣。歷朝歷代,都是飽含神秘浪漫的居所。
此前,裏面住的,是禦史大夫送來的楊昭儀,後來昭儀被禦史大夫關入冷宮。
也就淩霄閣的側殿,還住著一位從六品的才人,幾月前,陳王將她放出宮,另行婚配去了。
如今,宛和答應的幹脆,陳王都不知,該怎麽說淩霄閣的事。
轉念一想,宛和姐妹二人若住在淩霄閣,太過於惹眼,也就沒再提起。想著,稍後再行選一處就是。
宛和看著陳王神游太虛,喚了一句“陳王”,陳王回過神來,繼續跟宛和聊著,大約講述了朝中的基本情況。
宛和越聽越糊塗,“陳王修為不低,禦史大夫卻是普通人,為何卻連一個禦史大夫都治不住。”
陳王嘆了一口氣,“陳國曾經多少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王,死在求仙問道之上。寡人自修行以來,連寡人的父王也不看好,更何況是他人。
禦史大夫擅長謀慮,爪牙甚多,低調蟄伏朝堂多年,從中做足了文章。
世人皆以為寡人不務正業,墮入魔道,遲早會禍亂天下,和陳國的先王們一般,死的淒慘。
朝堂更是錯綜盤結,大半歸為禦史大夫一黨,以訛傳訛,人言可畏啊。”
宛和又問,“那楊昭儀,不就是禦史大夫送進宮,放在你身邊的眼線麽,又怎麽會被關入冷宮?”
說起楊昭儀,正是戳中了陳王的心,那份苦楚,咽不下,又舍不得吐出,真真是折磨萬分。
陳王偏著頭,望著殿內的四方九耳瑞獸香爐,香料燃起,香氣彌漫,薄煙如紗,油燈搖曳。
此情此景,他好像又看見了,那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女子,在殿內點起香薰,為他翩翩起舞的場景。
香還是那時的香,只是人……陳王嗟嘆,扶著額,陷入沈思。
楊昭儀和陳王的故事,那都是多年前的一樁往事引起的。
楊昭儀就在幾十年前,還只是一株荊棘而已,來自陳國的邊境,遙遠的雪山腳下,一個叫做胡州的地方。
胡州位於陳國和晉國接壤之地,四周皆是高聳的雪山,環境惡劣,土地貧瘠,種不出糧食蔬菜,當地只能依靠游牧而生。
這裏的陵縣,地理位置更是特殊,雖是屬於陳國的屬地,卻意外的變成兩不管地帶,導致陵縣常年不得安生,戰亂四起,山賊猖狂,民不聊生。
後來,雪山之下,遷徙來幾頭雪狼。經過幾年時間,雪狼繁殖出百頭來。
慢慢的,雪山上的口糧不夠養活眾多雪狼,它們逐步,開始攻擊在山上安營紮寨的山賊。
不出半年,落草為寇的山賊,被雪狼解決大半。
留下的,就是實力再如何強勁,也不敢輕易出寨。
得力於雪狼的出現,雪狼和山賊相互制衡,陵縣有了小小的生機,也過了幾十年,相對太平的日子。
可惜,人們輕視了雪狼的存在。
越來越多的雪狼,開始嘗試著下山覓食。後來,幹脆成群結隊的攻擊山下的村子。
陵縣被皚皚白雪包圍著,生存條件本就苛刻,除了山賊的侵擾,又多了雪狼的攻擊,讓剛剛開始安定下來的牧民,又被打入深淵。
陵縣幾個村長聚到一起,合計著,決定放棄這塊,祖祖輩輩都生活的地方,另覓更加適宜居住之地。
商量過後,幾人打算分別帶一對人,查看大雪是否完全封了陵縣,可還有別的出路。
一次偶然,牧民誤入雪山,遇上了十幾頭雪狼。
正是一籌莫展時,雪狼卻遠遠的,對著他們齜牙咧嘴,並沒有上前攻擊的傾向。
眾人不知所以,有個沖動的人走出來,砍了地上的荊棘,沖向雪狼,準備決一死戰,而雪狼夾著尾巴,倉促逃跑了。
出來探路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抓住了,可以降服雪狼的把柄。
這幾叢只生在雪山中的荊棘,名叫黑刺,通體烏黑,長滿尖刺,且含有微毒,但容易養活。
此前,陵縣的居民就是拿它當柴火,都嫌傷手,沒想到還是雪狼的天敵。
眾人仿佛看到了曙光,大家相互搭把手,砍了黑刺,帶回村子,報告村長。
陵縣雖然苦寒,可是祖基都在這裏,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做那背棄祖宗的事呢。
如今有了黑刺,卻是正好。
此後,大家不再提搬遷的事。陵縣的所有村莊,都開始大肆種植黑刺。
起先,只在村口種植,牧民發現雪狼不敢進村,黑刺果然效果不凡。
經口口相傳,越演越烈,最後,家家戶戶都用黑刺把房子圍起來。
雖然不利用出行,同時也給村莊帶來了一個驚喜,黑刺在冬季最冷的那一天,會開花。
花朵異於黑刺的黑,不僅明艷美麗,還有怡人的香氣。
這是種植黑刺之前,牧民所不知道的,卻也喜聞樂見,給村子增添不少生趣。
一回,有高僧進村,上門借宿。
他發現其中有一株黑刺,異於同類,氣度不凡,但妖黑似墨,放任它繼續生長,恐傷及平民。
高僧常年雲游在外,信奉緣生緣滅,自有因果。
思及再三後,專程為它頌讀佛法,點化了黑刺。
高僧不便帶它離開,又怕自己走後,牧民控制不住它。
遂加上禁錮,要它在此地潛心悟道,如果突破心境,十年後禁錮自然解開,可化人形。
而如果它產生異念,則永遠被禁錮在此,生生世世不得輪回。
高僧離開村莊之前,又為黑刺開了靈智。
開了靈智後,黑刺便能開口說話,它感謝高僧時,他才發現竟是一名女子。
高僧落發前姓楊,又見她溫柔文靜,便賜名楊靜嫻,望她永遠單純嫻靜。
自古妖物修行本就不易,更何況自己還是荊棘,連存活都是困難,想要悟道難上加難。
所以楊靜嫻開了靈智後,萬分珍惜這個機遇。
高僧走後,她靜心悟道,果然沒讓人失望,幾年來,修為一路快速增長。
這日,楊靜嫻的心境波動,大有突破的前兆,她欣喜之餘,不敢大意,就此入定,尋找突破口。
偏生流年不利,近期大雪早已封山,大雪還在持續不斷的降落,凍死牛羊無數,連雪狼都不再出洞。
溫飽的邊緣,激發了人類的偏激冒險之心。
山上的幾個盜賊團夥,也要過冬,趁著恰好的時機,猖狂起來。
黑刺擋得住雪狼,如何擋得住他們瘋狂的虐殺、搶奪。
家家戶戶種植的黑刺,昨天還是安全的堡壘,在今天卻變成山賊助力。
山賊不過是在黑刺上,放上一把火,頃刻之間,火勢借著冬風,蔓延了所有種植黑刺的村莊。
四下裏,一片火海,無一幸免。
大火照亮半個世界,雪地融化,變成一片紅色,早已經分不清是血水,還是雪水。
只有星空,依然璀璨。
那個夜晚,牧民的哭喊聲,牛羊的嘶鳴聲,山賊的喊打喊殺聲,還有黑刺燃燒崩裂的聲音,夾雜在一塊,鬼見都愁。
楊靜嫻正在沖關的緊要關頭,灼痛驚醒了她。
她睜開雙眼時,四肢在火海中燃燒,切膚之痛,不亞於地府的刮骨之刑。
她才領略到道法的精妙,就要葬身火海,化為灰燼,她絕望著,被迫接受著死亡。
這時,陳王宇文博出現了,帶領著軍士,踏馬而來。
當時的他,還僅是陳國的六公子,不得老陳王的喜愛。
他年紀輕輕,修為卻超越陳國歷代君主,道友、門客眾多,德行俱佳,朝堂上,多得官員讚賞。
可,功高蓋主,老陳王如何忍受,被打壓的兒子,比自己聲望更高。
老陳王認定宇文博是私自修行,違背列祖列宗的訓誡,要治宇文博忤逆君主的罪,除非他放棄修為,外遷封地。
外遷,相當於是終身禁足,宇文博寧折不彎。老陳王的不喜愛,漸漸地變成厭惡,又不能堂而皇之地判罪,一籌莫展。
陳國還是老陳王的陳國,他的想法,直接改變著朝堂上的風向。
與六公子宇文博交惡的大臣,出了不少餿主意。
有一人在朝上,當著眾大臣的面,上書老陳王。“陵縣近年來越發亂了套,多位將軍皆不能帶給陵縣和平,而六公子無論是修為還是品行,大家有目共睹,是平定陵縣的不二人選。”
跟著,三公九卿全部附議,“懇請六公子宇文博出征陵縣,解救陵縣百姓。”
這分明是商量好的結果,老陳王仍然做出一副心疼兒子遠征,有所傷痛的模樣,不同意眾人的意見。
太尉再次進諫,“陳王萬不可感情用事,當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啊。臣想,六公子定願一馬當先,為陵縣百姓謀得福祉。”
眾臣隨著太尉的有意指引,目光都看向宇文博。
而宇文博並無此意,眾人逼迫之下,舉棋不定,保持沈默。
老陳王裝出面上猶疑,有些為難之色,丞相便適時當了那解疑的人。
丞相手執象笏,分別向陳王和宇文博行了禮,針對癥結所在,下了重藥。
“王上,平定陵縣刻不容緩。六公子乃王孫貴胄,身份足夠,又文武雙全,早年征戰西北,了解雪山的形勢,是最佳人選。”
丞相跪在金殿上,擲地有聲,“六公子遠征陵縣,為國為民,如能凱旋,必定,也當得起國本之重。”
丞相此言,不可謂不荒唐,宇文博冷笑。
這些人,為了讓他能名正言順的死,不惜下了如此重的誘餌,他又如何看不透。
立太子非同小可,豈是平覆陵縣就能換來的,丞相卻能如兒戲一般,輕松訴之於口,無非,就是想要逼迫宇文博上戰場罷。
但是能換來太子位的戰場,又哪裏有輕松可言。
先不說陵縣地勢崎嶇,易守難攻,僅是惡劣的天氣,就不易征討。
就算萬幸,死裏逃生,奏響凱歌,三公也留有萬全之策,挖下不知多少陷阱留給他,讓他無法活著回朝。
更好笑的是,老陳王殺他心切,不假思索,拍案立決,當眾允諾丞相的建議。
紆尊降貴,為了這個不喜愛的兒子,禦筆親書,立下聖旨。
上書:寡人登機幾十載,惜年事漸高。恐日後國之無主,今特立儲君,以固國本。王六子宇文博,征討陵縣有功,穎才具備,天下歸心,有乃父之風範,可以承宗廟,立為太子。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而後,加蓋王印,送往宗廟加封,宇文博如果不出征陵縣,聖旨便作廢。
宇文博被迫卷入其中,朝廷上下多數人支持,無法全身而退,不得不出征陵縣。
他內心明鏡一般,這次遠征,兇多吉少,甚至是必死無疑。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又怎能認輸。
☆、第 30 章
宇文博打定主意,他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僅要活著回來,勢必坐上那至尊之位,要老陳王後悔,今天立下的聖旨,是多麽草率而又可笑的行為。
當天下朝之後,老陳王派人送去鎧甲,戈矛。
三天之後,宇文博城外點兵,眾軍士都知道此行苦寒,沒什麽油水,且有命去,無命回。願意隨同他出征的,僅有兩千人。
這個結果,無疑是老陳王最喜聞樂見的。他的近侍匯報後,在宇文博誓師大典上,派人送上禦酒,作為撫恤。
兩千軍士飲罷禦酒,辭別老陳王,拔營往胡州陵縣而去。
幾月艱辛跋涉,到了胡州,軍士不能適應寒冷天氣,傷病增加,又趕上大雪封山,行軍進程減緩數倍。
前後耗時半月有餘,才趕至陵縣。
從王都越州到胡州陵縣,兩千人日夜兼程,疲累不堪,傷病累累。
還來不及做任何休整,火光通天,山賊下山了。
宇文博不愧是帶過兵的,有大將風範,當機立斷,兵分兩路。
點了一百人在此安營紮寨,三百人留守後方,傷病過重的,也留在營地休整。自己帶領剩下的人,救助各個村莊的百姓。
宇文博不過是,為救一位,被困在黑刺火海裏的孩子,撲滅黑刺上的火,也意外因此救下了楊靜嫻。
在楊靜嫻的眼中,那位英勇善戰的人類將軍,雖然縱馬跳過黑刺,抱了孩子離開去,沒有留給她,哪怕一個眼神,可是時隔多年,她依然記憶猶新。
而她對於宇文博的影響,也始終留在那個雪夜,任年月如何更替,都無法抹滅。
楊靜嫻不堪灼燒,終究暈了過去。
等她再次醒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她唯一能確定的,是那夜一定經過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而她的恩人,運籌帷幄,旗開得勝了。
因為,她再次看到的,只有村裏剩下的山賊屍體,還有恩人的部下收拾著戰場。
她只在火光的映襯下,看到他的側臉,甚至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來自哪裏。
曾經高僧點化她時,就說過,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有恩與她,還是救命的恩。
等到年滿十年,禁錮破解開來,她一定化了人形,去尋他,去報他的恩情。
宇文博的無意之舉,救了楊靜嫻,也從此開始他們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萬般愁緒。
那晚,宇文博小試牛刀,便旗開得勝。
之後,率領一千多人,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摧毀雪山上所有的山寨,斬殺山賊無數,俘虜兩百,其中頭目十人。
剩餘活口,力不能敵,逃至晉國,不敢再犯。
宇文博立下大功,按照老陳王聖旨,只要他能活著回去,即是太子無疑。
可能這一路上,直至摧毀山賊窩點,都太順利,導致他大意,差點為奸人所害。
軍中一名伍長,是太尉買通,派來謀害他的人。
伍長身份低微,總也沒有找到靠近宇文博的機會。
等到了陵縣,宇文博即刻踏上戰場,形影更加難以捕捉,伍長計無所出。
他混跡在軍隊中,大戰之後,終於等來機會。
剿匪的幾天中,宇文博從未休息,此下困極,收拾戰場,清算傷亡和餘孽的事,他全部交給了先鋒,自己回到帳中歇下。
多數軍士在外,營地只剩下老弱病殘,中帳守備微弱,正是伍長下手的好機會。
早在離開越州前,太尉就為他備好□□。
此毒名為鷹狼毒,聽說鷹狼毒惡狠,遇血即融。中毒之人,生不如死,沒有解藥,就是大羅神仙都救不了。
此毒還有一個妙處,便是中毒之人初始,並不會有任何征兆。
一月後才會發現身體不適,此時仍不會立即死去,只會拖著奄奄一息的病體,度日如年的熬過三五月後,才一命嗚呼。
鷹狼毒可謂是最佳的選擇,既不會讓人懷疑到自己的身上,又能讓宇文博在死前,受盡折磨。
趁著宇文博睡熟,伍長偷偷摸進中帳,將鷹狼毒,倒在宇文博左臂的傷口上。
親眼看見□□順著傷口處殘血,融入宇文博的身體,伍長便算完成太尉的使命,偷偷溜出中帳。
可惜,伍長被錢財蒙蔽雙眼,太尉是何人,怎麽會留下謀殺王子的把柄。
太尉能提供鷹狼毒給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妙用,給宇文博用之前,當然先用在了他的身上。
伍長之於太尉,不過是多月後,陳國又一具屍體罷了。
太尉收到伍長飛鴿傳信時,大喜。
他助王上除去眼中釘,肉中刺,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此後的人生,勢必成為陳國上下,舉足輕重的人,更為顯赫。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精明一世的太尉,還是漏算一條。
他忘記了,鷹狼毒來自塞外,而宇文博曾經領兵西北,在塞外駐紮多年,他對鷹狼毒,可比太尉了解的更多。
宇文博知曉自己中的是鷹狼毒後,並未聲張,正好,他可以來個將計就計。
返回越州的路上,宇文博毒發,一受寒,就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樣。
軍報和宇文博重傷的消息,一並傳回王宮,還委婉地表達了宇文博將不治身亡,告知老陳王安排後事,做好準備。
老陳王心裏是釋懷了,表面上卻不得不悲痛欲絕,獨愴然而涕下。
兩月後,宇文博回到王都,已經被鷹狼毒折磨的瘦骨嶙峋,渾渾噩噩,不成人樣,終日纏綿病榻,已經沒有清醒的時刻。
明眼人都清楚,他剩下的日子,都是按天算了。
宇文博歸朝後,老陳王親臨,見過他一次,確如探子所報,其命不久。
他有言在先,且宇文博也是將死之人,當即放心大膽,大手一揮,命宗廟取出聖旨,頌於朝堂,昭告天下。
朝上文武大臣跪成一片,三呼王上萬歲,太子千歲。
退朝後,聖旨由老陳王近侍,親手送到宇文博府上,逐字逐句讀給宇文博。
立太子一事,便形成定局,板上釘釘,覆水難收了。
一月後,太子府上進宮來報,太子已經水米不進。
老陳王沐浴齋戒三日,除去鞋襪,徒步到護國寺,為太子祈福。
宮外傳的家喻戶曉,民間甚至編了歌謠,歌頌老陳王的愛子美德,列國也說老陳王不避諱太子重病,堪當列國表率。
當這些讚美之詞,傳到老陳王耳朵裏時,簡直是意外之喜。
老陳王在後宮內自誇,此次不僅平定了陵縣,還除了眼中釘,且收獲民心,留下美名。
派宇文博出征一事,可謂是一石三鳥啊
然,老陳王高興了沒多久,太子府上又來人了。
這次,說的卻是老陳王親自祈福,感動上蒼,太子的病有了起色。
民間又跟著傳的轟轟烈烈,都說老陳王哀感天地,才救了太子一命。
老陳王這回是啞巴吃黃連,有苦卻不能訴之於口,苦悶郁積於心。
偏偏還不好作罷,裝作不知道,畢竟天下人都看著呢,面子上也得派了禦醫前去瞧瞧。
每天,禦醫回宮跟老陳王匯報的,不是太子病情好轉,就是太子已經能下地走動。
時常氣的老陳王大動肝火,踢翻幾案。
隨著宇文博病情逐漸好轉,老陳王的身體卻是每況愈下。
他再想殺了宇文博,已是有心無力,更堵不住悠悠眾口,自是後悔莫及。
宇文博靠著鷹狼毒,使了一招苦肉計,跟著立太子的事落下帷幕,順利達成野心,並且穩固在朝在野的地位。
朝堂上沒人再不敢多言,唯一的瑕疵和例外,是申時乙。
他是如今的禦史大夫,而那會兒,他只是太尉的門客之一。
原本申時乙想著隨大流,做那見風使舵的墻頭草,站在太子一派,息事寧人。
現實遠沒有他想的那麽簡單,因為下毒、遠征的主意,全是出自申時乙的手筆,並且被宇文博查到頭上。
他若成為太子陣營,太子如何能接納,必定殺雞儆猴。
若他繼續跟著太尉,太尉不管是討好太子,還是跟他撇清關系,都會殺人滅口。
算來算去,都是一死。
申時乙經過一番深謀遠慮,一不做二不休,打算破釜沈舟。
幹脆放手一搏,要謀就謀天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申時乙不敢掉以輕心,投宇文博愛才之好,鬥智鬥勇,大展手腳。
果然,申時乙得宇文博欣賞,雖然一直不敢重用,也未動過殺心。
朝堂上,宇文博留下可用之人,肅清了太尉之流,大興商業,選舉能人賢士。
一時,權利達到鼎盛,陳國也迎來文治盛況。
三五年的光景,老陳王的臭脾氣,在現實中被磨的精光。
並且他已年邁,身體每況愈下,早不覆幾年前的精神,再大的火氣,再倔強的心性,在衰老前,都不得不低頭。
夜深人靜,回過頭再看看,他和兄弟鬥,和嬪妃鬥,和大臣鬥,到了晚年,和自己的兒子鬥,結果又得到什麽。
攬鏡自照,不過暮年的身體,衰老褶皺的容顏罷了。
他就是一國之王,又能如何,還不是得服老啊。
這麽些年,他累了,終於發現自己累了。
老陳王獨自安坐王位上,招手招呼近侍上前。
他拍著座下的龍椅,問近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周離忍著心疼陳王的眼淚,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雙手捧起王冕,高舉過頭,走到陳王面前,跪下伺候著陳王戴上。
周離哽咽著,“厚德載物,這王冕太重,禦史大夫哪裏配得上,只有您,才受得住啊!”
“周離所言有理。”陳王感激周離的肺腑之言,也感激他沒有見風使舵,始終陪在身邊。
他兩把抹去眼淚,站起來,昂起頭顱,“來啊,寡人寧願擡頭死,也不做低頭奴。”
“危急關頭,陳王氣勢、威嚴不減,正氣凜然,當真是王者風範,值得敬佩,只不過……”
宛和在椅背上翹著二郎腿,腳尖還一點一點的,“只不過你弄錯了一件事。”
龍椅是權力的至高象征,但在宛和看來,這象征也不怎麽樣,因為她坐在椅背上,看著陳王主仆兩人表演這麽些時候,屁股硌得慌,實在不怎麽舒服啊。
她從椅背上跳下來,向陳王走去,周離立馬張開雙臂,擋在陳王前面,宛和靠近一步,他就護著陳王後退一步。
宛和一個沒憋住,笑了起來,“周離大人,你不怕死?”
周離撇開頭,忽視宛和的問題。
他倆將她誤認為刺客,她覺得挺好玩的,也不急著說出事實,可惜周離不配合,一個人的戲,還有什麽看頭,宛和放棄了。
她後退兩步,席地而坐,隨手撿起散落在地的奏章瞧了兩眼,寫的是官職升遷人的職位和名單,估計都是禦史大夫一黨,宛和又隨手丟回去。
宛和又接著找了幾本,全是黨派相互傾軋的事,“怎麽沒有特使的書信,按理說,這飛鴿傳書也不慢才對。”
找不到便罷,宛和盤著腿,左手支在腿上,撐著腦袋,“我就是你要找的那個白宛和,我先到了,不過你的特使還在路上,恐怕,至少還得半個月才回得來。”
兩人聽宛和一解釋,又仔細觀察了宛和。
陳王思忖,禦史大夫心思深重,的確不太可能派人進宮刺殺,並且此人,還表現得如此隨意。
說起特使的書信,的確早就收到了。
只是,周離呈上來的時候,遇上禦史大夫的人,如果被他們無中生有,說成是重要軍情,禦史大夫哪裏肯放過陳王。
周離想著,特使遲早要回來,王上安全更為重要,於是,周離當機立斷,在被發現之前,毀去了書信,免去了陳王的一樁麻煩。
宛和點點頭,倒是挺認可周離的忠心耿耿。
宛和大方地亮出身份,又將自己為什麽會先到的來龍去脈,一一講了個清楚。
其實,宛和不必解釋那麽多,陳王也是相信她的。
因早年有一些際遇,陳王也算小有修為。宛和的修為深不可測,他根本無法看透,恐怕已達真仙修為也未可知。
他可以肯定,宛和不可能跟禦史大夫那種人,同流合汙。
陳王收拾起剛才的糟糕心情,看著宛和,覺得自己又有了希望,“此處常有禦史大夫的人出沒,還請仙子移步到太極殿詳談。”
“也好。”這大殿好是好,太過空曠些,說兩句話還有回聲,宛和也不覺得是個談話的好地方。
周離向宛和行了一禮,要委屈她假裝陳王婢女,隨陳王擺駕太極殿。
如今,王宮內部,禦史大夫耳目眾多,他們不得不防。
如此,仍是被逼的如履薄冰。
即使宛和作了一番偽裝,擺駕太極殿的路上,還是被一個當首,尖嘴猴腮的侍衛攔了下來。
他倒是眼尖,認出了不眼熟的宛和,卻沒認出王駕,竟敢阻攔。
周離跟那侍衛周旋幾遭,仍然不放行,篤定宛和有問題,夾帶了宮外軍情,非要斬殺不可。
禦史大夫竟然蔑視王上到這種程度,宛和有氣,卻又不得不隱忍不發。
她憋住那股想揍人的沖動,深吸一口氣,對那侍衛行了一禮。故意作媚了眼神,放柔了語氣,“奴家見過將軍。”
柔柔的聲音飄過,且宛和還稱呼他為將軍,其中不乏有恭維,聽得那人心猿意馬。
那一對巡邏的侍衛看著宛和,眼都直了,笑得無比猥瑣。
宛和想起宮裏的昭儀,不是說禦史大夫獻給陳王的麽。
這樣的話,宛和有了主張。手下偷偷捏了自己大腿,痛感傳來,提醒自己,又勉強著帶著微笑,眼中含怯。
“將軍,奴是昭儀娘娘老家送來的,專程進宮侍奉王上。奴不懂何為軍情,更不敢夾帶,求將軍高擡貴手。”說著,宛和假意留下幾滴眼淚來,順勢就要跪下。
當首的那人,似乎添了下嘴唇,立馬握住宛和的手,扶起宛和,“姑娘如此貌美善良,又是昭儀娘娘的人,怎麽可能是壞人,是我眼拙啦,還望姑娘原諒則個。”
那人握住宛和的手,總也不放開,宛和甚是惡心,還得假意虛與委蛇。
“將軍是好人,自然不會亂說,可……”宛和怯怯地,望著他身後的那幾個人,趁機抽出雙手,“可別人會說呀,眾口鑠金,到時候,奴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那人搓著雙手,仿佛細膩絲滑的觸感還留在指尖。
宛和這麽說,他哪裏能忍,跟身後的兄弟們訓話,“大家可都機靈著點,這是昭儀娘娘的人。”
眾人馬上換得一副嚴肅樣子,站得筆直,異口同聲的表示,今日巡邏,並未有任何異常,也沒有見到王上路過。
宛和自然感激不盡,那人笑瞇瞇地放了行。
梨花帶雨的柔弱女子,最是惹人心疼。況且宛和遇上的還是登徒子,那人自然更加受用。
宛和在賭,賭這些人不敢冒犯昭儀,也賭他們別有用心,不會上報。
不過,可憐這雙手,不知道要用多少香夷,才能祛除那股子惡心。
那些人不再多做追究,陳王一行得以離開,順利到達太極殿。
進了太極殿,周離趕緊關上殿門,擦了擦額頭冒出的冷汗。
宛和指著周離的額頭,差點笑出來,“沒想到,陳王近侍,是這般膽小之人。”
周離攙扶著陳王坐下,給兩人倒了茶。“仙子不知,並非周離膽小,實則是剛才九死一生啊。”
區區一個無名小卒而已,還能九死一生?
其中大有隱情,周離不好細說,倒了茶,去太極殿外候著,替他二人把風,以免再橫生枝節。
陳王告訴宛和,“剛才那個人,是禦史大夫的義子李權,很得禦史大夫重用,特意放在王宮,用以監視之用。如今的陳國,他的一句話,比寡人的分量都重。”
而且,禦史大夫獻上的昭儀,已經被懲罰數次,關入冷宮。
但是照剛才那情況,禦史大夫應該沒有將昭儀的事,告知其他的人,不然李權肯定能識破宛和的謊言,也就不會那麽容易放他們離開。
想必禦史大夫,並不能完全信任自己周圍的人,至少沒有信任他的義子,倒是給了陳王喘息的空間。
而那個叫李權的人,吊兒郎當的,說是被重用,還不如說是,被禦史大夫刻意把他丟在王宮,離得自己遠些,以免壞了大事。
細思極恐啊,宛和想著,虧得禦史大夫是個多疑的人,今日才得以險種脫困。
陳王以先生之禮待宛和,大方得體。
他說:“寡人聽聞仙子傳言,救我陳國百姓於水火,不管是於公於私,寡人都應當面謝過才是。”
☆、第 29 章
的確,宛和的傳言四起,越傳越神乎,接連壞了晉國不少好事,連禦史大夫都黑著臉。
就沖能膈應禦史大夫的本事,陳王便動了重用宛和的心思。
陳王的心腹範年,勸說陳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如要重用,也需他親自調查一番,以防萬一名不副其不實。
若是禦史大夫放下的誘餌,豈不得不償失。
得到陳王的首肯,範年尋著宛和的傳言,果然在五濁江遇上宛和,他在後面跟了宛和幾個月,對宛和的評價甚高。
之後回信陳王,寫著宛和不僅德才兼備,很得民心,且是有著高修為的修仙者。必能堪此重任,助陳王匡扶陳國。
陳王收到範年的回信,心情大好,若得宛和相助,王室也就有了底氣。當即派出兩路人馬,一人為特使,接宛和進宮;另外一邊,跟著範年,游說晉國。
本來兩邊都進行的好好的,沒想到特使未回,宛和先來了。
陳王此番,也算得上禮賢下士了。
宛和答應陳王,會暫且住王宮,助他一臂之力。“不過,我還有一個五歲的妹妹,不日也將會前來叨擾。”
王宮的龍韻靈氣,即使對宛和的體質,都有一定的改善,就更不用說是安安了。
這裏的確適合修煉,陳王開口之前,宛和先把安安也給捎上。
陳王沒有不答應的,若大的王宮,還能住不下一個小娃麽。
陳王以為還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說動她。卻,沒料到,宛和答應的這麽爽快,這倒是足夠讓他驚訝的。
想當初,為了能說動宛和,願意留下,陳王還特意,將整個淩霄閣空出來,等宛和來了,作為她的寢宮。
而王宮裏布置最為不凡的,當屬淩霄閣。歷朝歷代,都是飽含神秘浪漫的居所。
此前,裏面住的,是禦史大夫送來的楊昭儀,後來昭儀被禦史大夫關入冷宮。
也就淩霄閣的側殿,還住著一位從六品的才人,幾月前,陳王將她放出宮,另行婚配去了。
如今,宛和答應的幹脆,陳王都不知,該怎麽說淩霄閣的事。
轉念一想,宛和姐妹二人若住在淩霄閣,太過於惹眼,也就沒再提起。想著,稍後再行選一處就是。
宛和看著陳王神游太虛,喚了一句“陳王”,陳王回過神來,繼續跟宛和聊著,大約講述了朝中的基本情況。
宛和越聽越糊塗,“陳王修為不低,禦史大夫卻是普通人,為何卻連一個禦史大夫都治不住。”
陳王嘆了一口氣,“陳國曾經多少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王,死在求仙問道之上。寡人自修行以來,連寡人的父王也不看好,更何況是他人。
禦史大夫擅長謀慮,爪牙甚多,低調蟄伏朝堂多年,從中做足了文章。
世人皆以為寡人不務正業,墮入魔道,遲早會禍亂天下,和陳國的先王們一般,死的淒慘。
朝堂更是錯綜盤結,大半歸為禦史大夫一黨,以訛傳訛,人言可畏啊。”
宛和又問,“那楊昭儀,不就是禦史大夫送進宮,放在你身邊的眼線麽,又怎麽會被關入冷宮?”
說起楊昭儀,正是戳中了陳王的心,那份苦楚,咽不下,又舍不得吐出,真真是折磨萬分。
陳王偏著頭,望著殿內的四方九耳瑞獸香爐,香料燃起,香氣彌漫,薄煙如紗,油燈搖曳。
此情此景,他好像又看見了,那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女子,在殿內點起香薰,為他翩翩起舞的場景。
香還是那時的香,只是人……陳王嗟嘆,扶著額,陷入沈思。
楊昭儀和陳王的故事,那都是多年前的一樁往事引起的。
楊昭儀就在幾十年前,還只是一株荊棘而已,來自陳國的邊境,遙遠的雪山腳下,一個叫做胡州的地方。
胡州位於陳國和晉國接壤之地,四周皆是高聳的雪山,環境惡劣,土地貧瘠,種不出糧食蔬菜,當地只能依靠游牧而生。
這裏的陵縣,地理位置更是特殊,雖是屬於陳國的屬地,卻意外的變成兩不管地帶,導致陵縣常年不得安生,戰亂四起,山賊猖狂,民不聊生。
後來,雪山之下,遷徙來幾頭雪狼。經過幾年時間,雪狼繁殖出百頭來。
慢慢的,雪山上的口糧不夠養活眾多雪狼,它們逐步,開始攻擊在山上安營紮寨的山賊。
不出半年,落草為寇的山賊,被雪狼解決大半。
留下的,就是實力再如何強勁,也不敢輕易出寨。
得力於雪狼的出現,雪狼和山賊相互制衡,陵縣有了小小的生機,也過了幾十年,相對太平的日子。
可惜,人們輕視了雪狼的存在。
越來越多的雪狼,開始嘗試著下山覓食。後來,幹脆成群結隊的攻擊山下的村子。
陵縣被皚皚白雪包圍著,生存條件本就苛刻,除了山賊的侵擾,又多了雪狼的攻擊,讓剛剛開始安定下來的牧民,又被打入深淵。
陵縣幾個村長聚到一起,合計著,決定放棄這塊,祖祖輩輩都生活的地方,另覓更加適宜居住之地。
商量過後,幾人打算分別帶一對人,查看大雪是否完全封了陵縣,可還有別的出路。
一次偶然,牧民誤入雪山,遇上了十幾頭雪狼。
正是一籌莫展時,雪狼卻遠遠的,對著他們齜牙咧嘴,並沒有上前攻擊的傾向。
眾人不知所以,有個沖動的人走出來,砍了地上的荊棘,沖向雪狼,準備決一死戰,而雪狼夾著尾巴,倉促逃跑了。
出來探路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抓住了,可以降服雪狼的把柄。
這幾叢只生在雪山中的荊棘,名叫黑刺,通體烏黑,長滿尖刺,且含有微毒,但容易養活。
此前,陵縣的居民就是拿它當柴火,都嫌傷手,沒想到還是雪狼的天敵。
眾人仿佛看到了曙光,大家相互搭把手,砍了黑刺,帶回村子,報告村長。
陵縣雖然苦寒,可是祖基都在這裏,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做那背棄祖宗的事呢。
如今有了黑刺,卻是正好。
此後,大家不再提搬遷的事。陵縣的所有村莊,都開始大肆種植黑刺。
起先,只在村口種植,牧民發現雪狼不敢進村,黑刺果然效果不凡。
經口口相傳,越演越烈,最後,家家戶戶都用黑刺把房子圍起來。
雖然不利用出行,同時也給村莊帶來了一個驚喜,黑刺在冬季最冷的那一天,會開花。
花朵異於黑刺的黑,不僅明艷美麗,還有怡人的香氣。
這是種植黑刺之前,牧民所不知道的,卻也喜聞樂見,給村子增添不少生趣。
一回,有高僧進村,上門借宿。
他發現其中有一株黑刺,異於同類,氣度不凡,但妖黑似墨,放任它繼續生長,恐傷及平民。
高僧常年雲游在外,信奉緣生緣滅,自有因果。
思及再三後,專程為它頌讀佛法,點化了黑刺。
高僧不便帶它離開,又怕自己走後,牧民控制不住它。
遂加上禁錮,要它在此地潛心悟道,如果突破心境,十年後禁錮自然解開,可化人形。
而如果它產生異念,則永遠被禁錮在此,生生世世不得輪回。
高僧離開村莊之前,又為黑刺開了靈智。
開了靈智後,黑刺便能開口說話,它感謝高僧時,他才發現竟是一名女子。
高僧落發前姓楊,又見她溫柔文靜,便賜名楊靜嫻,望她永遠單純嫻靜。
自古妖物修行本就不易,更何況自己還是荊棘,連存活都是困難,想要悟道難上加難。
所以楊靜嫻開了靈智後,萬分珍惜這個機遇。
高僧走後,她靜心悟道,果然沒讓人失望,幾年來,修為一路快速增長。
這日,楊靜嫻的心境波動,大有突破的前兆,她欣喜之餘,不敢大意,就此入定,尋找突破口。
偏生流年不利,近期大雪早已封山,大雪還在持續不斷的降落,凍死牛羊無數,連雪狼都不再出洞。
溫飽的邊緣,激發了人類的偏激冒險之心。
山上的幾個盜賊團夥,也要過冬,趁著恰好的時機,猖狂起來。
黑刺擋得住雪狼,如何擋得住他們瘋狂的虐殺、搶奪。
家家戶戶種植的黑刺,昨天還是安全的堡壘,在今天卻變成山賊助力。
山賊不過是在黑刺上,放上一把火,頃刻之間,火勢借著冬風,蔓延了所有種植黑刺的村莊。
四下裏,一片火海,無一幸免。
大火照亮半個世界,雪地融化,變成一片紅色,早已經分不清是血水,還是雪水。
只有星空,依然璀璨。
那個夜晚,牧民的哭喊聲,牛羊的嘶鳴聲,山賊的喊打喊殺聲,還有黑刺燃燒崩裂的聲音,夾雜在一塊,鬼見都愁。
楊靜嫻正在沖關的緊要關頭,灼痛驚醒了她。
她睜開雙眼時,四肢在火海中燃燒,切膚之痛,不亞於地府的刮骨之刑。
她才領略到道法的精妙,就要葬身火海,化為灰燼,她絕望著,被迫接受著死亡。
這時,陳王宇文博出現了,帶領著軍士,踏馬而來。
當時的他,還僅是陳國的六公子,不得老陳王的喜愛。
他年紀輕輕,修為卻超越陳國歷代君主,道友、門客眾多,德行俱佳,朝堂上,多得官員讚賞。
可,功高蓋主,老陳王如何忍受,被打壓的兒子,比自己聲望更高。
老陳王認定宇文博是私自修行,違背列祖列宗的訓誡,要治宇文博忤逆君主的罪,除非他放棄修為,外遷封地。
外遷,相當於是終身禁足,宇文博寧折不彎。老陳王的不喜愛,漸漸地變成厭惡,又不能堂而皇之地判罪,一籌莫展。
陳國還是老陳王的陳國,他的想法,直接改變著朝堂上的風向。
與六公子宇文博交惡的大臣,出了不少餿主意。
有一人在朝上,當著眾大臣的面,上書老陳王。“陵縣近年來越發亂了套,多位將軍皆不能帶給陵縣和平,而六公子無論是修為還是品行,大家有目共睹,是平定陵縣的不二人選。”
跟著,三公九卿全部附議,“懇請六公子宇文博出征陵縣,解救陵縣百姓。”
這分明是商量好的結果,老陳王仍然做出一副心疼兒子遠征,有所傷痛的模樣,不同意眾人的意見。
太尉再次進諫,“陳王萬不可感情用事,當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啊。臣想,六公子定願一馬當先,為陵縣百姓謀得福祉。”
眾臣隨著太尉的有意指引,目光都看向宇文博。
而宇文博並無此意,眾人逼迫之下,舉棋不定,保持沈默。
老陳王裝出面上猶疑,有些為難之色,丞相便適時當了那解疑的人。
丞相手執象笏,分別向陳王和宇文博行了禮,針對癥結所在,下了重藥。
“王上,平定陵縣刻不容緩。六公子乃王孫貴胄,身份足夠,又文武雙全,早年征戰西北,了解雪山的形勢,是最佳人選。”
丞相跪在金殿上,擲地有聲,“六公子遠征陵縣,為國為民,如能凱旋,必定,也當得起國本之重。”
丞相此言,不可謂不荒唐,宇文博冷笑。
這些人,為了讓他能名正言順的死,不惜下了如此重的誘餌,他又如何看不透。
立太子非同小可,豈是平覆陵縣就能換來的,丞相卻能如兒戲一般,輕松訴之於口,無非,就是想要逼迫宇文博上戰場罷。
但是能換來太子位的戰場,又哪裏有輕松可言。
先不說陵縣地勢崎嶇,易守難攻,僅是惡劣的天氣,就不易征討。
就算萬幸,死裏逃生,奏響凱歌,三公也留有萬全之策,挖下不知多少陷阱留給他,讓他無法活著回朝。
更好笑的是,老陳王殺他心切,不假思索,拍案立決,當眾允諾丞相的建議。
紆尊降貴,為了這個不喜愛的兒子,禦筆親書,立下聖旨。
上書:寡人登機幾十載,惜年事漸高。恐日後國之無主,今特立儲君,以固國本。王六子宇文博,征討陵縣有功,穎才具備,天下歸心,有乃父之風範,可以承宗廟,立為太子。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而後,加蓋王印,送往宗廟加封,宇文博如果不出征陵縣,聖旨便作廢。
宇文博被迫卷入其中,朝廷上下多數人支持,無法全身而退,不得不出征陵縣。
他內心明鏡一般,這次遠征,兇多吉少,甚至是必死無疑。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又怎能認輸。
☆、第 30 章
宇文博打定主意,他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僅要活著回來,勢必坐上那至尊之位,要老陳王後悔,今天立下的聖旨,是多麽草率而又可笑的行為。
當天下朝之後,老陳王派人送去鎧甲,戈矛。
三天之後,宇文博城外點兵,眾軍士都知道此行苦寒,沒什麽油水,且有命去,無命回。願意隨同他出征的,僅有兩千人。
這個結果,無疑是老陳王最喜聞樂見的。他的近侍匯報後,在宇文博誓師大典上,派人送上禦酒,作為撫恤。
兩千軍士飲罷禦酒,辭別老陳王,拔營往胡州陵縣而去。
幾月艱辛跋涉,到了胡州,軍士不能適應寒冷天氣,傷病增加,又趕上大雪封山,行軍進程減緩數倍。
前後耗時半月有餘,才趕至陵縣。
從王都越州到胡州陵縣,兩千人日夜兼程,疲累不堪,傷病累累。
還來不及做任何休整,火光通天,山賊下山了。
宇文博不愧是帶過兵的,有大將風範,當機立斷,兵分兩路。
點了一百人在此安營紮寨,三百人留守後方,傷病過重的,也留在營地休整。自己帶領剩下的人,救助各個村莊的百姓。
宇文博不過是,為救一位,被困在黑刺火海裏的孩子,撲滅黑刺上的火,也意外因此救下了楊靜嫻。
在楊靜嫻的眼中,那位英勇善戰的人類將軍,雖然縱馬跳過黑刺,抱了孩子離開去,沒有留給她,哪怕一個眼神,可是時隔多年,她依然記憶猶新。
而她對於宇文博的影響,也始終留在那個雪夜,任年月如何更替,都無法抹滅。
楊靜嫻不堪灼燒,終究暈了過去。
等她再次醒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她唯一能確定的,是那夜一定經過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而她的恩人,運籌帷幄,旗開得勝了。
因為,她再次看到的,只有村裏剩下的山賊屍體,還有恩人的部下收拾著戰場。
她只在火光的映襯下,看到他的側臉,甚至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來自哪裏。
曾經高僧點化她時,就說過,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有恩與她,還是救命的恩。
等到年滿十年,禁錮破解開來,她一定化了人形,去尋他,去報他的恩情。
宇文博的無意之舉,救了楊靜嫻,也從此開始他們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萬般愁緒。
那晚,宇文博小試牛刀,便旗開得勝。
之後,率領一千多人,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摧毀雪山上所有的山寨,斬殺山賊無數,俘虜兩百,其中頭目十人。
剩餘活口,力不能敵,逃至晉國,不敢再犯。
宇文博立下大功,按照老陳王聖旨,只要他能活著回去,即是太子無疑。
可能這一路上,直至摧毀山賊窩點,都太順利,導致他大意,差點為奸人所害。
軍中一名伍長,是太尉買通,派來謀害他的人。
伍長身份低微,總也沒有找到靠近宇文博的機會。
等到了陵縣,宇文博即刻踏上戰場,形影更加難以捕捉,伍長計無所出。
他混跡在軍隊中,大戰之後,終於等來機會。
剿匪的幾天中,宇文博從未休息,此下困極,收拾戰場,清算傷亡和餘孽的事,他全部交給了先鋒,自己回到帳中歇下。
多數軍士在外,營地只剩下老弱病殘,中帳守備微弱,正是伍長下手的好機會。
早在離開越州前,太尉就為他備好□□。
此毒名為鷹狼毒,聽說鷹狼毒惡狠,遇血即融。中毒之人,生不如死,沒有解藥,就是大羅神仙都救不了。
此毒還有一個妙處,便是中毒之人初始,並不會有任何征兆。
一月後才會發現身體不適,此時仍不會立即死去,只會拖著奄奄一息的病體,度日如年的熬過三五月後,才一命嗚呼。
鷹狼毒可謂是最佳的選擇,既不會讓人懷疑到自己的身上,又能讓宇文博在死前,受盡折磨。
趁著宇文博睡熟,伍長偷偷摸進中帳,將鷹狼毒,倒在宇文博左臂的傷口上。
親眼看見□□順著傷口處殘血,融入宇文博的身體,伍長便算完成太尉的使命,偷偷溜出中帳。
可惜,伍長被錢財蒙蔽雙眼,太尉是何人,怎麽會留下謀殺王子的把柄。
太尉能提供鷹狼毒給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妙用,給宇文博用之前,當然先用在了他的身上。
伍長之於太尉,不過是多月後,陳國又一具屍體罷了。
太尉收到伍長飛鴿傳信時,大喜。
他助王上除去眼中釘,肉中刺,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此後的人生,勢必成為陳國上下,舉足輕重的人,更為顯赫。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精明一世的太尉,還是漏算一條。
他忘記了,鷹狼毒來自塞外,而宇文博曾經領兵西北,在塞外駐紮多年,他對鷹狼毒,可比太尉了解的更多。
宇文博知曉自己中的是鷹狼毒後,並未聲張,正好,他可以來個將計就計。
返回越州的路上,宇文博毒發,一受寒,就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樣。
軍報和宇文博重傷的消息,一並傳回王宮,還委婉地表達了宇文博將不治身亡,告知老陳王安排後事,做好準備。
老陳王心裏是釋懷了,表面上卻不得不悲痛欲絕,獨愴然而涕下。
兩月後,宇文博回到王都,已經被鷹狼毒折磨的瘦骨嶙峋,渾渾噩噩,不成人樣,終日纏綿病榻,已經沒有清醒的時刻。
明眼人都清楚,他剩下的日子,都是按天算了。
宇文博歸朝後,老陳王親臨,見過他一次,確如探子所報,其命不久。
他有言在先,且宇文博也是將死之人,當即放心大膽,大手一揮,命宗廟取出聖旨,頌於朝堂,昭告天下。
朝上文武大臣跪成一片,三呼王上萬歲,太子千歲。
退朝後,聖旨由老陳王近侍,親手送到宇文博府上,逐字逐句讀給宇文博。
立太子一事,便形成定局,板上釘釘,覆水難收了。
一月後,太子府上進宮來報,太子已經水米不進。
老陳王沐浴齋戒三日,除去鞋襪,徒步到護國寺,為太子祈福。
宮外傳的家喻戶曉,民間甚至編了歌謠,歌頌老陳王的愛子美德,列國也說老陳王不避諱太子重病,堪當列國表率。
當這些讚美之詞,傳到老陳王耳朵裏時,簡直是意外之喜。
老陳王在後宮內自誇,此次不僅平定了陵縣,還除了眼中釘,且收獲民心,留下美名。
派宇文博出征一事,可謂是一石三鳥啊
然,老陳王高興了沒多久,太子府上又來人了。
這次,說的卻是老陳王親自祈福,感動上蒼,太子的病有了起色。
民間又跟著傳的轟轟烈烈,都說老陳王哀感天地,才救了太子一命。
老陳王這回是啞巴吃黃連,有苦卻不能訴之於口,苦悶郁積於心。
偏偏還不好作罷,裝作不知道,畢竟天下人都看著呢,面子上也得派了禦醫前去瞧瞧。
每天,禦醫回宮跟老陳王匯報的,不是太子病情好轉,就是太子已經能下地走動。
時常氣的老陳王大動肝火,踢翻幾案。
隨著宇文博病情逐漸好轉,老陳王的身體卻是每況愈下。
他再想殺了宇文博,已是有心無力,更堵不住悠悠眾口,自是後悔莫及。
宇文博靠著鷹狼毒,使了一招苦肉計,跟著立太子的事落下帷幕,順利達成野心,並且穩固在朝在野的地位。
朝堂上沒人再不敢多言,唯一的瑕疵和例外,是申時乙。
他是如今的禦史大夫,而那會兒,他只是太尉的門客之一。
原本申時乙想著隨大流,做那見風使舵的墻頭草,站在太子一派,息事寧人。
現實遠沒有他想的那麽簡單,因為下毒、遠征的主意,全是出自申時乙的手筆,並且被宇文博查到頭上。
他若成為太子陣營,太子如何能接納,必定殺雞儆猴。
若他繼續跟著太尉,太尉不管是討好太子,還是跟他撇清關系,都會殺人滅口。
算來算去,都是一死。
申時乙經過一番深謀遠慮,一不做二不休,打算破釜沈舟。
幹脆放手一搏,要謀就謀天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申時乙不敢掉以輕心,投宇文博愛才之好,鬥智鬥勇,大展手腳。
果然,申時乙得宇文博欣賞,雖然一直不敢重用,也未動過殺心。
朝堂上,宇文博留下可用之人,肅清了太尉之流,大興商業,選舉能人賢士。
一時,權利達到鼎盛,陳國也迎來文治盛況。
三五年的光景,老陳王的臭脾氣,在現實中被磨的精光。
並且他已年邁,身體每況愈下,早不覆幾年前的精神,再大的火氣,再倔強的心性,在衰老前,都不得不低頭。
夜深人靜,回過頭再看看,他和兄弟鬥,和嬪妃鬥,和大臣鬥,到了晚年,和自己的兒子鬥,結果又得到什麽。
攬鏡自照,不過暮年的身體,衰老褶皺的容顏罷了。
他就是一國之王,又能如何,還不是得服老啊。
這麽些年,他累了,終於發現自己累了。
老陳王獨自安坐王位上,招手招呼近侍上前。
他拍著座下的龍椅,問近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