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回遇上,都派了人前來恭賀。 (4)

關燈
中。

他們爬到宛和的腳邊,抓住宛和的裙子,哭訴著,“都是你的錯,都怪你,是你把他們帶來的,都是你,是你害死了我們。”

宛和拼命搖頭,“我沒有,不是我,不是我。”

世界突然一片黑暗,紫緣破開黑暗走到宛和面前。宛和一時滿臉淚水,跪著前行,抱住紫緣的大腿,搖著頭,“師父,我沒有害死他們,真的沒有。”

紫緣任由宛和哭訴,無動於衷,等到宛和累了,癱坐在地。

紫緣指著宛和,怒目而視,“就是你的錯,你明知道仙凡有別,還敢留有凡心。

凡人不過百年的壽命,而你不老不死。你塵緣不斷,就註定要眼睜睜地看著生命的離開,如今無法承受,也只怪你當初當斷不斷,如今自食惡果。”

宛和倒地大哭,後悔不疊,紫緣一腳踢開宛和,“朽木不可雕也,我沒有你這樣的徒兒。”

一瞬,紫緣離開了,世界又黑暗下來,只有宛和被困其中,無法自拔。

宛和大哭,恍惚著,眼睛也無神,機械地重覆著那幾句話,“沒有,我沒有,沒有。”

安安被吵的不耐煩,翻身的時候,一個巴掌打在了宛和臉上,打醒了宛和。

宛和坐起來,伸手一摸,滿臉的淚水,如今熱淚早已冰涼。

她給安安蓋好被子,起身走出屋子,走到大娘大叔的房間外,聽到他們的呼吸均勻,睡得正好,她放心的回了屋子。

站在窗下,月光裏,宛和淚痕未幹,臉色蒼白,呼吸還有些微的緊促。

剛才的都是夢,那個夢境卻又太過於真實,讓宛和仍然心有餘悸。

想想夢中,師父的話,那是一個提醒,告訴她,她的確做錯了。

修仙不僅僅是求仙問道,還要了卻塵緣。

生命來來往往,變化頻繁,這本就是一種考驗,一種對道的考驗,對自身信念的考驗。

凡人壽命有限,而通過逆天修行,就可獲得更多可能。

然,塵緣不了,考驗也就結束了,仙路止步不前。

能成功飛升之人,當不是為了小仁小義,失去大道才對。

也不見黑白無常,因為可憐某個冤死的魂魄,而放過它不勾走的。

如今,宛和就是因為小仁小義,差點弄巧成拙。

她憐憫大娘大叔的孤苦無依,但是忘記了,那是她的自以為是。

他們兩夫妻相依為伴,足夠幸福,卻因為她的存在,而慢慢失去現有的,甚至有可能不能壽終正寢。

這大概就是師父說的,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吧。

當初下山時,紅參也說過,不應過多的,參與凡人之事。

的確,世間萬物,皆有他們運轉的法則,她不該自以為然,自以為仙,冒冒失失突加幹預,打破它們的正常的規律。

道法無邊,就算已經飛升,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作為仙人,又怎可猶豫不決,唯唯諾諾。

怕是師父知道自己的事,才有的那個夢。

宛和三下兩下擦幹凈眼淚,她當初也不是為學釀酒才來的,是時候該離開了。

次日,宛和起了大早,熬了米粥,留下一封告別的書信,還有一百兩銀子,帶走了二十壇桃花酒。

待在山谷裏,今夕何夕,甚至都忘記安安半歲多,再不開仙蒙,就怕晚了。

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就現在,去地府。

宛和左手抱著安安,右手摸出地府的門符,輸入真氣,瞬間就到了黃泉路上。

宛和是地府的老朋友了,大家一見是她來,還有一個小孩,都熱情的圍上來。

望鄉臺上正閑,孟婆也放下事務,跟過來湊著熱鬧。

聽宛和說,安安是她的小徒弟,來地府給她尋一位講道、開仙蒙的能人。

宛和如約,分了十壇桃花酒給大家,剩下的都放在閻君酒窖吧,算是還他之前的酒了,可能……還有以後的。

桃花酒當真妙不可言,一杯下肚,判官當仁不讓,要當這講師,孟婆、白無常也都樂意幫忙。

當下約好,大家輪流講道。

從此,宛和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地府的常客。

每次來地府的時候,宛和不僅偷閻君的酒,有時候還會偷閻君的香茶,或換成靈石,或分給大家。

畢竟肖想閻君東西的人,除了她白宛和,還大有人在,不過敢偷的,只有宛和一人。

經歷這許多事,宛和很慶幸當時下山的決定,讓她看清了世事和人心,成長不少。

所以,不去地府聽講道的日子,宛和就帶著安安闖蕩江湖,浪跡天涯,游山玩水,順便劫富濟貧,再衛個妖,好不自在。

在她看來,剛修成的妖,和嬰兒一樣,最是善良天真。卻往往被人利用,走上魔道而不自知,直到修為被毀,灰飛煙滅,對於摯愛人是不能忘懷。

妖,哪裏有殘暴邪惡之說,世間邪惡,不過人心。

☆、下卷:那個齊國事務繁忙

時間對於已經飛升的人來說,早就成為定格,沒有任何意義。

人生如夢境般,談笑間,五年過去了。

五年裏,宛和除了喜歡替小妖怪打抱不平,還多了一個愛好,就是喜歡聽故事。

她尤其見不得那些,對妖怪一概而論的說書先生,只要遇上,總會給那人講講自己的故事。

這不,小有成就,在齊國的永縣又成功一例。

告別說書先生,宛和帶著安安,連夜往陳國趕。

聽說,前些日子陳國下了半月的暴雨,多個地方都在發大水,流民劇增,暴民也劇增。

陳國的國君開了國庫,及時送了糧草。

奈何這幾年陳國總發大水,收成不好,糧食捉襟見肘,不夠那麽多養活那麽多的難民。

而陳國北邊的晉國,早就想吞並陳國。

眼下,陳國又是這般的民不聊生,內亂不止,搞不好,陳國就熬不過這個冬天。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自詡大善的宛和,怎麽可能看著陳國百姓淪落水火。

當下就和安安分工,去往各個富庶的國家,置辦了大量的糧食,購買了大量的種子,準備分給陳國的百姓,幫忙他們熬過這個冬天。

一開始,宛和也不很放心讓安安獨自行動,結果不愧是她教出來。

五年裏,借助地府這個背景,安安的心性修得不錯,膽子卻是比她還大。又有陰鬼的骨作為輔助,安安的修行很是順利,進步神速,才五歲,就達到了築基。

宛和交代她去收購糧食,她跑的太快,忘記跟宛和要錢。糧店老板都裝好糧食,她才想起自己沒錢,根本付不出一個子。

後來,遇上寡婦被鄉紳欺壓,遂拔刀相助,卻不料落入圈套,想騙她錢財。

那些惡人搜了安安的身,也未發現一文錢,看著她長得水靈靈的,想著把她賣入花樓。

平時宛和總教她心平靜氣,說她情況特殊,不能發怒。

但這個時候,安安實在是忍不可忍,把那些人一頓胖揍。

還覺不夠解氣,拎了那鄉紳,找去他的府上,在門外告誡府上之人,要與人為善。

好巧不巧,他們府上有鬼怪出沒。

那鄉紳見安安雖然年幼,卻本事奇大,央求她一定發發善心,安安也就被迫卷入此事。

驅鬼,何等小事,自然難不倒已經築基的安安。她也就小小露了一手,手到擒來,不到半個時辰就解決了。

鄉紳感恩戴德,送上一大筆銀子作為感謝,安安不要銀子,只要糧食和種子。

鄉紳哪有不同意的,立時三刻招了下人去置辦。

然後的然後,安安沒有花一文錢,順利完成宛和交代的任務,也算那鄉紳給自己積了德了。

安安跟宛和講起這件事的時候,那叫一個得意。

宛和也裝模作樣的,摸摸安安的頭,誇讚自己教育有方。

兩人打鬧一陣,繼續趕路前往禮縣,聽說那裏傷亡最是慘重。

如今,宛和已經能熟練的禦劍飛行,帶上安安也輕而易舉。

途徑五濁江,黑氣沖天,根本無法辨清前路。此等場景,分明有問題,宛和決定下去一探究竟。

這個地方,有五條江流匯合在一起,成星形流向陳國各地。以前叫五福江,因為此江養育一國之人。

近些年來,江水渾濁,波濤駭浪,吞噬不少百姓的性命,大家都傳江神發怒,每月都有好些童年童女死於祭祀中,導致五濁江更是怨念深重,陰氣森森。

後人覺得五福再也無法賜福,改名叫了五濁江,取汙濁之意。

宛和跟安安落在五濁江邊,四周灰蒙蒙的,空氣中隱隱有一絲吶喊和怨恨。

江邊正在舉行祭祀,有不少百姓在燒紙,還有巫師跳著巫舞,嘴裏念念有詞。

儀式過後,巫師把孩子放進簸箕,沈入江中。

宛和跟安安使了一個眼色,安安會意,一個飛身,踏江而去。

足下幾點,抱起江中小孩,還到小夫妻手裏,勸他們放棄祭祀,不必犧牲無辜孩童的性命。

孩子父母非但不領情,還責怪安安多管閑事。

村民們群起而攻之,都來指責宛和兩人,或有情緒激動的,竟是拿著鋤頭相向。

經這一鬧,吉時已過,祭祀也不能繼續進行了,眾人不歡而散。

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受父母影響,還撿了石子扔她倆。

安安裝著鬼臉,趕跑那些無知的孩童。

她撅著小嘴,滿臉都寫著不高興。“我們救了他們的孩子,不感謝就算了,還倒打一耙。姐姐,這些人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愚民,愚不可及,愚昧無知,愚,愚……”

“愚眉肉眼,愚夫俗子。”

“對,就是愚夫俗子。”安安一邊生著氣,拿腳踢著路邊的小石子。

此江要是有神居住,又豈會改名為五濁江。

若妖孽作祟,區區幾個孩童而已,怎麽可能安撫的了,還不是治標不治本。

禮縣在五濁江的下游,地勢最為低窪,此處江水泛濫,禮縣自然更加遭殃。就算送去再多的糧食和種子,洪澇災害一發,照樣杯水車薪。

正好,也是緣分使然,如今在這問題的源頭上,還不如等解決問題的根本,再前往禮縣。

等到村民走得遠些了,宛和活動活動筋骨,準備下江一探究竟。

安安也跟著脫鞋,宛和拉住她。

首先江上怨氣就這般重,下到江底肯定更加厲害,安安築基期的修為,沒有真氣護體,下去非得凍死不可。

並且,江底是什麽情況,她們都不知道,一旦發生打鬥,只怕她也來不及護住安安。

安安又是個急性子,只怕不願乖乖待在岸上。

宛和想了一下,沒辦法,是時候撒個小謊了。她鄭重地摸著安安的頭,“交給你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你能完成的吧。”

安安被宛和的緊張氣氛帶動,嚴肅地點頭。

“你留在岸上放風,一則是防止村民返回,你要及時救下嬰兒;二則呢,如果妖孽被我逼出江面,你就跟我裏應外合,抓住它。”

宛和臨下江前,再次確認,“任務很重,你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安安再是天賦異稟,也不過小孩一枚,被宛和成功忽悠,還差點發誓。

要不是想起,修仙之人不能輕易發誓,否則天道自有公論。自己又是個沖動的,要萬一有個什麽,被天道處罰損失就大了。

宛和一再叮囑,安安不敢亂發誓,得讓宛和信任她,只好再三保證,才讓宛和順利下江。

安安是以為成功了,也的確是成功了,不過是被宛和忽悠成功。

果然,江裏暗黑不見底,目不及一丈。還陰冷非常,水草牽扯,委實難以前行。

宛和抽出短劍,破空一劃,頓時五濁江沸騰,水草盡數斬去。

除了能伸展腿腳之外,根本辨不清方向,她仍在原地打轉。

宛和悶著腦袋,雖然在水下施展法術很耗體力,當下也沒有別的辦法。

她捏了一個訣,收來一縷江中妖氣,以那縷氣息作引,點起了引路燈。

一個瞬息,一朵朵火花像是被賦予生命般,在水中開的艷麗,跟隨著妖氣的去向,延伸至遠處。

宛和水性不好,又捏了一個避水訣,才跟著引路燈的指引,去尋找罪魁禍首。

引路燈一直延伸到江底,一塊巨石處,宛和正要查看一番。

此時,暗處襲來一股內勁,宛和並指為劍,輕松化解。

跟著,捏起一個訣,指揮著引路燈。兩個瞬息後,一串引路燈圍成一個圈,裏面圈著黑乎乎的一團。

宛和近前一看,原來是個水妖,黑乎乎一團的,是水妖長的離譜的頭發。

宛和先拿鎖妖葫收了水妖,打算上岸再審。

剛從水面冒出一個頭呢,就看了一場大戲。

村民們還真的返回了,跟安安對峙江邊,鬧哄哄的。

場面實在混亂,再不控制,就怕安安要動怒,大鬧一場。

特殊時刻,當特殊處理。宛和也顧不上身份不身份的,當機立斷,腳下輕點,一個縱身飛上半空,大喝道:“住手!”

江風之下,宛和聲音清脆,衣決飄飄,瞬移至祭祀臺上。

村民看傻了眼,皆楞在當場。

有一村民回過味來,大喊是神仙下凡。

片刻,一幹人等全都跪下,拜倒在地,大呼,“神仙救命,神仙慈悲。”

“哼!”果然是愚民,一聽是神仙,立馬就換上了討好的嘴臉。

安安就是見不慣他們,搖著宛和的手,“姐姐,給他們點顏色瞧瞧,誰讓他們不識好人心的。”

村民聽到安安告狀,如坐針氈、忐忑不安,擔心宛和一個生氣,降罪於他們。

為首的,自稱村長的老人,站了出來,恭敬有禮的,對著宛和拜了又拜。

“我等都是沒見過世面的愚民,有眼不識泰山,沖撞了仙子,還請仙子寬恕一二。”

底下的村民都跟著磕頭,喊著請仙子寬恕。

安安指著村長責問,“你們不識好人心,我們救了你們的孩子,你們還怪我們多管閑事。”

村長伸手示意大家安靜,苦惱地嘆著氣。“仙子不知,江神一旦發怒,將會死去更多的人,大家過的,都是如履薄冰的生活,也是被迫無奈啊,試問誰不心疼自家的孩子呢。”

村長哭成個淚人,匍匐在地,再三請求著。“求仙子憐憫五濁縣吧,跟江神說說好話,放過大家。我等一定給仙子、江神修建寺廟,日夜供奉。”

“大家先起來吧。”宛和拿出鎖妖葫,指著裏面的水妖說道:“五濁江裏根本沒有江神,有的只是這只水妖罷了,如今已被我收入葫裏。以後大家不必再行祭祀,犧牲無辜孩童。”

這下,村民們炸開了鍋,議論紛紛,聽說是水妖作祟,有的痛恨自己的無知,有的哀悼失去的孩兒,有的悲憤愈加,請宛和一定要殺了那水妖。

這話成功激怒村民,“對,都是水妖惹的禍,若果沒有水妖,我們不會被迫失去孩兒。”

一眾村民跪下,異口同聲,“殺了水妖!殺了水妖!殺了水妖!”

“愚民就是愚民。”安安走過去,點著那個起哄的人的眉心,問道:“水妖?我好像記得那是你們的江神,拿無數童男童女養著的江神吧。”

如今聽說是水妖,開始誰心疼起孩子,早幹嘛去了。

眾人被噎得啞口無言,禁聲不再多話。

宛和扶起為首的村長,請大家也都起身,有意告誡大家。“水妖,我自有處置。以後,大家還是不要人雲亦雲的好,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村長是讀過幾年書的人,多少懂些道理,讓大家都各自散去。

待到眾人散後,村長老淚縱橫,對宛和解釋說,“這幾年食不果腹,人心惶惶,被鬧得害怕了,一點風聲雨聲,就能逼瘋一家子老小。”

這些年,不僅是他們,五濁江沿江所有村的村民,都過著這樣水深火熱的日子。

“五濁江的沿江,可是有好幾十個村子啊,這麽多人活在痛苦的邊緣,那你們國君呢,怎麽不見出來賑災?陳國的國君,可是有口皆碑的”這是最讓宛和不懂的地方。

村長搖著頭,點了旱煙,抽了兩口。“仙子說的,都是多年前的老黃歷了。”

多年前,禦史大夫申時乙,還是少府的時候,向王上進獻一名美女,很得王上喜愛,破例封為昭儀。

而少府,因為這位昭儀娘娘,一夜之間變成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禦史大夫權謀經營,才幾年,得到王上的信任,王上下旨,讓禦史大夫監國。

正值太平年間,王上沈迷書畫和美人,少理朝事,很快,就被禦史大夫架空了權利。

如今,五濁江發大水,百姓流離失所,邊疆又有晉國虎視眈眈,可謂是內憂外患。

禦史大夫無心此事,一味支持陳晉交好,王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居於江湖之野的人,都能聽說朝廷內部的事情,看來陳國要變天了呀。

村長抽著旱煙,嘆息“近年來,陳國風不調雨不順,國運不濟啊。”

☆、第 25 章

江風襲來,村長咳嗽不止。

村長的咳聲,不像是正常生病的聲音,宛和詢問村長,才知道,村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癥狀。

宛和替村長把了脈,脈像平穩,毫無病像。

看向四周,五濁江水妖已收,江水仍是洶湧,四周霧氣彌漫,宛和懂了。

這些,應該是這些年死去的嬰兒,留下來的怨念,參合了水妖的妖氣,形成的霧障,為的就是報覆村民。

宛和有心查看安安的修為,讓她去凈化此地。

安安也沒讓宛和失望,一盞茶的時間,世界就亮堂起來,江水不再沸騰,清澈見底,和以前還是五福江的時候一樣。

天地清明了,村民也有感知,四面八方湧出來,瞧個究竟。

得知是宛和兩人的功勞,又是一陣跪拜。

宛和給村長寫了一個方子,告訴他,“此方能驅除村民們,體內久積的霧障,連續喝三天,必會藥到病除。”

村長雙手接過藥方,痛哭流涕,“感謝仙子,對我村的再造之恩!”

“感謝的話,村長你也說了太多,還是趕緊拿著方子,讓大家自行煎藥去吧,上面的藥材也不難得。”

村長召集村民,說了這個好消息,開始分配任務。

懂藥理的,上山挖藥;有力氣的人,擔水和泥搭炤臺;女人們就帶孩子,熬藥,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

五濁江邊,這麽些年來,還是第一次,有了一點生氣,有了一點村子的模樣。

宛和跳下祭臺,一掌將之毀去,這個,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宛和帶著安安,暫時住在村長家。

她在堂屋裏,開了義診,為村民們搭脈問診。

安安受不了藥味,和村上的幾個孩子逗貓逗狗去了。

連續忙過幾天之後,前來問診的人才漸漸少了些。

這日午後,堂中無人,宛和也累了好些天,回房準備瞇一會。

宛和躺在床上,背部咯的慌,伸手摸出來,卻是自己的鎖妖葫。

前幾天被安安討去玩耍,說是給新交的朋友開開眼界,看來是玩膩味了,才胡亂的丟在床上。

不提這鎖妖葫,她都幾乎忘記了,裏面還關著一個水妖這茬。

趁著她還有精神,先審問審問,再根據情況決定,怎麽處理。

宛和揭開葫蘆塞,把水妖倒出來。

落地的,是一個妖氣被封,水靈靈的姑娘。濃眉大眼,不過十八九歲。

她要不是宛和親手抓來的,哪裏能相信這是水妖。

水妖跪在宛和的腳邊,不敢造次,老老實實低著頭,等著宛和問話。

宛和打量了又打量,不論是性格還是模樣,都是一等一的姑娘,她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抓錯了妖。

懷疑歸懷疑,宛和還是照著話本子,一拍桌子。“我看你修為不低,再老老實實修行幾千年,飛升指日可待,為何要對百姓發難,做那有違天理之事?”

水妖悲從中來,未開口,淚先流。

原來水妖並不是生而為妖,她叫向凝煙,本是齊國人,死在五濁江裏,才化為水妖。

隆縣在五濁縣的東南面,以前那個地方,還沒有村子,只住著一家姓周的人。

因為陳國民風淳樸,民間、王宮都愛祈福,點福燈。

燈籠,也就成了陳國上下必不可少之物。

恰恰周家人,個個精於制作燈籠,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人。

靠著這門手藝,周家慢慢發展,成為一個小家族。

後來,周家的燈籠越做越好。適齡的女子,都願意嫁去周家,外地的男子,不遠千裏到周家拜師學藝。

幾代人過後,這裏,儼然發展成為一個,小有規模的縣城。

不少人慕名而來,想要求得一盞福燈,就連王宮禦用燈籠,也是來自於此。

王上為褒獎此縣,也為鼓勵民生,下了王旨,將此縣賜名為隆。

周家傳到第五代的時候,已經是空前盛況。

周瀚文身為周家的嫡次子,無需身負家族壓力,也就沒有學習燈籠的制作,而是選擇從文,游學列國。

隆縣人多有不能理解的,但周家長輩,重視族中子弟的教育,支持周瀚文的游學,外人又有什麽理由多嘴。

經過多年學習,周瀚文小有成就,增漲不少見識。

游學到齊國的時候,聽說齊國每年的河燈節,萬人空巷,周瀚文向而往之。

河燈作引,月老為美。

他遇上了向凝煙,他們一個是翩翩君子,一個是窈窕淑女,怎的不一見鐘情呢。

如此郎才女貌,周家和向家都樂見其成,順理成章定下婚事。

五月後是中秋佳節,又是黃道吉日,他們便在那天舉辦了婚禮。

婚後,向凝煙跟著周瀚文生活在隆縣。

兩年後,夫妻二人迎來他們的長子,可謂是和和美美的一家。

原本夫妻恩愛,妻賢子孝,過著幸福悠閑的日子。

三年後的一天,暴雨不斷,發了大水,淹了不少地方。

有商人周游,路過隆縣,聽說隆縣富庶,借此斂財。

商人在周家二門外,偶然看見向凝煙,驚為天人,動了心思。

自恃出身高貴,預備強搶民女,被周瀚文發現。周家下人們將商人亂棒打出去,趕出了隆縣。

強搶無法,又心有不甘,還痛恨周家讓他失了面子,於是,他想出一個詭計。

第二天,商人花重金雇了一個小混混,讓他裝扮成巫師,如此那般交代一番後,就跟去看好戲了。

隆縣的太平日子過了太久,已經忘記,如何防備他人。

商人請來一位巫師,巫師裝模作樣,在村上到處瞧瞧,又點起祭祀的篝火,揮舞幾下假劍,吸引隆縣多數人的圍觀。

小混混也是厲害角色,暗示著大家隆縣有危機。

他卻又不明說危機為何,只待到眾人緊張,場上氣氛到達最頂上,才滿臉悔恨,“隆縣真是個好地方,不過,你們太過善良,養虎為患了,隆縣的安靜,恐怕也就到此為止了。”

眾人詢問,他只沈默不語。

如此反覆幾天,終於有人沈不住氣,讓他實話相告。

小混混才滿臉難色,“我一外來人,說出來,只怕得罪人,到時被人記恨,不得安生。況且,你們也不會相信的。”

眾人更是好奇,一再保證後,小混混讓巫師裝模作樣算了一卦。

巫師大呼不妙,“進來,隆縣發大水,完全是妖孽作祟,而這妖……恐怕就是周瀚文。”

大家如何能相信,“大師莫不是拿大家尋開心,周家瀚文是我們大家看著長大的,怎麽可能會是妖孽。”

巫師伸出一個手指頭,搖了搖,“本巫說的,可不是以前的周瀚文,而是現在的周瀚文。”

他這話把大家都繞暈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不都是周瀚文,能有什麽不一樣。

巫師讓大家仔細想一想,“周瀚文長大以後,你們一共見過他幾次。”

巫師讓眾人回憶,是不是這個周公子成親之前,他們都沒有見過。

大家只知道周公子游學在外,是不是還活著,誰又知道呢。

看大家似信非信,巫師有理有據地分析起來。

周瀚文一個嬌生慣養的公子哥,也沒帶一兩個隨從跟著,外面的世界,豈是他一個公子哥能應付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周公子早就死了。

在山野裏,被妖物吃了肉,穿著他的皮囊,為了不被家人發現異樣,才遲遲未歸家。

到了弱冠之年,外貌有了些許變化,家人再不記得小兒子習慣的時候,這才取了娘子歸來。

不然正常的男子,又是出生周家這樣的家族,放著好好的燈籠不會做,只會讀書,還常年不歸家,這肯定是有問題的。

奈何村民無知,對周家有想法的人,越想越覺得有可能,處處都有蛛絲馬跡,有些人已經深信確有此事。

甚至還有一個人說,“我想起來了,我看見周瀚文兒子的手受傷,卻能不藥而愈。”

大家東一句,西一句,越說越離譜。

更有甚者,“隆縣這麽多年都好好的,周瀚文一回來就發了大水,不是妖孽是什麽。”

有那麽一兩個有點理智的,問巫師,“大師可有什麽證據?”

巫師假裝做法,對著商人提前動了手腳的篝火,一劍劈去。

巫師向天提問,“天神在上,隆縣可有妖孽,若有妖孽,請告知眾人。”

須臾,火堆四周散開,火焰慢慢匯聚成周瀚文的樣子。

巫師指著火焰,“證據在此,大家可不能再被周家蒙蔽,致隆縣的安危不顧。”

這下,大家深信不疑,激起了民憤,紛紛上周家砸門,要周家交出周瀚文。

商人也擠在人群中,高舉手臂,大呼交出周瀚文。

他的興奮溢於言表,他就要成功了,向凝煙遲早是他的,如果他得不到,那就毀去。

周家在此地立足百年,也不怯懦,大大方方地打開大門。

底下人還沒往裏沖呢,就被護院結結實實的,往外又趕了一丈。

周家人,包括周瀚文一家三口都在場,周家當家家主站出來,“在場的各位,都是瀚文長大的,他是不是妖孽,你們最是了解不過。可不要因為一個外來人的隨口一句,就徒增傷害。”

底下人七言八語,說什麽的都有,一副周瀚文就要妖化吃人的樣子。

商人找準時機,指著周瀚文的兒子,說他遺傳了周瀚文的妖性,再不處死,五福江又要發大水了,隆縣就要淪為他父子兩人的腹中餐。

周瀚文怒罵商人,說他分明是意圖不軌,被他發現,這才伺機報覆。

商人被當眾道破想法,惱羞成怒,說周瀚文是沒有辯解之詞,就無中生有,指揮著大家沖進去,處死妖孽。

眾人被輕易地煽動,提著棍棒打倒護院,一湧而進,綁了周瀚文和他兒子,押了出去。

向凝煙一個女子而已,根本無力阻攔,六神無主,被村民推倒在地,準備連她一起綁了。

巫師說著女子也是受害之人,不知周瀚文是妖孽,要大家得饒人處且饒人。

可憐眾人愚昧,被這所謂的巫師欺騙,還要讚譽他高風亮節。

向凝煙親眼看著丈夫和孩子,被村民推進火坑,活活燒死。

她捧著丈夫和孩子的骨灰,痛到深處,連一滴眼淚都沒有。

她憤怒,她痛心疾首,她萬念俱灰,她恨入骨髓。

向凝煙縱身跳入五福江,只求化為厲鬼,找害死她丈夫和孩子的人償命。

她要那個巫師和商人生不如死,要那些愚民碎屍萬段。

果如向凝煙所願,她化為水妖,發了大洪水,吞噬了整個隆縣。

從那以後,江水開始渾濁不堪。跟著,五福江也被改名為五濁江。

只是沒有想到,時過境遷,愚民始終都是愚民。

每當有人拿孩子祭江,她都會想起自己的兒子,無法克制怒火,時不時的就發一次大水,給那些愚民們教訓。

而那些孩子的怨氣重疊,堆積在她身上,如此也就形成惡性循環。

哎,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宛和陷入久久的沈默,她不知道該說點什麽才好,因為這個時候,任何的語言,都會顯得蒼白而沒有分量。

向凝煙見宛和呆呆的不說話,她戰戰兢兢,嘗試問了一句,“仙子,可否不再將我收進那葫蘆裏?”

宛和挑了一下眉毛,膽子挺大啊,這還是第一次碰到,敢提這種要求的。

向凝煙是真的害怕宛和一掌拍死她,淚眼朦朧,小聲解釋著,“凝煙罪不可恕,也希望得到救贖。近來仙子忙碌,凝煙願意從旁協助。”

大災大難過後,經常伴隨著瘟疫,宛和每天忙著看病派藥,卻來不及處理,那些已經死去的人。向凝煙有此覺悟,正好能幫上忙。

向凝煙本性善良,不過是商人居心叵測,才害慘了她。

宛和還是信任她的,答應了她的要求。“村民要問起,你只說是我的弟子,如今過來幫忙的吧。”

向凝煙點點頭,感激宛和為她作出的考慮。

從下午開始,向凝煙也跟著忙了起來。

☆、第 26 章

宛和召集起村民,告訴大家,盡快安葬過世的村民,否則屍體腐爛,容易引發瘟疫。

又吩咐大家準備草木灰,撒在村上。

家家戶戶都熬上艾草湯,用來潑那些屍體躺過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