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賈苜當官記1

關燈
賈苜當官記1

賈苜當官記1

賈苜有時候也在回想,自己是從什麽時候起就想著要當官呢?

在遙遠的孩提時代,慈愛的祖母把他抱在懷裏,喃喃地念叨著:“苜哥兒如此聰慧,日後定能當個大官,光宗耀祖。”

聽的次數多了,當年那個幼稚孩童就問:“什麽是大官?”

祖母答曰:“住大房子,吃山珍海味,有好多好多人服侍,有很多很多銀子花用。”

當時的他聽不懂,大房子是什麽樣的?山珍海味有桂花糕好吃嗎?家裏不是也有丫鬟姐姐服侍嗎?爹娘也給了他很多零用錢啊,村子裏的小朋友中他的零用錢是最多的。

後來,祖母去世,坐了很久很久的船後,賈苜隨著父母到了金陵。

一日,伯父領著他在金陵城內游玩,不巧來到一條大街,伯父神色惆悵地領著他在那大街上走了一圈。那條街上有兩座大宅院,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隔著圍墻一望,裏面廳殿樓閣富麗堂皇,後面的花園也精雕細琢,氣派非凡。

回到莊子上後,伯父吃醉了酒,抓著他的手翻來覆去地說:“好好讀書,當官,當大官,把祖業贖回來。”

那年他十一歲。

父親一直教他念書,卻從未像祖母伯父那樣要求過他日後一定要當官,只是對他說:“讀書不是為了別的,只為了明理知世情,以後你想往哪方面發展,這都是基礎。”

他第一次對父親說起他想當官是在十二歲。

那年父親輾轉收到一封來信,是母親的一個學徒李同仁寫來的。父親讀信後大喜,對他說起這個李同仁的事來。

李同仁,同父親一樣,庶子出身,在家中極不受重視,後來被派來給母親當學徒學習農學。李同仁不甘心一輩子與泥巴莊稼打交道,於每日下工後挑燈夜讀,終於中了秀才。他決意再往上考,家中長輩卻以其生母的安危壓制住他不許再考。李同仁轉頭辛勤勞作,終於得了皇上讚賞,唯一的請求就是帶其生母分家。分家後的李同仁經過幾年奮鬥,終於考中了進士,被外放當了一名七品縣官。

父親笑道:“同仁心性如此堅強,既有才幹,又懂農學,縣官一職必能勝任,此子日後必前途無量。苜兒也要好好學哦!”

當時的賈苜覺得,如果有一日自己也能當官,父親必定也會露出如此欣慰的笑容吧。

十四歲,父親決意送賈苜上書院。

賈苜頗有幾分不解。在他眼裏,父親通讀百書,無所不通,他跟著父親受益良多,哪裏需要再另尋良師呢。

父親笑道:“苜兒,你是沒見過你幾個姑姑,那才是文才出眾。你覺得為父高才,只不過是坐井觀天罷了。如果你只想考個秀才,為父倒是可以教導你一番。不過,我記得你說過,你想當官,那麽,你還是進書院吧,那兒的師資力量雄厚得多,你也可以得到良師益友,那才叫受益非淺了。”

姑姑?除了京裏的二姑姑,他還有其他的姑姑嗎?

父親興許是覺得他夠大了,跟他說起了從前。

賈苜終於明白了當年祖母的話,也懂得了伯父當年醉酒的緣由,更是在腦海中想象起了那壯麗的大觀園和詩情畫意的才女姑姑們。

父親最後說道:“以前的是是非非早就煙消雲散,我也從來不願提起。苜兒,爹娘只願你這一生安康幸福。至於你是當官也罷,做個田舍翁也好,哪怕你想從商也沒問題,只要你樂意就行。苜兒,以你現在的水平,去考個秀才也可以有六成把握,你如若不願進書院深造,那便繼續跟著爹學,不過中個秀才是底線,至少也要有一點功名防身才好。”

賈苜並沒有立刻回答父親,而是仔細考慮了兩天。

這兩天裏,賈苜跟伯父好好聊了聊,也問起了從前。伯父不像父親那般看得開,話語中似乎帶著一絲“能回到從前就好”的意味。伯父又拿自身和父親對比,語重心長地說:“苜兒,你是長房長孫,一定要好好讀書。你伯父我就是吃了不好生讀書的苦,如今一事無成,看你父親,如今大小也是六品官,這都是你父親讀書有成才得的啊。伯父這一輩子的希望就全都放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讓伯父失望啊。”

賈苜又詢問了母親的意見。母親很是不舍賈苜即將出外寄宿讀書,但也決計不說不讓他去書院的話,她與父親的意見一致,深造是有必要的,至於以後的職業選擇,全憑他自願。

伯母李氏則百般讚同他的書院之行,已經開始盤算著給他配個伶俐的書童,。

十四歲的賈苜,已經正式讀了八年書的賈苜,在莊子上熱熱鬧鬧地準備過年的時候,關在書房裏捫心自問:到底我以後想作什麽?

書房門打開之時,賈苜已經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當官。

為了祖上的榮耀,為了父母的欣慰,更為了自己的前途,他要當官。不是父親這樣的官,而是實實在在的官。

父親點頭微笑,交待他多聽多看多想少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賈苜其實並不太懂這些話的涵義,他向來是個愛說愛笑的孩子,在家裏父母疼愛,伯父母也看重,莊子上人人誇讚。但他也是個聽話的孩子,雖然不太情願,到底把父親的話記在心上了。

在書院的第一年,賈苜過得很艱難。

賈苜進的是金陵首屈一指的觀瀾書院。裏面聚集了金陵最有才華的學生不說,附近縣市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學生,而且很多官宦世家子弟也在此就學。

初來乍到的賈苜在經過入學考試後,被分到了乙班。甲乙丙丁四班中以“甲”班為最佳,賈苜入學即分到乙班也算才學很出眾了。

觀瀾書院雖以學業為重心,但也避免不了人情世故對書院的沖擊。書院就如同一個小型的社會,爭鋒相對在所難免。學術之間的紛爭還只是小事,學子之間雖辯得面紅耳赤,到底是文雅之事,倒不十分傷和氣。暗潮洶湧的是朝廷中的黨派之爭給書院學子帶來的影響。

江南向來是是非之地,如今江南官場雖不如前朝和太上皇在世時那般你死我活,爾虞我詐,平靜了許多,但江南織造鹽運漕運等利益龐大,為官者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利益糾葛之下,或許江南一個小小縣令之後,就站著京中一名高官。

江南文風鼎盛,在歷界科舉中頗有建樹。自本朝開國以來,歷界狀元除兩三次旁落後,均為江南學子。觀瀾書院更是其中翹楚,到賈苜進書院的那年,已出過四位狀元,六名榜眼,十幾位探花。盛名之下,觀瀾書院成了江南官宦世家子弟就學的首選之地,雖在入學考試中婉拒了大批公子哥,但也有不少進入了書院。有錢有勢的公子哥們在書院裏拉幫結派,時不時產生一些意氣之爭。明眼人一看就知是江南官場的縮影。

賈苜是以一名普通學子的身份,堂堂正正地通過入學考試進入觀瀾書院的,成績又相當不錯,雖比不上幾個才華橫溢直升甲班的學子,倒也處在中上游。

乙班的學子們年齡大多在十七八歲,賈苜以十四歲的年齡進入乙班,也讓人側目不已。

剛進乙班時,賈苜心裏其實還是有幾分得意的。過沒幾日,他就感覺到了失落。他年紀比班上眾人小上一截,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加上乙班中有半多的學子都在書院就讀多年,彼此熟識,也沒幾個人願意搭理這個小男孩。這對於自出生以來人見人愛的賈苜無異是個巨大的打擊。

從未碰過這種情況的賈苜不知道如何拉近與同學們的關系,除了與書童聊幾句外,賈苜竟沒了談話的對象,被迫沈默的賈苜開始一門心思的讀書,剛入學一個月就受到了先生的誇讚,鋒芒畢露。

賈苜的好學與成績並沒有讓班裏學生向他靠近,反而拉大了之間的距離。原本對他視而不見的眾同學們,開始對他有了反應,不過不是賈苜想象中的讚許,而是暗諷。

賈苜很迷茫。

竭力在家人面前粉飾太平的賈苜並沒有能夠瞞多久,回家過端午吃粽子時父親就找他聊天了。

父親並沒有開門見山地跟他說書院裏的種種,只給他講故事,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碰壁的故事,跟他討論那年輕人的錯漏之處,如何才能妥當地待人接物,運用怎樣的說話技巧才能讓人聽著舒服,如何處事才能不讓人側目。

賈苜也沒有就書院裏遇到的挫折向父親求解,而是見弦聽音,慢慢地領會父親的教導。

節後回到書院的賈苜開始調整策略,一方面他收斂鋒芒,專心學習,另一方面慢慢地向同學們靠近,他開始試著找學子們請教問題,有些人諷刺他,有些人不理他,但也有人為他解答。

時間推移,不知不覺中,賈苜在班上也找到了兩三個聊得來的,不再游離於眾人之外。

賈苜以為,形勢會一天天好起來,但是,沒過多久,他發現又有一種新的危險向他襲來。

一日,一位學友領著他參加了一個詩會,賈苜謹記著父親的叮囑,低調做人,只隨大流泛泛而談,雖有沖動一語驚人,到底還是按住了。

沒幾日,班中有人開始對他指指點點,賈苜大奇,自己最近又出什麽紕漏了不成?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之際,一位曾指點過他的學子冷言對他說:“都攀上了知府公子,還學這些做什麽?”

“知府公子?誰啊?”賈苜更奇了。

那位姓程字號光智的學子冷眼看了他半晌,才回道:“真不認識,你去參加人家的詩會幹嗎?”

“哦,前幾天我參加的詩會是知府公子辦的啊。那公子姓什麽來著?”賈苜竭力回憶,“好像姓曹?還是姓趙?”

“姓曹。”程光智搖了搖頭,還真是個孩子,什麽都不懂。

“程兄,那詩會有何不妥?那詩會上倒還真出了不少好詩,像那首山間……”

“唉,別念了,大家夥都知道了,你啊,還是好好地念你的書吧,像這種詩會,少去為妙。”

“哦。”賈苜聽出來了,肯定有什麽事情發生了,雖然他還看不大出來,但以後還是謹慎一點好。

次月,又有人來邀他去游園,這次,賈苜婉言拒絕了,他正好趁著學院放假回家去請教一番了。

這一回,父親也不太明白,父親只比他略好一些,知道現任知府姓曹,何時到任他也搞不清楚,更加別提知府家的公子了。

父親思忖了一會後,讓他去問宋統領。宋統領賈苜很熟,他的一點拳腳功夫還是跟宋叔學的。

賈苜納悶,宋叔不就是個侍衛統領嗎?他怎麽還了解江南官場上的人物?

出乎賈苜的意料之外,宋叔不但了解,而且如數家珍,曹知府哪兒人,哪年中的進士,娶的哪家的夫人,長子多大,次子多大,女兒嫁給誰,都說得出來。

賈苜很是嘆服,又好奇地問書院裏還有哪些官宦子弟?

宋叔數出來一大串,知縣家的侄子,鹽政的妻弟,織造府的本家少爺,還有某某伯爺家的嫡長孫,等等。

賈苜又問,誰跟誰是一夥的?

這回,宋叔不說了,拍著他的腦袋笑道:“苜哥兒,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腦袋去想吧。”

閉上嘴巴,睜大眼睛,開動腦筋,賈苜足足花了一年的時間才略略理清了書院裏錯綜覆雜的關系。

書院裏甲乙丙丁四個班中,甲乙兩班大多是埋首學問的學子,至少曾經是,丙丁兩班除了剛剛入院的學子外,還有一部分特殊學子,他們出身富貴,學業平平,卻長袖善舞,借著各種途徑結交著甲乙兩班的學子。他們隱約分作幾派,互有爭鬥,當然明面上都是鬥詩鬥文鬥棋鬥畫,風雅之極,所以學院先生們也就任之隨之了。

賈苜仔細考慮了自己的處境,覺得自己不必太過憂慮,安心讀自己的書,作壁上觀即可。可他沒想到,他居然也是個香饃饃,隔三差五就有學子來邀請他赴約。

賈苜再也不敢把父親的話忘記,多聽多看多想少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雖然他現在還不懂什麽叫高調做事,但他對前面十二個字已經領悟很深,低調就是王道啊。對於邀約,他盡力拒絕,逼上梁山時,就不說話少說話,寧願別人把他當個傻的笨的,也不去摻合。

半年後,賈苜的熱度就徹底消退了,他終於可以安安靜靜的讀書了。別說,這學院教的跟父親教的還是有些不同的,學院裏的書也多得多,有那閑功夫,還不如多看兩本書吧。

賈苜十七歲時,書院裏出了一件事,讓賈苜更加堅定了低調風格。

事情說起來也簡單,一個寒門學子考入書院,文章做得相當出彩,多篇習文都被當成範文張貼出來,先生們都說來日此學子必將高中。比賈琮當年更風光一些,這位寒門學子是被各方當成珍珠來對待,你提供銀兩,我捧上孤本,他給學子家人安排活計,一時之間整個書院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位寒門學子身上。

賈苜沒看太懂,只知道忽一日那學子退學了,好戲正在高潮處忽然中斷了。

賈苜忍了半月,回家去問萬能的宋叔,宋叔拍拍他的腦袋,笑著走開了。

沒得到答案的賈苜回到書院去問程光智。程光智這兩年來似乎對賈苜有所改觀,有時也會主動提點他兩句。

“光智兄,那位高才哪兒去了?可是應試去呢?”

“你說呢?”

“不像,不像。我就是覺得怪,但又看不出哪裏怪。”

程光智淡笑道:“看不出也是你的福氣,別想了,天上不會掉餡餅,人總不能四處逢緣的。”

“哦!”賈苜沒有再問,只細細思量這幾句話,大概想通了一些。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過了幾月賈苜到底知道了事情的大概,那寒門學子不過是一場權利博弈的犧牲品罷了。

回家過年的賈苜與父親聊起這件事,感慨良多。

父親猶豫了很久後,問他:“苜兒,官場之路無比艱辛,父親無法給你幫助,你以後需孤身一人走下去。你可要換個職業選擇?”

“不,父親,我要當官,我不怕,我會小心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