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小修)
關燈
小
中
大
王安石(小修)
【我們了解了一下王安石變法之前的一些經歷和詩文,也大概地知道了他為什麽變法的一些原因,公元1058年,嘉祐三年,王安石又被調為度支判官,他進京述職,寫了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長達萬字,第一次表達他想要變革法度的想法。】
各個朝代的人們都睜大了眼睛,來了來了,終於來了。
他們終於能看看這幕中女子所說的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是什麽了。
但是他們沒有註意到的是,幕中女子說的是第一次表達,這個第一次,很有可能說明是沒能成功的一次。
【這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太長了,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下去讀一讀,它就是一篇奏疏,所以其中的藝術性肯定是沒有那麽強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將這篇文章稱之為“秦漢以後第一大文”,這裏應該更多的是對其中思想的認可。】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眾人心中一震。
秦漢以後第一大文。
這……這未免誇得太過了,那只是一篇奏疏啊!
即便寫得再好,那又能有多好呢?
眾人都有些好奇,難怪聖人能答應讓他變法了,難道是他在這奏疏上做了文章?
【除了王安石的變法措施,我們可以從這些文章中去了解他的政治才能,如此就能很清晰地看出來為什麽他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而李白等人沒能行。】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一頓,這……也不必總拿這個說事。
他早知道自己不行了。
然而他心中抗拒,表面不在意,可內心深處卻還是想知道為什麽。
為什麽同樣的生而為人,同樣的飽讀詩書,為什麽別人行,而他不行呢?
【他的這篇文章以人才為中心,根據他這些年在基層的見聞,指出了當時的北宋社會的弊病,並系統地提出變法主張,他在文章中引用了許多歷史典籍中的話,而且還舉了許多例子,漢武帝、晉武帝、唐玄宗、賈誼、魏征等等一系列的人物來佐證自己的說法。】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他的例子,為何舉他這時候的例子?
如今他大漢難道有什麽弊病,有什麽需要改革的地方嗎?
劉徹瞇了瞇眼,有點不敢信,但若是說出來的有道理,那他也不是不願意改。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跟劉徹有著同樣的想法。
更為重要的是,這其中居然還說了魏征。
不過有一點他不懂,別人的改革變法,那都是在經歷幾代興衰之後挽救國家危亡,他大唐方建國不久,哪裏需要這個?
【雖然這篇文章長,但是我們之前說過,王安石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精簡,這篇文章也是一樣,雖然長,但是卻字字不多餘,然而即便他做足準備,有理有據地寫了這麽多,還是沒能得到宋仁宗的重視。】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趙禎皺了皺眉,這什麽文章?
若真寫得這麽好,他如何會不重視?
趙禎自認為自己不是昏君,對於臣子們的意見建議,他從來都是認真去聽的。
這其中一定有什麽誤會之處吧。
【宋仁宗為什麽不重視王安石所提出來的問題,這裏咱們就自己猜測一下,首先宋代雖然算得上是個盛世,但是卻是最弱的盛世,這源於宋朝的皇帝們都很弱,宋仁宗甚至被稱為最懦弱的皇帝。】
趙禎:“……”
這是誰說的?
他……他是最懦弱的皇帝?
以往他聽幕中女子說宋代的皇帝弱,他就已經很不舒服了,現在又這樣說。
趙禎臉沈了下去。
他最懦弱,笑話!
【我們都知道這裏的弱並不是指他們沒有能力,相反像宋仁宗趙禎其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帝王,皇子們都是從小培養大的,多多少少都有各種各樣的才能,趙禎也是一樣,而且他還很註重人才,我們不要以為王安石寫奏疏讓他註重人才,他就不註重人才了,唐宋八大家,六個都在他這時候,四大發明,三個都是在他這時候完成的,宋仁宗是很能幹的,所以他也擔得起這個“仁”字。】
哇!
如此一說,眾人都驚呆了,好像真的很厲害的啊。
不過,四大發明是什麽?
若說這唐宋八大家幕中女子先時提到過了,那蘇軾一家就占了三個,再有三個也不奇怪。
可是這四大發明,之前他們都是沒有聽說過的啊,不對,說過火藥!
【但是人無完人,他懦弱多慮也是真實的,早在慶歷年間他們也不是沒想過改革,1043年,範仲淹領導的慶歷新政也是為了改變北宋朝的現狀,但是卻在很快的時間裏以失敗告終。】
趙禎還沒從方才幕中女子說的話中反應過來就聽到了這樣的話,他的眉頭又重新皺起。
這就是他一直猶豫的原因。
幕中女子早說了慶歷新政失敗了,那他到底要不要去做?
可是幕中女子的意思就是要做,可是他又怕萬一沒成功那怎麽辦呢?
他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宋衰敗下去嗎?
【慶歷新政的失敗他不僅只是範仲淹的一次變革的失敗,而且還是宋仁宗的一次嘗試的失敗,慶歷新政本來也有許多觸犯舊貴族利益的點,在很多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為有大的碰撞,朝堂中自然形成了保守派和革新派,而黨派之爭是帝王最不能容忍的。】
說得極是!
趙禎無不讚同,他相信不只是他,這世間沒有一個帝王能容忍黨派之爭。
若是變法註定要形成黨派,那他不是給自己找事嗎?
且不說如今局面尚好,就算是茍延殘喘那也比出現一次反叛好得多。
他又不是仙人,又如何能知道那些人在想什麽呢?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第一次失敗後,再有第二次宋仁宗就會更加慎重,此時的王安石在朝堂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高,也就是還沒有掌握權力,宋仁宗根本不會忌憚他,而那些舊貴族也不會,就算是讓此時的王安石主持變法,他也撐不起,除非宋仁宗無條件地支持。】
【然而一開始那麽堅定變法的宋神宗都放棄了,更不要說本來就有些優柔寡斷的宋仁宗了。】
王安石心中慶幸。
還好巨幕出現了,如若不然,他想做的事還得推後好些年。
但他心中倒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若是按照幕中女子話中的走向,自己該是去基層看那民生疾苦。
可是如今他沒能去,心中總有不安。
他得讓人多去看看,而自己有機會也得去,閉門造車是不行的。
幕中女子百般誇讚下基層的好處,他也相信一定有用。
【被皇帝拒絕,我相信這時候的王安石心中多少有些壯志難酬的感覺了,然而他是一個目標很明確的人,我想幹什麽事,那我就想做那事,其他的都不感興趣。】
【他這事兒雖然沒有成,但也確確實實地走出了第一步,他自己的第一步對事情的發展並沒有什麽影響,可是卻得罪了利益集團,有人說他迂闊亂國,什麽屎盆子都往他頭上扣,我相信宋仁宗沒有聽他的大概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可不是嗎?
歐陽修嘆息。
偏偏這有些人,也不是沒為朝廷做事的。
王安石有時候把事情做得太絕,若是能溫和一些,獲得更多人的關註不是更好?
然而說是這麽說,歐陽修也清楚若是要真正去做,這事情並不簡單。
有時候本就是敵強我弱、我強敵弱。
他一旦放松,那些人說不定瞬間就會將他吃幹抹凈。
王安石也不容易。
【根據《宋史》記載,後來“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我們常說館閣之臣,其實這裏面的官吧,大多都沒什麽實權,但是它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秘書,沒辦法簽字蓋章,卻是離那個簽字蓋章的人最近的人。】
趙禎挑眉。
這是心中有了氣,所以不願意了?
他倒是個直腸子的,不知道自己改改,反而這般反抗。
然而趙禎只一想,便也只能是嘆息一聲。
若是王安石能改,他也就不是王安石了。
【但是王安石志不在此,他想做事,他需要的是實權,所以不就,然而很多不認識他的人都以為他是無意功名,因此他後來出仕的時候眾人都很驚喜。】
【《宋史》並沒有記載王安石再出仕是什麽時間,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在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前後,因為這一年宋仁宗趙禎離世,宋英宗趙曙即位。】
趙禎擰眉,他離世,這個時候自己多少歲?
距離他離世,還有二十年。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倒也不算太短。
可是,誰又能甘心拋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離去呢?
一種無力感在趙禎的心中升起,他突然一怔,又提到趙曙了,這個趙曙到底是誰?
是自己後來生的兒子嗎?
趙禎身體不算健朗,其實聽到幕中女子說他還有那麽多壽命的時候也是欣喜的。
但生孩子這事情,他也不知為何如此艱難。
還有他的孩子,他的最興來①,為何是這個趙曙即位呢?不會是反叛吧?
沒等他糾結出個所以然來,幕中女子終於提及了此事。
【說到這事兒,還得再仔細地說一說趙禎和他的兒子們。】
①最興來歷史上死於1041年,本文設定他沒死,但是歷史趨勢不會變,不讓他當皇帝,給宋仁宗留個念想,下一章會讓他們知道成年再生孩子的重要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們了解了一下王安石變法之前的一些經歷和詩文,也大概地知道了他為什麽變法的一些原因,公元1058年,嘉祐三年,王安石又被調為度支判官,他進京述職,寫了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長達萬字,第一次表達他想要變革法度的想法。】
各個朝代的人們都睜大了眼睛,來了來了,終於來了。
他們終於能看看這幕中女子所說的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是什麽了。
但是他們沒有註意到的是,幕中女子說的是第一次表達,這個第一次,很有可能說明是沒能成功的一次。
【這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太長了,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下去讀一讀,它就是一篇奏疏,所以其中的藝術性肯定是沒有那麽強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將這篇文章稱之為“秦漢以後第一大文”,這裏應該更多的是對其中思想的認可。】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眾人心中一震。
秦漢以後第一大文。
這……這未免誇得太過了,那只是一篇奏疏啊!
即便寫得再好,那又能有多好呢?
眾人都有些好奇,難怪聖人能答應讓他變法了,難道是他在這奏疏上做了文章?
【除了王安石的變法措施,我們可以從這些文章中去了解他的政治才能,如此就能很清晰地看出來為什麽他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而李白等人沒能行。】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一頓,這……也不必總拿這個說事。
他早知道自己不行了。
然而他心中抗拒,表面不在意,可內心深處卻還是想知道為什麽。
為什麽同樣的生而為人,同樣的飽讀詩書,為什麽別人行,而他不行呢?
【他的這篇文章以人才為中心,根據他這些年在基層的見聞,指出了當時的北宋社會的弊病,並系統地提出變法主張,他在文章中引用了許多歷史典籍中的話,而且還舉了許多例子,漢武帝、晉武帝、唐玄宗、賈誼、魏征等等一系列的人物來佐證自己的說法。】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他的例子,為何舉他這時候的例子?
如今他大漢難道有什麽弊病,有什麽需要改革的地方嗎?
劉徹瞇了瞇眼,有點不敢信,但若是說出來的有道理,那他也不是不願意改。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跟劉徹有著同樣的想法。
更為重要的是,這其中居然還說了魏征。
不過有一點他不懂,別人的改革變法,那都是在經歷幾代興衰之後挽救國家危亡,他大唐方建國不久,哪裏需要這個?
【雖然這篇文章長,但是我們之前說過,王安石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精簡,這篇文章也是一樣,雖然長,但是卻字字不多餘,然而即便他做足準備,有理有據地寫了這麽多,還是沒能得到宋仁宗的重視。】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趙禎皺了皺眉,這什麽文章?
若真寫得這麽好,他如何會不重視?
趙禎自認為自己不是昏君,對於臣子們的意見建議,他從來都是認真去聽的。
這其中一定有什麽誤會之處吧。
【宋仁宗為什麽不重視王安石所提出來的問題,這裏咱們就自己猜測一下,首先宋代雖然算得上是個盛世,但是卻是最弱的盛世,這源於宋朝的皇帝們都很弱,宋仁宗甚至被稱為最懦弱的皇帝。】
趙禎:“……”
這是誰說的?
他……他是最懦弱的皇帝?
以往他聽幕中女子說宋代的皇帝弱,他就已經很不舒服了,現在又這樣說。
趙禎臉沈了下去。
他最懦弱,笑話!
【我們都知道這裏的弱並不是指他們沒有能力,相反像宋仁宗趙禎其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帝王,皇子們都是從小培養大的,多多少少都有各種各樣的才能,趙禎也是一樣,而且他還很註重人才,我們不要以為王安石寫奏疏讓他註重人才,他就不註重人才了,唐宋八大家,六個都在他這時候,四大發明,三個都是在他這時候完成的,宋仁宗是很能幹的,所以他也擔得起這個“仁”字。】
哇!
如此一說,眾人都驚呆了,好像真的很厲害的啊。
不過,四大發明是什麽?
若說這唐宋八大家幕中女子先時提到過了,那蘇軾一家就占了三個,再有三個也不奇怪。
可是這四大發明,之前他們都是沒有聽說過的啊,不對,說過火藥!
【但是人無完人,他懦弱多慮也是真實的,早在慶歷年間他們也不是沒想過改革,1043年,範仲淹領導的慶歷新政也是為了改變北宋朝的現狀,但是卻在很快的時間裏以失敗告終。】
趙禎還沒從方才幕中女子說的話中反應過來就聽到了這樣的話,他的眉頭又重新皺起。
這就是他一直猶豫的原因。
幕中女子早說了慶歷新政失敗了,那他到底要不要去做?
可是幕中女子的意思就是要做,可是他又怕萬一沒成功那怎麽辦呢?
他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宋衰敗下去嗎?
【慶歷新政的失敗他不僅只是範仲淹的一次變革的失敗,而且還是宋仁宗的一次嘗試的失敗,慶歷新政本來也有許多觸犯舊貴族利益的點,在很多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為有大的碰撞,朝堂中自然形成了保守派和革新派,而黨派之爭是帝王最不能容忍的。】
說得極是!
趙禎無不讚同,他相信不只是他,這世間沒有一個帝王能容忍黨派之爭。
若是變法註定要形成黨派,那他不是給自己找事嗎?
且不說如今局面尚好,就算是茍延殘喘那也比出現一次反叛好得多。
他又不是仙人,又如何能知道那些人在想什麽呢?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第一次失敗後,再有第二次宋仁宗就會更加慎重,此時的王安石在朝堂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高,也就是還沒有掌握權力,宋仁宗根本不會忌憚他,而那些舊貴族也不會,就算是讓此時的王安石主持變法,他也撐不起,除非宋仁宗無條件地支持。】
【然而一開始那麽堅定變法的宋神宗都放棄了,更不要說本來就有些優柔寡斷的宋仁宗了。】
王安石心中慶幸。
還好巨幕出現了,如若不然,他想做的事還得推後好些年。
但他心中倒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若是按照幕中女子話中的走向,自己該是去基層看那民生疾苦。
可是如今他沒能去,心中總有不安。
他得讓人多去看看,而自己有機會也得去,閉門造車是不行的。
幕中女子百般誇讚下基層的好處,他也相信一定有用。
【被皇帝拒絕,我相信這時候的王安石心中多少有些壯志難酬的感覺了,然而他是一個目標很明確的人,我想幹什麽事,那我就想做那事,其他的都不感興趣。】
【他這事兒雖然沒有成,但也確確實實地走出了第一步,他自己的第一步對事情的發展並沒有什麽影響,可是卻得罪了利益集團,有人說他迂闊亂國,什麽屎盆子都往他頭上扣,我相信宋仁宗沒有聽他的大概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可不是嗎?
歐陽修嘆息。
偏偏這有些人,也不是沒為朝廷做事的。
王安石有時候把事情做得太絕,若是能溫和一些,獲得更多人的關註不是更好?
然而說是這麽說,歐陽修也清楚若是要真正去做,這事情並不簡單。
有時候本就是敵強我弱、我強敵弱。
他一旦放松,那些人說不定瞬間就會將他吃幹抹凈。
王安石也不容易。
【根據《宋史》記載,後來“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我們常說館閣之臣,其實這裏面的官吧,大多都沒什麽實權,但是它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秘書,沒辦法簽字蓋章,卻是離那個簽字蓋章的人最近的人。】
趙禎挑眉。
這是心中有了氣,所以不願意了?
他倒是個直腸子的,不知道自己改改,反而這般反抗。
然而趙禎只一想,便也只能是嘆息一聲。
若是王安石能改,他也就不是王安石了。
【但是王安石志不在此,他想做事,他需要的是實權,所以不就,然而很多不認識他的人都以為他是無意功名,因此他後來出仕的時候眾人都很驚喜。】
【《宋史》並沒有記載王安石再出仕是什麽時間,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在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前後,因為這一年宋仁宗趙禎離世,宋英宗趙曙即位。】
趙禎擰眉,他離世,這個時候自己多少歲?
距離他離世,還有二十年。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倒也不算太短。
可是,誰又能甘心拋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離去呢?
一種無力感在趙禎的心中升起,他突然一怔,又提到趙曙了,這個趙曙到底是誰?
是自己後來生的兒子嗎?
趙禎身體不算健朗,其實聽到幕中女子說他還有那麽多壽命的時候也是欣喜的。
但生孩子這事情,他也不知為何如此艱難。
還有他的孩子,他的最興來①,為何是這個趙曙即位呢?不會是反叛吧?
沒等他糾結出個所以然來,幕中女子終於提及了此事。
【說到這事兒,還得再仔細地說一說趙禎和他的兒子們。】
①最興來歷史上死於1041年,本文設定他沒死,但是歷史趨勢不會變,不讓他當皇帝,給宋仁宗留個念想,下一章會讓他們知道成年再生孩子的重要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