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關燈
小
中
大
白居易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幫元稹說話未果,白居易還上書反對宦官吐突承璀為帥討伐王承宗,然而憲宗還是不搭理他,後來事實證明白居易是對的,吐突承璀師久無功,被貶。白居易得不到信任也沒什麽辦法,只是對這官場又失望了一分,這一年,他左拾遺任期滿,改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像什麽話?李世民無言。
如此信任一個宦官,卻不聽忠臣之言。
自古忠言逆耳的道理難道竟是不明白的嗎?
正是因為有這麽多忠臣對朝廷失望才會引發各種反叛之事。
如今他們走到今日,不也是因為前朝帝王昏庸、朝廷腐敗嗎?反過來想,要想保住江山勢必要讓天下人都信任朝廷。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最近發生的事常常讓武則天反思自己。
她確實把權力放太多了。
人都不是萬能的,她所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她所想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件事情,但是卻又都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情。
在外人面前,她可以表現得睥睨天下,可是自己心裏要有數。
有時候總想讓人相信自己,想著想著自己便也信了。
幕中女子的出現就是在為他們講解這些失敗的事例,是在提醒她。
她不能如同他們那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將來輕易地交給他人。
【白居易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品《秦中吟》十首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這十首詩分別從婚姻、賦稅、富家宅邸、朋友之道、貪戀官位、借立碑誇耀門第之風、宦官奢靡與百姓之苦對比、今人不懂古樂、執法高官的享樂生活和豪門一擲千金等不同的側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表達了白居易對當政者的不滿,對百姓們的同情以及他自己的憂國之情。】
【如果不是細致地觀察生活,他寫不出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對社會現象有深刻的認識,他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在古代,或許“何不食肉糜”的人是少數,但真正能夠突破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的想法的也是極少數。】
這話震動許多人。
沒錯,他們很多人也都清楚百姓過著什麽樣的日子。
可是他們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誰讓他們家世不好呢?
“何不食肉糜”幕中女子講過,眾人也自認為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可為何明知那麽多人吃不上飯,施以援手的人卻少之又少呢?
除此之外,讓人思考更多的是幕中女子說的細致地觀察生活以及深刻地認識社會。
一直以來,大家認為花間詞描寫細膩,因為寫那些詩的詩人總能寫出很詳細的場景,只是他們將視線大多放在了閨房之樂上。
若他們走到外面去看看,估摸著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而他們的詞也會走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以往他們會覺得白居易的詩太俗,如今卻也讀出點不一樣的味道來。
他寫的不就是眾人生活的這人世間嗎?
大家的生活似乎也沒有那麽俗。
【因為詩歌太多,我們就看其中一首《買花》吧,名字聽起來比較浪漫,畢竟誰不愛花呢?】
【然而有時候惡魔都是帶著天使的臉龐出現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白居易的詩基本上都很好理解,到晚春了,長安城還是很熱鬧到處是車馬,這麽一看,唐朝似乎又恢覆了往日的繁華。】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幕中女子總是時不時地放出一些場景,時刻牽動著李隆基的心。
其實,他如今的自信心大為受挫,就是因為幕中女子說長安先後六次被攻破,他越想越覺得這似乎是因他而起。
那事情現在沒有發生,他就有些看不明白了。
他不明白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固若金湯的長安城,這繁華的長安城,再破敗能破敗到哪兒去?
可即便他有再多的懷疑,這些他是總不能去試的。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了,大家相約一起去買花,“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牡丹的價格貴賤不一,還是要看數目,“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有紅的有素的,“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上面有棚子遮蔽,應該是遮陽光的吧。旁邊還有籬笆護著,可謂是真正的嬌生慣養啊,“水灑覆泥封,移來色如故。”又是澆水又是施肥,雖然是移栽到這兒來的,但是那色彩依舊鮮艷。】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大家都喜歡這牡丹其實已經有點俗了,但是人們還是對此執迷不悔,為什麽呢?許是因為美吧。然而這前面的一大堆內容,講牡丹都是在鋪墊,讓人充分地了解這裏的牡丹是怎麽樣的,它們有多好。】
剛剛才開始對自己想法開始有所懷疑的眾人這時候又動搖了。
再看白居易的詩,那還是俗啊。
雖說是將這牡丹的生長、環境之類的都寫了,可正是都寫了才叫人不知他在寫什麽呢。
看起來總不像詩,像他們平日裏說的話。
“若是這都算是,那是不是屎尿屁隨便寫寫都能成詩了?”有那想法奇特的人說道。
“怎能如此說呢?這怎能與牡丹相比?”
話雖如此,但這話那是話糙理不糙,他寫得都如此俗,讓許多人都覺得甚至配不上牡丹。
【然而,其重點卻是在後面幾句,“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有一個農民伯伯啊偶然來到了這賣花之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他低頭長嘆,但是這嘆息卻沒人知道,“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他嘆的什麽呢?嘆的是就這一叢深色牡丹的價格,那就趕上十戶中等人家的稅收了啊!】
【這是什麽概念呢,這樣的一個對比帶給我的震撼完全不亞於我看到劉姥姥去賈府打秋風時得到的丫鬟做衣裳的銀子夠劉姥姥家過一年時的震驚!】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感嘆,“此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意乎?”
有錢人家過著窮人難以想象的日子,窮人也同樣不懂高門大戶的日子。
最可怕的是,不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大多數的人竟都以為這樣的日子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不知道這劉姥姥是誰,但幕中女子提到的很多人他們都不知道,想來都是後世之人吧。
杜甫、李白二人雖說出身不差,但是走南闖北見過太多,也開始能夠了解這樣的生活了。
這大概也是他們能寫出那麽多別人認為好的作品的緣故吧,即便他們的表現方式不同。
唐,乾隆年間。
眾人大為震驚。
這不是曹雪芹那《風月寶鑒》中的內容嗎?
幕中女子竟連其中這等細節都記得如此清楚,看來是很喜歡這書啊!
【《秦中吟》都是通過某一事件來揭露社會現實的,其中突出的是尖銳的社會矛盾,尤其是古今難題貧富差距,我們現在還知道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大家都在共同努力,然而古代的森嚴制度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富人不僅權勢滔天,還要壓榨貧窮百姓,許多人諸如白居易、杜甫都意識到了這些不合理的社會現狀,企圖有一些突破。】
共同富裕。
他們聽到了什麽?
後世竟能做到這樣嗎?
【可是突破哪裏是那麽容易的呢?自然是有很多人成為他的阻力,他在《與元九書》中提到,“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由此來看,他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很明確的,但就是不畏權貴,能拿“我”咋地?】
唐,元和年間。
看到女子那高傲的表情,白居易和元稹先是一楞,隨即都笑了起來。
這女子,表現得還真有那麽幾分神似。
他們曾經就是如此想的。
可是經過後來的一些事情,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身上的那股子銳氣都已經被消磨了。
【白居易還曾經在《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他說他的《長恨歌》有文采風情,《秦中吟十首》接近雅正之聲,這麽說好像也沒什麽問題。】
那自然是沒什麽問題的。
《長恨歌》的風情那是幕中女子也承認了的,甚至評價更高。
而雅正之聲都是些怨刺之作,他的《秦中吟》不也正是嗎?
即便白居易現在寫那樣的作品寫得不多了,可這不影響他依舊覺得那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
【後來的評論者常把他的作品和杜甫的作品相提並論,兩個現實主義大家,就其內容而言,其實兩人的作品確實相差不大,都是講述社會現實,甚至白居易的詩的影響力是更大的,因為它通俗易懂也有其藝術性,那為什麽杜甫的詩被稱之為詩史,而白居易的詩沒有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問題連李杜二人都答不上來。
他們也想知道這後世是如何評判的,又是如何把什麽詩仙之類的稱號安在他們身上的。
雖大多數人都如同他們一樣都說不上來,但是眾人也都無法否認杜甫詩歌讀起來會更能令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
說到底,還是感覺白居易的詩與他們平日裏說的話差不多。
即便他們作不出來,可仍覺比杜甫的差點。
【我想這其中應該有幾個不同的原因,首先白居易擅長的是歌行體樂府詩,而杜甫是什麽都擅長,尤其是絕句和律詩,當然了我們肯定不能否認白居易在其他體裁上的表現還是很優秀的,至少你我是沒辦法達到其高度的。但是比杜甫那還是差了點,因為杜甫那可是集大成者,而且還帶了自己的創新。】
要這麽說的話,一開始眾人還不是那麽能接受。
根據幕中女子所言之意,這現實主義的詩人肯定也不止他們二人,而擅長某些體裁的肯定也不止他們二人,那怎麽就他們兩人備受矚目呢?
但說到後面大家就都明白了。
就算很多文人對女子說他們無法達到那個高度他們是很不快的,但事實擺在眼前,根本無法反駁。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白居易自己就是推崇杜甫的,怎麽說呢,杜甫的影響力那麽大在很大程度上得感謝新樂府運動,但是這是個比較覆雜的問題,首先白居易推崇杜甫第一個是他喜歡,第二個是他為自己的觀點尋找理論和實踐支撐。】
【這第二個呢,杜甫在身前雖然有些名聲,但是比李白、王維那還是比不上,經由白居易他們這麽一宣傳,地位瞬間拔高了,達到和李白同等的高度,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是超越李白的,後來還被稱為詩聖,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想要再去超越那就難了。】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覺得他自己也沒想和誰比過。
如今被比了,是輸給杜甫,那也沒什麽所謂。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這次他與微之被召回京,那定是要被重用的。
他們的用武之地到了。
【不過詩好可破,可問題就在於白居易的詩,誰也不能說比杜甫的好是吧?但你要說他的詩比杜甫的差了多少,那也不能,咱們頂多說個都好。】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笑笑。
“此女倒是會說的。”
文無第一,誰能說誰的文就最好呢。
幕中女子說得對啊,不過是各自心中有各自的想法罷了。
而他們寫詩的,寫的也不過是自己的想法。
能借此發揮點警醒之用已然很不錯了。
這白居易是個能人,比他和李十二白想得明白些。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白居易的母親陳氏離世,他回家丁憂,這事情幾乎可以說是影響了白居易的後半生。】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眼神慢慢地黯淡下去。
母親的離世是他不願意提及的過往。
失去親人本就已經是令人悲傷的事,可卻還被人借此做文章。
若母親泉下有知,定會怪罪於他。
“來,飲茶。”元稹什麽也沒說,為他添上茶。
兩人都是最愛茶的,只是已經許久沒一起飲茶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幫元稹說話未果,白居易還上書反對宦官吐突承璀為帥討伐王承宗,然而憲宗還是不搭理他,後來事實證明白居易是對的,吐突承璀師久無功,被貶。白居易得不到信任也沒什麽辦法,只是對這官場又失望了一分,這一年,他左拾遺任期滿,改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像什麽話?李世民無言。
如此信任一個宦官,卻不聽忠臣之言。
自古忠言逆耳的道理難道竟是不明白的嗎?
正是因為有這麽多忠臣對朝廷失望才會引發各種反叛之事。
如今他們走到今日,不也是因為前朝帝王昏庸、朝廷腐敗嗎?反過來想,要想保住江山勢必要讓天下人都信任朝廷。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最近發生的事常常讓武則天反思自己。
她確實把權力放太多了。
人都不是萬能的,她所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她所想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件事情,但是卻又都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情。
在外人面前,她可以表現得睥睨天下,可是自己心裏要有數。
有時候總想讓人相信自己,想著想著自己便也信了。
幕中女子的出現就是在為他們講解這些失敗的事例,是在提醒她。
她不能如同他們那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將來輕易地交給他人。
【白居易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品《秦中吟》十首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這十首詩分別從婚姻、賦稅、富家宅邸、朋友之道、貪戀官位、借立碑誇耀門第之風、宦官奢靡與百姓之苦對比、今人不懂古樂、執法高官的享樂生活和豪門一擲千金等不同的側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表達了白居易對當政者的不滿,對百姓們的同情以及他自己的憂國之情。】
【如果不是細致地觀察生活,他寫不出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對社會現象有深刻的認識,他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在古代,或許“何不食肉糜”的人是少數,但真正能夠突破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的想法的也是極少數。】
這話震動許多人。
沒錯,他們很多人也都清楚百姓過著什麽樣的日子。
可是他們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誰讓他們家世不好呢?
“何不食肉糜”幕中女子講過,眾人也自認為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可為何明知那麽多人吃不上飯,施以援手的人卻少之又少呢?
除此之外,讓人思考更多的是幕中女子說的細致地觀察生活以及深刻地認識社會。
一直以來,大家認為花間詞描寫細膩,因為寫那些詩的詩人總能寫出很詳細的場景,只是他們將視線大多放在了閨房之樂上。
若他們走到外面去看看,估摸著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而他們的詞也會走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以往他們會覺得白居易的詩太俗,如今卻也讀出點不一樣的味道來。
他寫的不就是眾人生活的這人世間嗎?
大家的生活似乎也沒有那麽俗。
【因為詩歌太多,我們就看其中一首《買花》吧,名字聽起來比較浪漫,畢竟誰不愛花呢?】
【然而有時候惡魔都是帶著天使的臉龐出現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白居易的詩基本上都很好理解,到晚春了,長安城還是很熱鬧到處是車馬,這麽一看,唐朝似乎又恢覆了往日的繁華。】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幕中女子總是時不時地放出一些場景,時刻牽動著李隆基的心。
其實,他如今的自信心大為受挫,就是因為幕中女子說長安先後六次被攻破,他越想越覺得這似乎是因他而起。
那事情現在沒有發生,他就有些看不明白了。
他不明白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固若金湯的長安城,這繁華的長安城,再破敗能破敗到哪兒去?
可即便他有再多的懷疑,這些他是總不能去試的。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了,大家相約一起去買花,“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牡丹的價格貴賤不一,還是要看數目,“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有紅的有素的,“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上面有棚子遮蔽,應該是遮陽光的吧。旁邊還有籬笆護著,可謂是真正的嬌生慣養啊,“水灑覆泥封,移來色如故。”又是澆水又是施肥,雖然是移栽到這兒來的,但是那色彩依舊鮮艷。】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大家都喜歡這牡丹其實已經有點俗了,但是人們還是對此執迷不悔,為什麽呢?許是因為美吧。然而這前面的一大堆內容,講牡丹都是在鋪墊,讓人充分地了解這裏的牡丹是怎麽樣的,它們有多好。】
剛剛才開始對自己想法開始有所懷疑的眾人這時候又動搖了。
再看白居易的詩,那還是俗啊。
雖說是將這牡丹的生長、環境之類的都寫了,可正是都寫了才叫人不知他在寫什麽呢。
看起來總不像詩,像他們平日裏說的話。
“若是這都算是,那是不是屎尿屁隨便寫寫都能成詩了?”有那想法奇特的人說道。
“怎能如此說呢?這怎能與牡丹相比?”
話雖如此,但這話那是話糙理不糙,他寫得都如此俗,讓許多人都覺得甚至配不上牡丹。
【然而,其重點卻是在後面幾句,“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有一個農民伯伯啊偶然來到了這賣花之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他低頭長嘆,但是這嘆息卻沒人知道,“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他嘆的什麽呢?嘆的是就這一叢深色牡丹的價格,那就趕上十戶中等人家的稅收了啊!】
【這是什麽概念呢,這樣的一個對比帶給我的震撼完全不亞於我看到劉姥姥去賈府打秋風時得到的丫鬟做衣裳的銀子夠劉姥姥家過一年時的震驚!】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感嘆,“此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意乎?”
有錢人家過著窮人難以想象的日子,窮人也同樣不懂高門大戶的日子。
最可怕的是,不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大多數的人竟都以為這樣的日子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不知道這劉姥姥是誰,但幕中女子提到的很多人他們都不知道,想來都是後世之人吧。
杜甫、李白二人雖說出身不差,但是走南闖北見過太多,也開始能夠了解這樣的生活了。
這大概也是他們能寫出那麽多別人認為好的作品的緣故吧,即便他們的表現方式不同。
唐,乾隆年間。
眾人大為震驚。
這不是曹雪芹那《風月寶鑒》中的內容嗎?
幕中女子竟連其中這等細節都記得如此清楚,看來是很喜歡這書啊!
【《秦中吟》都是通過某一事件來揭露社會現實的,其中突出的是尖銳的社會矛盾,尤其是古今難題貧富差距,我們現在還知道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大家都在共同努力,然而古代的森嚴制度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富人不僅權勢滔天,還要壓榨貧窮百姓,許多人諸如白居易、杜甫都意識到了這些不合理的社會現狀,企圖有一些突破。】
共同富裕。
他們聽到了什麽?
後世竟能做到這樣嗎?
【可是突破哪裏是那麽容易的呢?自然是有很多人成為他的阻力,他在《與元九書》中提到,“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由此來看,他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很明確的,但就是不畏權貴,能拿“我”咋地?】
唐,元和年間。
看到女子那高傲的表情,白居易和元稹先是一楞,隨即都笑了起來。
這女子,表現得還真有那麽幾分神似。
他們曾經就是如此想的。
可是經過後來的一些事情,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身上的那股子銳氣都已經被消磨了。
【白居易還曾經在《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他說他的《長恨歌》有文采風情,《秦中吟十首》接近雅正之聲,這麽說好像也沒什麽問題。】
那自然是沒什麽問題的。
《長恨歌》的風情那是幕中女子也承認了的,甚至評價更高。
而雅正之聲都是些怨刺之作,他的《秦中吟》不也正是嗎?
即便白居易現在寫那樣的作品寫得不多了,可這不影響他依舊覺得那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
【後來的評論者常把他的作品和杜甫的作品相提並論,兩個現實主義大家,就其內容而言,其實兩人的作品確實相差不大,都是講述社會現實,甚至白居易的詩的影響力是更大的,因為它通俗易懂也有其藝術性,那為什麽杜甫的詩被稱之為詩史,而白居易的詩沒有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問題連李杜二人都答不上來。
他們也想知道這後世是如何評判的,又是如何把什麽詩仙之類的稱號安在他們身上的。
雖大多數人都如同他們一樣都說不上來,但是眾人也都無法否認杜甫詩歌讀起來會更能令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
說到底,還是感覺白居易的詩與他們平日裏說的話差不多。
即便他們作不出來,可仍覺比杜甫的差點。
【我想這其中應該有幾個不同的原因,首先白居易擅長的是歌行體樂府詩,而杜甫是什麽都擅長,尤其是絕句和律詩,當然了我們肯定不能否認白居易在其他體裁上的表現還是很優秀的,至少你我是沒辦法達到其高度的。但是比杜甫那還是差了點,因為杜甫那可是集大成者,而且還帶了自己的創新。】
要這麽說的話,一開始眾人還不是那麽能接受。
根據幕中女子所言之意,這現實主義的詩人肯定也不止他們二人,而擅長某些體裁的肯定也不止他們二人,那怎麽就他們兩人備受矚目呢?
但說到後面大家就都明白了。
就算很多文人對女子說他們無法達到那個高度他們是很不快的,但事實擺在眼前,根本無法反駁。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白居易自己就是推崇杜甫的,怎麽說呢,杜甫的影響力那麽大在很大程度上得感謝新樂府運動,但是這是個比較覆雜的問題,首先白居易推崇杜甫第一個是他喜歡,第二個是他為自己的觀點尋找理論和實踐支撐。】
【這第二個呢,杜甫在身前雖然有些名聲,但是比李白、王維那還是比不上,經由白居易他們這麽一宣傳,地位瞬間拔高了,達到和李白同等的高度,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是超越李白的,後來還被稱為詩聖,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想要再去超越那就難了。】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覺得他自己也沒想和誰比過。
如今被比了,是輸給杜甫,那也沒什麽所謂。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這次他與微之被召回京,那定是要被重用的。
他們的用武之地到了。
【不過詩好可破,可問題就在於白居易的詩,誰也不能說比杜甫的好是吧?但你要說他的詩比杜甫的差了多少,那也不能,咱們頂多說個都好。】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笑笑。
“此女倒是會說的。”
文無第一,誰能說誰的文就最好呢。
幕中女子說得對啊,不過是各自心中有各自的想法罷了。
而他們寫詩的,寫的也不過是自己的想法。
能借此發揮點警醒之用已然很不錯了。
這白居易是個能人,比他和李十二白想得明白些。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白居易的母親陳氏離世,他回家丁憂,這事情幾乎可以說是影響了白居易的後半生。】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眼神慢慢地黯淡下去。
母親的離世是他不願意提及的過往。
失去親人本就已經是令人悲傷的事,可卻還被人借此做文章。
若母親泉下有知,定會怪罪於他。
“來,飲茶。”元稹什麽也沒說,為他添上茶。
兩人都是最愛茶的,只是已經許久沒一起飲茶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