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辛棄疾

關燈
辛棄疾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沒曾想這其中還有自己的事情。

他笑了笑,似是不在意,眼神卻沒從巨幕之上離開。

【他說他寫這首詞是因為自己的好朋友趙昌父在七月十五的時候給自己寫了一首詞,用蘇東坡詞的韻寫李白、東坡事,但是其內容卻是誇他的,然後兩人還約了八月十五一起泛舟,但是不巧,辛棄疾在這個時候病了,八月十四的時候知道自己可能要當鴿子了,所以寫了這首詞表達感謝,然後還給了吳紹古一份。有點意思啊,還帶抄送的。】

當鴿子?

抄送?何意?

女子說得有些快,連李白也被繞暈了。

他與蘇軾之間有何關聯?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也沒想到自己能和李白被同寫。

不會是要將他二人的作品做比較吧?

他腦子裏自然而然地浮現了李白寫過的那些有關中秋節的詩作。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我”的志向在那遼闊的茫茫宇宙,前些日子就夢到自己上了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我”撫摸圓月,眨眼便過了千年。這辛棄疾的意境表達是真的很好,仿佛每個字都能牽動人的心。】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人世俯仰已千年……”李白喃喃念道。

杜甫笑說:“此句確實不錯。”

兩人的創作已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雖覺此句意境不錯,倒也沒有十分驚艷之感,只又等著幕中女子繼續講解。

【“有客驂鸞並鳳,雲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然後“我”夢到你乘著鳳凰鸞鳥遇到了李白和蘇軾,這裏的青山和赤壁指的就是李白和蘇軾,因為李白死後葬於青山,蘇軾被貶游於赤壁。大家一起相約登上了廣寒宮。”李白和蘇軾是唐宋時期頂級的文人,辛棄疾在這裏寫他們應該主要是為了誇讚趙昌父,你想,如果把你和李白、蘇軾並列,哇哦~】

敢情是如此與他相關的。

李白沒忍住笑了笑,不過他也並不是很在意。

這也算是對他的一種認可,從古至今,這樣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許多文人也開始想象,若是有人把自己與李白、蘇軾並列……

當然了,他們想的可不是如此並列,而是真正的如同李白、蘇軾那般的並列。

那是多麽光榮的一件事情啊。

【“酌酒援北鬥,我亦虱其間。”然後我們一起用北鬥七星作為勺子飲酒。感覺做文人就是要敢想,一般人沒有這想象力。】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我”輕聲歌唱,“我”仿佛睡著了,但精神卻還醒著,“我”如鴻鵠高飛,要探一探這天地方圓。】

以北鬥酌酒,這樣的寫法倒也不算稀奇。

莊周夢蝶這樣的想象那才會叫人驚艷呢,下面的句子才更讓人感興趣。

他們想知道辛棄疾想象中的天地是何種樣子的。

然而他們並沒能如願得知。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還想再唱,夢卻醒了,將枕頭拿開,心中悵然,人生就不能有圓滿的嗎?這句和蘇軾此中的“此事古難全”就對上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理解辛棄疾的,他明白對方的惘然在何處,他相信所有真正了解了辛棄疾的人都明白。

他們都巴不得與辛棄疾生在同一個年代,能幫著他一起實現他這唯一的願望。

然而這樣熱血的念頭只能放在腦子裏。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等到真正處於那個年代,才會知道想要實現有多難。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表達。

幕中女子談了辛棄疾多少作品,範成大就幾次了解到辛棄疾想要北伐的心。

他也越發想做點什麽幫助辛棄疾。

可是他勢單力薄,北伐也非一日之功,若那麽簡單就能成功也不會成為辛棄疾的遺憾了。

但北伐之事還是得做的,他覺得官家怕也該著急了。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趙構已經慌過那股子勁兒了。

他想了許多的辦法讓自己不至於成為千古罪人,甚至想過要不要早點讓位。

但是那麽做實在太沒臉,而且現在還不到那個時候,萬一呢,萬一他就成了呢?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這些話,“我”不是沒人可說,可以跟你訴說“我”的那些苦悶,但是一泓秋水卻將我們隔開了。這兩句所表達的應該不僅僅是沒法和友人訴苦,因為他如今寫詩不就是在與之交流嗎?但是他卻說“秋水隔嬋娟”,或許他只是不知從何說起,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說再多也無法解決如今困境。】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如此這般已經很久了,他心中憋著太多的苦悶。

每每想說卻不知同何人說。

只能借著詩詞將之表達出來。

原以為沒人能懂自己,沒想到後世之人看得如此清楚。

看著看著他不由得心中發酸。

這幕中女子能否告訴他,他應該如何做。

【辛棄疾的這首詞以夢幻訴說理想,用一種極其浪漫的形式把自己的苦悶給表達了出來,他一生不得志,甚至這樣的苦悶也不知該如何與他人說道。這首詞想象豐富、形容大膽、感情充沛,是一首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首詞中確實有些李白想象中的浪漫的味道。

他又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這浪漫主義作品,想象二字很重要。

【如果說《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是在用浪漫的描寫訴說他的愁苦,那麽《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就是在用極致的抒情表達他的怨憤,這首詞跌宕起伏,又是一篇不一樣的妙作。】

【這首詞也同樣有序交代了作詞的動機,原來,他給鉛山縣的這些亭子園子都作了《賀新郎》的詞,然後有一天坐在停雲亭裏看著風景甚好,就特別高興,所以就寫了這首詞,意思就跟陶淵明的《停雲》一樣,差不多都是思念親友的意思。】

東晉。

此人還挺有意思,給亭子、園子作詞。

跟他們一起來這山中的孩子多,眾人都希望他能教這些孩子一些詩詞。

但只讀不作,並不知他們學得如何。

如此說來,倒是可以叫他們作些身邊事物。

稚童而已,了解的東西能有多少。

【“甚矣吾衰矣。”這首詞延續辛棄疾多用典的習慣用到了許多的典故,其中第一句是直接借用了《論語·述而》中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覆夢見周公。”一句,我們之前提到過,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修覆禮崩樂壞的社會現狀,覆興周公事業,因為這算是他的執念,所以他經常做夢夢見周公,但是後來一直到老他也沒有實現這個理想,直到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希望,這時他也慢慢地開始夢不到周公,暗喻政治失意。】

東周。

孔子臉色未變,但弟子們都知道他心中定然不好受。

功業未成那還有希望,即便前路艱辛,他們也能閉眼前行。

可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條,如今的努力還有任何的作用嗎?

然而,不做此事,他們還能做何?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餘幾!”真是讓人惆悵啊!“我”這一生,好友零落,如今剩了幾個?交游就是朋友的意思,歐陽修曾有“交游零落如此”之句,“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白發生了三千丈又如何,面對人間萬事還不是一笑而過,這兒化用李白“白發三千丈”之句。】

眾人鮮少看到如此愛用典故的文人。

一開始許多人還覺得辛棄疾不過是借他人筆端讓自己的詞句更加耐讀。

但是當許多人躍躍欲試,想要在心中借他人詩句寫出一首像樣的詩歌時卻根本無從下手,就算寫出來了也是不倫不類。

許多人這時候才明白,原來不是典故的問題啊。

【“問何物、能令公喜?”什麽事能讓“我”情緒高漲呢?“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裏的嫵媚並非我們尋常理解的誇讚人姿態的嫵媚,它是化用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話,《新唐書》記載,李世民有這麽一句話,“人言征舉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是誇讚魏征的耿直。我們可以把這裏的“嫵媚”看成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褒義詞,比如說好,誇魏征是魏征的耿直,誇青山也就是誇他自己大概就是不為名利只為收覆山河的氣節。】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自己還說過這樣的話?

李世民也不敢懷疑,因為他打心眼兒裏覺得魏征是個人才。

當初他總勸諫先太子把自己安排他處,若非先太子不聽諫言,自己恐怕如今也不能在此處了。

只希望他是能真正為自己所用的吧。

聽幕中女子所言,應當也是如此。

【“情與貌,略相似。”再一次強調他與青山是差不多的。】

【“一尊搔首東窗裏。”“我”坐在窗前搔頭,“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想著當時陶淵明寫《停雲》的時候或許就是這樣的想法吧,“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江左是指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聯系上下文指的應該是南朝,這裏說南朝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哪裏能懂得酒中妙理?】

東晉。

其他的不論,那些人肯定不懂酒中妙理啊。

每次陶淵明看到那些人借酒桌商齷齪事時都覺惡心,為酒一場,竟下了他們的肚,當真是可惜。

他們,根本就不懂酒。

懂酒者,酒友也。

陶淵明心中跳過幾個名字。

【“回首叫、雲飛風起。”雲飛風起間,我回頭大喊,“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不恨“我”自己見不到古人,只恨古人見不到我的狂傲,“知我者,二三子。”了解我的人,不過二三子罷了。】

【這個二三子出自《論語》“二三子以我為隱乎”,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這裏具體指的是誰我們無從得知,或許是某個人,或許是某幾個人,或許是古人,總之是了解他的人,可以讓他引之為知己的人。】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其實辛棄疾已經滿足了。

他知道了不是沒人懂他了。

有人懂他,這後世之人懂他。

即便不能實現理想,也不會全是遺憾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辛棄疾的詞寫得更加的有分量,裏面有他的壯志未酬,有他的知己難尋,有浪漫,有悲傷,有迷惘,還有對零落親友的思念,雖大量用典,但卻毫無堆砌之感。】

【我們不確定辛棄疾能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但毋庸置疑,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優秀文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