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關燈
小
中
大
辛棄疾
【時間一晃十年就過去了,公元1191年,紹熙二年,51歲的辛棄疾重新開始做官,任大理寺少卿加集英殿修撰,後又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等職。】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不是說他此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處於閑居的狀態嗎?
可為何這裏卻說他十年後又覆官了呢?
幕中女子一再地強調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難道是說他活不長了?
辛棄疾心中憋著一口氣,十年過去了,他還是免不了被四處調動。
【可惜“好景”不長,不過短短三年,公元1194年,紹熙五年,就又被彈劾罷官。】
沒想到是這樣,辛棄疾怔楞後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除非北方收覆,不然他們之間的爭鬥就無法結束。
可他心寒,心寒帝王無勇也。
【被罷官後,辛棄疾回帶湖,這時候他對現實更加失望,已經有了真隱居的想法,這在《洞仙歌·飛流萬壑》一詞中可以窺見一二。】
範成大嘆息。
辛棄疾確實不大適合在這官場。
他自己也希望大宋能收覆北方,可不是他希望就可以的。
範成大不明白為何朝堂之上眾人要劍拔弩張,不管主戰還是主和,大家不都是為了大宋嗎?
不過他也是真的很可惜辛棄疾沒辦法去到戰場,若是不能去戰場,那或許隱居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飛流萬壑,共千巖爭秀。”開頭出自《世說新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形容風景很好。“孤負平生弄泉手”,因為我查資料沒有查到很靠譜的翻譯,這裏都是我個人的解釋,大家隨意聽聽就行了,孤負是辜負的意思,而弄泉手似乎是分茶很厲害的人,說起分茶那就又是一門學問。】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終於說到點讓趙佶感興趣的東西。
他平日裏就喜歡這些風雅之事,甚至還專門寫了一篇《茶論》,雖然近來已經沒什麽心思了。
【分茶一般指宋代的點茶,如今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古代傳統技藝,而古代泡茶很多時候都用泉水,所以弄泉手這個稱呼我個人覺得還是蠻合適的。而這一句“孤負平生弄泉手”應該是就是說……】
幕中女子眉頭緊鎖,沈默了片刻,而後她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她為何而笑?”李清照不解。
李清照也擅長茶藝,與趙明誠也時常鬥茶。
沒想到他們大宋的茶藝竟如此受後世喜愛。
可說得好好的,女子為何而笑呢?難道這句話有何不妥之處?
【這每個字我都認識,放在一起還真難解釋,大家有興趣可以下去查查資料,直譯的話我覺得應該是說,這泉水不太適合用來泡茶,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泡茶還是很講究的。但是這解釋好像有點不太靠譜,不過再看這首詞的序,序言中寫到他是“訪泉”後“得泉,為賦”,所以或許是說這麽好的泉水,而弄泉手卻找不到,很可惜的意思,我們可以認為這句還是在誇此處的泉水吧,如果是將它和前兩句連起來看的話。】
眾人大為詫異,竟然還有這幕中女子不知道的東西,而且還是一句如此淺顯的詞句。
各個朝代的事情她都能說個幾分,眾人還以為她真有神通,沒想到這句子她都不能理解。
他們是不是不該相信幕中女子所說的話呢?
但是幕中女子確定的都說得很有自信,說明她確信她說那些都是對的。
而且他們所知道的此前的歷史女子也說得基本正確,還是不用懷疑。
【但是我們也可以把這句和後面的“嘆輕衫短帽,幾許紅塵。”放在一起看,他感嘆自己這些年經歷了許多的事情,輕衫短帽是比較平民的打扮吧,雖說辛棄疾一直在做官,但是卻也一直在被頻繁地調動,其實他距離權力中心是很遠的,而且與他向往的金戈鐵馬也有很遙遠的距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都覺得不可思議,如此看來,自己還算是眾人間下場較好的那一個?
一開始他還在心中羨慕辛棄疾。
年少成名,有實權的官職,怎麽看都不像是沒有前途的樣子。
然而,或許有時候心中有了期望無法實現才是最令人痛苦的。
他們若比較,那便也只能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誰又能比誰好了去?
【整體來看,以景物起興,我們能從很多辛棄疾的詞中看到,而後他再感嘆自己平生枉為弄泉手,其實什麽也沒能做成,暗含懷才不遇之意。】
【而後一句,“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還好,真慶幸,滄浪之水依舊,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出自《楚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意思是他還保持著自己的初心,沒有與那些人同流合汙。】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範成大還是不認同辛棄疾的想法。
他認為此人就是太一根筋,明明可以圓滑一些,那樣或許還有征戰沙場的機會。
如今落得被貶的下場,雖不能完全怪他,但卻也與他的行事風格有很大的關系。
【下闕,“人生行樂耳,身後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首句出自《報孫會宗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人生就是及時行樂,要怎麽樣才算是富貴呢?怎麽樣才算好呢,現在就已經很好了,知足常樂的意思。而後面出自張季鷹的典故,講過很多遍了,都是及時行樂之意。】
最初聽到這樣的說法,許多人還會去想想,想學學這些文人如何及時行樂。
可是看多了他們才明白,每每談及此,不過都是文人們的無奈之語罷了。
他們總說要及時行樂,可他們從來沒有人放下自己心中掛礙真正地及時行樂。
只有真的產生過這樣的想法的人才能夠理解,如此簡單的四個字,看起來是如此輕松,可是真要做起來,那簡直猶如泰山壓頂。
【想通之後,辛棄疾安排自己日後的時光,“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就在此地學著陶淵明種柳結廬隱居好了。】
東晉。
陶淵明也看清了。
他們這些人說著要隱居,都向往隱居,可沒有人真正地隱居,恐怕這辛棄疾也是一樣。
他倒也不嫌棄他們。
人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自己想做什麽不應受他人的影響。
但他覺得惋惜,多少人錯過了這鄉間自然野趣啊!
“陶大叔。”一個奶呼呼的小娃娃出現在他家門口,見他望過去拔腿咚咚咚地跑了過來。
“我娘讓我給陶大叔送雞腿,爹去獵的。”小孩一只手上抓著一只肥碩的雞腿,另一只手在自己的褲子上緊緊拽著,輕輕一挪便留下一個油亮的手印。
見陶淵明但笑不語,他著急忙慌說:“我沒有咬哦,一口都沒有咬。”
看了一眼雞腿上的牙印,陶淵明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他顯然只是說說而已,還是要回去的,“歸去,父老約重來,問如此青山,定重來否。”鄉親們問“我”還會不會再來,說如此美景,一定會再重來的吧?】
陶淵明笑容一凝。
果然不出他所料。
不過若真想暢快地隱居,心中想太多還是不行的。
他自己雖也心中不平,但他卻也是真正不抱希望了。
若到了那時,這辛棄疾再隱居當也不錯。
【雖然我們在理解這首詞的過程中有那麽一點障礙,但是大體的心情我們還是能猜到的,那就是辛棄疾到了一處風景很不錯的地方,有了想隱居於此的沖動,但是最後卻還是選擇了離開,在看到美景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略帶遺憾的前半生,感嘆幸好自己還保持著初心。】
【然而,雖然他沒在此處隱居,在帶湖也差不多是隱居狀態了,不過他也沒能一直在帶湖住下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心中跳了一下,怎麽回事?
難道他又回去做官了?
這也不是不可能,他們少不了人,而自己又正好能為他們做事。
若是自己與他們同流合汙,那如今的自己恐怕早已身居高位了。
【在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的時候,辛棄疾的帶湖居所發生火災,於是他搬往了鉛山瓢泉,遭遇這些挫折,辛棄疾該是墮落頹喪,可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對生活還算樂觀,從他的《玉樓春·戲賦雲山》我們就能看得出來。】
竟是如此。
身邊眾人都看向辛棄疾。
“要註意啊,這火一燒什麽都沒了。”
“唉喲,是,還好這女子提前說了,平時看好火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他心中有些暖。
若說起來,他還有些舍不得此處,如果天下安寧,叫他一生閑居此處他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這首詞寫得很輕快,看起來就像是喬遷新居之後開心所作,這麽輕松的詞作只能出現在他閑居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這首,“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這前兩句有點意思,一看就很活潑,說不清是誰活潑,但就是給人這樣的感覺。】
唐,元和年間。
賈島又學到不少的東西。
他自己覺得自己的“僧推月下門”已經是不錯的句子,雖然沒什麽可比性,但他忍不住對比,就又覺得自己的詩還可以寫得更好。
他的那首詩是沒法改了,但他卻學會了雲可移山,月可飲酒。
平日他們也不是不學,可也不知為何看著幕中女子展示出來的畫還有巨幕中的樂聲,讓他的思維也更加活泛了,總有妙思迸發處。
慶歷年間的歐陽修也發現了這問題。
於是他便與眾人商議在稚童啟蒙書冊之中輔以圖畫,或許能促進他們的啟蒙。
眾人無不讚同。
而書院中,許多先生也用了此法,果不其然,孩子們更願意讀書了。
更有甚者將古文編為曲詞,孩子們記起來竟也輕松了許多。
【明明只是一句雲霧遮住山巒的事兒,詞人卻說半夜是誰把青山給推走了?想來定是這四周的浮雲吧。這樣的描寫仿佛瞬間就讓整個場景都活了過來。】
【看來這四周的雲霧還挺濃,他說:“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平常面面相對的幾座山峰,如今走遍溪邊卻還是找不到它們。就目前來看,我們還不能很清楚地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麽。】
“此句不難解釋吧?”書院內,有學子隨口說道。
幕中女子早說了,了解了文人再去看作品。
由前面的詞句可以看出來,辛棄疾此時很迷茫,他在追尋,追尋什麽呢?
那不是北伐就是能夠北伐的人吧。
【接著往下看,“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突然秋風起,浮雲橫向飄動,露出東南擎天高山。這裏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老僧拍手叫好,很高興青山還在那處。】
【辛棄疾在標題就說了“戲賦雲山”,此中的戲我們也大概看得出來,但即便是戲賦也肯定是表達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的,雖然這首詞裏面他半句沒提國家大業,不過還是很好猜的,這個時候他因旁人彈劾而被貶,他們主伐一派也時常受到主和派的壓制,就像是浮雲遮青山,但是青山遮不住,他們抗金的決心也同樣遮不住,他對未來並沒有完全的失望,而且他覺得他們的力量還很強大,猶如東南天一柱。】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這話說到辛棄疾的心坎上去了,他確實沒有真的失望。
他覺得朝廷中的那群人都不是傻子,他們該知道北方是自己的土地。
而朝中也有許多清醒的人,總能帶著眾人清醒過來。
辛棄疾仍舊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征戰北方,即便不行也希望有人可以收覆北方。
【不管他是真這麽認為,還是在寬慰自己,這首詞都很好地體現了他的樂觀精神。】
【另外他還寫了一首很有趣的詞《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這首詞帶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讓人聽著就像是遨游在詞人筆下的世界。】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說起浪漫主義,李白挑了挑眉。
關於辛棄疾的作品他是很欣賞的,但辛棄疾的此句很多時候還更偏向杜二甫。
幕中女子也沒怎麽在此處提到過浪漫一詞,這讓他有些期待這首詞了。
【說起水調歌頭,我們不可避免地就會想到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古人亦是如此,所以辛棄疾的這首詞正是脫胎於蘇軾的詞,但是根據序言所說,他所依據的是蘇軾詞的韻腳填的這首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音韻學恰好是我的盲點,所以這裏咱們只能看看內容,因為這首詞不僅跟蘇軾有關,跟李白也有點關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時間一晃十年就過去了,公元1191年,紹熙二年,51歲的辛棄疾重新開始做官,任大理寺少卿加集英殿修撰,後又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等職。】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不是說他此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處於閑居的狀態嗎?
可為何這裏卻說他十年後又覆官了呢?
幕中女子一再地強調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難道是說他活不長了?
辛棄疾心中憋著一口氣,十年過去了,他還是免不了被四處調動。
【可惜“好景”不長,不過短短三年,公元1194年,紹熙五年,就又被彈劾罷官。】
沒想到是這樣,辛棄疾怔楞後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除非北方收覆,不然他們之間的爭鬥就無法結束。
可他心寒,心寒帝王無勇也。
【被罷官後,辛棄疾回帶湖,這時候他對現實更加失望,已經有了真隱居的想法,這在《洞仙歌·飛流萬壑》一詞中可以窺見一二。】
範成大嘆息。
辛棄疾確實不大適合在這官場。
他自己也希望大宋能收覆北方,可不是他希望就可以的。
範成大不明白為何朝堂之上眾人要劍拔弩張,不管主戰還是主和,大家不都是為了大宋嗎?
不過他也是真的很可惜辛棄疾沒辦法去到戰場,若是不能去戰場,那或許隱居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飛流萬壑,共千巖爭秀。”開頭出自《世說新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形容風景很好。“孤負平生弄泉手”,因為我查資料沒有查到很靠譜的翻譯,這裏都是我個人的解釋,大家隨意聽聽就行了,孤負是辜負的意思,而弄泉手似乎是分茶很厲害的人,說起分茶那就又是一門學問。】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終於說到點讓趙佶感興趣的東西。
他平日裏就喜歡這些風雅之事,甚至還專門寫了一篇《茶論》,雖然近來已經沒什麽心思了。
【分茶一般指宋代的點茶,如今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古代傳統技藝,而古代泡茶很多時候都用泉水,所以弄泉手這個稱呼我個人覺得還是蠻合適的。而這一句“孤負平生弄泉手”應該是就是說……】
幕中女子眉頭緊鎖,沈默了片刻,而後她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她為何而笑?”李清照不解。
李清照也擅長茶藝,與趙明誠也時常鬥茶。
沒想到他們大宋的茶藝竟如此受後世喜愛。
可說得好好的,女子為何而笑呢?難道這句話有何不妥之處?
【這每個字我都認識,放在一起還真難解釋,大家有興趣可以下去查查資料,直譯的話我覺得應該是說,這泉水不太適合用來泡茶,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泡茶還是很講究的。但是這解釋好像有點不太靠譜,不過再看這首詞的序,序言中寫到他是“訪泉”後“得泉,為賦”,所以或許是說這麽好的泉水,而弄泉手卻找不到,很可惜的意思,我們可以認為這句還是在誇此處的泉水吧,如果是將它和前兩句連起來看的話。】
眾人大為詫異,竟然還有這幕中女子不知道的東西,而且還是一句如此淺顯的詞句。
各個朝代的事情她都能說個幾分,眾人還以為她真有神通,沒想到這句子她都不能理解。
他們是不是不該相信幕中女子所說的話呢?
但是幕中女子確定的都說得很有自信,說明她確信她說那些都是對的。
而且他們所知道的此前的歷史女子也說得基本正確,還是不用懷疑。
【但是我們也可以把這句和後面的“嘆輕衫短帽,幾許紅塵。”放在一起看,他感嘆自己這些年經歷了許多的事情,輕衫短帽是比較平民的打扮吧,雖說辛棄疾一直在做官,但是卻也一直在被頻繁地調動,其實他距離權力中心是很遠的,而且與他向往的金戈鐵馬也有很遙遠的距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都覺得不可思議,如此看來,自己還算是眾人間下場較好的那一個?
一開始他還在心中羨慕辛棄疾。
年少成名,有實權的官職,怎麽看都不像是沒有前途的樣子。
然而,或許有時候心中有了期望無法實現才是最令人痛苦的。
他們若比較,那便也只能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誰又能比誰好了去?
【整體來看,以景物起興,我們能從很多辛棄疾的詞中看到,而後他再感嘆自己平生枉為弄泉手,其實什麽也沒能做成,暗含懷才不遇之意。】
【而後一句,“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還好,真慶幸,滄浪之水依舊,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出自《楚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意思是他還保持著自己的初心,沒有與那些人同流合汙。】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範成大還是不認同辛棄疾的想法。
他認為此人就是太一根筋,明明可以圓滑一些,那樣或許還有征戰沙場的機會。
如今落得被貶的下場,雖不能完全怪他,但卻也與他的行事風格有很大的關系。
【下闕,“人生行樂耳,身後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首句出自《報孫會宗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人生就是及時行樂,要怎麽樣才算是富貴呢?怎麽樣才算好呢,現在就已經很好了,知足常樂的意思。而後面出自張季鷹的典故,講過很多遍了,都是及時行樂之意。】
最初聽到這樣的說法,許多人還會去想想,想學學這些文人如何及時行樂。
可是看多了他們才明白,每每談及此,不過都是文人們的無奈之語罷了。
他們總說要及時行樂,可他們從來沒有人放下自己心中掛礙真正地及時行樂。
只有真的產生過這樣的想法的人才能夠理解,如此簡單的四個字,看起來是如此輕松,可是真要做起來,那簡直猶如泰山壓頂。
【想通之後,辛棄疾安排自己日後的時光,“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就在此地學著陶淵明種柳結廬隱居好了。】
東晉。
陶淵明也看清了。
他們這些人說著要隱居,都向往隱居,可沒有人真正地隱居,恐怕這辛棄疾也是一樣。
他倒也不嫌棄他們。
人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自己想做什麽不應受他人的影響。
但他覺得惋惜,多少人錯過了這鄉間自然野趣啊!
“陶大叔。”一個奶呼呼的小娃娃出現在他家門口,見他望過去拔腿咚咚咚地跑了過來。
“我娘讓我給陶大叔送雞腿,爹去獵的。”小孩一只手上抓著一只肥碩的雞腿,另一只手在自己的褲子上緊緊拽著,輕輕一挪便留下一個油亮的手印。
見陶淵明但笑不語,他著急忙慌說:“我沒有咬哦,一口都沒有咬。”
看了一眼雞腿上的牙印,陶淵明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他顯然只是說說而已,還是要回去的,“歸去,父老約重來,問如此青山,定重來否。”鄉親們問“我”還會不會再來,說如此美景,一定會再重來的吧?】
陶淵明笑容一凝。
果然不出他所料。
不過若真想暢快地隱居,心中想太多還是不行的。
他自己雖也心中不平,但他卻也是真正不抱希望了。
若到了那時,這辛棄疾再隱居當也不錯。
【雖然我們在理解這首詞的過程中有那麽一點障礙,但是大體的心情我們還是能猜到的,那就是辛棄疾到了一處風景很不錯的地方,有了想隱居於此的沖動,但是最後卻還是選擇了離開,在看到美景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略帶遺憾的前半生,感嘆幸好自己還保持著初心。】
【然而,雖然他沒在此處隱居,在帶湖也差不多是隱居狀態了,不過他也沒能一直在帶湖住下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心中跳了一下,怎麽回事?
難道他又回去做官了?
這也不是不可能,他們少不了人,而自己又正好能為他們做事。
若是自己與他們同流合汙,那如今的自己恐怕早已身居高位了。
【在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的時候,辛棄疾的帶湖居所發生火災,於是他搬往了鉛山瓢泉,遭遇這些挫折,辛棄疾該是墮落頹喪,可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對生活還算樂觀,從他的《玉樓春·戲賦雲山》我們就能看得出來。】
竟是如此。
身邊眾人都看向辛棄疾。
“要註意啊,這火一燒什麽都沒了。”
“唉喲,是,還好這女子提前說了,平時看好火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他心中有些暖。
若說起來,他還有些舍不得此處,如果天下安寧,叫他一生閑居此處他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這首詞寫得很輕快,看起來就像是喬遷新居之後開心所作,這麽輕松的詞作只能出現在他閑居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這首,“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這前兩句有點意思,一看就很活潑,說不清是誰活潑,但就是給人這樣的感覺。】
唐,元和年間。
賈島又學到不少的東西。
他自己覺得自己的“僧推月下門”已經是不錯的句子,雖然沒什麽可比性,但他忍不住對比,就又覺得自己的詩還可以寫得更好。
他的那首詩是沒法改了,但他卻學會了雲可移山,月可飲酒。
平日他們也不是不學,可也不知為何看著幕中女子展示出來的畫還有巨幕中的樂聲,讓他的思維也更加活泛了,總有妙思迸發處。
慶歷年間的歐陽修也發現了這問題。
於是他便與眾人商議在稚童啟蒙書冊之中輔以圖畫,或許能促進他們的啟蒙。
眾人無不讚同。
而書院中,許多先生也用了此法,果不其然,孩子們更願意讀書了。
更有甚者將古文編為曲詞,孩子們記起來竟也輕松了許多。
【明明只是一句雲霧遮住山巒的事兒,詞人卻說半夜是誰把青山給推走了?想來定是這四周的浮雲吧。這樣的描寫仿佛瞬間就讓整個場景都活了過來。】
【看來這四周的雲霧還挺濃,他說:“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平常面面相對的幾座山峰,如今走遍溪邊卻還是找不到它們。就目前來看,我們還不能很清楚地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麽。】
“此句不難解釋吧?”書院內,有學子隨口說道。
幕中女子早說了,了解了文人再去看作品。
由前面的詞句可以看出來,辛棄疾此時很迷茫,他在追尋,追尋什麽呢?
那不是北伐就是能夠北伐的人吧。
【接著往下看,“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突然秋風起,浮雲橫向飄動,露出東南擎天高山。這裏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老僧拍手叫好,很高興青山還在那處。】
【辛棄疾在標題就說了“戲賦雲山”,此中的戲我們也大概看得出來,但即便是戲賦也肯定是表達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的,雖然這首詞裏面他半句沒提國家大業,不過還是很好猜的,這個時候他因旁人彈劾而被貶,他們主伐一派也時常受到主和派的壓制,就像是浮雲遮青山,但是青山遮不住,他們抗金的決心也同樣遮不住,他對未來並沒有完全的失望,而且他覺得他們的力量還很強大,猶如東南天一柱。】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這話說到辛棄疾的心坎上去了,他確實沒有真的失望。
他覺得朝廷中的那群人都不是傻子,他們該知道北方是自己的土地。
而朝中也有許多清醒的人,總能帶著眾人清醒過來。
辛棄疾仍舊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征戰北方,即便不行也希望有人可以收覆北方。
【不管他是真這麽認為,還是在寬慰自己,這首詞都很好地體現了他的樂觀精神。】
【另外他還寫了一首很有趣的詞《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這首詞帶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讓人聽著就像是遨游在詞人筆下的世界。】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說起浪漫主義,李白挑了挑眉。
關於辛棄疾的作品他是很欣賞的,但辛棄疾的此句很多時候還更偏向杜二甫。
幕中女子也沒怎麽在此處提到過浪漫一詞,這讓他有些期待這首詞了。
【說起水調歌頭,我們不可避免地就會想到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古人亦是如此,所以辛棄疾的這首詞正是脫胎於蘇軾的詞,但是根據序言所說,他所依據的是蘇軾詞的韻腳填的這首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音韻學恰好是我的盲點,所以這裏咱們只能看看內容,因為這首詞不僅跟蘇軾有關,跟李白也有點關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