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李白

關燈
李白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特別簡單,跟《靜夜思》似的,但是其中所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濃厚。】

安徽,宣城。

許多人突然聽到了自己附近山峰的名字,大晚上的就精神抖擻起來。

跟《靜夜思》似的,那不是思鄉嗎?

若是思鄉,那是他們宣城不好?

想必也不會,李白寫的詩句中,倒也還沒有說哪處不好的。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果不其然,“只有”二字那是說明敬亭山還不錯。

李白是不是想在此處隱居呢?

但他心向皇城,就算此處再好,他應當也不會留下。

【詩中每一個字寫的都是詩人眼前的景,但是每一個字所表達的都是他的情,此所謂景語皆情語。】

“情語?何物?”

“什麽情?”

敬亭山的農人們都不懂,但聽意思當是好話吧?

【鳥都飛了,雲也散了,詩人周圍只有靜立的敬亭山。古來人們表達心中志向,多以白雲為先,陶淵明曾在《詠貧士》中用“孤雲獨無依”和“眾鳥相與飛”這樣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高潔孤獨,這裏李白的詩句顯然是受了陶淵明詩句的影響,但是他的重點卻在敬亭山。】

東晉。

陶淵明是能理解李白這首詩的。

那種孤獨,那種沒人理解的心情,是與他相同的。

至於是孤雲還是那什麽敬亭山都無甚關系。

【由此,我姑且猜測一下當時的場景,詩人或許是垂頭喪氣地來到這個地方,又或許只是心情淡然地坐在某處定定地望著敬亭山。】

【其他的一切都被他拋開了,那些鳥兒那些雲是真的都不在了嗎?是真的周圍除了敬亭山就沒其他的了嗎?肯定也不是啊。可是他這麽說也有他的道理。】

【他感覺一切的人都與他不在一處,所有的人都厭惡他,除了敬亭山。那些雲,那些飛鳥,就像是那些人一樣,而敬亭山,可能就是他的元丹丘,是他的孟夫子,是他的賀監,是一切可以理解他的人。】

那他一定是李白的敬亭山,陶淵明想。

只可惜他與李白相隔那麽多年,只怕李白永遠也不會知道有他這麽一座敬亭山。

而自己也沒有這樣的一座山。

不過陶淵明認為,李白應該也是理解他的,不然也不會化用他的詩句。

這種時空相隔卻彼此能理解對方的感覺讓陶淵明也忍不住地心情激蕩起來。

【咱們說到這裏也不用再多說,大家也應該明白了他其中所表達的感情。】

【那是一種不被人理解的孤獨與寂寥,但他的心中不是全然都是絕望,他還有敬亭山。】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從不怕孤獨,但他也恐懼不被人理解的孤獨。

這些年,他也隱隱發現了這一點。

理解他的人就那麽幾個,而他們也都一個個地離他而去。

他終將孤獨一人。

如今看來,真正能傾訴他的想法的是他手中的紙和筆,他將自己的想法註入詩中,有無數地後世之人能明白他。

即便他們並不能改變什麽。

【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則是一首餞別抒懷之神作。】

神作。

眾人都已經記不得李白有多少作品被女子如此誇讚了。

【謝眺樓在安徽,是當初謝眺做宣城太守的時候修建的一棟樓,謝眺是謝靈運的侄子,是南北朝時期有名的文人。李白不止一次去過安徽,到這謝眺樓也不止一次,這首詩是他在這兒餞別他的叔叔李雲時所寫的一首詩,這個叔叔不一定就是真的叔叔,就像之前我們提到的李良不一定是他的侄子一樣。而標題中的校書是當時的一個官職。】

官職。

這不會又是李白想要搭誰的關系進入朝堂的詩吧?

眾人都有些不想看了,他們已經不想看到李白失望了。

但要說完全不想看李白的詩句那也是沒有的,李白在苦悶時寫的那些充滿幻想與豪情的詩句是他們無論如何都看不膩的。

幹謁就算了吧。

東晉。

謝靈運對自己這個侄子感興趣了。

李白如此推崇的人,其作品像李白詩風的人,是自己的侄子。

可他還不知自己哪裏來的這個侄子。

若是能叫自己教導教導應當能有功業大成之感。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看這一首詩,又是直抒胸臆。棄我去者,就是棄我而去的無數個昨日。不可留,時光不會停止,會一直走下去,不會因為人的任何行為而停留,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道理。】

陶淵明無不認同。

所以說啊,就是應當順其自然。

明知留不住為何要留?

那不是徒增煩憂?

屆時“亂我心者”的就不是其他而是自己了。

【今日之日,不斷到來的今日,是相對於昨日來說的今日,然而其實昨日,也是昨日的今日,只有那些真正美好的回憶,可能才算是真正的昨日,而不管今日昨日,除了那些回不去的無法停留的美好的日子,李白的每一天都有著諸多煩憂。】

昨日、今日、今日、昨日……

眾人都被這幾個詞語給繞昏頭了。

但有一點眾人是聽明白了,李白此時有著諸多的煩憂。

只怕他沒在大明宮內就會有這樣的煩憂吧。

在聖人身邊他也沒能忘憂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想了一下自己同李十二白相處的那段時日,似乎正如女子所言。

他的每一天都諸多煩憂。

其實在巨幕出現之前杜甫還未能看得透徹,他想這世界上怎麽會有李白那般樂觀豪邁之人?

豈不知都是自己看走了眼,思及此不自覺地就慚愧起來。

【這短短幾句就強烈地表達了李白的憂憤,我們看過他的生平,一路走過來,可能能夠理解他的憂憤到底是為了什麽,但是如果僅憑前面幾句是看不出來的,他接下來就該說說原因了吧。然而,李白卻並沒有這麽做,他話鋒一轉,苦悶的情緒陡然消散,“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擡眼一望,長風萬裏將秋雁送到了此處,看著美景,就讓我們在這高樓之上暢飲吧。】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感嘆,這才是李白啊。

不管是垂頭喪氣,還是保持心情淡然,那都不可能是真正的李白。

只有那個明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卻還要說“會須一飲三百杯”的人才是李白。

東晉。

天下愛酒者眾多,卻只有李白真正讓陶淵明也為之傾倒。

李白明知喝酒無用,卻願意與他一同徜徉在這酒海之中,陶淵明說著直接尋了酒倒上一杯,李白舉杯邀明月,那他便舉杯邀李白吧!

【李白的頹喪只是暫時的,但他的開闊胸襟卻是一直存在著的,這是他的魅力之所在。】

唐,元和年間。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頹喪無用,但卻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李賀就是其中一個,有時他甚至將這些過錯怪罪於天怪罪於地。

可是無論如何地抱怨,他都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

而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抱怨。

直到有一天,巨幕出現了。

幕中女子帶著他更加直觀地看到了屈原、曹植、蘇軾、陶淵明、李白他們的人生。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有所不同,但他也確實從中收獲了不少。

至少作為一個人,都有不易之處,沒有誰的人生是可以一帆風順的。

這道理他以往不是不懂,可懂是一回事,真正放在心上去思考又是另一回事。

從某方面而言,他還得感謝巨幕。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這兩句我們講過的,他說李雲的文章有仙氣,有建安風骨,後世歷來推崇建安風骨,所以這個評價是很高的,而後面他又誇自己的文風和謝朓一樣清新,這裏可以看出他自信滿滿。】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又有仙氣,又有建安風骨,能得詩仙李白的讚頌,這是何等神作啊!

陳子昂也很欣賞李白的詩,在他看來李白比當世很多人的詩作好了太多。

每每看到那些寫著浮詞艷曲的人羨慕李白他就很解氣,詩仙就算不是李白,還有建安時期那麽多優秀詩人,怎麽也輪不上他們。

李白的自信是對的。

他值得這個詩仙的稱號。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我們都懷著豪情,壯思飛躍想要上天攬月。】

【然而上天攬月哪裏是那麽容易的?真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喝酒還真是越喝越愁,很多時候,極度地狂歡後面只會是無盡的空虛,喝酒就是此類,醉酒只是暫時地讓人忘記煩惱,但是煩惱卻並沒有真正消失。】

他們這些愛酒的人誰不知道這個道理。

可是在痛苦之時,誰又能抵得住這片刻讓人忘記煩惱的時刻?

醒後會有無盡的空虛又如何?

大不了重新再醉便是了。

這酒該喝還得喝啊!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反正人生在世不能事事如意,不如明日披頭散發乘舟漫游去罷。】

果不其然,李白又要離開了宣城了嗎?

雖遲但到。

emm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