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關燈
小
中
大
李白
【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也是安史之亂前夕,李白東游,去金陵、揚州等地逛了一圈,到了秋冬時期卻又回了安徽,在游秋浦時,寫下了《秋浦歌十七首》,不僅將秋浦的風土人情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詩中依舊體現了他悲涼的人生。】
【這組詩,主打的就是一個愁字,這時候的李白心情並不怎麽好。】
“這還用說嗎?肯定還是想當官呀。”眾人都開始猜測李白心情不好的原因。
對此大家還是沒什麽爭議的。
“沒錯,我看呀,這李白是一輩子都心情好不起來了。唉!”許多人都跟著嘆息。
好好的一個人才,怎麽就落得如此淒慘了呢?
即便是看過杜甫的一生,他們也不明白。
杜甫和李白,兩個如此優秀的人尚且不能成功,那他們這些人該如何啊?
還是說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只是個例呢?
【在講杜甫時,我們說過,公元754年,這一年關中下了很大的雨,百姓們的日子是過得很不好的,雖然李白不在長安,但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消息,而且關中大雨,其他地方也不見得有多好。正所謂一葉知秋,從長安的百姓們都沒有糧食可吃這些細節就能看得出來朝廷中的腐敗問題相當嚴重,再加上李白去了幽州,看到了安祿山蠢蠢欲動的反叛行徑。各個方面疊加起來,足以讓他這個豪邁的人也無法在像先時那般的瀟灑。】
幕中女子不說,他們都險些忘了,那年下了很大的雨。
沒有經歷過的事總是很難放在心上的。
長安,那可是長安啊。
所有的人擠破了頭都想去長安,不就是因為長安富庶,遍地金銀嗎?
連長安城的百姓都沒有糧食可吃。那他們這些人該如何自處?
這個問題早在先時說杜甫時他們就已經想到了,如今再提他們依舊沒能找出答案。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還有十年的時間,他不用著急。
李隆基堅信,給他十年,他定能讓長安百姓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至於水患,不是什麽大問題。
無非就是糧食貴,那他們可以充盈國庫,還能早兩年多種些糧食,屆時再發放給百姓便可。
左右只要有準備,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所以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李白的這一組詩,一詞一句,似乎都在寫愁。】
【其一我們還是要講一下的,他在這組詩中相當於起到了一個領起作用。“秋浦長似秋。”秋在很多時候都代表了愁,而水又有了流逝的含義,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像是平添了一份愁。即便沒有了後面的“蕭條使人愁”一句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其中的愁緒了。】
【而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呢?秋浦總是跟秋天一般,蕭條得使人發愁。這裏的像秋天,我們並不能確定他就是字面意思。有可能是因為秋浦的名字,所以覺得它像秋天,有可能是因為李白在這個地方待了一整個秋天,所以他看到的秋浦那就是秋天的秋浦。但是,顯然前面這一句並不是那麽重要。因為有了後面更重要的使人愁。】
以往從未讀過書的那些農人們也開始猜測李白詩中的含義。
“這又是直抒胸臆吧。”雖然這作品跟李白以前那些豪放的作品不同,但卻依舊很有李白的風格,就連他們這些人也看得出來。
而且根據女子的意思,很多時候讀書,書中的意思似乎並沒有那麽重要,重要的是詩中所傳達出來的那種感情,至少讀李白的作品是這樣的。
所以其實跟秋浦也沒有太大的關系,李白此時若是去到其他地方或許也是愁的。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然而他的這愁緒根本無法度量,只得發著愁走向了那大樓之上。】
【上了那大樓,李白下意識的望向了長安,結果卻只見滔滔江水滾滾東流。“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他問那江水還記得自己嗎?“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不管還記不記得,麻煩將他的淚水帶到揚州去吧。“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李白又開始同江水對話了。
剛開始學寫詩的那些學子,近來學到不少東西。
他們懂了女子所說的擬人是什麽意思,便是將非人比作人。李白所寫與他們時常見到的又有所不同,若是叫他們寫他們會將那物品當成一個人去說話、做事、露出表情。但是李白卻是以他與那些物品的互動來表現擬人,雖然不難。但確實有趣。
他們在寫詩時,都下意識的會去想是否可以用到此類方法。
如此下來,詩也更有靈氣了許多。
【李白為什麽要將淚水帶到揚州去呢?他也沒說,咱也不知道。但是我們能知道的是,他是從揚州回到這個地方來的。就是在春夏的時候,他去了一趟揚州,他或許在揚州遇到了什麽人或者是經歷了什麽事情,具體原因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首詩的重點所表達的就是一個愁字。】
【而這首詩,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第二首,這種愁緒更深了一層。“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一開頭。就是愁。然後又說白頭看那樣子,他是真的很愁。你以為這時候他的情緒要開始回漲了嗎?並沒有,他說,“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實在太愁了,簡直愁得斷腸。】
國子監。
有些學子又想搞事情了。
李白這般愁,他們能為李白做些什麽嗎?
既然聖人都已經下了罪己詔了,那說明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現在李白若是回到長安,當能夠一展抱負吧。
還有那杜甫也是。
但若是他們像上次那樣魯莽行事,萬一聖人早已有了自己的安排呢?
上次是人饒過他們,這次還會饒過他們嗎?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想要離開卻沒辦法離開,明明只是出來走走,卻仿佛變成了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要何時才能夠回去呀?想到這裏不覺在船上落下淚來。】
沒辦法離開是何意?
連李白都有些不明白,他為何沒辦法離開呢?
他那時候又沒有做官,只是在各處漫游,除了聖人,還有誰能管得住他?
然而聽到下一句他就明白了,心中也微微有了些感傷。
【這幾句的具體含義不是那麽明確,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猜測,為什麽想要離開卻沒有辦法離開呢?有人禁錮著他嗎?顯然是沒有的。那我們就從後面開始看,為何“薄游成久游”?他說“歸日”,他要歸到哪裏去呢?】
若說歸去,自然是思鄉之意吧?
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麽想的,畢竟李白也不止一首思鄉之作。
他外出游歷這麽久,早已經該想家了。
說不定他回去之後還能想通一些事情,再出來就又不一樣了。
他們不知道他們有什麽資格去同情李白。可李白這經歷總是無法讓人艷羨。
【這裏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應該是長安。或許李白一開始辭職就沒有真打算再也不做官,誰知道唐玄宗並沒有將他留下來,還放任他在外游歷了那麽長的時間。】
大明宮。
李隆基根本沒想到李白心中還有這麽多的小心思。
他只知道一李白這樣狂放的性子,那是真的很難在朝堂之上存活下來。
這也是為什麽他想讓李白去到國子監的原因,相對於朝堂之上,整天與那些學子們打交道,或許那條道路還更適合李白。
去鴻臚寺也是一樣。
這兩條路都是最適合他的。
【其實這時候的李白的地位是很尷尬的,這就好比你進了一家公司,一進去就幹了董事長助理,然後因為這個董事長助理的工作只是打打雜。你發現你根本沒有辦法接觸到權力中心,根本就沒有實權。於是你選擇了辭職,你原本以為董事長會將你留下來,因為你打雜打得還可以,如果他將你留下來,你就可以借此談條件了。誰曾想他根本就沒有開口留你,而是任由你離開了。】
對於女子說的這個眾人只是似懂非懂。
但是通過“權力中心”、“實權”這些詞語大概也能明白女子所講的意思。
無非就是李白不太可能再回到長安城去了。
其實這一點李白自己的內心也早就猜到的。
但是他不想去想。
他選擇了逃避。
而且現在巨幕出現了,幕中女子又極度地推崇他,若是聖人開口,哪怕是叫他做稍微小一點的官,他也願意一試。
若是這事成功了,他定會好好做。
若是不成,他就想回蜀地去了。
回蜀地等著杜二甫建杜甫草堂,他們一起隱居也好。
【那請問這個時候你還會重新回到這個公司,從底層做起,慢慢地爬到董事長的面前,讓他看到你的能力嗎?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不會這麽做了。】
果不其然,女子的話驗證了他們的猜測。
李白不會回長安去了。
國子監學生們都覺得十分可惜。
那可是李白呀。
那可是詩仙啊。
【其後的幾首就大多是詠物,表現秋浦當地的山川風物,直到第七首,若說其一是領起,那麽其七就是綱領,表達了這十七首詩的中心思想。】
我感覺我要修仙了。
_(:з」∠)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也是安史之亂前夕,李白東游,去金陵、揚州等地逛了一圈,到了秋冬時期卻又回了安徽,在游秋浦時,寫下了《秋浦歌十七首》,不僅將秋浦的風土人情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詩中依舊體現了他悲涼的人生。】
【這組詩,主打的就是一個愁字,這時候的李白心情並不怎麽好。】
“這還用說嗎?肯定還是想當官呀。”眾人都開始猜測李白心情不好的原因。
對此大家還是沒什麽爭議的。
“沒錯,我看呀,這李白是一輩子都心情好不起來了。唉!”許多人都跟著嘆息。
好好的一個人才,怎麽就落得如此淒慘了呢?
即便是看過杜甫的一生,他們也不明白。
杜甫和李白,兩個如此優秀的人尚且不能成功,那他們這些人該如何啊?
還是說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只是個例呢?
【在講杜甫時,我們說過,公元754年,這一年關中下了很大的雨,百姓們的日子是過得很不好的,雖然李白不在長安,但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消息,而且關中大雨,其他地方也不見得有多好。正所謂一葉知秋,從長安的百姓們都沒有糧食可吃這些細節就能看得出來朝廷中的腐敗問題相當嚴重,再加上李白去了幽州,看到了安祿山蠢蠢欲動的反叛行徑。各個方面疊加起來,足以讓他這個豪邁的人也無法在像先時那般的瀟灑。】
幕中女子不說,他們都險些忘了,那年下了很大的雨。
沒有經歷過的事總是很難放在心上的。
長安,那可是長安啊。
所有的人擠破了頭都想去長安,不就是因為長安富庶,遍地金銀嗎?
連長安城的百姓都沒有糧食可吃。那他們這些人該如何自處?
這個問題早在先時說杜甫時他們就已經想到了,如今再提他們依舊沒能找出答案。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還有十年的時間,他不用著急。
李隆基堅信,給他十年,他定能讓長安百姓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至於水患,不是什麽大問題。
無非就是糧食貴,那他們可以充盈國庫,還能早兩年多種些糧食,屆時再發放給百姓便可。
左右只要有準備,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所以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李白的這一組詩,一詞一句,似乎都在寫愁。】
【其一我們還是要講一下的,他在這組詩中相當於起到了一個領起作用。“秋浦長似秋。”秋在很多時候都代表了愁,而水又有了流逝的含義,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像是平添了一份愁。即便沒有了後面的“蕭條使人愁”一句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其中的愁緒了。】
【而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呢?秋浦總是跟秋天一般,蕭條得使人發愁。這裏的像秋天,我們並不能確定他就是字面意思。有可能是因為秋浦的名字,所以覺得它像秋天,有可能是因為李白在這個地方待了一整個秋天,所以他看到的秋浦那就是秋天的秋浦。但是,顯然前面這一句並不是那麽重要。因為有了後面更重要的使人愁。】
以往從未讀過書的那些農人們也開始猜測李白詩中的含義。
“這又是直抒胸臆吧。”雖然這作品跟李白以前那些豪放的作品不同,但卻依舊很有李白的風格,就連他們這些人也看得出來。
而且根據女子的意思,很多時候讀書,書中的意思似乎並沒有那麽重要,重要的是詩中所傳達出來的那種感情,至少讀李白的作品是這樣的。
所以其實跟秋浦也沒有太大的關系,李白此時若是去到其他地方或許也是愁的。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然而他的這愁緒根本無法度量,只得發著愁走向了那大樓之上。】
【上了那大樓,李白下意識的望向了長安,結果卻只見滔滔江水滾滾東流。“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他問那江水還記得自己嗎?“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不管還記不記得,麻煩將他的淚水帶到揚州去吧。“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李白又開始同江水對話了。
剛開始學寫詩的那些學子,近來學到不少東西。
他們懂了女子所說的擬人是什麽意思,便是將非人比作人。李白所寫與他們時常見到的又有所不同,若是叫他們寫他們會將那物品當成一個人去說話、做事、露出表情。但是李白卻是以他與那些物品的互動來表現擬人,雖然不難。但確實有趣。
他們在寫詩時,都下意識的會去想是否可以用到此類方法。
如此下來,詩也更有靈氣了許多。
【李白為什麽要將淚水帶到揚州去呢?他也沒說,咱也不知道。但是我們能知道的是,他是從揚州回到這個地方來的。就是在春夏的時候,他去了一趟揚州,他或許在揚州遇到了什麽人或者是經歷了什麽事情,具體原因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首詩的重點所表達的就是一個愁字。】
【而這首詩,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第二首,這種愁緒更深了一層。“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一開頭。就是愁。然後又說白頭看那樣子,他是真的很愁。你以為這時候他的情緒要開始回漲了嗎?並沒有,他說,“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實在太愁了,簡直愁得斷腸。】
國子監。
有些學子又想搞事情了。
李白這般愁,他們能為李白做些什麽嗎?
既然聖人都已經下了罪己詔了,那說明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現在李白若是回到長安,當能夠一展抱負吧。
還有那杜甫也是。
但若是他們像上次那樣魯莽行事,萬一聖人早已有了自己的安排呢?
上次是人饒過他們,這次還會饒過他們嗎?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想要離開卻沒辦法離開,明明只是出來走走,卻仿佛變成了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要何時才能夠回去呀?想到這裏不覺在船上落下淚來。】
沒辦法離開是何意?
連李白都有些不明白,他為何沒辦法離開呢?
他那時候又沒有做官,只是在各處漫游,除了聖人,還有誰能管得住他?
然而聽到下一句他就明白了,心中也微微有了些感傷。
【這幾句的具體含義不是那麽明確,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猜測,為什麽想要離開卻沒有辦法離開呢?有人禁錮著他嗎?顯然是沒有的。那我們就從後面開始看,為何“薄游成久游”?他說“歸日”,他要歸到哪裏去呢?】
若說歸去,自然是思鄉之意吧?
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麽想的,畢竟李白也不止一首思鄉之作。
他外出游歷這麽久,早已經該想家了。
說不定他回去之後還能想通一些事情,再出來就又不一樣了。
他們不知道他們有什麽資格去同情李白。可李白這經歷總是無法讓人艷羨。
【這裏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應該是長安。或許李白一開始辭職就沒有真打算再也不做官,誰知道唐玄宗並沒有將他留下來,還放任他在外游歷了那麽長的時間。】
大明宮。
李隆基根本沒想到李白心中還有這麽多的小心思。
他只知道一李白這樣狂放的性子,那是真的很難在朝堂之上存活下來。
這也是為什麽他想讓李白去到國子監的原因,相對於朝堂之上,整天與那些學子們打交道,或許那條道路還更適合李白。
去鴻臚寺也是一樣。
這兩條路都是最適合他的。
【其實這時候的李白的地位是很尷尬的,這就好比你進了一家公司,一進去就幹了董事長助理,然後因為這個董事長助理的工作只是打打雜。你發現你根本沒有辦法接觸到權力中心,根本就沒有實權。於是你選擇了辭職,你原本以為董事長會將你留下來,因為你打雜打得還可以,如果他將你留下來,你就可以借此談條件了。誰曾想他根本就沒有開口留你,而是任由你離開了。】
對於女子說的這個眾人只是似懂非懂。
但是通過“權力中心”、“實權”這些詞語大概也能明白女子所講的意思。
無非就是李白不太可能再回到長安城去了。
其實這一點李白自己的內心也早就猜到的。
但是他不想去想。
他選擇了逃避。
而且現在巨幕出現了,幕中女子又極度地推崇他,若是聖人開口,哪怕是叫他做稍微小一點的官,他也願意一試。
若是這事成功了,他定會好好做。
若是不成,他就想回蜀地去了。
回蜀地等著杜二甫建杜甫草堂,他們一起隱居也好。
【那請問這個時候你還會重新回到這個公司,從底層做起,慢慢地爬到董事長的面前,讓他看到你的能力嗎?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不會這麽做了。】
果不其然,女子的話驗證了他們的猜測。
李白不會回長安去了。
國子監學生們都覺得十分可惜。
那可是李白呀。
那可是詩仙啊。
【其後的幾首就大多是詠物,表現秋浦當地的山川風物,直到第七首,若說其一是領起,那麽其七就是綱領,表達了這十七首詩的中心思想。】
我感覺我要修仙了。
_(:з」∠)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