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關燈
小
中
大
李白
【《行路難》一共有三首,其一其二是這時期的,也有說是李白擔任翰林供奉後創作的,沒能得到唐玄宗重用,又受權臣饞,被賜金還鄉的路上所作的,但有爭議,而其三的創作時間不可考,其一是我們很熟悉的那首,寫的是世道之艱辛。】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想起了李白走時的場景。
這樣的場景,他坐在這個位置這麽多年,見過太多太多了,完全不會去在意他們的感受。
他賜金於李白已經是仁至義盡。
李白也並沒有表現出太憤懣,反而毫不在意。
所以他其實並不是不在意?而是沒表現出來,或許將一切都寫到了詩中。
李隆基已經做好準備了,就快到李白在詩中批判他的時候了。
這種一開始被敬仰而後使人感到失望的感覺真的讓人心中說不出的低落。
即便他作為天子,也無法逃出這樣的困境。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首詩中有很多典故,第一句就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首詩是曹植才寫不久的,他是用來譏諷那些只知玩樂,不思報效國家的那些人的。
沒想到這李白竟還化用了自己的句子。
乍一看,這詩中還有不少的典故。
也是,若不是讀的書多,只怕李白也不能寫出那麽多優秀作品。
他越看是越欣賞。
【金杯中的酒一杯就價值十千,玉盤裏的菜肴也值萬錢,可“我”卻無心美食美酒,只得放下杯筷,“我”離開酒席,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中十分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這後兩句也是化用鮑照《擬行路難》其六中的“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自嘆息。”鮑照是為了表達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擊柱發洩。而李白所表達的更多卻是迷茫與落寞。】
此句也是化用典故。
曹植對這鮑照倒也有些感興趣了,也想聽聽那《擬行路難》,也想知道李白推崇的人的詩句到底能有多好。
借用古人的詩句,增加情感的發洩。
李白不僅詩文寫得好,還是個十分會表達情緒的人。
【李白一個那麽愛酒的人,面對如此珍貴的美酒佳肴居然沒了胃口,他停下杯筷拔劍,是想幹嘛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四顧而茫然。或許他是想與人搏鬥,可奈何沒有對手,又或許他是想執劍走天涯,可又心有不甘。因為他這時候根本就還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李白手指摩挲著自己的佩劍,這把劍已經陪了他許久。
他也曾渴望做一個執劍天涯的劍客,可正如女子所說他是真的想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為。
為何聖人不信他?
甚至沒有讓他試過。
他甚至一時不知這詩才是好是壞,有這詩才,他得以見到聖人,也正是有了這詩才才讓聖人想以他的詩尋樂。
唰——
李白的寶劍出鞘,柴火映襯下,那亮光晃了一下他的眼睛。
是把好劍。
若是此次還未得到重用,隱居還是流浪天涯似乎都不錯,他現在離女子所說的自己離世還早吧,還有的是時間。
【實在是太難了,“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也是化用鮑照《舞鶴賦》中的“冰塞長河,雪滿群山。”的詩句,亦是文人有志難聘的情感表達,這也是本詩的主題。想要渡過黃河,黃河之水卻被堅冰所阻撓,想要登上太行山,山上卻被積雪覆蓋難以前進。】
【很多唐朝文人都一樣,經過漫游、幹謁之路,也不見得能夠走上仕途,比如孟浩然,還有些人走上了仕途也無法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比如李白、杜甫。所以大部分古代文人的從政之路是真的很難的。】
杜甫微微頷首。
他和李白算是這些人中條件尚佳的了。
不管是家族背景還是文才詩才,雖算不得最佳,但卻也能比過許多的人。
可他們最後卻還是那麽慘,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但李白也並沒有輕易放棄,而是繼續追求,想起那江邊垂釣等待文王的姜太公,也想起了夢見自己乘舟日邊而後受到重用實現理想的伊尹。“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覆乘舟夢日邊。”】
【兩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代表,所以李白相信自己也可以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
杜甫也想過,眼見著自己已不再年輕,或許以後會像姜太公一樣老了才在朝堂上發揮自己的才能。
他當然清楚,不是誰都能有這樣的機遇的,他相信李白也清楚。
但是若是他們都對自己沒有信心,那誰還能給他們希望呢?
【雖然有前人的經驗,但是他也清楚想成為姜太公和伊尹那樣的人不是那麽簡單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多歧路”出自《列子·說符》,有個人丟了只羊,就請大家幫忙找,有人問他丟了一只羊為什麽要那麽多人去找呢?他說:“多歧路。”】
【現如今於李白而言也是一樣,人生那麽多的岔路,而他只有一人,真正的大道到底在何方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也一直處於迷茫之中。
誰沒有想過大器晚成呢?
他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可未來的路卻還完全沒有方向。
李白、杜甫尚且沒能實現大器晚成,那自己呢?
自己還有機會嗎?
【最後下定了決心,李白喊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裏出自《宋書·宗愨傳》,宗愨是南朝宋人,有人問他的志向是什麽,他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長風破浪、實現理想的時候總會來到的!到那時,“我”將揚起征帆遠渡滄海!】
【在遭遇挫折之後,李白內心積攢了許多的苦悶與不平,但他卻沒有放棄,而是很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借宗愨的話鬥志昂揚地發布了自己的宣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可惜了,大家都知道。
即便李白如此樂觀、如此文才,如此鬥志昂揚,可是他根本沒有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但辛棄疾卻還是不願意放棄。
沒有人是能輕易成功的,不止李白、杜甫,所有人都一樣,他也不例外。
可不管能不能成事,像李白那樣在心中充滿希望總是沒錯的,總好過自怨自艾。
李白不能成,不代表他不能成。
【《行路難·其二》跟其一不同,其二一上來就把心中憤懣爆發了出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大道如青天那般寬廣,可我卻依舊沒有出路。】
【這句話多少有點發牢騷的意思。】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些詩句李白都還記得,那時候他確實帶著乘風破浪的氣勢。
但是現在越是想著那時候自己鬥志滿滿的樣子,現在只會覺得更加淒涼。
若不是這巨幕來了,他如今還不知在何處舉杯消愁。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不願意追隨長安城中的那些富家子弟去搞什麽鬥雞賭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像馮諼那般彈劍發牢騷,對著權貴卑躬屈膝也是“我”不願的。】
【馮諼這個典故,李白之前就已經提到過了,其實所表達的就是他想要得到一個求賢若渴的明主的心情。】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明君賢臣,大概是他們所有為臣者都想要的。
可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卻太少。
致使他們這麽多有志之士不得重用。
他不想再這樣等下去了,他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戰場,要為家鄉奉獻!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這裏的兩個典故是我們提到過的,韓信胯下之辱和賈誼因小人讒言被貶。李白借此訴說自己被恥笑,被打壓,據這兩句來看這首詩有可能是在天寶年間寫下的。】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蕭何已經尋到了韓信的面前,果不其然,韓信對他的態度都變了。
“蕭相國所為何來?”
蕭何動動嘴唇,卻見他怒氣沖沖,便道:“先聽此女將話說完吧,我若真想害你,何必將你引薦給陛下?”
這才是讓韓信最氣的,他一直感謝的人最後背叛了他,還有比這更讓人心痛的事嗎?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
賈誼已經快到長安了。
他這一路雖有些艱辛,卻也算是苦盡甘來。
陛下願再用他,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至於那些小人讒言,陛下當會解決的。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君不見以前燕昭王重用郭槐,彎腰親自為鄒衍掃清道路對其十分尊敬,吸引了許多人才前往,“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而劇辛樂毅感謝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也盡忠職守,以自己的才能報效燕昭王。】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蹙眉。
雖說他自己也想要良好的君臣關系。
可這李白未免太狂傲。
想讓自己為他掃地不成?
什麽話也敢往外說,當真是個膽子大的。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然而燕昭王早已故去,誰還能像他一樣重用賢人呢?】
【“行路難,歸去來!”真難啊!“我”還是歸去吧!這一句利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典故,表達李白對現狀的失望,而後氣憤地說出了“歸去來!這樣的話。”】
【然而他真的放棄了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行路難》一共有三首,其一其二是這時期的,也有說是李白擔任翰林供奉後創作的,沒能得到唐玄宗重用,又受權臣饞,被賜金還鄉的路上所作的,但有爭議,而其三的創作時間不可考,其一是我們很熟悉的那首,寫的是世道之艱辛。】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想起了李白走時的場景。
這樣的場景,他坐在這個位置這麽多年,見過太多太多了,完全不會去在意他們的感受。
他賜金於李白已經是仁至義盡。
李白也並沒有表現出太憤懣,反而毫不在意。
所以他其實並不是不在意?而是沒表現出來,或許將一切都寫到了詩中。
李隆基已經做好準備了,就快到李白在詩中批判他的時候了。
這種一開始被敬仰而後使人感到失望的感覺真的讓人心中說不出的低落。
即便他作為天子,也無法逃出這樣的困境。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首詩中有很多典故,第一句就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首詩是曹植才寫不久的,他是用來譏諷那些只知玩樂,不思報效國家的那些人的。
沒想到這李白竟還化用了自己的句子。
乍一看,這詩中還有不少的典故。
也是,若不是讀的書多,只怕李白也不能寫出那麽多優秀作品。
他越看是越欣賞。
【金杯中的酒一杯就價值十千,玉盤裏的菜肴也值萬錢,可“我”卻無心美食美酒,只得放下杯筷,“我”離開酒席,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中十分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這後兩句也是化用鮑照《擬行路難》其六中的“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自嘆息。”鮑照是為了表達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擊柱發洩。而李白所表達的更多卻是迷茫與落寞。】
此句也是化用典故。
曹植對這鮑照倒也有些感興趣了,也想聽聽那《擬行路難》,也想知道李白推崇的人的詩句到底能有多好。
借用古人的詩句,增加情感的發洩。
李白不僅詩文寫得好,還是個十分會表達情緒的人。
【李白一個那麽愛酒的人,面對如此珍貴的美酒佳肴居然沒了胃口,他停下杯筷拔劍,是想幹嘛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四顧而茫然。或許他是想與人搏鬥,可奈何沒有對手,又或許他是想執劍走天涯,可又心有不甘。因為他這時候根本就還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李白手指摩挲著自己的佩劍,這把劍已經陪了他許久。
他也曾渴望做一個執劍天涯的劍客,可正如女子所說他是真的想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為。
為何聖人不信他?
甚至沒有讓他試過。
他甚至一時不知這詩才是好是壞,有這詩才,他得以見到聖人,也正是有了這詩才才讓聖人想以他的詩尋樂。
唰——
李白的寶劍出鞘,柴火映襯下,那亮光晃了一下他的眼睛。
是把好劍。
若是此次還未得到重用,隱居還是流浪天涯似乎都不錯,他現在離女子所說的自己離世還早吧,還有的是時間。
【實在是太難了,“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也是化用鮑照《舞鶴賦》中的“冰塞長河,雪滿群山。”的詩句,亦是文人有志難聘的情感表達,這也是本詩的主題。想要渡過黃河,黃河之水卻被堅冰所阻撓,想要登上太行山,山上卻被積雪覆蓋難以前進。】
【很多唐朝文人都一樣,經過漫游、幹謁之路,也不見得能夠走上仕途,比如孟浩然,還有些人走上了仕途也無法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比如李白、杜甫。所以大部分古代文人的從政之路是真的很難的。】
杜甫微微頷首。
他和李白算是這些人中條件尚佳的了。
不管是家族背景還是文才詩才,雖算不得最佳,但卻也能比過許多的人。
可他們最後卻還是那麽慘,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但李白也並沒有輕易放棄,而是繼續追求,想起那江邊垂釣等待文王的姜太公,也想起了夢見自己乘舟日邊而後受到重用實現理想的伊尹。“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覆乘舟夢日邊。”】
【兩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代表,所以李白相信自己也可以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
杜甫也想過,眼見著自己已不再年輕,或許以後會像姜太公一樣老了才在朝堂上發揮自己的才能。
他當然清楚,不是誰都能有這樣的機遇的,他相信李白也清楚。
但是若是他們都對自己沒有信心,那誰還能給他們希望呢?
【雖然有前人的經驗,但是他也清楚想成為姜太公和伊尹那樣的人不是那麽簡單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多歧路”出自《列子·說符》,有個人丟了只羊,就請大家幫忙找,有人問他丟了一只羊為什麽要那麽多人去找呢?他說:“多歧路。”】
【現如今於李白而言也是一樣,人生那麽多的岔路,而他只有一人,真正的大道到底在何方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也一直處於迷茫之中。
誰沒有想過大器晚成呢?
他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可未來的路卻還完全沒有方向。
李白、杜甫尚且沒能實現大器晚成,那自己呢?
自己還有機會嗎?
【最後下定了決心,李白喊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裏出自《宋書·宗愨傳》,宗愨是南朝宋人,有人問他的志向是什麽,他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長風破浪、實現理想的時候總會來到的!到那時,“我”將揚起征帆遠渡滄海!】
【在遭遇挫折之後,李白內心積攢了許多的苦悶與不平,但他卻沒有放棄,而是很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借宗愨的話鬥志昂揚地發布了自己的宣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可惜了,大家都知道。
即便李白如此樂觀、如此文才,如此鬥志昂揚,可是他根本沒有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但辛棄疾卻還是不願意放棄。
沒有人是能輕易成功的,不止李白、杜甫,所有人都一樣,他也不例外。
可不管能不能成事,像李白那樣在心中充滿希望總是沒錯的,總好過自怨自艾。
李白不能成,不代表他不能成。
【《行路難·其二》跟其一不同,其二一上來就把心中憤懣爆發了出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大道如青天那般寬廣,可我卻依舊沒有出路。】
【這句話多少有點發牢騷的意思。】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些詩句李白都還記得,那時候他確實帶著乘風破浪的氣勢。
但是現在越是想著那時候自己鬥志滿滿的樣子,現在只會覺得更加淒涼。
若不是這巨幕來了,他如今還不知在何處舉杯消愁。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不願意追隨長安城中的那些富家子弟去搞什麽鬥雞賭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像馮諼那般彈劍發牢騷,對著權貴卑躬屈膝也是“我”不願的。】
【馮諼這個典故,李白之前就已經提到過了,其實所表達的就是他想要得到一個求賢若渴的明主的心情。】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明君賢臣,大概是他們所有為臣者都想要的。
可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卻太少。
致使他們這麽多有志之士不得重用。
他不想再這樣等下去了,他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戰場,要為家鄉奉獻!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這裏的兩個典故是我們提到過的,韓信胯下之辱和賈誼因小人讒言被貶。李白借此訴說自己被恥笑,被打壓,據這兩句來看這首詩有可能是在天寶年間寫下的。】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蕭何已經尋到了韓信的面前,果不其然,韓信對他的態度都變了。
“蕭相國所為何來?”
蕭何動動嘴唇,卻見他怒氣沖沖,便道:“先聽此女將話說完吧,我若真想害你,何必將你引薦給陛下?”
這才是讓韓信最氣的,他一直感謝的人最後背叛了他,還有比這更讓人心痛的事嗎?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
賈誼已經快到長安了。
他這一路雖有些艱辛,卻也算是苦盡甘來。
陛下願再用他,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至於那些小人讒言,陛下當會解決的。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君不見以前燕昭王重用郭槐,彎腰親自為鄒衍掃清道路對其十分尊敬,吸引了許多人才前往,“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而劇辛樂毅感謝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也盡忠職守,以自己的才能報效燕昭王。】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蹙眉。
雖說他自己也想要良好的君臣關系。
可這李白未免太狂傲。
想讓自己為他掃地不成?
什麽話也敢往外說,當真是個膽子大的。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然而燕昭王早已故去,誰還能像他一樣重用賢人呢?】
【“行路難,歸去來!”真難啊!“我”還是歸去吧!這一句利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典故,表達李白對現狀的失望,而後氣憤地說出了“歸去來!這樣的話。”】
【然而他真的放棄了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