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李白

關燈
李白

【李白想與玉真公主結識未果,這是他在終南山遭受的又一次打擊,他深感此路艱辛,而《行路難》就是他遭遇坎坷後發出的感慨。】

【行路難是樂府舊題,出自民間歌謠,一開始就是字面意思,用來感嘆大自然道路的艱辛,後來慢慢地轉變為感嘆人世艱辛,往往蘊含不平之氣,又被稱為不平之曲。】

【現存最早的是南朝文人鮑照的《擬行路難》,鮑照、顏延之和謝靈運一起被稱作“元嘉三大家”,這三個人的作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其中顏延之終身棲居朝堂,多寫應制之作,埋沒了他的才華,而鮑照出身寒門,為寒士鳴不平,感情十分強烈,這也是為什麽後世會更加推崇鮑照的緣故。】

東晉。

這段時間顏延之的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所有人都來問他陶淵明的行蹤,他每日都得應付許多人,不知二字都說膩了。

所幸是讓元亮離開了,他都能想象若是元亮在此處恐怕直接對這些人視而不見,到時又得罪這些人,鬧得不會有多愉快,而且元亮定會不自在。

但把他藏起來了,自己就成了這些人的目標,想來謝靈運那邊也不怎麽好過。

只是這鮑照又是誰?

先時聽到幕中女子提及,他都沒想到此人還與自己有關系,他可不認識什麽鮑照。

可說到這事,他才恍然明白自己在後世的名聲不如元亮和謝靈運,就像許多人認為李白不如杜甫一樣,他的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也不如他們。

是這樣嗎?

可即便如此,顏延之也不會因此放棄自己的道路。

多少人想入仕途而不得,他既然有這條件,自然要好好幹。

至於詩文內容,他倒是會註意的。

也不知元亮他們如何了。

顏延之想著,提了筆寫了首訪山,寫完又怕被人發現擾了陶淵明他們的親近,於是將寫好的詩燒了。

【李白他本身其實對六朝也就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詩風是持批判態度的,而他推崇的就是其中的陶淵明、鮑照、謝靈運、謝朓等人。】

六朝?

顏延之倒是沒大在意這稱呼,只疑惑了片刻。

但是幕中女子所言批判態度……

似乎她一早便說過了,從玄言詩開始,就一直在說後世對他們的批判,其中就那麽幾個人被推崇。

想了想他們的詩句,確實比較有自己的風格,總之是與自己不同。

可顏延之覺得自己寫得也還不錯啊。

他把陶淵明的詩作拿出來與自己的對比,總覺得沒法比……

他不想承認自己的詩作不如陶淵明的,或許陶淵明的詩句中有女子所說的那些感情,自己是差了一點,可遣詞造句,還是自己的好些吧。

辭藻華麗就一定是不好的作品嗎?這樣推斷不妥吧。

【在《古風五十九首》其一中,李白就敘述了自己的文學思想。】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這裏的“大雅”就是指的《詩經》中的大雅,雅即正,就是西周王畿地區的音樂,幾乎都是貴族作品,除了歌頌周朝祖先和統治者功績,也有諷刺之作,李白此句應該是說大雅這樣批判現實的作品已經荒廢很久了,而“我”現在已經老了,以後誰還能來解釋這種精神呢?】

如果他們沒有記錯,女子曾經不是說過李白是浪漫主義的詩人,而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不是不同的嗎?

這《詩經》分明就是現實主義的啊,他如何會推崇《詩經》呢?

所以女子說得也不對?

但他們看下來,也沒覺得有不對之處。

【這幾句話歷來都沒有什麽確切的解釋,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解釋,我個人覺得李白是站在孔子的角度發出的此句感嘆,因為《詩經》是由孔子整理編訂的,他這裏的“吾衰竟誰陳”怎麽也不像是說他自己,但是所表達的感情卻是他自己的。】

【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但這不代表他就不會寫現實主義的作品,只是說他的那些作品相對於他的浪漫主義作品來說,其質和量上面都沒有那麽高,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後,他也寫了一些諸如《扶風豪士歌》這類的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安祿山、史思明二人已經被處死。

安史之亂不會再有了。

李隆基不知道屬於他的這些恥辱該怎麽抹掉,但是至少這一次他算是補救及時。

這李白,還是可以多寫一些讚頌之歌。

不過他也很清楚,不可能永遠只有讚頌之聲,他得時刻關註諫堂。

不能再讓安史之亂那樣的事情發生。

【“王風委蔓草”《國風》中的《王風》部分,裏面已經多是頹敗之音,“戰國多荊榛。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戰國時期,龍虎相爭,天下混亂,最後秦國得到了天下,戰國時期的文學就更不行了。】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鹹陽宮。

蘇儀傳信回來準備前往楚國行事。

如今,許多人都知道了蘇儀是會破壞諸國之間的關系為秦國擊敗他們的人,所以都防著蘇儀。

但是沒想到蘇儀早已經改頭換面往楚國去了。

而且效果顯著。

如今楚國上下推崇屈原已近神化。

除非熊槐是想將王位拱手讓人,要不然他遲早會有所行動。

【“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這時候的雅正之聲何其微弱,只有屈原還唱些哀怨之樂。“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到了揚雄、司馬相如之後這種情況就更嚴重了,“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時代廢興,雅正之聲也已經蕩然無存。】

【在西漢時期,漢大賦興起,雖然對於文學史來說,漢大賦確實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但他註重華麗的文風確實影響了後來的六朝詩文,李白這麽說也沒錯。】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雅正之聲?

劉徹大抵明白女子之意。

他皺了皺眉,意思是說他們這時候沒什麽諷刺現實的作品?

可是先時女子不是說了漢大賦的形成其實就是因為這時候的社會繁榮富強嗎?

既如此繁榮,自然都是稱頌。

那盛唐時期李白、杜甫不也大多是讚頌嗎?

至於註重華麗,他並不覺得有什麽不好。

雖然這樣想,但劉徹也開始動搖了,萬一自己像李隆基那般被蒙蔽了呢?

會不會百姓過得並不是他們稟告上來的那般好呢?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自從建安以來,文風綺麗已算不得珍貴了,“聖代覆元古,垂衣貴清真。”如今才稍微有些覆古之氣,如今聖人無為而治,政治清明。】

【看到這一句,我們就能想起陳子昂的文學覆古主張,朱熹也說,李白《古風》多學陳子昂,“太白去子昂不遠,其尊慕之如此。”】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慶幸自己把陳子昂給找回來了。

陳子昂一回來,就引了許多文人去拜訪他。

於是武則天就找個由頭把他塞入了天官,由他去考核官員,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他是個剛正不阿的,現如今又風頭正盛,去治一治那些人,順便再多招攬些人才入朝,甚好。

一次又一次地聽幕中女子提起陳子昂,武則天承認這次是她小看了對方。

為了避免女子說的陳子昂會在射洪被冤而亡的事情發生,謹慎起見,武則天一早派人去了射洪。

將他的家人接到長安,只要不回去,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在這清明盛世,群才湧起,如同魚龍騰躍,“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如同那滿天繁星,散發出熠熠光輝。】

【從前面這些句子來看,李白認為唐朝的文學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甚至是能與《大雅》比肩的,這是他的自信,也是那個繁盛大唐的自信。】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都不知道為什麽,聽到這樣的話他突然熱血沸騰起來。

是什麽給了他及與他一類的那些人的自信,是自己創造的盛世。

而他差點就親手把自己創造的盛世給毀了,讓那些書寫自信之語的文人只能抒發沈痛之情。

即便現在事情已經解決了,但是李隆基想起這事情依舊頭痛不已。

“皇爺爺,您沒事吧?太醫!”

“不必。”李隆基擺擺手,按著頭沒說話。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我想像孔子一樣整理出像《大雅》這樣的作品,為後代千秋作出貢獻。“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如果我效法聖人能有所成就,就算從此絕筆也可以。】

【李白對六朝文學的看法與那個年代的大部分文人是差不多的,批評大於讚賞,但他也沒有全面否定,就和杜甫一樣,他們都吸收了六朝文學的精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他的《行路難》就是如此。杜甫曾用“俊逸鮑參軍”評價李白的詩作,這話從李白的《行路難》與鮑照《擬行路難》的對比中就能看得出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