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陶淵明(小修)

關燈
陶淵明(小修)

744年,天寶三載。

自賜金放還以來,李白這微帶愁苦的心從未真正放松。

然而他自詡豁達,卻是忘了,自己在這太平之世,獲得如此自由,那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甚好!

【“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

【對於這兩句話,古往今來都有不同的解釋,咱們就按自己所理解的陶淵明去解釋就可以,畢竟作文有法,但“法無定法”,萬事萬物的解釋都是在客觀的基礎上依賴於主觀的。】

杜甫十分讚同“法無定法”此句運用到作詩作文之上。

他自己的詩很多人都知道,也讓許多人所稱讚。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欣賞自己嚴守格律的詩。

然既不守格律並沒什麽錯,那自己守了格律又何錯之有?

不過是各自的法罷了。

【這裏三月認為,這兩句的意思就是說作者所熱愛著的一切景物都還好好地生存著,這一句與之前的“事事悉如昔”對應,這裏的“存”取生存、生機勃勃之意,它們隨著合適的風風雨雨成長,完全沒有任何阻擋。】

【為了解釋清楚,我這裏是強行翻譯,咱們聯系前文意會一下,就是我所熱愛的一切都在順應著自然生生不息。前兩句是具體描寫樹林飛鳥,而這裏就是總結。】

東晉。

顏延之也並不是很能理解陶淵明所表達的意思,便問:“此句是此意?”

陶淵明像是喝醉了,眼神也有了些許迷離,“她不是說了?法無定法。”

“也是,寫都寫了。”

過了那時候,或許是那意思的也不是那意思了。

情緒已經在那一刻得以宣洩,它具體是何意知不知道又有何幹系?

【陶淵明詩中像這種程度的不那麽好理解的詩句很少,大部分還是淺顯易懂的。】

【接下來的四句就開始進入正題,前面就當是渲染一下氣氛。】

【“伊餘何為者,勉勵從茲役?”我到底是為什麽要這麽努力地幹這苦差事?】

【陶淵明!你清醒一點,你要吃飯,你要喝酒,你要養老婆孩子啊!你連豆子都種不好!】

“方才是不是你說的?下回帶我去種地?”

陶淵明指了一旁的鄰居,笑道。

“是我是我,過段時日該種麥子了,你帶著嫂夫人和孩子同吾等一起吧!”

“一起一起,咱們都一起。”又有人附和。

那人醉得臉紅彤彤的,站起來又險些跌坐在椅子上。

惹得眾人哭笑不得。

“只盼著咱們種出來的糧食能多留些才好!”

大家都清楚得很,若論苦,他們比陶先生可苦得多了,陶先生有功名在身,雖窮困卻不用上繳賦稅,可他們除了上稅還剩了多少?

說到此處,就有人想起身幹活去了。

“誒……”

眾人連忙將人攔了下來。

“說好了今日歇歇的。”

“歇歇、歇歇,今兒個不醉不歸……”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我的身體雖然被工作束縛住了,但是我歸隱田園的心卻不會變。】

1181年,淳熙八年。

今年五月江南水患,七月之後又久旱不雨,江南的百姓可謂是吃足了苦頭。

範成大剛剛到建康府任知府,忙得是焦頭爛額。

他如今已經五十六歲,也想歸隱田園了。

可如今不比晉末。

如今天下還算太平,他不能讓百姓在這太平盛世被餓死,所以在這危難之際他是萬不能離開此處的。

他還可以為百姓再獻一份力。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我每天都想著回歸田園,怎麽能離開這麽久呢?“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終究是要回去的,我的決心就像那霜雪中屹立不倒的松柏。】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丕召集了眾人一同商議接下來的事務,恰逢幕中女子出現,正巧一起看了。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劉楨嘆道,“若這陶淵明將松柏之志置於政事,恐成就不小。”

曹丕頷首,“此子詩才驚人,只不知有無治世之才。”

【整個一首詩都是在說他不想做官而想歸隱,其實能看得出來陶淵明當時的心裏應該還是有些糾結痛苦的。】

【他並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在官職上待得很痛苦。】

【就像李白一樣,李白做夢都想當宰相,但是最後卻當了一個無實權的翰林供奉,幹的最多的事,大概就是唐玄宗和楊玉環玩得高興了,請他去寫幾首詩助興,所以李白也離職了嘛。】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笑了笑,很好,李隆基是吧。

等他登基那一天,他就要下一個密詔,絕不將皇位傳給叫李隆基的!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冷笑一聲,很好,李隆基永遠別想出臨淄一步。

她得好好物色一下。

什麽沒用的人都能當皇帝了!

還是自己培養的安心些。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回首往事,自己做夢都想做宰相。

可現在他已經四十多了,連宰相的邊都還沒摸到。

罷了,順其自然吧。

反正,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再回去做那翰林供奉。

【雖然說他們離職的原因是不同的,但那種沒辦法施展自己才能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

【像白居易、蘇軾、歐陽修等人都挺喜歡讀陶淵明的詩句的,但是他們都沒有隨意地隱居,這官基本上一做就是一生,像白居易和歐陽修還好,都曾身居高位。但陶淵明的這位忠實粉絲蘇軾,我們才了解過,仕途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只能說是萬般坎坷吧,但他一直在為朝廷為百姓做事。】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微微嘆息,且不論他最初想做官的原因是什麽,世道如此,既能出力,自然還是不該逃避。

更何況,他如今又無需因五鬥米而折腰。

做的事為的是天下人,想來陶潛若有這樣的機會,當也不至於如此為難。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粉絲?何物?線粉?”蘇軾詫異。

但顯然這裏的粉絲不是指吃的食物,當是與先時提到過的迷弟類似。

“不能說是……只能說是……這表達也著實有些奇怪。”

【所以由此可見,他們所推崇的陶淵明的思想並非是他的擺爛的消極的一面,而是那順應自然的自由的積極的一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輞川別業。

雖說陶潛辭官並無錯,可因一時之快惹得半生清貧,實在是不明智的選擇。

王維雖常住在這輞川別業,但還有左補闕之職。

朝廷如今已變了樣,該做的事還得做。

此女說得不錯,當學陶潛自由積極的一面,雖二者本就難以分割。

【到這個時候,陶淵明距離最初進入游宦生涯已經很多年了,那些官場上的想看到的不想看到的大概都已經看了個遍,這時他基本上是已經完全對官場失望。】

【到了公元405年,義熙元年,陶淵明出任彭澤縣令,這是他最後一次做官,幹不到三個月又離職了。後來再有人請他做官他都拒絕了。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了他真正的隱居生活。】

【這次離職他寫下了我們都很熟悉的《歸去來兮辭》。很多人對他的這篇抒情小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歐陽修曾說,“晉無文章”,就只有這一篇而已。】

1042年,慶歷二年。

歐陽修並不否認。

這篇賦辭達意暢、語言自然,確實是難得的佳作。

晉代能出其右的,在他看來,沒有。

東晉。

顏延之輕呼一聲。

“竟是如此高的評價!”

看來後世之人是真的很欣賞元亮啊!

這個歐陽修屢次被提及,還是什麽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有那個蘇軾、李白、白居易,這些人都欣賞他的詩文,這簡直顛覆了顏延之以往的認知。

他真想收集一份陶淵明的作品拿回去仔細琢磨一番此中優劣。

如此想著他便也就開口了。

對於這些陶淵明倒也不甚在意。

“我那屋中有一些,你若想要,拿去看便是。”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評價這篇賦,“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這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不事雕琢,自然流露,在他的詩文中都明顯地存在著這樣的特點。】

【而李清照本人自號易安居士便是取自這篇賦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一句。】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自己也是很喜歡陶淵明的,要不然她不會給自己取名易安居士。

而她崇尚陶淵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只可惜父親已然不在了,不然他也能看看這幕中女子講解陶淵明。

雖說女子所言許多觀點她都不甚讚同,但也總能戳中她內心深處,也是值得一看的。

【我們在聊屈原、曹植、蘇軾的時候都有說到賦這個文體,但是我們現在幾乎沒什麽人會寫賦了,為什麽呢?】

漢景帝時期。

司馬相如正與人談論寫作之道。

他才剛把自己的作品稱之為賦不久就聽到女子提到賦,結果現如今女子竟又說後世不寫賦了,此為何故?

司馬相如著實不明。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班固震驚,不寫賦了!

那此女所言抒情小賦是何意?

為何不寫賦了,難道是因為那叫蘇軾的“以文為賦”把賦給弄沒了?

【這還要從賦的特點說起了,賦被稱作文體最早出現於漢代司馬遷,後來把漢以前的有著賦體特征的作品也稱之為賦,比如說屈原的騷體賦。】

【而賦產生的原因是為什麽呢,因為漢代以來百姓休養生息,國家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整個國家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在這情況下配得上這種社會狀況的規模宏大、鋪排誇飾的文體就開始流行了。】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前所未有地繁榮景象。

劉徹對此評價很是滿意。

他自然也覺得大漢如今國力昌盛,趁著此時就是對付外地最好的時機,只可惜自己竟無可用之人。

實在可惜!

說起賦,如今司馬相如已死,不知誰的賦還能越過他去。

人才終將雕零,一個個地都走了。

尋找人才之事迫在眉睫!

【曹丕曾說,“詩賦欲麗”。就是說詩和賦這兩種文體要寫得漂亮,要有文采。這句話其實就已經是我們現在很少有人寫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太難了,叫你寫篇論文還頭皮發麻呢。這通篇的對偶、排比還有不斷地用典故,就這幾點就已經很難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丕不解,因為難就拋棄一種文體?

但聽女子的意思後世之人少寫賦,但還寫詩啊,這還是沒說清楚。

還有這論文又是什麽新的文體?

【但曹丕這句話只說了詩和賦的共同特征,後來西晉文學家陸機在《文賦》中說道:“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詩是表達感情的,要辭采華美,感情細膩。而賦是為了敷陳事物,要條理清晰、語言清朗。】

【這麽一來,更難了。】

【兩漢時期以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為代表,主要寫的就是用以讚頌的長賦,比如咱們所熟知的《子虛賦》、《上林賦》、《兩都賦》。而到了後期開始諷刺現實,開始變短,開始抒發感情,經過魏晉一段時間的發展就開始流行抒情小賦。到了唐宋時期,由於受到詩詞題材的沖擊,寫賦的人沒那麽多,但也不是沒有,比如說杜牧的《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主要是通過寫秦朝建築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總結秦朝統治者因驕奢而亡國的歷史教訓。】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嬴駟已經好久沒聽女子說秦國之事了,此處一提起來竟就是亡國!

這個秦朝是指她之前提到過的秦始皇的那個秦朝吧?

豈有此理!

驕奢亡國,簡直荒唐!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驕奢而亡國!哪個不孝子做的?”

還有這個阿房宮在何處?

【不過這篇賦裏面有很多不符合史實的地方,我們可以之後講到杜牧再討論。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這篇用以諷刺當時唐朝統治者的賦是寫得很好的。】

嬴政松了口氣,不符合史實就好。

此女說話就是來嚇他的吧!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都要被這群不肖子孫給氣死了。

是做了什麽要用秦朝來諷刺?

這裏沒提唐玄宗李隆基,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還是其他的不孝子!

此女最好全部說出來,讓他早做打算。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她記得沒錯的話,這個杜牧是唐末的人。

女子為何不說當時的皇帝是誰?

怕唐朝重新崛起嗎?

皇帝之位重回他李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多久就被敗沒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瞇了瞇眼。

沈沈地嘆息了一聲,帶著點行將就木之感。

只可惜不管他們如何努力,唐終將走向末路了。

【唐宋時期的賦從之前的四六駢賦走向了散文化,形成了像《赤壁賦》那樣的文賦,但是即便是文賦,也不是我們今天能夠輕易寫出來的,要說詩,咱們還能勉勉強強寫幾首打油詩,但賦學問頗深。而且隨著現代節奏加快,大家更願意用更加簡潔通俗的文字表達。】

漢景帝時期。

司馬相如恍然大悟,原來還是因為覆雜了。

可他覺得並不覆雜,若是不講究,那作詩作文還有何意義?

只不知女子所言更簡潔通俗的文體是何種文體。

【簡單地了解了一下賦體的發展,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歸去來兮辭》這篇賦的藝術形式,它屬於抒情小賦、整體篇幅較短,句式多樣,比漢大賦樸素,主要就是為了表達感情。】

【陶淵明表達的是什麽感情呢?我們來看一下吧。】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班固陷入沈思,原來自己的賦中沒帶什麽感情嗎?

應當不會才是,他在寫作之時,腦中都是那些恢弘景象,心中自然帶著驕傲與自豪。

感情……

他擡頭望向巨幕,打算從女子的講解中去分析一下自己的賦。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賦並沒有什麽問題。

【這篇賦也是有序言的,上一次我們講蘇軾的時候提到過這篇序言,其實就是說他這篇賦為何而作,也解釋了自己做官辭官的原因。】

【首先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家庭情況,因為生活所迫,經叔父介紹做了彭澤縣令,這個工作很好,離家近,而且公田裏的糧食足夠他飲酒了,但是“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剛去不久,就想家了。】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天生就是這樣,沒辦法。這個他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提到,自己歷來就心屬田園。】

【而後他又說“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以前出去做官,那都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嘆息一聲,心中百感交集。

他以前窮,做官就是為了賺取銀兩,只是自己的運氣比之陶潛好了不少,遇到這還算太平的世道,又僥幸做了官,一步步升官也還算順利。

雖說此時他被貶江州,但比陶淵明、比蘇軾、比李白,比他們都幸運了。

無甚憂慮,該做好當下之事。

【他可能是越想心裏越不是滋味,於是就打算幹了一年就回家,然而這個時候他的妹妹程氏妹去世了。】

【這個程氏妹是陶淵明的庶妹,因為嫁給程家,所以叫程氏妹。“情在駿奔,自免去職。”趕著去見妹妹最後一面,所以就辭職了。】

【但是有一點這裏沒有提,根據《晉書》記載,陶淵明此去彭澤縣令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有一天上頭的一個監察員要到彭澤縣來視察工作,縣裏的小吏就勸他要穿正裝穿官服迎接,陶淵明就生氣了,說:“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這樣一看實在是有點任性哈。】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王維讚同,豈止是任性,簡直太任性。

如此便辭官,得不償失。

不過一想若自己是那縣令,而來視察的是李林甫,恐吾亦不願。

還是得看當日情形。

【雖然說《晉書》是正史,但是正史中的事情也是不能全信的,就像《史記》中的描寫秦始皇晚年的一些奇異事件,比如“三十六年,熒惑守心。”】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熒惑守心!”

此乃帝王大兇之相!

嬴政一向信奉這些,一聽此言,整個人如遭雷擊!

“快招盧生等人!”

【《史記》中有許多相關記載來表明秦朝末世將至,但我們信奉科學的都知道這些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史書既然是人寫的,那就不可能完全脫離主觀。】

嬴政感覺自己腦子一陣暈眩,末世將至。

他大秦才剛剛開始,如何能末世將至?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諸國都震驚了。

起先他們還因為秦國要一統天下而嫉妒、憤怒、害怕,可如今此女所言何意?

這才方統一就滅了?

雖然也有人幸災樂禍,但更多的人卻是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之中。

那不是又要打仗了嗎?

郢都。

聞此言,屈原猛地站起身來。

“大事不妙也!”

他們尚且如此恐慌,那百姓的狀況可想而知。

如今最緊要的是趕緊安撫百姓!

鹹陽。

嬴駟也是一驚。

“這不可能!”

能統一天下之人,如何會這麽快就將天下拱手讓人?

既然得到了,那必然要守住這天下!

他連忙找人商議,必須討論出惠及後世的對策!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科學何意?

為何如此肯定“熒惑守心”之事不可能?

雖然班固也不是很認同《史記》,但此女所言未免太過絕對。

他皺著眉頭,打算再多看看《史記》所言。

【所以三月以為陶淵明在官場流連那麽些年,再任性妄為也不至於做這樣的事情。比較常見的說法就是,那個年代世道混亂,吏治腐敗,而來視察的督郵一向負有惡名,陶淵明又不願意奉承小人,所以這件事點燃了他憤怒的小火苗。】

東晉。

陶淵明仿佛已經喝醉了,靠在樹旁抱著他那把琴,也不彈就靜靜抱著望著巨幕微笑。

顏延之也有些醉了,上前與陶淵明靠在一處。

“世上如何會有你這般久持素心之人?”

【離職以後寫下的這篇賦,從正文第一個字起就表現了陶淵明的歡快心情。】

【“歸去來兮!”】

【快回吧!】

①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