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捉蟲)
關燈
小
中
大
和子由(捉蟲)
武則天坐在案前,手裏緊緊攥著白釉茶杯。
她將茶杯重重地擱在桌上,茶杯與茶托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嚇得周圍伺候的幾人都不約而同地瑟縮了一下。
幾位女官倒還好,手中執筆,本就寫得急,如今只管奮筆疾書而已。
不過片刻,武則天就恢覆了正常,說道:“既然他如此不想做那個位置,便讓他一直待在臨淄吧。”
“擬旨,臨淄王李隆基非召不得出臨淄城,否則以謀逆罪論處!”
等等!
武則天腦中炸起一道白光。
她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之前女子說過這個杜牧是晚唐詩人。
那……那他寫詩嘲諷李隆基,那他如今多大?
唐還剩多少年歲?
武則天的心通通直跳,額頭上的汗珠也跟著滾落下來,她不敢去想。
天寶年間的李隆基同樣無法淡定。
“來人!今日必須給朕把這妖言惑眾的女子給打下來!”
李隆基召集了羽林軍,今日誓要與那妖女不死不休。
可是眾人根本沒有辦法,他們早已經看清楚了,那巨幕是出現在每個人的面前,也就是說每個人看到的其實都是不是同一個,隨便走到何處,巨幕都能跟著。
別說是消滅這麽多的巨幕,就是把自己面前的銷毀都完全做不到。
李隆基氣急,心中其實還想著女子話中的假軍情還有安祿山,有些辨不清楚。
可女子也不會給他留下思考的時間。
【這首詩就是講述了兩個場景,前面是描寫背景,再描寫驛員騎著快馬飛奔而來,而後畫面轉到宮中,妃子露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因為荔枝來了。】
【根據《新唐書》記載,楊貴妃特別愛吃荔枝,但是荔枝並不是那麽好保存的,從嶺南到京城幾千裏,還不能變味,所以需要快馬加鞭。】
【這首詩一個字沒提李隆基,但是諷刺的就是李隆基的荒淫好色。】
李白看著巨幕,一言難盡。
荒淫好色,不知聖上看了是何感受?
他驀地想起自己曾經寫的《清平樂·禁庭春晝》等詩詞。
這些詩,女子就不用拿出來說了吧。
往事不堪回首,並不是很想聽。
另一邊的杜甫聽了女子之言也不禁陷入深思。
自己若是出仕為官,該當如何勸說聖上?
可再一想,自己如今連進士都沒中,如何為大唐效力?
楊貴妃之事,他早有耳聞,若長此以往,發生女子所說的什麽戰亂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博得了楊貴妃一笑,荔枝也徹底聞名,後世許多文人在作詩詞歌賦時,提到荔枝,總免不了提起這個典故,直到現在我們這裏都還有妃子笑這種荔枝品種。】
【然而蘇軾卻說,荔枝美得很,外殼像海上仙女的紅襖,裏面內皮像瑩白肌膚外的內衣,它根本就不需要依靠楊貴妃而聞名,它本來就是傾國傾城的美女了。】
【看蘇軾的形容,就知道他有多麽喜歡荔枝了。】
【這是他第一次吃到荔枝,第二年,他還寫了一個《惠州一絕》專門稱讚荔枝,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顆荔枝,那他願意永遠做個嶺南人。】
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也有些難為情了。
他早料到女子可能會談及杜樊川之詩句,可未曾想會說得如此詳細。
杜樊川此詩如此愁緒,自己的不過戲作,著實無法與之相比。
【但是真的很想跟蘇軾說一聲,日啖三百顆,那肯定會上火,要註意身體,均衡飲食啊!】
蘇軾頓了頓,感覺有點奇妙。
女子這話像是在說笑,可又挺認真,她不該看不出來自己是誇大之詞才對。
然而女子卻又很快轉移了話題。
【蘇軾在惠州可不止吃了荔枝和羊蠍子,還有楊梅、柑橘、芋頭等等。】
【但是他也很清楚,自己不僅是一個美食博主,自己還是個官員呢,理智上來說得幹活啊,情感上來說得幫百姓辦事啊。】
【他在這裏幫助農民提高插秧技術,發明水碾水磨,幫助當地解決醫藥缺少的困難,還請外援解決軍隊強占民房等一系列問題。】
【蘇軾甚至以為自己要在惠州,他在《遷居》提到過,“規作終老計”。】
744年,天寶三載。
剛回到江寧的王昌齡想到了自己謫居嶺南時的場景,暗嘆這蘇軾真乃樂觀豁達之人。
在此等環境下不僅政事不懈,還能苦中作樂。
當學起精神也。
唐,元和年間,通州。
元稹已經被貶到這蜀地許久了,心中仍舊無比想念友人與故鄉。
他想蘇軾應當也是如此。
元稹並未去過嶺南,但他猜那惠州環境當是比之通州還要惡劣些。
可蘇軾竟還能如此,如他這般通透之人,少矣。
【然而在這個時候,朝廷裏的血雨腥風並沒有停歇,1097年,紹聖四年,元祐黨人再遭排擠,那些被貶的人再一次被貶,蘇軾也不例外。】
【蘇軾被貶到的惠州已經是當時的蠻荒之地了,於是這一次,他被貶到了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傳聞,在那個時候,被貶儋州是僅此於滿門抄斬的一項處罰。】
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笑笑。
何至於此?
自己如今有吃有穿有友,不至於,當真不至於。
其餘眾人也都唏噓不已。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王安石輕輕嘆息一聲。
日後的他是要走那麽一條不歸路的,落得什麽下場心中有數。
可蘇軾這一生什麽也沒做,最後竟也在那朝堂洪流中落得這樣的下場。
巨幕中的蘇軾已經老了,可他初到汴京意氣風發的樣子王安石尚且記得。
只嘆可惜!
好在蘇軾即便身處貶謫之地也未得過且過,造福一方百姓,留下千古名篇,誰又能說真不好呢?
【此時的蘇軾已經到了耳順之年,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早在惠州之時,他對很多事情就已經看淡了,這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思想境界的不同。】
【那個時候的儋州可真謂是窮鄉僻壤,蘇軾曾給友人的信中寫到,“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可見真的有點慘。】
【乾隆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窮山惡水,刁民潑婦。”】
清,乾隆年間。
乾隆不想看巨幕了。
為何此女什麽都知道?
不能說點自己好的嗎?
【這是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因為被人嘲諷,氣急之下說出來的話,後來演變成了“窮山惡水出刁民”這麽一句話,帶貶義,但也成為後來許多人對於偏遠地區的一種印象。】
【在那個時候眾人對儋州就是這麽一種刻板印象,因為一直受到歧視,再加上地理環境各方面原因,儋州人民就有點擺爛的意思,農事、醫療、教育等各方面都不怎麽樣。】
1099年,元符二年。
汴京。
趙煦已經靜坐許久,他看著巨幕突然猛地咳嗽起來。
一旁伺候的內侍連忙上前遞水拍背,趙煦以帕巾捂嘴,片刻那帕子上便有了淡淡血跡。
趙煦低頭擦了擦嘴,假裝無事發生,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章相,你怎麽看?”
章惇行禮作揖,頓了片刻,方才道:“官家仁德,既那儋州如此雕敝,若是一直讓蘇大人待在那處,恐寒了天下文人之心,然,蘇大人勤勉愛民,自是不忍儋州現狀,不若將發展儋州之事交於蘇大人,造福百姓,亦可全蘇大人報國之心。”
他們如今完全看不懂女子到底是站於哪邊,她言語間像是支持變法的,可也沒說舊黨的不是。
但不管怎麽說,她對於蘇軾顯然是讚譽的,本來蘇軾名聲就不錯,時常也有許多大臣為之求情,經此巨幕一說,若還任蘇軾在儋州自生自滅,恐會引發不滿。
所幸蘇軾這才剛去兩年,當還未做多少事。
“善。”趙煦頷首,“那便加儋州知州,將此事交於蘇卿。”
【於是蘇軾到了之後就開始搞農業,搞教育,搞醫療。】
【大家對農事不積極,他就寫了《和陶勸農六首》來勸儋州人民重視農業,我們都知道陶淵明有《勸農》組詩,一共是六首,而《和陶勸農六首》就是陶淵明《勸農》的和詩。】
【和詩大多都是寫跟原詩內容一致、主題相通的詩,蘇軾在晚年寫了一百多首和陶詩,由此可見他對於陶淵明的推崇程度。】
東晉。
陶淵明詫異,有些不明白。
自己的詩歌就是情之所至,隨手而作,在當世當也算不得佳作,怎會讓這蘇軾如此喜歡?
【但是蘇軾的和陶詩並不出名,倒並不是他寫得不好,朱熹曾說蘇軾的和陶詩雖然“才高”但是已經“失去自然之趣”,這個我們也好理解,因為和詩都是依韻而和,而且內容主題也大多限定,這就差不多是命題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作的自由,而蘇軾的很多我們喜歡的作品,那都是渾然天成的,相比之下,和陶詩自然就弱了。 】
唐元和年間。
元稹蹙了蹙眉,自己和白樂天最是喜歡寫和詩,他將兩人的來往書信翻了出來。
很快看到白居易寫給自己的《酬樂天頻夢微之》。
“……唯夢閑人不夢君。”
他默讀一遍後,搖了搖頭,“此句甚好。”
而後又點評幕中女子的話,沈吟半晌,道:“不能一概而論也。”
【據說自從隋朝開創科舉考試以來,儋州從來沒人中過舉,蘇軾看到儋州人民不重視教育,教者不想教,學者不想學,於是他就跟朋友一起修了一個“載酒堂”,開始教授學生。】
1099年,元符二年。
儋州。
眾人聽到女子評價儋州用什麽窮鄉僻壤,什麽刁民本是不大高興,可又無法辯駁,吃著飯菜也覺索然無味,可現在一聽“載酒堂”,眾人就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載酒堂可是他們學習之地。
真是多虧了東坡先生,不然他們如何有這等機會?
【而且在蘇軾離開儋州不久,他的一個學生姜唐佐就考上了舉人,成為儋州歷史上第一位舉人。】
“恭喜姜兄,賀喜姜兄啊!”
眾人聽聞此言,趕緊祝賀做東的姜唐佐。
姜唐佐還在恍惚之中,此女所言當真?
實乃可喜可賀矣!
不知先生是否醒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跟先生分享這個好消息。
然而蘇軾也聽到了,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就知道,這儋州之地雖窮困,但這些人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差,只要願意幹,哪有不行的?
看來自己做的這些事並非無用功,如此便足矣。
【蘇軾做的遠不止這些,他還幫助發展當地醫療、改變當地落後思想觀念、移風易俗,一時間儋州也開始發展起來。】
【當然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即便到了如此貧瘠的儋州,蘇軾也從未停下尋找美食的腳步。】
【《食蠔》就是他尋找美食的證據,他覺得生蠔特別好吃,可以煮還可以烤著吃,因為太好吃了還特意囑咐自己的兒子蘇過,不能將此事說出去,生怕那些人從北方來到儋州跟自己搶。】
蘇過此時正在幫附近一處人家打水井。
此處家中只有一老翁,平日他們時常幫襯,蘇過方才聽幕中女子說蘇軾離世之事,他本想趕緊回去,卻又記起父親囑咐,仍守著此處將事情辦完。
聽聞此言他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父親總如此風趣,現如今倒好,此等“隱秘”之事恐是藏不住了。
【蘇軾每到一個地方都是把這地方當成自己的家來建設的,對待儋州亦是如此。】
【早在去儋州之前他就寫過這麽一句話,“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裏真吾鄉。”後來他也真就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
【然而他並沒能在海南待太久,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一向身子骨不好的宋哲宗趙煦駕崩,宋徽宗趙佶即位,天下大赦,蘇軾也才終於得到了赦免。】
汴京。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烏泱泱的一群人跪到地上,不敢說話。
趙煦又是一陣沈默,半晌後,他才道:“此女所言不能盡信,起吧,繼續看。”
他的身體已是強弩之末,他自己清楚,群臣也看得出來。
可現如今除了強裝安好似乎也沒了其他辦法。
起先還不知這殘破的身子能支撐多久,現今也該做些安排了。
“咳咳咳……”
“官家!”
“官家……”
【在他走時,他寫了一首《別海南黎民表》,說他本是海南人,只是寄生於西蜀。表達了對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的不舍。】
儋州的眾人如今都百感交集。
他們也是真的很舍不得東坡先生。
雖然東坡先生說儋州就是他的家鄉,可是他們都知道不是,所以他們也不能強行將東坡先生留下來。
東坡先生能回家是好事,他們都明白的。
但還是有些人因此而眼眶發紅,他們儋州何時才能再遇上一個像東坡先生這樣的人啊!
【次年,建中靖國元年,北歸途中,蘇軾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一代文豪就此隕落。
【蘇軾不在了,但是關於蘇軾的傳說卻永遠留在了他曾走過的這些地方。】
六十四歲的蘇軾坐在那裏,看著巨幕中自己二十四歲、三十四歲、四十四歲、五十四歲的事跡,仿佛真就看到了那時的自己。
若是沒有這巨幕,他還不知道自己的一生竟如此精彩。
他每每苦中作樂,自我安慰,沒曾想懂自己的人這麽多。
如今想來,這一生已無悔也,雖不盡完美,可哪有盡善盡美?
他打開門往載酒堂而去,他在這儋州一日,便要為儋州獻一份力,也是為自己的心獻一份力。
巨幕中悲傷的樂聲結束,女子才又繼續開口。
【蘇軾在文學、書法、繪畫、醫療、教育、水利、烹飪等各個方面都有建樹,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接下來我們就來著重地看一下他那驚為天人的文學造詣,清代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天生健筆一枝”,說他是繼李白、杜甫後的又一大家。】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邕屢屢聽到女子誇讚李白。
他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突然憶起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李白當時來見他,言行舉止放蕩不羈,正逢他也是氣盛之時,說了李白幾句。
如今李白倒是愈發有出息了,只可惜那比之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狂傲,怕是前途難行。
他雖如此想,但心裏還是期盼著女子能說說李白,以揚大唐之威。
這杜甫也是,後生可畏,有機會定要與之結交一番。
【蘇軾一生宦海沈浮,走過許多的地方,曾身居高位,也曾深入基層,正是他這樣的經歷,使得他的許多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
【比如他曾經寫過一首和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子由就是蘇轍的字。】
【這兩兄弟關系一直很好,在烏臺詩案時,蘇轍還上書神宗用自己的官職為蘇軾求情。】
【當初兄弟二人曾在澠池的一個寺廟借宿,然後這哥倆就在墻上寫詩。】
女子說到此處突然笑了一聲,似是冷笑,但她表情卻沒什麽變化。
眾人都看不大明白,只能將女子笑的時刻也記下,以便之後細細探明其意。
蘇軾也能記起那時的時光,那時兩人都還年輕,在墻上寫了不少的詩句。
【後來,在蘇洵去世的前幾年,蘇軾做了四年的簽書鳳翔府判官,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前往鳳翔會路過澠池,蘇轍送他到鄭州,回汴京後就給他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就是此詩的和詩。】
【我們之前說過蘇軾寫過很多和陶詩,但其實他和蘇轍的和詩也很多,並不是說所有的和詩都沒他其他的詩好,至少這一首也算是精品。】
女子將詩放在巨幕上簡單地介紹了一下。
【尤其是前四句,把雪泥鴻爪比喻成人生,寓意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我們應該順其自然,樂觀一點,別想太多,我們未來的路還有很長。】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將這首詩快速地記了下來。
他越看越覺得此詩不應是女子強調之意。
在他看來前面四句當是寫蘇軾對於人生無常的迷茫,而後四句乃是對往事的追憶。
女子雖雲悲情文人,但所講之詞,悲少而情多,仿佛有意為之。
看著女子揚眉淺笑的樣子,李商隱又陷入了沈思。
她為何如此?
【而後面四句則是說,你看當年我們偶然留下的足跡已經沒了,你還記得我們當年的艱辛嗎?】
【他的大致意思就是說那些東西都沒有了,珍惜現在就好了,我們都已經中了進士了,未來可期啊!】
李商隱又看了看詩句,想起蘇軾為人,又覺女子所言或許沒錯。
旁人讀了自己的詩也會有不同看法,若是能往好了想,似乎也好。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然,人,內心皆有魚,可知心中之魚之樂也。
【整首詩讀起來節奏明快,恣意暢然,是蘇軾七律中的名篇,現在我們都還在用“雪泥鴻爪”表示往事留下的痕跡。】
【接下來,我們看一首哲理意味更加明顯的《題西林壁》。】
女子咯咯笑了兩聲,又給眾人看懵了。
【這古人都喜歡在石壁上寫詩,傳聞李白曾經去黃鶴樓,然後詩興大發,本來想題詩一首,誰知擡眼就看到墻壁上已經寫了一首《登黃鶴樓》了,於是他就沒寫。】
【朋友就問他,你為啥不寫啊,他說已經沒有什麽話可說了,這上面崔顥都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面色僵了僵,這種話也記下來了。
女子為何而笑?
他可沒胡說,這《登黃鶴樓》寫得確實不錯,自己再寫就顯得多餘了。
不過再想起那般美景,確實挺想動筆。
清,乾隆年間。
乾隆還從來沒有去過黃鶴樓。
崔顥這詩寫得極好,他又看了許多黃鶴樓圖。
心向往之。
如今見了幕中的黃鶴樓之景更想去了。
是時候微服私訪了。
【可想而知,這首詩是很優秀的。】
【說起題字,我想起一個傳說,傳聞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時,看到風景秀麗,就想在湖心亭題字刻碑,而後他大筆一揮寫下兩個字“蟲二”。】
【家人們知道是什麽意思嗎?】
謝謝大家的支持。
麽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武則天坐在案前,手裏緊緊攥著白釉茶杯。
她將茶杯重重地擱在桌上,茶杯與茶托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嚇得周圍伺候的幾人都不約而同地瑟縮了一下。
幾位女官倒還好,手中執筆,本就寫得急,如今只管奮筆疾書而已。
不過片刻,武則天就恢覆了正常,說道:“既然他如此不想做那個位置,便讓他一直待在臨淄吧。”
“擬旨,臨淄王李隆基非召不得出臨淄城,否則以謀逆罪論處!”
等等!
武則天腦中炸起一道白光。
她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之前女子說過這個杜牧是晚唐詩人。
那……那他寫詩嘲諷李隆基,那他如今多大?
唐還剩多少年歲?
武則天的心通通直跳,額頭上的汗珠也跟著滾落下來,她不敢去想。
天寶年間的李隆基同樣無法淡定。
“來人!今日必須給朕把這妖言惑眾的女子給打下來!”
李隆基召集了羽林軍,今日誓要與那妖女不死不休。
可是眾人根本沒有辦法,他們早已經看清楚了,那巨幕是出現在每個人的面前,也就是說每個人看到的其實都是不是同一個,隨便走到何處,巨幕都能跟著。
別說是消滅這麽多的巨幕,就是把自己面前的銷毀都完全做不到。
李隆基氣急,心中其實還想著女子話中的假軍情還有安祿山,有些辨不清楚。
可女子也不會給他留下思考的時間。
【這首詩就是講述了兩個場景,前面是描寫背景,再描寫驛員騎著快馬飛奔而來,而後畫面轉到宮中,妃子露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因為荔枝來了。】
【根據《新唐書》記載,楊貴妃特別愛吃荔枝,但是荔枝並不是那麽好保存的,從嶺南到京城幾千裏,還不能變味,所以需要快馬加鞭。】
【這首詩一個字沒提李隆基,但是諷刺的就是李隆基的荒淫好色。】
李白看著巨幕,一言難盡。
荒淫好色,不知聖上看了是何感受?
他驀地想起自己曾經寫的《清平樂·禁庭春晝》等詩詞。
這些詩,女子就不用拿出來說了吧。
往事不堪回首,並不是很想聽。
另一邊的杜甫聽了女子之言也不禁陷入深思。
自己若是出仕為官,該當如何勸說聖上?
可再一想,自己如今連進士都沒中,如何為大唐效力?
楊貴妃之事,他早有耳聞,若長此以往,發生女子所說的什麽戰亂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博得了楊貴妃一笑,荔枝也徹底聞名,後世許多文人在作詩詞歌賦時,提到荔枝,總免不了提起這個典故,直到現在我們這裏都還有妃子笑這種荔枝品種。】
【然而蘇軾卻說,荔枝美得很,外殼像海上仙女的紅襖,裏面內皮像瑩白肌膚外的內衣,它根本就不需要依靠楊貴妃而聞名,它本來就是傾國傾城的美女了。】
【看蘇軾的形容,就知道他有多麽喜歡荔枝了。】
【這是他第一次吃到荔枝,第二年,他還寫了一個《惠州一絕》專門稱讚荔枝,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顆荔枝,那他願意永遠做個嶺南人。】
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也有些難為情了。
他早料到女子可能會談及杜樊川之詩句,可未曾想會說得如此詳細。
杜樊川此詩如此愁緒,自己的不過戲作,著實無法與之相比。
【但是真的很想跟蘇軾說一聲,日啖三百顆,那肯定會上火,要註意身體,均衡飲食啊!】
蘇軾頓了頓,感覺有點奇妙。
女子這話像是在說笑,可又挺認真,她不該看不出來自己是誇大之詞才對。
然而女子卻又很快轉移了話題。
【蘇軾在惠州可不止吃了荔枝和羊蠍子,還有楊梅、柑橘、芋頭等等。】
【但是他也很清楚,自己不僅是一個美食博主,自己還是個官員呢,理智上來說得幹活啊,情感上來說得幫百姓辦事啊。】
【他在這裏幫助農民提高插秧技術,發明水碾水磨,幫助當地解決醫藥缺少的困難,還請外援解決軍隊強占民房等一系列問題。】
【蘇軾甚至以為自己要在惠州,他在《遷居》提到過,“規作終老計”。】
744年,天寶三載。
剛回到江寧的王昌齡想到了自己謫居嶺南時的場景,暗嘆這蘇軾真乃樂觀豁達之人。
在此等環境下不僅政事不懈,還能苦中作樂。
當學起精神也。
唐,元和年間,通州。
元稹已經被貶到這蜀地許久了,心中仍舊無比想念友人與故鄉。
他想蘇軾應當也是如此。
元稹並未去過嶺南,但他猜那惠州環境當是比之通州還要惡劣些。
可蘇軾竟還能如此,如他這般通透之人,少矣。
【然而在這個時候,朝廷裏的血雨腥風並沒有停歇,1097年,紹聖四年,元祐黨人再遭排擠,那些被貶的人再一次被貶,蘇軾也不例外。】
【蘇軾被貶到的惠州已經是當時的蠻荒之地了,於是這一次,他被貶到了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傳聞,在那個時候,被貶儋州是僅此於滿門抄斬的一項處罰。】
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笑笑。
何至於此?
自己如今有吃有穿有友,不至於,當真不至於。
其餘眾人也都唏噓不已。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王安石輕輕嘆息一聲。
日後的他是要走那麽一條不歸路的,落得什麽下場心中有數。
可蘇軾這一生什麽也沒做,最後竟也在那朝堂洪流中落得這樣的下場。
巨幕中的蘇軾已經老了,可他初到汴京意氣風發的樣子王安石尚且記得。
只嘆可惜!
好在蘇軾即便身處貶謫之地也未得過且過,造福一方百姓,留下千古名篇,誰又能說真不好呢?
【此時的蘇軾已經到了耳順之年,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早在惠州之時,他對很多事情就已經看淡了,這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思想境界的不同。】
【那個時候的儋州可真謂是窮鄉僻壤,蘇軾曾給友人的信中寫到,“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可見真的有點慘。】
【乾隆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窮山惡水,刁民潑婦。”】
清,乾隆年間。
乾隆不想看巨幕了。
為何此女什麽都知道?
不能說點自己好的嗎?
【這是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因為被人嘲諷,氣急之下說出來的話,後來演變成了“窮山惡水出刁民”這麽一句話,帶貶義,但也成為後來許多人對於偏遠地區的一種印象。】
【在那個時候眾人對儋州就是這麽一種刻板印象,因為一直受到歧視,再加上地理環境各方面原因,儋州人民就有點擺爛的意思,農事、醫療、教育等各方面都不怎麽樣。】
1099年,元符二年。
汴京。
趙煦已經靜坐許久,他看著巨幕突然猛地咳嗽起來。
一旁伺候的內侍連忙上前遞水拍背,趙煦以帕巾捂嘴,片刻那帕子上便有了淡淡血跡。
趙煦低頭擦了擦嘴,假裝無事發生,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章相,你怎麽看?”
章惇行禮作揖,頓了片刻,方才道:“官家仁德,既那儋州如此雕敝,若是一直讓蘇大人待在那處,恐寒了天下文人之心,然,蘇大人勤勉愛民,自是不忍儋州現狀,不若將發展儋州之事交於蘇大人,造福百姓,亦可全蘇大人報國之心。”
他們如今完全看不懂女子到底是站於哪邊,她言語間像是支持變法的,可也沒說舊黨的不是。
但不管怎麽說,她對於蘇軾顯然是讚譽的,本來蘇軾名聲就不錯,時常也有許多大臣為之求情,經此巨幕一說,若還任蘇軾在儋州自生自滅,恐會引發不滿。
所幸蘇軾這才剛去兩年,當還未做多少事。
“善。”趙煦頷首,“那便加儋州知州,將此事交於蘇卿。”
【於是蘇軾到了之後就開始搞農業,搞教育,搞醫療。】
【大家對農事不積極,他就寫了《和陶勸農六首》來勸儋州人民重視農業,我們都知道陶淵明有《勸農》組詩,一共是六首,而《和陶勸農六首》就是陶淵明《勸農》的和詩。】
【和詩大多都是寫跟原詩內容一致、主題相通的詩,蘇軾在晚年寫了一百多首和陶詩,由此可見他對於陶淵明的推崇程度。】
東晉。
陶淵明詫異,有些不明白。
自己的詩歌就是情之所至,隨手而作,在當世當也算不得佳作,怎會讓這蘇軾如此喜歡?
【但是蘇軾的和陶詩並不出名,倒並不是他寫得不好,朱熹曾說蘇軾的和陶詩雖然“才高”但是已經“失去自然之趣”,這個我們也好理解,因為和詩都是依韻而和,而且內容主題也大多限定,這就差不多是命題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作的自由,而蘇軾的很多我們喜歡的作品,那都是渾然天成的,相比之下,和陶詩自然就弱了。 】
唐元和年間。
元稹蹙了蹙眉,自己和白樂天最是喜歡寫和詩,他將兩人的來往書信翻了出來。
很快看到白居易寫給自己的《酬樂天頻夢微之》。
“……唯夢閑人不夢君。”
他默讀一遍後,搖了搖頭,“此句甚好。”
而後又點評幕中女子的話,沈吟半晌,道:“不能一概而論也。”
【據說自從隋朝開創科舉考試以來,儋州從來沒人中過舉,蘇軾看到儋州人民不重視教育,教者不想教,學者不想學,於是他就跟朋友一起修了一個“載酒堂”,開始教授學生。】
1099年,元符二年。
儋州。
眾人聽到女子評價儋州用什麽窮鄉僻壤,什麽刁民本是不大高興,可又無法辯駁,吃著飯菜也覺索然無味,可現在一聽“載酒堂”,眾人就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載酒堂可是他們學習之地。
真是多虧了東坡先生,不然他們如何有這等機會?
【而且在蘇軾離開儋州不久,他的一個學生姜唐佐就考上了舉人,成為儋州歷史上第一位舉人。】
“恭喜姜兄,賀喜姜兄啊!”
眾人聽聞此言,趕緊祝賀做東的姜唐佐。
姜唐佐還在恍惚之中,此女所言當真?
實乃可喜可賀矣!
不知先生是否醒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跟先生分享這個好消息。
然而蘇軾也聽到了,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就知道,這儋州之地雖窮困,但這些人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差,只要願意幹,哪有不行的?
看來自己做的這些事並非無用功,如此便足矣。
【蘇軾做的遠不止這些,他還幫助發展當地醫療、改變當地落後思想觀念、移風易俗,一時間儋州也開始發展起來。】
【當然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即便到了如此貧瘠的儋州,蘇軾也從未停下尋找美食的腳步。】
【《食蠔》就是他尋找美食的證據,他覺得生蠔特別好吃,可以煮還可以烤著吃,因為太好吃了還特意囑咐自己的兒子蘇過,不能將此事說出去,生怕那些人從北方來到儋州跟自己搶。】
蘇過此時正在幫附近一處人家打水井。
此處家中只有一老翁,平日他們時常幫襯,蘇過方才聽幕中女子說蘇軾離世之事,他本想趕緊回去,卻又記起父親囑咐,仍守著此處將事情辦完。
聽聞此言他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父親總如此風趣,現如今倒好,此等“隱秘”之事恐是藏不住了。
【蘇軾每到一個地方都是把這地方當成自己的家來建設的,對待儋州亦是如此。】
【早在去儋州之前他就寫過這麽一句話,“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裏真吾鄉。”後來他也真就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
【然而他並沒能在海南待太久,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一向身子骨不好的宋哲宗趙煦駕崩,宋徽宗趙佶即位,天下大赦,蘇軾也才終於得到了赦免。】
汴京。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烏泱泱的一群人跪到地上,不敢說話。
趙煦又是一陣沈默,半晌後,他才道:“此女所言不能盡信,起吧,繼續看。”
他的身體已是強弩之末,他自己清楚,群臣也看得出來。
可現如今除了強裝安好似乎也沒了其他辦法。
起先還不知這殘破的身子能支撐多久,現今也該做些安排了。
“咳咳咳……”
“官家!”
“官家……”
【在他走時,他寫了一首《別海南黎民表》,說他本是海南人,只是寄生於西蜀。表達了對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的不舍。】
儋州的眾人如今都百感交集。
他們也是真的很舍不得東坡先生。
雖然東坡先生說儋州就是他的家鄉,可是他們都知道不是,所以他們也不能強行將東坡先生留下來。
東坡先生能回家是好事,他們都明白的。
但還是有些人因此而眼眶發紅,他們儋州何時才能再遇上一個像東坡先生這樣的人啊!
【次年,建中靖國元年,北歸途中,蘇軾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一代文豪就此隕落。
【蘇軾不在了,但是關於蘇軾的傳說卻永遠留在了他曾走過的這些地方。】
六十四歲的蘇軾坐在那裏,看著巨幕中自己二十四歲、三十四歲、四十四歲、五十四歲的事跡,仿佛真就看到了那時的自己。
若是沒有這巨幕,他還不知道自己的一生竟如此精彩。
他每每苦中作樂,自我安慰,沒曾想懂自己的人這麽多。
如今想來,這一生已無悔也,雖不盡完美,可哪有盡善盡美?
他打開門往載酒堂而去,他在這儋州一日,便要為儋州獻一份力,也是為自己的心獻一份力。
巨幕中悲傷的樂聲結束,女子才又繼續開口。
【蘇軾在文學、書法、繪畫、醫療、教育、水利、烹飪等各個方面都有建樹,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接下來我們就來著重地看一下他那驚為天人的文學造詣,清代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天生健筆一枝”,說他是繼李白、杜甫後的又一大家。】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邕屢屢聽到女子誇讚李白。
他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突然憶起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李白當時來見他,言行舉止放蕩不羈,正逢他也是氣盛之時,說了李白幾句。
如今李白倒是愈發有出息了,只可惜那比之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狂傲,怕是前途難行。
他雖如此想,但心裏還是期盼著女子能說說李白,以揚大唐之威。
這杜甫也是,後生可畏,有機會定要與之結交一番。
【蘇軾一生宦海沈浮,走過許多的地方,曾身居高位,也曾深入基層,正是他這樣的經歷,使得他的許多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
【比如他曾經寫過一首和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子由就是蘇轍的字。】
【這兩兄弟關系一直很好,在烏臺詩案時,蘇轍還上書神宗用自己的官職為蘇軾求情。】
【當初兄弟二人曾在澠池的一個寺廟借宿,然後這哥倆就在墻上寫詩。】
女子說到此處突然笑了一聲,似是冷笑,但她表情卻沒什麽變化。
眾人都看不大明白,只能將女子笑的時刻也記下,以便之後細細探明其意。
蘇軾也能記起那時的時光,那時兩人都還年輕,在墻上寫了不少的詩句。
【後來,在蘇洵去世的前幾年,蘇軾做了四年的簽書鳳翔府判官,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前往鳳翔會路過澠池,蘇轍送他到鄭州,回汴京後就給他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就是此詩的和詩。】
【我們之前說過蘇軾寫過很多和陶詩,但其實他和蘇轍的和詩也很多,並不是說所有的和詩都沒他其他的詩好,至少這一首也算是精品。】
女子將詩放在巨幕上簡單地介紹了一下。
【尤其是前四句,把雪泥鴻爪比喻成人生,寓意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我們應該順其自然,樂觀一點,別想太多,我們未來的路還有很長。】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將這首詩快速地記了下來。
他越看越覺得此詩不應是女子強調之意。
在他看來前面四句當是寫蘇軾對於人生無常的迷茫,而後四句乃是對往事的追憶。
女子雖雲悲情文人,但所講之詞,悲少而情多,仿佛有意為之。
看著女子揚眉淺笑的樣子,李商隱又陷入了沈思。
她為何如此?
【而後面四句則是說,你看當年我們偶然留下的足跡已經沒了,你還記得我們當年的艱辛嗎?】
【他的大致意思就是說那些東西都沒有了,珍惜現在就好了,我們都已經中了進士了,未來可期啊!】
李商隱又看了看詩句,想起蘇軾為人,又覺女子所言或許沒錯。
旁人讀了自己的詩也會有不同看法,若是能往好了想,似乎也好。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然,人,內心皆有魚,可知心中之魚之樂也。
【整首詩讀起來節奏明快,恣意暢然,是蘇軾七律中的名篇,現在我們都還在用“雪泥鴻爪”表示往事留下的痕跡。】
【接下來,我們看一首哲理意味更加明顯的《題西林壁》。】
女子咯咯笑了兩聲,又給眾人看懵了。
【這古人都喜歡在石壁上寫詩,傳聞李白曾經去黃鶴樓,然後詩興大發,本來想題詩一首,誰知擡眼就看到墻壁上已經寫了一首《登黃鶴樓》了,於是他就沒寫。】
【朋友就問他,你為啥不寫啊,他說已經沒有什麽話可說了,這上面崔顥都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面色僵了僵,這種話也記下來了。
女子為何而笑?
他可沒胡說,這《登黃鶴樓》寫得確實不錯,自己再寫就顯得多餘了。
不過再想起那般美景,確實挺想動筆。
清,乾隆年間。
乾隆還從來沒有去過黃鶴樓。
崔顥這詩寫得極好,他又看了許多黃鶴樓圖。
心向往之。
如今見了幕中的黃鶴樓之景更想去了。
是時候微服私訪了。
【可想而知,這首詩是很優秀的。】
【說起題字,我想起一個傳說,傳聞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時,看到風景秀麗,就想在湖心亭題字刻碑,而後他大筆一揮寫下兩個字“蟲二”。】
【家人們知道是什麽意思嗎?】
謝謝大家的支持。
麽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