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小修)
關燈
小
中
大
蘇軾(小修)
【這還要從宋初文壇開始說起,宋初文壇有一個很著名的文學流派,叫做西昆體。】
【西昆體主要延續了晚唐五代的浮艷文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學習李商隱詩歌中的形式美。】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已經有些精神恍惚了,晚唐她完全可以理解,可五代又是何意?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正在梓州做參軍。
他年事已高,再也沒有了以前那些建功立業的決心。
自己詩歌中的形式美?
沒想到自己的詩歌在後世還被人當作範本學習,可若只學其表不如不學。
【西昆體的詩歌對仗工整、音律和諧、詞藻富麗。其實整體讀起來是很美的,但再美也只是虛有其表,並沒有什麽思想內涵。】
1042年,慶歷二年。
歐陽修聽著女子的話忍不住地挑了挑眉。
女子這話完全說到了點上,西昆體就是虛有其表,實際毫無用處!
若衣不蔽體,華貴若霓虹又有何意?
【所以為了反對西昆體這種缺乏真情實感的浮靡文風,歐陽修等人便主張對詩和文進行改革。】
【然而,歐陽修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所做的這個事情就是為了政治服務的,就想唐代古文運動一樣,在安史之亂後,唐國勢急劇衰落,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才有了反對內容空泛的駢文的古文運動。】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這已經是此女第二次提到安史之亂了。
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後果實在太嚴重了,她真的很想把它解決掉。
可是“安史”何意?
駢文怎的就內容空泛了?
她瞧著駱賓王先時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挺有內容的啊。
【所以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也是一樣,就是為了宣揚他們的政治主張,從而促進政治革新。】
【也是在這時候歐陽修提出“文道並重”,這基本上是繼承了古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觀點。】
【而歐陽修的“以文為詩”和蘇軾的“以文為賦”都是為了將自己的“道”融於其中,但是因為背景不同,他們兩個的“道”也是不同的,在這裏我們可以將蘇軾的道理解為他要講的道理或者是想要表達的感情。】
【說白了,包括蘇軾的“以詩為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增強作品的思想性。】
809年,元和四年。
綠水環繞著青山,山間雲霧繚繞,永州各處皆是美景。
柳宗元帶著仆人坐於山間歇息,忽聞幕中女子又一次提起了自己。
沒想到自己與退之的那些東西後人竟還在學習。
聽女子的意思,這歐陽修所參與的所謂政治革新應該也失敗了,否則不會那麽快就有王安石變法才對。
他們都用失敗的東西如何能學?
這後生糊塗。
雖是這般說,可柳宗元心中仍舊有著不甘,然卻因別無他法故只能作罷。
1042年,慶歷二年。
歐陽修覺得此女說得沒什麽錯,這確實是他的想法。
讀書人的影響力很大,只要能把想要傳達的東西融於詩文,用不了多久就能讓人知曉。
可是依此女的意思,他們的慶歷新政失敗了。
此後肯定也沒什麽像樣的變法,如若不然,女子不會不提。
【我們都知道賦都是講究對偶的,但是這篇《赤壁賦》就與傳統的賦不同,裏面很多的散句,蘇軾能這樣自由作賦,也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有關。】
【任何一種文體都是通過不斷地變革,不斷地發展的,經過唐宋兩次文學變革,唐宋詩、詞、文都達到了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峰。】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不悅卻又不得不承認,至少從目前來看,他大明文學是比不過唐宋時期的。
這幫酒囊飯袋!
前兩年讓他們修纂類書,雖修得《文獻大成》,可諸多不完善之處。
連整理都不會,如何創作?
他心中暗下決定,此書得重新修一次。
清,乾隆年間。
乾隆捏著自己的下巴想了想,似乎本朝文人之作確實不如唐宋。
但自己寫的那麽多詩總有好的。
一首不行那就兩首,兩首不行那就十首。
總有能與之相比的。
【除卻家人的陪伴之外,蘇軾在黃州也不算是一個人,他在黃州也有朋友,比如1083年,元豐六年被貶到黃州,住在承天寺的張懷民,再比如幫他搞了塊地皮的馬正卿。】
【但即便如此,蘇軾在黃州的這段時間,整體來說日子肯定是過得不太好的,一是經濟困難,二是仕途失意的愁苦。】
【不過,蘇軾在這段時間裏留給我們的作品卻多是積極的、樂觀的、振奮人心的,與其說他是在寬慰激勵自己,不如說他是在激勵所有看到他作品的人。】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看到蘇軾兩邊不討好的樣子,想起了自己那些年的經歷。
大概沒有人比他更懂蘇軾了。
如此還能做到樂觀豁達,他自愧不如。
他也清楚,蘇軾此舉才是正道,怨天尤人不若將當下的事情做好。
【1084年,元豐七年,在黃州待了幾年的蘇軾被調往汝州,但是那個時候蘇軾很窮還拖家帶口,走到路上,他和妾室朝雲的小兒子不幸逝世,各種事情堆在一起,他就上書朝廷先不趕路,先去常州。】
【他要南返常州的時候,也就是1085年,元豐八年,北宋發生了一件大事,宋神宗因為操勞過度、心力交瘁,在西夏戰事不順後,他病情愈發嚴重,最後還是沒能熬過去,年僅三十八歲的宋神宗就這樣離世,九歲的趙煦即位。】
趙禎皺眉。
九歲,那豈不是很容易讓人擺布?
這宋神宗倒是不錯,雖說身子沒養好,到底一心為了大宋,也算是做了件大事。
不愧是他趙禎的後人。
【趙煦即位後,高太後,也就是此時的太皇太後,垂簾聽政,高太後支持司馬光一眾保守黨,廢除了全部新法。】
“什……什麽?”趙禎跌坐在椅子上。
努力一生,最後竟被一個後宮女子毀於一旦!
“官家,保重龍體啊!”
趙禎扶著額頭,他的龍體今日都要被氣得冒煙了。
他怎麽也沒想到他大宋朝也會出現後宮幹政的事情?
那什麽高太後莫不是有武後之念吧!
看來以後給自己的最興來選妃得註意了。
【這個時候蘇軾就在常州過了一段時間的安生日子,最後蘇軾也是在這個地方離開了這個世界。】
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看著女子給出來的與他印象中大相徑庭的常州,也不知為何,雖完全不同,但他卻也覺得那就是常州。
常州挺好,那段時間自己確實輕松。
能在常州離開,甚好。
【宋哲宗即位後,新黨被打壓,蘇軾被重啟任用。】
【此時執政的高滔滔很欣賞蘇軾,而且執政能力優秀,甚至被後世譽為女中堯舜,按理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軾就該隨著新政失敗仕途平坦,一路高升,一開始也的確出現這樣的苗頭,短短幾年內,他多次升遷。】
【但是我們的蘇軾啊,就總不讓人省心,他回朝之後看到舊黨拼命壓制新黨諸人,又把新法無論好壞一一廢除,他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
【於是“一身反骨”的蘇軾又開始上書諫言,又得罪了保守勢力。】
809年,元和四年。
韓愈頗為可惜地看著這位叫蘇軾的後生。
這下將各派的人都得罪光了,他該當如何?
試問若自己是他,自己會這樣做嗎?
幾乎是沒有猶豫,韓愈輕笑一聲,做官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使國昌盛,為民謀利嗎?
上者或可不聽,而他們卻不能不諫。
吾等皆是蘇軾也。
【在1086年,元祐元年,蘇軾主持考試,出了一個題目,大意是說,現在朝廷想學習宋仁宗時候的仁厚,但是怕百官偷懶不作為,想要學習宋神宗時候的進取精神,但是又害怕百官不能很好的施行而太過苛刻。】
【我們從蘇軾一開始得罪新黨,到後來又得罪保守黨,就知道他並不是一個趨炎附勢或者是自私自利的人,他是完完全全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評價當時實施的政策的。】
【所以此時他出這個題目就是為了讓學生去重視這個“度”,企圖找到能夠中和兩者的辦法。】
1042年,慶歷二年。
還在服喪的司馬光看了蘇軾的做法都不知該如何評價這個蘇軾了。
講究中庸,卻不理為官之道,屢屢讓自己陷入險境,不也是另一種激進嗎?
不過天下若都是他這般赤誠之人,有人管束著,大宋興也。
王安石也不大認同蘇軾的做法。
變法之事本就不易,古之商鞅、吳起,哪有簡單的?
若能萬全,何需變法?
萬事萬物此消彼長,變法若不強硬,根本無法施行。
盡全力趨利避害,關鍵時刻自然要以大局為重,畏首畏尾,難成事也。
【然後政敵們就又開始從他這題目裏找茬,說他不敬仁宗、神宗等等,雖說不像烏臺詩案那麽誇張,但古代文人整文人就是這麽個套路。】
【說得多了,讓蘇軾在朝堂之上左右為難,就連一向欣賞他的高太後幫他說話也沒有用。】
【蘇軾這次真的累了,於是他又一次自請外調。】
這幾句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文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怕,比那些戰場上舞刀弄槍的士兵還要可怕。
尤其是清朝眾人實在太能感同身受了。
甚至他們比這蘇軾還要慘,動不動就會掉腦袋。
乾隆年間。
曹雪芹剛把《風月寶鑒》的前半部分給寫好,翻看之下,覺得還有諸多需要增刪之處。
尤其是女子所言文字獄之事確實是真的,自己這書就這麽拿出去,恐怕自己也難茍活於世了。
好在如今他也無甚大事需忙,倒是可以徐徐圖之。
只是他早在巨幕第一次出現時就聽到了自己的名字,這事情他一直掛念著,卻再沒聽女子提起過。
“落了個白茫茫的大地真幹凈……”
他低聲呢喃,這句話他也一直記著。
如今他也算是幹凈?
【再一次來到杭州已經是1089年,元祐四年,但是這次蘇軾可不清閑,他一來就碰上了旱災瘟疫。】
【蘇軾也並沒有知難而退,而是積極應對,不僅上書朝廷請求支援,還拿出自己的銀子給百姓治病,救了不少的人。】
【後來賑災剩了點銀兩,又安排疏浚西湖等,種菱除草修蘇堤,做了不少於民有利的事情。】
元符二年,儋州。
心情一直沒什麽波動的蘇軾這時眼中也隱隱有了熱意。
他沒想到自己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哪怕是此等小事也被後人銘記。
但這也並非他感動的原因。
遙望過去的歲月,原來那屬於自己的時光每一刻都值得回憶。
【在1090年,元佑五年初冬,蘇軾寫了一首詩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劉季孫,叫《贈劉景文》。】
【寫杭州的詩詞不計其數,但寫冬日的倒是少數,我們大家來看一看這首詩。】
【荷花早已沒了,荷葉也都已經枯萎了,這時候只有殘菊的枝在寒冬晃蕩,你要記得一年中最好的時候就是橙子變黃,橘子青綠的時候。】
這詩句太過簡單,沒有人看不懂,卻沒人覺得這詩不好。
乾隆年間。
坐在椅上,乾隆搖了搖扇子。
評價道:“此乃‘淺語遙情’也。”
【橙黃橘綠是什麽時候,不就是初冬嗎?也就是現在的意思。】
【這首詩看著簡單,但是還可以從幾個角度進行解讀,可以說前面是突出蕭瑟的環境,但即便環境如此,依舊可以碩果累累。】
【或者說,前面荷花、荷葉、秋菊都已經漸漸雕落,現在才是正是適合我們成長的時候。】
【總結來說就是要積極向上,要樂觀,這也是蘇軾大部分作品裏秉承的思想。】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
一陣風吹來,李賀猛地咳嗽了一陣,咳得面目通紅。
等他回過神來正好聽到女子解釋此詩作。
樂觀、豁達。
這是女子在講蘇軾時說過最多的詞,或許是該如此。
依舊可以碩果累累嗎?
可若試了,又受到更大的打擊該如何自處?
“咳咳咳……”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屈原的《橘頌》講“後皇嘉樹”之後,眾文人對橘樹就相當於加了一層濾鏡,就好像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後,我們也賦予了蓮花更高潔的品質,所以這裏我們也可以把此一層淵源帶進去,情感深度就又有所提升了。】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會心一笑。
橘樹本就是高尚的。
不過又多了一個不解的詞。
“濾鏡。”
他將之記錄下來,看著密密麻麻的被記錄下來的難以理解的詞,他微微嘆息了一聲。
其餘諸國比之楚國好不到哪兒去。
大家最近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巨幕上,他們都渴望將巨幕占為己有。
或者是借巨幕之力發展自己的國家。
【1091年,元祐六年,蘇軾又得到了回朝的機會,但是不過幾個月就又因為政見不合被調往潁州。】
【後來又被調往揚州、定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後去世,新黨執政,蘇軾又又又被貶到了惠州。】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覺得跟蘇軾比起來,自己的那些經歷真算不得什麽。
雖都是貶謫,可這蘇軾也被貶太多次了。
不僅如此,被貶之後有他那般心性者……
恐唯莊子耳。
公元212年,建安十五年。
曹植也覺得自己不過是換了幾次地方,但好歹還衣食無憂,可這蘇軾一次比一次處境差。
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頹喪,真當以此為訓也。
809年,元和四年。
朗州。
原以為他們幾人被貶出京已經很令人悲痛了。
沒曾想還有比他們更慘的人。
都這樣了蘇軾也不曾怨天尤人,他們還有什麽理由渾渾噩噩?
此時不正是橙黃橘綠之時乎?
思及此,連日來的憤懣突然煙消雲散。
劉禹錫拿了紙筆給柳宗元寫信鼓勵對方。
“贈柳子厚……”
【雖然再次被貶,這次是比黃州更加偏僻的惠州,在那個時候惠州可以用窮山惡水來形容。】
【但是大家肯定也猜到了,我們的蘇軾到了惠州同樣過得有滋有味。】
【家人們應該都知道,蘇軾是陶淵明的小迷弟。】
東晉。
陶淵明剛辭官還家不足一月,這巨幕已經出現第三回了。
一開始出現時把他們都給唬了一跳,慢慢地眾人發現這巨幕似乎並非有害之物,幕中女子也並無害人之心,於是便把這巨幕當成了平日消遣。
陶淵明還挺欣賞這蘇軾的,只是若是他,這官定然是不會再做了。
先時他瞧那眉州風景亦是秀麗,若能在山間建一竹屋,與家人同住,與外事隔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比受如此氣好。
然而,他沒想到的事這女子說著說著就提到了自己。
只是這“小迷弟”乃何意?
竟是聞所未聞。
熟悉蘇軾的人倒是大體明白。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雷州。
蘇轍還在為幕中女子先時說的蘇軾會在常州逝世而傷感。
他知二哥素喜陶詩,如今幕中女子提及此事,二哥定然歡喜。
只是這“小迷弟”三字用得著實奇怪,他從未見過。
於是他又在信中添了些許。
“二哥見多識廣,當知這‘小迷弟’三字出自何典,若二哥亦不知,想來便是出於後世無疑……”
遠在儋州的蘇軾當然不可能知道小迷弟之意,但此時卻能理解。
【蘇軾曾經說過,陶淵明的詩看起來平實但其實很美,看起來很清瘦實際上很飽滿,他獨獨就愛陶淵明的詩。】
【他學習的不僅是陶淵明的詩歌風格,還有陶淵明的人生態度,於是他在惠州多少就有了那麽一點歸隱山林的意思。】
東晉。
陶淵明這時倒是來了點興趣,有點想看看這蘇軾的隱居生活。
其實早在黃州時,他就應當已有那意思了。
看蘇軾對自己詩的評價如此中肯,他對蘇軾這個後生更有了些好感。
【在惠州的時候他又搞了一塊地,還專門寫了一首詩《擷菜》,他說我吃這些菜一樣能吃飽,何須吃那山珍海味呢?因為有了這樣樂觀的心態,他在惠州的日子再難過可能也不會太難過。】
【當然了,蘇軾也沒忘了自己美食博主的身份。】
【在惠州,蘇軾的日子依舊是比較清貧的,他總說自己是為了養家糊口才做官,說明他是真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他對美食的追求。】
【他去惠州以後沒多久,弟弟蘇轍就收到了他的一封信,《與子由書》。】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蘇轍自然還記得這封信。
那時他還未到這雷州來,但也跟二哥一樣不停被貶。
收到信的那天他特別高興,可是沒想到打開一看,裏面竟然是羊脊骨的做法,二哥確實一向豁達,但他對自己這些年的遭遇不可能沒有半分埋怨,蘇轍知道,二哥是報喜不報憂。
當時看了那樣的信,他的心情也確實是好了些。
想了想,蘇轍把剛寫好的信給撕了,重新落筆。
“……空閑之時,燒酒少飲,時過境遷,再讀淵明之詩,感慨頗多,子由願與二哥共享此心境……”
【他在信中寫了羊蠍子的做法,到了末尾還開了兩句玩笑,多半也是為了寬慰自己的弟弟。】
【除了羊蠍子,他還在惠州找到了另一樣美食,那就是荔枝,大家看看這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她說完將這首詩放在了巨幕之上。
而這一首詩的旁邊還有另外一首《過華清宮》,作者是她之前提到過的杜牧。
【在看這首詩之前,先淺淺看一下這首《過華清宮》。】
【這是杜牧所寫的一組組詩,一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寫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了楊貴妃能吃上荔枝而不顧勞民傷財的故事。】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氣笑了。
她就知道,先時此女提到李隆基她就覺得情況有異,如今一看果不其然。
只是不知這楊貴妃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膽!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怒了!
“豈有此理!”他怎麽也沒想到竟有人膽大包天到如此地步,竟敢藐視皇威!
“杜牧何許人也!”
聖上盛怒至此,別說是一旁的太監,就是楊玉環此時也暫時不敢開口相勸。
“來人!去給我找!我要將此人碎屍萬段!”
楊貴妃……
李隆基看了一眼一旁楊玉環,當是她吧?
自己還是將玉奴封為貴妃了。
【那後面兩首,一首是寫李隆基聽信假軍情沈溺於後宮聲色之中的事情,另一首是寫安祿山為楊貴妃作胡旋舞等事。】
從陶淵明單元開始就多一點點原詩引用了,謝謝支持
麽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還要從宋初文壇開始說起,宋初文壇有一個很著名的文學流派,叫做西昆體。】
【西昆體主要延續了晚唐五代的浮艷文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學習李商隱詩歌中的形式美。】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已經有些精神恍惚了,晚唐她完全可以理解,可五代又是何意?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正在梓州做參軍。
他年事已高,再也沒有了以前那些建功立業的決心。
自己詩歌中的形式美?
沒想到自己的詩歌在後世還被人當作範本學習,可若只學其表不如不學。
【西昆體的詩歌對仗工整、音律和諧、詞藻富麗。其實整體讀起來是很美的,但再美也只是虛有其表,並沒有什麽思想內涵。】
1042年,慶歷二年。
歐陽修聽著女子的話忍不住地挑了挑眉。
女子這話完全說到了點上,西昆體就是虛有其表,實際毫無用處!
若衣不蔽體,華貴若霓虹又有何意?
【所以為了反對西昆體這種缺乏真情實感的浮靡文風,歐陽修等人便主張對詩和文進行改革。】
【然而,歐陽修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所做的這個事情就是為了政治服務的,就想唐代古文運動一樣,在安史之亂後,唐國勢急劇衰落,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才有了反對內容空泛的駢文的古文運動。】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這已經是此女第二次提到安史之亂了。
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後果實在太嚴重了,她真的很想把它解決掉。
可是“安史”何意?
駢文怎的就內容空泛了?
她瞧著駱賓王先時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挺有內容的啊。
【所以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也是一樣,就是為了宣揚他們的政治主張,從而促進政治革新。】
【也是在這時候歐陽修提出“文道並重”,這基本上是繼承了古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觀點。】
【而歐陽修的“以文為詩”和蘇軾的“以文為賦”都是為了將自己的“道”融於其中,但是因為背景不同,他們兩個的“道”也是不同的,在這裏我們可以將蘇軾的道理解為他要講的道理或者是想要表達的感情。】
【說白了,包括蘇軾的“以詩為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增強作品的思想性。】
809年,元和四年。
綠水環繞著青山,山間雲霧繚繞,永州各處皆是美景。
柳宗元帶著仆人坐於山間歇息,忽聞幕中女子又一次提起了自己。
沒想到自己與退之的那些東西後人竟還在學習。
聽女子的意思,這歐陽修所參與的所謂政治革新應該也失敗了,否則不會那麽快就有王安石變法才對。
他們都用失敗的東西如何能學?
這後生糊塗。
雖是這般說,可柳宗元心中仍舊有著不甘,然卻因別無他法故只能作罷。
1042年,慶歷二年。
歐陽修覺得此女說得沒什麽錯,這確實是他的想法。
讀書人的影響力很大,只要能把想要傳達的東西融於詩文,用不了多久就能讓人知曉。
可是依此女的意思,他們的慶歷新政失敗了。
此後肯定也沒什麽像樣的變法,如若不然,女子不會不提。
【我們都知道賦都是講究對偶的,但是這篇《赤壁賦》就與傳統的賦不同,裏面很多的散句,蘇軾能這樣自由作賦,也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有關。】
【任何一種文體都是通過不斷地變革,不斷地發展的,經過唐宋兩次文學變革,唐宋詩、詞、文都達到了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峰。】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不悅卻又不得不承認,至少從目前來看,他大明文學是比不過唐宋時期的。
這幫酒囊飯袋!
前兩年讓他們修纂類書,雖修得《文獻大成》,可諸多不完善之處。
連整理都不會,如何創作?
他心中暗下決定,此書得重新修一次。
清,乾隆年間。
乾隆捏著自己的下巴想了想,似乎本朝文人之作確實不如唐宋。
但自己寫的那麽多詩總有好的。
一首不行那就兩首,兩首不行那就十首。
總有能與之相比的。
【除卻家人的陪伴之外,蘇軾在黃州也不算是一個人,他在黃州也有朋友,比如1083年,元豐六年被貶到黃州,住在承天寺的張懷民,再比如幫他搞了塊地皮的馬正卿。】
【但即便如此,蘇軾在黃州的這段時間,整體來說日子肯定是過得不太好的,一是經濟困難,二是仕途失意的愁苦。】
【不過,蘇軾在這段時間裏留給我們的作品卻多是積極的、樂觀的、振奮人心的,與其說他是在寬慰激勵自己,不如說他是在激勵所有看到他作品的人。】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看到蘇軾兩邊不討好的樣子,想起了自己那些年的經歷。
大概沒有人比他更懂蘇軾了。
如此還能做到樂觀豁達,他自愧不如。
他也清楚,蘇軾此舉才是正道,怨天尤人不若將當下的事情做好。
【1084年,元豐七年,在黃州待了幾年的蘇軾被調往汝州,但是那個時候蘇軾很窮還拖家帶口,走到路上,他和妾室朝雲的小兒子不幸逝世,各種事情堆在一起,他就上書朝廷先不趕路,先去常州。】
【他要南返常州的時候,也就是1085年,元豐八年,北宋發生了一件大事,宋神宗因為操勞過度、心力交瘁,在西夏戰事不順後,他病情愈發嚴重,最後還是沒能熬過去,年僅三十八歲的宋神宗就這樣離世,九歲的趙煦即位。】
趙禎皺眉。
九歲,那豈不是很容易讓人擺布?
這宋神宗倒是不錯,雖說身子沒養好,到底一心為了大宋,也算是做了件大事。
不愧是他趙禎的後人。
【趙煦即位後,高太後,也就是此時的太皇太後,垂簾聽政,高太後支持司馬光一眾保守黨,廢除了全部新法。】
“什……什麽?”趙禎跌坐在椅子上。
努力一生,最後竟被一個後宮女子毀於一旦!
“官家,保重龍體啊!”
趙禎扶著額頭,他的龍體今日都要被氣得冒煙了。
他怎麽也沒想到他大宋朝也會出現後宮幹政的事情?
那什麽高太後莫不是有武後之念吧!
看來以後給自己的最興來選妃得註意了。
【這個時候蘇軾就在常州過了一段時間的安生日子,最後蘇軾也是在這個地方離開了這個世界。】
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看著女子給出來的與他印象中大相徑庭的常州,也不知為何,雖完全不同,但他卻也覺得那就是常州。
常州挺好,那段時間自己確實輕松。
能在常州離開,甚好。
【宋哲宗即位後,新黨被打壓,蘇軾被重啟任用。】
【此時執政的高滔滔很欣賞蘇軾,而且執政能力優秀,甚至被後世譽為女中堯舜,按理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軾就該隨著新政失敗仕途平坦,一路高升,一開始也的確出現這樣的苗頭,短短幾年內,他多次升遷。】
【但是我們的蘇軾啊,就總不讓人省心,他回朝之後看到舊黨拼命壓制新黨諸人,又把新法無論好壞一一廢除,他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
【於是“一身反骨”的蘇軾又開始上書諫言,又得罪了保守勢力。】
809年,元和四年。
韓愈頗為可惜地看著這位叫蘇軾的後生。
這下將各派的人都得罪光了,他該當如何?
試問若自己是他,自己會這樣做嗎?
幾乎是沒有猶豫,韓愈輕笑一聲,做官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使國昌盛,為民謀利嗎?
上者或可不聽,而他們卻不能不諫。
吾等皆是蘇軾也。
【在1086年,元祐元年,蘇軾主持考試,出了一個題目,大意是說,現在朝廷想學習宋仁宗時候的仁厚,但是怕百官偷懶不作為,想要學習宋神宗時候的進取精神,但是又害怕百官不能很好的施行而太過苛刻。】
【我們從蘇軾一開始得罪新黨,到後來又得罪保守黨,就知道他並不是一個趨炎附勢或者是自私自利的人,他是完完全全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評價當時實施的政策的。】
【所以此時他出這個題目就是為了讓學生去重視這個“度”,企圖找到能夠中和兩者的辦法。】
1042年,慶歷二年。
還在服喪的司馬光看了蘇軾的做法都不知該如何評價這個蘇軾了。
講究中庸,卻不理為官之道,屢屢讓自己陷入險境,不也是另一種激進嗎?
不過天下若都是他這般赤誠之人,有人管束著,大宋興也。
王安石也不大認同蘇軾的做法。
變法之事本就不易,古之商鞅、吳起,哪有簡單的?
若能萬全,何需變法?
萬事萬物此消彼長,變法若不強硬,根本無法施行。
盡全力趨利避害,關鍵時刻自然要以大局為重,畏首畏尾,難成事也。
【然後政敵們就又開始從他這題目裏找茬,說他不敬仁宗、神宗等等,雖說不像烏臺詩案那麽誇張,但古代文人整文人就是這麽個套路。】
【說得多了,讓蘇軾在朝堂之上左右為難,就連一向欣賞他的高太後幫他說話也沒有用。】
【蘇軾這次真的累了,於是他又一次自請外調。】
這幾句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文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怕,比那些戰場上舞刀弄槍的士兵還要可怕。
尤其是清朝眾人實在太能感同身受了。
甚至他們比這蘇軾還要慘,動不動就會掉腦袋。
乾隆年間。
曹雪芹剛把《風月寶鑒》的前半部分給寫好,翻看之下,覺得還有諸多需要增刪之處。
尤其是女子所言文字獄之事確實是真的,自己這書就這麽拿出去,恐怕自己也難茍活於世了。
好在如今他也無甚大事需忙,倒是可以徐徐圖之。
只是他早在巨幕第一次出現時就聽到了自己的名字,這事情他一直掛念著,卻再沒聽女子提起過。
“落了個白茫茫的大地真幹凈……”
他低聲呢喃,這句話他也一直記著。
如今他也算是幹凈?
【再一次來到杭州已經是1089年,元祐四年,但是這次蘇軾可不清閑,他一來就碰上了旱災瘟疫。】
【蘇軾也並沒有知難而退,而是積極應對,不僅上書朝廷請求支援,還拿出自己的銀子給百姓治病,救了不少的人。】
【後來賑災剩了點銀兩,又安排疏浚西湖等,種菱除草修蘇堤,做了不少於民有利的事情。】
元符二年,儋州。
心情一直沒什麽波動的蘇軾這時眼中也隱隱有了熱意。
他沒想到自己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哪怕是此等小事也被後人銘記。
但這也並非他感動的原因。
遙望過去的歲月,原來那屬於自己的時光每一刻都值得回憶。
【在1090年,元佑五年初冬,蘇軾寫了一首詩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劉季孫,叫《贈劉景文》。】
【寫杭州的詩詞不計其數,但寫冬日的倒是少數,我們大家來看一看這首詩。】
【荷花早已沒了,荷葉也都已經枯萎了,這時候只有殘菊的枝在寒冬晃蕩,你要記得一年中最好的時候就是橙子變黃,橘子青綠的時候。】
這詩句太過簡單,沒有人看不懂,卻沒人覺得這詩不好。
乾隆年間。
坐在椅上,乾隆搖了搖扇子。
評價道:“此乃‘淺語遙情’也。”
【橙黃橘綠是什麽時候,不就是初冬嗎?也就是現在的意思。】
【這首詩看著簡單,但是還可以從幾個角度進行解讀,可以說前面是突出蕭瑟的環境,但即便環境如此,依舊可以碩果累累。】
【或者說,前面荷花、荷葉、秋菊都已經漸漸雕落,現在才是正是適合我們成長的時候。】
【總結來說就是要積極向上,要樂觀,這也是蘇軾大部分作品裏秉承的思想。】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
一陣風吹來,李賀猛地咳嗽了一陣,咳得面目通紅。
等他回過神來正好聽到女子解釋此詩作。
樂觀、豁達。
這是女子在講蘇軾時說過最多的詞,或許是該如此。
依舊可以碩果累累嗎?
可若試了,又受到更大的打擊該如何自處?
“咳咳咳……”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屈原的《橘頌》講“後皇嘉樹”之後,眾文人對橘樹就相當於加了一層濾鏡,就好像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後,我們也賦予了蓮花更高潔的品質,所以這裏我們也可以把此一層淵源帶進去,情感深度就又有所提升了。】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會心一笑。
橘樹本就是高尚的。
不過又多了一個不解的詞。
“濾鏡。”
他將之記錄下來,看著密密麻麻的被記錄下來的難以理解的詞,他微微嘆息了一聲。
其餘諸國比之楚國好不到哪兒去。
大家最近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巨幕上,他們都渴望將巨幕占為己有。
或者是借巨幕之力發展自己的國家。
【1091年,元祐六年,蘇軾又得到了回朝的機會,但是不過幾個月就又因為政見不合被調往潁州。】
【後來又被調往揚州、定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後去世,新黨執政,蘇軾又又又被貶到了惠州。】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覺得跟蘇軾比起來,自己的那些經歷真算不得什麽。
雖都是貶謫,可這蘇軾也被貶太多次了。
不僅如此,被貶之後有他那般心性者……
恐唯莊子耳。
公元212年,建安十五年。
曹植也覺得自己不過是換了幾次地方,但好歹還衣食無憂,可這蘇軾一次比一次處境差。
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頹喪,真當以此為訓也。
809年,元和四年。
朗州。
原以為他們幾人被貶出京已經很令人悲痛了。
沒曾想還有比他們更慘的人。
都這樣了蘇軾也不曾怨天尤人,他們還有什麽理由渾渾噩噩?
此時不正是橙黃橘綠之時乎?
思及此,連日來的憤懣突然煙消雲散。
劉禹錫拿了紙筆給柳宗元寫信鼓勵對方。
“贈柳子厚……”
【雖然再次被貶,這次是比黃州更加偏僻的惠州,在那個時候惠州可以用窮山惡水來形容。】
【但是大家肯定也猜到了,我們的蘇軾到了惠州同樣過得有滋有味。】
【家人們應該都知道,蘇軾是陶淵明的小迷弟。】
東晉。
陶淵明剛辭官還家不足一月,這巨幕已經出現第三回了。
一開始出現時把他們都給唬了一跳,慢慢地眾人發現這巨幕似乎並非有害之物,幕中女子也並無害人之心,於是便把這巨幕當成了平日消遣。
陶淵明還挺欣賞這蘇軾的,只是若是他,這官定然是不會再做了。
先時他瞧那眉州風景亦是秀麗,若能在山間建一竹屋,與家人同住,與外事隔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比受如此氣好。
然而,他沒想到的事這女子說著說著就提到了自己。
只是這“小迷弟”乃何意?
竟是聞所未聞。
熟悉蘇軾的人倒是大體明白。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雷州。
蘇轍還在為幕中女子先時說的蘇軾會在常州逝世而傷感。
他知二哥素喜陶詩,如今幕中女子提及此事,二哥定然歡喜。
只是這“小迷弟”三字用得著實奇怪,他從未見過。
於是他又在信中添了些許。
“二哥見多識廣,當知這‘小迷弟’三字出自何典,若二哥亦不知,想來便是出於後世無疑……”
遠在儋州的蘇軾當然不可能知道小迷弟之意,但此時卻能理解。
【蘇軾曾經說過,陶淵明的詩看起來平實但其實很美,看起來很清瘦實際上很飽滿,他獨獨就愛陶淵明的詩。】
【他學習的不僅是陶淵明的詩歌風格,還有陶淵明的人生態度,於是他在惠州多少就有了那麽一點歸隱山林的意思。】
東晉。
陶淵明這時倒是來了點興趣,有點想看看這蘇軾的隱居生活。
其實早在黃州時,他就應當已有那意思了。
看蘇軾對自己詩的評價如此中肯,他對蘇軾這個後生更有了些好感。
【在惠州的時候他又搞了一塊地,還專門寫了一首詩《擷菜》,他說我吃這些菜一樣能吃飽,何須吃那山珍海味呢?因為有了這樣樂觀的心態,他在惠州的日子再難過可能也不會太難過。】
【當然了,蘇軾也沒忘了自己美食博主的身份。】
【在惠州,蘇軾的日子依舊是比較清貧的,他總說自己是為了養家糊口才做官,說明他是真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他對美食的追求。】
【他去惠州以後沒多久,弟弟蘇轍就收到了他的一封信,《與子由書》。】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蘇轍自然還記得這封信。
那時他還未到這雷州來,但也跟二哥一樣不停被貶。
收到信的那天他特別高興,可是沒想到打開一看,裏面竟然是羊脊骨的做法,二哥確實一向豁達,但他對自己這些年的遭遇不可能沒有半分埋怨,蘇轍知道,二哥是報喜不報憂。
當時看了那樣的信,他的心情也確實是好了些。
想了想,蘇轍把剛寫好的信給撕了,重新落筆。
“……空閑之時,燒酒少飲,時過境遷,再讀淵明之詩,感慨頗多,子由願與二哥共享此心境……”
【他在信中寫了羊蠍子的做法,到了末尾還開了兩句玩笑,多半也是為了寬慰自己的弟弟。】
【除了羊蠍子,他還在惠州找到了另一樣美食,那就是荔枝,大家看看這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她說完將這首詩放在了巨幕之上。
而這一首詩的旁邊還有另外一首《過華清宮》,作者是她之前提到過的杜牧。
【在看這首詩之前,先淺淺看一下這首《過華清宮》。】
【這是杜牧所寫的一組組詩,一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寫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了楊貴妃能吃上荔枝而不顧勞民傷財的故事。】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氣笑了。
她就知道,先時此女提到李隆基她就覺得情況有異,如今一看果不其然。
只是不知這楊貴妃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膽!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怒了!
“豈有此理!”他怎麽也沒想到竟有人膽大包天到如此地步,竟敢藐視皇威!
“杜牧何許人也!”
聖上盛怒至此,別說是一旁的太監,就是楊玉環此時也暫時不敢開口相勸。
“來人!去給我找!我要將此人碎屍萬段!”
楊貴妃……
李隆基看了一眼一旁楊玉環,當是她吧?
自己還是將玉奴封為貴妃了。
【那後面兩首,一首是寫李隆基聽信假軍情沈溺於後宮聲色之中的事情,另一首是寫安祿山為楊貴妃作胡旋舞等事。】
從陶淵明單元開始就多一點點原詩引用了,謝謝支持
麽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