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
關燈
小
中
大
《離騷》
楚國上下如今都為這首名為《離騷》的詩而驚嘆。
許多文人已經開始在構思自己接下來的作品。
在他們看來,《離騷》者,長詩也。他們一定也可以的。
這詩句跟他們如今的民歌也差不了多少,只要自己精心雕琢,說不定也能與《詩經》比肩了。
然而,還有很多不大懂詩的人並不是很看好這首詩,畢竟這詩中那麽多的花草和美人,講的也不過是些男女之事,雖然《詩經》中也有許多這類作品,但詩三百,題材各異,豈是他這一首詩能匹敵的?
這個叫三月的女子許是看上這屈原了吧!
【家人們,這詩真的太長了,但長是長,卻一點也不水。】
【這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詩人屈原強烈的思想感情,我們都知道詩的長度並不能決定其高度,所以《離騷》的成就並非因為它長。】
【我們還要從詩的作用說起,詩有很多的作用,《論語·陽貨》中提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所謂興觀群怨,具體而言就是指的詩的社會功能。】
【這裏的詩原指《詩經》,但我們現在也延伸到了所有的文學作品。】
說到《論語》與《詩經》,所有的人又聽得更認真了些。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孩童卻又苦於沒有條件念書的人,他們中很多人準備了樹枝,讓孩子在地上的泥土之中記下幕中女子的話。
幸運的是,這女子不僅解釋,那些關鍵的詞句還會在巨幕中標註出來,雖然與他們的文字似乎有些不同,但應該也能記下點東西,總比永遠沒有念書的機會好。
【《說文解字》記載,“興,起也。”詩可以興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此句激起了多少人的奮鬥精神啊!】
聖人之言自然是正確的,他們讀《詩經》時也曾為《詩經》中那些精神所感染。
許多人回味了一下方才聽女子讀《楚辭》時的感受,此詩確實不錯,但何以與《詩經》匹敵?
【觀,宋代思想家朱熹認為是“考見得失”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讓人看到整個世道的盛衰。】
【其實三月認為用我們現代的想法來翻譯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就是文學作品能讓我們觀察社會情況,這個社會好還是壞。顯然,屈原在作《離騷》時,整個社會氛圍並不怎麽樣。“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一句,就很清楚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況。這個世界啊,混亂汙濁,那些人啊,總是喜歡嫉妒他人,掩蓋他人的長處。】
熊槐想了想幾個奸佞小人,平常總在自己耳朵邊上念叨。
可恨!
實在可恨!
他即刻下令道:“日後隨意編造他人之過者,處以截舌之刑!”
各諸侯國君主也都有了這個認識,起初沒人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如此一看,竟是極大的隱患。
遂各國紛紛采取措施,防止小人生誣陷之言。
【而群,與個相對應。其實文學史上對此的解釋大同小異,但又有一些細節上的分歧。咱們這裏取孔安國“群居相切磋”之意,大概就是將人團結起來,交流感情的意思。】
【假如現在處於兩千多年前的楚國人民看到了咱們這個視頻,恰逢楚國正處於日益頹敗之際,我相信聽到屈原的如此詩篇,他們定比我們更能體會屈原在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那他們是不是會團結起來,使楚國日益強盛呢?答案是一定的。】
兩!千!多!年!前!
原來此巨幕竟是兩千多年後的東西,那女子也是兩千多年後的人。
剎那間,天下嘩然。
楚宮內,眾人呆呆地看著巨幕。
“兩千多年,此女竟是兩千多年後的人!這怎麽可能呢?”子蘭驚得眼珠子差點瞪出來,說話也開始語無倫次,完全忘了自己現如今在眾人面前已然是千古罪人了。
“豎子休言!”熊槐連個眼神都懶得給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反問眾臣,“何為楚國強盛之要?”
沒等眾人回答,他大聲喊道:“是群也!”
眾人齊齊應和,“大王英明。”
“臣民齊心,國難覆也。”熊槐像是瘋了似的哈哈大笑起來,“屈卿,楚有救矣,卿之功也。”
屈原心裏也為女子之言而激動不已,他對楚國一直很有信心,但前面此女的話著實對他打擊不小,可現如今這信心回來了。
只要大王在,大王支持自己,那他屈原必定會讓楚國繁榮昌盛起來的!
“大王,不止如此,只楚國臣民不足矣,需得各諸侯國聯合行動,方能抵擋秦國侵略。”
大王有如此覺悟,一定能在自己的輔佐之下成為更加成功的君主!
到時,千年之後的人再提及他們,便不再如同此女所言,定是句句皆不離明君賢臣之佳話。
與此同時,各諸侯國也都意識到了上下一心的重要性。
嬴駟長長嘆息一聲。
他一方面覺得女子所言實在有理,可這番言論天下人都聽到了,無意之間給秦國的稱霸之路增加了不少的阻礙,他該如何做,即刻發兵攻打楚國嗎?
可這時楚國,不止是楚國,不管此時發兵哪個國家,他們定然都會因為女子之言合力反抗,此事難矣。
不過,秦國乃天命所歸,待那白起尋至鹹陽,屆時秦便如虎添翼,一統天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怨,對於這一點也是沒什麽爭議的,多覺得是文學具有批判現實的作用。而黃宗羲就在《汪扶晨詩序》說,“淒戾為《騷》之苗裔者,可以怨也。”間接說明了《離騷》是可以達到一個批判現實的作用的。】
【《離騷》中有很多詩句都是在批判現實,尤其是前半部分很是直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指君王,浩蕩乃荒唐之意。怨就怨楚王荒唐啊!始終看不懂他人的心!】
此話一出,眾人又是假裝若無其事地瞥向熊槐和屈原二人。
若是往常聽到此番言論,大王早就暴怒了,可此時他們的大王卻像是什麽也沒聽到似的,只認真地看著巨幕。
熊槐已經看開了,自己現在發火也好,忽視也罷,這群人不知怎麽笑話自己呢。
為今之計,只有讓他們看到自己改變現狀才能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他沒忍住看了一眼身旁的屈原,安撫的話卡在喉中終是沒有說出口。
屈卿似乎一點也沒受女子言論的影響,他如此坦蕩,自己以往怎麽就沒發現呢?
【除此之外,詩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言志,許多人都提到過這個觀點,我們現在最為認同的是《毛詩序》中“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觀點。而《離騷》從頭到尾都在抒發著屈原的忠君愛國之情。】
那些原本還有些輕視屈原的各國文人聽了三月的話,又看了看自己記下來的《離騷》詩句,再一看自己的詩。
似乎寫詩也沒那麽簡單。
唐元和年間,江州。
白居易聽了此女之言,更嘆自己與屈原不是同代之人。
屈原,真當己之知己也。
他心中越發激動,滿腔的情緒不知與誰述說,遂憤而提筆。
“月日,白居易。微之足下:據上次書不足半年,然今天降巨幕,全城皆可觀之,不知足下可見?言語之間感吾之心,此女乃千年後之人,後世之人猶信興觀群怨,足明吾二人之言乃正理,持之必勝焉……”
【這兩個理論對後世詩歌乃至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唐代白居易、元稹等人曾領導新樂府運動,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樂府運動其實是為唐代政治改革而服務的,所以它的含義是比較偏向於政治的,我們暫不提政治的話,他的意思就是說寫作要反映現實,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
白居易看著巨幕,手中毛筆上的墨汁滴落在宣紙之上他也未曾察覺。
此女竟提到了他!
敢問,普天之下哪個文人不希望名垂青史?
自己所提出來的觀點竟被後世記載!
何其幸哉!
他連忙換紙。
“微之足下:幸哉!後世之所憶也!原恐吾二人慘遭貶謫而不為,依吾之見,回長安之日,近矣。……”
【而屈原之作,是如何反應他自己的意志又是如何反應現實的呢,接下來三月以自己的理解來簡單地意譯一下。】
【《離騷》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藝術版自傳,大概可以分為四段。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豈餘心之可懲”為第一段,我是顓頊後代,生於正月,父親為我取名正則,我的字是靈均,我從小註重修養,品德高尚。】
【時間一晃我都這把年紀了,可我還沒實現我的美政理想。快呀!大王!跟著我一起努力吧!上天是公平的,古代那些明君多好啊,身邊那麽多賢臣幫助。那些昏君,都沒什麽前途啊!】
【我知道諫言會讓人不喜,可蒼天在上,我屈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王啊!】
【太難了,被奸臣陷害,大王不再信我,我太難了!】
【算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要堅持我自己的準則,就算是死也不會改變!】
現在還來得及吧!
屈原的才能與作為熊槐都看在眼裏,要不然自己也不會讓他年紀輕輕位居左徒!
一切都還來得及!
讓我們像那些明君一樣一起奮鬥吧!
【這第一段說的都是些比較現實的東西,除卻我們一會兒要說到的香草美人意象,他所呈現出來的東西是很明了的。】
【我們能夠很清晰地看到他展現出來的君王佞臣的形象、自己的仿徨以及最後堅持正義的決心。】
北宋元符二年,儋州。
一直勸說著自己本是儋州之人只是寄生於西蜀的蘇軾停下手中動作。
誰還不是對君主有著無盡的忠誠?
誰又不是一次次地被流放?
他這輩子都用在這流放途中了!
古今知我者,唯屈子耳。
蘇軾長嘆一聲,看著面前鮮嫩多汁的生蠔,吞咽了一下。
“所幸,有此美食作伴,不枉此行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楚國上下如今都為這首名為《離騷》的詩而驚嘆。
許多文人已經開始在構思自己接下來的作品。
在他們看來,《離騷》者,長詩也。他們一定也可以的。
這詩句跟他們如今的民歌也差不了多少,只要自己精心雕琢,說不定也能與《詩經》比肩了。
然而,還有很多不大懂詩的人並不是很看好這首詩,畢竟這詩中那麽多的花草和美人,講的也不過是些男女之事,雖然《詩經》中也有許多這類作品,但詩三百,題材各異,豈是他這一首詩能匹敵的?
這個叫三月的女子許是看上這屈原了吧!
【家人們,這詩真的太長了,但長是長,卻一點也不水。】
【這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詩人屈原強烈的思想感情,我們都知道詩的長度並不能決定其高度,所以《離騷》的成就並非因為它長。】
【我們還要從詩的作用說起,詩有很多的作用,《論語·陽貨》中提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所謂興觀群怨,具體而言就是指的詩的社會功能。】
【這裏的詩原指《詩經》,但我們現在也延伸到了所有的文學作品。】
說到《論語》與《詩經》,所有的人又聽得更認真了些。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孩童卻又苦於沒有條件念書的人,他們中很多人準備了樹枝,讓孩子在地上的泥土之中記下幕中女子的話。
幸運的是,這女子不僅解釋,那些關鍵的詞句還會在巨幕中標註出來,雖然與他們的文字似乎有些不同,但應該也能記下點東西,總比永遠沒有念書的機會好。
【《說文解字》記載,“興,起也。”詩可以興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此句激起了多少人的奮鬥精神啊!】
聖人之言自然是正確的,他們讀《詩經》時也曾為《詩經》中那些精神所感染。
許多人回味了一下方才聽女子讀《楚辭》時的感受,此詩確實不錯,但何以與《詩經》匹敵?
【觀,宋代思想家朱熹認為是“考見得失”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讓人看到整個世道的盛衰。】
【其實三月認為用我們現代的想法來翻譯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就是文學作品能讓我們觀察社會情況,這個社會好還是壞。顯然,屈原在作《離騷》時,整個社會氛圍並不怎麽樣。“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一句,就很清楚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況。這個世界啊,混亂汙濁,那些人啊,總是喜歡嫉妒他人,掩蓋他人的長處。】
熊槐想了想幾個奸佞小人,平常總在自己耳朵邊上念叨。
可恨!
實在可恨!
他即刻下令道:“日後隨意編造他人之過者,處以截舌之刑!”
各諸侯國君主也都有了這個認識,起初沒人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如此一看,竟是極大的隱患。
遂各國紛紛采取措施,防止小人生誣陷之言。
【而群,與個相對應。其實文學史上對此的解釋大同小異,但又有一些細節上的分歧。咱們這裏取孔安國“群居相切磋”之意,大概就是將人團結起來,交流感情的意思。】
【假如現在處於兩千多年前的楚國人民看到了咱們這個視頻,恰逢楚國正處於日益頹敗之際,我相信聽到屈原的如此詩篇,他們定比我們更能體會屈原在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那他們是不是會團結起來,使楚國日益強盛呢?答案是一定的。】
兩!千!多!年!前!
原來此巨幕竟是兩千多年後的東西,那女子也是兩千多年後的人。
剎那間,天下嘩然。
楚宮內,眾人呆呆地看著巨幕。
“兩千多年,此女竟是兩千多年後的人!這怎麽可能呢?”子蘭驚得眼珠子差點瞪出來,說話也開始語無倫次,完全忘了自己現如今在眾人面前已然是千古罪人了。
“豎子休言!”熊槐連個眼神都懶得給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反問眾臣,“何為楚國強盛之要?”
沒等眾人回答,他大聲喊道:“是群也!”
眾人齊齊應和,“大王英明。”
“臣民齊心,國難覆也。”熊槐像是瘋了似的哈哈大笑起來,“屈卿,楚有救矣,卿之功也。”
屈原心裏也為女子之言而激動不已,他對楚國一直很有信心,但前面此女的話著實對他打擊不小,可現如今這信心回來了。
只要大王在,大王支持自己,那他屈原必定會讓楚國繁榮昌盛起來的!
“大王,不止如此,只楚國臣民不足矣,需得各諸侯國聯合行動,方能抵擋秦國侵略。”
大王有如此覺悟,一定能在自己的輔佐之下成為更加成功的君主!
到時,千年之後的人再提及他們,便不再如同此女所言,定是句句皆不離明君賢臣之佳話。
與此同時,各諸侯國也都意識到了上下一心的重要性。
嬴駟長長嘆息一聲。
他一方面覺得女子所言實在有理,可這番言論天下人都聽到了,無意之間給秦國的稱霸之路增加了不少的阻礙,他該如何做,即刻發兵攻打楚國嗎?
可這時楚國,不止是楚國,不管此時發兵哪個國家,他們定然都會因為女子之言合力反抗,此事難矣。
不過,秦國乃天命所歸,待那白起尋至鹹陽,屆時秦便如虎添翼,一統天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怨,對於這一點也是沒什麽爭議的,多覺得是文學具有批判現實的作用。而黃宗羲就在《汪扶晨詩序》說,“淒戾為《騷》之苗裔者,可以怨也。”間接說明了《離騷》是可以達到一個批判現實的作用的。】
【《離騷》中有很多詩句都是在批判現實,尤其是前半部分很是直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指君王,浩蕩乃荒唐之意。怨就怨楚王荒唐啊!始終看不懂他人的心!】
此話一出,眾人又是假裝若無其事地瞥向熊槐和屈原二人。
若是往常聽到此番言論,大王早就暴怒了,可此時他們的大王卻像是什麽也沒聽到似的,只認真地看著巨幕。
熊槐已經看開了,自己現在發火也好,忽視也罷,這群人不知怎麽笑話自己呢。
為今之計,只有讓他們看到自己改變現狀才能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他沒忍住看了一眼身旁的屈原,安撫的話卡在喉中終是沒有說出口。
屈卿似乎一點也沒受女子言論的影響,他如此坦蕩,自己以往怎麽就沒發現呢?
【除此之外,詩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言志,許多人都提到過這個觀點,我們現在最為認同的是《毛詩序》中“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觀點。而《離騷》從頭到尾都在抒發著屈原的忠君愛國之情。】
那些原本還有些輕視屈原的各國文人聽了三月的話,又看了看自己記下來的《離騷》詩句,再一看自己的詩。
似乎寫詩也沒那麽簡單。
唐元和年間,江州。
白居易聽了此女之言,更嘆自己與屈原不是同代之人。
屈原,真當己之知己也。
他心中越發激動,滿腔的情緒不知與誰述說,遂憤而提筆。
“月日,白居易。微之足下:據上次書不足半年,然今天降巨幕,全城皆可觀之,不知足下可見?言語之間感吾之心,此女乃千年後之人,後世之人猶信興觀群怨,足明吾二人之言乃正理,持之必勝焉……”
【這兩個理論對後世詩歌乃至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唐代白居易、元稹等人曾領導新樂府運動,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樂府運動其實是為唐代政治改革而服務的,所以它的含義是比較偏向於政治的,我們暫不提政治的話,他的意思就是說寫作要反映現實,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
白居易看著巨幕,手中毛筆上的墨汁滴落在宣紙之上他也未曾察覺。
此女竟提到了他!
敢問,普天之下哪個文人不希望名垂青史?
自己所提出來的觀點竟被後世記載!
何其幸哉!
他連忙換紙。
“微之足下:幸哉!後世之所憶也!原恐吾二人慘遭貶謫而不為,依吾之見,回長安之日,近矣。……”
【而屈原之作,是如何反應他自己的意志又是如何反應現實的呢,接下來三月以自己的理解來簡單地意譯一下。】
【《離騷》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藝術版自傳,大概可以分為四段。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豈餘心之可懲”為第一段,我是顓頊後代,生於正月,父親為我取名正則,我的字是靈均,我從小註重修養,品德高尚。】
【時間一晃我都這把年紀了,可我還沒實現我的美政理想。快呀!大王!跟著我一起努力吧!上天是公平的,古代那些明君多好啊,身邊那麽多賢臣幫助。那些昏君,都沒什麽前途啊!】
【我知道諫言會讓人不喜,可蒼天在上,我屈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王啊!】
【太難了,被奸臣陷害,大王不再信我,我太難了!】
【算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要堅持我自己的準則,就算是死也不會改變!】
現在還來得及吧!
屈原的才能與作為熊槐都看在眼裏,要不然自己也不會讓他年紀輕輕位居左徒!
一切都還來得及!
讓我們像那些明君一樣一起奮鬥吧!
【這第一段說的都是些比較現實的東西,除卻我們一會兒要說到的香草美人意象,他所呈現出來的東西是很明了的。】
【我們能夠很清晰地看到他展現出來的君王佞臣的形象、自己的仿徨以及最後堅持正義的決心。】
北宋元符二年,儋州。
一直勸說著自己本是儋州之人只是寄生於西蜀的蘇軾停下手中動作。
誰還不是對君主有著無盡的忠誠?
誰又不是一次次地被流放?
他這輩子都用在這流放途中了!
古今知我者,唯屈子耳。
蘇軾長嘆一聲,看著面前鮮嫩多汁的生蠔,吞咽了一下。
“所幸,有此美食作伴,不枉此行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