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
關燈
小
中
大
《離騷》
【第二段從“女媭之嬋嫒兮。”到“餘焉能忍與此終古。”】
【有人曾告訴我在這個世道要懂得明哲保身,以前那些德行有虧的君王下場都不怎麽樣,而上天是公平的,君王只有德行高尚才能使國安穩,我們得以史為鑒啊!】
【我實在太難過了,我不停地追求我的理想卻還是實現不了。】
【我滿腔的忠貞愛君之情卻無處可訴,該怎麽辦?】
聽完三月的這一段解釋,眾人都越發迷茫了。
明明詩句中寫了那麽多屈原求女的事情,為何此女卻半點都沒有提到呢?
這《離騷》跟楚國民歌差不多,大多楚國人,哪怕是不識字,聽了後就算不解其中深意,卻也明白大體含義,跟女子解釋的有點不同啊。
楚殿中,眾人發現大王似乎現在並不會隨意責怪他們後,也開始小聲攀談起來。
這女子很明顯就是在向著屈平說話,句句都在誇屈平的忠君愛國,雖然他們也知道屈平平時是專註政事,為國為民,但誇得太過了吧。
“此詩頗多屈平之私心,此女竟就直接略過了?屈左徒,此女莫不是你尋來蠱惑眾人的罷?”
上官大夫垂死掙紮,巴望著大王還能再信自己一回。
楚國乃楚王之楚國,只要大王站在自己這邊,那他就什麽也不怕了。
屈原輕笑一聲,“我若有此本事,早已將爾等奸人全部鏟除,何故多此一舉?”
此話說得讓人難以反駁。
若屈平真有那不軌之心,何不直接讓幕中女子說自己才是未來的天下共主?反而說天下將是秦之天下。
即便有平日與他不和的,也完全沒理由懷疑屈原的愛國之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解其意,有人說道:“此當《周禮》所記,賦、比、興此三者也。”
“前段直述乃賦,而此段以求女比屈左徒追尋君主乃比①,女子當是挑揀緊要處以解釋。”
聞言熊槐微微頷首,“屈卿以為如何?”
屈原躬身道:“臣深以為然,此外,此亦當女子所言‘意譯’之意,並非逐句解釋,而是解其深意。”
他這麽一說,眾人恍然大悟。
這樣確實解釋得通了。
【大家可以看到,這一段裏面提到許多神話意象,比如望舒,給月神駕車的神、飛廉,就是風神,還有雷師,也就是雷神,等等。】
【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古代神話以《山海經》為代表,其中提到了許多神話形象,從《詩經》開始就一直是文學家們的寶貴素材。】
【比如曹植的《洛神賦》、吳承恩的《西游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些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神話故事的影子。】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鄴城。
曹操望著巨幕,有些不敢確定地問手下的人,“此女所言曹植,可是子建?”
他雖語中存疑,可面上表情卻掩蓋不住的欣喜,那可是他曹操的兒子!
兒子從小聰慧,他豈會不知,想不到還能流傳後世,也不知那《洛神賦》是何等佳作?
也不知自己的詩作可有被後世記載?
自己的《龜雖壽》裏不也有神龜和騰蛇的形象?
曹操雖知兒子有出息,可他從未聽過什麽《洛神賦》。
正想叫人喚曹植前來,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
“來人!銅雀臺已成,叫上吾兒和元瑜②等人銅雀臺擺宴!共賞巨幕!”
【從前面兩段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作者不斷地遭受打擊,於是他轉而投向神話中的那些神人神女,可上下求索仍舊失敗。】
【但屈原仍舊沒有就此放棄。】
【第三段從“索藑茅以筵篿兮。”到“蜷局顧而不行。”就寫他繼續追尋理想。】
【我轉而開始祈求楚國一向信賴的巫神,巫神降臨為我講了許多明君賢臣的故事,告訴我應當另尋他主,應該去尋找更加賢明的君主。】
【想起那些奸佞小人,又想起君王對我的不信任,我也開始猶豫是不是該就此離開。】
熊槐不斷觀察著屈原的表情。
此女所言許多事情都是還沒有發生的,萬一這屈卿聽了此女的話對自己不滿真要離開如何是好?
可左徒之位只在令尹之下。
如今的令尹是昭陽,他敢肯定昭陽並非那等奸佞小人,自己貿然奪他位置,實屬不義之舉,到底該如何安撫屈卿呢?
可惜了自己現如今沒有女兒,如若不然,借此與之交好倒也不錯。
“昭陽。”
昭陽突然被點名,連忙上前行禮,“臣在。”
“昭陽,寡人聽聞子芙尚未婚配?”
子芙是昭陽之外甥,傳聞其形貌美,其才不群。
眾人聽到這話都疑惑地看向熊槐,不知其意。
昭陽也訥訥點頭,“子芙尚年幼,未曾考慮。”
“嗯,那愛卿看屈左徒如何?”
屈原一怔,突然明白了大王之意,忙行禮作揖道:“大王三思,臣已有妻子,怎能……?”
“請大王收回成命!”
他也知道大王大概是擔心自己離開,屈原一向是直來直往的性子,他心中一急立馬道:“大王不必如此費心,只要大王需要臣,楚國需要臣,臣定會誓死效忠大王。”
熊槐聽了他的話,心中不免有些不喜,有些話是能直說的嗎?
可如今他也明白了,這正是屈原的性子,罷了。
原有些尷尬的局面,因為女子的話那點尷尬很快就消散了。
【我選了一個好日子準備好了一切,前路艱辛,我依舊向著我的目標前進,可就在我感覺自己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的時候,我看到了我不斷思念著的家鄉,卻怎麽也舍不得離開了。】
巨幕裏傳出比先時更加悲戚的樂聲,而在女子的旁邊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站在江邊大石之上遙望著茫茫江水。
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大家卻似乎又都知道他在想什麽。
眾人都明白那個老翁就是老後的屈原,他站在汨羅江邊,他是對楚國失望了,他馬上就要跳下去了。
果不其然。
女子的聲音幽幽響起。
【算了吧,沒有人懂我,就讓我永遠留在這片土地吧!】
“不要!”
楚國上下許多民眾都想去阻止事情的發生。
可這一切都發生在瞬息之間。
幕中老翁已經毫無留戀地跳入了滔滔江水之中,隨著江水消失不見。
熊槐心中一緊,“屈卿,你可莫要想不開!”
屈原頓了一下,大聲道:“大王放心,臣與楚國共存亡!”
他看著巨幕中的滔滔江水,心中竟與那老翁共情了。
若是真有那麽一天,那確實是自己最好的歸宿。
他敬佩女子口中的那個自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身在上郡的公子扶蘇正因看了父皇給的詔書心傷,突見巨幕,一看便看到了這時。
大將軍蒙恬勸慰道:“公子,古今受讒言所累者不知凡幾,切莫受了奸人之計!”
說著瞪向一旁使者。
使者心中畏懼,可此次是帶了命令前來,若不成功,回去必遭處罰,於是催促,“大將軍慎言,汝疑上乎?”
蒙恬自是不信對方說的話,他在皇上身邊多年,他不信皇上會輕易處死公子,且公子寬仁,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若要殺之,何苦等到今日,此聖旨必定有詐。
想起楚國因遠賢臣親小人而得到那樣的後果,又深知公子性軟,蒙恬心一橫,拔劍一刀劈向使者。
血,噴濺數尺!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烏江邊。
項羽眼見著自己大勢已去。
提刀指向漢軍,大呼道:“已矣哉!吾從屈子矣!”
遂揮刀自刎。
直到閉眼那一刻,他終不明白為何當初秦可滅六國,而他稱霸西楚,如今卻功敗垂成。
難道真是他楚國時運不濟嗎?③
【這就是《離騷》整首詩大概的內容,這首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品格高尚,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而又堅貞不屈的主人公形象。】
【大家也應該註意到三月在翻譯時,刻意地省略了其中的很多有關香草美人的細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整首詩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香草美人意象。】
原來這時才講那些花草和美人,是他們錯怪此女了。
眾人現在都已經清楚的明白屈原在此詩歌中蘊含的感情,還沈浸在那悲傷的氛圍當中,又覺得這花草美人似乎也沒那般重要了。
可是此女卻又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真奇怪。
【《離騷》中一共提到了秋蘭、江離、木蘭、申椒等多種植物,其中分為兩類,一類香草,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惡草。】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這其中蘭芷荃蕙都是指的香草,而茅則是惡草。蘭芷失去了他的芳香,荃蕙也都變成了茅草。根據上下文我們可以得出,蘭芷等香草就是指的他自己,因為奸臣的陷害,他成了一個罪而流放的人,而原本充滿香草也就是如他這般高潔人才的朝堂如今也全是奸佞小人。】
【我們理解了這一句,其實很多就都能同樣地去理解了,再比如,“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這裏就更加明顯,表面看就是花椒諂媚傲慢,而茱萸也想冒充香草。但這裏的花椒我們一般認為他一方面指的是奸佞小人,一方面也特指楚懷王寵臣子椒。】
早在聽到三月單獨把這一句拎出來的時候,子椒心裏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還以為這麽久沒提到自己,幕中女子當是放過自己了,沒想到竟在這兒提出來。
看到眾人投來的目光,他撲通跪倒在上官大夫的身邊。
“大王明察,臣冤枉啊!”
熊槐扶額,嘆息一聲,沖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一言不發。
如此子椒更怕了,想狡辯可大王絲毫不給他機會。
他不由得心中更恨屈原,作詩就作詩,寫這麽多亂七八糟的作甚?
【在詩中提到植物並非屈原獨創,畢竟詩經中的各種植物也不少,屈原以香草為喻也是繼承了《詩經》中的比興。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就如同神話也是來自於生活一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成為了文人們的素材,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讓植物成為他們的第一手文學素材。】
【但這以香草作喻卻是屈原的創造,以此還影響了後世不少的文學作品。例如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中“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作者以杜若自喻,展現自己出眾的才華,結合後面詩句表現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苦悶。】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坐在龍椅之上看著手邊方才被呈上來的《登幽州臺歌》,又反覆在心中品讀好幾遍。
此子有才,可這一張嘴著實可恨。
罷了,如此倒是顯得她有眼無珠、嫉妒賢才似的。
她冷笑一聲,說道:“既然他有此報國之心,右拾遺職位尚且空缺著,便讓他先回來吧。”
身邊宦官都知道她是嘴硬心軟,忙上前附和。
雖然武則天對陳子昂不喜,可這巨幕之中居然提到了他,而且聽起來帶著誇讚之意,那也算是喜事了。
只是這李白、白居易、元稹又是何人?
還有新樂府運動又是何意?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美人意象,就《離騷》而言,此詩之中的美人意象就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自喻,另一個方面是比喻君王。這個意象我們可以分開單獨講解,也可以整體來分析。】
【首先單獨舉例,自喻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那些女子嫉妒我的美貌,就造謠汙蔑我荒淫無度!這裏的眾女就是指的那些奸臣,那些奸臣嫉妒屈原,所以在君主面前汙蔑他。】
【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想到草木雕零,真害怕美人也日益衰老。這一句中的美人便是比喻君王,但也有說是自喻的,三月認為象征手法不一定只能比喻一個東西,所以或許二者皆有。】
熊槐聽著女子的話,其實已經明白女子解釋的此詩的意思,但是他覺得有點怪。
為何屈卿要用美人來比喻自己呢?
怪哉,怪哉!
可這樣的問題,似乎不大適合當著群臣的面問出來,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
還是繼續聽女子的解釋吧。
屈原卻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的,楚國的山神便是美女,用美女比喻大王最合適不過。
但他聽到女子分析也開始不斷反思,他一直都有光陰易逝之感,怕時間流逝,怕自己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
實屬不該,如今大王明理,當徐徐行之。
【另外我們很可以整體來看,本詩一開始作者自我介紹好就以一個女子自居,戴花戴草,最後卻慘遭拋棄,“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我們說好黃昏的時候成婚,你中途卻又後悔了。他以一個棄婦的形象來表達君主對自己的不信任。】
【而後來他又以一個男子的身份幾次求女卻不得。宓妃、有娀之女,有虞之女都不行。這裏他將這些女子比作君王,比喻自己追尋君王卻求而不得。】
【這個也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許多人以為屈原與楚懷王之間有那種男男之情的原因。】
熊槐眼神飄忽了一下,雖然他知道屈卿是把自己比作美人、神女,大概是尊重自己。
可他如何能說他是自己的棄婦和追求者呢?
這下好了,不止是那後世之人猜測,現在就連九州之內的人都知道了。
他的臉往哪兒放啊?
看到屈原坦坦蕩蕩的樣子,他心中更加無語了。
怎麽是這麽個不拘小節的人?
罷了,為了這楚國,他熊槐忍了!
【這美人意象更是被無數後世文人才子所喜愛,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不容小覷!】
【這裏就不得不再提曹植的《洛神賦》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二段從“女媭之嬋嫒兮。”到“餘焉能忍與此終古。”】
【有人曾告訴我在這個世道要懂得明哲保身,以前那些德行有虧的君王下場都不怎麽樣,而上天是公平的,君王只有德行高尚才能使國安穩,我們得以史為鑒啊!】
【我實在太難過了,我不停地追求我的理想卻還是實現不了。】
【我滿腔的忠貞愛君之情卻無處可訴,該怎麽辦?】
聽完三月的這一段解釋,眾人都越發迷茫了。
明明詩句中寫了那麽多屈原求女的事情,為何此女卻半點都沒有提到呢?
這《離騷》跟楚國民歌差不多,大多楚國人,哪怕是不識字,聽了後就算不解其中深意,卻也明白大體含義,跟女子解釋的有點不同啊。
楚殿中,眾人發現大王似乎現在並不會隨意責怪他們後,也開始小聲攀談起來。
這女子很明顯就是在向著屈平說話,句句都在誇屈平的忠君愛國,雖然他們也知道屈平平時是專註政事,為國為民,但誇得太過了吧。
“此詩頗多屈平之私心,此女竟就直接略過了?屈左徒,此女莫不是你尋來蠱惑眾人的罷?”
上官大夫垂死掙紮,巴望著大王還能再信自己一回。
楚國乃楚王之楚國,只要大王站在自己這邊,那他就什麽也不怕了。
屈原輕笑一聲,“我若有此本事,早已將爾等奸人全部鏟除,何故多此一舉?”
此話說得讓人難以反駁。
若屈平真有那不軌之心,何不直接讓幕中女子說自己才是未來的天下共主?反而說天下將是秦之天下。
即便有平日與他不和的,也完全沒理由懷疑屈原的愛國之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解其意,有人說道:“此當《周禮》所記,賦、比、興此三者也。”
“前段直述乃賦,而此段以求女比屈左徒追尋君主乃比①,女子當是挑揀緊要處以解釋。”
聞言熊槐微微頷首,“屈卿以為如何?”
屈原躬身道:“臣深以為然,此外,此亦當女子所言‘意譯’之意,並非逐句解釋,而是解其深意。”
他這麽一說,眾人恍然大悟。
這樣確實解釋得通了。
【大家可以看到,這一段裏面提到許多神話意象,比如望舒,給月神駕車的神、飛廉,就是風神,還有雷師,也就是雷神,等等。】
【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古代神話以《山海經》為代表,其中提到了許多神話形象,從《詩經》開始就一直是文學家們的寶貴素材。】
【比如曹植的《洛神賦》、吳承恩的《西游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些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神話故事的影子。】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鄴城。
曹操望著巨幕,有些不敢確定地問手下的人,“此女所言曹植,可是子建?”
他雖語中存疑,可面上表情卻掩蓋不住的欣喜,那可是他曹操的兒子!
兒子從小聰慧,他豈會不知,想不到還能流傳後世,也不知那《洛神賦》是何等佳作?
也不知自己的詩作可有被後世記載?
自己的《龜雖壽》裏不也有神龜和騰蛇的形象?
曹操雖知兒子有出息,可他從未聽過什麽《洛神賦》。
正想叫人喚曹植前來,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
“來人!銅雀臺已成,叫上吾兒和元瑜②等人銅雀臺擺宴!共賞巨幕!”
【從前面兩段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作者不斷地遭受打擊,於是他轉而投向神話中的那些神人神女,可上下求索仍舊失敗。】
【但屈原仍舊沒有就此放棄。】
【第三段從“索藑茅以筵篿兮。”到“蜷局顧而不行。”就寫他繼續追尋理想。】
【我轉而開始祈求楚國一向信賴的巫神,巫神降臨為我講了許多明君賢臣的故事,告訴我應當另尋他主,應該去尋找更加賢明的君主。】
【想起那些奸佞小人,又想起君王對我的不信任,我也開始猶豫是不是該就此離開。】
熊槐不斷觀察著屈原的表情。
此女所言許多事情都是還沒有發生的,萬一這屈卿聽了此女的話對自己不滿真要離開如何是好?
可左徒之位只在令尹之下。
如今的令尹是昭陽,他敢肯定昭陽並非那等奸佞小人,自己貿然奪他位置,實屬不義之舉,到底該如何安撫屈卿呢?
可惜了自己現如今沒有女兒,如若不然,借此與之交好倒也不錯。
“昭陽。”
昭陽突然被點名,連忙上前行禮,“臣在。”
“昭陽,寡人聽聞子芙尚未婚配?”
子芙是昭陽之外甥,傳聞其形貌美,其才不群。
眾人聽到這話都疑惑地看向熊槐,不知其意。
昭陽也訥訥點頭,“子芙尚年幼,未曾考慮。”
“嗯,那愛卿看屈左徒如何?”
屈原一怔,突然明白了大王之意,忙行禮作揖道:“大王三思,臣已有妻子,怎能……?”
“請大王收回成命!”
他也知道大王大概是擔心自己離開,屈原一向是直來直往的性子,他心中一急立馬道:“大王不必如此費心,只要大王需要臣,楚國需要臣,臣定會誓死效忠大王。”
熊槐聽了他的話,心中不免有些不喜,有些話是能直說的嗎?
可如今他也明白了,這正是屈原的性子,罷了。
原有些尷尬的局面,因為女子的話那點尷尬很快就消散了。
【我選了一個好日子準備好了一切,前路艱辛,我依舊向著我的目標前進,可就在我感覺自己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的時候,我看到了我不斷思念著的家鄉,卻怎麽也舍不得離開了。】
巨幕裏傳出比先時更加悲戚的樂聲,而在女子的旁邊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站在江邊大石之上遙望著茫茫江水。
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大家卻似乎又都知道他在想什麽。
眾人都明白那個老翁就是老後的屈原,他站在汨羅江邊,他是對楚國失望了,他馬上就要跳下去了。
果不其然。
女子的聲音幽幽響起。
【算了吧,沒有人懂我,就讓我永遠留在這片土地吧!】
“不要!”
楚國上下許多民眾都想去阻止事情的發生。
可這一切都發生在瞬息之間。
幕中老翁已經毫無留戀地跳入了滔滔江水之中,隨著江水消失不見。
熊槐心中一緊,“屈卿,你可莫要想不開!”
屈原頓了一下,大聲道:“大王放心,臣與楚國共存亡!”
他看著巨幕中的滔滔江水,心中竟與那老翁共情了。
若是真有那麽一天,那確實是自己最好的歸宿。
他敬佩女子口中的那個自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身在上郡的公子扶蘇正因看了父皇給的詔書心傷,突見巨幕,一看便看到了這時。
大將軍蒙恬勸慰道:“公子,古今受讒言所累者不知凡幾,切莫受了奸人之計!”
說著瞪向一旁使者。
使者心中畏懼,可此次是帶了命令前來,若不成功,回去必遭處罰,於是催促,“大將軍慎言,汝疑上乎?”
蒙恬自是不信對方說的話,他在皇上身邊多年,他不信皇上會輕易處死公子,且公子寬仁,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若要殺之,何苦等到今日,此聖旨必定有詐。
想起楚國因遠賢臣親小人而得到那樣的後果,又深知公子性軟,蒙恬心一橫,拔劍一刀劈向使者。
血,噴濺數尺!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烏江邊。
項羽眼見著自己大勢已去。
提刀指向漢軍,大呼道:“已矣哉!吾從屈子矣!”
遂揮刀自刎。
直到閉眼那一刻,他終不明白為何當初秦可滅六國,而他稱霸西楚,如今卻功敗垂成。
難道真是他楚國時運不濟嗎?③
【這就是《離騷》整首詩大概的內容,這首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品格高尚,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而又堅貞不屈的主人公形象。】
【大家也應該註意到三月在翻譯時,刻意地省略了其中的很多有關香草美人的細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整首詩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香草美人意象。】
原來這時才講那些花草和美人,是他們錯怪此女了。
眾人現在都已經清楚的明白屈原在此詩歌中蘊含的感情,還沈浸在那悲傷的氛圍當中,又覺得這花草美人似乎也沒那般重要了。
可是此女卻又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真奇怪。
【《離騷》中一共提到了秋蘭、江離、木蘭、申椒等多種植物,其中分為兩類,一類香草,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惡草。】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這其中蘭芷荃蕙都是指的香草,而茅則是惡草。蘭芷失去了他的芳香,荃蕙也都變成了茅草。根據上下文我們可以得出,蘭芷等香草就是指的他自己,因為奸臣的陷害,他成了一個罪而流放的人,而原本充滿香草也就是如他這般高潔人才的朝堂如今也全是奸佞小人。】
【我們理解了這一句,其實很多就都能同樣地去理解了,再比如,“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這裏就更加明顯,表面看就是花椒諂媚傲慢,而茱萸也想冒充香草。但這裏的花椒我們一般認為他一方面指的是奸佞小人,一方面也特指楚懷王寵臣子椒。】
早在聽到三月單獨把這一句拎出來的時候,子椒心裏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還以為這麽久沒提到自己,幕中女子當是放過自己了,沒想到竟在這兒提出來。
看到眾人投來的目光,他撲通跪倒在上官大夫的身邊。
“大王明察,臣冤枉啊!”
熊槐扶額,嘆息一聲,沖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一言不發。
如此子椒更怕了,想狡辯可大王絲毫不給他機會。
他不由得心中更恨屈原,作詩就作詩,寫這麽多亂七八糟的作甚?
【在詩中提到植物並非屈原獨創,畢竟詩經中的各種植物也不少,屈原以香草為喻也是繼承了《詩經》中的比興。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就如同神話也是來自於生活一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成為了文人們的素材,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讓植物成為他們的第一手文學素材。】
【但這以香草作喻卻是屈原的創造,以此還影響了後世不少的文學作品。例如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中“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作者以杜若自喻,展現自己出眾的才華,結合後面詩句表現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苦悶。】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坐在龍椅之上看著手邊方才被呈上來的《登幽州臺歌》,又反覆在心中品讀好幾遍。
此子有才,可這一張嘴著實可恨。
罷了,如此倒是顯得她有眼無珠、嫉妒賢才似的。
她冷笑一聲,說道:“既然他有此報國之心,右拾遺職位尚且空缺著,便讓他先回來吧。”
身邊宦官都知道她是嘴硬心軟,忙上前附和。
雖然武則天對陳子昂不喜,可這巨幕之中居然提到了他,而且聽起來帶著誇讚之意,那也算是喜事了。
只是這李白、白居易、元稹又是何人?
還有新樂府運動又是何意?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美人意象,就《離騷》而言,此詩之中的美人意象就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自喻,另一個方面是比喻君王。這個意象我們可以分開單獨講解,也可以整體來分析。】
【首先單獨舉例,自喻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那些女子嫉妒我的美貌,就造謠汙蔑我荒淫無度!這裏的眾女就是指的那些奸臣,那些奸臣嫉妒屈原,所以在君主面前汙蔑他。】
【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想到草木雕零,真害怕美人也日益衰老。這一句中的美人便是比喻君王,但也有說是自喻的,三月認為象征手法不一定只能比喻一個東西,所以或許二者皆有。】
熊槐聽著女子的話,其實已經明白女子解釋的此詩的意思,但是他覺得有點怪。
為何屈卿要用美人來比喻自己呢?
怪哉,怪哉!
可這樣的問題,似乎不大適合當著群臣的面問出來,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
還是繼續聽女子的解釋吧。
屈原卻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的,楚國的山神便是美女,用美女比喻大王最合適不過。
但他聽到女子分析也開始不斷反思,他一直都有光陰易逝之感,怕時間流逝,怕自己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
實屬不該,如今大王明理,當徐徐行之。
【另外我們很可以整體來看,本詩一開始作者自我介紹好就以一個女子自居,戴花戴草,最後卻慘遭拋棄,“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我們說好黃昏的時候成婚,你中途卻又後悔了。他以一個棄婦的形象來表達君主對自己的不信任。】
【而後來他又以一個男子的身份幾次求女卻不得。宓妃、有娀之女,有虞之女都不行。這裏他將這些女子比作君王,比喻自己追尋君王卻求而不得。】
【這個也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許多人以為屈原與楚懷王之間有那種男男之情的原因。】
熊槐眼神飄忽了一下,雖然他知道屈卿是把自己比作美人、神女,大概是尊重自己。
可他如何能說他是自己的棄婦和追求者呢?
這下好了,不止是那後世之人猜測,現在就連九州之內的人都知道了。
他的臉往哪兒放啊?
看到屈原坦坦蕩蕩的樣子,他心中更加無語了。
怎麽是這麽個不拘小節的人?
罷了,為了這楚國,他熊槐忍了!
【這美人意象更是被無數後世文人才子所喜愛,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不容小覷!】
【這裏就不得不再提曹植的《洛神賦》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